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
资料介绍,玉米丝黑穗病于1919年传入东北地区。
近年来,由于连作严重、品种抗性差等原因,锦州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局部地块发病较重。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影响玉米的正常产量,也造成玉米籽粒品质降低。
一、病原菌及生活史玉米丝黑穗病为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孢堆黑粉,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病属真菌。
该病菌以冬孢子形态越冬造成第二年的传播危害。
冬孢子主要在耕层土壤中越冬,有些冬孢子则会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及玉米秸秆中越冬。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冬孢子可存活2-3年。
夏季,春玉米雌穗吐丝,冬孢子开始陆续成熟,发病的雌雄穗黑粉包成熟破裂散出的黑粉,就是冬孢子。
冬孢子呈黄褐或暗紫颜色,为球形或近球形状,单个体积非常小,直径为10μm左右,冬孢子表面有细刺。
冬孢子在成熟以前经常汇聚成孢子球,被菌丝所组成的薄膜包裹,成熟后孢子球破裂冬孢子分散。
冬孢子萌发所需温度17-32.5℃,适宜温度25℃,氧气缺少时冬孢子不易萌发。
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36℃,最适温度为28℃。
冬孢子萌发最适的酸碱度为弱酸性,中性及偏酸性的条件也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但碱性环境会抑制冬孢子的萌发。
丝黑穗病病原菌有明显的对侵染作物的选择性,侵染玉米的丝黑穗病病原菌不能侵染高粱,但侵染高粱的丝黑穗病病原菌能够侵染玉米,只是侵染力非常弱。
冬孢子在春季萌发后产生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
玉米播种后,种子在发芽期或出苗期病菌开始侵染,在玉米2-8叶期均可侵染植株。
侵染时侵染丝从胚芽或胚根开始侵入玉米,快速扩展到茎部并且沿生长点侵染扩散。
玉米花芽分化时,病菌进入花器原始体侵染雌雄穗,破坏玉米植株的雄花、雌花。
有时菌丝扩展较速度低于玉米植株生长速度,菌丝没能侵入植株生长点,会出现病株只在雌穗发病而雄穗没有发病的情况。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病菌赤星菌(Exserohilum turcicum)引起的一种玉米病害,又称
为小斑点病或斑点叶枯病,其特征是在玉米柄、穗和叶片上产生黑色条状斑点,而且这些
斑点还会逐渐扩展并融合,在病程后期形成黑色的丝状体,最终对玉米产量造成极大的损失。
1. 病原菌的传播:赤星菌病菌主要通过种子、借风雨水等天然因素传播。
在高温、
高湿的环境下,病原菌更容易传染扩散。
2. 玉米品种的抗性:不同品种的抗病能力是不同的,一些品种对赤星菌病菌有一定
的抗性,而另一些品种则容易受到感染。
3. 环境因素:高温、高湿的气候会导致赤星菌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加速,同时也使植
物的免疫力降低,因此更容易感染。
对于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具有良好的抗病性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大大降低病害
的发生率。
2. 排除种子传播:种子是病原菌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要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精
选无病害的种子进行种植。
3.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保证植株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免疫力,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4. 防治措施:如果发现玉米植株出现黑斑、黑丝等病状,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
选用铜剂和三唑酮等农药喷雾治疗,灭菌消毒感染部位。
总之,对于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从抗病品种选择、种子质量、施肥
管理、防治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防治,做好病害的预防与治疗。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其主要症状为玉米穗变黑、变腐,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那么,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防治呢?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原因
1. 病原菌感染: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玉米赤霉菌和玉米赤霉
毒素菌,它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和繁殖,从而导致玉米
丝黑穗病的发生。
2. 环境因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气温、湿度、土壤条件等。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菌容易滋生和繁殖,
从而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3. 玉米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不同,一些品种
容易感染病原菌,从而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降
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和繁殖,从而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3. 喷洒农药: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喷洒一些有效的农药,如三唑酮、多菌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4. 加强管理:加强玉米田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保持田间
通风透气,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病原菌感染、环境因素和玉米品种
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喷洒农药和加强管
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引言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从原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探讨,以帮助农民有效预防和减轻该病害的发生。
一、病害原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条件:高温潮湿的气候是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主要气候条件。
