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_百度百科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编辑本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编辑本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原理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原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包含着令人折服的深刻哲理。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我们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对科学发展观加以理解和认识。
本文分析高中《哲学常识》的有关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及两点论与重点论观察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科学发展观中得到充分体现。
高中《哲学常识》第二课讲,辩证法的两大总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
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协调发展体现在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中。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哲学常识》第三课,讲了对立统一规律,讲了矛盾分析法,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
第四课,归纳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三大对立与根本区别,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科学发展观要求物质和精神,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眼前与长远都要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矛盾原理。
高中《哲学常识》第四课,明确指出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它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相依存。
因此,要理顺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五个统筹”。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高中《哲学常识》第三课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讲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学会“弹钢琴”,注意解决次要矛盾。
科学发展观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抓住了我国发展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哲学意义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哲学意义【实用版】目录1.引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意义2.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哲学意义:t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t2.人民至上的价值观t3.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观点4.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正文引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一道路具有深刻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背景,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实践探索的产物。
因此,对这一根本方向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依据,立足中国现实,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哲学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首先,它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一路线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其次,它坚持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再次,它坚持了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代中国发展观的历史嬗变及现实启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值 , 目光主要集 中在 “ 上 , 把 物” 并把 国民生产 总 值及人均国民收入 的增长作 为衡 量社会发展 的 基本尺度 , 似乎只要实现 了经济增长 , 会财 富 社
就 会 增 加 , 社会 只 要 财 富 增 加 了 , 而 其政 治 的 民
阶段 。
入 思 考 , 人 们 关 于 社 会 发 展 的 根 本 观 点 和 根 是
本看法 , 是指 导 人们 观 察 、 考 、 决 重 大发 展 思 解
问题 并 自觉 进 行 发 展 实 践 的 基 本 原 则 。发 展 观 具体包含三个 主要方 面 的内容 : 展认识 论 、 发 发 展 方 法 论 和 发 展 价 值 观 。 在 现 阶 段 对 发 展 观 的 演 变 历 程 进 行 历 史 回 顾 , 社 会 发 展 理 论 的 得 对
发 展 , 而 出 现 了社 会 关 系 的物 化 和 人 的异 化 。 从
1 2 变革 阶段 : 2 . 从 o世 纪 6 o年 代末 至 7 0年代 末 的 “ 会 变 革 型 ” 展 观 社 发
1 1 孕 育 阶 段 :0世 纪 4 . 2 O年 代 中期 至 6 O年 代
中期 的 “ 济 增 长 型 ” 展 观 经 发
与失进行哲学反 思 , 以此 为借鉴 , 并 为我 国社会
“ 经济增长型 ” 发展观 的诞生 源 自于全球 经
主义现代化 建设 提 供 一 种有 益 的启 示 , 疑具 无
的增长 ” 的尴尬 局 面。这种极 端 功利性 的经 济 发展理论所 带来 的沉 重灾难 , 引起 了诸 多学 者
主、 文化 的发 展 、 困 的消除 、 等 的扩大 和社 贫 平 会 的进步等其他 的一切均可 达成。这种 单线 发 展观所导致 的结果 就是 人 与社会 的片 面 、 畸形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核心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具有内在矛盾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建设,又要注重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矛盾运动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强调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穿了中国发展进程的始终。
它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
科学发展观强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注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相互促进。
它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全民福利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它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科学发展观还提出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推进党建设,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民主化水平和法治化水平,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简析科学发展观中的哲学思想
