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品分析》(第二版)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石油产品分析第二版教学设计

石油产品分析第二版教学设计

石油产品分析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石油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利用过程,并掌握新的石油产品分析技术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和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1.熟悉石油产业的相关知识,理解石油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2.掌握石油产品的基本性质和分析方法,了解石油产品的分类、组成和特性;3.学习分析新的石油产品加工技术,尤其是对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4.掌握石油产品的使用、管理和相关法律政策。

二、教学内容1. 石油产品概述1.1 石油产业发展历程和石油工业现状; 1.2 石油产品的分类及特点。

2. 石油产品基本性质和分析方法2.1 石油产品的物化性质; 2.2 石油产品的分析方法; 2.3 石油产品的特性分析。

3. 石油产品加工技术3.1 石油精炼技术; 3.2 石油化工产品加工技术; 3.3 石油产品环保技术。

4. 石油产品应用、管理和法律政策4.1 石油产品的应用及其市场需求; 4.2 石油产品的管理方法;4.3 石油产品的法律政策。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课外阅读等,充分利用现代视听教学手段,例如PPT、视频、网络讲稿等。

四、实验内容本课程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石油化工产品制备实验;2.石油产品分析实验;3.石油产品环保治理实验;4.石油产品管理实验。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平时考务、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报告撰写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5周,具体安排如下:周次内容1-2周石油产品概述3-4周石油产品基本性质和分析方法5-6周石油产品加工技术7-8周石油产品应用及管理9-10周石油产品法律政策11-12周实验教学13-15周期末综合考试和报告撰写七、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柳继明. 石油产品分析(第2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参考书目1.邢元恒. 石油化工过程控制与自动化.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2.翟柏福. 石油精炼过程技术.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9.3.康殷谦. 石油油藏工程学.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柳继明主讲,周卫国、蒋丹阳、张志坚等五位助教协助教学,并邀请石油化工行业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解。

石油产品分析课件

石油产品分析课件

石油蜡嗅味试验法 SH/T
0414-2004
• 3 方法概要 • 从蜡块上削下约l0g薄片作为试样,放在无气味的玻璃 纸上,然后由试验小组每位成员评定试样的嗅味,赋 予与嗅味强度最相适应的数字等级号。另一种方法是 把蜡片放入试样瓶中,每位小组成员在样品制备好的 15~60min内作出嗅味评定,试验小组成员嗅味数字等 级的平均值作为样品嗅味评定值。


滴 点/℃ 紫外吸光度(290nm)
42℃~60℃
SH/T 0687 SH/T 0406
稠环芳烃 锥入度(150g,25℃),0.1mm
硫酸盐灰分(质量分数)/%不大于 酸碱度
通过 130~250
0.1 无
通过
SH/T 0655 GB/T 269
SH/T 0131 附录B
异性有机物

附录C
附 录 A
石油产品分析
一、目 录
1、 2、 石油产品及其分类 石油产品的概念 石油产品的分类 石油产品分析及其标准 石油产品分析 石油产品分析标准
一、目 录
3、 石油产品的采样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的取样法 石油沥青取样法 液化石油气采样法
石油蜡嗅味试验法 SH/T
• • • • •
0414-2004
5.2 纸:无气味的玻璃纸。 5.3 试样瓶:带盖的250mL广口瓶。 6 试验小组 6.1 嗅味试验小组至少由5人组成。 6.2 选择石油蜡嗅味试验小组成员时,应考虑如下重 要因素:a)正确评定的一致性;b)个人的重复性。附录A 中给出了用于检验这些因素的方法。
石油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类分析
• 精制程度越深,其颜色越浅,产品质量越好,但生产 成本越高。根据石油蜡的外观形态,可将石油蜡区分 为液体石蜡和固体蜡。

石油产品分析(ppt 82页)