在这样的气候下,真菌病原体更容易在玉米花部定殖和繁殖,导致丝黑化。
2.病原菌: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丝黑穗镰刀菌(Gibberella zeae),它以侵染玉米丝部为主要特征。
丝黑穗镰刀菌通过玉米花柱部进入玉米胚胎,破坏具有养分的丝,导致玉米丝变黑。
3.玉米品种:一些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较低,容易感染。
4.土壤条件:土壤中的含水量过高,会为丝黑穗镰刀菌提供有利的环境,促进病原菌的繁殖。
5.玉米种植密度:玉米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的空气流通不畅,湿度增大,从而有利于丝黑穗镰刀菌的生长繁殖。
二、防治措施针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病害防范•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品种,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控制播种密度:避免过密的种植密度,保证玉米植株之间的适当空气流通和湿度控制,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2. 合理施肥管理•合理施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增强植物的自身抗病能力。
•避免氮素过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过量的氮素会导致玉米组织松软,易受病原菌侵染。
3. 病害监测与预警•定期巡查:定期巡查玉米田,及时发现病害的初期症状,便于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
•借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对玉米田进行航测,及时获取病害的分布情况,提前预警。
4. 环境调控•架设防雨棚: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架设防雨棚可以减少病菌传播和降低病害的发生。
•种植间作物:采取合理的间作措施,如与大豆、甘蓝等作物轮作,可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从而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乌米,是世界性重要的玉米病害。
玉米丝黑穗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平均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达到70%~80%。
使玉米产量受到很大影响。
1 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土壤传播系统侵染性病害。
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表现症状。
一旦发病往往全株颗粒无收。
苗期发病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有的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成鞭状。
成株期病株果穗较短,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
苞叶破裂散出黑粉。
2 病菌来源玉米丝黑穗是由丝轴团散黑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或更长时间。
用病株残体或病土沤粪未经腐熟的带菌粪肥是重要的侵染来源。
用病穗喂牛、猪,冬孢子通过牲畜消化道后不能完全死亡,仍能引起田间发病。
种子带菌虽不如土壤带菌重要,但仍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是新区发病重要传播来源。
3 病菌侵染与发病条件玉米播种后,来自土壤、粪肥和种子上的冬孢子,遇到适宜温、湿度等条件便萌发产生,直接侵入幼芽的分生组织,随植株的生长向上侵染,最终形成黑穗。
冬孢子萌发后,在土壤中侵染玉米幼苗的最适时期是从种子破口露出白尖到幼芽生长至1~2厘米时。
幼芽出土期间土壤温湿度、播种深度、出苗快慢、土壤中病菌含量等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
连年重茬连作造成土壤菌源量积累,导致病害逐年加重。
3.1 气候条件有利。
一是近年冬季我省呈暖冬气候,非常有利于病原菌越冬。
二是播种期低温,土壤干旱,种子在土壤中存留时间长,玉米出苗慢,造成病原侵染机会增多,加之近年我省5月上旬气温异常偏高,降水稀少,有利于病菌发育侵入,使得发病较重。
3.2 长期连作,使病害加重。
玉米是我省的主栽作物,倒茬困难,病原菌连年积累,遇到合适的气候条件,就导致发病。
在调查中发现,同一品种,同一时间播种的玉米前茬为大豆,发病率为1%,而前茬为玉米,发病率达12%。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现代 农业科 技
21 年第 2 00 O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玉 米 黑穗病 和 丝黑穗 病 的发 生 与 防治
于振 连 张 留生
(山 东 省 莘 县农 业 局 , 东 莘 县 2 2 0 莘 县 古云 镇 技 术 站 ) 山 5 40;
摘 要 对玉米 黑穗病 和丝 黑穗病 的病原 、 症状 、 生条件 、 发 传播 途径进 行 了详 细介 绍 , 别针 对 2种 病 害的特 点 , 出相 应 的防 治措施 分 提 和对 策 , 为玉米病 害的 防治提 供参 考。 以 关 键 词 玉 米 ; 穗 病 ; 黑 穗 病 ; 生 特 点 ; 治 黑 丝 发 防
快 , 垣孢 子萌 发适 温为 2 ~ Oq , 高 3 厚 63 最 C 8℃, 低 5℃。 最 玉 米丝 黑 穗病 越 冬 的厚 垣 孢 子 与玉米 播 后发 芽 同期 , 玉米 随 植 株 生 长发 育 , 菌进 入花 芽 和穗 部 , 病 形成 大 量黑 粉 , 生 产 大 量冬 孢子 , 冬孢 子侵 染适温 2 - 0℃。 03
病。 ②种植感病品种促进了玉米黑穗病的发生。 甜玉米较马
2 防 治 对 策
1 . 症状。 .3 2 玉米 黑穗 病 所 侵 害部 位 , 形成 肿 瘤 。 能 肿瘤 未
成熟 时 , 外披 白色或 淡红 色具 光泽 的柔嫩 组 织 , 熟时 变为 成 灰 白或灰 黑 色 , 裂后 散 出黑 粉I; 米丝 黑 穗 病雄 穗 染 病 破 Z玉 ' l
时 , 的整 个花 序 被破 坏变 黑 , 的花 器变 形 增 生 , 片 增 有 有 颖 多、 延长 , 的部 分花 序 被害 , 有 雄花 变成 黑 粉 ; 穗 染 病 时 , 雌 整个 果 穗变 成 一 团黑 褐 色粉 末和 很 散乱 的黑 色丝 状物 , 苞 叶破 裂 , 黑粉外露 。 散出黑粉 。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禾本科植物病原真菌玉米丝孢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春季和夏
季发病,常见于南方地区。
本文将介绍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1. 气候因素:高温潮湿的气象条件是玉米丝黑穗病的重要条件,湿度超过85%、温度在25℃以上时,病害发生最为严重。
2. 土壤因素:土壤条件也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土壤盐度、酸碱度和
肥力水平等都与病害的发生有关。
3. 玉米品种: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耐病能力是不同的,应该选择耐病
