小麦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小麦国家质量标准rd 文档

小麦国家质量标准rd 文档

小麦国家质量标准1 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麦GB1351—1999代替GB1351—19862前言:GB 1351—1986《小麦》是1986年修订的。

十几年末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需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结构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

本次修订以原标准为基础,参照了国外小麦的标准及有关省市近年对商品小麦的测报数据和研究结果,新标准把原标准中小麦皮色和粒质六类分为九类,并对小麦品质同色比例、硬质率进行了调整,把北方冬小麦、南方冬小麦、春麦质量指标合并为一个质量指标。

新标准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新标准可以满足农业区域性种植,小麦的收购、销售、加工的要求。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351—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河南省粮食局、北京市粮食局、四川省粮食局、黑龙江省粮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谢华民、李德富、周光俊、江欣、刘成祥。

3 范围编辑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小麦。

4 引用标准编辑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T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3—1985 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 5494—1985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5498—1985 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5 定义编辑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小麦国家质量标准rd 文档

小麦国家质量标准rd 文档

小麦国家质量标准1 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麦GB1351—1999代替GB1351—19862前言:GB 1351—1986《小麦》是1986年修订的。

十几年末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需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结构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

本次修订以原标准为基础,参照了国外小麦的标准及有关省市近年对商品小麦的测报数据和研究结果,新标准把原标准中小麦皮色和粒质六类分为九类,并对小麦品质同色比例、硬质率进行了调整,把北方冬小麦、南方冬小麦、春麦质量指标合并为一个质量指标。

新标准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新标准可以满足农业区域性种植,小麦的收购、销售、加工的要求。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351—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河南省粮食局、北京市粮食局、四川省粮食局、黑龙江省粮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谢华民、李德富、周光俊、江欣、刘成祥。

3 范围编辑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小麦。

4 引用标准编辑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T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3—1985 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 5494—1985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5498—1985 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5 定义编辑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一、小麦的分类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小麦属。

世界各地种植的小麦产要是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分布极广,其播种面积占世界小麦播种面积的90%以上,普通小麦的得类很多,其分类方法不一,一般采用下述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小麦籽粒的皮色划分按照小麦籽粒皮色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简称为红麦和白麦。

红皮小麦(也称为红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白皮小麦(也称为白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黄白色或乳白色。

红白小麦混在一起的叫做混合小麦。

(二)按照小麦籽粒的粒质划分按照籽粒粒质的不同,小麦可以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简称为硬麦和软麦。

硬麦的胚乳结构为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软麦的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

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质粒,为硬麦;而当其角质不足1/2时,称其为粉质粒,为软麦。

对一批小麦而言,按我国的标准,硬质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软质小麦是指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三)按照播种季节分类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小麦;冬、麦是指秋、冬两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麦。

二、中国商品小麦的分类及等级标准(一)分类中国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将商品小麦分为9类,见GB一1351一1999。

具体如下: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4%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小麦检验标准

小麦检验标准

小麦检验标准
小麦检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检验:包括小麦外观、色泽、异物和杂质等方面的检查,以确定小麦的品质及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 水分检验:水分是小麦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加工质量和储存性能。

一般认为,小麦水分含量应在13%以下。

3. 硬度检验:硬度是小麦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硬度值越高,小麦的加工性能越好、产品的质量也越高。

硬度检验主要是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测试,一般硬度值在70-80之间。

4. 粗蛋白质检验:小麦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和品质密切相关。

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应在11-15%之间,越高品质越好。

5. 酸价检验:酸价是评价小麦油质量的指标,也是评价小麦储存及加工性能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酸价应在3.0以下。

6. 灰分检验:灰分是评定小麦品质的指标之一,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小麦加工和储存的性能。

一般灰分含量应在1.7-2.2%之间。

以上就是小麦检验的一些基本指标和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国的小麦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

中国的小麦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

中国的小麦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中国的小麦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是确保民众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国民的重要食物之一。

因此,对小麦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关注和监管,对于保障民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对小麦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小麦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指标、加工质量和卫生指标等方面。

在外观质量方面,要求小麦粒形饱满,颜色均匀,无霉变、损伤等现象。

在理化指标方面,要求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湿度、筋度、过氧化值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在加工质量方面,要求小麦具有较高的糊化程度,以保证面粉和面食的质量。

在卫生指标方面,要求小麦的农药残留、霉菌毒素等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通过对小麦质量标准的严格规定和检测,保证了小麦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中国重视小麦的食品安全问题。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主粮之一,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

