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说明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二O O九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一、规划背景 (1)二、现状概况 (2)三、镇区概况 (4)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一、规划依据 (4)二、规划年限 (4)三、规划原则 (5)四、规划目标 (5)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三、产业发展规划 (7)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一、城镇性质 (23)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三、功能结构规划 (24)四、用地布局规划 (24)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一、现状 (26)二、绿地系统规划 (26)三、景观规划 (26)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二、道路交通规划 (27)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一、给水工程规划 (28)二、排水工程规划 (28)三、燃气工程规划 (29)四、电力工程规划 (29)五、通信工程规划 (29)六、管线综合规划 (30)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三、城镇防灾规划 (31)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三、近期建设重点 (31)四、近期建设项目 (3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第一章背景及现状一、规划背景(一)灾后重建2008年5月12日,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震,致使中江县境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大量房屋倒塌、损毁,数万居民无房可居住。
《高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简要说明
《高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简要说明一、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2020年以后为城市发展远景。
2、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即行政辖区范围,含1个街道和16个镇,总面积219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是高要市经济最发达、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
包括南岸城区、金渡镇、新桥镇、莲塘镇、白土镇、大湾镇的镇域范围以及砚坑紫云谷旅游基地、华南中医药城、回龙镇50 平方公里旅游基地,总面积约662.98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中心城区北以西江为界,东至烂柯山,西至蛇山,南抵莲塘镇,包括南岸街道的全部、金渡镇的大部分以及莲塘镇北部等地区,总面积约为138.6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1、城市发展目标珠三角核心区城镇化主要扩散区域;肇庆市城区和产业空间的主要拓展区;粤港澳区域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2、经济发展目标以城市为依托、乡村为基础、中心镇为纽带,发挥城乡两个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形成既服务城市,又提高乡村的自增力,推动农业产业化与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开放型的富裕城乡。
3、产业发展方向——农业精细化,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
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加快推进绿色蔬菜、水产养殖、岭南四季佳果、肉桂生产加工、禽畜饲养、农业生态旅游、优质大米、名优经济林木等农业“八大工程”建设,打造高要罗非鱼、活道生态米、西江优质肉桂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农业品牌。
——工业集约化,建设创新力强的产业园区。
根据现有产业优势和潜力,重点培育壮大五金制品、精密压铸、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五金技术创新中心、五金产品展销中心和五金产品出口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壮大精密压铸产业规模,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精密压铸生产基地;继续接受佛山等地的陶瓷产业的转移,加快金陶陶瓷产业基地的建设,打造成为生态环保、可循环发展的陶瓷产业基地。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说明书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O O九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一、规划背景 (1)二、现状概况 (2)三、镇区概况 (4)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一、规划依据 (4)二、规划年限 (4)三、规划原则 (5)四、规划目标 (5)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三、产业发展规划 (7)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一、城镇性质 (23)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三、功能结构规划 (24)四、用地布局规划 (24)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一、现状 (26)二、绿地系统规划 (26)三、景观规划 (26)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二、道路交通规划 (27)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一、给水工程规划 (28)二、排水工程规划 (28)三、燃气工程规划 (29)四、电力工程规划 (29)五、通信工程规划 (29)六、管线综合规划 (30)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三、城镇防灾规划 (31)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三、近期建设重点 (31)四、近期建设项目 (3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第一章背景及现状一、规划背景(一)灾后重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致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大量房屋倒塌、损毁,数万居民无房可居住。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 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 2030年)说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0年)说明济宁市总体规划(2022-2030)《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21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
“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21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
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
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有限。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