是人与 自 然关 系的矛盾运动。一个社 会健康发展 的过程就是这些矛盾不断解决的过程 (川 。 l n
科 学发 展观 是 针 对 当前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展 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 , 我 国经济发 展取 得 了举 世 瞩 目的 巨大 成 就 , 是 , 但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随着党
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 、 发展要义 、 发展本质进一步 深化和创新 , 提出了树立和落实全面、 协调、 可持续 的发展观。这是在坚持毛泽东 、 邓小平和江泽民关 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 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 得举世瞩 目发展成就的基础上 , 从新世纪新阶段的 实际出发 , 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 努力把握发展 的 客观规律 , 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 , 着眼于 丰富发展内涵、 创新发展观念、 开拓发展思路、 破解 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发展是硬道理 , 发展是执政兴 国 的第 一要 务 。因此 , 科学 发展 观 的第 一要 义是发
进生 产力 和先 进文 化 的创 造 主体 , 实现 自身 利益 是 的根 本力 量 。我们 党 自成 立 之 日起 , 把 全心 全 意 就 为人 民服 务作 为党 的根 本宗 】 一 。 ( ) 啪
均衡 的 、 协调 的发 展 - ( ) 2 ” 。 J
全面发展是指科学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科 学 发 展 观认 为 , 人类 社 会 是 由经 济 、 治 、 政 文化 、 社会、 资源 、 环境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 科学的 发 展应 该是 经 济社 会 的 全面发 展 。全面发 展 , 必须
图书馆 副教授 , 北 保 定 o l0 河 700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析
治、 文化 、 社会建设 。如果政治 、 文化 、 社会建设不好就会直接影 响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 , 看问题既要 念。“实事 ’ ‘ 就是客观存在着 的一切事物 , ’ 客观事物的 ‘ 就是 是 看到两点 , 叉要看到重点 , 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 的统一 。 毛泽东在《 改造我们 的学习》 一文 中提 出了“ 实事 求是 ” 概
CANGSANG
科 学发 展 观 的哲 学解 析
胥清 学
摘
要 科 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 了以实事求是 为精髓的唯物论, 以全面、 、 协调 可持续发展为特
征的辩证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的唯物史观, 以统筹兼顾为根本 的方法论 , 以又好 又快发展为实
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 ’ ‘ 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 、 求 省 内外 、 县内外、 区内外的实际情 况出发 , 从其 中引 出其 固有 的而
2 .科 学 发 展 观 要 求协 调 发 展 体 现 了唯 物 辩证 法 联 系的 观
点。
不是臆造 的规律性 , 即找 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 , 作为我们行动 胡 锦涛 指 出 :协 调 发 展 , 是 要 统 筹城 乡发 展 、 筹 区域 发 “ 就 统 的 向导 。 罔 来 中 国共 产 党把 “ ”后 实事 求 是 ” 确立 为党 的 思想 路 线 。 展、 统筹 经济社会 发展 、 统筹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 、 筹国内发展 统 科学发展观贯彻 了党 的“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精髓 , 深刻地体 和对外开放 ,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 协 现 了辩 证 唯 物 主义 的基 本 原 理 。 调 , 进 经济 、 治 、 推 政 文化 建 设 的 各个 环 节 、 各个 方 面 相 协 调 ” 柳 科学发展 观把握了实事求是的精髓 ,正确地揭示 了我 国社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在联系中发展的 ,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 会主义发展规律 。 首先 , 科学发展观正确地 回答 了我 国为什么要 与其他方面的发 展互相联 系、 依存和制约 , 学发展观中的 科 五 发展 的问题 ,这是把握世界发展趋势 和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的需 个统筹 ”就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的表现。 ,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 要 ,更是解决我国改革发展攻坚 时期存在突出问题 的需要 。其 就是把握城乡二者联系 , 缩小城乡发展差别 , 推动实现城乡一体 次, 科学发展观正确地 回答 了“ 为谁发展” “ 、靠谁发展 ” 的问题 , 化 建设 ; 关于统筹 区域 发展 , 就是要协调东 、 西部 地 区的关 中、 贯 彻 科 学发 展 观要 以人 文 本 ,就 是 以最 广 大 人 民 的根 本 利 益 为 系, 缩小地区发展差异 ;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 就是要 协调 经济建 本 ,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一 切工 设 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 要做 到两条腿走路 , 不能一条腿长 , 条 一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这就回答 了“ 为谁发展 ” 的问题 。 以人文本 腿短 ; 统筹人与 自然和谐 发展 , 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人 与自然之 间 也强调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的享受者 ,更是推 的关系 ,人类既要利用 自然更要保护 自然 ,使 人与 自然和谐 相 动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体 , 这就回答 了“ 靠谁发展” 的问题。再次 , 处 ;统筹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就是要处理好 国内与 国外的关 科学发展 观回答 了“ 怎么样发展 ” 的问题 , 即要全 面 、 协调 、 可持 系, 要能够充分利用 国际、 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 自己。可 续发展 , 做到统筹兼顾。 见, 通过“ 五个统筹” 来协调发展体现了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 。 总之 , 科学 发 展 观坚 持 实 事 求 是 ,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 出 地 一 突 3科 学发 展 观要 求 可持 续 发展 体 现 了辩 证 发展 的观 点 。 . 体 现 了辩 证 唯 物 主义 基 本 原 理 。正 确 地 把 握 了我 国现 阶 段 的基 胡锦涛指 出:可持续发展 , “ 就是要促进人与 自然的和谐 , 实 本 国情 , 正确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 的规律 , 为我 国全面建 现经济发展 和人 口、 资源 、 环境相协调 , 坚持走 生产发展 、 生活富 设 小 康社 会 和 现代 化 建设 指明 了正 确 方 向 。 