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PPT
合集下载
流行性出血热 ppt课件
– S基因编码核蛋白,是主要结构蛋白,感染后抗体出现早, 可用于早期诊断
– M基因编码膜蛋白,其中含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诱生 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
– L基因编码RNA多聚酶
流行性出血热
4
病原学
• 依据血清学检查,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 至少可分为13型,公认的有以下5型 Ⅰ型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野鼠型) Ⅱ型汉城病毒(Seoul virus,家鼠型) Ⅲ型普马拿病毒(Puumala virus,棕背平型或流行性 肾病型) Ⅳ型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田鼠型) Ⅴ型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 鹿鼠型)
一般起于病程第9~14天。
流行性出血热
20
临床表现
多尿期
• 根据尿量及氮质血症分为三期
• 移行期:尿量增加到2000ml,但BUN、Cr上升, 症状加重
• 多尿早期: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 症状仍重
• 多尿后期:尿量超过3000ml,氮质血症逐步改善, 症状好转
流行性出血热
21
临床表现
本期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是本病最凶险的 阶段。
复习定义:少尿:<400 ml/d(25ml/h)
无尿:<50~100ml/d
本期的标志:血压回升,尿量锐减,血液稀释。
突出表现为“三高”症状:高血钾、高血容量、
高氮质血症。
流行性出血热
18
(三)少尿期
表现:
① 尿量锐减,甚至无尿;
②小便内可有白色或淡红色膜状物或絮状物;(坏 死组织、炎细胞和蛋白)
流行性出血热
5
病原学 •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
Ⅰ型汉滩病毒
– M基因编码膜蛋白,其中含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诱生 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
– L基因编码RNA多聚酶
流行性出血热
4
病原学
• 依据血清学检查,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 至少可分为13型,公认的有以下5型 Ⅰ型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野鼠型) Ⅱ型汉城病毒(Seoul virus,家鼠型) Ⅲ型普马拿病毒(Puumala virus,棕背平型或流行性 肾病型) Ⅳ型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田鼠型) Ⅴ型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 鹿鼠型)
一般起于病程第9~14天。
流行性出血热
20
临床表现
多尿期
• 根据尿量及氮质血症分为三期
• 移行期:尿量增加到2000ml,但BUN、Cr上升, 症状加重
• 多尿早期: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 症状仍重
• 多尿后期:尿量超过3000ml,氮质血症逐步改善, 症状好转
流行性出血热
21
临床表现
本期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是本病最凶险的 阶段。
复习定义:少尿:<400 ml/d(25ml/h)
无尿:<50~100ml/d
本期的标志:血压回升,尿量锐减,血液稀释。
突出表现为“三高”症状:高血钾、高血容量、
高氮质血症。
流行性出血热
18
(三)少尿期
表现:
① 尿量锐减,甚至无尿;
②小便内可有白色或淡红色膜状物或絮状物;(坏 死组织、炎细胞和蛋白)
流行性出血热
5
病原学 •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
Ⅰ型汉滩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避免蚊虫叮咬
使用驱蚊剂 穿长袖衣物 避免黄昏和夜间外出
定期清理环境
清理积水 保持环境干燥 消灭蚊虫滋生地
使用蚊帐
睡眠时使用蚊帐 确保蚊帐无破损 及时更换蚊帐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手 保持清洁 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物品
● 02
第2章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 途径
蚊虫叮咬传播
蚊虫叮咬是流行性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主要受到伊蚊、 埃及伊蚊等蚊虫传播。通过蚊虫叮咬,病原体可以进入人体, 引发严重疾病。
减少传播源
加强医疗救治
完善患者救治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防 控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 液或体液传播。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是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医疗救治和病原监测等工作。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为减少 疫情传播而努力。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措施
发展趋势
医疗技术
不断创新,提高治疗效果 智能化医疗工具应用广泛
药物研发
加速推进,开发更多有效药物 个性化用药成为主流
康复服务
全面覆盖,加速康复过程 社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科研合作
跨界合作,共同攻克难题 科研成果共享,加速创新
结语
流行性出血热是全球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我们 需要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社会的稳定和 人民的健康。
疫苗研发
积极推动疫苗 研究
开展临床试验
预防流行性出 血热
疫苗是有效手段之 一
国际合作
加强信息交流
共享防控经验 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合作
共同研究疫情动态 联合开展防控工作
全球战疫
流行性出血热教学课件.ppt
螨媒传播 革螨传播
通过革螨叮咬
恙螨传播
通过恙螨幼虫叮咬
垂直
患病孕妇
