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风险及如何规避共21页文档
劳动法风险防范与应对
劳动法风险防范与应对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劳动法风险日益突显。
为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职场的公平和和谐,雇主和雇员都需要了解劳动法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下面将从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劳动保护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劳动合同风险防范与应对劳动合同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约定的一份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合同条款:劳动合同必须明确规定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内容。
双方应当仔细审阅合同,并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避免合同虚假:有些企业可能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采用虚假合同,如虚报工龄、提供虚假福利待遇等。
雇员面临此类情况时,可以要求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者与同事交流,以确认合同的真实性。
3.合同变更的风险:劳动合同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合同条款。
如果需要合同变更,双方应当通过协商一致,并在合同中明确变更条款和程序。
二、工作时间风险防范与应对工作时间是劳动法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雇员的合法权益,雇主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遵守以下原则:1.合理加班:雇员在工作日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应当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并确保员工的休息时间得到补足。
2.加班安全:加班时,雇主有责任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如在夜间工作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3.休息制度:雇主应当制定合理的休息制度,确保员工享受法定的休假和休息时间。
如果加班过多导致员工无法正常休息,雇主应当与员工协商解决。
三、劳动保护风险防范与应对劳动保护是保障员工权益和确保工作安全的重要措施。
雇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和应对劳动保护风险:1.提供安全工作环境:雇主有责任确保员工的工作场所安全,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
2.防止职业病风险: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职业病风险,如工业粉尘、有害气体等,雇主应当采取措施,降低员工职业病的发生率,并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险和康复措施。
公司劳动风险规避条款及针对措施(完善版)
劳动风险规避条款及针对措施(修改版)2015.3项目法条链接风险影响对策第一部分:招聘录用阶段风险规避招聘广告内容一定要合法(就不得包含歧视性内容。
用人单位发布的招用人员简章或招聘广告,条)23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如发布招聘广告不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仅会遭受行政处罚,还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招聘广告应避免歧视性条款:性别、身高、民族、地域;影响社会形象,重则会带来官司;二、保持不同形式、类型的招聘广告一致性:如不一致或差别太大,以后会有隐患,比如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辞退员工,一旦将招聘广告作为重要的裁量证据,单位会不利。
明确设定录用条件在试用(一)用人单位可以接触劳动合同: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条)39(劳合第---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不符合录用条件是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解除员工的一个最常用理由,但要想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辞退处于试用期的员工,前提是必须有明确的录用条件。
一、明确设定录用条件。
有明确的理由和证据不符合录用指明努力方向,使员工明白要求,、1条件,进行合法解聘。
从确实能够对员工进行考量的角度描具体化,要明确化、设定时,、2述录用条件,忌空泛化、抽象化;二、事先公示录用条件,证明员工知道。
注意将广告存档备查,通过招聘广告中明确录用条件,、1 并保留媒介原件。
、招聘时向其明示,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2、建立劳动关系前,通过发放录用通知书方式向员工明示录用条件,3并要求签字确认。
、劳动合同中约定录用条件或不符合录用条件情形;4并将岗位说明书作为劳在岗位说明书中对录用条件进行详细约定,、5动合同的附件。
三、明确区分招聘条件与录用条件。
招聘条件与录用条件有明确区别,签订合同时应当对此职位的具体录用条件、岗位职责进行详细描述,明确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这样可防止招聘条件与录用条件混淆而造成的法律风险。
四、明确考核标准。
明确还必须完善考核制度,如果把岗位职责等要求作为录用条件,、1界定什么是符合岗位职责要求、什么是不符合,有一个可固化、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
劳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劳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劳动法律风险也十分突出。
雇主和员工都面临着各种法律问题,如合同纠纷、雇佣歧视、工伤事故等。
为了保障双方的权益,减少法律风险,劳动关系需要建立在法律框架之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合同制度合同是劳动关系中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雇主和员工都应该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合同应包括工资、工时、休假、福利、解雇程序等具体条款。
此外,雇主还应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避免合同中的陷阱和不公平条款,以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二、遵守劳动法律法规雇主和员工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劳动法律法规。
雇主应关注更新的劳动法律法规,并根据法律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工资支付制度、工时管理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
同时,雇主要重视员工权益,不得违法雇佣歧视、不按时支付薪水、非法裁员等。
三、加强劳动保护雇主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装备,以降低工伤事故的风险。
同时,雇主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劳动保护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妥善处理劳动纠纷不可避免地,劳动关系中可能发生纠纷。
在处理劳动纠纷时,雇主和员工要理性对待,遵循法律程序进行解决。
可以寻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取得公正的裁决。
