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台讲义港文学专题

合集下载

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2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2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覃子豪在早期和中期基本上是秉承传统的诗
观进行创作和理论活动的,体现了一个中国传统诗
人的风貌,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卓越的创
作技巧,风格上明朗而不浅显,含蓄而不晦涩,雄 浑而又深沉。创作于50年代的《追求》可以代表这 个时期的风格: “大海中的落日/悲壮的像英雄的喟叹/一颗 心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黑夜的海风/刮起了黄沙/ 在苍茫的黑夜/一个健伟的灵魂/跨上了时间的快马”
覃子豪对台湾诗坛贡献最大的是,于50年代 主持了“中华文艺函授学校”的新诗讲习班,为台 湾培养了大批诗人,成为台湾诗坛青年诗人们共同 拥戴的领袖。 覃子豪曾担任“中国文艺协会”、“青年写 作协会”、“中国诗人联谊会”理事和监事。他既 是诗人,也是诗歌理论家和诗歌教育家。 覃子豪在台湾孤身一人,他去世时由学生充 作儿子,为他守灵送终,并铸铜像纪念。学生和生 前好友组成“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员会”,出版了三 大册《覃子豪全集》。
2、蓝星诗社的影响和贡献
蓝星诗社在台湾诗坛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它 的资格最老,刊物最多。最早在《公论报》上出版 《蓝星周刊》,后由覃子豪主编《蓝星季刊》,余 光中和夏菁主编《蓝星诗页》,还有《文学杂志》 上的诗歌专栏和《文星杂志》上的诗页,有个时期 还在《宜兰青年》上办卫星诗刊。 据80年代的统计,蓝星诗社出版的诗歌评论集 约50余种,诗歌集约百种,诗刊、诗页约350种,为 台湾新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做出了很大的 贡献。
二、蓝星诗社代表诗人 1、覃子豪
(1)作家简介 覃子豪(1921-1963),四川广汉县人。1931 年毕业于南京私立安徽中学,后进北平中法大学。 1935年进日本东京中央大学读书。1938年毕业返国, 任国民党“第三战区”设计委员等职务。1947年去 台湾。1951年他与钟鼎文、纪弦、葛贤宁等创办了 《新诗周刊》,任主编。1954年与余光中、钟鼎文、 夏菁等成立“蓝星诗社”,任社长,先后任《蓝星 诗周刊》、《蓝星诗选》、《蓝星诗页》、《蓝星 诗季刊》的主编。

Get清风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Get清风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五 十年代中期,在?现代诗?的根底上成立了?现代诗 社?,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 他领域,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 生和开展起作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 笔汇?、?文星?、?皇冠?、?小说新潮?、?中外文学? 等刊物,其中?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的作用尤为 重要。
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小说创作在台湾文学史中的 地位,掌握代表作家们的创作成就与特色。
五十年代,台湾当局在思想上采取钳制政策, 禁止五四以来大陆的进步文学作品进入台湾。这就 割断了青年一代继承祖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而“反 共、抗俄、复国〞的“战斗文艺〞却笼罩整个台湾 文坛。
另外,?现代文学?还刊登了一些现代试验性作 品,如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丛甦的?盲猎?、欧阳 子的?秋叶?、王文兴的?黑衣?、?寒流?、七等生的? 我爱黑眼珠?、张系国的?香蕉船?等。同时,?现代 文学?对台湾乡土文学的小说也并不拒于门外。
?现代文学?使现代派小说获得较大的开展,成 为六十年代的小说主潮,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作 家,他们先后成为台湾文坛的重要作家或文学理论 家。
?文学杂志?除了重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介 绍外,更倾向于现代主义的传播于试验,表现出明显 的现代主义色彩。
它曾大量刊登西方现代派作品,广泛介绍西方现 代派作家,竭力推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现代 主义“试验性作品〞提供发表的园地,培养了一批以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生为主的现代派小说作者群。
夏济安教授的原宗旨虽然未能实现,但?文学 杂志?却为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兴起、为现代派小说的 成长创造了条件,活泼了台湾沉闷的文学创作,同 时对那些毫无文学价值的反共政治文学、色情庸俗 文学也给予了有力的冲击。