裕、 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 地永续发展 ” 嘲 唯物辩证法强调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是新事物代替 二、 科学发展观体现 了以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 旧事物 , 是一种质变。 可持续发展观着重体现的是一种发展观念 发 展 为特 征 的 辩证 法 的质变 , 改变了过去的“ G P论 ” 现在更多地强调发展要实 唯 D , 科 学发 展 观 的基 本要 求 是 全 面 、 调 、 持续 。全 面 、 调 、 现 速度 和 结构 、 协 可 协 质量 和效 益 相 统 一 , 济 发展 和 人 口 、 源 { 经 资 环境 可持 续 发展 , 正是 唯 物辩 证 法 总 体 特 征 的深 刻 体 现 , 且 是 对 这 相协调 , 而 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 经济发展需要数 量的 种 总 体特 征 的 杰 出应 用 。 增 长 , 不 能 把 经济 发 展 简 单 地 等 同 于数 量 增 长 , 要 注 意质 量 但 更 1 学发展 观 要 求 全 面发展 体现 了辩证 法的 矛 盾观 点 。 . 科 的提高 , 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 , 使发展既符合 当代人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认识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认识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正确认识与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与发展,是辩证思维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眼光,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取向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现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中国。
关键词:哲学;科学发展观;创新与发展;战略眼光;价值取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3年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进一步作了系统、全面、深入的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浅谈对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哲学认识。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
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人类经历了一个从解决吃饭、穿衣等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到逐步走向富裕,从既需要物质享受,又需要精神享受,从经济需求,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及当代价值解读
“ 民 , 有 人 民 , 是 创 造 世界 历 史 的 动 力 。[] 人 只 才 ”0 人 ]
( 北大 学 陕西西安 西 70 2 ) 1 1 7
摘
要: 以人 为本 , 面、 全 协调 、 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 , 蕴含 了辩 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根本观 点 , 现 了 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它是马克思主 义关于发 展的世界观 和方 法论 的集 中体现 , 是马克 思主义 中国化 的最
导 我们深 入实践 科学 发展 观 。
( )以 人 为 本 , 现 历 史 ,t 主 义 根 本 观 点 一 体 - ̄ 4
全 面 、协 可 是
即是 要 求 坚 持 全 面 的 发 展 观 、 调 的 发 展 观 、 持 续 协 可
的发 展 观 , 现 了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基 本 思 想 。 体
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 观是 中国人 民共 同的价值理想和价值取 向, 导和引领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指
关键词 : 科学发展观 ; 以人为本 ; 哲学 内涵 ; 当代价值
文章编号 :7 —7 O 1 —4 2 (O O o 一O 3 3 98 —8 7 2 o —3 2 1 ) 3 1 —0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在 新 时 期 新 阶 段 以 胡 锦 涛 同 志 为 核 心 的 中 央 领 导 集 体 针 对 新 情 况 提 出 的 与 时 俱 进 的 科 学理论 , 标 志 着 马 克思 主 义 与 中 国具 体 实 际结 它
这 两 方 面 卓 越 的 结 合 起 来 。E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增 长 , ”3 3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阐释
持 无 产 阶级 对 生产 力 总 和 的 占有 。从 三 大法 宝 、 三 个有 利 于 、三 个 代 表 到科 学 发 展 观 的提 出 ,都 显 示 出 中 国共 产 党 的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的 优 越 性 所 在 ,也显 示 出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社 会 主义 优越 性所
经济全球化挑 战 日益严重 ,各阶层利益分化不断 加剧 ,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城 乡、区域 、经济和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牟成 文在 《 湖北社 会科学 》2 0年第7 08 期撰 文认为 ,实践 ,是 马克思哲学 的核心概念。正是
面 向现实 的 、历史 的 和开放 的实践 ,马克思 才 “ 革命性 ”地与他 的前人哲学做 了原则性区隔 , 并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哲学转 向。实践在马克思哲 学 中的地位之重要是显而易见的。
的今天 ,科学发展观 ,是我们党正确把握历史动 脉 、引领人 民群众走 向未来 、面向世界的重大思 想战略。
思想保证和精神向导 ,使我国取得 了令世人瞩 目 的经济成就 。生产力落后是 我们 的特色 ,社会主 义也是我们的特色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的同时 ,开始 出现 了许 多 “ 成长 中的烦恼” ,如
中 国现代 化建设 的进 程 中 ,基 于 中国的具 体 国 情 ,以党 中央为核心 的国家领导人关于发展思想
的总结。科学发展观 ,传承 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精髓 ,符合我 国广大人 民的利益 ,既具有深刻的 哲理意蕴 ,又为我国保持一个健康 、持续的现代 转 型 提供 了思 想保 证 。在 全球 化 的 呼声 日益 高 涨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界 观 和 方 法论 的 集 中体 现 。这 集 中 的体 现 就 是 马 克 思 主 ”
义哲 学 。 因 此 , 学 发 展 观 就 是 指 导 发 展 的 哲 学 , 包 含 科 它
了对发展的本质 、 目的 、 内涵 、 径 和要 求 等 的 总 体 看 法 和 途
好 的 发展 。科 学 发 展观 的 提 出 , 积 极 妥 善 地 应 对 发 展 中 是
以胡 锦 涛 同 志 为 总 书 记 的 党 中 央 , 邓 小 平 理 论 和 在 “ 个代 表” 要思想的指导下 , 三 重 根据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的 基 本 态 势 和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所 面 临 的 新 形 势 、 任 新 务, 明确 提 出 了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和 经 济 社 会 全 面 、 调 、 持 协 可 续 发 展 的科 学 发 展 观 。 党 的 十六 届 五 中 全 会 指 出 :科 学 “ 发 展 观 是 指 导 发展 的 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的 集 中 体 现 。 这 是 ”
