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三单元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数学课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数学课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数学课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备课教师执教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和。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3分钟预习课本第13页至1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2、长方形的特点:3、正方形的特点:回忆归纳小结二、探究新知:22分钟【问题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说一说各部分名称)【问题二】填表顶点面棱个数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正方体长方体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宝工子校数学课导学案22分钟【问题三】课本P16“做一做”第一题报展示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12分钟分1、课本P16“做一做”第二题2、课本P17“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四.小结与评价3分钟总结学习过程评出优秀学习小组五.布置作业课本P15“练一练”2、4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宝工子校数学课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备课教师何秀芳执教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难点: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主要导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3分钟预习课本第18页至1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小方砖:40CM × 40CM 每块 5元;大方砖:50CM × 50CM 每块 8元如果卧室房间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用哪种地砖铺地面更省钱?回忆归纳小结宝工子校数学课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露在外面的面》备课教师何秀芳执教备课日期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观察物体、找规律等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一、长方体的定义与性质长方体是一种具有特殊形状的几何体,由六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

它的相对两侧面平行且全等,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长方体共有8个顶点,12条棱,其中每条棱都是两个面的交线。

二、长方体的面、棱、顶点1.面:长方体有6个面,其中每两个面相互平行,且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每个面都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棱:长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是两个面的交线。

这些棱可以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四条棱长度相等。

3.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都是由三个面的交线所形成的。

三、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其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由于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可以直接测量,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表面积:表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四、长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其底面积乘以高。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体积:体积=长×宽×高五、长方体的特殊形式1.长方形: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称为长方形。

此时,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2.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宽、高都相等,并且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例。

3.棱台:如果一个长方体的一条棱的延长线与另一条棱相交,则得到的几何体称为棱台。

棱台的侧面是等腰梯形。

4.圆台:如果一个长方体的一个面的中心与另一个面的边缘的连线为一直线,并且这条直线与第三个面的边缘相交,则得到的几何体称为圆台。

圆台的侧面是扇形。

六、长方体与实际问题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冰箱的容积可以通过计算长、宽、高的乘积得出;牛奶的包装需要考虑到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以确定最佳的包装方式。

此外,长方体还可以用于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如建筑物的设计和制造等。

七、长方体的几何语言学习学习几何语言是理解几何形状和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部分。

对于长方体,学生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平行线、垂线、同位角、内角等几何语言来解决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3单元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3单元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作好准备。

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有利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实验、观察,引进物体的体积概念,接着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

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本单元教材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4、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

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四、教学措施: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当增加练习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doc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 课时 主备人长方体的认识第三单元第 1 课时欧俊审核人课型新授课1、我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目标 2、我能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执教时间 执教人学习方法3、我能在观察、比较和测量形成空间观念。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学准备掌握长方体特征。

掌握长方体特征。

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 主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粉笔盒、牙膏盒都属于立体图形,学 习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 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约 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 开,比一比,哪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73、用尺量一量,长方体 的棱长度相等。

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 分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钟︶合 作 探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试着照教材第 19 页例 2 提示用筷子、木棒和橡圈做一个长方体 框架,找出相应的长、宽、高,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的 12 条棱可以分 组,每相对的( )条棱算作究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一组,可以分成( )组;每组棱的长度 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相交于一个 )、( )、( )。

约 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2、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也可能有1 让学生合作探究。

( )个面是正方形。

3、长方体有 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0叫做长方体的、、。

4、长方体的总棱长=分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钟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汇 报课 堂 上 老 师 尽 量 多 让 归纳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长方体和相关实物模型。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定义。

2.引入: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包括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性质等。

3.示范:教师通过示范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解决相关问题等。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积等。

6.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五、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然后分享给全班。