经胎盘传播
(三)流行特征
1. 地区性。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 洲,美洲病例较少。我国疫情最严重,其次 为俄罗斯、韩国和芬兰。
2. 季节性和周期性。黑线姬鼠传播者11月至次 年1月为主峰,5~7月为小高峰。家鼠传播者 3~5月为高峰。林区姬鼠传播者的高峰期在 夏季。本病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
位,双下肢下垂。 d.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
③ 循环衰竭 同休克处理
④ 皮肤及粘膜的护理
5. 心理护理
总的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
疗。 早期抗病毒治疗。 综合液体疗法。 对休克、肾功能不全、出血等进行综合性预防
性治疗。 针对本病并发症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治疗。
一般治疗
早休息:发病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
热量供应:对消化道明显者,通过静脉补充必 要的水、糖及电解质
主要症状
1、毛细血管损害
(1)
三红征: 粘膜充血: 眼结合膜充血:
(2)渗出:球结膜、面部、眼睑 (3)出血:
粘膜出血 皮肤出血 腔道出血
2、肾脏损害
尿蛋白 血尿 管型尿 尿中膜状物 少尿
3、肝肝脏损害
肝功能 黄疸 肝大
(二)低血压休克期
主要特点: 病程4~6病日 发热末期或热退后 热退但病情加重
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继发感染:
预防及监测:早期发现感染迹象。 细菌培养 抗生素 支持疗法(新鲜血)
【预防】
防鼠灭鼠 防螨灭螨 加强食品卫生及个人防护 疫苗接种
【护理】
(一)主要护理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全
20
男34岁,发病后第2天,左眼球结膜明显出血 21
女,31岁,发病后第4天。面部、躯干、四肢及内脏器官均出血。图片显示为 胸壁皮肤搔抓出血(↑ 所示)
22
出血:口腔粘膜 出血
23
EHF患者死亡后尸检脑图像大脑 脑回血管普遍扩张,充血
24
(二)低血压休克期
• 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 多发生在第4~6d • 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2d,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
生化常规:K 3.29mmol/L, Na 127.7mmol/L,CREA
794.9umol/L,ALB 25.9g/L,AST127.5U/L
,
ALT 129.5U/L,LDH 1930U/L
胸部CT:右侧少量胸水,全腹CT:右肾小结石
4
病例简介
诊断:
1.严重脓毒症,2.多脏器功能不全(肾脏、肝脏、血 液)3.急性肾功能衰竭,4泌尿系感染?5.不全性肠梗 阻,6.右肾结石
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典
型病例呈五期经过 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为高发疫区
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有66种脊椎动物,我国50多种,鼠猫狗兔
黑线姬鼠——农村野鼠型出血热 褐家鼠——家鼠型出血热 大林姬鼠——林区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现 • 肺型: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哮喘-ARDS,预后极差
• 晕厥型:心律失常
• 紫癜型
• 腔道出血型
33
并发症
(一)腔道出血 (二)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三)肺水肿是很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有两
种情况。
男34岁,发病后第2天,左眼球结膜明显出血 21
女,31岁,发病后第4天。面部、躯干、四肢及内脏器官均出血。图片显示为 胸壁皮肤搔抓出血(↑ 所示)
22
出血:口腔粘膜 出血
23
EHF患者死亡后尸检脑图像大脑 脑回血管普遍扩张,充血
24
(二)低血压休克期
• 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 多发生在第4~6d • 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2d,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
生化常规:K 3.29mmol/L, Na 127.7mmol/L,CREA
794.9umol/L,ALB 25.9g/L,AST127.5U/L
,
ALT 129.5U/L,LDH 1930U/L
胸部CT:右侧少量胸水,全腹CT:右肾小结石
4
病例简介
诊断:
1.严重脓毒症,2.多脏器功能不全(肾脏、肝脏、血 液)3.急性肾功能衰竭,4泌尿系感染?5.不全性肠梗 阻,6.右肾结石
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典
型病例呈五期经过 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为高发疫区
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有66种脊椎动物,我国50多种,鼠猫狗兔
黑线姬鼠——农村野鼠型出血热 褐家鼠——家鼠型出血热 大林姬鼠——林区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现 • 肺型: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哮喘-ARDS,预后极差
• 晕厥型:心律失常
• 紫癜型
• 腔道出血型
33
并发症
(一)腔道出血 (二)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三)肺水肿是很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有两
种情况。
第八章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 病原学检查
➢ 血清、血细胞可进行病毒分离及用PCR检测病 毒RNA。
最新课件
21
治疗要点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为“三 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 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在各个时期进 行对症治疗,积极防治出血、休克、 肾衰竭和感染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最新课件