的突 出矛 盾 和 问题 的 必 然 选 择 , 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必 是 然要 求 。 科学 发展 观 的 形 成 决 不 是 一 朝 一 夕 的事 情 , 而是 凝 结 了几 代 中 国共 产 党 人 的 心 血 和 艰 辛 探 索 , 中 了 全 党 的 智 集 慧 , 经 过 了实 践 的 检 验 , 映 了 我 们 党 对 共 产 党 执 政 规 并 反 律 、 会 主 义 建 设 规 律 、 类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认 识 的不 断 深 社 人 化 , 志着 我 们 党 的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指 导 思 想 , 时 标 与 俱 进 到 了一 个 新 高 度 。 正 如 胡 锦 涛 同 志 指 出 的 :科 学 发 “ 展 观 总结 了 2 0多 年 来 我 国改 革 开 放 和 现 代 化 建 设 的成 功
从哲学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从哲学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内容摘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每一个细节都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唯物主义辩证法统筹兼顾正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坚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从我国实际出发,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做出的科学回答什么是发展?国际学术界认为发展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简言之是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在中国邓小平把中国的发展看作是摆脱贫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主要是指实现工业化及其在工业化基础上所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
但是,在21世纪到来之际,人类社会正在加速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我党紧跟时代进步潮流,对发展和现代化问题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新回答: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
发展是第一要义,这一思想是对发展重要性的强调,是对为什么要发展的回答。
虽然,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但我国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我国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我们的根本目标,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对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做出的科学判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一
“ 科学发展观":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 果
杨
楹 :从 直 接 性 上 看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提 出 是 对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3 0年 来 实 践 经 验 的 理 性 反 思 ,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我 们 按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运 动 规 律 的要 求 ,对 当 代 社 会 发 展 问 题 的 解 决 所 提 的历 史 性 方 案 ,体 现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对 当代 中 国 进 一 步 发 展 与 建 设 的深 度 自觉 ,具 有 直 接 的 现 实 性 ,从 这 一 意
展 观 的 实 质 与 当 代 价 值 ,有 必 要 围 绕 学 术 界 的争 论 对 其 中 一 些 重 大 的原 则 性 问 题 加 以 廓 清 。我 们
知 道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对 中 国 发 展 问 题 的 全 面 把 握 的 思 想 结 晶 ,具 有 鲜 明 的 “中 国
观所具有 的 “ ” 境 界 。 新
王 福 民 :科 学 发 展 观 首 先 是 对 社 会 发 展 问 题 的 思 考 。 发 展 问 题 是 人 类 始 终 关 注 的 核 心 问 题 , 资 本 主 义 时 代 以前 ,人 类 更 多 的处 于 “自发 发 展 ” 状 态 ,资 本 主 义 时 代 开 启 了人 类 社 会 的 “自觉
关于 “ 科学发展观 ” 的哲学解读 1 7
关于 “ 科学 发 展观 " 的哲学解读
。杨
楹
吴苑华
蒋海怒
等
( 华侨大 学 哲 学与社会发展 学院 ,福建 厦 门 3 12 ) 60 1
中图 分 类 号 :B 7 2
对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为 什 么 发 展— —发 展 的 价 值 目标 问题 : 在 什么 条 件 下发 展— — 发展 的前 提 问题 。这 四个 基本 问题看 似 十 分简 单 . 实际 上每 个 问题 中都 包
发 展是 第 一 要义 . 这 一思 想 是 对 发 展重 要性 的强 调 . 是 对为 什 么
一
我 国 的主 要任 务 是发 展 . 必 须 坚持
么是发展” 、 “ 为什么要发展” 的
问题 作 出的 科 学 回答
要 弄 明 白 为 什 么 发 展 是 第 一 要义 . 首先 就 必须 弄 清楚 什 么是 发
展 什么是 发展 ? 在人 类认识 史 、 哲
以经 济建 设 为 中心 . 必 须把 发 展 生
发 展” 、 “ 怎样 发展 ” 和“ 为谁发展 、 靠谁 发展 ” 而展 开 的。" 3代 中国的科 学发展 观 . - 其哲 学基 础是 马
克思主 义哲 学 。 即辩证唯 物主 义与 历 史唯 物主 义。 深入 贯彻 落 实科 学发展观 . 首 先应从世 界观 和 方法论 的 高度 即从 哲 学上深刻认 识 与把握 科 学发 展观 的科 学 内涵和精神 实质 关 键词 : 科 学发展观 : 马克思 主义哲 学
的发 展 短期 化 的思 路 . 而 忽 视可 持 续发 展 的片面发展 观
学史 、 思想史上 , 存 在 着 两 种 常 见
的发展 观 : 一 种 是形 而 上学 的发 展
按 照 唯 物 辩 证 法 的科 学 发 展
观, 发展变化有两种状态 : 一 种 是
要 务 ” 思想 在新 的形 势下 的 重 申 . 是 坚 持一 切 从 实 际 出发 、 实事 求 是 的 唯物 主 义思 想路 线 . 对 我 国 国情
浅议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哲学思维
致的或者所加剧的。针对发展 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 提
出树立和落实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的发展观 , 具有很强 的现实针 对性 和紧 迫性 。 2 .科学 发展 观是 实现 党 的十六 大提 出的全 面建 设小康社会 目 标的客观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 的十六 届三 中全会 《 于完 善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关
济体制若干问题 的决定》 提出, 坚持 以人为本 , 树立全
面、 调 、 协 可持续 的科 学发 展观 , 促进 经 济社 会和人 的 全面 发展 。坚持 以人 为本 , 就是 要 以实现 人 的全 面发 展为 目标 , 人 民群 众 的根 本 利益 出发谋 发 展 、 发 从 促
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 , 就必须 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原 理 , 对科 学发 展观加 以理解 和认识 。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从科 学发展 观的提 出背景 看
