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1

合集下载

流行性出血热精品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精品课件
阶段。 复习定义:少尿:<400 ml/d(25ml/h)
无尿:<50~100ml/d 本期的标志:血压回升,尿量锐减,血液稀释。 突出表现为“三高”症状:高血钾、高血容量、
高氮质血症。
18
(三)少尿期
表现: ① 尿量锐减,甚至无尿; ②小便内可有白色或淡红色膜状物或絮状物;(坏
死组织、炎细胞和蛋白) ③ 高血容量综合征:脉宏大,颈静脉怒张,进行
8
流行病学
(三)易感人群
•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 • 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低,野鼠型1~4%,家鼠型
5~16%
• 野外作业者常见,主要为男性青壮年,占总发 病的2/3
• 病后能获得持久性免疫
9
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 主要分布于亚洲,每十年左右有一个高 峰期
• 四季均可发病。野鼠型以11月至次年1月 为高峰,家鼠型流行高峰为3—~5月
•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偏高,出现异淋 • 病后2~3天起出现尿蛋白,尿中有管型
14
临床表现
发热期临床表现的记忆口诀: 发热
15
临床表现
低血压休克期
发生于病程4~6天,持续1~3天
• 血压下降和脉搏增快 • 烦躁不安,甚至恍惚,躁动,精神异常 • 渗出及组织水肿加重 • 毒血症加重,“三痛”、淤点、淤斑更明显 • 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发花 • 中心静脉压降低
性高血压、血液稀释、脑水肿、浮肿等; ④ 出血加重,可有内脏出血、腔道大出血; ⑤ 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钠、低
钙血症) ⑥ 易并发感染。
19
多尿期
(一)多数1~2周,少数仅1~2天或长 达数月。
多尿原理:肾脏组织逐渐恢复,肾小球 滤过率(GRF)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功 能尚未完全恢复。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文档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文档PPT课件

(四)多尿期( Diuretic period )
1、发生和持续时间:多在9-14病日,持续时间不一,
可由前三期中任何一期直接进入
2、分期:
尿量 ml 移行期 多尿早期 多尿后期
500-2000 2000-3000 ﹥3000
尿素氮、肌酐 上升 上升 下降
症状 加重 加重 好转
多尿后期—每日尿量可达3000~8000毫升 应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
一、概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 出血热(HFRS)。 鼠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广泛性损害。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 衰竭为主要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 传染病。
(5)、恢复期: 每日尿量恢复到2000毫升 以下 少数患者可有后遗症
病原学

抵抗力: EHFV对乙醚、丙酮、氯仿脂溶剂和去氧
胆酸盐敏感,不耐热和酸,560C
钟或1000C
30分
1分钟灭活,对紫外线、酒
精、碘酒敏感。
病原学
病 毒 颗 粒 示 意 图
病原学
侵入细胞间隙的病毒颗粒
三、流 行 病 学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 (主要为黑线姬鼠)、大鼠属(主要为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出血热的关系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出血热的一种。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不是一种疾病
的名称,而是一组疾病,或一组综合征的统称。
这些疾病或综合征是以发热、皮肤和粘膜出现
瘀点或瘀斑、不同脏器的损害和出血,以及低 血压和休克等为特征的。引起出血热的病毒种 类较多,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后表)。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全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全
20
男34岁,发病后第2天,左眼球结膜明显出血 21
女,31岁,发病后第4天。面部、躯干、四肢及内脏器官均出血。图片显示为 胸壁皮肤搔抓出血(↑ 所示)
22
出血:口腔粘膜 出血
23
EHF患者死亡后尸检脑图像大脑 脑回血管普遍扩张,充血
24
(二)低血压休克期
• 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 多发生在第4~6d • 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2d,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
生化常规:K 3.29mmol/L, Na 127.7mmol/L,CREA
794.9umol/L,ALB 25.9g/L,AST127.5U/L
,
ALT 129.5U/L,LDH 1930U/L
胸部CT:右侧少量胸水,全腹CT:右肾小结石
4
病例简介
诊断:
1.严重脓毒症,2.多脏器功能不全(肾脏、肝脏、血 液)3.急性肾功能衰竭,4泌尿系感染?5.不全性肠梗 阻,6.右肾结石
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典
型病例呈五期经过 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为高发疫区
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有66种脊椎动物,我国50多种,鼠猫狗兔
黑线姬鼠——农村野鼠型出血热 褐家鼠——家鼠型出血热 大林姬鼠——林区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现 • 肺型: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哮喘-ARDS,预后极差
• 晕厥型:心律失常
• 紫癜型
• 腔道出血型
33
并发症
(一)腔道出血 (二)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三)肺水肿是很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有两
种情况。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 素为主,增强机体抵抗力。
康复期患者管理
康复期护理
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康复期护理工作,促进患者 早日康复。
定期复查
安排患者定期复查,了解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避免再次感染。
05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 普及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治疗 • 护理工作在流行性出血热中作用 •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普及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 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实验 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等。
鉴别诊断
需要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与流行性出血热有相似的临床 表现,但病原体和治疗方法不同。
02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动物源性传播
汉坦病毒主要通过鼠类传播,人 类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气溶
胶而感染。
虫媒传播
登革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直接接触传播
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而传播。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清学检测
检测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 可用于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03