石油产品分析(ppt 82页)
t—测量温度,C
(7-8)
r—平均密度温度系数(,g cm3)C
3. 密度的测定
A.密度计法 (1)测定原理
密度计排开液体重量等于其本身的重量时, 密度计处于平衡状态
(2)测定步骤 将调好温度的均匀试样,沿量筒壁小心的 注入量筒
将清洁干燥的密度计放入试样中 测量试样的温度
(3)注意事项
2. 苯胺点测定的意义
• 大致判断烃类的多少 • 计算柴油指数和十六烷指数
3. 测定方法——GB 262-88
(1)测定原理
(2)主要仪器 试管、金属搅拌丝、U形管、油浴
(3)主要试剂 分析纯的苯胺,若不合格须要精制
(4)测定步骤
二、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
1. 相关概念
密度 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称为密度,符号, 单位g/mL或kg/m3
GB/T 6986-86(91)
GB/T 2430-81(88) 4. 测定油品浊点、结晶点和冰点的意义 主要用来评定灯用煤油低温性能的指标
二、凝点、倾点、冷滤点
1. 油品凝固现象 2. 有关概念
凝点:在规定条件下,将试油冷却到不能继 续流动时的最高温度
倾点:在规定条件下,将试油冷却到能够继 续流动时的最低温度
(7 5) (7 6)
§4 非烃类组成的测定
一、石油的非烃组成
1. 含硫化合物 2. 含氮化合物 3. 含氧化合物 4. 胶状沥青状物质
二、非烃组成的测定
主要讨论硫含量的测定 1. GB-380方法 2. (1)测定原理
(2)注意事项
试样在测定器内是否完全燃烧,对测定 结果影响很大
加入吸收器的碳酸钠量要准确 采样变色灵敏的混合指示剂 试样量要准确 避免周围环境存有含硫气体

《分析化学(第2版)电子教案》2.3定性分析的一般程序

《分析化学(第2版)电子教案》2.3定性分析的一般程序

通过定性分析,可以检测土壤中是否 存在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 等,以评估土壤的健康状况。
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定性分析可以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有害 气体,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以评 估空气质量,预防环境污染。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定性分析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规定的添加剂,如防腐剂 、色素等,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操作繁琐度
一些定性分析方法步骤较为繁琐,需要操作人员 耐心细致地完成。
结果解释的局限性
干扰物质的影响
样品中存在的干扰物质可能影响结果的解释,如高含量的共存离 子。
结果判断的主观性
定性分析结果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人员可能得出不同 的结论。
结果的置信度
由于定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操作上的误差,可能导致结果的置 信度不高。
实验操作与观察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如溶解、加 热、冷却、过滤等。
观察与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实验现象, 如颜色变化、沉淀生成等,并记录实 验数据。
结果判断与解释
结果判断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判断待测组分是否存在,并确定其大致含量范围。
结果解释
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并评估实验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通过定性分析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以确保食 品的绿色、无污染。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
定性分析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重金属,如铅、汞、镉等, 以防止重金属中毒。
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药物成分的鉴定
01
定性分析可以用于鉴定药物中的主要成分,以确保药物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石油产品分析课件-3

石油产品分析课件-3

4、石油产品的采样
安全注意事项
1、遵守进入危险区的全部安全规程。 2、取样时避免吸入石油蒸气,若有飞溅危险,带眼 罩或面罩。 3、所有取样设备都符合安全规定,取样者穿戴合适服装。 4、取样点应以能够以安全方式取得样品。 5、在大气电干扰或冰雹暴风雨期间不得进行取样。
4、石油产品的采样

定义 全层样:取样器在一个方向上通过整个液层,使其充满约 四分之三(最大85%)流体时所取得的样品。 底部样:从油罐或容器的底表面(底板)上的物料中所取得 的点样。 组合样:按规定的比例合并若干个点样所得到的代表整体 物料的样品,组合样的几种形式。 a. 等比例合并上部样、中部样和下部样; b. 等比例合并上部样、中部样和出口液面样; c. 对于非均匀油品,在多于三个液面上采取的一系列点样, 按其所代表的油品数量成比例掺合而成。
一、目 录
4、其他产品分析 石油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类分析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溶剂油类分析 润滑油和润滑脂类分析
4、石油产品的采样
石油产品采样的重要性 石油产品的采样,是石油产品分析的基础工 作,采样的重要性不亚于石油产品分析本身,如 果采样不正确,不能代表整批物料,即使所得分 析检验结果十分准确,那也会对整批物料得出错 误的结论,会给生产和使用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 会使分析工作失去意义。由此可见,采样是分析 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分析结果正 确的前提条件。
液体石油产品取样器示意图
4、石油产品的采样
1.1.3 界面取样器 由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金属管或塑料管制成, 其在通过液体降落时液体能自由地流过。通过下述装置 可使其下端在要求的液面处关闭: a) 由取样器向上运动起作用的关闭机构; b) 通过悬挂钢绳导向的重物降落起作用的关闭机构; 界面取样器可以用于从选择的液面采取点样,也可 以用于采取检测污染物存在的底部样。 界面取样器应在缓慢降落时可用于收集罐底上或其 他任何选择的液面处的垂直液柱(图5)。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4.1.3电子教案》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4.1.3电子教案》