台港文学现代小说

台港文学现代小说

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归依的孩子们”。白先勇对笔下人物总充满悲悯情
怀。有人形容白先勇为“背负五千年回忆的重担”,作者曾说:“写作是因 为希望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苦转变成文字……”
台港文学
《永远的尹雪艳》通过昔日上海百乐门高级舞女尹雪艳的生活史,为 人们描绘了一幅台湾上层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图景,同时对昔日达官 贵人们今日的耽于幻想、缺少行动的勇气给以嘲讽,是一篇现实主义 的杰作。 《游园惊梦》主题内涵丰富深刻。从社会现实角度看,它反映了台湾 社会转折时期上层社会关系的变化,旧贵族官僚的没落与新兴资产阶
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1948年到香港上小学,1952年去台湾上中
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
台港文学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型的水
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工程。1957年
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1963年到美国爱荷 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 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 语言文学课程。
台港文学
白先勇曾说:“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从屈原 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 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 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台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这里上学长大的——可 是,我不认为台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许你不明白,在 美国我想家想得厉害。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一个房子,一个地方, 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国的记忆的总合,很难解释的, 可是我真的想得厉害。”

港台文学专题研究第一讲

港台文学专题研究第一讲
,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 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 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 一排数十株乌桕树,叶子似火烧般红, 一排数十株乌桕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 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 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 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加了几分萧索。 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加了几分萧索。 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 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 十几个小孩, 十几个小孩,正自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个瘦 削的老者说话。 削的老者说话。
关于香港文学
香港舞蹈家曹诚渊说: 香港舞蹈家曹诚渊说:“香港是一个精 致的城市,就像一个象牙球, 致的城市,就像一个象牙球,本质是脆 弱易碎,外观是灵巧多变, 弱易碎,外观是灵巧多变,而卷藏在一 圈圈球体内的,竟是那么繁复, 圈圈球体内的,竟是那么繁复,不易整 不易清洁。 理,不易清洁。就因为这个象牙球是我 土生土长的地方, 土生土长的地方,所以我有权利去喜爱 也有义务毫无条件去保护它。 它,也有义务毫无条件去保护它。”
温瑞安的“武侠现代派” 温瑞安的“武侠现代派”作品
《杀了你,好吗?》 杀了你,好吗? 请请,请请请》 《请请,请请请》 牛肉面》 《牛肉面》 敬请造反一次》 《敬请造反一次》 没有说过坏话的可以不看》 《没有说过坏话的可以不看》
如何认识“香港新武侠小说”的兴起? 如何认识“香港新武侠小说”的兴起?
祈祷词
我知道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 我知道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 / 我也知道它 有衰老/然而我只有一次的机会/ 有离别 有衰老/然而我只有一次的机会/上主 请俯听我的祈祷/请给我一个长长的夏季/ 啊 请俯听我的祈祷/请给我一个长长的夏季/ 给我一段无瑕的回忆/给我一颗温柔的心/ 给我一段无瑕的回忆/给我一颗温柔的心/给我 一份洁白的恋情 所以/ 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 所以 / 请再给我一 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 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在奔驰 的岁月里/ 的岁月里/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自《芝加哥之死》以后,白先勇后期的小说创 作逐渐成熟,《台北人》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白先勇的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中间“西 化”,后又回复传统,并能娴熟地融铸中西文化, 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 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2、白先勇小说创作成就与特色
(1)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白先勇的小说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描写国民党官僚的晚年生活的没落和资产 阶级的兴起,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种种丑陋的内幕, 如《国葬》、《梁父吟》、《思旧赋》、《游园惊 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等;二是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生活的,如《孤恋花》 等;三是描写乡愁的,如《花荣桥记》、《芝加哥 之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等。
从存在主义去理解作品,便可以解决我们从伦 理角度难以理解的问题。
李龙第想:“我必须选择,在现况中选择,我 必须负起我做人的责任,我不是挂名来这个世界获 利益的,我需负起一件使我感到存在的荣耀之责 任。”他因依靠妻子生活而觉得自己责任的缺失, “在现况中选择”使得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自由和 责任,而对岸的妻子在他看来是隔着一条鸿沟的理 想。作者曾说:“我个人认为‘抉择’是那篇正文 更为恰当的主题……也许可以目为‘存在’。”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白先勇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但是 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型的水 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工程。 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1963年 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 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 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钱夫人的命运 和爱情悲剧,表现了人性和理性的冲突,揭露了封 建观念和金钱物质对人性和爱情的扼杀。