此外,雇主还可以通过完善内部沟通机制、建立员工代表制度等方式,及时解决潜在问题,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
五、合理运用劳动法律工具劳动法律为雇主和员工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帮助双方维护自身权益。
雇主可以制定企业规章制度、雇佣协议等,明确双方权益,防范风险。
员工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如工会组织、法定合同等。
合理运用这些工具,能够减少法律风险,提升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六、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预防法律风险的重要举措。
雇主应倡导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劳动关系。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用工风险一、入职程序:(一)核实求职者与原单位是否已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存在竞业限制1、招用劳动者时,要求其提供与原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2、在无法提供证明的情况下,可要求入职员工签订《入职声明》,内容明确写明“乙方保证在签订该劳动合同时已与其他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同时不存在与其他用人单位的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若因该问题引起劳动纠纷,由乙方自行承担相关责任”.(二)核实求职者是否提供真实的个人材料1、要求劳动者在《入职申明》中签字确认:本人充分了解学历证明、资格证明、工作经历等资料真实是公司聘用的前提,如有虚假,公司可立即解除合同,并不予经济补偿,由此造成的后果和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2、要求劳动者出示证件原件,留复印件,要求劳动者入职时在个人简历及相关的复印件上面签字确认;3、在公司的规章制度中,可将简历虚假等认定为“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二、有关试用期的相关规定(一)有关规定试用期期限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风险分析:公司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违法约定的试用期无效。
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这里要指出的是,赔偿金并不能代替正常工资的支付,也就是说,在单位承担赔偿金的同时,还要支付与该员工约定的试用期满后的正式工资,即用人单位最终将承担该员工试用期满后约定的工资标准的双倍工资。
此外,赔偿金的承担是以已经履行超过法定试用期限为前提,也就是说,如果对于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劳动者没有实际履行的,单位就无须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以下两个标准:(1)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这个是《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须格外注意。
雇主必知的劳务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雇主必知的劳务风险及其规避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不仅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雇主必须了解和规避劳务风险,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劳务风险,并提供相应的规避方法。
一、安全风险1. 工伤事故风险工伤事故是劳务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可能导致雇员受伤、休假甚至死亡,同时还会给企业带来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
为规避这种风险,雇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理解并遵守;- 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进行整改;- 购买足够的工伤保险,以减少风险承担。
2. 职业病风险职业病是因长期从事某类工作而引起的疾病,对雇员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雇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规避职业病风险:-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监测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确保在允许范围内;-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职业病问题;- 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或处于高风险环境。
二、法律合规风险1. 劳动法律法规风险在雇佣员工的过程中,雇主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劳动法律法规。
雇主需要了解以下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规避:- 订立合法合规的劳动合同,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遵守合理的工时制度,不违反员工的劳动权益;- 为员工提供符合法律要求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遵循法定的劳动关系解除程序,避免不当解雇纠纷。
2. 雇佣纠纷风险雇佣纠纷包括不当解雇、工资支付纠纷等,这些纠纷往往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雇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雇用专业人士,提供法律咨询和劳动争议解决的建议;- 建立健全的内部人事制度,确保招聘、用工、解雇等程序合规;- 遵循公正、透明的原则处理劳动纠纷,避免主观武断和违规操作。
三、员工福利风险1. 健康保障风险员工的健康状况对于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员工的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工作质量的下降。
劳动风险及如何规避
具体法律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 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风险及如何规避
劳动合同风险及如何规避——劳动合同中解除和终止及经济补偿支付情形
解除和终止
条件
协商 解除
单位提出 员工提出
不论何种类型的劳动合同,也不需要任何条件,都可以协商解除
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 严重违纪
造成重大损害 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解除劳
单 动同)
兼职,对本职工作有严重影响或经提出拒不改正的
位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 2008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
试用期风险及如何规避
试用期风险及如何规避
招聘、录用条件的确认
在招聘面试过程中,用人单位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位情况是主 动义务,即使劳动者不提出要求也得主动告知。
解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订立劳动合同
除
的
被追究刑事责任
情
形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
