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析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陈向红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背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写成的。
恩格斯说:“这是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1844一1847年的笔记时发现了这份提纲。
当时的标题是《关于费尔巴哈》,现在使用的标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的编者加的。
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时把《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
发表时,恩格斯作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并高度评价了这篇不足1500字的《提纲》,认为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19世纪40年代以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占据统治地位。
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了他的哲学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直截了当地登上了王座。
后来他又出版了《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1841年)、《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宗教的本质》(1845年),从而宣告了唯心主义的破产和唯物主义的胜利。
费尔巴哈哲学虽然战胜了唯心主义,但由于他主张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的办法,而不使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实现人类的解放,因此,它不是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不能成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这样一来,就给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一项任务,在唯物主义已经战胜唯心主义的历史时期,如何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为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
列宁在谈到这一点时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和狄慈根出现于哲学舞台上,都是当唯物主义在所有先进知识分子中间、特别是在工人中间已经占居优势的时候。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不是重复旧的东西,而是认真地在理论上发展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就是说,修盖好唯物主义哲学这所建筑的上层,这是理所当然的。
”《提纲》就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而写作的。
《关于费尔巴哈》讲解要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讲解要点一、写作背景1、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迫切需要有科学世界观作为行动指南。
2、是肃清工人运动中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及其世界观影响的需要3、是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理论研究的结晶。
4、也是马克思亲身参与工人运动实践的产物。
二、主要内容1、本体论层面,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阐明了马克思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指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认识论层面,论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阐发了科学的真理观;3、历史观层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强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相一致才是革命的实践,人民群众实践创造历史,论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哲学观层面,即从阶级基础、哲学使命和功能等角度阐述了新、旧哲学的区别。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内涵及其意义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上,科学地阐释了人的本质。
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涵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来看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
2、人的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以生产关系为主的物质关系,以及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关系等。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变化的,不是抽象的、凝固不变的,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个人的永恒的人的普遍本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在当代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从人的社会关系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
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脚点。
第二、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
未来社会人类发展的方向就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这个整体全面的发展。
第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全球和平交往实现各国互利共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讲解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的背景(一)它适应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经济危机的爆发,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理论正是应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工业革命的影响1、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2、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3、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4、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从根本上说,后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二)它是肃清工人运动中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及其世界观影响的需要当时支配和影响工人运动的理论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其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
工人运动要摆脱其影响,就需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及其指导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在反对资产阶级世界观及其思潮中产生的。
(三)它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研究的结晶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形成了新的世界观。
《提纲》正是马克思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创立马克思哲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链接: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841年发表的《基督教的本质》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创立自己的“人本学”体系。
在批判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斗争,他对哲学基本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形成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我们所属的物质世界是唯一现实的;(2)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即人脑的产物;(3)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链接: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恩格斯从分析黑在1820年《法哲学原理》一书序言中的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出发,揭示出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并进而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概括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概括费尔巴哈是 19 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和继承,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