潍坊职业学院案首为学院班车新更换的柴油机油进行取样分析检测。

其中,黏度是表示内燃机油润滑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适宜的黏度,能形成良好的油膜,起到润滑作用和密封作用,不影响发动机有效功率的发挥。

黏度的评定指标之一是运动黏度。

完成内燃机油运动黏度的测定,需要具备以下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 1、润滑油的分类、内燃机油的规格等根本知识。

2、内燃机油黏度的质量要求和运动黏度测定的意义。

3、内燃机油运动黏度的分析检验方法、原理和测定考前须知。

4、内燃机油运动黏度测定设备的使用方法。

任务资讯一、润滑油分类润滑油即为液体润滑剂,其种类繁多,GB/-19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 类〕的分类 第一局部:总分组?1〕准备测定用仪器、试剂。

2〕进行样品测定,记录测定数据。

3〕进行测定结果计算,并进行结果分析、报告。

四、检查与评价1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理论拓展与深化:运动黏度与低温动力黏度、黏度指数的关系。

课后小结根据应用场合将润滑剂和相应产品分为19组〔详见第一章〕,其中,常见的三大类润滑油是:内燃机润滑油〔E 类〕、齿轮用油〔C类〕和液压系统用油〔H类〕。

由于内燃机是当代主要的动力机械,所以内燃机油消耗最大,每年消耗占成品润滑油的40℅以上,内燃机油的技术要求和分析方法很有代表性,因此本节仅以内燃机油为例研究润滑油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二、内燃机油规格〔一〕内燃机油的作用1.内燃机的工作特点随着内燃机向高速度、大功率方向的不断开展,其工作条件也越来越苛刻,运动零部件的摩擦面有如下特点。

〔1〕温度高,温差大工作产生的摩擦热和燃烧发热使各摩擦面处于较高温度,但冷机起动及运转开始时,各摩擦面温度较低,此时极易发生干摩擦和半干摩擦。

〔2〕运动速度快曲轴高速转动,在摩擦面上难于形成润滑油膜,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经常处于边界润滑状态。

热膨胀和热变形会影响各运动零件正常的配合间隙,严重时会导致发生摩擦面黏着和烧结等故障。

石油及石油产品教案

石油及石油产品教案

序 教学 号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要求
1
课 前 通过 QQ 群推送“见习石油及石油产品”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资料、通过 1 知识
QQ 群交流讨论,了解油品的性状、分类和分析方法,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预习 课前 实训 2 器 材 安排值班学生小组配合实训教师,准备本次任务“见习石油及石油产品”所需材料。 准备
一、石油及石油产品的性状与组成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黏稠状可燃性液体矿物油,颜色多为 黑色、褐色或绿色,少数有黄色。石油产品是以石油为原料加工生产出来的各种商品的 总称。例如,燃料、润滑油、润滑脂、石蜡、沥青、石油焦炭和炼厂气等。 1.石油的元素组成 世界上各地油田所产原油的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的元素组成基本一致。石油主要 由碳、氢两种元素以及少量的硫、氮、氧和一些微量金属、非金属元素组成,其中 C 含 量为 83.0%~87.0%,H 含量为 10.0%~14.0%;根据产地不同,还含有少量的 O、N、 5 知识 S 和微量的 Cl、I、P、As、Si、Na、K、Ca、Mg、Fe、Ni、V 等元素。它们均以化合物 储备 形式存在于石油中。 2.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石油是由几百种甚至上千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随着产地的不同,石油的化合物 组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它们主要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此外还有少量无机物。 (1)烃类化合物 石油主要是由各种不同的烃类组成的。石油中究竟有多少种烃,至今尚无法确定。 但已确定,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是构成石油烃类的主要成分。天然石油中一般不含稀 烃、炔烃等不饱和烃,只有在石油的二次加工产物和利用油页岩制得的页岩油中含有不 同数量的烯烃。 (2)非烃类化合物
《石油产品分析》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 任 务 课程名称 信