22
❖ 发热期: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 低血压休克期:纠酸扩容、改善微循环 ❖ 少尿期:稳定内环境、利尿、导泻 ❖ 多尿期:早期、后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背部搔抓样条索状出血
眼结膜充血、水肿
颜最面新潮课红件 、出血
18
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有无因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症状
明显、担心预后而出现紧张、情绪低 落、恐惧等情绪。 ❖了解病人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如何。
最新课件
19
辅助检查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5
第八章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最新课件
1
学习目标
❖1.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2.熟悉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问 题。
❖3.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特点 及发病机制。
最新课件
2
疾病概要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 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 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充血、出血、 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少尿期:少尿或无尿 少尿<400--500ml
无尿<50--100ml
急性肾功能衰竭
重症患者(尿中有膜状物排出)出 现高血容量综合症
最新课件
14
❖ (4)多尿期
➢ 血清、血细胞可进行病毒分离及用PCR检测病 毒RNA。
最新课件
21
治疗要点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为“三 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 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在各个时期进 行对症治疗,积极防治出血、休克、 肾衰竭和感染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最新课件
22
❖ 发热期: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 低血压休克期:纠酸扩容、改善微循环 ❖ 少尿期:稳定内环境、利尿、导泻 ❖ 多尿期:早期、后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背部搔抓样条索状出血
眼结膜充血、水肿
颜最面新潮课红件 、出血
18
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有无因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症状
明显、担心预后而出现紧张、情绪低 落、恐惧等情绪。 ❖了解病人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如何。
最新课件
19
辅助检查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5
第八章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最新课件
1
学习目标
❖1.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2.熟悉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问 题。
❖3.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特点 及发病机制。
最新课件
2
疾病概要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 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 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充血、出血、 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少尿期:少尿或无尿 少尿<400--500ml
无尿<50--100ml
急性肾功能衰竭
重症患者(尿中有膜状物排出)出 现高血容量综合症
最新课件
14
❖ (4)多尿期
医学流行性出血热课件
THANK YOU.
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
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
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损伤。
肾脏损害
肾脏是流行性出血热损伤最严重的器官之一,表现为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衰竭。
其他器官损伤
流行性出血热还会导致心脏、肺、肝脏、胆囊和胰腺等器官的损伤。
02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展望
未来,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将继续深入,特别是在疫苗研制和应用方面 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流行性 出血热的传播和变异也将更加复杂,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控。
05
常见问题与解答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常见问题与解答
• 流行性出血热是什么? • 流行性出血热,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等动物的排泄物
传播。 •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腰痛、眼痛、口腔出血、尿少等,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消毒,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 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医护人员常见问题与解答
如何诊断流行性出血热?