第十讲 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台湾通俗文学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第十讲 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台湾通俗文学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其三,重视历史画卷的细节渲染。 细节的真实与否,关系到作品的成败。高阳 在描写细节时采用了两种手法: 1、善于捕捉典型细节,从中窥视时代的本质。 比如光绪皇帝为防偷听心神不宁、六君子刑场遇害 等细节描写,使日趋没落的清王朝尽显读者眼底。
2、善于透过生活细节展现特定社会景观。 比如清朝的文物典章、君臣议政的礼仪、皇 子典学的制度、太医诊脉的规矩等,高阳都有意识 地、巧妙地给以细细描绘,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真 实感。另外,紫禁城内外的种种世态风俗,高阳也 通过对市井布衣生活细节的描写给以生动的反映。 总之,大量富含历史特点和生活气息的细节 描写在高阳的通俗历史小说中,总是能恰到好处地 显现其艺术魅力,使得他的作品在展示历史画卷时 充实而不空泛、形象生动而不枯燥。
第三节 台湾极负盛名的 新武侠小说家——古龙
一、作家简介与创作概况
古龙(1936年-1985年),祖籍江西赣州,出 生于香港,本名熊耀华。古龙因幼年时父母离异, 身世飘零,又有两次刻骨铭心的失恋,因而性格很 孤僻。他从台湾淡江大学文理学院外文系毕业后, 就以写小说为生,过着隐居的生活。
开始他从事文艺小说创作,后改为写武侠小说, 且一发不可收。在其后的25年间,写了80多部武侠 小说,有200多部文学小说被改变成文学影视。主要 作品有《楚留香》、《陆小凤》、《绝代双骄》等 等。
其二,赋予历史人物以生动鲜明的形象。 高阳通俗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最显著的特征 是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比如,高阳在塑造《少年 游》中的主人公周邦彦时,把北宋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特点与人物的生平交织在一起,使得作 品具有很强的北宋时代的时代感。又如,在《汉宫 春晓》中,作者在描写王昭君的言行举止时,巧妙 地将其放在作者特意营造的特定的汉代社会氛围中, 于是就极为鲜明地显现出王昭君坎坷的命运。

台 港 文 学 专 题

台 港 文 学 专 题

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 、 年代的香港 年代的香港, 小说的背景是 世纪50、60年代的香港, 世纪 主人公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职业作家。 主人公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职业作家 。 他 就有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 就有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 , 做过报纸编 多年从事文艺工作, 移居香港后, 辑 , 多年从事文艺工作 , 移居香港后 , 因生活所迫卖文为生。 因生活所迫卖文为生。
对倒》 《 对倒 》 的结构形式来源于一张双联邮 这可以说是作者的专利。 票,这可以说是作者的专利。 对倒》的篇名译自法文,为邮票学上的 《 对倒》 的篇名译自法文 为邮票学上的 专有名词,指一正一反的双连邮票 指一正一反的双连邮票。 专有名词 指一正一反的双连邮票。
小说没有故事情节,只描写了淳于白和亚杏恰恰 小说没有故事情节 只描写了淳于白和亚杏恰恰 相反的意识流动或白日梦,其复调的交叉对应给 相反的意识流动或白日梦 其复调的交叉对应给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生命力靠回忆来推动”的老者,一个是 一个是“生命力靠回忆来推动”的老者 一个是 青春气息骄人、燃烧着未来幻想的少女,二者从 青春气息骄人、燃烧着未来幻想的少女 二者从 旺角街的两端相对行走,怀着不同的联想 怀着不同的联想,最终 旺角街的两端相对行走 怀着不同的联想 最终 不期而遇地走进了电影院和公园的同一张椅子 相互间各自做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推测,之后 上 ,相互间各自做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推测 之后 相互间各自做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推测 二人又各自东西,回家各自做着好梦。 二人又各自东西 回家各自做着好梦。 回家各自做着好梦
故事新编尊重的不是历史逻辑的真实而 是心理逻辑的真实。 是心理逻辑的真实。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 三 )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 长篇意识流 小说《酒徒》 小说《酒徒》 中国第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写于1962 中国第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 。 写于 作品以第一人称写成, 年 。 作品以第一人称写成 , 塑造了酒徒 这样一个心灵被扭曲的作家形象。 这样一个心灵被扭曲的作家形象。

