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经济法之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环境保护法概述
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只在该辖区内有效。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效力也不及于香港、澳门特区
– 一国两制
我国签订和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与国内环境保护法 具有同等效力,但国际环境保护法有不同规定时,适用国 际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对跨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纠纷案件,除遵循在全国生效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之外,原则上应以环境保护违法行为 发生地的法律规范为依据。 牛牛文档分享⑵环境保护法的失效时间
一般也有以下三种形式
经修订的法律明文规定该法施行之后相应的原法律同时废止 例如《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本法自公布之日 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同时废止。” 规定与新法相抵触的原法律规范失效 有两种情况:一是采用 该法实施之日起与该法相抵触的法律规范立即失效的形式; 二是采用与该法相抵触的原法律规范,必须在该法公布之日 起依据该法的规定予以修订,超过一定限期则自行失效的失 效形式。 随着新法的施行原有同类法律自动失效 上述三种失效形式中,前两种是属于“明示废止”的情况 ,是“以法废法”的做法,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后一 种是“默示废止”。
“域内效力”原则
指法律的效力及于国家主权所管辖的领域的规定 我国不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空间上的适 用范围是有区别的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 环境保护条例、决定、命令等,一般均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把属地主义、 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三者结合起来 的原则。 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法律比较普遍的护法的规 定,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如下:
⑴对本国人的效力 一律适用于在本国境内的 我国公民和法人。 对于在我国领域外的我国公民和法人,原则上 仍受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保护,同时也有遵守我 国环境保护法的义务。 ⑵对外国人的效力 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 外资企业、与外国合资、合作企业等,都必须 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法名词解释
环境法名词解释
环境法是指法律对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制度安排和规范,它包括环境保护法、环境专项法和有关的公民环境权益法等,它主要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了国家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
环境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环境基本制度:环境法确立了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为其他环境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2. 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法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限制,包括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它确立了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加强了对污染行为的惩罚和追责。
3. 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法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出了要求,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物种保护和植被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它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4. 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环境法鼓励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限制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它规定了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和限制,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意识和参与:环境法强调公民对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参与和合法权益的保障,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它规定了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了公民环境意识的提升和环境治理的民主化。
总之,环境法是一套旨在保护和管理环境的制度和规范,它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了国家对环境保护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并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
环境法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律知识点
环境法律知识点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各国纷纷出台了环境法律法规,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
本文将就环境法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探讨,帮助读者了解环境法律的重要性与作用。
一、环境法律的概念环境法律是国家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调节环境与发展关系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称。
它主要是为了规范和约束环境污染行为,防止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二、环境法律的分类1. 综合性环境保护法律:综合性环境保护法律是指对环境进行全面保护的法律,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以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规定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全面维护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2. 特定领域环境保护法律:特定领域环境保护法律是对某个特定环境问题的专门法律,如《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通过具体的规定和措施,对特定环境问题加以约束和管理。
三、环境法律的目标1. 预防原则:环境法律的首要目标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
通过制定环境标准、污染物排放限值等规定,预防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2. 修复原则:当环境已受到破坏或污染时,环境法律要求责任方承担修复责任。
比如,在发生水污染事故后,责任方应采取措施对水体进行修复。
3. 优先原则:环境法律要求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确保生态平衡。
4. 合作原则:环境问题通常不受国界限制,需要各国合作共同解决。
环境法律鼓励国际合作,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四、环境法律的实施与监督1. 行政监管:环境法律的实施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通过执法检查、监测评估等手段,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管与处罚。
2. 公众参与:环境法律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公众可以通过提起诉讼、参与环境评估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 企业自律:环境法律鼓励企业自觉遵守环境法规,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环境保护法 环境定义
环境保护法环境定义一、环境保护法的背景与意义二、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2.1 初步的环境保护法立法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制定与实施三、环境保护法的定义与内容3.1 对环境的定义3.2 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3.2.1 环境目标与原则3.2.2 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3.2.3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3.2.4 环境监测与评估3.2.5 环境信息公开与参与3.2.6 环境违法行为处罚与责任追究四、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与效果4.1 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机构与领导体制4.2 环境保护法的执行情况与效果评估4.3 环境保护法的局限性与挑战五、环境保护法的完善与展望5.1 环境保护法修订的必要性与紧迫性5.2 环境保护法完善的方向与建议六、结语环境保护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环境保护法的背景与意义、发展历程、定义与内容、实施与效果以及完善与展望等方面,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环境保护法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和改进。
一、环境保护法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污染、破坏和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体系来保护和治理环境。
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环境保护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原则和责任。
其次,环境保护法明确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格局。
第三,环境保护法通过监测、评估和信息公开等手段,加强了环境管理和监督,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效果。
最后,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2.1 初步的环境保护法立法早在20世纪初,各国就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了一些初步的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名词解释
一、常用有关环境的名词解释环境环境通常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和作用于人类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环境保护法所保护的环境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环境有所不同,它是有一定范围的,是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的环境。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给环境所下的定义为:“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这一定义把环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的自然因素总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环境,其特点是天然形成,无人工干预;一类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即在天然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人类经过有意识地劳动而构造出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
如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我国环境保护法对这两类环境均予以保护。
环境科学广义: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科学。
狭义:它是探索全球环境演化的规律, 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和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及管理和措施的科学。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其内容主要有:(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液、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环境保护法名词
环境:指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破坏: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所造成的现象。
环境污染:指由于人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了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者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现象。
