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一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附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ab926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7.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 分,共30 分)1. 蜡烛燃烧时,蜡烛由()变成了()和()。
2. 物质的变化有的很快,有的很慢。
生锈是一种()变化,铁生锈的速度比较()。
3.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等现象表现出来。
4. 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这种气体是()。
5. 硫酸铜溶液是()色的,和铁钉反应后溶液颜色会逐渐变()。
6. 咀嚼米饭时会感觉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在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二、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玻璃破碎B. 木材燃烧C. 冰块融化2. 下列方法中,()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 将铁钉放入盐水中B. 在铁钉上涂油C. 在铁钉上刷油漆3. 下面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A.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 面粉做成馒头C. 水结成冰4. 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会看到()A. 溶液颜色变深B.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C. 无明显变化5. 下列物质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沙子和豆子B. 小苏打和白醋C. 水和白糖三、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1. 烟花绽放是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3. 只要有颜色改变,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4. 铁生锈对人类没有任何益处。
()5. 给铁门刷油漆是为了美观。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 请简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物质的变化?3.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答案:一、填空题1. 固体气体液体2. 化学慢3. 颜色改变产生沉淀产生气体4. 熄灭二氧化碳5. 蓝浅6. 淀粉化学二、选择题1. B2. A3. C4. B5. B三、判断题1. ×2. √3. ×4. ×5. ×四、简答题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5aa9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e.png)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 A2. B3. C4. B5. A二、多选题1. AB2. AC3. BD4. CD5. AB三、判断题1. 对2. 错3. 对4. 错5. 错四、填空题1. 蜡烛2. 光3. 透明4. 放大镜5. 防止五、简答题1. 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可以看到周围的事物。
我们应该保护好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太阳或强光,否则会损伤眼睛。
2. 透明是指光线可以穿过物体,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部。
不透明是指光线不能穿过物体,我们看不到事物的内部。
3. 一个好的光源应该有以下特点:- 亮度足够高,可以照亮我们的周围环境。
- 光线稳定,不会闪烁。
- 色温适中,不会给人眩目的感觉。
- 寿命较长,不需要频繁更换。
4. 放大镜可以放大事物,使其看起来更大。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光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放大所观察的物体。
5. 我们应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同时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
六、填写表格七、实验题1. 实验材料:瓶子、水、蜡烛、胶水。
- 步骤:1. 将瓶子装满水。
2. 点燃蜡烛,并将蜡烛倒置放在瓶口。
3. 使用胶水将瓶口与蜡烛连接起来。
- 结果:火苗熄灭。
2.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不透明玻璃。
- 步骤:1. 将透明玻璃和不透明玻璃放在同一个位置。
2. 观察两种玻璃的区别。
- 结果:透明玻璃可以透过光线,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部;不透明玻璃不能透过光线,我们看不到事物的内部。
以上为第一单元测试卷的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六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ec670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d.png)
六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防止生锈的方法有:刷油漆、塑料薄膜包住、保持干燥、隔绝氧气等。
3、灭火如移走油桶,盖上沙子,用水灭火,使用灭火器等灭火的基本原理是:①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
4、丹顶鹤适合生活在、沼泽地。
5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料,称为:肉食性动物。
6、动物植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7、生物进化经历了数千万甚至数十亿年的漫长历程,它的主原因是:化。
三、请把下面的物种连成一条食物链四、简答题1、在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污染源是什么?对于保护我们的环境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或建议?答:主要污染源是废气、污水、工业废料、化学物品与生活垃圾。
我们应该控制废气与污水的排放,提倡可持续发展,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处理好工业废料与生活垃圾。
2、请你创作几条保护环境的标语。
答: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绿化世界,造福明天。
3、人人爱环保,未来无限好。
4、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六上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1、澄清的石灰水遇到就会变浑浊。
2、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3、将白糖加热融化时,白糖由固体变成液体,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4、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和为生活服务。
5、把海水引入盐田里,利用日晒和使水慢慢蒸发,从而获得食盐。
二、判断1、物质只是形状、形态的变化,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白醋是物理变化。
(×)3、水和沙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
(×)4、我们常喝的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5、灭火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控制。
(√)三、选择题1、下面这些现象属于性质改变的是( D )。
A.生鸡蛋变熟鸡蛋B.面粉做成馒头C.铁水变成钢锭D.火柴燃烧变黑2、下面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C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8c9124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0c.png)
选择题:
下列哪个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生长的特性?