品种进行种植。
4. 病原菌:玉米丝孢菌具有强烈的侵染力和繁殖能力,病菌可以在玉米茎、叶、穗、根等各个部位上繁殖并导致病害发生。
1. 增强玉米植株抗病能力:通过合理施肥、补充微量元素、合理间断灌水等措施,
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2. 选择适宜地区种植:为了防止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应该选择气候、土壤条件适宜
的地区进行种植,避免种植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
3. 清除田间杂草:田间杂草不仅会竞争养分,还是玉米丝孢菌等病原菌的滋生基地,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
4. 合理使用农药:在病害高发季节,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预防和控制,注意使
用方法与剂量,不宜滥用农药。
综上所述,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只有从生态、土壤、植株、病菌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玉米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气候条件:东北地区的 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丝 黑穗病的发生和传播, 加大了防治压力。
农民认知不足:部分农 民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认 知不足,防治意识不强 ,影响了整体防治效果 。
成功的防治案例
案例一
某某农场通过采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和药剂拌种等综合防治措施,成功降低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提高了 玉米产量。
全。
04 东北地区玉米丝 黑穗病防治的实 践与探索
防治现状与挑战
01
02
现状概述:近年来,东 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 生频率逐年升高,对玉 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 重影响。为应对这一问 题,东北地区已经开展 了一系列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实践。
主要挑战
030405Fra bibliotek病原菌变异:病原菌的 快速变异导致部分防治 手段效果降低,增加了 防治难度。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等 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为了有效防治该病害,需要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加 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
03 玉米丝黑穗病的 防治策略
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在东北地区,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且对 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强抗病性的玉米品种 进行种植。
未来防治的展望与建议
建议 加强抗病品种选育和推广,提高玉米自身的抗病能力。
倡导合理轮作,降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减轻发病压力。
未来防治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农业科研投入,研发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生物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效果。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认知和防治技能。
05 玉米丝黑穗病对 东北地区玉米产 业的影响
VS
品种轮换
避免长期单一种植同一品种,定期进行品 种轮换,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巧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能玉米丝黑穗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在我国玉米种植区普遍产生,尤以北方春播区,西南丘陵山区和西北灌溉区受害较重。
一样年份田间发病率3%~10%,重病田可达60%~70%。
那么玉米丝黑穗病有哪些症状及发病规律?如何防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症状该病表现在成株期一样是在玉米抽雄吐丝后表现出典型症状:发病植株一样比正常植株稍矮且细。
多数病株雌穗发病较多,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细,近似纺锤形,不吐花丝,除苞叶外全部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包。
早期苞叶一样不破裂,黑粉也不外露,后期苞叶破裂,散出黑粉。
二、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其次是粪肥,再次是种子。
玉米丝黑穗病在种子萌动到五叶期都能感病,第一侵入玉米幼芽的分生组织,幼芽出土前是病菌侵染的关键阶段。
土壤冷凉、干燥有利于病菌侵染。
三、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一样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
2、调剂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采取地膜覆盖技术。
3、拔除病株和摘除病瘤。
发觉病株、病瘤,尽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减少菌源。
4、公道轮作。
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有机肥要充分堆沤发酵。
5、药剂防治。
坚持在播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最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是药剂拌种或选用含防治丝黑穗病药剂包衣的种子。
以上就是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介绍,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重要病害,近年来产生较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种植户们要引发重视,注意视察,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缺失。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3 加 强 田问 管 理 。 由于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属 于 典 型 . 土壤传 播 、系 统侵 染性 病 害 ,所 以,加 强农 业栽 培 231 搞 好 轮作 。按 各 地 块 去年 、前 年 发病 情 况 , .. 以及 当 地种 植 条件 ,合 理 安排 轮 作 期 和种 植 品种 , 病 重 地 块( 株 率 >2%) 种 植 高 抗病 性 品种 ,或 病 O 应 者 与谷 子 、 大 豆 、 薯类 等 作 物 实 行 3年 以上 的轮 作 ; 中等病情 的地块 停种 玉米 1 ,然后 换种 抗病 年