本文将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进行解读概括,分析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意义。
一、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强调客观世界的重要性。
费尔巴哈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人的意识和思想来源于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和继承。
首先,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仍然是消极的、被动的,未能充分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其次,马克思提出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
最后,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未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别是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性。
三、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非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实践唯物主义还指出,社会历史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费尔巴哈提纲的当代意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费尔巴哈提纲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进行批判和继承的重要著作。
第二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
第二章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一、被传统哲学遗忘的“实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旅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时所写的笔记,这些笔记写在他的1844-1847年的笔记本中,笔记上端写着:“1.关于费尔巴哈”。
这是匆匆写成的准备作进一步研究、写作用的提纲,当时并没准备发表。
马克思逝世五年之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这个提纲,1888年恩格斯在自己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中第一次发表,发表时的标题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
这篇不到一千五百宇的提纲,以警句的形式凝结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精华。
它第一次较系统地概括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恩格斯称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提纲》概括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马克思、恩格斯第一部合著的《神圣家族》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表明马克思已最终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并意识到自己的哲学同资产阶缓哲学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在两个根本观点上同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第一,提出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结论,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以革命实践的观点同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第二,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台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与费尔巴啥以“抽象的人”为基础所建立的唯心史观,与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核心所建立的唯心史观彻底划清了界限。
正是从速两个主要观点出发,马克思开始清算自己以前的哲学观点,走上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与恩格斯于1846年春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详细地阐发了《提纲》的观点。
当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批判并不是从《提纲》才开始的,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的本质”,在《神圣家族》中开始以“现实的人”的论述超越出费尔巴哈抽象的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详细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详细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曾发表。
原稿已遗失,现在一般采用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的校勘本,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提纲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第二部分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人本主义。
整篇文章贯穿了实践的观点,标志着马克思新的哲学观点的初步形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的一篇非常有名的未完成的手稿,常被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这篇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影响深远,许多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春,正值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
在此过程中,马克思面对的主要批判对象是当时的青年黑格尔派,以及更早的老年黑格尔派。
这两派都是属于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家和理论家,他们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分歧,但都坚持唯心主义历史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了以下重要论点:1. 实践的观点是理解人与世界、现实、历史、真理等问题的基本观点;2. 人不仅是思考和认识世界的主体,也是改变和创造世界的主体;3.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而这种社会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4.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实践的影响和制约;5. 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在人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
他指出,费尔巴哈虽然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但却无法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对于物质世界的影响和改变,也无法理解这种实践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马克思还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马克思自己的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分析
(一)逐条解释
第一条:揭示旧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不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
1、揭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事物、现实、感性”:是指同
一内容的概念,都是指人的活动指 向的客观物质世界,人化的外部世 界、人化自然、人类生活于其中并 经过其实践活动改造过的世界。它 们既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也是人类 实践活动改造的对象。
客体
实践
主体客体化
实践 主体
实践 手段
实践 客体
客体主体化
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客观事物在人的
思想中是经过改造过的物质;客观事物在 现实存在上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改变过的 事物。人化的外部世界是由主体确立的。 人在外部世界面前是主体,外部世界仅是 被改造的客体。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就是 从主体的实践活动改变了外界客观事物来 理解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主体根据自身 的需要和追求来批判性处理人同外部世界
