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导论》试题9参考答案[1]

合集下载

环境学导论答案

环境学导论答案

环境学导论答案第1 章习题参考答案三试全面分析人类环境的组成自然环境组成:物质: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能量:气温,阳光,引力,地磁力自然现象:太阳稳定性,地壳稳定性(地质构造情况;地震,火山活动;海啸),大气力量,水循环,水土演变等多种自然要素人工环境组成: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文化与地方习俗等五环境科学的分科?环境科学可分为三部分:环境学:基础环境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数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声学,辐射污染及控制,热污染级控制),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地质学;应用环境学,环境控制学,环境管理学,环境工程学(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及原理(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治理及利用工程,核工业环境工程,噪声及热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环境系统工程,环境水利工程),六环境容量,环境自净能力是什么含义?环境容量: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环境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

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七什么是生态平衡?举例说明。

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内外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和交换,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比如地上的草等绿色植物被羊,牛等动物吃掉,而这些一部分又被人吃掉,人所产生的废物排入到外界被一些微生物分解后,又被细菌等分解成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有利于绿色植物的生长,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转变者,以及无机营养养分组成。

第2 章习题参考答案2.环境问题有哪些分类方法?分几类?如果从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考虑,可将环境问题分为两类。

中国海洋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大一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大一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附答案)
(2)应用过程
①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许多植物对于工业排放的有毒物质十分敏感,当大气受到有毒物质污染时,它们就产生了“症状”而输出某种信息。据此,就可以判断污物质的种类并进行定性分析,还可以根据受害的轻重和受害的面积大小,判断污染的程度而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证明,菠菜、胡萝卜等可监测二氧化硫;杏、桃、葡萄等可监测氟化氢;番茄可监测臭氧;棉花可监测乙烯。
b.原油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
原油开采过程中钻井泥浆内加入的烧碱、铁铬盐和盐酸等化学试剂会对井场周围水域和农田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原油开采过程中井喷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原油损失,还会污染大片农田或海域,破坏生态平衡。
c.天然气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
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易产生污染大气的硫化氢和污染河流的伴生盐水。
三、论述题(36分,每题12分)
1、(1)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①开采过程的环境影响
a.采煤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包括开采工人的事故与职业性伤亡以及地面或地面生态系统破坏,前者以井下采煤最为严重,后者则以露天采矿最为明显。矿井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约占99%),若对矿井瓦斯预先抽放不够或抽出后直接排入大气,就会造成空气污染,严重时还会发生爆炸,威胁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井下开采破坏了地壳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容易引起地表沉陷,从而导致地面工程设施破坏和农田毁坏,还会使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受严重的污染。露天开采占用大量农田、草地等,也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不良的影响。
4、为什么说粮食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5、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三、论述题(40分,每题10分)
1、试系统分析各类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我国水环境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部分水体水质为V类甚至劣于V类水质标准。结合水污染防治技术,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改善水环境。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

一.单选题(共8题,20.0分)1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 A海啸• B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C火山喷发• D全球温室效应正确答案:D2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影响,不包括以下( )•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能源• D人力资源正确答案:D3温室气体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二氧化碳• B臭氧•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正确答案:C4现阶段世界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下列不属于海洋污染种类的是( )• A悬浮颗粒• B核污染• C石油污染• D塑料垃圾正确答案:A5城市环境噪声标准总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标准分贝为( )• A55• B60• C50• D65正确答案:A6噪声作为一种公害,下面不属于其特征的是( )• A主观判断性• B多发性• C对人危害性小• D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正确答案:C7大气还原型污染经常发生在( )情况下。

• A高温、高湿• B低温、低湿• C高温、低湿• D低温、高湿正确答案:D8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的大气标准为( )•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大气警报标准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6题,15.0分)1海洋中污染物质的移动途径包括( )• A稀释、扩散• B分解• C浓缩• D移动正确答案:ABCD2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风能• C天然气• D海洋能正确答案:ABD3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 A人工生态系统• B完全的生态系统• C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D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正确答案:ACD4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煤气• B沼气• C电力• D水力正确答案:ABC5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 )元素过量排入水体而导致的。