A. 花朵开放
B. 小猫长大后体型变大(正确答案)
C. 树叶落下
D. 苹果成熟
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 适宜的温度
B. 充足的水分
C. 足够的氧气
D. 强烈的阳光(正确答案)
下列哪种生物的变化属于不可逆的变化?
A. 蝌蚪变成青蛙(正确答案)
B. 树叶颜色随季节变化
C. 花朵白天开放晚上合拢
D. 昆虫的蜕皮现象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哪项不属于观察的特点?
A. 有目的、有计划
B. 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正确答案)
C. 凭借感觉器官或辅助工具
D. 可以记录、描述现象
下列哪种生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A. 狗
B. 鸡(正确答案)
C. 人
D. 牛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哪一部分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A. 叶片
B. 茎干
C. 根系(正确答案)
D. 花朵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A. 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蒸发(正确答案)
B. 北极熊的白色毛发用于保暖和隐蔽
C. 鸟类的迁徙行为以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D. 鱼类的身体形状适应水生环境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是哪个步骤?
A. 第一个步骤(正确答案)
B. 第二个步骤
C. 最后一个步骤
D. 中间步骤,但不一定是第一个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
A. 物种多样性
B. 生态系统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气候多样性(正确答案)。
教科版(新)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新)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d90c3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d.png)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和,并研制了许多对付它们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丁人们的健康水平。
2.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边缘,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大量繁殖的结果。
二、判断题6.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7.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11.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2.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3.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14.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15.发霉的苹果削掉坏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仍可以吃。
()16.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里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17.因为霉菌使馒头、衣服等物品发霉,所以霉菌对人类没有一点好处。
()18.洋葱表皮上的细胞像一个个小房间,中间的小黑点是液泡。
()19.要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需要把可能含有微小生物的水滴在载玻片上做成玻片标本才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三、单选题2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有关。
A.长度B.凸度C.面积2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2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B.复眼C.鼻子23.如图所示是用()观察到的大肠杆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提优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提优测试卷【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2ec24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7.png)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提优测试卷一、填空题。
(每空2分, 共20分)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它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能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3.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4.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5.我们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6.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物体图像将被放大500倍。
7.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叶绿体,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
二、选择题。
(每题2分, 共38分)1.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C )。
A.老花镜B.一滴水珠C.近视镜2.下列三种镜子,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到指纹的是( A )。
A.凸透镜B.平面镜C.凹面镜3.( A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4.蟋蟀的耳朵在( B )。
A.头部B.足的内侧C.腹部5.常用的光学显微镜的两组镜片(A )。
A.都是凸透镜B.一块是凸透镜另一块是平面镜C.都是平面镜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B )。
A.相同B.相反C.无关7.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C )。
8.人们根据昆虫的( B ) ,发明了蝇眼照相机。
A.单眼B.复眼C.头部9.放大镜的镜面直径越大,它的放大倍数( C )。
A.越大B.越小C.不变10.将显微镜原来标有10×的目镜,更换成20×的目镜,观察到的图像会( A )。
A.变大B.变小C.不变11.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 C)的构造有关。
A.翅膀B.复眼C.脚12.下列环境中,容易采集到微生物的是( C)。
A.自来水中B.纯净水中C.鱼缸、池塘水中13.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C)。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d08cf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d.png)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能力检测卷(生命的延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重点知识填一填。