工业分析技术 第十一章 石油产品分析

工业分析技术 第十一章 石油产品分析
4
11.1.1基础知识
2.石油产品 石油产品是以石油或石油某一部分做原料,经 过物理的、物理化学的或化学的方法生产出来的 各种商品的总称。 我国石油产品分类的依据是GB/T498-87《石 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 按主要用途和特性将石油产品划分为六类, 即燃料(F)、溶剂和化工原料(S)、润滑剂及有关产 品(L)、蜡(W)、沥青(B)、焦(C)等。 类别名称代号是按反映各类产品主要特征的英 文名称的第一个前缀字母确定的
11.1.3石油产品试样及采集
1.石油产品试样 石油产品试样是指向给定试验方法提供所需要 产品的代表性部分。石油产品试样分为以下几种。 (1) 液体石油产品试样 原油、汽油、柴油、煤油 、润滑油等。 (2) 膏状石油产品试样 润滑脂、凡士林等。 (3)固体石油产品试样 ①可熔性石油产品 有蜡、沥青等。 ②不熔性石油产品 有石油焦、硫磺块等。 ③粉末状石油产品 有焦粉、硫磺粉等。 (4)气体石油产品试样 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
22
11.1.3石油产品试样及采集
2.石油产品试样的采集 (2)采样工具 ②固体及半固体石油产品 螺旋形钻孔器或活塞式穿孔器。适用于膏状或 粉状石油产品的采样。 不锈钢或镀铬刀子。适用于可熔性固体石油产 品的采样。 铲子。适用于不能熔化的石油产品,如石油焦 等的采样。
11.1.2石油产品分析及标准
1.石油产品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1)石油产品分析的目的 石油产品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实 验,为石油从原油到石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 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检验。 石油产品分析是石油产品生产加工的“眼睛 ”,对评定产品质量、控制石油炼制过程和进行 ,以及为检查工艺条件、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 能、直至为确定合理的原油加工方案等提供有效 的科学依据。

《石油产品分析》——项目二 石油产品取样

《石油产品分析》——项目二 石油产品取样

任务4
实训—— 液体石油 产品的取 样
弘扬铁人精神,传承不朽力量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 拿下大庆油田。”好一句铿锵 有力的话语,这是我们一名石 油前辈说过的一句话,他就 是——铁人王进喜!王进喜是 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 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 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 族的英雄。
他身上所体现的铁人精神是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 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重要组成部分。
孙越崎一生抱着科技兴国的理念,艰苦奋斗,为中 国煤炭、石油事业的开发建设和人民革命解放事业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领导开发了中国大陆第一个 油矿——延长油矿。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座较具规 模的石油城——玉门油矿,为祖国的石油工业的飞 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1.1石油产品试样的分类
一、石油产品试样
石油产品试样是指向给定试验方法提供所需要产品的代表性部分。
图2-1 液体油品取样位置示意图(×表示取 样点)
五、代表性试样
代表性试样
1. 组合样 按规定比例合并若干个点样,用以代 表整个油品性质的试样。
2. 全层样 取样器在一个方向上通过整体液面,使其 充满约3/4(最大85%)液体时所取得的试样。
3. 例行样 将取样器从油品顶部降落到底部,然后再
以相同速度提升到油品的顶部,提出液面时取样器应 充满约3/4时的试样。
石油产品分析
项目二 石油产品取样
任务1 石油产品试样 任务2 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的取样 任务3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石油沥青及液化 石油气的取样 任务4 实训——液体石油产品的取样
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 被尊称为“工矿泰斗”——孙越崎
孙越崎(1893-1995),原名孙毓麒,绍兴平 水铜坑(现平江镇同康村)人。1935年,担任 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焦作工学院董事会董事 长。他先后就读于复旦公学、天津北洋大学、 北京大学,美国斯坦福大研究生院和哥伦比亚 大学研究生院,主攻矿冶专业。

石油化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石油化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石油化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石油化学的基本概念、石油加工工艺以及石油化学产品的生产与应用,培养学生石油化工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内容1. 石油化学基础•石油及其组成•常见石油化学反应及其原理•石油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石油加工中的催化剂原理2. 石油加工工艺•石油初步加工工艺•炼油催化裂化工艺•精细石油化工工艺3. 石油化学产品生产和应用•石油基化工原料的生产技术和市场分析•石油化学产品生产的工艺和设备•石油化学产品的应用及其市场前景三、教学方式1. 教学形式本课程以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为主,通过教师讲解、教材阅读、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双重能力。

2. 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必要的实验室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学生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自主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掌握。

四、教材《石油化学(第二版)》五、课程评估1. 考勤学生必须达到规定考勤率,否则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2. 作业每周布置适量的阅读资料和实践任务,学生必须按时完成,否则扣分。