• A氮• B碳• C磷• D硫正确答案:AC海洋中污染物质的移动途径包括( )• A稀释、扩散• B分解• C浓缩• D移动正确答案:ABC三.填空题(共5题,12.5分)1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是____,但需注意防止____环境的污染。

环境学导论试题答案

环境学导论试题答案

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考试环境学导论试卷〔课程代码272338〕本试题一共三道大题,共 1 页,总分值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学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8 分〕1、环境保护答: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展而实行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治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2、固体废物答: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的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体,半固体,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废物治理的物品,物质。

不能排入水体的液态废物和不能排入大气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质。

由于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一般归入固体废物治理体系。

3、土壤环境背景值答: 土壤背景值指的是未受或受人类活动少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4、水体富养分化答: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生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5、环境要素答: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听从整体演化规律的根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6、骨痛病答:骨痛病是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局部镉污染地区的一种公害病,以周身剧痛为主要病症而得名。

7、环境治理答:运用打算、组织、协调、把握、监视等手段,为到达预期环境目标而进展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二、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1、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缘由。

答:主要缘由:1.直接燃煤是我国大气污染严峻的根本缘由;2.能源铺张严峻,燃烧方式落后,加重了大气污染;3.交通污染源集中于城市;城市布局、工业布局的不够合理等。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1.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降尘的总悬浮微粒,其次是 SO2 说明以粉尘和 SO2 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2.我国北方城市大气污染水平高于南方,尤以冬季为甚,冬季高于夏季,早晚高于中午,是大气污染的突出问题;3.产煤区污染严峻,尤以高硫煤区为甚,是大气污染的区域性问题。

四川农业大学20年12月《环境学导论(专科)》作业考核-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20年12月《环境学导论(专科)》作业考核-答案

1.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酸雨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形成原因:1)纯净的雨雪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因而具有微酸性。

当大气受到污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或硝酸,溶解在雨水中,使降雨的PH值低到5.6以下,形成酸雨。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雨、雪作用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降落到地面,这种雨或雪叫酸雨。

2)二氧化硫主要来至工业燃煤,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燃料高温燃烧,如汽车尾气,我国是汽车大国﹔酸雨是无国界的,国外的区域输送。

影响因素:1)人为因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主要原因。

大量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

2)自然因素:土壤性质,大气中的氨,大气颗粒物,天气形式。

不利影响: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

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

促使森林衰亡。

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我国四川、广西等省有10多万公顷森林也正在衰亡。

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北京卢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侵蚀而严重损坏。

2.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答案:土壤污染的特点:1、蓄积性2、隐蔽性3、不可恢复性4、间接危害性。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章节题库 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圣才出品】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章节题库 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圣才出品】

第9章未来的能源供应一、名词解释1.生物质能答:生物质能是指储存于生物质中的能量。

它是太阳能转化的另一种形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植物体内,再通过各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微生物类群的代谢作用、直接燃烧、热分解等不同途径,将这种潜能转化成能。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常见的有木柴、秸秆、有机肥、生物垃圾和沼气等。

2.海洋能答:海洋能是指海洋内的波浪、潮汐、海水温差、海流所具有的能量资源。

其储存形式可分为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均属间接的太阳能。

海洋能是可再生能源。

二、简答题1.如何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答: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如下:(1)控制人口,减少能源消耗自然生态系统的任何种群,如果发展过快或对能量消耗过多,势必引起该生态系统的崩溃,这个原理也适用于人类生态系统。

因此,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同时也要控制个人的能源消耗,不能无节制地提高生活水平或追求个人舒适与方便,这样才能使能耗与环境所能提供的能量相协调。

(2)太阳能是重要的能源自然生态系统维持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能量比任何生物都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即便是工业最发达的美国,所消耗的能源中有90%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也是一种过去储存下来的太阳能。

(3)多渠道解决能源供求的平衡稳定的食物网,其能量流动是多通道的。

对于人口异常集中、生产高度发展和生活追求高标准的现代化人类社会,更不可能有任何一种能源可以独立满足这个庞大的能源需求,而需要多种能源同时并用。

不但要直接利用太阳能,而且也要间接利用诸如水电、风能、潮流能、海洋温差能、生物质能、矿物能(化石燃料和核能)、地热能和垃圾能等。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对能源的需求,并使环境污染和破坏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人类社会稳定地向前发展。

