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Communication Circuit课程代码:3010210430学分/总学时:3.0+1.0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开课单位:物理和电子信息学院面向专业(公共选修课为开课教师):电子、通信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基本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分析通信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功能部件及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介绍模拟信号处理系统中电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使用的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熟悉基本的通信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通信系统中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各种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技术,建立起通信和信号处理理论的工程实现的基本框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在大学本科阶段,该课程起着联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概念,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使用知识方面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电子器件非线性使用的特点和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使用及适用条件。
2.掌握通信系统中各主要功能单元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实现模型。
对于实现信号放大、选频滤波、功率放大、正弦信号发生、调制和解调、锁相和频率合成等功能的电路技术和性能指标有较清晰的概念。
熟悉各种功能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主要结论。
了解各功能电路连接时阻抗和信号电平的匹配要求。
3.熟悉通信系统中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能够对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单元电路进行原理分析。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功能、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器件来实现所需的电路。
了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独立完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指标测量,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高等数学、电路、信号和系统、模拟电子技术三、学时分配学时章节理论实验合计1、绪论 2 2课外(元器件的高频等效模型) 2 22、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2 3 153、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8 3 114、正弦波振荡器7 3 105、振幅调制和解调11 3 146、角度调制和解调9 3 127、变频器3*** 3综合实验 3 3总计54 18 72 ***说明:第7章的3学时为机动学时,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定。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Communications Electronic Circuits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通信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通信类等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通信电子线路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分析方法。
使学生掌握选频、调制、解调、变频、混频等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对信号的产生、变换、处理等方面有较深刻的认识,为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 选频网络 ;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 噪声与干扰 ; 正弦波振荡器;非线性电路与时变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 ; 模拟调制和解调 ; 反馈控制系统 AGC 、 AFC 、 PLL; 频率合成技术等。
(1) 理解与熟悉高频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2) 熟悉各单元电路的组成,组件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3) 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试。
前继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后继课程含通信原理等。
3、能力要求:使学生理解与熟悉通信电子线路课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元件与组件的作用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逐步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学时数分配表:2.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弄清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单元电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教学内容] 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和作用[重点难点] 讲清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教学方法] 书本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作业] 无[课时] 3学时第二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目的要求] 充分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电路组成、晶体管工作的内部物理机制、高频参数、高频等效电路、参数等效电路;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放大倍数、输入阻抗、出入阻抗的计算公式的推导与使用方法;充分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内部反馈及稳定工作条件 , 掌握消除内部反馈的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阻抗匹配、接入系数的概念与基本计算方法[教学内容]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高频小信号, 属于窄带放大器。
(整理)《通信电子线路》本科教学大纲.

精品文档塔里木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适用层次:汉族本科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完成单位:通信工程教研室编写人员:姚娜、郑洪江执笔人:姚娜2011年9月15 日教务处印制精品文档《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一、基本情况1、课程中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2、课程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3、课程编号:05208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通信工程8、开课时间:第四学期9、学时:总学时56(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8)10、学分:3.5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从事本专业方向的科研、生产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中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电路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逐步培养能在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及产品应用维护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熟悉高频电子线路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元件与组件的作用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第一章通信系统导论1、教学内容: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和作用,无线电波段的划分及传播,线性非线性电路的概念。