的 斋 茎
原 产 量高, 均可 面 人 耕地 积较少 原因, 等
造 成 不 能 合 理 地 进 行 轮 作 ,导 致 土 壤 中
I
1
的 原 逐年 增 尤 是 病品 病 菌 积累 多。 其 感
种连作时,土壤菌量就迅速增加。
, 1 品种 的抗 病 性 存 在 差 异 。在 同一 地 ^ - 3
是 很 理想 ,加 之 农 民对 玉 米 拌种 防病 意 识 较 差 ,
防 块 相同 栽 理 件下, 种的 及 的 培管 条 品 抗
、厶
病 性不 同,其 发病率 有显 著的差 异性 。 口 在 同一 播 种 条 件 下 , 高度 感 病 品 种 病 株
措
等 不 抗 丝 黑 穗 痫 。连 年 大 面 积 种 植 感 病 品种 是造 成丝 黑穗病 大面 积发 生 的主要 原因 。 1 栽 培 地 理 条 件 差 异 。 同一 品种 及 同一 管 理 水 . 4 平 ,播种 在不 同 的地 块 ,其发病 程度 存在 差异 。
l 播种 过 早 。玉米 丝 黑穗 病属 系 统性 侵 染病 害 , , 5 病 菌| 要侵染 时 问为播 利- 至 3叶 期 ,此 时 的气候 三 后 条件 发生程度 密 切相 关 。土壤 偏千 和气 温偏 低极 利于 该痫 的发 生 。而 易 县的春 季气 候条 件 却经 常 足既 早 义寒 ,特 别 是 2 0 0 0年 以来 ,连 续 出现 持续 r 的 年 份 ,大 多农 民为 确 保 全 苗 而 提 早 播 种 时 f ,仃螳 农 民趁 备 季 壤 墒恃 好 时 ,于 4月 上旬 即 u J 卜 " 始 播 种 ,而 常 播 种 期 应 4川 F ~5月 上 句 『 K J 。: 米播利I 后地 温较 低 ,加 之频 繁 的 出现 倒春 寒 人气 ,导致 玉米 发 芽、 Ⅲ : 1时问过 长 ,仃 的地块 出 苗 时 问 长达 2 5d以上 。 f 于气 温 太 低 ,造 成 幼 苗 } 】
玉米染上丝黑穗病怎么办?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染上丝黑穗病怎么办?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地主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玉米的雌穗和雄穗。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较高,扩展蔓延速度快,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个别地块达60%-70%,需及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那么,玉米染上丝黑穗病怎么办?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属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
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
受害严重的植株,在苗期可表现各种症状。
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农民称此病状是:“个头矮、叶子密、下边粗、上边细、叶子暗、颜色绿、身子还是带弯的。
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
一般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
所以在抗病育种工作中,应选择优良抗病自交系作亲本,以获得抗病的后代。
抗病的杂交种有丹玉13、掖单14、豫玉28等。
2.播前种子处理:用药剂处理种子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方法有拌种浸种和种衣剂处理三种。
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粪肥带菌。
玉米在苗期(有人说五叶期以前),土中的病菌都能从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药剂防治必须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农药,效果才比较好。
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较好,大面积防效可稳定在60%~70%。
3.拨除病株:玉米丝黑穗病主要为害雌、雄穗,但苗期已表现病状,切随着叶龄的增加,特征愈明显,确诊率愈高。
可结合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等予以拨除病苗、可疑苗,拨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拨除病株,抽雄后继续拨除,彻底扫残。
拨除的病株要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
4.加强耕作栽培措施:合理轮作,与高粱、谷子、大豆、甘薯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调整播期以及提高播种质量,播期适宜并且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厚薄适宜;拔除病株,苗期和生长期症状明显时或生长后期病穗未开裂散出黑粉(冬孢子)之前,及时割除发病株并携出田外深埋;施用净肥减少菌量,禁止用带病秸秆等喂牲畜和作积肥。
吉林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吉林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一、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乌米,主要在果穗上发病,其次是蓼。
果穗受害部位除了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了大黑包,里面包着黑粉和丝状物,因此得名丝黑穗。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四单19、本育9、吉单27等。
2.种子包衣:常见的包衣剂有7.3%克戊唑(虫黑消)每公斤拌35~45公斤玉米种,专治玉米丝黑穗病和苗期地下害虫。
3.控制菌源;发病严重地块,实行三年以上轮作,粪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在黑粉没扩散前把黑包拿出田间深埋。
二、玉米黑粉病玉米在茎、叶、蓼、果穗上长“瘤子”。
“瘤子”外边有一层白色的薄膜,膜破后里面散出大量黑粉。
黑粉散到地上或混到种子上,第二年再种玉米还会长“瘤子”。
当年玉米“瘤子”的黑粉散出被风吹到健康玉米上,从比较柔嫩的部分、虫口或铲趟时的伤口等部位再次侵入扩大蔓延,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1.生育期间在黑粉散出之前,割除病瘤子清除田间深埋,千万不要扔到地里。
2.及时防治玉米螟,减少虫口。
3.对重病地块,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4.用0.5公斤磷酸二氢钾加水400公斤浸种10~15小时。
三、玉米圆斑病此病在7月末至8月初,在果穗上发病。
受害果穗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果穗弯曲,籽粒和穗轴变黑,最后干缩。
防治方法:①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35克加水20公斤喷果穗。
