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路设计规范要求[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10KV电力保护
延伸地线制作方法
直埋地线 拉线式地线制作方法
光缆敷设
架空光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
架空光缆与其他电气设施交越时最小垂直净距
其他电气设施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m)
架空电力线路
架空电力线路
有防雷保护装置
无防雷保护装置
1KV以下电力线路
1.25
1.25
1~10KV以下电力线路
立杆
拉线
架空光缆杆路拉线程式的选择,主要应根据杆路负 荷、气象条件以及制作拉线用的钢绞线容许的最大 拉断力来考虑。一般在轻中负荷区时,可按以下基 本要求:
转角拉线的程式全部比吊线大一级,30°以下采用 一条7/2.6拉线,30°-60°采用7/3.0拉线并增设辅助 装置,60°以上的转角吊线终结,终端拉线采用 7/3.0镀锌钢绞线。
光缆敷设
附挂电力杆路的一般技术要求 1. 在与电力线同杆架设时,只容许与10kv以下(不包括二线一地
式电力线)的电力线同杆架设,但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 措施,精心设计,并与相关部门签定协议。 2. 与1~10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在上,光缆线在下,两线间 净距不得小于2.5m,与1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也应在上, 光缆线在下,两线间净距不得小于1.5m。 3. 光缆线路穿越双杆10KV变压器,给光缆线路的施工及维护带来 不便。该种做法规范上一般是不认可的,有条件的应尽量旁路 避开,在不可避免时为了安全,要求双方线路(变压器高压侧 和低压侧引线)和光缆应加强绝缘。 4. 施工安装应选在电力线停电时进行,操作人员应是熟练电工, 按照安全规程操作,以确保安全及安装质量。
光缆敷设
(2)架空吊线在下列地段应采用隔电子将吊线 电气断开:
① 新建架空吊线与110千伏以上输电线平行时,每2公里用 柱形隔电子隔开。穿越电力线处用电力保护管进行保护 。
② 光缆线路与强电线路交越时,宜垂直通过,在困难情况 下应不小于45度的交越角,并需作电力保护,保护长度 以电力线在杆路上投影宽度的两侧各延长1.5m左右,保 护管应根据其耐压强度进行选择;靠近高压电力设施的 拉线应加装绝缘子,绝缘子应在地面垂直距离2米以上的 位置;穿越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路的地段应将吊线电气断 开。
吊线
吊线的加固与防护
1. 泻力拉线:对有较大受力不均匀的两档吊线,应在电杆 处增做吊线单向假终结;
2. 对偏转角大于300的角杆,应增做角杆辅助装置。 3. 吊线坡度变化大于1/10时,吊线应增做角杆仰、俯角辅助
装置。
吊线
吊线的架挂位置与固定方式
1. 在水泥杆上的吊线采用吊线抱箍固定,由于钢筋混凝土 电杆在杆顶的配筋较弱,故要求吊线距杆顶要有一定的 距离。根据杆上设备及现有孔洞位置,新设吊线距杆顶 的距离要求如下:
拉线的“距/高”比一般取为1,特殊情况下亦不可小于 0.75,否则可采用吊板拉线、高桩拉线、墙壁拉线或 改用撑杆加固。
拉线地锚的出土一般为(30士10)cm范围,出土点 的偏差不大于5cm。
在坚石地段的拉线地锚应采用钢地锚。 墙拉线的拉攀距墙角应不小于25cm,距屋檐不小于
40cm,撑杆的距高比应不小于0.5。
结合建设单位要求,本工程有关需要说明的问题: 1. 所有吊线不能从局站铁塔上引渡,应根据地形采用终端