(4)充分利用能源并减少浪费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均被其自身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充分利用而没有丝毫的浪费。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篇一: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三同时”制度2. 自然保护区3. 污染源4. COD5. 年龄结构6. 水土流失7. 清洁生产8. 水俣病二、填空(1)人类环境具有、、、、和六大功能特性。

(2)美国、日本是型的能源结构,而印度、中国是型的能源结构所以美国,日本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印度、中国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

(3)按照污染源在空间分布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4)局地气流会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常见的局地气流有、、。

(5)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

(6)在水质监测中常用主要的水质指标可分为、、 __三大类。

(7)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和_______ 、。

三、简答1.“水能是清洁能源,水能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剖析之。

2.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性问题?4. 简述氮肥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5. 请绘出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功能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简述能源危机的主要内容。

8.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9.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10. 何为农田退水,简述其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四、论述1.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试从C循环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2.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你认为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4.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浙江工业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大二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附答案)

浙江工业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大二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附答案)
③开发可再生能源;
④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浪费,利用生态学原则编制生态规划,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生态农场
生态农场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它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不同的技术,来提高太阳能的转化率、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废弃物的再循环率,使农、林、牧、副、渔以及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都获得全面的发展。
(1)人工生态系统定义
人工生态系统是试验用的一种手段,是指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人为生态系统,又称模拟生态系统、实验生态系统、微型生态系统或微宇宙等。
(2)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
①把生态系统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加以简化;
②一般比所模拟的真实生态系统规模较小,时间较短,以突出环境污染因素的作用。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名词解释(24分,每题4分)
1、环境质量
2、清洁生产
3、环境管理体系
4.危险废物
5、废物的焚烧与热解
6、危险废物
二、简答题(40分,每题8分)
1、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资源的综合利用?
2、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是什么?
3、试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与环境保护有何关系?
5、废物的焚烧是指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可燃的固体废物氧化分解,借以减容、去毒并回收能量及副产品;热解是指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的可燃物高温分解,并以气体油或固形炭的形式将热量储存起来的过程。
6、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其中,危险特性是指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浸出毒性,凡具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性者,即可鉴别为危险废物。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考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考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考试题环境科学导论第⼀章1.论述地球(⼈类)环境演化的启⽰。

答:第⼀,地球上的⽣命和⼈类的出现,在其必然背后,潜在着巨⼤的偶然性。

第⼆,地球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类社会的出现与发展更是加快了这种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可以预料,有些是难以预料;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

第三,环境与⽣命的演化具有加速的趋势。

2.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环境的功能和特性。

答: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中⼼事物⽽⾔,作为某⼀中⼼事物的对⽴⾯⽽存在的。

它因中⼼事物的不同⽽不同,随中⼼事物的变化⽽变化。

与某⼀中⼼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事物的环境。

环境⼀词是⼀个相对的概念。

环境的功能:(1)为⼈类⽣存和繁衍提供必需的资源(2)环境的调节功能(3)环境的服务功能(4)环境的⽂化功能环境的特性:(1)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性(2)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3)环境的资源性和价值性3、环境要素、环境结构和环境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答:环境要素——定义: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同⽽⼜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环境基质)。

分为⾃然环境要素和⼈⼯环境要素。

环境科学中通常指的是⾃然环境要素。

特点:(1)最⼩限制定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的要素所控制。

(2)等值性:任何⼀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

(3)整体性⼤于个体之和: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产⽣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

(4)出现有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环境要素虽然在地球演化史上出现的次序有先有后,但它们具有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特点。

环境结构——定义:环境的各个独⽴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基本格局的重要概念。

即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特点:①圈层性:在垂直⽅向上,整个地球环境的结构具有同⼼圆状的圈层性。

环境学导论试题9参考答案.doc

环境学导论试题9参考答案.doc

河南城建学院****学年第*学期《环境学导论》试题9参考答案专业:姓名: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大气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 土壤净化:土壤净化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吸附、分解、迁移、转化)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毒性、活性降低的过程。

3. 固体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的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人体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5.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指标一般包括氮、磷浓度、叶绿素α含量、湖水透明度和溶解氧等项。

2. 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4. 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

5.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速度取决于农药本身的溶解度、蒸汽压和近地表的空气层扩散速度。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大气还原型污染经常发生在( D )情况下。