(每空1分,共21分)1.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其具有果实、肉、维生素C等特点。
2.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____。
3.科学家利用化石中的线索了解霸王龙的外貌特征、、方式等信息。
4.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观察的结果(形状、测量数据等),运用、、、等方法推测霸王龙的各种特征信息。
5.猛犸象,又名毛象,生活在距今年前,是一种适应气候的动物。
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草原猛犸象体重可达吨。
6.科学家研究发现: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的特征,同时,子女又会与父母存在着某些。
7.大约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早的鱼类--甲胄鱼。
8.在对古生物与现代生物进行比较时,可以从不同时期同一生物的骨骼、粗细等进行比较;还可以从不同种类生物的体型、等方面进行比较。
9.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趾由个变为个。
也改变了,以适应啃食草的需求。
10.正是由于生物在不断地,使我们看到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二、是非判断我知道。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豌豆的植株有高有矮,每株的花色和花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2.狗妈妈生了三只狗宝宝,狗宝宝的外貌与狗妈妈完全一样。
()3.小浩的爸爸发际有尖,小浩的发际一定会有尖。
()4.青椒种子经太空辐射后,全部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
()5.大约6亿年前,在海洋里出现了较为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6.通过观察霸王龙牙齿化石,推测霸王龙为食肉类动物。
()7.三叶虫是一种结构简单有坚硬外壳的动物。
()8.始祖马体长仅60厘米,身高也只有20厘米左右,所以它不会是马的祖先。
()9.恐龙出现在大约2亿年前,属于两栖类动物。
()10.足印化石是古生物的遗迹形成的化石。
()三、认真分析选一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检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检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be87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1.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能力测试学校班级姓名(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 罗伯特·虎克B. 列文·虎克C. 牛顿2.不属于池塘中的微小生物是()。
A. 草履虫B. 硅藻C. 虾3.酱和腐乳都是利用()生产的。
A. 细菌B. 病毒C. 霉菌4.用显微镜观察时()。
A. 两只眼都要睁开B. 睁左眼闭右眼C. 睁右眼闭左眼5.下列透镜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B. C.6.自制洋葱表皮细胞标本实验中,盖在标本上的薄薄的小玻璃叫()。
A. 压片夹B. 盖玻片C. 载玻片7.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A. 只有植物体B. 只有动物体C. 所有生物体8.()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细胞学说B. 放大镜的发现C. 微生物的发现9.下列图象中,通常最可能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是( )。
A. 石英晶体B. 大肠杆菌C. 蝶的口器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B. 同一物体上的细胞结构是完全相同的C. 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1.小水滴就是一个凸透镜。
()12.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0.5毫米的微小物体。
()14.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利用细菌可以生产新的食物。
()15.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16.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17.用胶头滴管取池塘水样本时,滴管尖嘴一端应向上,以防水滴滴落。
()18.在空气中、水中、食物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19.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9b3469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9.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它的镜片也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2.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
3. 像食盐、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4.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一个个近似(长方形)的格子。
5. 我们利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6.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7.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8. 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由荷兰的(列文虎克)发明的。
9.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0.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
(×)解释:放大镜放大倍数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小,就像你把一个小局部看得很大,那能看到的整体范围肯定就小啦。
2. 昆虫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的。
(√)解释:昆虫的复眼就像很多个小眼睛凑在一起,可神奇了。
3. 所有的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
(×)解释:晶体可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像硫酸铜晶体就是蓝色的呢。
4. 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解释:微生物不全是坏家伙,像酵母菌可以发酵做面包,乳酸菌能做酸奶,它们可是很有用的呢。
5. 细胞都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解释:有些细胞比较大,像鸡蛋里的蛋黄,它就是一个细胞,不用显微镜也能看到。
6.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解释:就像给你的眼睛加了双重放大功能,肯定能把东西放得更大啦。
7. 放大镜的镜片越大,放大倍数越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fae3c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a.png)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一、判断题(正确的填“T ”,错误的填“F ”,每小题2分,共24分)( )1.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薄边缘厚。