②20%粉锈宁乳油,每亩用药100毫升加水20公斤喷果穗。
四、玉米螟又名箭秆虫,我市一年发生两代,主要危害谷子、玉米、高梁。
第一代危害谷子、玉米、高梁,第二代危害玉米、高梁。
螟虫蛀人茎杆、穗轴,破坏组织影响产量,籽粒被食影响品质。
防治方法:1.处理秸秆和根茬:白僵菌封垛,箭秆虫多在玉米和高粱的秆茬内越冬,苍耳的秆内也有越冬幼虫。
第二年五月中下旬以后幼虫开始化蛹(咕咕头、晌午歪),然后变成小蛾子飞到田间产卵、孵化出小幼虫,开始危害谷子、玉米、高粱。
所以每年五月中旬前要把烧不完的秆茬用药封住,杀死部分孵化出的蛾子,可大大减少危害。
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0 09
有条件的地 区,可 以将玉米 与大豆 、薯类等作物进行轮
粉包 , 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 。畸形变态型的雄穗花器
变形 , 形成雄蕊 , 片呈 多叶状 ; 不 颖 雌穗颖 片也 可过 度生长成
# I /、 n ,. ZE ● / t ,L o /
作 , 土壤中病菌数量 , 减少 降低发病几率。重病 田要实行多年
饲 料 与 种 植
东北地 区玉米 丝黑 穗病 的发 生原 因与 防治措 施
卢 霞 ( 黑龙 江省海林市山市镇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171 ) 5 12
1 发生原 因 11玉米 多年连 作 .
玉米是东北地 区的优势农作物 ,栽培面积 大而且非常集 中, 无法 倒茬轮作 , 的地块 连续多年乃 至十几 年种植玉米 , 有
导致 土壤 中菌 源大量积 累。由于土壤 中菌种 的数 量已经超过 接种鉴定 时的菌种数量 ,一些抗丝黑穗病 的玉米 品种在 田间 仍表现为一定程度 的发病 。 7 8 。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 的重要途径 ,  ̄年 尤其对 于新
区, 带菌种子是重要 的第 1 次传播来源。带菌的粪肥也是重要
隐患 。
干燥 , 有利于病菌侵染 。促进幼芽快速 出苗 、 减少病菌侵染几 率, 可降低发病率 。播种时覆土过厚 、 保墒不好的地块 , 发病率
显著 高于覆土浅和保墒 好的地块 。玉米不 同品种 以及杂交 种
和 自交 系 间 的抗 病 性 差 异 明 显 。
1 气候条 件 不利 . 3
相关知识 , 不正确使用种衣剂也会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42 应 用药剂 防治 .
目前 ,可采用对玉米丝 黑穗 病具 有防治效果 的种衣剂 或 杀菌剂拌 种防治。市场 上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主要含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发生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由茵蝇(Delia platura)引起的农作物病害,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
病菌入侵玉米穗后,会在玉米丝上产生许多排泄物,使得玉米丝变黑,且玉米籽粒也会变得发黄、变软、变小。
受害的玉米穗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降低玉米的品质。
病症: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玉米丝的颜色变黑,且伴随着玉米籽粒变黄、软、小的现象。
在严重的情况下,整个玉米穗会受到病害的影响,导致玉米产量降低。
发生:玉米丝黑穗病主要通过茵蝇传播。
茵蝇在玉米丝上产卵后,幼虫孵化后会啃食玉米丝,从而引起病害。
此外,茵蝇还会把多种病菌传播给植物,进一步加剧病害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下,这种环境条件非常适宜茵蝇的生长繁殖,因此病害往往得以大规模传播。
防治: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病后清理:在玉米收获后要把田间遗留的秸秆和病害玉米穗清理干净,避免病原体滋生繁殖,从而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2. 种植抗病品种:应该选择一些抗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大幅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3. 灭茵蝇措施:可以采用灭茵蝇的方法来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比如使用化学杀虫剂进行灭虫,或者喷撒菊酯类杀虫剂,以确保田间的虫害不得以繁殖越来越多,从而控制虫害传播病菌。
4. 环境调控:可以通过调整环境因素,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开展田间环境卫生管理,如留出通风、采光好的地段种植玉米,减少暴雨冲刷、高温潮湿等不利因素,加强田间排水和通风管理,以确保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浅析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止措施
浅析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止措施[摘要]丝黑穗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在我过春玉米区发生较重。
其主要原因是种子选育不当,药剂使用不合理,气候条件差,通过选育良种,合理轮作,科学使用药剂等来控制玉米丝黑穗病。
[关键词]丝黑穗病;发生;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我国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也危害高梁属和黍属的一些植物。
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入侵,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
丝黑穗病多发生在地温冷凉地区,今年来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要以厚垣孢子在病穗上火途中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上,为翌年侵染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
玉米种子发芽时,病菌也萌发,从玉米幼芽或幼根侵入。
侵入的病菌蔓延到玉米生长点,然后进入花器。
病菌菌丝在雌穗和雄穗内部形成大量黑粉(冬孢子)。
玉米收获时,黑粉再落入土壤、植株、种子、杂草上越冬。
二、丝黑穗病发生原因丝黑穗病原菌可存活多年,通过土壤、粪肥和种子进行侵染传播,一年侵染一次。
发病轻重主要由土壤中菌量、品种抗性、环境条件决定。
1.玉米多年连作在玉米的主生产地,栽培面积大而且非常集中,无法倒茬轮作,有的地块连续多年乃至十几年种植玉米,导致土壤中菌源大量积累。
由于土壤中菌种的数量已经超过接种接种鉴定时的菌种数量。
一些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在田间仍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病感。
2.品种选育不当在田间菌源富集的情况下,如果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丝黑穗病一般也不会爆发。
但也正事因为多年病害发生较轻,人们忽视了玉米丝黑穗病爆发的危险性。
一些感病品种推广面积逐渐扩大,在丝黑穗病发生区域种植,为病害发生埋下了隐患。
3.气候因素在常常发生春旱地区农民习惯抢墒早播。