2、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的单元电路及各单元电路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线性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难点:线性与非线性电路的区别4、教学组织及时间:第一节通信系统组成(0.5学时)第二节通信系统中信号的频谱表示法(0.5学时)第三节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0.5学时)第四节数字通信系统、现代通信系统(0.5学时)5、课后练习题按照学生上课掌握知识情况适当布置课后习题,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辅导书中的习题。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Communications Electronic Circuits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通信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通信类等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通信电子线路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分析方法。
使学生掌握选频、调制、解调、变频、混频等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对信号的产生、变换、处理等方面有较深刻的认识,为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选频网络;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噪声与干扰; 正弦波振荡器;非线性电路与时变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 模拟调制和解调; 反馈控制系统AGC 、AFC 、PLL; 频率合成技术等。
(1) 理解与熟悉高频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2) 熟悉各单元电路的组成,组件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3) 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试。
前继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后继课程含通信原理等。
3、能力要求:使学生理解与熟悉通信电子线路课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元件与组件的作用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逐步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学时数分配表: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弄清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单元电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教学内容] 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和作用[重点难点] 讲清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教学方法] 书本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作业] 无[课时] 3学时第二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目的要求] 充分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电路组成、晶体管工作的内部物理机制、高频参数、高频等效电路、参数等效电路;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放大倍数、输入阻抗、出入阻抗的计算公式的推导与使用方法;充分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内部反馈及稳定工作条件, 掌握消除内部反馈的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阻抗匹配、接入系数的概念与基本计算方法[教学内容]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高频小信号, 属于窄带放大器。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ElectronicCircuitsonmunications)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2302106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程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课学期:第5学期总学分:2总学时:32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二、课程教育目标通信电子线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教育必修课程。
该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等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调制与解调电路、等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
第一章绪论内容:信号、频谱与调制、无线电信号发射与接收的原理及实现的电路框图,天线通信系统概述、高频电子线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内容:信号、频谱与调制、无线电信号发射与接收的原理及实现的电路框图。
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天线通信系统概述、高频电子线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重点:信号、频谱与调制、无线电信号发射与接收的原理及实现的电路框图。
难点:信号、频谱与调制。
第二章高频电路基础内容:串并联谐振回路,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器件和组件。
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内容:串并联谐振回路。
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器件和组件。
重点:串并联谐振回路,石英晶体谐振器。
难点:串并联谐振回路。
第三章高频谐振放大器内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多级谐振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特性,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
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内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多级谐振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特性。
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张金生 兰州大学信息学院 丁光泽

电子与信息科学系《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学时:54学时学分:3学分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技术工程和无线电通信,是从事电子与信息科学工作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掌握分析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方法,能进行通信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应用,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主要讲述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路;丙类高频谐振功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调制、解调电路;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
重点讲述上述电路构成、原理、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及实际应用。
具体内容为:第一章绪论1.1非线性电子线路的作用,特点。
1.2学习非线性电子线路应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谐振回路,付氏级数,滤波器,高频有源器件。
第二章谐振功率放大器2.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1.1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2.1.2倍频器2.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性2.2.1近似分析方法2.2.2工作状态的欠压,过压,临界2.2.3四个电压量对性能影响的定性讨论2.3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构成2.3.1直流馈电电路2.3.2滤波匹配网络2.3.3实际电路应用举例2.4高频功率放大电路2.4.1高频功率晶体管及其特性2.4.2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举例第三章正弦波振荡器3.1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3.1.1平衡条件,起振条件,稳定条件3.1.2基本组成及分析判别方法3.2 LC正弦波振荡器3.2.1三点式振荡电路构成原则3.2.2差分对管振荡电路3.2.3举例3.3 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3.3.1提高频率稳定度的基本措施3.3.2克拉泼振荡电路3.4晶体振荡器3.4.1石英谐振器特性3.4.2晶体振荡器电路3.5 RC正弦波振荡器简介第四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4.1频谱搬移电路的组成模型4.2乘法器电路4.2.1 非线性器件的相乘作用及特点4.2.2差分对电路4.2.3二极管电路4.2.3其他具有乘法器功能的电路4.2.4实现振幅调制电路分析4.3混频电路4.3.1实现混频电路的分析4.3.2混频失真4.4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4.4.1振幅调制电路4.4.2二极管包络检波4.4.3同步检波电路第五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5.1角度调制信号的基本特征5.1.1调频信号与调相信号5.1.2调角信号的频谱5.1.3调角信号频谱宽度5.2调频电路5.2.1概述5.2.2直接调频5.2.3间接调频5.2.4扩展频偏的方法5.3调频解调电路5.3.1斜率鉴频5.3.2相位鉴频5.4数字调制与解调5.4.1数字信号的再生5.4.2数字调相与解调电路5.4.3数字调频与解调电路第六章反馈控制电路6.1概述6.1.1自动电平控制电路6.1.2自动频率控制电路6.1.3自动相位控制电路(锁相环电路)6.2锁相环路性能分析6.2.1基本环路方程6.2.2捕捉过程的定性讨论6.2.3跟踪过程6.3集成锁相环及其应用6.3.1集成锁相环6.3.2锁相环在解调和接收中的应用6.3.3锁相环在频率合成器中的应用四.学时分配与安排总学时:54;讲授学时: 54;实验学时:0。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主要内容:
1、概述 2、非线性元器件的频率变换特性的分析方法 3、频率变换电路的特点与非线性失真分析 基本要求: 理解频率变换电路的特点及非线性失真分析。 掌握非线性元器件的频率变换特性的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2 学时 第七章 模拟调幅. 检波与混频电路 主要内容:
堂讲授 46 学时,实验 10 学时。
2、本课程适宜安排在学生学完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等有关基础课程之后第三
学年上学期开设。
3、教材中标有“*”号的内容可以选讲。
4、每个知识点都要安排相应的例题,每次课后一般要布置 2-3 个练习题。要求学生独
立完成课内外习题,认真做好每次实验,以加深对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性能的理解。
主要内容:
1、概述
2、角度调制与解调原理
3、调频电路 4、鉴频电路
5、集成调频、鉴频电路芯片介绍
基本要求:
理解调频波与调相波的基本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调角波的数字表达式及物理含义。
掌握角度调制原理与调频电路分析。
掌握鉴频原理和鉴频电路分析。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九章 锁相环电路主要内容:1源自概述2、锁相环电路的基本原理
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欠压、临界、过压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及电压电流波形。 掌握高频功放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五章 正弦波振荡器 主要内容: 1、概述 2、反馈振荡原理 3、 LC 振荡器 4、 晶体振荡器 5、压控振荡器 6、 集成电路振荡器 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振荡电路的电路形式、特点及用途。 掌握典型的 LC 三端式振荡器的电路组成、起振条件、振荡频率、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 掌握振荡器相关性能指标的计算。 掌握晶体振荡器、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性质:课程设计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程既是配合“通信电子线路”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环节,又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通信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十分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而该课程设计是其实践性的一个体现,是集基本技能、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是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巩固和提高,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又有足够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综合能力、实验技术、创新思想得到全面提升。
二选题原则1.选题范围单元电路设计、印制板设计、电路的组装与调试2.选题要求电路设计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扎实的电子线路理论是成功设计电路的基础。
其要求是:(1)功能和性能指标分析:对题目的各项要求进行分析,整理出系统和具体电路设计所需的更具体、更详细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性指标数据,以求得设计的原始依据。
(2)选择元器件: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正确利用计算公式,选择合理的元件参数,且应降低成本,减少器件品种,减少元器件的功耗和体积。
(3)画出总体电路图初稿并审图,将错误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仿真顺利完成。
(4)仿真和实验:通过仿真和实验,检查各元器件的性能、参数、质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查各单元电路的功能和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5)画出总体电路图,要求按相关规定,布局合理,图面清晰,便于对图的理解和阅读,为印制电路板,并组装、调试和维修时做好准备。
3.参考选题(1)无线话筒发射装置掌握无线话筒的设计制作方法,了解高频电路在设计印制板时应注意的问题,了解调频与调幅方案的优缺点,主要性能指标有:发射频率,发射距离,供电电源,接收发射信号的装置,电路板面积、整机体积等。
(2)无线对讲/收音两用机掌握无线对讲/收音两用机的设计、制作方法;掌握混频、中频放大、检波等概念;掌握高频振荡电路和变频电路的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Electronic Circuits of Communication)二、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4.0学分),其中理论课56学时,实验课8学时。
三、授课对象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等本科学生四、先修课程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五、教学目的本门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通信系统组成原理、系统设备组成的电路工作原理及其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在现代通信中的典型应用。
为专业课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到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一) 绪论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的组成框图及各功能模块的作用,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表示方法(数学表达式、波形、频谱),了解通信系统中信道的分类和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二) 选频网路本章讨论的内容是学习通信电子线路的重要基础,要求掌握选频网络的作用与分类,串、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阻抗、品质因数、广义失谐、通频带的概念及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特点与参量的计算;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关系;对于耦合回路主要掌握反射阻抗的概念与耦合回路的等效阻抗;了解LC集中选择性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各种滤波器的优缺点及应用。
以LC谐振回路为重点。
(三)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是接收机的前端部分,本章要求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各项质量指标的定义,电压增益、功率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噪声系数等指标的计算和工作稳定性分析。
掌握晶体管Y参数等效电路和混合等效电路的分析。
重点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电路分析、指标计算和稳定性方法(中和法与匹配法)。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doc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80310322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电路英文名利〈:Communic ation Electronic Circuit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6 实验学时:0学分:3.5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电路理论B,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数字电子技术基础A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通信、无线电技术、信息等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研究通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以单元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主,学习并掌握通信电路及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电子电路特点。