A、高温、高湿B、低温、低湿C、高温、低湿D、低温、高湿2. 下列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

A.海啸B. 全球温室效应C. 火山喷发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E. 水旱灾害3.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 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的大气标准为( A )。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B.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C.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D. 大气警报标准4. 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 C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环境学导论问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问题及参考答案

1.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环境的问题。

2.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3.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存在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4. 环境分类:1.聚落环境 2.地理环境 3.地质环境4.宇宙环境5.我国环境问题特点:是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和环境污染严重,从生态环境问题看,森林生态系统及功能仍然较弱,草原退化于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水旱灾害和水资源短缺。

而环境污染方面由于人口多,目前又处于诚实化和经济大发展进程中,技术落后和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使城市地区的水,气,声等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首先大气污染扔十分严重,其次水污染状况远未根本解决,城市噪声污染严重而且工业固体废物增加。

此外,全国众多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更不容忽视。

6.环境的功能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隐显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性7.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环境在人类活动强烈干预下所发生的变化和为了保持这个系统的稳定性所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在宏观上研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和积累的过程及其运动规律探索其对生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8.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10.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利用的科学。

11. 生态平衡:任何一个正常生态系统中,能连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12.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它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等于自然环境的全部。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一方面是要求人类在生产时应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消费时应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3.“三致”问题: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称为致癌作用;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称为致突变作用;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的毒作用。

4.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或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其他一切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在事前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定,为防止和减少这种影响制定最佳行动方案。

5.“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6.环境保护: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称为环境保护。

7.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其中包括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垃圾、炉渣、废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污泥、人畜粪便等。

8.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9.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和半封闭性水体中,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1.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它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等于自然环境的全部。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一方面是要求人类在生产时应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消费时应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3.“三致”问题: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称为致癌作用;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称为致突变作用;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的毒作用。

4.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或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其他一切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在事前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定,为防止和减少这种影响制定最佳行动方案。

5.“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6.环境保护: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称为环境保护。

7.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其中包括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垃圾、炉渣、废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污泥、人畜粪便等。

8.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9.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和半封闭性水体中,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环境导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导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导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人类社会B. 自然环境C. 人类活动D. 经济系统答案:B2. 环境问题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资源短缺B. 环境污染C. 人口增长D. 自然灾害答案:D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正D. 所有选项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气候调节B. 土壤肥力C. 物质循环D. 工业生产答案:D5.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可行性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提高项目经济效益D.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A. 温室气体排放B. 火山活动C. 太阳辐射变化D. 森林砍伐答案:ABCD2.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公众参与D. 环境优先答案:ABC3.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水污染?A. 污水处理B. 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C. 限制农药使用D. 河道疏浚答案:ABCD4.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哪些?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气候条件D. 人类活动答案:AB5. 以下哪些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核能D. 地热能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问题仅指环境污染问题。

(×)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矛盾的。

(×)3.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的。

(√)4.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成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导致的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

2. 什么是环境承载力?答案: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最大人口数量或经济规模。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环境学导论》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生态系统是由下列基本部分组成的、、、。

2、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

3、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命环境的综合体就是。

4、环境科学可分三大部分、、。

5、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我们称之为。

6、所谓食物链就是。

7、我国对一些重要污染物的排放实行和两种控制方式。

8、化学需氧量(COD)是指。

9、所谓风向频率就是。

10、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大气污染源分为、、。

1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如下两个途径实现的:、。

12、重金属在水体中迁移转化主要是下列物理化学作用、和。

13、人口年龄构成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4、通常所谓的空气污染发生在大气圈的层中。

15、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于。

16、生化需氧量(BOD)是指。

17、环境科学是以为特定的研究对象。

18、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引起的。

19、根据气体的温度沿地球表面垂直方向的变化,、、、。

20、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水体是指。

21、系统的无序性,称为,也叫。

22、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大气污染源分为、、。

23、能源消费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将其分为和。

24、水体的污染源有两种形式即和。

25、污染系数玫瑰图中污染系数的含义是。

26、控制噪声的途径:、、。

27、食物链的各个环节称之为。

28、在基本建设中执行的“三同时”原则是、、。

29、在风向频率玫瑰图中共有个方位。

30、与环境污染较为密切的物质循环主要是、、、。

二、判断题1、所谓食物链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2、我国工厂、车间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噪声最高不得超过85分贝。