杆进行吊线的终结,对于新建站点宜采用墙壁或架空4.0 铁线软渡(15米以内)入局。 2. 本工程号杆时不刷白色底漆;城区线路按市县城区计列 ,乡镇不算城区线路;本工程不计列雷管、导火索、炸 药。 3. 计列塑料保护管(宜为红色),主要用在小预留1米/处 、局站5米/处,取消逐杆过杆保护,但在过杆处的两侧 应对光缆进行8字绑扎。 4. 目前半硬塑料管价格较贵,埋式光缆采用53型或53+33型 光缆,一般不采用半硬塑料管保护。需封沟的地段(如 公路边沟),采用100#混泥土封10CM厚,且每隔500米 左右作一次厚度不低于24CM厚的全堵塞。 5. 电杆警示不列入设计,由维护负责,已施工部分不进行 调整。
硬土
水田湿地
石质
7/2.2
1.3
1.2
1.4
1.0
7/2.6
1.4
1.3
1.5
1.1
7/3.0
1.5
1.4
1.6
1.2
2×7/2.2
1.6
1.5
1.7
1.3
2×7/2.6
1.8
1.7
1.9
1.4
2×7/3.0
1.9
1.8
2.0
1.5
拉线
本工程所有拉线的上把及中把均采用夹板法,拉线 地锚采用地锚铁柄与水泥拉线盘结合使用。拉线装 设的一般要求:
① 飞线杆不宜采用油木电杆,宜采用水泥电杆。 ② 影响美观的地段如城区或乡镇上不宜采用油木电
杆,宜采用水泥电杆。 ③ 其它地段,特别是上山地段或搬运困难地段宜采
用油木电杆。 ④ 腐蚀严重的地段或白蚁地段不宜采用油木电杆,
宜采用水泥电杆。
立杆
木电杆的杆路编号
油木杆号杆用号牌方式(白铁皮制作),样式采用 水泥杆路的标准样式,字样的最下沿,宜距地面2m ,市区宜为2.5m,特殊地段可酌情提高或降低。具 体号牌规格形式如下:
; 除以上预留以外,光缆特殊地段预留,如开发地段、以后可能
改道地段及特殊要求预留地段等皆应考虑光缆的预留,预留的 地点及数量应在图中具体标明。
光缆敷设
光缆标志牌的规格
(1)架空光缆吊牌的规格(A型吊牌)示例:(采 用白铁皮制作)
光缆敷设
(2)架空光缆吊牌的规格(B型吊牌)示例:(采 用白铁皮制作)
归属单位及建设年份。
立杆
立杆
使用木电杆需要说明的事项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为降低电杆的二次搬运强度, 减少工程投资费用,对于特殊地形,吊线档距L<80 米内时可用单杆油木杆(即档距在80米以上不能使用 木电杆),木电杆杆路的安装技术除以下特殊说明以
外均可参见水泥杆路标准。
立杆
木电杆的适用范围
光缆敷设
本工程的光缆在线路查勘长度的基础上,除按国家规定的损耗 外,光缆的各种预留长度如下:(光缆预留支架宜顺杆路朝向 杆路前进方向或接头的另一侧)
架空光缆预留:每200M左右一个小预留进行考虑0.5m; 每500M左右一个大预留进行考虑12m; 引上光缆预留:按每处7M左右考虑; 光缆接续预留: 管道接头每侧预留12M左右; 架空接头每侧预留12M左右; 埋式接头每侧预留12M左右; 进局光缆预留:小站按10-20M、大站按20-30M考虑光缆预留
光缆敷设
架空光缆的防护 (1)架空吊线接地与电杆避雷线尽量在不同电
杆处进行分设,避雷线与吊线不进行连通,具体 要求如下:
①架空吊线每隔1000米左右采用角钢扁钢接地一次,在 终端杆处通过拉线抱箍直接入地。
②易受雷击的电杆及通信杆路每隔500米设置一处直埋 式或拉线式地线,遇有拉线时宜采用拉线式地线代替 ,拉线式或直埋式地线不宜与吊线相连。终端杆宜单 独加装直埋式地线。
传输线路设计规范要求[1]
立杆
一般电杆的埋深主要根据线路负荷、土壤性质、电杆品种和长 度等情况来确定,电杆的埋深一般可按下表规定的数值考虑。
电杆的埋深(轻、中负荷区)
单位:米
水泥电杆程式 7m
普通土 1.3
硬土 1.2
坚石 1.0
8m
1.5
1.4
1.2
9m
1.6
1.5
1.4
10m
1.7
1.6
1.6
线路中间杆由于前后线路负荷不均或杆距不等,需 装设的拉线程式应与线路张力大一侧吊线程式相同 或大一级;
高桩拉线程式一般与光缆吊线程式相同或大一级;
抗风、防凌杆拉线程式一般与光缆吊线程式相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拉线