1 科学 发 展 观是 针对 当前 我 国经 济 、 . 社会 发 展
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 日 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 , 切 实保障人 民群众 的经济 、 政治和文化权益 , 让发展的 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全面推进经济 、 政治、 文化建设 ,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 全面进步 ; 协调, 就是要坚持“ 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 , 和生 产关 系 、 济基 础和 上层建 筑相 协调 , 进经 济 、 经 推 政 治 、 化 建 设 的 各 个 环节 、 个 方 面 相 协 调 ; 持 文 各 可 续, 就是 要 促进 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 现经 济 发展 和 人 实
科学发展观哲学思考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摘要: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十八大重提,且给予较重篇幅论述,显示其重要地位。
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而本文却转换角度,从哲学角度加以分析。
以加强自身对其理解的深度,用于更好的指导生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哲学以人为本在2012年11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并在报告中用三大段内容着重阐述,足见其意义重大。
而今天我们从哲学角度加以分析,可以更好的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并发挥它对我们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所以蕴含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道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
同时也能体现实践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长期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正确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加以具体分析: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毛泽东同志:“革命胜利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使命”邓小平同志:“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我们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的地位,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关键所在。
剖析科学发展观中所蕴涵的深厚哲理
剖析科学发展观中所蕴涵的深厚哲理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对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方向进行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科学发展观中所蕴涵的深厚哲理,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
首先,在科学发展观中体现了“科技兴国”的思想。
科技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
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经济建设、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
这一思想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
这一思想体现了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的重要意义。
全面发展强调从多个方面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平。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未来过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思想潜意识地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思想。
再次,科学发展观中还体现了一种执政者的高度责任感。
科学发展观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寄托了人民对领导干部的期望。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都必须服从这一思想,以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
与之相对应,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要权衡各种利益、矛盾、需求和资源,注重社会公正、公平和公开,以推动国家向更加繁荣、富强的道路上迈进。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群体的潜力,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尊重和尊严。
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也强调保障社会和个人的基本权利,落实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让人民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助于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管理模式,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传统,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给我们今后的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方向。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摘要】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观来指导本国的建设事业就显得尤其重要。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社会发展观上的深刻变革,它是指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武器。
本文主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并对其进行哲学解读,简略探讨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哲学思考;以人为本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观来指导本国的建设事业就显得尤其重要。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发展观上的深刻变革,指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武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一)何谓发展观?发展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社会为什么会发展,社会发展有无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是什么等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从而也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当代中国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场深刻变革,它的提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即把人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促进全面发展、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四)发展成就和社会病态的矛盾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需要