(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凸度大小有关。
( )3.电子显微镜放大能力最强,所以生活中我们常用它来观察微生物。
( )4.光学显微镜一般是由两块凸透镜组成的。
( )5.蝴蝶嗅气味是靠长在头上的那对触角。
( )6.利用放大镜要以观察到蝴蝶足的细节。
( )7.当我们利用仪器观察微生物时,图象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也越大。
(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9.微生物属于生物,大部分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 )10.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是圆形的。
( )1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 )12.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的形状是一样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最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是( )A.温暖、潮湿B.干燥、寒冷C.温暖、干燥 2.首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
A.安东尼·范·列文虎克B.简·施旺麦丹C.罗伯特·胡克 3.下面生物有复眼的是( )。
A.金鱼B.蜻蜓C.兔子4.下列不是微生物的是( )A.线虫B.草履虫C.蚂蚁5.一般情况下,下面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3269b3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a.png)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第一单元:生物和生活一、选择题1. 植物通过哪个部分进行光合作用?A. 根B. 茎C. 叶D. 花2. 下列哪个动物属于冷血动物?A. 鸟类B. 哺乳动物C. 爬行动物D. 鱼类3. 人的五官中,用来闻味道的是:A. 眼睛B. 耳朵C. 鼻子D. 嘴巴二、填空题1. 动物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和____。
2. 鳞片可以帮助鱼类在水中____。
3. 叶子可以通过____来制造养分。
4. 鸟类用____类产卵。
第二单元: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固体的是:A. 水B. 空气C. 铁D. 酒精2. 酸性物质的特点是:A. 口感酸B. 呈红色C. 有刺激性气味D. 导电性强3. 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的是:A. 木头B. 纸张C. 铝D. 纤维二、填空题1. 空气主要由____和____组成。
2. 乳状液是两种物质____和____的混合物。
3. 彩虹是太阳光照射到____水珠后产生的。
第三单元:能源与能量一、选择题1. 下列能源来源中,属于再生能源的是:A. 石油B. 太阳能C. 煤炭D. 天然气2. 轮椅上的人用手转动轮子,转动轮子的能量来自:A. 电能B. 火能C. 气能D. 动能3. 下列哪种能量是无法直接感知的?A. 电能B. 热能C. 光能D. 声能二、填空题1.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____能源。
2. 太阳能和风能是属于____能源。
3. 电能可以转化为____能,再转化为机械能进行工作。
以上是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的部分题目和答案,请根据需要补充完成测试内容。
祝你好运!。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d5e6d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8.png)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1.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放大镜的特点?A. 中央薄,边缘厚B. 中央厚,边缘薄C. 中央和边缘一样厚D. 不透明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以下哪项操作是正确的?A. 直接将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观察B. 将洋葱表皮用碘酒染色后观察C. 不需要制作玻片标本,直接观察D. 只需将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无需盖玻片3.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谁?A.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B. 罗伯特·胡克C. 简·施旺麦丹D. 牛顿4. 下列哪种生物是单细胞生物?A. 草履虫B. 蝴蝶C. 蚂蚁D. 青蛙5. 以下哪个排序正确描述了显微镜的发展历程?A. 早期显微镜—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B. 放大镜—早期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C. 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早期显微镜D.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镜—早期显微镜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1. 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放大镜的镜片也被称为_______。
2. 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
3.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_______而_______,所以物体需要制成_______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_______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
5. 显微镜主要分为_______显微镜和_______显微镜。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1. 玻璃片能放大图像。
()2.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3.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4.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滴碘酒是为了让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5. 蘑菇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将下列操作与合适的仪器连接起来:1.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镊子2. 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3. 吸取少量液体- 滴管4. 放置切片标本- 培养皿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6分)1. 请描述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试题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c526801eb91a37f0115c76.png)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以的范围越。
2、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第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3、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上12X、40X。