3、发生逆温时上层的大气温度低于下层空气。

4、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环境要素中处于‘最好状态’的那个要素。

5、环境噪声就是由不同振幅和频率组成的无调嘈杂声。

6、生态工艺属于无污染工艺。

环境学导论试卷及答案

环境学导论试卷及答案

环境学导论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2.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掺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环境问题.3.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SO2、NOx、HC、O3、飘尘等)介入大气中,呈现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和环境的现象。

4. 水体自净:受污染的各种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下,水中污染物自然降低的过程。

5.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4.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 和 BOD5 。

5.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 0~120dB 。

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7.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按组成可以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8.大气圈有分层结构,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对流层。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D )A.海啸 B.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C. 火山喷发 D. 全球温室效应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下面不属于“三河”的是( D )A. 淮河B. 辽河C. 海河D. 黄河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下面不属于其特征的是( C )A、主观判断性B、多发性的 C 对人的危害性小 D、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4.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标准分别为( A )A. 55B. 60C. 50D. 655.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重金属( B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2、可持续发展3、环境影响评价4、BOD5、土壤背景值6、可持续发展7、循环经济8、TSP二、问答题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噪声控制的技术有哪些?3、水体中主要有哪些污染物??4、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5、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是如何分类的?6、噪声控制的技术有哪些?7、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有哪些?分别可用何提取?8、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三、论述题1、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土壤污染防治的措施有哪些?2、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论述环境保护在你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议中的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为活动(包括制订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开发和单个建设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并进行各种替代方案的比较,提出各种减缓措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活动。

4、BOD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

是指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5、土壤背景值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

8、TSP总悬浮颗粒物。

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绝大多数小于100µm。

二、问答题略三、论述题略。

南京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大一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附答案)

南京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大一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附答案)
(3)举例: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①恢复目标
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的。
②修复方法与技术
a.围栏养护,轮草轮牧;
b.重建人工草地;
c.实施合理的牲畜育肥生产计划。
3、(1)大型水电站的利
①水电是一种经济、干净、可再生的能源,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②修建水库可改善用水的供应和管理,增加农田灌溉,生产电力及产生其他社会、经济效益。
4、试举例说明,为什么利用生态学原理或规律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时,其核心思想是整体观点?
5、如何理解粮食安全?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是什么?
三、论述题(36分,每题12分)
1、试述我国的人口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
2、阐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和类型,举一例详细论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目标和技术手段。
3、如何看待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利与弊?
②地球化学方面
a.流入和流出水库的水在颜色和气味等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发生改变,而且水库中各层水的密度、温度、甚至溶解氧等都有所不同;
b.深层水的水温低,而且沉积库底的有机物不能充分氧化而处于厌氧状态,水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强。
③生物方面
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④社会经济方面
a.居民搬迁后重新定居,会对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等)产生影响,如果计划不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排不当,还会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②森林采伐迹地。人为干扰造成,其退化状态因采伐的强度和频度而异。
③弃耕地。人为干扰形成,退化状态因弃耕时间而定。
④荒漠化地。自然或人为干扰形成。
⑤矿山废弃地。指被采矿活动破坏的、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包括:a.废石堆废弃地;b.开采坑废弃地;c.尾矿废弃地;d.采石矿废弃地。

2018 环境学导论—总复习(习题加答案)