3. 期中考试学生必须参加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4. 实验报告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并在实验课上进行课堂展示,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5. 期末考试学生必须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六、教学日程安排时间内容教学形式第1周石油及其组成理论讲解第2周石油化学反应及其原理理论讲解第3周石油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理论讲解第4周石油加工中的催化剂原理理论讲解第5周石油初步加工工艺理论讲解第6周炼油催化裂化工艺理论讲解第7周精细石油化工工艺理论讲解第8周石油基化工原料的生产技术和市场分析理论讲解第9周石油化学产品生产的工艺和设备理论讲解第10周石油化学产品的应用及其市场前景理论讲解第11周实验课1:炼油模拟工艺实践操作时间内容教学形式第12周实验课2:催化裂化原理实验实践操作第13周实验课3:石油精细加工实验实践操作第14周学生讨论1:石油加工工艺的发展前景学生讨论第15周学生讨论2:石油化学产品的应用研究学生讨论第16周期末考试考试七、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作业、实验操作、考试和期末论文的评估,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测定柴油运动黏度教案

测定柴油运动黏度教案
明确 教师展示“柴油运动黏度测定”考核标准并简单介绍(见附件),学生明确考核要
4 考 核 素,把握重点,增强责任意识。 标准 1.准备工作 (1)试样预处理:试样含有水或机械杂质时,在试验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用滤纸过 滤除去机械杂质。其中,对于黏度较大的润滑油,可以用瓷漏斗,利用水流泵或其他 真空泵进行抽滤,也可以在加热至 50~100℃的温度下进行脱水过滤。已处理好的成 品油则无需做此步操作。 (2)黏度计的清洗:测定试样黏度之前,必须将黏度计用溶剂油或石油醚洗涤,如果 黏度计沾有污垢,用铬酸洗液、水、蒸馏水或用 95%乙醇依次洗涤。然后放入烘箱中 明确
5 操 作 烘干或用通过棉花滤过的热空气吹干。 (3)吸入试样:测定运动黏度时,选择内径符合要求的清洁、干燥玻璃毛细管黏度
步骤 计。在吸入试样之前,将橡皮管套在支管上,并用手指堵住管口,同时倒置黏度计, 将管身插入装着试样的容器中,利用洗耳球将试样吸到标线 b,同时注意不要使管内 试样产生气泡。当液面达到标线 b 时,从容器中提出黏度计,并迅速恢复至正常状 态,同时将管端外壁所沾着的多余试样擦去,并从支管取下橡皮管套在管身上。 (4)安装仪器:将装有试样的黏度计浸入事先准备妥当的恒温浴中(即预先恒温到指 定温度),并用夹子将黏度计固定在支架上,在固定位置时,必须把毛细管黏度计的 扩张部分浸入一半,注意黏度计要保持垂直状态。
移能力。
写分析报告单。
重 点 【重点】油品运动黏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柴油等油品运动黏度的测定。 难 【难点】测定柴油等油品的运动黏度 点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学习上出现倦怠情绪;面临大量专业课程同时开课;专业基础薄 学 弱,但实践意识强,学习态度倾向于实用性,学习兴趣倾向于直接性。 情 【知识层次】已经完成测定油品密度的学习任务,了解油品的种类和用途,但没有接触过黏 分 度测定的相关知识。 析 【能力水平】能够正确使用吸量管、洗耳球等仪器,但对毛细管黏度计、恒温水浴的使用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编: 王宝仁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石油产品分析概述 第二章 石油产品取样 第三章 油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 第四章 油品蒸发性能的分析 第五章 油品低温流动性能的分析 第六章 油品燃烧性能的分析 第七章 油品腐蚀性能的分析 第八章 油品安定性的分析 第九章 油品电性能的分析 第十章 油品中杂质的分析 第十一章 其他石油产品性能的分析
E-mail联系地址:wbrone1@ 编者
2010年6月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无机化学(理论篇)(第二版)
课件操作简便,链接灵活;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 增减调整,既为使用该教材的广大教师备课和进行多 媒体教学提供了便利,又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参考。
课件由王宝仁组织研制。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化学 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研制时间和编者水平所限,课件中不妥和错 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
无机化学(理论篇)(第二版)
前言
本课件是王宝仁 孙乃有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石油产品分析》(第 二版)配套使用的多媒体电子教案。
课件内容紧扣教材,主要包括石油产品分析概 述、石油产品取样、油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 、油 品蒸发性能的分析 、油品低温流动性能的分析、油 品燃烧性能的分析、油品腐蚀性能的分析、油品安 定性的分析、油品电性能的分析、油品中杂质的分 析、其他石油产品性能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