那么物体的图像将被放大。
4、放大镜就是,它的特点是。
它的作用是、、。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制成的。
6、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能分别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的多。
7、我们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有、、。
8、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万倍。
9、物体必须制成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10、生物体度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
11、绿色植物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12、人体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
13、小孩的长相像父母,乌龟长得像天鹅,这就是细胞的作用。
14、生物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器官的细胞是不同的,不同生物的细胞也是不同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完成生命体的各种功能。
15、许多岩石都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在显微镜下看到花岗石的主要成分是、、。
二、选择题1、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下列哪些特点:()①透明的②不透明的③中央像外凸的④中央凹的A、①③④B、③④C、①④D、①③2、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各样的昆虫后,发现它们都有:()①一对触角②两对起飞行作用的翅③三对足④两排锋利的牙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③3、常见的蚜虫天敌有:()A、瓢虫B、草蛉C、蚊子D、蝴蝶4、()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之一。
A、细胞学B、动力学C、仿生学5、电子显微镜可将物体放大到()倍。
A、200B、2000C、200万三、判断题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有关。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无都由细胞组成。
()3、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4、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澡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784ccb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3.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 放大镜也叫_凸透镜_,镜片的特点是中间_厚_,边缘_薄_。
2. 昆虫的身体分为_头_、_胸_、_腹_三部分,头部有_一对_触角,胸部有_三对_足。
3.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_小鳞片_,这些其实是_扁平的细毛_。
4. 像食盐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_溶解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
(×)2. 所有的昆虫都会飞。
(×)3. 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4. 白糖在水中溶解后,就再也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了。
(×)5. 放大镜的镜片越大,放大倍数越高。
(×)6. 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细胞。
(×)7. 只要把物体放在水中搅拌,就可以溶解。
(×)8. 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
(√)9. 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10.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看到的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工具中,最适合用来观察蚂蚁身体结构的是()。
A. 显微镜B. 放大镜C. 望远镜。
答案:B。
2. 下列昆虫中,()的触角是羽毛状的。
A. 蝗虫B. 蚕蛾C. 蝴蝶。
答案:B。
3. 把食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水变咸了,这是因为()。
A. 盐消失了B. 盐变成了水C. 盐在水中溶解了。
答案:C。
4. 下列物质中,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A. 酒精B. 沙子C. 白糖。
答案:B。
5.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 凸度B. 材料C. 面积。
答案:A。
6. 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蟋蟀的“耳朵”在()。
A. 头部B. 足的内侧C. 腹部。
答案:B。
7. 下列关于昆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完美)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完美)](https://img.taocdn.com/s3/m/932555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b.png)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完美)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完美)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不属于生物的特点?- A. 呼吸- B. 运动- C. 生长和发育- D. 寄生- E. 繁殖2.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以下哪个不是必须的?- A. 吸收食物的养分- B. 增加体重和体积- C. 改变形态和结构- D. 减少数量- E. 无以下都必须3. 母鸟孵蛋时常用哪个身体部位来保暖?- A. 尾巴- B. 翅膀- C. 嘴巴- D. 枝条- E. 肚子4. 下列哪个不是植物进行繁殖的方式?- A. 种子繁殖- B. 割植繁殖- C. 茎瓣繁殖- D. 芽繁殖- E. 叶片繁殖5. 下列哪种属于昆虫?- A. 鱼- B. 蜘蛛- C. 鸟- D. 蝴蝶- E. 蛇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植物繁殖的方式有种子繁殖、割植繁殖和茎瓣繁殖。
( )2. 动物的寿命长短与外界环境有关。
( )3. 人的身体会随着生长而发生变化。
( )4. 植物只能通过种子来进行繁殖。
( )5. 母鸟孵蛋时会用尾巴来保暖。
(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 动物进行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是生长的标志。
2. 植物通过 __________ 繁殖实现物种延续。
3. 动物身体内的骨头可以使其保持 __________。
4. 动物的寿命长短与 __________ 有关。
5. 生物繁殖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什么是生物的特点?举例说明。
2. 请解释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3. 请解释植物的繁殖方式,并举例说明。