1.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所取得的成就——30年所创 造的生产力和发展成果超过过去一切世代创所创造 的生产力和发展成果的总和,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和 人的现代化; 2.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相脱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矛盾加 剧,在很大程度上使社会成为背离社会主义价值目 标的病态社会; 3.发展成就与病态社会的矛盾呼唤科学的发展理论 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4、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通过对传统 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进行反 思,否定和超越传统理念、 能够揭示发展的本质、内涵、 动力、目的、要求,并能指 导社会发展实践的思想理论 体系。
解 读内容
千呼万唤始出来——科学发展观出场的时代因缘
追踪探源觅来历——战后发展观念演进的历史轨迹 否定超越释新意——新发展观科学性的具体体现 自觉实践利苍生——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和实现途径
(三)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观念的第一阶段
1950——1977年,参照苏联的发展模式,建 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城乡二元 制的经济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来推动经济增 长的发展战略。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我国的经 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工业化 体系。但在发展观上始终存在片面性,具体讲: 一是我们在发展问题上坚持的是一条简单要素 突进战略,即只注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 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其结果导致国民经济比例 失调。二是“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发展思 想为大跃进的“左”倾思潮以及文化大革命的 “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代替,中国的发展付出 了沉重的历史代价。
3.“发展=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这种发展观明确提出了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理 念,强调以未来的发展规范当前的行为,发展必须 是可持续的。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 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正式提出,发展 必须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 其需求的发展”,即主张实现在地球生态系统基础 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 是基于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以及所造 成的消极后果或负面效应而作出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2019-09-04哲学理论论文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科学发展观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既是历史观又是价值观,既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作者:王建柱一、发展本质的新升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通过对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等内涵的阐述,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从哲学的层面上升华了我们党的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既是历史观又是价值观,既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强调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上来,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强调必须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这些论述凝聚着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的深刻认识。
它表明,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发展作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和信息化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
发展是第一要义,这一思想是对发展重要性的强调,是对为什么要发展的回答。
这是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最大实际作出的重要科学判断。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虽然,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但我国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我国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我们的根本目标。
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这是对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在新形势下的重申,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对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做出的科学判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唯物史观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乎人的科学。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唯物史观的要义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价值追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群众生活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创立群众史观。
他们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牢固确立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依靠人,就要看到人民群众是实现发展的根本力量;提高人,就是要不断提高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权,包括人的经济、政治、文化权利,尊重人的需求、生命、价值和尊严,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了人,就是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提高人”进一步回答了怎样“依靠人”的问题,“尊重人”具体回答了怎样“为了人”的问题,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为了人,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在发展问题上的必然体现。