环境保护法学: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手段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更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保护法: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或体现的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适用于环境保护法一切领域的基本指导方针或者基本准则。
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国际间环境保护关系的行为规范总称来源于国际公约双边或多边协定有关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的宣言决议行动纲领等。
可持续发展原则: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一不定期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责任原则:是指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应当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责任其核心内容即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
三同时制度:指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和区域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不定期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
2016年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复习: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 2016年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复习: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司法考试的资料庞杂样,法律教育网为您整理了经济法的复习笔记,以便大家复习。
1.综合性。
环境保护法保护的对象相当广泛,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为环境要素和整个地球的生物圈;法律关系主体不仅包括一般法律主体的公民、社会经济组织,也包括国家乃至全人类,甚至包括尚未出生的后代人;运用的手段采取直接“命令一控制”式、市场调节式、行政指导式等多元机制相结合的方式。
由于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广泛、涉及的社会关系复杂、运用的手段多样,从而决定了其所采取的法律措施的综合性。
环境问题不仅可以适用诸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公法予以解决,也可以适用民法等私法予以解决,甚至还可以适用国际法予以解决。
2.技术性。
由于环境保护法不仅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环境保护法必须与环境科学技术相结合,必须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科学规律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通过一系列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操作规程等形式体现出来。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中经常大量直接对技术名词和术语赋予法律定义,并将环境技术规范作为环境法律法规的附件,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3.社会性。
环境保护法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它与阶级性和政治职能较强的一些立法不同,它并非不同阶级、利益集团对立冲突与矛盾调和的结果,而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加剧的产物。
环境保护法所关注和规范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基本人权,它反映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代表人类的共同利益,侧重于社会领域的法律调整。
其次,环境作为全人类的共同生存条件,并不能为某个人或某国所私有或独占,它必须符合整个社会和整个人类的利益,是以社会利益、人类利益为本位的法。
环境保护法的概念任务与适用范围
民法为公民的环境权益提供了法律保 障。当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时, 可以依据民法进行维权。
02
环境保护法的任务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制定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确保环境 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限制污染排放
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企业和个人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 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THANK YOU
地域适用范围
国内适用性
环境保护法在国内具有普遍适用 性,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环境保 护事务。
跨国污染
对于跨国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法 可以作为国际法的一部分,依据 国际条约和协议进行约束。
主体适用范围
政府机构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环境保护方 面具有法定的职责和义务,需依法进 行环境管理和监督。
企事业单位与个人
保障人体健康
1 2
制定环境健康标准
根据不同环境和污染物特性,制定相应的环境健 康标准,保障公众健康。
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管理
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环境 卫生问题。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健康素养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健康素 养,促进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03
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总结词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评估 的制度。
详细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在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评估,并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措施。该制度的目的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保护环境质量。
"三同时"制度
总结词
"三同时"制度是指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 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环境法要点
法律基本知识环境法要点法律基本知识——环境法要点环境法是一门专门研究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的学科,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的基本要点如下:一、环境法的定义及目的:环境法是一门法律学科,旨在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的目的是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确保环境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环境法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环境保护是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环境法应当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2. 预防原则:环境法侧重于事前预防,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
预防原则体现了环境法的先见性和综合性。
3. 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环境法规定了环境保护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强调污染者应当依法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 公众参与原则:环境法倡导公众广泛参与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的过程,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 保护优先原则:环境法强调保护环境的优先性,对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给予优先考虑。
三、环境法的主要内容:环境法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水资源管理、废物管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
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管理的基础,环境法对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2. 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法规定了工业企业、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政策、规划等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进行全面评估,环境法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规范和管理。
4. 自然保护区:环境法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管理和保护要求,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5. 生态建设:环境法鼓励和支持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环境保护法概述
推进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法的机遇
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法将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低碳发展等方式,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提升社会福祉
环境保护法将提升社会福祉,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同时,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 量。
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政责任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应当予以行政处分;情 节严重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民事责任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的有关 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制度、措施和法律责任。
针对特定领域和问题,国家还制定了相关的专门法律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意义
01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 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 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某公司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案例
总结词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之一,某公司因未按规定进行环评而受到处 罚。
详细描述
某公司在开展一项工程建设项目时,未按照 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导致了严重的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处罚 ,并要求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该案例表明了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行为的严肃 态度和零容忍原则。
预防为主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注重预防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的发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和减少对环境的损 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其中,环境的定义是该法律法规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全面理解和正确执行环境保护法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环境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空间,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自然界的各种要素和自然资源,如空气、水、土壤、生物等。
其中,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是评估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活动所形成的环境,包括人口密度、城市规划、交通状况、居住环境等。