港台文学选讲

港台文学选讲

第一章台湾文学概述第一节台湾文学的概念及台湾文学特色一、什么是台湾文学?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重要的支脉。

它在大方向上秉承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五四”创新精神发展而成,其间当然也受到日本及西方文学的影响,但其所表现的民族情感与五四精神与中国文学是相一致的。

台湾文学就是在台湾的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延续和发展。

二、台湾文学特色1、民族性2、本土性3、融合性第二节台湾文学的分期与成就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从“五四”至抗战胜利,称为日据时代的文学二、从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至今称为光复以后的文学。

一、台湾日据时代文学又可分为:(1)20年代摇篮时期(2)30年代成熟时期(3)抗战爆发后的低潮时期二、光复后的文学大致可分为:1、50年代的反共怀乡文学2、6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3、70年代的乡土文学4、80年代以后的多元文学时期成就:1、强大的作家队伍2、一批好的作品3、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创作方法比较多样。

第二章白先勇创作专题介绍一、作者简介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回族。

其父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

1948年到香港读小学,1952年入中学,1957年入台大外文系。

毕业后,于1963年进美国爱荷华大学小说创作班,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

1994年退休。

出版有短篇小说《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募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白先勇喜爱中国地方戏曲昆曲如《牡丹亭》,对其保存及传承,亦不遗余力。

2010年末,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作品首次在大陆结集出版,浦一出版即一片叫好。

白越来越多地被大陆观众所熟知。

他是台湾当代高产的作家,从《寂寞的十七岁》到《台北人》、《纽约客》,他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物。

由于他致力于昆曲的推广,担任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人,其人其书一时成为媒体追捧的热点。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讲义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1.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

本课程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

包括以下12个专题:(1)17年农村题材小说;(2)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3)“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4)“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5)新时期乡土小说;(6)女性文学;(7)先锋小说;(8)新写实小说;(9)当代散文的多样化;(10)新派武侠小说;(11)台湾小说;(12)台湾诗歌。

(其中,第3、5、7、8四个专题为本课程的重点。

)2.本考核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

学生可同时使用辅助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和专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以及补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李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以及其他媒体进行复习。

3.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

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A.“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B.“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C.“分析”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4.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A.“平时作业”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作业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三”、“专题六”、“专题九”和全部内容(“专题十二”)后进行,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

第一讲台港澳文学概论.

第一讲台港澳文学概论.

(二)20世纪50~70年代
• 1.50年代初,国民党当局仍然抱有重返大 陆的政治幻想,在意识形态领域构建了完 整的反共体系,大力提倡“战斗文学”、 “反共文学”,并成为文坛为主流。 • 2.现代派文学在50年代兴起。虽然作家文 学主张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现代主义倾 向。
• 3.这一时期台湾旅外作家的创作,以留学 生文学为主。60年代的留学生文学,主要 描写台湾留美学生和旅美华人在生存层面 上的磨难,在表现他们与异族文化的冲突 中,彰显其精神上的失根之痛。失根与乡 愁,几乎是同时代留学生作品的共同主题。 到70年代,留学生文学的突出特征是作品 中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回归祖国的情感。在 艺术上,留学生文学多有“中西合璧”的 色彩。
• 2、在香港创作界,“南来作家”(指由内地 南来香港的作家)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创作力 量。纵观20世纪香港文学发展的历史,一 共有过三代南来作家。
• 3、“旅港作家” 在人数上,旅港作家远远不如“南来作家” 多,但有些人在港台文坛相当有影响,其 旅港期间的创作也值得一提。比较早的有 张爱玲,与张爱玲旅港的情形颇为相似的 是陈若曦。 从台湾旅港的作家对于香港作 家多元化的组成结构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
四、澳门文学
• (一)澳门新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20世纪40年代澳门新文学萌芽。 2、50~70年代是澳门文学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 中,澳门文学 创作受内地极“左”思潮的影响较 大,这一时期的澳门文坛比较沉寂。但这一时期 一些澳门文学青年将稿件投向香港,从而形成了 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离岸文学”。 3、80—90年代是澳门文学的发展阶段。1984年的 港澳作家座谈会明确提出了“建立澳门文学的形 象”的主张,澳门新文学的创作走向自觉。
第一讲 台港澳文学概论