预告通知解除(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 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后仍无法胜任的
裁员解除
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且无法达成变更劳动合同协议的
破产;经营困难;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客观情况发 生重大变化
试用期风险及如何规避
试用期规定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北京市
公司劳动风险规避条款及针对措施(完善版)
劳动风险规避条款及针对措施(修改版)2015.3项目法条链接风险影响对策第一部分:招聘录用阶段风险规避招聘广告内容一定要合法用人单位发布的招用人员简章或招聘广告,不得包含歧视性内容。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23条)如发布招聘广告不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仅会遭受行政处罚,还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招聘广告应避免歧视性条款:性别、身高、民族、地域;影响社会形象,重则会带来官司;二、保持不同形式、类型的招聘广告一致性:如不一致或差别太大,以后会有隐患,比如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辞退员工,一旦将招聘广告作为重要的裁量证据,单位会不利。
明确设定录用条件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接触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劳合第39条)不符合录用条件是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解除员工的一个最常用理由,但要想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辞退处于试用期的员工,前提是必须有明确的录用条件。
一、明确设定录用条件。
1、使员工明白要求,指明努力方向,有明确的理由和证据不符合录用条件,进行合法解聘。
2、设定时,要明确化、具体化,从确实能够对员工进行考量的角度描述录用条件,忌空泛化、抽象化;二、事先公示录用条件,证明员工知道。
1、通过招聘广告中明确录用条件,注意将广告存档备查,并保留媒介原件。
2、招聘时向其明示,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3、建立劳动关系前,通过发放录用通知书方式向员工明示录用条件,并要求签字确认。
4、劳动合同中约定录用条件或不符合录用条件情形;5、在岗位说明书中对录用条件进行详细约定,并将岗位说明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三、明确区分招聘条件与录用条件。
招聘条件与录用条件有明确区别,签订合同时应当对此职位的具体录用条件、岗位职责进行详细描述,明确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这样可防止招聘条件与录用条件混淆而造成的法律风险。
四、明确考核标准。
1、如果把岗位职责等要求作为录用条件,还必须完善考核制度,明确界定什么是符合岗位职责要求、什么是不符合,有一个可固化、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用工风险劳动用工风险是指企业在雇佣劳动力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工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劳动力供需失衡等等。
这些风险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和稳定经营造成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下面是一些建议:一、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等方面的制度。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减少员工流动性,降低用工风险。
二、确保用工合同的合法性企业应该与员工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合同中应明确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重要内容。
同时,企业要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不得以合同的方式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员工关系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关怀和沟通,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组织员工活动、建立员工福利制度等方式,增进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四、加强用工风险预警企业应该时刻关注用工市场的供需情况,及时了解变化趋势,以便做出调整。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劳动法律法规的更新和政策的变化,避免因为法律风险而导致的损失。
五、制定应急预案企业应该制定劳动用工风险的应急预案,确定各种风险事件的处理方式和责任人。
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
六、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调研企业应该定期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各种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情况和特点。
根据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情况的变化,及时制定和调整用工策略,减少供需失衡带来的风险。
七、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定期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满意度,减少流动性和用工风险。
总之,规避劳动用工风险需要企业全面的战略考虑和长期的管理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确保用工合同的合法性,加强员工关系管理,加强用工风险预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调研和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劳动用工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发展。
劳动纠纷处理和劳动风险规避
劳动纠纷处理和劳动风险规避
1、处理劳动纠纷
首先,我公司会把劳动争议发生的情况降到最低程度;在员工转移劳动关系前,我公司会先将相关的劳动关系、用工管理、薪酬计算等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在员工没有异议的前提下与之签订劳动协议,尽量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劳动争议情形;
其次,公司常年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法律顾问、对人事外包形式下劳动用工研究的专家,其中包括在政府劳动部门工作、对劳动保障系统研究透彻的官员,专门处理企业外包员工人事劳动用工纠纷案件;
2、规避社保风险
对于外派员工因工受伤,我公司的反应是快速而及时的;我们要求外包员工在发生1小时内通知我公司客服代表,我公司将在第一时间内根据工伤的有关条例规定,帮助外包员工申请工伤待遇,并由公司排出专人前往探望,详细了解员工的情况,尽最大努力帮助员工解决受伤后的实际困难;
对于因突发的意外情况而受伤的非工伤的外包员工,我公司对此类情况也有明确的处理机制;我公司会不定时地向外包员工发出一些贴心的提示,尽量减免发生的几率;当意外情况出现时,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内前往探望员工、了解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援助;。
雇主必知的劳务风险与规避方法