2.活动2: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测量长方体的不同面,并计算体积。

3.活动3:游戏竞赛:设置长方体相关问题,让学生以游戏形式竞赛解决。

六、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2.评价方式: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模板第三单元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模板第三单元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三、探索交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 流。
学说完后你再补充。
学生展示自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己的学习方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教师适时点
拨、点评。
1. 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四、通过检
测,了解学生的学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班级:
xx 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姓名:
五年级数学下册
组名: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 主备人 江廷凤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参备人 xxx xxx xxx
审核人
年月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5.3.1.
学习 内容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学习 流程
复习 巩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18-19 页。
3.因为长方体有
条长,有
高。所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条宽,有 。条 行点评。
乐学四: 上图是一个_____体,它的上 面是 _____形,长____厘米,宽 _____厘米。它的右面是______
形,长____厘米,宽_____厘米。
6厘米
4厘米 5厘米
展示 分享 提升 评学
达 标 检 测
全班交流成果: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 )形
我能认真阅读课本 27-29 页内容,并完成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创设生活
乐学一:
情境,生成问题。
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是
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 准 备 一 个 长 方 体
自 对的面是正方形),
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模型,观察:
乐学二: 主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五年级上册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五年级上册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及其性质;2.能够辨别长方体与立方体;3.能够应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2.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区别;3.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定义及其性质;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演示长方体的形状,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2.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促进交流、互动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导入环节1.老师展示一个长方体玩具,并让学生观察、摸索、思考,了解长方体的形状;2.学生讨论,提出他们对长方体的认识和疑问;3.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如何计算?”等。

第二节:新课讲解1.告诉学生长方体的定义:它是一个有六个矩形面的立体图形,任意两个相邻的面都互相垂直;2.老师展示长方体的模型,并向学生介绍每一个部分的名称;3.老师介绍长方体的性质:六个面是相等的矩形,相对的面是相等的,每个角都是直角;4.给学生演示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第三节:示范练习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辨别它们的异同;2.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长方体的示意图,并计算出它的体积和表面积;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第四节:探究练习1.学生自行搜集长方体的相关信息,如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它的种类等,并整理成表格或图表;2.学生自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容器的容量等。

第五节:课堂总结1.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记忆;2.学生针对今天的学习经验和教学效果提出建议。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doc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doc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具: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定标。

(5分钟)1、谈话导入: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2、提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3、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板书:立体图形)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看看长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板书:长方体的认识)5、出示学习目标,并齐读。

二、自主探究,交流点拨。

(15分钟)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用手摸一摸,讨论:什么叫长方体的面?棱?顶点?(2)点拨: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面。

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板书: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小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再用手摸一摸,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19页主题图)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怎么数?④长方体有几条棱?怎么数?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⑤哪些棱的长度相等?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⑥长方体有几个顶点?⑦大家还有什么发现?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2)全班交流。

(3)点拨升华,形成共识。

①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②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出示)③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动手操作,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

课前谈话:师: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是最聪明的,这样,老师课前先和大家玩个游戏——猜相对词。

仔细听,东——,南——,天——,上面——,右面——,前面——。

难不倒大家呀,看来大家真是名不虚传。

老师期待着课堂上大家的精彩表现。

一、新课导入。

1、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都认识吧。

如果我不小心触碰到桌子,哪件就不能平稳地摆在那里呢?我就取走它。

如果我还想将剩下的物体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分成长方体和正方体)3、师:这一组叫——长方体,这一组叫——正方体。

(粘贴)他们呀,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将再次拜访他们,进一步认识它们。

二、新课教学。

1、长方体的认识。

(1)为什么这些物体在桌子被触碰时依旧能平稳摆放呢?原来秘密藏在它们的面上,你来摸摸?有什么感觉?(光滑平整)你也来摸摸,有何感觉?这些叫做长方体的面。

(出示)长方体有几个面围成的?谁来为我们数数?他指,我们一起说出是哪个面?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评价:我发现他在数的时候做到了一对一对地数,很有顺序,这样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如果我们在数的时候能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了,谁能能重新试一试吗?)我们把这些一对一对的面叫做相对面。

(2)下面,高举你的长方体,徐老师说出哪个面,你就边说边摸它的相对面,好吗?长方体一共几个面?(板书:6个面)(3)孩子们,当你把手从一个面滑向另一个面时,你摸到了什么?你来摸摸。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

但在空间观念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操作、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2.运用“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尝试用手触摸、摆放,加深对长方体形状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长方体的展开图有哪些种类?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巩固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2)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2)
2.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的表象。
3.给学生提供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本课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探究长方体特征这个环节中,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建立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具体特征,最后让学生利用实物并结合教材中的表格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数长方体的面、棱这个环节中,注意让学生展现数面、棱的不同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2)先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再动手找出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棱。
(3)先观察长方体,再动手指一指三条棱相交的顶点,感知顶点。
2.(1)汇报交流:长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12条棱可以按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竖直方向分组来数,每组有4条,共12条。
(2)观察后提出猜想。
1.图形分类。
上面的图形中,平面图形有____________;立体图形有____________。
二、实物感知,概括长方体的特征。(15分钟)
1.整体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1)组织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长方体的面。
(2)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棱。感知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是正方形。
3.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凡是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都是长方体。()
(2)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组,每组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2.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正方形?
3.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