防鼠灭鼠
加强防鼠灭鼠工作,防止鼠类污染食物和 水源,减少鼠密度,降低感及其排泄 物,不食用鼠类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疫苗接种
针对高风险人群,推荐接种流行性出血热 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疫情报告
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
流行性出血热的疫苗接种方案
美国2012年爆发
2012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爆发了流行性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 数超过1千例,其中死亡病例有数十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汉坦病毒包括: (1)核衣壳蛋白 (2)囊膜糖蛋白(G1、G2)
(3)RNA聚合酶。 糖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稳定的 抗原决定簇。抗原出现最早,有利早期 诊断。 膜蛋白――含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诱 导宿主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
5
[流行病学] 一、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为多宿主性的自然疫源性动物源性疾病。
20
4.肾损害: 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颗粒管型提 示肾管受损重。逢尿必查。 发热期危重症候群及其临床意义: ①高热不退>6天 ②频繁呃逆、呕吐、腹痛、腹泻,尤其 伴有血压下降者。 ③剧烈腹痛、腹肌紧张——提出腹腔出 血,后腹膜水肿或肾小破裂。 ④严重渗出、血液高度浓缩者,易休克。
12
病理生理:基本病理变化 1.休克:本病病程的3-7d常出现低血 压休克称为原发性休克,少尿期以后发 生的休克称的继发性休克。
13
2.出血: ①血管的损伤; ②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③肝素类物质↑; ④DIC所致凝血机制异常。
14
3.急性肾功能衰竭: ①肾血流不足; ②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免疫损伤; ③肾间质水肿和出血; ④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 ⑤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 ⑥肾小管管腔被蛋白,管型所阻塞。
15
病理解剖: 1.血管病变:基本病变是小血管内皮细胞 肿胀,变性和坏死。 2.肾脏病变:脏器病变及肾脏最明显。 3.心脏: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甚达肌层 或心外膜下。 4.脑垂体及其它脏器:垂体肿大、前叶显 著充血、出血和凝固性坏死
16
[临床表现] 不同年度、地区、季节、类型、年龄不同而千差 万别 主要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损害 五期经过: 潜伏期和前驱症状: 潜伏期4-46d,一般7-14d,多数急起,无前 驱症,少数缓起,前驱不典型。 △发热是本病最早出现的必备症状 △出血见于HFRS整个病程,程度轻重不一 △严重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性肾衰大多可逆,少数转为慢性肾损害。
2
[病原学] 归属布尼亚病毒科(Bungaviridae)的汉 坦病毒属,统称汉坦病毒。根据血清学 检查:汉坦病毒至少可分为11型,其中4 型经WHO汉坦病毒参考中心认定:汉滩、 汉域、普马拉、希望山疝毒。 引起人类HFRS为:汉滩、汉域、普马拉、 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疝毒。 我国主要是汉滩、汉域(家鼠)
6
二、传播途径:5种 动物源传播: 1.吸道:不同途径接种肺内V繁殖滴度 最高。带毒鼠密集并大量排毒。 2.消化道 3.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垂直传播:
7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仅小部分人发病,大部分人群 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 极少见到二次感染发病的报告。 地区性:目前世界上32个国家有疫情发生,中国占世 界总报数的90.94%,亚洲92.68%,其次欧洲。主要 有姬鼠型、家鼠型。 周期性:与宿主动物生态学、动物流行病学有关,同 时与易感人群免疫状况和接触机会有密切关系。 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高峰季节 人群分布:男>女 青壮年多 农民多
②口、咽部粘膜充血、水肿、软腭充血网状、针 尖样出血点。
③眼结合膜充血、眼结合膜充血、无溢泪及分泌 物。 ④粘膜三红:眼球结合膜、咽与软腭、舌质。 ⑤少数有腔道出血:鼻、咯血、便血、血尿等。 ⑥渗出:——水肿为特征性表现 三肿征——球结膜水肿、面部水肿、眼睑水肿。 球结膜水肿最常见:具有较大的意义,分3度:轻: 内、外眦波绞;中:睁眼有水肿;重:隆起的球 结合膜呈鲜荔枝肉突出眼裂。
2.动物实验证明:幼龄鼠死亡率>新生 乳小鼠,表明免疫病理损害在HFRS发病 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3.临床观察I型与Ⅲ型变态反应有关的 免疫检测指标的消长与临床病情发展, 病期的演进等密切相关。
11