播后若遇阶段性地温,会延长种子萌发后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提高病原菌侵染概率,另外,玉米丝黑穗病以散落在土壤的冬孢子越冬,冬季如出现暖冬现象,病原菌越冬基数就会增高,翌年种植玉米也会增加感病几率。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1. 玉米丝黑穗病的概念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丝核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玉米的穗部。
病原菌侵入玉米的穗部后,会在玉米丝上产生黑色霉层,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如何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2.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气候因素,如高温多湿的气候容易造成玉米丝黑穗病的大面积爆发。
其次是土壤肥力,缺乏某些养分的土壤会增加植株感病的可能性。
另外,作物连作和不合理的密植也会加剧病害的发生。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应对玉米丝黑穗病。
3. 有效防治措施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首先是合理的田间管理,包括合理的施肥和灌溉,良好的通风透光等,以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其次是选用抗病品种,通过育种提高玉米的抗病性,降低发病风险。
另外,喷施合理的农药也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定期的病害监测和预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个人观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手段,特别是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我们有必要不断推进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以保障玉米的丰产稳产。
也要引起广大农民对这一病害的高度重视,增强病害防治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玉米丝黑穗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和减少其发生的。
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大对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投入,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和有效防治措施的深入探讨,相信你对这一病害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也期待你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黑龙江玉米典型病害与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玉米是黑龙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除自然环境之外,病害和虫害是影响玉米品质与产量的关键性因素。
为确保优质、高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当对玉米典型病害与虫害的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绿色防治技术,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黑龙江玉米典型病害与虫害分析1、典型病害黑龙江地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且典型的病害有以下几种:丝黑穗病、大斑病等。
(1)丝黑穗病这是一种由丝轴黑粉菌引起的病害,在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中比较常见,严重地块的发病率高达70%左右,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染病的玉米植株基本无产量,一旦该病害大规模发生,会导致玉米减产。
导致丝黑穗病的原因较多,如选择的玉米品种抗病能力弱,玉米种子消毒不到位,致病菌残留。
(2)大斑病该病害在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中十分常见,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会导致玉米大幅度减产,最高可以达到50%左右。
玉米拔节期是大斑病的高发时期,对叶的危害比较严重,当全株出现病斑后,便会死亡。
大斑病的发生除了与品种有关之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关,温度和湿度都可能诱发该病害。
2、典型虫害黑龙江地区玉米的典型虫害有以下几种:玉米螟、玉米蚜虫等。
(1)玉米螟玉米螟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会对玉米植株的各个部位造成危害,如幼虫会蛀食嫩叶与茎秆,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茎秆遭到蛀食后,会变得容易折断,倒伏几率增大,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随之下降。
黑龙江地区的玉米螟1年1代,当茎秆越冬的活虫数量超过100时,可能会引起玉米螟严重发生。
(2)玉米蚜虫蚜虫在玉米苗期时的危害性较大,以刺吸心叶为主,当玉米进入抽穗期后,会对穗部造成危害,进而对玉米的光合作用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蚜虫还会传播多种病毒,容易诱发病害,一旦大规模发生,会导致玉米减产。
二、黑龙江玉米典型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1、病害的绿色防治技术(1)丝黑穗病的防治①以抗病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作为首选,这样不但能够对丝黑穗病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其他病害的发生几率。
防治和治疗玉米丝黑穗病
发病原因分析
该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 因主要包括土壤中病菌的积累 和传播,以及种植的玉米品种
对病害的抗性不足。
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控制病害,该地区采取 了多项措施,包括选用抗病性强 的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以 及改进种植技术等。
防治效果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该地区的玉米 丝黑穗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 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02
玉米丝黑穗病的预防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适合当地种植 的抗病性强、抗性 稳定的杂交种。
加强品种抗病性鉴 定,定期轮换种植 不同抗病性的品种 。