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用地规模。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规划背景与回顾1. 规划背景1.1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当今世界,总体趋势是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愈益明显,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给发展中国家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1.2 珠三角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升级给广东落后地区带来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和先发优势,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进入了一个产业升级时期,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外转移。
广东省提出以珠三角为核心,带动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协调发展,加强泛珠三角的区域协作,珠三角的产业升级及其转移以及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给广东省相对落后地区带来发展的机遇。
1.3 中心镇为广东省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战略由于中国的国情,小城镇历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也不例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省意识到小城镇的集约与规模发展的重要性,在省内选择了273个中心镇集中发展,推进广东省城市化的进程,中心镇建设是广东省城镇化的重要战略。
1.4 “四个梅州”的发展战略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个梅州”,即“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提出要以开放梅州为先导、工业梅州为重点、生态梅州为基础、文化梅州为动力,这对某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某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5 某镇成为某县的中心镇现在的某镇所指为原来的某、文葵、大都合并后的镇,取名为某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某县的中心镇。
中心镇的确立给某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经过行政区划调整,某镇的空间得到了拓展,某镇的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和民营企业的集聚发展和规模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某地形较平坦,是某南部商贸集散中心,自身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一、自然概况1.区域位置临汾因濒临汾河而得名,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至今沿用1418年未改。
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地理坐标在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
南北最大纵距17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km。
全市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地区毗邻,南与运城市接壤。
2.地形地貌临汾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
临汾市地表破碎,地势起伏,高低悬殊,最高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m,最低处是乡宁县的师家滩,海拔385.1m。
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使境内总体轮廓呈“凹”字型分布。
3.地质构造临汾市属山西台背斜的组成部分,从太古代末期以来,长期基本处于隆起状态,没有遭受过强烈的褶皱变动。
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断裂构造特别活跃,并伴有褶皱和岩浆活动,使其盖层发生褶皱,形成平缓开阔的复背斜和复向斜,背斜构成山地,向斜构成盆地,这就奠定了市域现代地貌的基础。
临汾盆地是山西隆起区轴部形成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一,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基底岩层破碎,易于发生地震、地裂缝、滑坡、地陷、泥石流、山崩等地壳运动现象。
4.气候气象临汾市地处暖温带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寒少雪,春风秋雨,夏热伏旱,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25.6℃,年平均温度10.7℃,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无霜期平均194天。
5.河流水系临汾市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多山溪性河流,因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是其特点。
除少数河流有泉水补给外,大部分河流的水量来源于雨季洪水径流。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余条。
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除黄河干流外,还有汾河和沁河。
占城镇总体规划简要说明
占城镇总体规划简要说明一、地理位置:占城镇位于辉县市南部,面积59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全乡3647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69人。
总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63公顷。
镇政府驻大占城村,东北与北云门镇相接,东南与新乡县合河乡相连,南隔卫河(大沙河)与获嘉县照镜镇相望,西北毗邻冀屯乡,西南毗邻峪河镇,北与赵固乡接壤。
占城镇区距辉县市城区18公里,距获嘉县城区18公里,距新乡市中心城区30公里。
二、人口规模:从2009年35793人到2015年全镇户籍人口为41814人,年均增长率9.29%,人口预测规划远期5年后2020年为45046人,10年后2025年为50753人。
2015年镇区人口基数为7641人,人口预测规划远期5年后2020年为8062人,10年后2025年为17400人。
三、城市定位:将占城镇建设成为农业基础牢固、工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繁荣、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科技教育比较先进、人民生活比较富裕、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四、功能分区:占城镇域范围内对外交通有黄马线,从镇域西部南北向贯穿而过,是本镇域联系其他乡镇的主要道路,另还有县道X017,乡道Y016、Y009成了占城镇内外联系的道路网络,对外交通条件较弱,交通无明显优势。
现状镇区有加油站2处,均位于南北向乡道009上,占城镇用地广泛,以行政办公、商贸、文教、及居住为主的城市中心区。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5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万人。
五、产业布局:占城镇的现状产业主要为农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工建材业、生活服务业、精品农业(花卉、药材等)、畜牧业等。
近年来围绕产业化经营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基地,推进农业综合开放。
占城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
其主要经济依靠农业及其相关的养殖业维持。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占城镇农业初步形成了畜禽肉类和小麦育种两大特色优势产业。
养殖业已经成为一产增收的支柱产业。
区域总体规划说明样本
-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计划设计说明第一章、概况第一节:临海城市概况:一、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东中部沿海关键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台州市副中心城市。