一、历史背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在布鲁塞尔 写成的一份研究性提纲。这是一份准备作进一步研究和写作 的提纲,当时没打算付印,故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过,但 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又具有奠基性意义。所以, 1888年,恩格斯在为其《费尔巴哈论》单行本作修改时,翻 检了马克思的遗稿,在马克思的笔记本中发现了这一提纲。 《提纲》反映了马克思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整个旧哲学的 批判姿态。于是,为反映当年的历史事实,恩格斯特把《提 纲》作为《费尔巴哈论》的附录,第一次公诸于世。为了使 读者对这个《提纲》更易理解,恩格斯在1888年发表的时候, 曾作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并给这个《提纲》加了标题《马 克思论费尔巴哈》。现在这个标题是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 院据恩格斯给《费尔巴哈论》写的序言加的。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讲解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讲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讲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讲解一、写作背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在1845 年春天旅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时所写的一份研究提纲。
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这篇文章。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翻检了马克思遗稿,在马克思的笔记本中发现了这一研究提纲,1888 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单行本,《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
《提纲》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19 世纪30 —40 年代,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不断涌现。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来指导,当时流行的费尔巴哈哲学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
为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科学地论证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写了这个研究提纲。
二、中心思想《提纲》全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把唯物主义发展到最高形式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标,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
《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
《提纲》提出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的一致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提纲》还用实践的观点阐明新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就是改造世界。
三、内容讲解《提纲》全文共11 条,近1500 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在内容上却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提纲》从总的方面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第1 一2 条)第一条,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不能说明主观能动作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析1. 引言费尔巴哈,这个名字听上去可能有点陌生,但他在哲学史上可是个重量级人物!咱们常说“听风就是雨”,他那套思想可真是让很多人耳目一新,甚至翻了个大跟头。
今天,我们就来轻松聊聊他的一些观点,顺便给大家解解渴,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2. 费尔巴哈的基本观点2.1 人本主义首先,费尔巴哈是个超级重视人类的哲学家,他把人当作一切的中心,真的是“人至上”的典范。
他认为,传统宗教的神灵不过是人类情感和理想的反射,简直就像“月亮照在水面上”的道理。
说白了,他就是想告诉我们,咱们得先认识自己,才能认识这个世界。
2.2 物质与意识费尔巴哈还大力推崇物质主义,他说,意识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搞得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的争论。
他认为,人类的感官和体验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真正钥匙,这让许多人从“宗教迷雾”中醒来,直呼“豁然开朗”。
3. 费尔巴哈的影响3.1 对后世哲学家的启发费尔巴哈的这些想法,给后来的哲学家们带来了不少灵感,像是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简直就像“得到金钥匙”的感觉。
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经济和历史,真是个“发人深省”的过程。
费尔巴哈的思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大家不再那么迷信,而是更关注人类自身的力量。
3.2 对宗教的批判在宗教方面,费尔巴哈可谓是个“无畏斗士”,他直接把神明的虚幻性拆解得一干二净。
他主张,人应该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追求真实的自我,正所谓“无畏无惧”。
这样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些人欢呼“万岁”,有些人则气得直咬牙切齿,但这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嘛。
4. 结论总的来说,费尔巴哈通过他的思想,带领我们“刮目相看”。
他的理念让我们意识到,人的本质和体验才是理解世界的根本钥匙。
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探讨,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历史,更是在为我们自己的思想插上翅膀。
希望大家能像费尔巴哈一样,敢于追问、勇于探索,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费尔巴哈,这位有趣的哲学家,真的是我们值得好好“品味”的人物。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
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哲学家和社会批评家,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费尔巴哈的生平背景、思想核心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费尔巴哈的生平背景
1.出生和早年经历
2.学术背景和成就
3.与马克思的关系和合作
二、费尔巴哈的思想核心
1.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2.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3.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4.对宗教的批判
三、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发展
2.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3.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4.对后继思想家的影响和启示
四、费尔巴哈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1.对当代社会和政治的启示
2.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影响
3.对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批判
4.思想的局限性和争议
五、总结
1.回顾费尔巴哈的思想和贡献
2.对当代社会和哲学的影响
3.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展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费尔巴哈的生平背景,并详细介绍他的思
想核心,包括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对资本主义的批
判以及对宗教的批判。
同时,我们也将分析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发展、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对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对后继思想家的影响和启示。
最后,我们将探讨费
尔巴哈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并总结他的思想和贡献,并对未来的发
展进行展望。
通过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深入研究和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
想和贡献,同时也可以对当代社会和哲学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和启示。
解读费尔巴哈的提纲
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马克思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因1.为了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相继爆发,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这几次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就遭到资产阶级政府的残酷镇压,告以失败。