4. 请解释动物的寿命长短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5. 请解释母鸟孵蛋时用什么来保暖,为什么?五、解答题(共20分)请写出你认为需要了解和保护的两种鸟类,包括其特点、生境和保护措施。
注意事项:- 请在所给的题目后面作答。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AB卷含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AB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13df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8.png)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微小世界》(A)一、填空题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显微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几百到几千倍。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4、在水中生活着的微小的生物,也都是由构成的,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5、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6、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7、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
8、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的人,后来许多科学家发现,在空气中、土壤中、水中都生活着微生物,他们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
A、黄铜矿B、玻璃C、碱面2、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是4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2、5倍,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52、5倍B、500倍C、4012、5倍3、下列不是动物细胞中的结构的是()。
A、细胞核B、细胞壁C、细胞膜D、细胞质4、观察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目的是()。
A、增加水的营养B、固定微生物C、没有任何用途D、使微生物运动减缓5、血液中的()专门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A、红细胞B、白细胞C、气孔D、叶绿体6、不属于池塘中的微小生物是()。
A、草履虫B、硅藻C、虾7、下列关于洋葱表皮细胞基本结构正确的是()。
A、a 是细胞核,b 是细胞壁,c 是细胞质B、a 是细胞,b 是细胞壁,c 是液泡C、a 是细胞核,b 是细胞壁,c 是细胞质8、在13世纪,()根据格罗斯泰斯特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列文虎克B、伽利略C、培根9、以下哪种工具在人类观察微小世界时放大倍数最大、最清晰。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87ffb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8.png)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生物的特征?A. 需要营养B. 能进行呼吸C. 能生长和繁殖D. 能自我修复2.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3.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 树木B. 草食动物C. 食肉动物D. 细菌和真菌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肺C. 皮肤D. 肝脏5. 下列哪个选项是遗传现象?A. 孩子长得像父母B. 孩子性格像父母C. 孩子学习父母的行为D. 孩子和父母有相同的爱好6. 以下哪个是化石燃料?A. 木材B. 煤炭C. 太阳能D. 水能7.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B. 12C. 36D. 488. 以下哪个是可再生能源?A. 石油B. 天然气C. 风能D. 核能9.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酒精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的基本结构?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所有选项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植物的根、茎、叶属于_________组织。
12.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_________。
13.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和氧气。
14.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线粒体和_________。
15. 人体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植物的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根不能。
()17.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氧气来生存。
()18. 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资源。
()19.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0.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21.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22. 解释什么是生态系统,并简述其组成部分。
23. 描述人体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保持衣物干净? ⑵往衣柜里放上樟脑球? ⑶经常晾晒,保持衣物干燥
4.农民伯伯收打粮食后,总要晒干后入仓,这样做得好处是(⑵)
⑴防止生虫?⑵防止发霉⑶减轻重量
1.下面几组物体中,完全由细胞构成的一组是(⑴)
⑴洋葱和大象? ⑵收音机和煤块⑶梨和空气
2. “脓”就是(⑶)死亡后的产物。
⑴红细胞和白细胞? ⑵红细胞和病菌? ⑶白细胞和病菌
4.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5.霉能够生长,说明它有生命力。(???)
6.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了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7.只要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9.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种生物的不同器官也是不同的。(?)
13.??我见过的霉的形状有(??)状、(??)状、(???)状等。颜色有(?)色、(?)色、(??)色、(??)色等。
14.??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要借助显微镜,所以常叫它(????)。
15.??食物发霉与(???)和(???)有关系。
16.?馒头在(??)和(???)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0.所有生物细胞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11.石头、水、沙子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选择题
1.食物容易在(???)的环境中发霉。
⑴春季气候干燥?⑵夏季温暖潮湿⑶冬季寒冷干燥
2.把食物放着冰箱里不易发霉,主要原因是(???)
⑴冰箱里温度低并且干燥?⑵冰箱里温度低⑶冰箱能把霉杀死
3.防止衣服发霉最好的办法是(???)
⑴保持衣物干净? ⑵往衣柜里放上樟脑球? ⑶经常晾晒,保持衣物干燥
4.农民伯伯收打粮食后,总要晒干后入仓,这样做得好处是(??)