它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对于本科生的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二、教学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信息传输的基本方法,发送和接收系统的组成,模拟通信系统常用的基本功能电路(包括:调谐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调幅与检波、调角与解调、混频等)的工作原理,模拟信号数字化及数摸转换器和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反馈控制系统AGC、AFC电路的组成原理,锁相环的线形和非线形特性及其分析方法,频率合成原理及常见的频率合成方法,通信系统的实例。
本课程共七章,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章绪论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通信的现代新技术,掌握通信系统模型、通信方式和频段,了解软件无线电概念。
第二章无线收发机系统理解接收系统指标、超外差式接收机、混频失真与干扰;了解现代无线通信机方案和零中频技术; 理解噪声系数和接收灵敏度;发射机组成及现代通信收发机系统方案。
第三章接收通道电路理解预选滤波器、LC并谐回路和低噪声放大器LNA;了解混频电路指标;掌握二极管混频、相乘器混频、三极管混频器工作机理;掌握振荡器电路、晶体振荡器;理解中频放大器IFA、选频滤波器和相应的集成芯片应用。
第四章发射通道电路掌握射频功率放大器(C类)原理、负载特性、各级电压影响;了解c类倍频电路、高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D、E类);理解阻抗匹配网络和直流馈电电路、射频功放实用电路;了解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合成技术。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教师或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课程受欢迎情况;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
)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名称(英文):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s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周学时:3 总学时:48 学分: 3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I和II、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授课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三、课程简介(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成长具有的价值。
课程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
)通信电子线路是指含晶体管、场效应管等非线性电子器件,并且能实现某种功能的电路;它所涉及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非线路电路的各种近似分析法和反馈电路的分析方法。
它是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使学生能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较深刻地认识各种基本电路的物理本质;使学生具有分析、处理各种电路的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高度重视实践环节,能运用本课程的分析方法在与课程配套的实践课程中分析电路。
四、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要讲授的核心知识、要训练的关键技能及须形成的综合素养的目标。
)核心知识是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模拟调幅电路和调角电路的分析,以及非线性电路分析中所使用的图解法、近似分析法和参量分析法等。
通过该课程中的非线性电路的学习,可获得对通信系统中的调制和解调信号产生电路的认识,对信号波形有直观的理解,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需要清晰地呈现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授课形式和课后作业等,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课后可根据教学进程,规划、开展自主学习。
《通信电子线路》(选修)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选修)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s课程编号:152029学分:3总学时:48学时(全部为课堂讲授学时)适应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方向)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执笔人:刘庆祥审定人:杜勇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通信电子线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组成现代通信系统各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指标、参数的理论计算和电路分析,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这些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在通信中的典型应用,为将来从事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1、通信系统的组成2、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与信道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基本要求:了解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与信道。
理解无线通信中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原理。
掌握无线接收与发送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基本原理。
学时分配:2第二章基础知识主要内容:1、LC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2、集中选频放大器3、电噪声4、反馈控制电路的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基本要求:了解电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噪声系数的计算。
理解反馈控制电路的原理并掌握其分析方法。
掌握串、并联谐振回路的Q值、谐振频率、谐振特性、通频带、阻抗特性、相频特性;以及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和回路抽头时阻抗的变换关系、接入系数的计算。
掌握各种选频网络的特性及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6第三章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主要内容:1、概述2、谐振放大器*3、宽带放大器*4、集成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基本要求:理解理解谐振放大器工作不稳定的原因。
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质量指标的含义及计算。
掌握晶体管小信号放大器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Communication Circuit课程代码:3010210430学分/总学时:3.0+1.0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面向专业(公共选修课为开课教师):电子、通信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基本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分析通信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功能部件及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介绍模拟信号处理系统中电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的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熟悉基本的通信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通信系统中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各种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技术,建立起通信与信号处理理论的工程实现的基本框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在大学本科阶段,该课程起着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概念,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知识方面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电子器件非线性应用的特点和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及适用条件。
2.掌握通信系统中各主要功能单元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实现模型。
对于实现信号放大、选频滤波、功率放大、正弦信号发生、调制与解调、锁相与频率合成等功能的电路技术和性能指标有较清晰的概念。
熟悉各种功能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主要结论。
了解各功能电路连接时阻抗和信号电平的匹配要求。