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将这种科学的理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武器!2.为了批判费尔巴哈错误的思想观点,进一步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当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瓦解之后,费尔巴哈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权威,这在哲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费尔巴哈仍然没有摆脱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存在着错误的思想。
例如,他不了解实践活动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脱离社会实践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以及在宗教观上的不彻底性等。
这些错误的思想马克思将在具体的批判中体现出来。
3.为了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斋里解放出来,变成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中世纪的欧洲把经院哲学作为其官方哲学,认为哲学应该为封建社会的统治和宗教服务,经院哲学的代表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资产阶级时代的哲学家们,仍然停留在解释的领域上,即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解释。
马克思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结合起来,阐明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及依赖关系,进一步阐明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基础。
因此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必须掌握科学的理论,进而改造世界,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费尔巴哈对实践活动的肤浅理解一切旧唯物主义都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这是对的,但是他们对意识是如何反映客观世界的却无法认为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直观的反映,没有考虑到意识能动性,实质上是不了解实践的作用。
这样唯心主义主义者便抽象地发展了意识的能动性,这里所说的抽象是指具有片面性,认为意识是不受实践制约的东西,看不到实践是意识能动性的基础,认为意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甚至认为意识是创造万物的创世主,也就得出了意识创造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一解读资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一解读资料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逐一解读费尔巴哈的理论,包括他的思想背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他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
一、费尔巴哈的思想背景1.哲学背景: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哲学的拥趸,他受到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影响。
他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对于意识和存在的关系的思考是很重要的,他试图将这种思考应用到社会现实的分析中。
2.经济背景:费尔巴哈生活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他目睹了工人阶级的剥削和贫困。
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现实激发了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精神,他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来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二、费尔巴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1.剩余价值理论:费尔巴哈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问题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
他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阶级的劳动成果来不断积累财富,造成了巨大的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平等。
2.对意识形态的批判:费尔巴哈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也存在于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
他指出资产阶级通过传媒、教育等渠道来制造对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使工人阶级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利益。
3.私有制的问题:费尔巴哈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石,它使少数人拥有生产资料和财富的控制权。
他主张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以缩小贫富差距,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
三、费尔巴哈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1.大众民主:费尔巴哈主张建立一种形式的大众民主,使人民能够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而不再由少数统治阶级来决定所有事务。
他认为这样可以消除阶级之间的矛盾,实现全民共同执政。
2.社会主义的解放:费尔巴哈认为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人的解放。
他主张消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3.人的全面发展:费尔巴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他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可以摆脱劳动的经济压迫,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兴趣。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各条解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各条解析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费尔巴哈的思想主要围绕着宗教、人性和人类解放展开,下面将按照提纲的要求对其思想进行解析。
一、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1. 宗教是人类自我投射的产物: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类对自身理想和愿望的投射,它源于人类对自身无力感和渺小感的恐惧。
宗教将人类的本性和能力投射到超自然的神明之上,使人们对神的崇拜成为超越现实的理想寄托。
2. 宗教的虚幻性:费尔巴哈指出,宗教是一种虚幻的信仰体系,它没有真实的基础和实证。
宗教的神明只是人类幻想的产物,而世界的真相和意义应该从人类自身的实践和经验中去寻找。
3. 宗教的消极影响:费尔巴哈批判宗教对人类的消极影响,认为它使人们沉迷于超自然的幻想之中,导致对现实的逃避。
宗教还加剧了阶级和社会的分化,使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忽视了社会公正和人类解放的重要性。
二、费尔巴哈对人性的理解1. 人类的本质是社会的产物:费尔巴哈认为,人类的本质并非来自上帝的赋予,而是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的产物。
人类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都是通过社会互动和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2. 人类的本质是有限的:费尔巴哈强调人类的有限性,他认为人类是一个有限的存在,不可能超越自身的身体和感知能力。
因此,人类应该关注和珍惜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将希望和依赖寄托于超自然力量。
3. 人类的自我解放:费尔巴哈主张人类通过自我解放来实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他认为,人类应该摆脱对宗教的依赖,从而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潜能,通过实践和改造社会来达到人类的解放。
三、费尔巴哈对人类解放的思考1. 人类解放的条件:费尔巴哈认为,要实现人类的解放,首先需要消除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剥削。
只有在平等和自由的社会条件下,人类才能发展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2. 人类解放的实践:费尔巴哈强调人类解放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通过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实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读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著的《关于基督教本质的批判》(The Essence of Christianity)一书中。
这本书被认为是唤醒了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之一、费尔巴哈通过对宗教的批判,阐述了他对人类本质和宗教的理解。
