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

06
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知识拓展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与登革热的 鉴别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发热期会出现“三痛征 ”和“三红征”,而登革热患者不会。另外 ,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会增高,而流行 性出血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会减少。
流行性出血热与钩端螺旋 体病的鉴别
钩端螺旋体病常表现为发热、酸痛、全身软 、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有明显的腓肠 肌疼痛,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轻 度增高或正常。而流行性出血热会出现“三 痛征”和“三红征”,且有球结膜水肿、充
分布情况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其中亚洲地区的发病率最高。在我 国,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中和华南等地区,其中以鼠类为主要传染 源。
流行因素与传播途径
传染源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包括家鼠和野鼠。此外 ,猪、犬等动物也可能是传染源之一。
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病毒经由宿主的唾液、尿、 粪等排泄物污染环境后,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 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消化道传播
汉坦病毒可经消化道传播,如感染 者排泄物污染食物和水源后,易感 者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后可感染 。
接触传播
汉坦病毒可经直接接触传播,如易 感者与感染者直接接触时,病毒可 通过皮肤、黏膜等处传播。
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与增殖
汉坦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然后进入全身各组织器官,引 起广泛性的病理损伤。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对于预防流行性出血热至关重要,包括保持居住环境卫生、清理垃圾、避免老鼠滋生等措施 。
疫情监测与预警系统
疫情监测
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包括临床病 例监测、实验室检测等方面,及时发现 并确诊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精品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精品课件
阶段。 复习定义:少尿:<400 ml/d(25ml/h)
无尿:<50~100ml/d 本期的标志:血压回升,尿量锐减,血液稀释。 突出表现为“三高”症状:高血钾、高血容量、
高氮质血症。
18
(三)少尿期
表现: ① 尿量锐减,甚至无尿; ②小便内可有白色或淡红色膜状物或絮状物;(坏
死组织、炎细胞和蛋白) ③ 高血容量综合征:脉宏大,颈静脉怒张,进行
8
流行病学
(三)易感人群
•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 • 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低,野鼠型1~4%,家鼠型
5~16%
• 野外作业者常见,主要为男性青壮年,占总发 病的2/3
• 病后能获得持久性免疫
9
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 主要分布于亚洲,每十年左右有一个高 峰期
• 四季均可发病。野鼠型以11月至次年1月 为高峰,家鼠型流行高峰为3—~5月
•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偏高,出现异淋 • 病后2~3天起出现尿蛋白,尿中有管型
14
临床表现
发热期临床表现的记忆口诀: 发热
15
临床表现
低血压休克期
发生于病程4~6天,持续1~3天
• 血压下降和脉搏增快 • 烦躁不安,甚至恍惚,躁动,精神异常 • 渗出及组织水肿加重 • 毒血症加重,“三痛”、淤点、淤斑更明显 • 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发花 • 中心静脉压降低
性高血压、血液稀释、脑水肿、浮肿等; ④ 出血加重,可有内脏出血、腔道大出血; ⑤ 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钠、低
钙血症) ⑥ 易并发感染。
19
多尿期
(一)多数1~2周,少数仅1~2天或长 达数月。
多尿原理:肾脏组织逐渐恢复,肾小球 滤过率(GRF)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功 能尚未完全恢复。