2018 环境学导论—总复习(习题加答案)
(2)所谓热岛效应,是把城市区域看成一个温热的岛屿,由于城市 地表和道路易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而城市蒸发、蒸腾作用比郊 外少,因此相变的潜热损耗小,加之城市污染大气的温室作用使得城 市气温一般比郊外高。
第14章 大气环境
•作业12:查找资料,说明在空气污染物对材料的影响 过程中,湿度、温度和阳光所起的作用。
第3章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分布不平衡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第4章工业生态系统构建
•作业4:工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1)工业生态系统通过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工业 链”,形成互利共生网络,使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畅通,物质和能量充 分利用。 (2)整个工业生态系统基本上不产生废物或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实现工 业废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3)此外,工业生态系统要维持稳定,需要外部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 量。
(3)三级控制:尾水生态处置(再利用),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 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有效处理难以一步到位,其中仍含有不少 有毒有害污染物,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土壤为基础,对尾水进行生态 处理,以确保水环境的安全。
第13章 水环境
•水圈、水的循环(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水的用途 •水资源及其特性 •天然水的组成/天然水中的主要物质 •水体污染评价指标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洪灾、涝灾、旱灾 •洪水形成的原因
(备注:考试时会给出相应能源的参考热值,但标准煤和标准油当量 是作为已知条件,不会给出)
第10章 能源与环境
•能源:定义及其分类 •化石燃料、核电、水电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 •节能及其主要措施
第11章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第3章 生态学基础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第7章 粮食问题第8章 能源与环境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第12章 海洋污染第13章 大气的污染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第3章 生态学基础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第7章 粮食问题第8章 能源与环境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第12章 海洋污染第13章 大气的污染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自净能力(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环境自净能力是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作用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降低的能力。

降低的速度和数量因环境结构和状态的不同而不同,是环境基本特征的表现。

环境的自净作用或自净能力的大小是估计该环境容量的重要前提。

2.环境质量(中山大学2013年研;温州大学2015年研)答: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学导论》试题9参考答案专业:姓名: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 土壤净化:土壤净化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吸附、分解、迁移、转化)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毒性、活性降低的过程。

3. 固体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的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人体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5.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指标一般包括氮、磷浓度、叶绿素α含量、湖水透明度和溶解氧等项。

2. 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4. 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

5.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速度取决于农药本身的溶解度、蒸汽压和近地表的空气层扩散速度。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大气还原型污染经常发生在( D )情况下。

A、高温、高湿B、低温、低湿C、高温、低湿D、低温、高湿2. 下列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

A.海啸B. 全球温室效应C. 火山喷发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E. 水旱灾害3.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 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的大气标准为( A )。

A.B.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75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 大气警报标准4. 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 C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A.铅B.甲基汞C.镉D.铬5. 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分一、二、三级处理,其中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 D )。

A. 去除有机物B. 去除无机物C. 去除颗粒物D. 去除氮、磷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什么叫农药残留量?简述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

农药残留量指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①包括光化学降解、②化学降解和③微生物降解。

光化学降解包括光分解、光氧化、光水解和光异构化;化学降解主要是水解和氧化;微生物降解包括脱氯作用、氧化还原作用、脱烷基作用、水解和环裂解作用。

2.什么是逆温?简述辐射逆温的产生和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逆温指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晴空少云夜间,当风速较少时,地面因强烈的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气层冷却最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自地面向上渐发展的逆温层,称为辐射逆温。

据大气稳定度的分析,当发生等温或逆温时,大气是稳定的,所以逆温的存在,大大阻碍了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的污染气流不能穿过逆温层而积聚在它下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

3. 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有机污染物分为易降解与难降解的有机物, 易降解有机物进入水体后,可发生生物降解,规律是:首先在细胞膜外发生水解,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

降解的后期产物是生成各种有机酸,在有氧条件下继续分解,最终产物是CO2、H2O及NO3等;在缺氧条件下则进行反消化、酸性发酵等过程,最终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NO3、有机酸、醇等。

如淀粉或蛋白质, 这样会使水质恶化有机物。

难降解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后,可能被吸附在水中的颗粒物上沉到底泥中,在适当的条件下又被释放到水体中而使水质恶化。

4.简述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及其特点①矿业固体废物;特点:废物量大、危害程度较小,分散;②工业固体废物;特点:数量庞大、污染严重、成分复杂、处理困难;③农业废物;特点:a.N、P含量高,易引起水质变化;b.可利用性较大;④放射性废物;特点:有潜伏的”三致”效应;⑤城市垃圾;特点:a.数量剧增, b.成分变化。

5.简述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的影响?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气体是CFC、NOx等,因为这些气体可以在平流层中光解出氯原子,氯原子可使O3分解为O和O2而遭到破坏,氯原子还可还原,一个氯原子可破坏十万个臭氧分子。