避免种植单一品种 ,应选用不同抗性 基因的品种进行搭 配种植。
轮作倒茬
与非玉米作物进行三年以上的 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数
量。
避免连作,特别是避免在发病 田块连续种植玉米。
药剂拌种
使用杀菌剂对玉米种子进行拌种,可有效预防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田间管理
要点一
定期清理
及时清除玉米田中的病株和残叶,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场 所。
要点二
合理施肥
合理施用化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
04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建议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选育抗病品种
通过基因工程、传统育种等方法选育抗病 性强的玉米品种,降低感染玉米丝黑穗病 的风险。
不同药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药剂筛选
为了寻找更有效的药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对多种药剂进行了筛 选和比较。
防治效果比较
经过试验比较,发现几种药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存在差 异,其中某一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最佳。
使用方法
该药剂的使用方法为在玉米播种前进行拌种处理,可以有效预防玉 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粉 , 则全 部或 部分 被破 坏 , 面包 有 白膜 , 重 外 形状 粗
大 ,白膜 破 裂后 ,露 出结 团的黑 粉 ,不 易飞 散 。小 花 全部 变 成 黑粉 。
( )危 害雌 穗 ,病 果 穗较 短 ,基部 膨 大 ,端 部 2
种 业导 刊 , 0 1 第 7 21年 期
J u n lo e n sr o r a fSe d I du ty Gui e d
Hale Waihona Puke 玉 米 黑 穗 病 和 丝 黑 穗 病 的 发 生 与 防 治
赵 伟 华 ,朱忠选 ,范世锋 ,郭风银
( 阳 县农 业 局 ,河南 濮 濮阳 4 7 0) 5 1 1)
多 雨的 地 区 , 壤 肥 沃 , 土 易保 水 保肥 ,排灌 方便 , 冬 孢 子存 活 量 低 ,该 病 发 病轻 。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的 发 生 与 品 种 抗 性 、 菌源 数 量 、 土壤 温 度 、湿 度 等 因素 密切 相 关 。合理 轮 作 发病 轻 , 管 理粗 放 发 病 重 。 玉米 播 种 至 出 苗 问 的土 壤 温 度 、 湿 度 等 因素 与发 病 关 系最 为 密切 。 同一 茬 口条 件 下 , 早 播 玉米 发 病 较重 ;高 寒冷 凉 地块 易发 病 ;砂 壤 地
2 ・ 6
赵 伟 华 等 玉米 黑穗 病和 丝 黑穗 病的 发生 与防 治 生 ,抽 穗 前 后 最 易 感 病 。 品 种 抗 病 性 弱 植 株 易 感
病 。土 壤 有 机 质 少的 砂 质土 ,田 间的 冬 孢 子 易保 存 其 活 力 ,翌 年 的病 原 菌 多 ,侵 染 力就 强 ;反之 湿润 6 3 轮作 倒 茬 . 对 发 病 严 重的 地块 必须 进行 轮 作 倒茬 ,实 行大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玉米黑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也叫黑粉病、瘤黑粉病和灰包病。
玉米丝黑粉病也叫“乌玉米”和“哑玉米”。
在我国,这两种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也可并发,但两种疾病的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及发病情况各不相同。
本文对这两种疾病的病原、症状、发生条件、传播途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根据这两种疾病各自的特征,给出了各自的防控方法和策略,为玉米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玉米;黑穗病;丝黑穗病;防治对策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山东地区的种植面积非常大。
由于玉米生长环境比较特殊,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
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气候潮湿或者是施肥不当,都很容易造成玉米出现黑穗病和丝黑穗病。
这两种病害都属于真菌性病害,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甚至是绝收。
所以有必要对这两种病害进行防治。
玉米黑穗病又叫棒腐病,是山东地区玉米产区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该病害。
1.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特点首先,玉米黑穗病主要是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穗部,导致玉米出现黑穗、黑棒和黑粉等症状,并且会造成玉米的减产。
玉米黑穗病在发病初期会在苞叶内产生一些灰黑色的小颗粒,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这些小颗粒会逐渐变成褐色,最后变为黑粉。
病粒在玉米灌浆后会开裂,里面就是黑褐色的粉末。
因此该病害又被称为棒腐病。
其次,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害在发病初期会在玉米花内产生一些小黑点,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这些小黑点就会变成黑色。
随后小黑点开始慢慢变大,最后变成像一个黑芝麻一样的东西。
该病害一般发病较早且发病比较严重,当玉米棒出现病穗后,病穗就会慢慢枯死。
但是该病害一般不会造成玉米绝收。
此外,这两种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如果不及时防治这两种病害,那么会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摘要对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病原、症状、发生条件、传播途径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针对2种病害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对策,以为玉米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黑穗病;丝黑穗病;发生特点;防治
玉米黑穗病又称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玉米、哑玉米。
这2种病害是玉米经常发生的病害,有时同时发生,但二者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生条件有所不同。
现总结如下。
1发生特点
1.1病原
