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合集下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和1888年稿本)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和1888年稿本)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1845年稿本)1.关于费尔巴哈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着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2020年8月整理).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2020年8月整理).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完整word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完整word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着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费尔巴哈提纲原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费尔巴哈提纲原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费尔巴哈提纲原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 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 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 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 正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 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 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 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类个体。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 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 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马克思
1845
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 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 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 是一个纯粹 经院哲学的问题。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 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一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 其中一 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 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 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 感性 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它没有把人 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 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 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 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 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活动的唯物主义, 至多也只能做到 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 化了的人类。
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 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 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明确的提到了感性的人的活动,这一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马克思同时还说以前的哲学家不理解什么是实践而马克思在这里把他所理解的实践概念就定义为了感性的人的活动。

大家好,今天落齐读书分享的经典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这篇提纲很简短,只有十一条,字数不到1500字,却是理解马克思不得不读的篇章。

用恩格斯的话来说,《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

”这篇著作的出世也离不开恩格斯的慧眼,当年马克思写出这篇提纲的时候只是把它作为自己的笔记,记录零散的想法,并不打算发表。

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他的遗稿,于是发现了这篇提纲将它整理发表。

恩格斯很重视它,后来甚至称它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因为这篇提纲主要就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进行批判的。

同时,《提纲》也表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辩证否定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因此,读者可以从这篇提纲中了解到马克思一些重要观点的形成。

1.成书背景马克思的一生颠沛流离,贫困而凄惨,多次被所在地政府驱逐出境,这篇提纲就是在被法国政府驱逐之后,于布鲁塞尔写就。

当时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深入发展,苦于没有一个崭新的科学世界观来指导,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着手进行新的世界观的制定。

于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出发进行实践哲学批判,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新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理论构建主要是通过对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这两位哲学家的批判来实现的。

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以及后来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马克思从唯心主义以及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而通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开始的一系列著作,马克思清算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

2.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误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这篇提纲中的核心思想,尽管实践并不是由马克思第一个引入哲学内,但是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实践却是一种明显区别于之前所有哲学的观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一、费尔巴哈简介1、归属地及交通费尔巴哈(Felbahn)是德国北部一座小镇,位于威州(Weser-Ems)地区,距离汉堡市211公里,周围有汽车、长途汽车、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到达。

2、自然环境费尔巴哈的环境清澈,四周环绕着湖泊和林地,空气中有着淡淡的花香、森林的气息,有着恢弘的山河美景。

3、文化历史费尔巴哈是德国最古老的镇,拥有得超过1200年历史,这里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中心,充满着传统古老的文化气息,拥有许多古迹和古建筑,当中也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可以参观,穿梭于古老建筑中,欣赏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费尔巴哈的景点1、卡兹堡石桥:卡兹堡石桥是德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据说有700多年历史,它是欧洲最早的拱石桥之一,桥下汇聚着清澈的泉水,景色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2、费尔巴哈博物馆:费尔巴哈博物馆采用古老的商业楼宇作为馆舍,收藏着传统文化的宝物,例如历史文件、古钱币、票据、书籍等,参观博物馆可以了解到费尔巴哈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使参观者一窥文化史的真实面貌。

3、街头艺术:费尔巴哈街头无处不在的涂鸦,不同颜色的破旧墙面上挂满了各种有趣的图案,当地艺术家用色彩斑斓的涂料,营造出令人惊叹的街头艺术,是一大美景。

三、费尔巴哈的饮食文化1、传统饮食费尔巴哈的传统美食有烤火鸡等,餐前服用葡萄羹、薯饼、苹果派等,烹调时加入当地独特的调料,搭配果酱、碎牛排、火腿及色拉等,新鲜与浓郁的口味构成独特的佳肴。

2、当地的小吃费尔巴哈的传统小吃有椒盐芝士酥等,还有以艾斯比尔特尔市场著称的芝士派等,以及由苹果、杏臼和蛋糕制成的异国独特的小甜酥等,都令人食欲犹倍。

四、费尔巴哈的节日1、桃花节:桃花节是费尔巴哈最著名的传统节日,其中有大量的表演活动,游行、商店折扣减价等,市民们一起来此参与有趣的夜晚,乐此不疲。

2、诗歌节:费尔巴哈每年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诗歌节,参与者们聚集起来,以表演形式朗读及分享各自的文学作品,尽显诗意的欢乐,比赛环节由当地话剧团进行表演,令观众流连忘返。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一)批判直观主义的直观性。

旧唯物主义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旧唯物主义又有直观性、形而上学性、机械性、不彻底性等局限。

马克思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

文中的“对象”“现实”“感性”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都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自然界,也包括了自然的人。

“客体”是特指费尔巴哈的与人的实践无关的单纯的认识对象。

”人类的感性活动”是指主体所从事的实践活动。

1、文本内容是批判旧唯物主义把世界只是看做人认识的对象、看作生来就存在的直观的对象,没有看到实践对客观事物的作用。

旧唯物主义肯定对象外在于人的意思的客观性,坚持对象世界对人的意识的根源性作用,是客观地认识对象的前提。

但把对象仅仅归结为一种直观的关系,显然是片面的。

人们正是通过实践才和自然界发生联系,我们所接触到的客体死经过了人的实践改造的产物,从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2、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而没有理解现实的感性活动。

唯心主义肯定了人的活动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肯定了人对对象的意义。

但却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把精神和思维的东西看成是主体,当成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创造物质的力量。

根源在于美誉真正理解人的实践活动。

同样是片面的。

3、批判费尔巴哈对实践的错误理解。

费尔巴哈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把研究对象定位于客观的物质,重新确立自然界和人类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没有把感性客体当成是人的实践对象,不懂得主体人的作用,不懂的实践的意义在于革命的批判的改变现实没有把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客观的物质活动。

因此他不可能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认识和历史发展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意义。

综述,这一条是马克思从总的方面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通过分析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及费尔巴哈的直观性,其根源都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人类实践的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写成的。

经典原文如下: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者:卡尔•马克思—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gegenstandliche)活动。

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哩。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马克思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且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

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文原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文原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文原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于1845年创作的一部哲学著作。

这部作品对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德文原版的部分内容概述,以供参考。

1.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首先肯定了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方面的贡献,认为他正确地强调了物质世界的重要性。

然而,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即他只是从客体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忽视了主体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这种唯物主义无法解释人类社会的变革。

2.实践观的重要性马克思提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桥梁。

通过实践,人类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还能够改造世界。

3.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观点具有局限性。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类自我异化的表现,但他没有看到宗教背后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指出,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

只有消除社会矛盾,才能消除宗教。

4.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制度的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5.革命与社会主义在最后一部分,马克思强调了革命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现有的社会制度,才能建立一个新的、无阶级的社会。

在这个新的社会里,人们将实现自由、平等和共同富裕。

总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它对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马克思自己的观点。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①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a C 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 C 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ā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ā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4─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月6月第2版)
主要观点: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

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

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

在这里,马克思扬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把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思想,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

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

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指出,由于缺乏完备的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

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

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

因而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
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

《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