二、位置和人口:临海地处浙中沿海,东濒东海,南接台州市,西邻仙居县,北接天台县及三门县。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0°29′—29°04′之间。
104国道、605省道、606省道、716省道、707省道经过市域,是台州地域内陆交通枢纽。
市区计划面积为49.5平方公里,其中至底建成区面积31.15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26.89万人。
三、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且雨热同季。
夏少酷暑冬无严寒。
境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7.1℃,一月平均气温为5.9℃,七月平均气温为28.0℃,极端高温39.6℃,极端低温-6.9℃,无霜期241天。
降水关键集中于5—6月梅雨期和7—9月台风降雨,雨季显著,十二个月有两个丰水期(5、6月梅雨和8、9月台风雨),两个枯水期(11月至2月冬季枯水期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相对枯水期)。
风向随季节转换显著,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为频繁,秋季和冬季以北风为主,春季多东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盛夏滨海地带海陆风显著。
气象灾难以7—9月台风侵袭最为严重,常有洪涝灾难发生。
间有低温阴雨、干旱、冻害等。
因为受海水调温影响,东部滨海冬暖夏凉,同时因为境内海拔高差显著,气温分异也十分显著。
四、历史沿革:临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时代为扬州属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为楚境,秦时属闽中郡。
西汉时临海为会稽郡回浦县属地,东汉属会稽郡章安县。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置临海郡,治所临海,翌年置临海县。
晋及南北朝时期,建置承袭旧制。
隋代建永嘉郡,临海为一属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永嘉郡临海县置台州临海郡,郡治临海。
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简要说明
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要说明按照市正府的工作部署,经请示省建设厅同意,我局于2006年1月开始正式委托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总体规划调编工作。
目前,城市区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已经省正府审定,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已基本完成。
现将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一、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1、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8年—2020年。
近期:2008年—2010年;远景:2020年以后。
2、规划范围根据规划内容和控制深度的不同,将规划范围界定为三个层次:(1)市域范围含三区四县,总面积7812.5平方公里,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其中,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2075平方公里。
(2)滨海地区控制范围总面积约1419平方公里。
为市域京沈高速公路和沿海高速公路以南区域,包括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的全部行政范围以及抚宁县、昌黎县的部分沿海乡镇。
主城区规划范围包括现状三个城市区,总面积约492平方公里。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规划市域总人口2010年为330万人,2020年为365万人。
201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2%以上,市域城镇人口达到173万人左右;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市域城镇人口达到237万人左右。
2、市域城乡发展战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充分发挥城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积极促进西部新城建设,加快发展“4+2”组团式沿海城镇发展带,壮大市域其它两个县城,择优培育9个中心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3、市域城镇空间及等级结构构筑“一带两点三轴”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带”指市域沿海“4+2”组团式的滨海城镇发展带,即沿京沈高速公路以南、昌抚公路及沿海高速公路以东区域,由山海关、海港、北戴河(含南戴河、牛头崖)、西部滨海新城(大蒲河)和昌黎县城、抚宁县城以及其它沿海建制镇等构成的滨海发展带。
总体规划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第一篇总则篇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3)第三章相关规划简述 (4)第二篇乡域规划篇 (5)第一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5)第二章人口规模与集镇化水平预测 (7)第三章乡村体系规划 (8)第四章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9)第五章乡域村庄规划 (9)第六章乡域产业布局规划 (10)第七章乡域综合交通规划 (10)第八章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九章乡域基础设施规划 (13)第十章乡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5)第十一章乡域综合防灾规划 (16)第十二章景观风貌规划 (17)第十三章乡域近期建设规划 (17)第三篇集镇建设规划篇 (18)第一章集镇现状 (18)第二章集镇规模和总体布局规划 (18)第三章集镇用地布局规划......................................................................................................................... 19第四章集镇道路交通规划 (21)第五章集镇基础设施规划 (22)第六章集镇地块划分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24)第七章集镇四线规划 (24)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25)第九章集镇绿地系统规划 (25)第十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26)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27)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8)第十三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30)第一篇总则篇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2007年6月国务院确定重庆市成为“国家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将“一圈两翼”作为全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201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成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又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科学发展理念。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三部分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2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及范围----------------------------------------------------------- 4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4 第五章、镇村体系规划------------------------------------------------------------------- 5 第六章、建设控制分区与空间管制规划----------------------------------------------------- 9 第七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10 第八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12 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15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16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24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24 第十五章、附表------------------------------------------------------------------------- 24第一章现状概况一、镇域概况1.地理交通白沙镇地处大巴山腹地,万源市的东部,东接曹家乡,南连八台乡,西邻石塘乡、沙滩镇,北靠茶垭乡。