三、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EHFV能诱发机体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释 放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其中:自介 1.TNF引起发热,一定量TNF能引起休克 和器官衰竭。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2、血 管紧张素-II等的升高,能显著减少肾血流 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促进肾功能衰竭。
17
一、发热期:表现发热、全身中毒症状、 毛细血管损害、出血、肾损害。 1.发热:是HFRS的必备症状。
18
2.全身中毒症状: ①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②消化道症状:铰痛、腹泻、呃逆呕吐, 重者可有呕血、便血。 ③神经精神症状:
19
3.毛细血管损害——充血、出血、渗出水肿 ①三红征(皮肤)面颈、前胸部充血。
3
病毒基因结构及特征: 汉坦病毒是由核心和表膜组成,其基因组位于 核心部分,含有三段单股负链RNA。即大 (L)、中(M)和小(S)三个基因断。 L-L片段基因只编码一种蛋白质,即RNA聚合 酶。 M-编码包含G1和G2的两个糖蛋白的前体大蛋 白→膜蛋白 S-只编码一种蛋白、核衣壳蛋白(结构蛋白) NP
流行性出血热
1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 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udrome, HFRS),是世界上分 布最广、发病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一 种疾病。1982年,WHO统一命名为肾综 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 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 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8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HFRS的发病机制 :病毒作为始动因素,一方 面可直接导致感染脏器和功能不损害,另一方 面,可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此外,机体神经 内分泌的变化、炎症介质及血管性物质的释放 以及严重的内环境紊乱,使病情错综复杂。 病毒进入人体后随血流侵入血管内皮细胞、骨 髓、肝、脾、肺、肾、淋巴结等组织,进一步 增殖后再释放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由于病毒 感染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细胞结构和 器官功能损害。
9
一、病毒直接致病学说 病毒直接致病必须满足3个条件: (1)在感染组织或器官中检出HV抗原或V。 (2)伴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3)所见病理损害非继发性损害或异常免 疫应答所致 。
10
二、关于免疫发病学说
1.大多数病人为中青年者,且中青年病 人危重型较多,说明免疫应答强弱与发 病轻重有密切关系 。
汉坦病毒包括: (1)核衣壳蛋白 (2)囊膜糖蛋白(G1、G2)
(3)RNA聚合酶。 糖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稳定的 抗原决定簇。抗原出现最早,有利早期 诊断。 膜蛋白――含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诱 导宿主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
5
[流行病学] 一、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为多宿主性的自然疫源性动物源性疾病。
20
4.肾损害: 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颗粒管型提 示肾管受损重。逢尿必查。 发热期危重症候群及其临床意义: ①高热不退>6天 ②频繁呃逆、呕吐、腹痛、腹泻,尤其 伴有血压下降者。 ③剧烈腹痛、腹肌紧张——提出腹腔出 血,后腹膜水肿或肾小破裂。 ④严重渗出、血液高度浓缩者,易休克。
12
病理生理:基本病理变化 1.休克:本病病程的3-7d常出现低血 压休克称为原发性休克,少尿期以后发 生的休克称的继发性休克。
13
2.出血: ①血管的损伤; ②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③肝素类物质↑; ④DIC所致凝血机制异常。
14
3.急性肾功能衰竭: ①肾血流不足; ②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免疫损伤; ③肾间质水肿和出血; ④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 ⑤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 ⑥肾小管管腔被蛋白,管型所阻塞。
15
病理解剖: 1.血管病变:基本病变是小血管内皮细胞 肿胀,变性和坏死。 2.肾脏病变:脏器病变及肾脏最明显。 3.心脏: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甚达肌层 或心外膜下。 4.脑垂体及其它脏器:垂体肿大、前叶显 著充血、出血和凝固性坏死
16
[临床表现] 不同年度、地区、季节、类型、年龄不同而千差 万别 主要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损害 五期经过: 潜伏期和前驱症状: 潜伏期4-46d,一般7-14d,多数急起,无前 驱症,少数缓起,前驱不典型。 △发热是本病最早出现的必备症状 △出血见于HFRS整个病程,程度轻重不一 △严重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性肾衰大多可逆,少数转为慢性肾损害。