2种病害的病原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玉米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黑粉菌,厚垣孢子球形或卵形,黄褐色,表面具明显细刺;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黍轴黑粉菌,厚垣孢子近圆球形或卵形,黑褐色至赤褐色,表面有细刺。
1.2症状
1.2.1危害部位。
玉米黑穗病危害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等幼嫩组织1];丝黑穗病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一般在出穗后显症。
1.2.2发生时期。
玉米黑穗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玉米丝黑穗病一般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1.2.3症状。
玉米黑穗病所侵害部位,能形成肿瘤,肿瘤未成熟时,外披白色或淡红色具光泽的柔嫩组织,成熟时变为灰白或灰黑色,破裂后散出黑粉2];玉米丝黑穗病雄穗染病时,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雌穗染病时,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很散乱的黑色丝状物,苞叶破裂,黑粉外露,散出黑粉。
1.3发病条件
玉米黑穗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品种抗性、种植制度、菌源数量等因素密切相关:①前期高温干旱,后期高温高湿或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利于病害的发生,抽穗前后最易感病。
②种植感病品种促进了玉米黑穗病的发生。
甜玉米较马齿型玉米易感病,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易感病,耐旱品种比不耐旱品种抗病力强。
③种植制度与玉米黑穗病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
套种玉米播种期早,与小麦共生期长,幼苗生长弱,不抗病,若有昆虫危害,增加了玉米苗感病的机会;管理粗放、植株抗病力下降、密度过大、施肥单一等造成植株生长幼嫩,不抗病;连作重茬,导致病原菌积累,田间发病重。
④土壤有机质少的砂质土,田间的冬孢子易保存其活力,翌年的病原菌多,侵染力就强;反之湿润多雨的地区,土壤肥沃,易保水保肥,排灌方便,冬孢子存活量低,该病发病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种植密度、菌源数量、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3]:①合理轮作发病轻;管理粗放,发作重。
②玉米播种至出苗间的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与发病关系最为密切。
同一茬口条件下,早播玉米发病较重;高寒冷凉地块易发病;砂壤地发病轻;旱地墒情好的发病轻,墒情差的发病重;播种时,整地质量好的发病轻,播种浅的比播种深的发病较轻;温度偏低有利于病菌侵染,低温拉长了玉米出土和幼苗发育初期易感病阶段,给病菌创造了更多的侵染机会。
③易感品种连作有利于土壤带菌量增加,因丝黑穗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活2~3年。
因此,种植易感品种,会使土壤病菌迅速增加。
冬孢子侵染温度20~30℃,土壤含水量低于12%或高于29%不利其发病。
1.4传播途径
2种病原菌的冬孢子都能在土壤、粪肥或病株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种子能进行远距离传播,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厚垣孢子随风雨、昆虫等传播,导致发病。
玉米黑穗病以冬孢子侵染植株,后期形成成熟的肿瘤,肿瘤破裂,散出的厚垣孢子还可以再侵染,该病在玉米抽穗开花期发病最快,厚垣孢子萌发适温为26~30℃,最高38℃,最低5℃。
玉米丝黑穗病越冬的厚垣孢子
与玉米播后发芽同期,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病菌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产生大量冬孢子,冬孢子侵染适温20~30℃。
2防治对策
2.1调整品种种植结构,选用抗病杂交种
一是选用生长期短的早熟品种;二是选用耐干旱品种;三是选用抗病品种。
如抗黑穗病的品种有农单5号、浚单20、农大60等;抗丝黑穗病的品种有费玉13、齐单1等。
2.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适时晚播
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采用配方施肥,及时防虫治病,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与大豆、花生、马铃薯、油料作物等轮作换茬,适时浇水,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2.3消灭病菌来源
秋收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同时深翻土壤,施用不带菌粪肥,减少病菌来源。
防治玉米黑粉病,一定要将拔除的病株、割除的毒瘤及清除的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不要喂牲畜、沤肥或随意丢放,以防粪肥和土壤带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时,要及时拔除病株。
2.4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
适当推迟玉米播种期,避开侵染高峰,播前晒种,精细选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耕耘耙平,适当浅播,缩短出苗(下转第218页)
(上接第216页)
期,能提高种子出苗率,确保出壮苗,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几率,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4-5]。
2.5采取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出苗,提高苗期抗病性。
2.6药剂防治
2.6.1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7%用量拌种,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0.7%用量拌种。
2.6.2防治玉米黑穗病。
玉米出苗前可用15%三唑酮粉剂750~1000倍液喷雾;花期喷50%福美双粉剂可降低发病率。
3参考文献
1]苗永建.玉米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04(6):23.
2]李建喜.玉米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6):25.
3]王秀兰.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2010(5):47.
4]张好艳,李志锋,刘彩杰.新安县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9):179.
5]张泽民,任和平.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和穗粒性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1991,6(1):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