CFCs在大气中的存活时间又很长,因此,引起臭氧层的破坏。

破坏机理:以氯氟甲烷气体为例:CFCL3+hv CFCL2+CL CFCL2+hv CFCL+CL CL+O3CLO+O2CLO+O CL+O2 O3+O 2O2臭氧层破坏可使人类患病,如皮肤癌, 白内障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另外, 破坏生态系统, 对水生生物有害, 使植物生长缓慢等;使建筑物老化等。

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并阐述其特点和危害湖泊富营养化是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一般发生在湖泊、江河、海湾等缓流水体中。

其成因分为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来源于降雨、土壤淋溶和动植物死亡后的尸体腐化等;人为原因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带来大量N、P(含磷洗涤剂);农村施用的化肥、牲畜粪便,经面源污染而进入。

共同点: 都是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不同点: 自然原因形成时间缓慢, 人为原因形成时间迅速。

特征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②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③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红、棕、乳白等颜色,海水中出现叫“赤湖”、淡水中称“水华”。

危害①DO降低,使鱼类难以生存;②藻类种类减少,危及鱼类生存。

因有些藻类有胶质膜,有的甚至有毒,不能成为良好的饵料;③危害水源,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畜都有害;④加速湖泊老化过程。

2. 试述大气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特征、形成机理和条件含有NOX和烃类大气,在阳光的紫外线(290~430nm)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叫光化学烟雾。

(1)NO向NO2转化是产生“烟雾”的关键大气中一旦出现NO2,在光化学作用下,NO2会直接化合为O3,大气中NO、NO2和O3间发生循环反应:NO2+hv→NO+O* O*+O2+M→O3+M (M为吸收能量的分子,如催化剂等,可吸收能量却不使自身反应) O3+NO→NO2+O2如仅发生上述光化学反应,不致产生光化学烟雾。

(2)碳氢化合物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当污染大气中有HC存在时,就破坏了NOX光分解的均衡,因生成的氧原子O、O3和NO2均可与HC反应,使污染大气中NO快速地向NO2转化,因而,不需消耗NO2就可使O3的浓度大大增加而积累,并生成一系列带有氧化性、刺激性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导致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R+R2–→RO2RCO+O2–→RC(O)O2RH+OH→R+H2O RCHO+OH→RCO+H2ORCHO+hv→RO2+HO2+CO RC(O)O2+NO+O2→NO2+RO2+CO2RO2+NO+O2→NO2+HO2+RCHO HO2+NO→NO2+OH OH+NO2→HNO3RC(O)O2+NO2→RC(O)O2NO2(PAN)也可以讲: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链式反应组成的。

关键的反应类型是:①NO2光解导致O3的生成;②有机HC化合物的光解或与OH基作用,氧化作用生成了活性的自由基,尤其是HO2、RO2、RC(O)O2等过氧自由基;③自由基引起了NO向NO2的快速转化,同时形成一系列HC化合物(醛、酮等)及含N的二次污染物(如过氧乙酰硝酸脂(PAN)、HNO3等),也就是说,HC化合物如RH(烷)或RCHO(醛)进入大气生成自由基R或RCO(酰基)后,在它的寿命期内可以使许多分子的NO转化成NO2,即可参加许多个基传递反应。

而其中NO2既起到了链式反应的引发作用,又起到链的终止作用,自由基与NO2反应生成稳定的有机酸脂类产物,如PAN、HNO3等,最终产物的混合物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条件:(1)地理条件:当天气晴朗,高温低温,有逆温而风力不大时,有利于污染物在地面附近的聚积,易生成光化学烟雾。

因此,付热带高压控制区的夏季和早秋季节最容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2)污染源条件:以石油为燃料的工厂排气、汽车排气等污染源是烟雾形成的前提条件。

因为烟雾的形成是和大气中的NO、HC等污染物的存在分不开的。

23. 结合我国人口发展或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阐述你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的持续进行,既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危机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内涵:经济的持续:鼓励经济的增长,不仅重视数量且改善质量;生态的持续: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开发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社会的持续: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协调。

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1)人口众多,给环境的压力大;(2)燃料以煤为主,污染严重;(3)中、小型企业多,污染重;(4)环保投资少,技术落后;(5)环境意识不强,素质差。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1)提高环境意识;(2)实施一系列持续发展政策;(3)控制人口、坚持发展工业、农业中的环境保护;(4)解决好能源问题及环境保护;(5)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