2
[病原学] 归属布尼亚病毒科(Bungaviridae)的汉 坦病毒属,统称汉坦病毒。根据血清学 检查:汉坦病毒至少可分为11型,其中4 型经WHO汉坦病毒参考中心认定:汉滩、 汉域、普马拉、希望山疝毒。 引起人类HFRS为:汉滩、汉域、普马拉、 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疝毒。 我国主要是汉滩、汉域(家鼠)
6
二、传播途径:5种 动物源传播: 1.吸道:不同途径接种肺内V繁殖滴度 最高。带毒鼠密集并大量排毒。 2.消化道 3.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垂直传播:
7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仅小部分人发病,大部分人群 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 极少见到二次感染发病的报告。 地区性:目前世界上32个国家有疫情发生,中国占世 界总报数的90.94%,亚洲92.68%,其次欧洲。主要 有姬鼠型、家鼠型。 周期性:与宿主动物生态学、动物流行病学有关,同 时与易感人群免疫状况和接触机会有密切关系。 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高峰季节 人群分布:男>女 青壮年多 农民多
②口、咽部粘膜充血、水肿、软腭充血网状、针 尖样出血点。
③眼结合膜充血、眼结合膜充血、无溢泪及分泌 物。 ④粘膜三红:眼球结合膜、咽与软腭、舌质。 ⑤少数有腔道出血:鼻、咯血、便血、血尿等。 ⑥渗出:——水肿为特征性表现 三肿征——球结膜水肿、面部水肿、眼睑水肿。 球结膜水肿最常见:具有较大的意义,分3度:轻: 内、外眦波绞;中:睁眼有水肿;重:隆起的球 结合膜呈鲜荔枝肉突出眼裂。
2.动物实验证明:幼龄鼠死亡率>新生 乳小鼠,表明免疫病理损害在HFRS发病 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3.临床观察I型与Ⅲ型变态反应有关的 免疫检测指标的消长与临床病情发展, 病期的演进等密切相关。
11
三、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EHFV能诱发机体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释 放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其中:自介 1.TNF引起发热,一定量TNF能引起休克 和器官衰竭。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2、血 管紧张素-II等的升高,能显著减少肾血流 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促进肾功能衰竭。
17
一、发热期:表现发热、全身中毒症状、 毛细血管损害、出血、肾损害。 1.发热:是HFRS的必备症状。
18
2.全身中毒症状: ①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②消化道症状:铰痛、腹泻、呃逆呕吐, 重者可有呕血、便血。 ③神经精神症状:
19
3.毛细血管损害——充血、出血、渗出水肿 ①三红征(皮肤)面颈、前胸部充血。
3
病毒基因结构及特征: 汉坦病毒是由核心和表膜组成,其基因组位于 核心部分,含有三段单股负链RNA。即大 (L)、中(M)和小(S)三个基因断。 L-L片段基因只编码一种蛋白质,即RNA聚合 酶。 M-编码包含G1和G2的两个糖蛋白的前体大蛋 白→膜蛋白 S-只编码一种蛋白、核衣壳蛋白(结构蛋白) NP
流行性出血热
1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 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udrome, HFRS),是世界上分 布最广、发病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一 种疾病。1982年,WHO统一命名为肾综 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 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 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8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HFRS的发病机制 :病毒作为始动因素,一方 面可直接导致感染脏器和功能不损害,另一方 面,可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此外,机体神经 内分泌的变化、炎症介质及血管性物质的释放 以及严重的内环境紊乱,使病情错综复杂。 病毒进入人体后随血流侵入血管内皮细胞、骨 髓、肝、脾、肺、肾、淋巴结等组织,进一步 增殖后再释放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由于病毒 感染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细胞结构和 器官功能损害。
9
一、病毒直接致病学说 病毒直接致病必须满足3个条件: (1)在感染组织或器官中检出HV抗原或V。 (2)伴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3)所见病理损害非继发性损害或异常免 疫应答所致 。
10
二、关于免疫发病学说
1.大多数病人为中青年者,且中青年病 人危重型较多,说明免疫应答强弱与发 病轻重有密切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