xx县xx乡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说明目录1. 规划背景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重点 (1)2. 规划总则 (2)2.1规划指导思想 (2)2.2规划依据 (2)2.3规划原则 (2)2.4规划期限 (3)2.5规划范围 (3)2.6相关规划解读 (3)2.7技术路线及思路 (4)3. 现状分析与评价 (5)3.1现状概况 (5)3.2历史沿革 (6)3.3行政区划与人口状况 (6)3.4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7)3.5居民点建设现状 (8)3.6基础设施现状 (8)4. 发展条件分析 (9)4.1S TRENGTH(优势) (9)4.2W EAKNESS(劣势) (9)4.3O PPORTUNITY(机遇) (9)4.4T HREA T(挑战) (9)5. 乡域规划 (10)5.1乡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0)5.2乡域产业发展规划 (10)5.3乡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 (12)5.4乡域村镇体系规划 (13)5.5乡域重要设施规划 (14)5.6乡域旅游规划 (16)6. 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18)6.1用地适宜性评价 (18)6.2乡域空间管制内容 (19)7. 集镇性质与规模 (20)7.1集镇性质 (20)7.2集镇规模................................................................................................................................................................ 20 8. 集镇总体布局 . (22)8.1集镇空间发展方向 (22)8.2集镇空间布局结构 (22)8.3集镇空间拓展时序 (22)9. 集镇用地布局规划 (23)9.1居住用地规划 (23)9.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3)10. 综合交通规划 (26)10.1对外交通规划 (26)10.2道路交通规划 (26)11. 绿地系统和景观规划 (27)11.1绿地系统规划 (27)11.2景观风貌规划 (28)12. 工程设施规划 (30)12.1给水工程规划 (30)12.2排水工程规划 (31)12.3电力工程规划 (31)12.4通信工程规划 (32)13. 防灾减灾规划 (33)13.1人防规划 (33)13.2防洪规划 (34)13.3消防规划 (34)13.4地质灾害防治与防震规划 (35)14. 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 (35)14.1环境保护规划 (35)14.2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7)15. 近期建设规划 (38)15.1规划年限与规模 (38)15.2近期建设重点 (38)15.3近期建设的内容 (38)16. 规划实施措施 (39)16.1法制建设措施 (39)16.2行政管理措施 (39)16.3经济保障措施 (40)16.4政策保障措施 (40)1. 规划背景1.1 规划背景1.1.1 区域背景1. 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2013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2.6亿人次,以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为目的的休闲旅游成为居民旅游的重要内容。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总体规划说明书1. 简介总体规划是指对某项工程、项目或计划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进行详细规划的文件。
总体规划说明书是对总体规划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的文档,旨在向相关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和参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规划目标本总体规划的目标是确定项目的整体建设方向和发展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定义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确定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成果;- 确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里程碑;- 确定项目的资源需求;- 确定项目的风险和挑战。
3. 规划原则本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综合性:考虑项目的各个方面,综合考虑资源、时间和成本等因素;- 可行性:确保规划的实施可行,充分考虑项目的局限性和现实条件;- 开放性:考虑项目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确保规划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发展;- 可操作性:规划要具备明确的步骤和可操作性,方便实施和监控。
4. 规划内容本总体规划包含以下内容:4.1 项目背景描述项目的背景和动机,包括项目的相关历史和背景信息,以及项目的目标和意义。
4.2 项目范围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包括项目的主要功能和建设内容,以及项目的具体限制和约束条件。
4.3 项目目标具体定义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成果,包括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可衡量的目标。
4.4 时间计划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里程碑,明确项目各阶段的时间要求和关键节点。
4.5 资源需求确定项目的资源需求,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4.6 风险管理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4.7 组织架构确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