尝试探究
教师寄语:做一个有心的好学生,善于发现数学问题。
分组展示
精讲点拨
当堂检测
我的收获
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使用教师
教具学具
长方体模型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学法指导
经历长方体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

拓展反馈
组内交流
的棱的长度()。
4.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小组展示,汇报交流。
四、精讲点拨
1.对“相对”的理解;
2.一组相对的棱是4条,而不是2条。
3.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
五、反馈检测
1.如图:
(1)长方体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面?
(2)哪个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3)面积是48平方厘米的有哪几个面?
4cm
6cm
8cm
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多少厘米?

3.1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3.1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3.1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等。

2.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如体积、表面积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总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3. 课堂讲解:讲解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如体积、表面积等,并举例说明。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长方体的计算公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实现分层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计算公式,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2.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的表象。
3.给学生提供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本课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探究长方体特征这个环节中,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建立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具体特征,最后让学生利用实物并结合教材中的表格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数长方体的面、棱这个环节中,注意让学生展现数面、棱的不同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2.通过动手操作,可能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中,有4条长相等,4条宽相等,4条高也相等。
3.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分别在学具和几何图上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并在小组内交流。
4.选择。
(1)下列物体中,形状不是长方体的是()。
A.火柴盒B.红砖
1.图形分类。
上面的图形中,平面图形有____________;立体图形有____________。
二、实物感知,概括长方体的特征。(15分钟)
1.整体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1)组织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长方体的面。
(2)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棱。感知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是正方形。
3.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凡是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都是长方体。()
(2)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认识导学案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能正确认识不同方位时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正确认识不同方位时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具: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2、提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3、投影出示教材的主题图。

(板书:立体图形)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立体图形?5、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6、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看看长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二、自主探究,交流、引导、点拨。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用手摸一摸,想一想,交流讨论:什么叫长方体的面?棱?顶点?(2)引导点拨: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面。

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板书: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小组交流与讨论。

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再用手摸一摸,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出示多媒体课件)问一问,想一想: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怎么数?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②长方体有几条棱?怎么数?哪些棱的长度相等?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怎么数?③大家还有什么发现?提示与注意: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2)小组、全班交流。

(3)引导、点拨升华,形成共识。

①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cm
6cm
8cm
5、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6、用一根长20分米的铁丝能做成一个长1.5分米,宽1.2分米,高2.5分米的长方体框架吗
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一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
8、用一根长88分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这个模型的长12分米,宽6分米,可以焊多高?
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2、下面的两个图形是平面图形吗?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物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冰箱、楼房、衣柜、电视机
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明确:像长城上的砖、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
二、独立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8-19):
()棱和棱的认识 P18-19
编写人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 难 点
掌握长方体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学习难点: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导学流程
自主空间
一、前置性学习:
1、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你能说出几种平面图形来吗?
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3、某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则这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4、如下图:
(1)长方体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面?
(2)哪几个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3)面积是32平方厘米的有哪几个面?
通过以上的观察可以知道: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制作长方体框架
根据刚才学习的长方体的特征,请你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回忆自己的制作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是否相等。
1、根据预习内容填写下面内容。
()面和面相交的线段
( )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你了解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吗?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摸一摸、
指一指、说一说它的各部分名称,完成下面表格。
(1)长方体有个面 (4)长方体有( )条棱。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5)哪些棱长度相等?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6)长方体有个顶点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5、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互相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
即长方体的12条棱中,有4个长、4个宽、4个高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个长十4个宽十4个高
=4×(长十宽十高)
典例剖析
用铁丝做一个长7cm,宽4cm高3cm的长方体框果,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解析:要求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就是求这个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总和。长方体长、宽、高各有4条,所以先求出1条长、1条宽、1条高的和,再乘4就是12条棱的长度之和。
答案 : (7+4+3)×4
=14×4
=56(cm)
答:至少需要铁丝56cm。
三、评价学习: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有个面,相对的面( ),它们一般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