马克思说,“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恩格斯则把唯物史观称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这里所说的人,就其主体而言,就其绝大多数而言,就是人民群众。
因此,唯物史观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通过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促发展,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还分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机制,指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是历史运动合力的结果,而历史运动的合力之所以能够推动历史进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进行历史活动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种利益和要求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因此,唯物史观认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完全一致的。
唯物史观的这一观点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以人为本,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要求。
因为以人为本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阶级都曾经提出过的一个口号,比如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就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而在近代欧洲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人本主义也主张以人为本。
虽然这些有关以人为本的主张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成为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思想资源,但毕竟历史上统治阶级关于以人为本的主张有很大的局限性。
特别是在当代西方某些政治势力以人道主义为名,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为进行“人道主义国际干预”制造借口,以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悍然发动对别国的军事行动,严重践踏其他国家的主权和人权。
由于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去理解以人为本,我们有些同志也把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立起来,主张以“以人为中心”取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张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个人为本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对立起来。
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才能澄清在以人为本问题上产生的各种疑惑和思想混乱。
三、科学发展的辩证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社会发展是辩证的发展、矛盾的发展,需要不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又是全面的、系统的发展,需要协调好、统筹好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关系;社会发展还应当是不间断、健康的发展,需要考虑发展的可持续问题。
因此,只有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科学、健康的发展。
科学发展以唯物辩证法为活的灵魂,紧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赋予发展以系统、精辟和富有创造性的时代意蕴,深刻昭示了21世纪初崛起中的中华民族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首先,坚持全面发展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原理。
社会基本矛盾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所构成的,而上层建筑又区分为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
发展不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所构成的经济变化,而且包括了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
发展首先表现为生产力的变革,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变化必然要求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就表现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
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
其次,坚持全面发展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作为矛盾系统都存在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规定和制约着非主要矛盾的解决,但又不能代替和自然而然地导致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反过来,非主要矛盾也对主要矛盾的解决具有制约作用,非主要矛盾解决得好又会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
因此,辩证法强调坚持全面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通过解决主要矛盾为从根本上解决非主要矛盾创造条件,同时重视通过解决和缓解非主要矛盾来推进解决好主要矛盾。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抓好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不等于搞“单打一”,不能顾此失彼,否则,不仅其他方面工作发展不上去,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必然要受到拖累而解决不好。
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少地方不少部门确实存在着“单打一”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倾向。
科学发展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全面发展,为正确处理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各种非主要矛盾的复杂关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协调发展,是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程度、发展效益等方面比例适当、结构合理,能够达到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共同发展的状态。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把增强发展协调性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明确提了出来,可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