流行性出血热 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  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 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2017/8/17 1
一、概 述
•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 的、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 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 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鼠类为 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病理特征: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 管广泛损伤。 临床特征:发热、低血压、休克、 充血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142017/8/17而被感染
⑶消化道传播
食入带病毒宿主动物排泄
四、流行病 学 经伤口传播
• 无论鼠间还是人间,HV很容易通过伤 口传播。尤其在秋收季节,黑线姬鼠大量 繁殖并下田取食,其排泄物污染土壤和农 作物的机会增加;而且这时正值农忙,参
加秋收人员接触土壤和农作物以及劳动中
皮肤破损的机会较多。由此看来,姬鼠型
2
• •
2017/8/17
一、概 述
• 根据我国出血热的主要传染 源种类不同,本病可分为姬鼠型和 家鼠型两种主要类型,其中黑线姬 鼠为姬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 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 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通过多 年研究,已经基本明确了我国存在 姬鼠型、家鼠型和家鼠姬鼠混合型 3 种疫区。
2017/8/17
出血热秋后发病增加与伤口传播有关。
15
四、流行病 学 •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和不同种族人群对汉坦病毒具 有普遍易感性,感染病毒后只有少部份人 发病,大部份人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据调查,自然隐性感染人群比显性感染
者多数倍乃至数十倍以上,发病人群以