5. 规划流程本总体规划的执行流程如下:1. 收集项目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背景、需求和限制等;2. 分析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明确项目的范围和目标;3. 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资源需求;4. 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5. 确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6. 撰写总体规划说明书,详细说明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执行计划;7. 审核和调整总体规划,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8. 对总体规划进行沟通和推广,确保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支持;9. 根据总体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控制措施;10. 监控项目的执行和进展,及时调整和优化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辽中县于家房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绪论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基本概况及现状建设情况 (3)第三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4)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6)第一章镇域规模和性质 (6)第二章城镇化水平预测 (6)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7)第四章镇域交通设施规划 (9)第五章镇域共用工程设施规划 (10)第六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2)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2)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13)第九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4)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5)第一章镇区现状用地评价 (15)第二章镇区规划原则及发展目标 (15)第三章镇区性质和规模及规划范围 (15)第四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15)第五章镇区空间管制及控制指标 (18)第六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0)第七章镇区公用工程规划 (21)第八章镇区风景风貌景观规划 (23)第九章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章镇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5)第十一章镇区环境卫生规划 (26)第十二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27)第五部分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29)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总则1. 总体规划编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沿海化双重趋势的引导下,沈阳经济发展的未来必然面向大海,面向世界市场。
作为沈阳距离营口港最近的地区,于家房镇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产业大道的修建切实改变了于家房的区位条件。
产业大道连接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沈阳和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营口,在这两个城市的带动下,必然会带动下,必然会带动沿途各节点城镇的发展。
另外作为沈阳南向出海的必经之地,沈阳城市大型重化工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建设的升级必然将部分产业搬迁出来,这些企业为了降低交通运输费用,必然会选择布局在产业大道附近,这就为于家房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为了于家房镇新的发展形势,为更好的发展其职能,改善自身建设,必须编制一部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
由此对原有的总体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在满足其发展条件的前提下,吸收其原有的有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制《于家房镇总体规划(2011-2030)》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试行)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220-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建设部《县域体系规划编制要点》(2002年);7、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8、《辽中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6)9、《于家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研究内容3.1规划的指导思想1.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区建设的机遇,依托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建立城镇规划的新观念,分析研究于家房镇发展变化及新趋势。
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
1 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及意义经过直辖十年的发展,永川区在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试中已位列渝西地区前列,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发挥城市潜力,是社会经济、环境发展保持高度的可持续性,是本次规划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次《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编制主动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即将实施的一次新的尝试。
1.1 川渝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6月7日发出通知,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永川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知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要从两市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市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1.2 重庆市“一圈两翼”的区域发展战略构想重庆市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构想作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的主要举措,在《一小时经济圈规划》中明确“一圈”的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的核心区、长江上游的地区经济中心的主要载体、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平台”。
其中对永川区定位为“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西部增长极,长江经济带与川渝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渝西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于是永川区的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在“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中处于规划的核心发展区内,如何参与重庆核心发展区的功能分配,创造性的发挥区域服务功能,为本次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1.3 宏观经济面临产业转移,消费结构升级当前宏观的经济发展面临产业转移、买方市场形成,消费结构升级,金融资产流动性过剩等新形势,对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使部分传统产业转向内地寻求发展空间,其目标地区首选区位条件和市场条件较好的城镇发展空间。
永川地处国家西部的川渝两个大城市之间,占有长江黄金水道,有较好的交通区位条件,成为众多产业转移的理想目的地,这使永川区面临新的产业选择机会。
《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说明
《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说明一、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本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同其现状行政区划范围相一致,面积4026km2,包括6个镇,4个乡,90个行政村,301个自然屯。