流行性出血热讲座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讲座PPT课件
临床上患者有病毒血症期,且有相应的中 毒症状;
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轻 重也不同;
EHF 患 者 几 乎 所 有 的 脏 器 组 织 中 , 均 能 检 出EHF病毒抗原,而且有抗原分布的细胞,往 往发生病变;
20
流行性出血热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1. 病毒直接作用 主要依据是:
3
流行性出血热
4
流行性出血热
病原学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 科的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RNA病毒,根 据血清学检查,汉坦病毒至少可分为16型, 即Ⅰ型汉滩病毒(野鼠型);Ⅱ型汉城病毒 (家鼠型);Ⅲ型普马拿病毒(棕背平型); Ⅳ型希望山病毒(田鼠型);以上四型是经 WTO汉坦病毒参考中心认定。
51
流行性出血热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 在第3病日后逐渐升高可达
15 ~ 30×109/L , 少 数 重 症 患 者 可 达 50 ~
100×109/L 。 发 病 初 期 中 性 粒 细 胞 增 多 ,
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第
4~5病日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较多的
异型淋巴细胞。
34
流行性出血热
临床表现
(一)发热期
发热 — 起病急,发热常在39℃-40℃之间,以稽 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数为3-7天。
胃肠道: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全身中毒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嗜睡、烦躁、谵妄等
35
流行性出血热
(一)发热期
临床表现
充血:三红—颜面、颈部、上胸
毛细血管损害— 渗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型别 体温 中毒症状 出血情况 休克 肾损害程度

流行性出血热教学课件.ppt

流行性出血热教学课件.ppt

螨媒传播 革螨传播
通过革螨叮咬
恙螨传播
通过恙螨幼虫叮咬
垂直
患病孕妇
经胎盘传播
(三)流行特征
1. 地区性。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 洲,美洲病例较少。我国疫情最严重,其次 为俄罗斯、韩国和芬兰。
2. 季节性和周期性。黑线姬鼠传播者11月至次 年1月为主峰,5~7月为小高峰。家鼠传播者 3~5月为高峰。林区姬鼠传播者的高峰期在 夏季。本病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
位,双下肢下垂。 d.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
③ 循环衰竭 同休克处理
④ 皮肤及粘膜的护理
5. 心理护理
总的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
疗。 早期抗病毒治疗。 综合液体疗法。 对休克、肾功能不全、出血等进行综合性预防
性治疗。 针对本病并发症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治疗。
一般治疗
早休息:发病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
热量供应:对消化道明显者,通过静脉补充必 要的水、糖及电解质
主要症状
1、毛细血管损害
(1)
三红征: 粘膜充血: 眼结合膜充血:
(2)渗出:球结膜、面部、眼睑 (3)出血:
粘膜出血 皮肤出血 腔道出血
2、肾脏损害
尿蛋白 血尿 管型尿 尿中膜状物 少尿
3、肝肝脏损害
肝功能 黄疸 肝大
(二)低血压休克期
主要特点: 病程4~6病日 发热末期或热退后 热退但病情加重
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继发感染:
预防及监测:早期发现感染迹象。 细菌培养 抗生素 支持疗法(新鲜血)
【预防】
防鼠灭鼠 防螨灭螨 加强食品卫生及个人防护 疫苗接种
【护理】
(一)主要护理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19
(二)低血压休克期
• 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 多发生在第4~6d • 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2d,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
20
低血压休克期
• 意识障碍 • 末梢循环障碍 • 少尿无尿 • CVP <6mmH2O • 难治性休克:休克>24h,心肝脑肺肾两衰以上
21
(三)少尿期
• 多发生在第5-8d • 一般持续2-5d • 越期或重叠 • 少尿倾向:<1000ml/24h • 少尿:<500ml/24h • 无尿:<50ml/24 • 尿中有膜状物排出为重症
6
流行特征
(1)地区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 (3)人群分布
7
HFRS的世界分布图
8
中国的HFRS疫情分布
陕 西
安 湖北 徽
江 西
9
流行的季节性
• 四季均可发病 • 姬鼠型疫区:
11月~1月:流行大高峰 5~7月份:流行小高峰
• 家鼠型疫区:以3~5月为高峰 • 混合型疫区:冬、春季均出现流行高峰
镜检:红、白细胞 巨大的融合细胞
34
尿常规:第2日起有蛋白尿,一日内变 化大,故逢尿必查。第4日有3+~4+, 部分有膜状物。可有管型和RBC。膜 状物为大量蛋白和脱落上皮、凝血块 的凝聚物
• 心电图 • 甲皱微循环检查 • 眼压和眼底检查 • 胸部X线
32
血常规
白细胞 病程1-2D多属正常 第三病日逐渐升高 1.5万-3万 减少和类白血症反应均为重症 异淋
血红蛋白 血液浓缩 血小板 减少与异型
33
尿常规
尿蛋白:第2天即可出现 4—6病日常达III—IIII
尿膜状物:尿蛋白,红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 相混合的凝聚物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 素为主,增强机体抵抗力。
康复期患者管理
康复期护理
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康复期护理工作,促进患者 早日康复。
定期复查
安排患者定期复查,了解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避免再次感染。
05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 普及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治疗 • 护理工作在流行性出血热中作用 •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普及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 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实验 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等。
鉴别诊断
需要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与流行性出血热有相似的临床 表现,但病原体和治疗方法不同。
02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动物源性传播
汉坦病毒主要通过鼠类传播,人 类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气溶
胶而感染。
虫媒传播
登革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直接接触传播
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而传播。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清学检测
检测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 可用于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03

