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阳历阴历公历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农历、阳历、阴历、公历的差别
现在人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历法有两种:一种为公元**年*月*日的形式;一种为几月初几的形式。
但是人们通常提到的历法名称却有三种:即农历、阳历、阴历、公历。
由于不能一一对应,所以产生了很多的争论。
有说农历就是阴历的,就是几月初几的形式。(百度百科上就是持这种观点的)这种比较普遍,从小我母亲就这么教我。
也有说农历就是阳历,就是公元**年*月*日的形式。持这种说法的人给的理由看上去比较科学。
我在对比了几种说法之后,自己也有了一些看法。
在我想来,历法的由来是为了方便,开始是为了记事方便。人们从日升日落中确定了基准:天。
由于天的单位太小,人们可能又先后确定了月和年的概念。
月来自月亮的圆缺变化,变化一个周期为一月,我们称之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大约天,下面只按天来说明。
年来自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寒暑交替,四季变换,一个周期为一年,我们称之为“回归年”,一个“回归年”365天多一点,下面只按365天来说明。
如果一种历法按照月亮圆缺变化而来,我们称之为阴历;同样如果一种历法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来,我们称之为阳历。
有了这个大概念,我觉得我们的祖先首先有了阴历。并确定一个月30天,下一个月29天,间隔着来,平均每月天。
这种历法12个月后254天,比一年少11天。我查到了我们祖先的两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
示例为回回历,伊斯兰教采用这种历法,这种历法不采用闰月,每年都是12个月,都是354天。导致每年的寒暑月份不确定,也就是说,可能今年冬天是5月份,过些年冬天变成了10月份。
方法二:
就是我们现在还能常接触到的几月初几形式的历法。这种历法采用闰月,每两三年就加入一个闰月。这种历法以“朔望月”为基准,兼顾“回归年”,所以比较科学实用,到现在还在用。
但不管怎样,这两种历法都是以“朔望月”为标准的,都应该算是阴历。
至于公元**年*月*日的形式的历法是后来人们按照地球公转而来的,它以“回归年”为基准,规定每月30天,或31天,二月除外。这种历法的月份和月亮的圆缺变化无关,圆月可能在某个月份的2号,也可能在18号。
这种历法以“回归年”为标准,应该算是阳历。
至于农历,说法就不太统一了。
观点一:
农历是为了农业生产方便而产生的。它必然是根据气候变化而来的,而气候变化又是由于公转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农历是以“回归年”为标准的,应该算阳历。
观点二:
农历早就有了,阳历出现比农历晚多了,农历怎么可能是阳历。
我认为从科学定义的角度来讲,我们见到的两种历法可以这么归类:
几月初几,属于阴历,阴历还有其他的。
公元**年*月*日,属于阳历,阳历也可以有其他种类的。这种历法叫做公历就非常贴切。
至于农历,我认为它没有几月几号的形式,也没有几月初几的形式,农历的表现形式是节气:立春,清明,夏至,白露,霜降等。例如我是小满那一天出生
的,小满有三候,“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这三个短语分别介绍了小满期间前五天、中间五天、之后五天所对应的农业现象,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节气来进行农耕。
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历的这些节气一直依附在阴历(几月初几)的历法上,而公历(公元**年*月*日)这种典型的阳历,则是后来才从西方引进来的,所以我们产生了一种误会,认为农历是阴历。
总的来讲,阴历有很多种,现在我们常见的几月初几形式的是其中一种;阳历也不只一种, **年*月*日形式只是其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我们称它为公历更恰当。
农历的本质是阳历(这个阳历是广义的阳历,不是现在我们专门用来指代公历的那个阳历)。
简单讲农历不等于阴历,也不等于阳历。阳历、阴历是两种分类。公历、农历,以及“几月初几”,都是特定的历法。习惯上,人们把“几月初几”叫做阴历,把公历叫做阳历。
节气、农历、公历
# 历法的种类
阳历(太阳历):参考太阳视角周期的历法,以一个回归年为一年,是地球两次通过公转轨道同一点(比如春分点或夏至点)的周期,也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次往返的周期,也是(以北半球某一纬度为例)太阳照射夹角从最小到最大再到最小的周期。阳历日期与四季变化和农时有关。现在通行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就是阳历的一种;大家都知道公历的日期与月亮的圆缺没有固定关系。
阴历(太阴历):参考月亮(太阴)圆缺周期的历法,以一个朔望月为一月,是月亮两次公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周期。阴历日期与月亮圆缺和潮汐有关。伊斯兰历(回历)是阴历的一种;穆斯林的封斋和朝觐日期,在伊斯兰历中是固定的,但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季节或公历月份。
阴阳历:中国农历属于此类,以月相变化周期为月,参考回归年长度为年,
通过闰月调整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所以中国农历俗称“阴历”是个错误。
# 节气
简单来说,一个回归年分成24份,交替列为十二节令和十二中气,统称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对应地球公转轨道(黄道坐标系统)中的一个固定位置,相邻节气之间相差约15度(360度/24),间隔约天(一个回归年天/24)。(平气和定气的区别暂时忽略。)
尽管二十四节气中很多节气名称是与中国传统农事习俗或自然现象相关的命名,但两分两至作为显著的天文现象,并非是中国农历独有的。
二十四节气歌,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日期的对应关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公历的每个月份有两个节气,上半年6号左右、下半年8号左右对应一个节令,上半年21号左右、下半年23号左右对应一个中气。
但由于朔望月(天)与回归年(天)并不同步(不能整除),所以农历的日期与节气并无固定对应关系。农历中设计了一套比较复杂的规则,让十二中气与月份对应,如冬至一定是十一月(冬月),但日期并不固定;而且十二节令与月份也不一定对应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