2、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2012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1、城镇规模(1)人口规模2015年末城镇化水平为48%,城镇人口14.4万人,其中县属城镇人口13.7万人。
2020年末城镇化水平为61%,城镇人口19万人,其中县属城镇人口18.1万人。
2030年末城镇化水平为78%,城镇人口27.3万人,其中县属城镇人口25.4万人。
(2)用地规模2020年,建制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066.0 hm2;2030年,建制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300 hm2。
2、县域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整合成33个新型农村社区,使全县形成“1533”的空间布局,即1个中心城区、5个重点镇和33个新型农村社区。
2013—2015年,撤并的行政村为21个,自然屯为100个,占现状村屯总数的31%。
2016—2020年,已完成撤并的村屯约248个,占现状村屯总数的64%。
2021-2030年,完成引导撤并的村屯361个,占现状村屯总数的92%。
3、县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指状”的空间发展格局。
“掌心”:即富裕县中心城区,是富裕县域中心。
“珍珠”:即5个重点城镇及33个新型农村社区。
“手指”:即富裕县县域呈放射状的6个主要对外交通干线,分别是:向南至齐齐哈尔的111国道和齐加铁路,塔哈镇为主要节点;向北至讷河市的111国道和齐加铁路,二道湾镇为主要节点;向东经依安县至北安市的碾北公路,富路镇为主要节点;向东北至黑河的齐北铁路,富海镇为主要节点;向东南至林甸县的龙林公路(X017),龙安桥镇为主要节点;向西北到甘南的富甘公路,宁年社区为主要节点。
总体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编制单位: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022008项目负责人:李保民院长设计人员:李保民高级规划师徐从广城市规划师李家宁城市规划师孙承君城市规划师马明城市规划师肖铁桥城市规划师汤利华高级工程师(水暖)王晏平高级工程师(电气)凌琪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洪波助理规划师何成助理规划师程凡实习生韦一实习生石蕾实习生汪波实习生协编单位:广德县人民政府广德县建设委员会协编人员:袁顺刚建委主任李道峰建委副主任胡义炯建委规划科长何旭明建委工程师李茂江建委工程师刘健建委工程师附件一: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概述 (1)一、城市概况 (1)二、城市总体规划历程评述 (2)三、本次总体规划修编背景及动因 (5)四、规划依据 (6)五、规划指导思想 (6)六、规划原则 (7)七、本次规划重点 (7)八、规划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 (7)九、规划期限 (8)第二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8)一、区域位置分析 (8)二、广德县区域竞争力分析 (9)三、区域经济比较分析 (10)四、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12)五、总体发展目标 (15)六、经济发展战略 (16)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8)一、县域城镇体系现状概况与分析 (18)二、县域人口规模预测 (19)三、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21)四、城镇化动力机制 (21)五、县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22)六、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23)七、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23)八、县域中心村布局规划 (24)第四章县域产业布局规划 (25)一、产业布局规划原则 (25)二、县域经济区划 (25)三、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26)四、工业布局规划 (27)五、第三产业布局规划 (28)第五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29)一、空间管制原则 ........................................................................................................................ 29 二、空间管制分区 (29)三、分区管制 (30)第六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32)一、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32)二、县域给排水规划 (33)三、县域电力工程设施规划 (33)四、县域电信工程设施规划 (33)五、县域防灾工程规划 (34)第七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36)一、商贸市场设施建设规划 (36)二、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37)三、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38)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39)第八章县域环境保护规划 (40)一、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 (40)二、环境保护规划 (41)三、资源保护规划 (42)第九章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43)一、旅游发展现状 (43)二、主要旅游景区 (44)三、基本旅游线路 (45)四、旅游设施发展 (45)第十章城市发展目标 (46)一、城区当前的发展重点 (46)二、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46)第十一章城市性质 (47)一、城市性质的历史演变 (47)二、城市性质论证分析 (47)三、城市性质确定 (47)第十二章城市规模 (48)一、人口规模预测 (48)二、用地规模预测 (49)第十三章城市总体布局 (49)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49)二、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50)三、城市空间基本格局 (51)四、城市布局结构与控制 (51)五、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53)第十四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54)一、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54)二、规划用地布局及用地平衡 (55)三、土地分级评定 (56)四、居住用地 (57)五、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58)六、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60)第十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61)一、综合交通现状分析 (61)二、对外交通及主要设施规划布局 (62)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62)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64)第十六章城市绿地景观系统 (66)一、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概况 (66)二、绿地系统规划 (66)三、城市景观系统规划 (67)第十七章城市空间管制规划 (69)一、空间分区管制 (69)二、“四线”管制 (70)第十八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2)一、给水工程 (72)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73)三、电力工程 (74)四、电信工程 (74)五、邮政规划 (75)六、广播电视规划 (75)七、燃气工程 (75)第十九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76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 (76)二、环境卫生规划 (77)第二十章综合防灾体系与公共安全规划 (77)一、防洪防涝工程 (77)二、抗震防灾规划 (78)三、人防工程规划 (78)四、城市消防规划 (78)五、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及城市生命线规划 (79)第二十一章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 (80)一、规划指导思想 (80)二、规划布局 (80)三、城市建设管理控制规划 (82)第二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84)一、规划原则 (84)二、近期建设的年限及规模 (84)三、近期建设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 (84)四、近期建设用地供应 (86)五、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措施 (87)第二十三章远景规划设想 (88)一、远景布局的基本思路 (88)二、远景规划设想的原则 (88)三、远景城市发展方向 (89)四、远景规划设想基本目标 (89)第二十四章规划实施和管理 (89)一、重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 (89)二、实行政策引导 (90)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概述一、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广德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
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一、引言二、背景1.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本溪市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总体规划来加以解决。
2.城市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本溪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功能和质量不断提升,但城市规划和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3.生态环境保护:本溪市地处环境敏感区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保护和修复本地生态环境,有必要在总体规划中制定相应的措施。
三、目标四、原则1.综合协调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均衡发展各区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功能互补、优势互补。
3.环境优先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
5.人文关怀: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内容1.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功能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3.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收入。
4.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修复,推动绿色发展。
5.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
六、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本溪市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规划实施工作。
2.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的有序推进。
3.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监测和评估。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内容与深度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采用条文形式。
文本格式和文字应规范、准确、肯定,利于具体操作。
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文本字数2000字左右。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强制性内容◆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和水系等生态敏感区以及基本农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市域内必须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包括:—城市主干路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与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范围和界线等;◆城市防灾减灾。
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布局等内容;2.城市总体规划文本首页文本审批机关: XXX人民政府文本批准文号: XXXXXXXXX文本批准日期: XXXX.XX.XXX文本审查部门: XX规划局.建设厅等文本编制单位: XX规划设计院等文本编制日期: XXXX.XX.XXX3.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市域城镇发展与建设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用地及布局第七章城市道路与交通第八章城市能源第九章城市给水与排水第十章城市邮政与电信第十一章城市绿地系统第十二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十三章城市风貌规划第十四章城市防灾第十五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分区建设第十七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第十八章近期建设第十九章规划实施管理第二十章附则第二十一章附录附录一: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览表附录二:XX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一览表附录三:XX市城市规划区用地汇总表附录四:XX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附录五:XX市区工业企业布局调整一览表附录六:XX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目录附录七:XX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纸目录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内容与深度文本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读,让读者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指导思想、规划范围与期限……………………….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第二章城镇现状评价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城镇概况………………………………………………………………………………………..二、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三章行政区人口规模和结构……………………………………………………………一、行政区人口规模预测……………………………………………………………………………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一、村镇体系规划…………………………………………………………………………………..二、镇域空间布局…………………………………………………………………………………..第五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一、现状概况………………………………………………………………………………………..二、主要公共设施规划………………………………………………………………………………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一、道路交通现状及问题……………………………………………………………………………二、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镇域市政公用工程设施规划…………………………………………….