医学流行性出血热课件

医学流行性出血热课件

THANK YOU.
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
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
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损伤。
肾脏损害
肾脏是流行性出血热损伤最严重的器官之一,表现为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衰竭。
其他器官损伤
流行性出血热还会导致心脏、肺、肝脏、胆囊和胰腺等器官的损伤。
02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展望
未来,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将继续深入,特别是在疫苗研制和应用方面 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流行性 出血热的传播和变异也将更加复杂,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控。
05
常见问题与解答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常见问题与解答
• 流行性出血热是什么? • 流行性出血热,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等动物的排泄物
传播。 •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腰痛、眼痛、口腔出血、尿少等,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消毒,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 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医护人员常见问题与解答
如何诊断流行性出血热?
防鼠灭鼠
加强防鼠灭鼠工作,防止鼠类污染食物和 水源,减少鼠密度,降低感及其排泄 物,不食用鼠类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疫苗接种
针对高风险人群,推荐接种流行性出血热 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疫情报告
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
流行性出血热的疫苗接种方案
美国2012年爆发
2012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爆发了流行性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 数超过1千例,其中死亡病例有数十例。

流行性出血热讲课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讲课课件

中期症状
低血压休克期
由于血管内血浆大量外渗至皮下、脾、肝等内脏器官,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全身微 循环障碍。此时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病人出现口渴、尿少、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肢端 青紫等表现。
充血出血期
由于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管壁通透性增强,表现为全身皮肤、孔窍多处 小片出血,并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由于该病的传染性,可引起社会恐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02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
发热
突然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持 续时间不等,一般1~2周,少数可达 数月。
头痛
全头痛或前额痛,少数为枕、顶、颞 部疼痛。
眼眶痛
眼球胀痛、结膜充血和水肿等。
醉酒样面容和全身不适
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 有酒醉样貌。
同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全球威 胁。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可以共同提高流行性出血热的防 控水平,减少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实验室诊断
通过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或病毒抗原进行确诊。常用方法包 括ELISA、间接免疫荧光和胶体金法等。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 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加强营养支持。
对症治疗
针对高热、出血和肾脏损 害等症状进行治疗。如使 用退热药、止血药和利尿 剂等。
抗病毒治疗
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 物进行治疗,但需在发病 早期使用。
流行性出血热与流感、登革热等疾病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鉴别诊断 。
流行性出血热的历史与现状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随着全球 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流行 性出血热主要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流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少尿期

发生于病后5~8D 少尿及尿闭 尿毒症

高血容量综合征
脉搏洪大 血压进行性增高 脉压差增大 表浅静脉充盈及颈静脉怒张 心音亢进 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下降 可诱发心衰肺水肿,脑水肿、脑疝等
(四)多尿期