3.熟悉通信系统中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能够对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单元电路进行原理分析。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功能、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器件来实现所需的电路。
了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独立完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指标测量,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高等数学、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三、学时分配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1.绪论(2学时)[1]课程简介[2]通信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组成[3]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4]调制传输的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的要求;掌握通信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组成;了解通信系统中信号通过信道传输的基本特点及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理解通信系统的主要单元电路功能;熟悉调制传输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编写日期:2015.10
适用对象:本科执笔:彭小娟
学时数:64 审核: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
课程编号:152440800
学分:3.5 分
总学时:64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8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信电子线路是通信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组成现代通信系统各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指标、参数的理论计算和电路分析,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这些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在通信中的典型应用,为将来从事通信电子系统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1、通信系统的组成
2、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与信道
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
基本要求:
1、了解传输媒质对通信的作用及影响。
2、理解无线通信中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原理。
3、掌握无线接收与发送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基本原理。
学时分配:2
第二章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1、LC 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
2、集中选频放大器
3、电噪声
4、反馈控制电路的原理及其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电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噪声系数的计算。
2、理解反馈控制电路的原理并掌握其分析方法。
3、掌握串、并联谐振回路的Q 值、谐振频率、谐振特性、通频带、阻抗特性、相频特性;以及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和回路抽头时阻抗的变换关系、接入系数的计算。
掌握各种选频网络的特性及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10
第三章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
1、概述
2、谐振放大器
3、宽带放大器
4、集成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
1、了解宽带放大器相关概念及其性能特点。
2、理解理解谐振放大器工作不稳定的原因。
3、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质量指标的含义及计算。
掌握晶体管小信号放大器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8
第四章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
1、概述
2、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3、宽带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与功率合成电路
4、集成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及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宽带功率放大器的相关特性。
2、理解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高频特性,输出匹配网络等特性。
3、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动态特性和负载特性。
4、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欠压、临界、过压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及电压电流波形。
5、掌握高频功放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学时分配:8
第五章正弦波振荡器
主要内容:
1、概述
2、反馈振荡原理
3、LC 振荡器
4、晶体振荡器
5、压控振荡器
6、集成电路振荡器
基本要求:
1、了解各种振荡电路的电路形式、特点及用途。
2、掌握典型的LC 三端式振荡器的电路组成、起振条件、振荡频率、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
3、掌握振荡器相关性能指标的计算。
4、掌握晶体振荡器、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学时分配:8
第六章频率变换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1、概述
2、非线性元器件的频率变换特性的分析方法
3、频率变换电路的特点与非线性失真分析
基本要求:
1、理解频率变换电路的特点及非线性失真分析。
2、掌握非线性元器件的频率变换特性的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2
第七章模拟调幅. 检波与混频电路
主要内容:
1、概述
2 、振幅调制与解调原理
3、调幅电路
4、检波电路
5、混频
6、倍频
7、接收机中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
1、理解调幅、检波与混频的共性及不同点。
2、掌握模拟调幅、检波的原理及其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3、掌握混频原理及混频干扰的产生及解决办法。
学时分配:8
第八章模拟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
1、概述
2、角度调制与解调原理
3、调频电路
4、鉴频电路
5、集成调频、鉴频电路芯片介绍
基本要求:
1、理解调频波与调相波的基本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调角波的数字表达式及物理含义。
2、掌握角度调制原理与调频电路分析。
3、掌握鉴频原理和鉴频电路分析。
学时分配:6
第九章锁相环电路
主要内容:
1、概述
2、锁相环电路的基本原理
3、集成锁相环电路及应用
4、锁相频率合成器
基本要求:
1、理解锁相环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锁相环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学时分配:2
第十章实用通信系统电路分析
主要内容:
1、通信系统电路识图与分析方法
2、无绳电话机电路分析
基本要求:
1、掌握通信系统电路中分立元件、集成电路及整机电路的识图方法。
2、掌握无绳电话机电路的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2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一高频调谐放大器(2 学时)
实验二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2 学时)
实验三正弦波振荡器(2 学时)
实验四振幅调制与解调(2 学时)
四、大纲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技术等本科专业。
教学总学时为64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6 学时,实验8学时。
2、本课程适宜安排在学生学完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有关基础课程之后第三学年上学期开设。
3、教材中标有“*”号的内容可以选讲。
4、每个知识点都要安排相应的例题,每次课后一般要布置2-3 个练习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内外习题,认真做好每次实验,以加深对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性能的理解。
5、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沈伟慈,《通信电路》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参考书:
(1)张肃文、陆兆熊,《高频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曾兴雯、刘乃安、陈健,《高频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李棠之、杜国新,《通信电子线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