以下是对费尔巴哈提纲的解读。
一、对基督教和宗教的批判费尔巴哈批判了基督教及其他宗教的存在。
他指出,宗教是人类的幻想,是人类对自身理想的投射。
宗教隐匿了与人相关的问题,并把人们的希望、向往和渴望投射到一个超自然的存在上。
他认为,基督教的神被创造成人类的理想图像,而这个理想作为外在的存在,成为人们所追求和崇拜的对象。
因此,宗教成为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否定,将个人的力量和创造性都归因于神。
二、人类本质的本体论费尔巴哈认为,人类的本质是人,而不是神。
他认为,人类是社会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而不是来自神的创造。
人类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不应该仅仅是神性的映射,而是要关注人类的真实需求和现实困境。
他主张人类应该回归自身,认识和尊重自身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人类的实践费尔巴哈认为,人类的思想和信仰来自于他们的实践活动。
他认为,人类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人类的思想和信仰是在实践中被形成和塑造的。
因此,他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实践人类才能真正发现自身的本质和力量。
他批判了将思想和信仰与实践分离的观念,并呼吁人们重视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四、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费尔巴哈认为,社会关系对于人类的发展和幸福至关重要。
他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互助,认为只有通过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人类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
他批判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私主义观念,而提倡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合作。
五、解放与人类幸福费尔巴哈认为,解放是人类的自由发展和幸福的关键。
他认为,只有通过破除对神的追求和依赖,人类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句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句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写的一篇论文,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之一。
下面是对该文献逐句的解读,字数可能会超过1500字,我会尽量精简内容。
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解读:这一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旧唯物主义仅仅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而没有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去理解,也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意味着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作用,只看到了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表面现象。
第二条: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解读:这一条指出唯心主义虽然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它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这意味着唯心主义虽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抽象的、不现实的。
第三条: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
解读:这一条指出费尔巴哈虽然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这意味着费尔巴哈虽然强调感性的客体,但忽视了人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
第四条: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解读:这一条指出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这意味着费尔巴哈忽视了实践活动和批判在改变现实、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第五条:他只是直观地描慕坏的、端赖偶然的、之外部反思规定为与独立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状态直接相反的运动。
解读:这一条指出费尔巴哈只是直观地描慕坏的、端赖偶然的、之外部反思规定为与独立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状态直接相反的运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的真理‛、‚思维的现 实性和力量‛、‚思维的此岸性‛, 这三个概念都是指思维的真理性和 现实性,即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 观的统一性。
‚此岸性‛是德国康德用语。这位德国古 典哲学的开山鼻祖把现象和本质截然分开, 认为两者之间有条不可跨越的鸿沟,现象在 ‚此岸‛,本质则在‚彼岸‛,人的思维只 能把握现象,不能认识本质,只能停于现象 的‚此岸‛,而不能达到‚彼岸‛。他认为 超出‚现象‛而企图认识‚自在之物‛是不 可能的,这即知识的此岸性。他认为‚此岸‛ 的‚现象‛与‚彼岸‛的‚自在之物‛间存 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把绝对观念这种神秘 的思想客体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主张把自 然界和人这种感性客体作为自己哲学的研究 对象。但他未能认识到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对实践做了错误的理解。 (1)把人的活动仅仅是一种理论或认识活动。 (2)把实践理解为犹太人经商牟利或利己主 义的活动。
综上,所以马克思最后总结说: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的、实 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不懂得人们改 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的伟大意义, 这是一切旧唯物主义者的局限性的要 害之所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讲 解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过程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两个转变
马克思主编《莱茵报》期间,遇到了莱茵 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地区农 民贫困状况等一系列尖锐的现实问题,看到了 物质利益和客观的社会关系对国家和法律的支 配作用;
他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同时,也开 始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观察渗透理论
科学观察是一个既包括信息输入,又包括对原始信 息进行初步处理、识别的主动认知过程。理论对观 察目的、观察手段、观察对象和观察结论全面渗透。 ①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 X射线的发现 爱丁顿实验 ②理论决定了观察到什么 普利斯特列-脱燃素空气与拉瓦锡-氧气 约里奥。居里夫妇观察到“中子”,但没有发现中 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费尔巴哈简介: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旧唯物 主义哲学家。1804年 7 月28日生于巴伐利亚,卒于 1872年 4 月13日。原属于黑格尔左派,后又与黑格 尔学派决裂,转变成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者。他批 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 唯物主义的权威;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 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辛形式,人能够认识 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 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王阳明 ‚心外无物‛ 贝克莱 ‚存在就是被感知‛ 黑格尔 自然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结果 可见,唯心主义的能动性是抽象 的能动性
3、指出费尔巴哈对实践的理解是错误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 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 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 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 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 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实。因此,他不了 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 义‛。
二、主要内容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它通过对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 义的批判,把社会实践作为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 和基础提了出来,阐述了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特别是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原理。