台港现当代小说教学课件

台港现当代小说教学课件

《笠山农场》是钟理和惟一完成的长篇 小说,也是他的主要代表作。
• 代表作《笠山农场》: • 1.自传性特点,把自己的血肉、情感和生命 融入字里行间,显示了创作才华。 • 2.以日据时期的台湾南部为背景,以刘致平、 刘淑华的同姓婚爱为明线,表现了青年男女 纯洁真挚的爱情。暗线是集中反映了咖啡农 场的五年兴衰史,深刻地反映了台湾农村经 济的破产。
钟理和
• 钟理和(1915~1960),笔名江流、里禾,号 钟铮、钟坚等。台湾屏东人,祖籍广东梅县。 钟理和的创作可分为两个段:北京时期与返台 之后。在台湾乡土文学发展史上,钟理和是50 年代承前启后的主要代表。 • 主要作品:“钟理和全集”八卷:《夹竹桃》、 《原乡人》、《雨》、《做田》、《笠山农 场》、《日记》、《书简》、《残集》系列短 篇《故乡》包括《竹头庄》、《山火》、《阿 煌叔》《山歌与亲家》。
林海音的作品类型 (1)用朴实的传统的写实主义的手法,描写 旧中国北京各阶层的生活和北京的风俗习 惯与风景名胜,作品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城南旧事》。 (2)以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与西方文学的技 巧相结合,描写旧中国妇女的婚姻悲剧故 事。《婚姻的故事》。 (3)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乡土题材。《要喝 冰吗》。
於梨华
曾被人们称为 “台湾乡土文 学之父”等。 他的作品被公 认为“代表真 正的台湾文 学”。
• 作品特色:其一,深刻地表现了台湾同胞对于 “原乡”的感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 其二,动人地描绘出农民的贫困和美德,不愧 为优秀的农民文学。其三,他的作品多半带有 自传性质,着重写自己及一家人的命运,特别 是爱情、婚姻方面的遭遇 。
• 《姗姗,你在哪里?》李鑫 姗姗 反映小人物的灰色灵魂 • 继承了传统小说白描的手法,整体上 呈现现代派创作风格。 • 意识流手法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
(二)文学主张: 在1977、1978年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发表《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建立民族文
学的风格》等文,维护乡土文学,并明确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一、反对文学全 盘西化的倾向,主张建立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学;二、文学要关心民众的疾苦和为民族的 独立自由而斗争;三、文学要起到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作用,解答历史提出的问题。
绪论 当代台港文学发展脉络
第一节 50年代文学 一、台湾:“战斗文学”“反共文艺” 内容上歪曲历史、颠倒是非、丑化中共、鼓动反攻倒算。 形式上“八股”、单调、僵化。 二、香港:”绿背(美元)文化、自由文艺 人世感怀之作、回忆录盛行 如:张爱玲《秧歌》、 《张国涛回忆录》
第二节:60年代文学 一、现代主义文学流行 1、台湾现代主义文学首先在诗歌领域掀起:纪弦创办《现代诗》和“现代诗社”;痖弦
三、《将军族》 作为陈映真前期的代表作之一,较典型的体现了其创作思想。从题材上看,它是一个凄婉 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作家用细腻、婉转的现实主义叙述手法,巧妙、引人的情节安排, 同时辅之一现代派手法把一个大陆的国民党退伍兵与一个台湾本土小姑娘之间的按常理 不可发生的感情,写得真实感人。从主题上来看,正如台湾著名学者叶石涛所说:“他 的所有小说的主题大多离不开对于即寓于台湾的大陆人的沧桑的传奇,以及在台湾的流 寓的和本地的中国人的关系所显示的兴趣与关怀。”
第二节 钟肇政 一、钟肇政创作历程
笔名有九龙、钟正、赵震、路加等。1925年生于台湾省桃园县龙潭乡。1943年淡水中学毕 业,1944年进入一年制的彰化青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日本统治者征召入伍,为“学 徒兵” 。光复后就读台湾大学中文系,因听觉障碍,旋又退学,回龙潭任小学教员,决 心自学,苦读中文。开始涉猎一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他有了 写作欲望。开头,他以日文拟草稿,然后再译成汉文,后来,逐渐习惯以日文构思,再 用汉语写作,最后才达到用汉语构思,再直接用汉语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