雇主必知的劳务风险与规避方法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雇主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劳务风险。
在招聘、管理和解雇员工的过程中,雇主需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些雇主必知的劳务风险以及相应的规避方法。
一、劳动合同风险及规避方法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的法律文件,规定了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雇主需要注意以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方法:1. 合同纠纷风险:劳动合同可能存在纠纷,例如合同条款不明确或未能履行合同义务等。
为规避合同纠纷风险,雇主应确保合同条款详细清晰,并遵守合同中的约定。
2. 劳动合同终止风险:劳动合同的终止可能引发争议和法律诉讼。
为规避劳动合同终止风险,雇主应遵守劳动法规定的终止程序,并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
3. 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风险: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能给雇主带来一定的风险。
为规避此类风险,雇主可与员工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采用其他合法合规的雇佣形式。
二、劳动争议风险及规避方法劳动争议是指雇主与员工之间因劳动权益纠纷而产生的争议。
为规避劳动争议风险,雇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以帮助雇主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和投诉,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该制度应包括明确的规章制度、绩效评估机制以及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等。
2. 加强与员工的沟通: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需求,及时处理和解决员工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雇主可以定期组织员工会议或开展员工满意度调研等活动,促进与员工的良好沟通。
3. 建立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建立明确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可以帮助雇主及时应对和解决劳动争议。
该机制应包括内部调解、仲裁或诉讼等程序,并确保公正、公平地处理每一起劳动争议。
三、劳动保障风险及规避方法劳动保障是指雇主为员工提供的合法权益和福利,关系到雇主与员工之间的稳定性和信任度。
劳动风险及如何规避模板
劳动合同风险及如何规避
无固定期限的规定
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书 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需每月 支付两倍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的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签订无固 定期限合同。
新员工入职,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
试用期的约定: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部门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 期的,试用期不成立,且不能单独约定试用期合同。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只能约定一次试 用期。
具体法律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 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 ,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 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 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 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 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 限。
随时通知
随时通知 随时通知 随时通知 立即无须通知 立即无须通知
需要支付
需要支付 需要支付 需要支付 无需支付 无需支付
劳动合同风险及如何规避——劳动合同中解除和终止及经济补偿支付情形
解除和终止
劳动合同期满的 劳动者提出不再续订 劳 动 合 同 终 止 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劳动者死亡,或被法院宣告死亡或失踪的 单位被宣告破产 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从事解除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
如何规避劳动纠纷的风险
如何规避劳动纠纷的风险在如何规避劳动纠纷的风险方面,雇主和雇员都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预防性措施,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
本文将从雇主和雇员的角度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来规避劳动纠纷的风险。
一、雇主的角度1. 清晰明确的合同雇主与雇员之间应当建立正式的劳动合同,合同内容应当详细明确,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避免合同模糊不清导致后续纠纷。
合同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由双方共同签署。
2. 遵守法律法规雇主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工时制度、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对于国家规定的特殊行业或者特殊工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
合法合规经营,可以有效避免因违法操作而引发的纠纷。
3. 充分沟通交流与雇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误解或矛盾。
定期组织员工会议、开展员工培训等活动,增强员工对公司政策和制度的了解和认同。
4. 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雇主应当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招聘、考核、培训等环节,确保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的匹配性和提升性。
合理制定晋升和加薪制度,确保员工的合理权益得到保障。
二、雇员的角度1. 了解法律法规作为雇员,需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明确劳动法律法规对雇主和雇员的规定。
了解合同的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不被侵犯。
2. 保留证据对于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事项,例如工资支付、加班情况、工伤等,雇员应当及时保留相关证据。
如工资单、加班记录、医院诊断书等,在发生纠纷时,这些证据可以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合理维权在与雇主产生纠纷时,雇员应当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应尝试与雇主进行友好沟通,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果无法解决,可以咨询劳动监察部门或寻求法律援助。