《提纲》的写作目的:
1)适应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建 立新世界的需要,提供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2)针对费尔巴哈和法国十八世 纪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缺陷,为 人们科学地认识历史,提供一种科 学的历史观。
第二条:指出了人的思维具有 客观真理性,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1、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标准 (1)以往哲学家的真理标准观 (2)马克思的真理标准观
2 、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 思维是否是真理
马克思:‚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 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 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 性。‛
1845年2月,法国政府在德国政府的要求下,驱 逐马克思出巴黎,马克思就到了布鲁塞尔。4月初, 恩格斯也来到布鲁塞尔会见马克思。为了表明两人 共同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他们准备合写《德意志意 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是马克思为 了详细制定他们的新观点而写的供自己研究用的笔 记。恩格斯高度评价了这一笔记,认为它作为包含 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这个提纲所包含的思想,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德 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 学的终结》中,作了进一步的、全面的发挥。
库恩
观察渗透着理论的观点更合理,也更合乎实际 原因之一:观察不仅是(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的过 程,同时也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工信息的过 程。 原因之二:观察陈述总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的, 而科学预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原因之三:理论在观察中起着“定向”或“导向” 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受客体信息,又起着 “加工改造”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是什 么。
白板说:
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 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17世纪英国唯物 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 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 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 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 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
马克思在这里借用‚此岸性‛ 一词,目的在于证明思维能够透过 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世界根本 无所谓彼岸,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可 认识的。马克思认为,人可通过实 践来认识、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具 有真理性。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关于思维-离开实践 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 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即指不是从人改 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去理解。 这是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消极认识论把实践 排除在认识论之外的批判。即:从前的唯物主义 (包括从古代的德谟克利特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唯物 主义,到近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1)没有把客观世界当作实践的对象来理解。 在旧唯物主义那里,世界是物质的、先天的,但它 是与人的活动无关的。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人和自 然的关系仅仅被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不是 看作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2)把实践从人的认识过程中排斥出去,否定 了人类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感性活动‛:是指人 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象性活动: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
化出去,改造客体,优化主体。
人的本质力量:人本身的自然力 (物质基础);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 知识和经验(智力因素);主体的情感 和意志(精神动力因素)。这些因素是 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 主体 实践 工具 实践 客体
客观现实
第二阶段: 理论探索阶段
《神圣家族》对黑格尔及其弟 子布鲁诺•鲍威尔的思辨唯心主义 的批判‛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 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哈的提纲》 1845年9月至1846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 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 标志着唯物史观的诞生,同时也是新唯物 主义的形成。
对象性:客体所具有的基本属
性:属人性与客观性。即客观事 物能够进入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 活动范围的特性,它既取决于客 体,更取决于主体。
客体或直观形式:外部客观
事物未经人类实践改造过的天然 状态。在此,外部客观事物被理 解为现成给予的。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 形式去理解‛,即指旧唯物主义
把认识的对象仅仅当作同人的实 践活动毫无联系的能客观的东西 去理解,把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看成是照镜子式的反映,就如照 相之人的消极、被动、直观的反 映。
对象性活动
实践
主体客体化
实践 主体 实践 手段
实践 客体
客体主体化
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客观事物在人的
思想中是经过改造过的物质;客观事物在 现实存在上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改变过的 事物。人化的外部世界是由主体确立的。 人在外部世界面前是主体,外部世界仅是 被改造的客体。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就是 从主体的实践活动改变了外界客观事物来 理解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主体根据自身 的需要和追求来批判性处理人同外部世界 关系的方式来理解。
马克思在这里进一步推出,任何 离开实践而争论思维的真理性,只能 是如同中世纪经院哲学那样烦琐无聊、 毫无意义,从而从反面再次强调实践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唯一性。
经院哲学:又称烦琐哲学,是欧洲中世纪 天主教的唯心主义哲学。主要特征:脱离生活 实际,讨论一些与社会、自然、人生无关的神 学问题;形式上繁琐论证。引申为无意义。它 认为哲学是神学的奴仆,是为神学服务的;社 会理性应该服从信仰。它的目的在于论证天主 教的教条,反对科学,设计天主教会和封建迷 信统治。它的论证方法是从神学教条出发,硬 把一些脱离现实的抽象概念主观地联系起来, 诡辩地层层推演,以使得出预期的结论。
一、历史背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在布鲁塞尔 写成的一份研究性提纲。这是一份准备作进一步研究和写作 的提纲,当时没打算付印,故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过,但 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又具有奠基性意义。所以, 1888年,恩格斯在为其《费尔巴哈论》单行本作修改时,翻 检了马克思的遗稿,在马克思的笔记本中发现了这一提纲。 《提纲》反映了马克思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整个旧哲学的 批判姿态。于是,为反映当年的历史事实,恩格斯特把《提 纲》作为《费尔巴哈论》的附录,第一次公诸于世。为了使 读者对这个《提纲》更易理解,恩格斯在1888年发表的时候, 曾作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并给这个《提纲》加了标题《马 克思论费尔巴哈》。现在这个标题是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 院据恩格斯给《费尔巴哈论》写的序言加的。
(一)逐条解释
第一条:揭示旧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不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