发生在病后9~14D 多尿 多尿期临床特点
一般治疗



早休息:发病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 热量供应:对消化道明显者,通过静脉补充必 要的水、糖及电解质 对症治疗:呕吐:灭吐灵,维生素B6 100mg; 严重者非那根
发热期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对症。 早期抗病毒治疗:病毒唑;干扰素。 液体疗法 预防低血压休克 预防肾功能衰竭 早期扩肾(多巴胺,酚妥拉明等); 早期利尿(速尿,甘露醇)。
循环衰竭 同休克处理 皮肤及粘膜的护理 心理护理
(二)主要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关注充血、渗血及出血的表现 严格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尿量、颜色、性状及尿蛋白的变化。 注意氮质血症的表现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监测及凝血功能的检查

③ ④ ⑤
2.
3.

休息 饮食
发热期适当补充液体量 少尿期限制液体量、钠盐及蛋白质的摄入 多尿期补充液体量及钾盐 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予禁食

(一)发热期
特征: 发热 感染中毒症状 毛细血管损害表现 肾脏损害 起病急骤 可有畏寒甚至寒战 高热为主 热程:3~7天,可达15天 热型:稽留热或弛张热多见
主要症状
1、毛细血管损害
(1)

三红征: 粘膜充血: 眼结合膜充血:
(2)渗出:球结膜、面部、眼睑 (3)出血:




显著的氮质血症,有严重尿毒症表现者。 高血容量综合征,伴有肺水肿,脑水肿,严重意识障 碍及抽搐表现者。 重症高血钾及进行性酸中毒者。 合并腔道大出血,尿素氮急剧上升,处于高分解状态 者。
多尿期的治疗原则
多尿早期(移行期) 的治疗: 基本同少尿期 多尿期的治疗原则: 液体及离子平衡 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③ ④
4.


a. b.
对症护理 高热 以物理降温为主,不能用酒精及温水擦 浴,禁用强效退热药。 肾功能衰竭
按“量出而入,宁少勿多”的原则严格控制液体入量 适当加糖,限制蛋白质 对高血容量综合征者,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使患者取半坐位或坐 位,双下肢下垂。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
c.
d.
③ ④ 5.

稳定机体内环境: 利尿剂的应用: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强效 利尿剂:速尿、 丁尿胺 扩张肾血管:酚妥拉明、多巴胺等。

提高血浆渗透压——血浆、白蛋白。
导泻:20%甘露醇100-250ml口服,每日2-4次。 透析治疗:血液或腹膜透析。
少尿期治疗原则
透析指征: 少尿超过4天或尿闭2天以上,
【特征】
一、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啮齿动物携带和传播 三、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四、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五、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
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病原学(pathogen)】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 毒科的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RNA病毒, 有双层包膜,其基因RNA编码核衣壳蛋白 (NP)、膜蛋白、聚合酶。 EHFV的特征 • EHFV的核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稳定的 抗原决定簇。 • 属泛嗜性病毒,可侵害全身组织脏器。 • 抵抗力不强,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盐酸敏 感。 • 不耐热、不耐酸。 • 对紫外线、酒精和碘酒等消毒剂敏感。
休克的基本治疗:
1、扩容:低分子右旋糖苷,生理盐水 2、纠酸:碳酸氢钠 3、强心: 4、血管活性药 5、防治肾功能衰竭:
少尿期治疗原则

预见性治疗的原则 早期应用利尿剂 早期扩张肾血管 稳定内环境 严格限制液体量,以葡萄糖液为主要液体来源。 尽早透析 预防各种并发症
少尿期治疗原则

粘膜出血 皮肤出血 腔道出血
2、肾脏损害



尿蛋白 血尿 管型尿 尿中膜状物 少尿
3、肝肝脏损害

肝功能 黄疸 肝大
(二)低血压休克期
主要特点: 病程4~6病日 发热末期或热退后 热退但病情加重
低血压休克期主要症状



血压下降 心血管系统 酸硷平衡紊乱 DIC 肾脏损害 脑水肿及脑出血 ARDS
流行性出血热 教学课件
护理学院09一班冯婉笛
• 教学内容:
•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护理、 治疗及预防。
• 教学要求:
• 掌握 该疾病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熟悉 该疾病的预防。 • 了解 该疾病的病因及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
【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 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 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褐家鼠
黑线姬鼠
Deer Mouse
Cotton Mouse
(二)传播途径