4. 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增加找到好的工作机会的可能性,避免因不满意的工作环境导致的纠纷风险。
劳动安全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劳动安全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劳动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劳动安全风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遭受的伤害、疾病以及其他不安全因素。
正确评估和管理劳动安全风险对于维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2. 劳动安全风险分析2.1 标识潜在风险因素劳动安全风险的分析应从标识潜在风险因素开始。
潜在的风险因素可能包括:物理风险(如高温、电击等)、化学风险(如有害物质暴露等)、生物风险(如传染病传播等)以及人为风险(如不当操作、不当使用设备等)。
2.2 评估风险程度在标识潜在风险因素后,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劳动者的风险程度。
评估应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指的是事件发生后的影响程度。
评估风险程度可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
2.3 制定风险优先级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
风险优先级可根据风险程度以及工作环境中的特殊情况来确定。
将风险优先级排序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
3. 劳动安全预防措施3.1 引入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对于特定的劳动安全风险,应引入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对于高温环境,劳动者应佩戴透气、防热的服装;对于有害物质暴露,劳动者应戴上合适的呼吸防护装置等。
3.2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雇主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可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措施以及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3.3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工作场所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劳动安全至关重要。
雇主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达到安全操作要求。
同时,设备的更新和替换也应及时进行。
3.4 优化工作环境和工艺改善工作环境和工艺可以减少劳动安全风险。
例如,通过改善通风系统、控制噪音和震动等,可以降低相关风险的发生概率。
4. 总结劳动安全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的实施是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标识潜在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劳动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企业劳动风险预防与规避
专业HRM 工作者沟通分享,专业HR 资料课程免费共享【在线沟通QQ: 94875870】☆HR 免费视频分享平台 http://v /chotv☆HR 免费资料分享平台 /haofeng_zhou企业劳动风险预防与规避通过以下五步,让公司快速脱离风险大的境地,急病急治,余下问题慢慢调理。
专业HRM 工作者沟通分享,专业HR 资料课程免费共享【在线沟通QQ: 94875870】☆HR 免费视频分享平台 http://v /chotv☆HR 免费资料分享平台 /haofeng_zhou第一步:订立书面合同1、《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同员工订立书面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2、如果不订立书面合同,将面临双倍工资的赔偿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第七章 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3、这里指的建立劳动关系,是指的开始用工的时候,而不是试用期转正后,所以,不能在试用期后再订立书面合同,而“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这点是很多企业常犯的错误。
如果员工不同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企业最好不要录用。
第二步:交纳社保1、不缴纳的问题:建立劳动关系,企业应当按规定帮员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如果不缴纳,员工可因公司过失而随时提出辞职,公司还必须给员工补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百条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常见劳动风险点及防范对策
强制原则
处理体制在各国处理劳动争议所遵循的立法原则不外两种
裁审自择 裁审分轨
裁审衔接
— 劳动争议处理
中国当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法院。
在查清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劳动争议原则。
当事人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 因“用人单位提出解除”
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签订了离职协议,劳动者认为经济补偿金数额过低,要求用人单位补足差额,对此,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三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双方已经达成了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协议又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劳动者就不能反悔。因此,不论是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还是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制定好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证明以及相关离职流程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
— 因“拖欠克扣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胜诉主要原因分析
用人单位应做好薪酬管理工作,设计、完善工资条,明确工资发放的人员、工资标准、工资组成、发放时间,尤其要明确“加班费”、“年休假工资”、“工资扣减”等重点工资项目,保留好相关考勤记录、年休假安排通知、加班审批等凭证,如遇劳动纠纷,能够随时举证说明。
— 因“劳动者主动离职”
相应风险防范对策
— 因“用人单位提出解除”
杭州***律师事务整理数据
因“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引起“经济补偿金争议”,最终导致用人单位败诉的,败诉率达到58%。败诉后,用人单位须要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平均金额为29200元。
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且支付了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再以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