………一、现状水资源概况…………………………………………………………………………………二、给水工程规划……………………………………………………………………………………三、排水工程规划……………………………………………………………………………………四、通信工程规划……………………………………………………………………………………五、环卫工程规划……………………………………………………………………………………第八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一、生态环境规划…………………………………………………………………………….…..二、城镇防灾规划…………………………………………………………………………………….第二部分三口塘镇镇区建设规划………………………………………………….第一章镇区现状分析……………………………………………………...............一、现状概况……………………………………………………............................二、现状问题分析………………………………………………............................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发展规模以及发展方向…………………………………….一、镇区性质…………………………………………………………………………….........二、镇区规划范围……………………………………………………………………….........三、镇区发展规模……………………………………………………………………….........第三章镇区用地布局………………………………………………………… .........一、规划布局原则……………………………………………………………………….........二、规划布局战略…………..………………………………………………………….........三、布局结构………………..………………………………………………………….........四、居住建筑用地规划……..…………………………………………………………..........五、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六、绿化景观系统规划……..……………………………………………………..............七、镇区规划用地统计.………………………………………………………….............. 第四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一、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二、规划道路网结构………..………………………………………………………….........三、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第五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一、近期规划导则………..…………………………………………………………...........二、近期规划的年限……..………………………………………………….………..........三、近期规划的规模……..…………………………………………………………............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电力工程规划……..…………………………………………………………..............四、通信工程规划……..…………………………………………………………..............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二、环境保护规划……..…………………………………………………………................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指导思想、规划范围与期限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7、《湖南省建制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试行)》、8、国家、省、市近期关于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二、规划原则1、推进经济发展原则:以发展镇村经济为中心,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布局镇村空间形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镇村劳动生产效益,缩小城乡差别。
2、占补平衡原则: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耕地总量相平衡,尊重农民意愿,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3、生态保护原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完善镇区与村庄公共设施,确立节能环保的城镇建设理念。
三、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2、综合确定镇区的发展规模,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土地,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宜人的小城镇。
3、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的意见方针和政策,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5、本规划由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执行中因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本规划进行调查时,须按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四、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三口塘镇总体规划范围是镇行政区划用地55.2平方公里。
根据祁阳县总体规划,确定了本次规划的期限。
1、近期规划期限:2009年——2014年。
2、远期规划期限:2015年——2029年。
第二章城镇现状评价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城镇概况1、地理位置三口塘镇地处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中部西南边,距县城24公里,镇域面积55.2平方公里,东邻观音滩镇,南接大忠桥镇,西靠冷水滩区,北连茅竹镇。
辖30个行政村,2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4万人,为全县农业大镇之一。
2、历史沿革三口塘自1958年成立了人们公社,隶属于白水区, 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后,讲将三口塘乡、栗林乡、胜利乡等合并为三口塘镇。
3、自然环境(1)地形:祁阳县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呈不对称“凹”字形盆地景观。
县内地貌类型有平原、岗地丘陵、山地、溶洞。
三口塘镇貌有平原,岗地丘陵及山地,地形复杂,镇区规划分散,三面环山,一面临稻田。
(2)气候:祁阳县属亚热带季见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其特点为春温多变,寒潮频繁;夏多暴雨;秋常干旱,气候炎热;冬少严寒,间有冰冻。
年均日照为1591.9小时,无霜期293天,年平均降雨量1275.7mm。
年内绝对最高气温40O C,最低气温-5O C,年平均气温17.8O-18.4O C。
年降雨量1217毫升。
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以偏北风居多,夏季以偏南风为主。
夏季干旱,天气直接受大气环流的控制。
冬夏季风的进退失常和台风登陆的次数太少,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干旱,但对农业有严重危害性的是7-9月夏秋连旱。
低温、大风、冰雹、冰冻天气也常有发生。
4、人口与用地三口塘镇镇域面积55.2平方公里,耕地2.8万亩,稻田面积2.5万亩,辖30个行政村,2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183人,其中农业人口21067人。
非农业人口2116人,城镇总人口2089人,常住人口1827人,暂住人口157人,流动人口105人。
5、经济发展现状三口塘镇交通便捷,道路四通八达,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底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
全年财政收入330.6万元,税收达100万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推进“三化”为主攻方向,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初步形成以煤炭、建材、规模种养、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工农业产业体系,经济社会逐步呈现出基础稳固、经济壮大、环境优化、产业提升、社会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