传播类别
动物源性
种类
伤口传播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传播方式
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病毒污染皮肤或黏膜经伤口感染。
气溶胶 食入被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分泌物 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通过革螨叮咬 通过恙螨幼虫叮咬 经胎盘传播
(四)传播媒介



生物性媒介 耶氏厉螨 巴氏厉螨 厩真厉螨 上海真厉螨 格氏血厉螨 鼠腭毛厉螨 小盾纤恙螨
【发病机制与病理剖析】
(一)发病机制


1.Leabharlann 病毒直接作用。作用于小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 免疫作用。
三型变态反应是本病血管和肾脏损害的主要 原因。 一、二、四型变态反应也可能参与本病的发 病过程。
2.

各种细胞细子和介质的作用
关于本病发生休克、出血和急 性肾功能不全的机制
一.
休克 3~7D中常出现低血压休克称为原发
性休克,少尿期以后发生的休克称为继发性 休克。原因详见书本69页。
二.
出血 主要原因是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减
少和功能障碍、肝素类物质增加和DIC所致 的凝血机制异常。
三.
急性肾功能衰竭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
(一)宿主动物与传染源
啮齿动物 (Rodent) : 姬鼠属(Apodemus) :黑线姬鼠,大林姬鼠 家鼠属(Rattus) :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 仓鼠科(Cricetidae) :田鼠亚科 (Microtinae) 哺乳动物(Mammal): 猫,家兔,家猪,猫头鹰
恢复期治疗原则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逐渐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肾功能。
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腔道出血:

输血及血小板 止血:凝血酶,正肾盐水,立止血,垂体后叶 素。


DIC治疗
氮质血症治疗:血液或腹膜透析,导泻。 局部对症
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高血容量综合征:



预防为主; 严格限制液体量; 利尿; 导泻;甘露醇口服 药物:降压,强心,预防心衰肺水肿 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并发症】
1. 2.
3.
4.
腔道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肺水肿 其他
【诊断要点】
一.
二.
三.
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季节,发病前2个月内到过疫区,有 鼠类接触史。 临床表现 主要根据三大主征和病程的五期经过。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增加、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 少、大量蛋白尿等
【治疗要点】
总的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 疗。 早期抗病毒治疗。 综合液体疗法。 对休克、肾功能不全、出血等进行综合性预防 性治疗。 针对本病并发症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治疗。
1. 移行期 2. 多尿早期 3. 多尿后期

多尿期常见危重征候群
1. 严重感染 2. 大出血 3. 继发性休克
(五)恢复期
经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为2000ML/D以下, 精神状态、食欲基本恢复正常。一般还需一 到三个月,体力才能恢复正常。 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 损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
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的原则 预见性治疗的原则 补液原则:早期、快速、适量 补液种类:重用胶体液 快速稳定血压 早期扩肾:应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
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


早期:有低血压倾向时及时补液; 快速:先快后慢,首次200-300ml静脉推注(15分钟 内) ;1-2小时内输入1000ml左右,12小时输 入2000ml,24小时3000ml。 适量:先多后少,24小时总量3000左右。 低血压倾向:1500-2000ml, 低血压:2000-3000ml, 休克:3000-3500ml。 1/3-1/2总量,快速输入。
【实验室检查】
1. 2. 3. 4. 5. 6.
血常规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WBC:中性粒细胞、 异形淋巴细胞;RBC;Hb;Platelet。 尿常规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尿蛋白、红细胞、 白细胞、管型、尿中膜状物。 血液生化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 离子、血气分析、出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 免疫学检查 其他检查
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心力衰竭,肺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