2017/8/17
4
二、简 史

• 1931~1932年在黑龙江下游中、苏边境盆地的入侵 中国的日本军队和苏联军队中发生流行性出血热,以后在 苏联与满洲里交界处和黑龙江流域每年都有暴发流行。 1935年日本士兵在我国东北森林草原地带发生流行性 出血热,曾误诊为“出血性紫斑”、“异型猩红热”、“急 性肾炎”和“出血性斑疹伤寒”等 。 1938年7月在绥芬河流域的二道岗,有20名日本士兵患 流行性出血热,当时称“二道岗热”。 1939年9~12月日本骑兵在孙吴演习,20人患HFRS,6 人死亡,当时称“孙吴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1年日本军队曾报告,在出兵中国东北的百万日军中,约 有万人患流行性出血热,病死率高达30% 。有文献记载,在黑龙 江流域东北支流一带,在一百万日本军队中发生了1.2万例流行 性出血热病人 。
1942年虎林发生102例流行性出血热,死亡15人,当时称 “ 虎林热”。
1942年日本陆军军医部将上述不同名称的疾病 ,统称为流 行性出血热( EHF)。1950年黑龙江省发生18例病人后,我国年年 都有EHF疫情。
2020/8/21
4
二、简 史
1931~1932年在黑龙江下游中、苏边境盆地的入侵中国的日本军队和 苏联军队中发生流行性出血热,以后在苏联与满洲里交界处和黑龙江 流域每年都有暴发流行。
1935年日本士兵在我国东北森林草原地带发生流行性出血热,曾误诊 为“出血性紫斑”、“异型猩红热”、“急性肾炎”和“出血性斑疹 伤寒”等 。
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主任医师 郭少林
2020/8/21
1
一、概 述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 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定的乙类传染病。鼠类为其自然宿主 和主要传染源。
病理特征: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广泛损伤。
2020/8/21
6
三、病原学
1、基本特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属于布尼 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genus), 统称汉坦病毒(Hantaviruses, HV),血清/基因分型至少 20多个。汉坦病毒对脂溶剂和常用消毒剂敏感,如:氯仿、 乙醚、丙酮、甲醛、戊二醛、乙醇、碘酒、次氯酸钠、过 氧乙酸、碘氟等,在酸性(pH<5.0)环境中可灭活汉坦病 毒。
16
四、流行病学
➢ 隐性感染
细胞免疫:出血热患者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增高, 各病期高于正常人24~36倍,病程早期升高,少尿期达高 峰,至多尿期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2020/8/21
8
三、病原学
2020/8/21
病 毒 颗 粒 示 意 图
9
三、病原学
侵入细胞间隙的病毒颗粒
2020/8/21
10
四、流行病学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我国已经发现100多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其 中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野栖的黑线姬鼠和家 栖的褐家鼠。此外,还有家栖的小家鼠、黄胸鼠、 野栖的黄毛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林区的大林 姬鼠和实验用大白鼠。
2020/8/21
11
褐家鼠和 黑线姬鼠
2020/8/21
12
Deer Mouse and Cotton Mouse
2020/8/21
13四Leabharlann 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1.动物源性传播
⑴伤口传播 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
(唾液)接触,病毒污染破损皮肤或黏
膜而被感染
⑵呼吸道传播 吸入带病毒宿主动物的排泄物及分
1938年7月在绥芬河流域的二道岗,有20名日本士兵患流行性出血热, 当时称“二道岗热”。
1939年9~12月日本骑兵在孙吴演习,20人患HFRS,6人死亡,当时 称“孙吴热”。
2020/8/21
5
二、简 史
1940年在黑河附近日本士兵236人患HFRS,死亡26人,当时称 “黑河病”。同时期在日本驻军所在地,如永安、三江、北安、 横道河子和延边等,均有HFRS发生,延边当时称间岛,当地称 HFRS为“ 间岛热”。
临床特征:发热、低血压、休克、 充血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
2020/8/21
2
一、概 述
根据我国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种 类不同,本病可分为姬鼠型和家鼠型 两种主要类型,其中黑线姬鼠为姬鼠 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 物和传染源。通过多年研究,已经基 本明确了我国存在姬鼠型、家鼠型和 家鼠姬鼠混合型 3 种疫区。
2、免疫学性状 体液免疫:病后1~3天即可检出IgM抗体,5~6日抗体
滴度达高峰,10~14日后开始逐渐下降,半年后多数转阴。 IgG抗体病后2~3天可出现,其滴度高峰在病后10~14天, 以后仍继续升高, 1年之内多数患者的抗体滴度皆能维持 在较高水平,以后缓慢下降。病后抗体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短者不到一年,长者36年以上。一般看来,姬鼠型比家鼠 型HV IgG抗体持续的时间长,重型病例比轻型病例抗体 持续的时间长。
加热56 ℃30min, 60℃10min,100℃1min, 60Co照射及紫外线 照射(10~15min)可使汉坦病毒灭活。在PH 7~9、-20℃ 低温和-70℃超低温或-196℃液氮中汉坦病毒活性良好。
EHFV的抵抗力可归纳为“三怕”,即怕消毒剂,怕热, 怕紫外线。
2020/8/21
7
三、病原学
泌物污染环境形成气溶胶而被感染
⑶消化道传播 食入带病毒宿主动物排泄物、分泌
物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2.螨媒传播 通过革螨或恙螨幼虫叮咬感染
3.垂直传播 ⑴患病孕妇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⑵带病毒鼠通过孕鼠传给胎鼠
⑶带病毒革螨或恙螨经卵传递
2020/8/21
14
四、流行病学
➢ 经伤口传播 无论鼠间还是人间,HV很容易通过伤口传播。 尤其在秋收季节,黑线姬鼠大量繁殖并下田取食, 其排泄物污染土壤和农作物的机会增加;而且这 时正值农忙,参加秋收人员接触土壤和农作物以 及劳动中皮肤破损的机会较多。由此看来,姬鼠 型出血热秋后发病增加与伤口传播有关。
2020/8/21
3
一、概 述
1982年流行性出血热(EHF)被世 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 征出血热(HFRS),不同的国家有 自己的命名: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 炎(HNN),韩国称韩国出血热 (KHF),瑞典称地方性良性肾病 (NDN),芬兰和南斯拉夫称流行 性肾炎( EN)等。
该病病死率高,危害较大,是国 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2020/8/21
15
四、流行病学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 业和不同种族人群对汉坦病毒具有普遍易感性, 感染病毒后只有少部份人发病,大部份人群处 于隐性感染状态。据调查,自然隐性感染人群 比显性感染者多数倍乃至数十倍以上,发病人 群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
2020/8/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