因此,中国对小麦的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小麦的食品安全。

首先,加强了小麦种植环节的管理与监管。

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对小麦的影响。

其次,加强了小麦粮食贮藏和运输环节的管理。

通过严格控制贮藏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等,减少小麦受损、霉变的可能性。

同时,在小麦运输过程中,也要求采取防潮、防尘等措施,确保小麦安全无害。

此外,对于小麦粮食加工厂,也加强了对小麦加工质量和卫生状况的监管,确保小麦面粉和面食的质量安全。

通过这些严格的管理与监管,有效地保障了小麦食品的安全性。

然而,尽管中国在小麦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小麦种植面积庞大,分散在全国各地,管理难度较大。

其次,因为小麦种植和加工环节涉及到众多农民和农民工,监管难度较大。

另外,小麦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操作和违法行为,给小麦的质量和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此外,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国外的小麦和小麦制品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小麦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旧小麦质量标准

新旧小麦质量标准
新、旧《小麦》标准对照
《小麦》GB 1351-2008
《小麦》GB 1351-1999
4分类
根据小麦的粒质和皮色分为以下五类。
4.1硬质白小麦
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小麦。
4.2软质白小麦
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小麦。
4.3硬质红小麦
5.1质量要求
各类小麦按容重分为五等,低于五等的小麦为等外小麦。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
表1小麦质量要求
等级
容重/(g/L)
不完善粒/%
杂质/(%)
水分/
1
≥790
≤6.0
≤1.0
≤0.5
≤12.5
正常
2
≥770
≤6.0
3
≥750
≤6.0
4
≥730
≤8.0
5
≥710
≤10.0
5.4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4
≥730
5
≥710
≤10.0
等外
<710
-
注:“-”为不要求。
5.2卫生要求
5.2.1食用小麦按GB 2715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2.1饲料用小麦按GB13078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2.2其他用途小麦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5.2.3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5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小麦。
4.4软质红小麦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小麦。
4.5混合小麦
不符合4.1至4.4规定的小麦。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等级划分标准对于小麦的
质量评定和市场交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的等级划分主要包
括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的评定。

下面将对小麦等
级划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观品质。

1.籽粒形态,小麦籽粒应呈椭圆形,大小均匀,无破损、变形
等情况。

2.色泽,小麦籽粒应呈金黄色,有光泽,无霉斑、变色等。

3.杂质,小麦籽粒中不应含有糠秕、瘦糠、糠麸、糠皮等杂质。

4.水分,小麦籽粒的水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不超过14%。

二、加工品质。

1.面筋品质,小麦面筋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弹性,能够制作出柔韧性好的面食制品。

2.面粉色泽,小麦加工后的面粉应呈白色、洁净,无杂质、异味等。

3.面粉筛分,小麦面粉的筛分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粗筛面粉和细筛面粉的比例。

三、营养品质。

1.蛋白质含量,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是评定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要求在11%以上。

2.淀粉含量,小麦的淀粉含量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面粉的加工性能和食品的口感。

3.品质指数,小麦的品质指数是综合评定小麦品质的指标,包括面筋品质、面粉色泽、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

综上所述,小麦的等级划分标准涉及到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多个方面的评定。

只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小麦才能被划分
为优质小麦,得到更高的市场认可和价格。

因此,种植者在种植、收获和销售小麦时,都需要严格按照小麦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小麦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的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包括色泽、形态、大小等外观特征。

正常的小麦颜色为淡黄色,有光泽,籽粒完整,不畸形、不破碎,大小均匀。

2. 水分含量:小麦中的水分含量对于质量有很大影响,一般空气湿度低,温度在25℃左右,保持12%左右的含水量是比较适宜的。

水分含量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质量。

3.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小麦的主要营养素,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适合制作面包、面条等产品。

一般高蛋白小麦种类的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13-18%之间。

4. 筛分率:筛分是将小麦按粒径分别筛出不同的颗粒。

合格的小麦应当具有一定的筛分率,其中包括大麦子、小麦皮、矮胚等,这些杂质含量要低于国家标准。

5. 含杂率:含杂率是指小麦中各种杂质的含量,包括秸秆、石子、膜等,一般不应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数值。

以上是一些小麦质量标准的方面,这些标准对于小麦的质量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消费者购买小麦制品的重要参考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质量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补充资料:
小麦的等级及质量标准
我国小麦国家标准( GB1351-1999)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分为5个等级:
小麦质量指标
二、不完善粒 unsound kerne: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小麦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生霉粒。

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其中:
3.黑胚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4.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

5.破损粒:压扁、破碎,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6.生芽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

7.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三、杂质 foreign material:除小麦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1.5mm圆孔筛的物质。

2.无机杂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类物质。

1.本表是指原粮与油料。

成品粮不许有虫,粉类成品粮含螨类不得超过30头/kg,若超过此标准,即为严重虫粮;带有对外检疫对象害虫的作为危险虫粮。

2.主要害虫系指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麦娥和印度谷蛾。

(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象、麦娥、印度谷蛾等)
3.表中害虫头数系指活虫。

4.表中两项指标中有一项突破的即算作更严重一级的虫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