社会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经济环境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工业、农业、能源等领域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人类长期的生存和生活至关重要。
文化环境是指人的思想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风尚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文化环境的良好状况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
二、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有以下要求:1.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是环境保护法的首要任务之一。
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发展。
2. 预防为主:环境保护法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破坏,降低环境风险。
3. 依法管理、全民参与:环境保护法强调依法管理环境问题,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按照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全民共治的格局。
4. 加强监管和执法:环境保护法要求建立健全环境监管和执法机制,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保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5. 推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法着力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鼓励节能减排,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法概述
环境保护法概述环境保护法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权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法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法的出现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概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内容1.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权益。
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促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 环境保护法的涵盖范围:环境保护法包括了对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各个要素的保护,以及对污染物排放、废物处置、环境评估、环境监测等活动的管理。
同时,环境保护法也规定了环境损害的责任与赔偿机制。
3.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法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污染者负责、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和法治保障等。
这些原则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并确保环境治理的公正和有效性。
4. 环境保护法的管理措施:环境保护法通过设立环境监管机构、制定环境标准、实施环境评估、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等管理措施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理程序。
二、环境保护法的主要特点1. 防治为主:环境保护法强调预防和治理,并将防治作为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
通过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标准,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和蔓延。
2. 综合治理:环境保护法倡导综合治理,即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全面治理环境问题。
通过联防联控、跨行业协调等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3. 污染者负责: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污染者的责任。
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环境行为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注重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环境保护。
公众可以通过举报、诉讼、听证等方式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和监督过程。
5. 科学决策:环境保护法强调科学决策,确保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环境保护法概述
• 根据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原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于2008年3月18日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部网站,域名变更为。
3.1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发展
•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环境监督管理 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 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 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从无到有,从弱 到强,从不健全到逐步健全,大体经历了 起步阶段、初创阶段、徘徊阶段、发展完 善阶段等四个阶段。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 适应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需要的完整体系。
3.1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发展
徘徊阶段(1982~1987):
• 1982年12月29日,国务院撤销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其 业务并入新建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成为该部一个局,称环 境保护局。随后,绝大多数地方人民政府也将原设环境保护监 督管理机构与城乡建设部门合并。这种调整意在将不上编制的 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并入一个较高级别的常设机构城 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以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但是,由 于认识不足,合并后反而削弱了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定;但更主要的是受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然规律的 制约; ③ 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
• 主体:国家、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 • 法律依据:行政法、民法、刑法等 • 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平等、不平等
1.4 环境保护法与客观规律
环境保护法与客观规律: ✓ 环境保护法必须以生态规律为依据; ✓ 环境保护法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 ✓ 环境保护法必须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
经济法第八章环境保护法第一节概述.doc
经济法第八章环境保护法第一节概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二)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现象。
二、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和特点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其特点有:1.环保法的保护对象、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涉及的主体非常广泛;2.环保法是以综合性为特征的法律规范系统;3.环保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技术性;4.环保法具有社会公益性;5.环保法的世界共同性体现了其国际性。
三、环境保护法的体系1.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环境标准5.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6.我国参加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四、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一)协调发展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使环境和资源既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又能够使环境保持在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水平上,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发展,共同发展。
(二)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简称,是指对环境问题应当立足于预防,防患于未然;对于已经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由于条件的限制未能认识、预防和防止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应当积极治理;在治理现有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时,要正确处理防与治、单项治理与区域治理的关系,综合运用各种防止手段来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三)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广大公众有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环境保护法讲义
环境保护法讲义第一篇:环境保护法讲义环境保护法讲义第一节概述一、环境和环境问题(一)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二)环境问题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叫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法主要研究的是第二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1环境破坏是指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使自然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等。
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有的甚至不可逆转。
2环境污染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把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以致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
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又有密切联系,二者具有复合效应。
环境破坏可以降低环境的自净能力,如森林减少会加重大气污染,而环 1 境污染又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当今世界五大问题,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广义上都属于环境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现代环境问题引起的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最为严重的问题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
二、环境保护法的特点1.综合性。
它不仅可以适用诸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的功能公法予以解决,也可以适用民商法等私法予以救济,甚至还可以适用国际法予以调整,不但包括上述部门法的实体法规范,也包括程序法规范。
2.技术性。
3.社会性。
环境保护法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它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加剧的产物。
环境保护法所关注和规范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基本人权,它反映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代表人类的共同利益,侧重于社会领域的法律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考经济法之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司考经济法之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环境保护法是一个新兴的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中的法律部门,其称谓在各国立法和理论上的表述有相当的差异。
有称环境法,有称公害法,有称污染控制法,有称自然资源保护法等。
我国在立法上称为环境保护法。
一般认为,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