⑴防止生虫?⑵防止发霉⑶减轻重量
5.下面几组物体中,完全由细胞构成的一组是(??)
⑴洋葱和大象?⑵收音机和煤块⑶梨和空气
6. “脓”就是(??)死亡后的产物。
⑴红细胞和白细胞? ⑵红细胞和病菌? ⑶白细胞和病菌
?
?
8.?你知道霉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霉菌吗?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空题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2.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四.问答题
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在日常生活中,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的漂浮的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我们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说明微生物是有生命的。
2.怎样做酸奶?
答:⑴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中。
17.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8.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能杀死细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19.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爆晒)等。
20.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最早观察到的,(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发现和认识细胞称为可能。
9.?在适宜的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很(?)。
10.利用细菌能生产(???),利用细菌能生产(?????),利用细菌能生产(??)和(????)。
11.有些细菌能使食物(?????),人误食就会(???),家畜、家禽传染病菌可导致家畜、家禽(???),蔬菜受细菌感染会(????)。
12.苹果腐烂是由于(????)作用的结果。
25.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是,(???)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和(??)的尸体。
二.判断题
1.?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2.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结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3.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4.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5.霉能够生长,说明它有生命力。(√)
6.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了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7.只要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9.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种生物的不同器官也是不同的。(√)
8.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9.在适宜的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10.利用细菌能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能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能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11.有些细菌能使食物(腐败变质),人误食就会(中毒),家畜、家禽传染病菌可导致家畜、家禽(死亡),蔬菜受细菌感染会(腐烂)。
21.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的,要借助(???)才能看清楚,但个别细胞却很(??),如(??????)。
22.不同生物的细胞是()的,同一种生物的不同器官也是()的。
2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24.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和(???)。
12.苹果腐烂是由于(细菌)作用的结果。
13.我见过的霉的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颜色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
14.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要借助显微镜,所以常叫它(微生物)。
15.食物发霉与(湿度)和(温度)有关系。
16.馒头在(温暖)和(潮湿)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21.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22.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种生物的不同器官也是(不同)的。
2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24..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
答:⑴捂住鼻子打喷嚏。⑵用热水冲洗筷子。⑶勤用肥皂洗手。
5.霉有生命吗?怎样证明?
答:霉有生命。霉能够生长,说明它有生命力。
6.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答:⑴真空包装?????? ⑵放干燥剂??????????????? ⑶低温保存?????????? ⑷太阳爆晒
7.购买不易保存的食物一定要注意保质期,过了保质期为什么不能吃?
5.(??)、(??)、(????),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的细菌。在(??)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7.?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
8.?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利用(??)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身上吸收养料。
新华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通常要借助(???)才可以看清楚。
2.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都有微生物。
四.问答题
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2.怎样做酸奶?
?
3.说说细菌的功与过?
4.?用那些方法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5.?霉有生命吗?怎样证明?
?
?
6.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
?
7.购买不易保存的食物一定要注意保质期,过了保质期为什么不能吃?
17.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这种物质叫(????)。
18.英国细菌学家(????)首先发现了能杀死细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称为(????)。
19.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等。
20.??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是英国物理学家(???)最早观察到的,(????)的发明使人类发现和认识细胞称为可能。
答: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很可能会发霉,人吃了发霉的食物就会中毒,所以不能吃。
8.你知道霉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霉菌吗?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答:有益的作用⑴: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⑵青霉素能杀死一些细菌。⑶还利用其它的霉生产出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多种抗生素。
危害: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10.所有生物细胞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11.石头、水、沙子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选择题
1.食物容易在(⑵)的环境中发霉。
⑴春季气候干燥? ⑵夏季温暖潮湿⑶冬季寒冷干燥
2.把食物放着冰箱里不易发霉,主要原因是(⑴)
⑴冰箱里温度低并且干燥?⑵冰箱里温度低⑶冰箱能把霉杀死
3.防止衣服发霉最好的办法是(⑶)
25.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是,(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二.判断题
1.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2.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结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