拉线的埋深应根据拉线程式的大小及土质情况来予 以确定。
拉线洞深表
拉线程式
普通土
拉线地锚坑深(m)
2. 混凝土电杆:≥0.60m(设计要求最小不小于0.50m)
吊线
飞线杆档设置的一般原则 飞线跨越杆全部采用加强型普杆,至于采用何种规格的梢径,由设
计根据现场勘察情况确定,一般建设原则如下: 轻、中负荷区杆距在100米以下视为普通杆距;100米至150米视为长
杆档,并设置卸力拉线,其程式与吊线同级;杆距在150≤L<300米 时,应设置辅助吊线,正吊7/2.2、辅吊7/2.6,并设置终端拉线,可 采用头杆终结;当新建杆路杆距300≤L<500米时,应设置辅助吊线 ,正吊7/2.6、辅吊7/3.0,宜用二杆终结。 重负荷区:杆距在50米以下视为普通杆距;50米至100米视为长杆档 ,并设置卸力拉线,其程式与吊线同级;杆距在100≤L<200米时, 应设置辅助吊线,正吊7/2.2、辅吊7/2.6,并设置终端拉线,可采用 头杆终结;杆距在200≤L<300米时,应设置辅助吊线,正吊7/2.6、 辅吊7/3.0,并设置终端拉线,采用二杆终结。 所有飞线采用正辅吊线平行安装(相距50cm),每隔25米左右用 30*4mm扁钢及夹板将两吊线进行连接。
12m
2.1
2.0
2.0
备注:杆位定在较松土质中,如河床里,沙土里,杆根需用托盘垫上 。托盘需用热 镀锌材料。 照片一
立杆
杆路编号原则
水泥电杆采用喷涂的号杆方式。 水泥杆上编号的最后一个字的最下沿,宜距地面2m
,市区宜为2.5m,特殊地段可酌情提高或降低。 高桩拉线和撑杆都不应编列号码,填写业主或资产
7/2.2、7/2.6、7/3.0拉线上把夹板 法应分别符合下图的要求
二、拉线中把夹板法图
吊线
新建光缆吊线安装位置原则为:一般规定第一条吊 线安装在公路的外侧,但本地网光缆沿线穿越公路 较多,以此原则会不断更换光缆的杆面,由此引起 吊线的不必要的交叉,故本工程按“杆路前进方向的 左侧或右侧(二者只能选其一)”并结合“南北向杆 路在东侧,东西向杆路在南侧”的原则予以安装吊线 ,第二层吊线距第一层吊线的间距为40cm,最小不 得小于20cm。
2.0
4.0
10~35kV以下电力线路
3.0
5.0
35~110KV以下电力线
路
3.0
5.0
110~154 KV以下电力
线路
4.0
6.0
154KV以下电力线路
4.0
6.0
供电线接户线
有轨电车及无轨电车滑 接线
0.6 1.25
霓虹灯及其铁架
1.6
说明
最高线条到电力线条
带绝缘层 最高线条到滑接线
其他说明:
光缆敷设
附挂电力杆路施工要求 附挂电力杆路地段(500米以上)一般采用过塑钢绞线,挂钩
采用特制喷塑挂钩。过塑钢绞线的施工要求如下: 1. 在直线杆及偏转角小于30度的角杆处,不需剖开钢绞线的过塑
层;在偏转角大于30度的角杆及钢绞线接续或终端时,需剖开 钢绞线的过塑层,并将开口用扎线扎牢。 2. 钢绞线在过双杆变压器时,吊线应作终结,并在吊线上采用PE 塑料绝缘管加以保护,保护长度应伸出两侧电杆的外侧不小于 一米。光缆应沿电杆引下至变压器承重横担,沿变压器承重横 担到另一边电杆引上,要求双方线路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0.6 米。 3. 过塑钢绞线应每隔500米左右设置一处接地体,引线采用7/2.2 钢绞线,全段用隔电子将钢绞线电气断开。
③另10米以上电杆、与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路交越的两 侧电杆应设置直埋式(地气棒)直接入地。
光缆敷设
④ 光缆接头处两侧金属构件不作电气连通,局站内的光缆 金属构件应接防雷保护地端子,对使用终端盒的站要求 终端盒接地,其进入的光缆金属构件要求接地。
⑤ 对于利旧杆路,要求新设吊线应与原接地装置相连,否 则应新设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