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 39、王茂列传素材 精品
高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39、王茂列传
39、王茂列传(原文)王茂字休连,一字茂先,太原祁人也。
祖深,北中郎司马。
父天生,宋末为列将,克司徒袁粲,以勋历位郡守,封上黄县男。
茂年数岁,为大父深所异,常曰:“此吾家千里驹,成门户者必此儿也。
”及长,好读兵书,究其大指。
性隐不交游,身长八尺,洁白美容仪。
齐武帝布衣时尝见之,叹曰:“王茂先年少堂堂如此,必为公辅。
”后为台郎,累年不调。
亦知齐之将亡,求为边职。
久之,为雍州长史、襄阳太守。
梁武便以王佐许之,事无大小皆询焉。
人或谮茂反,帝弗之信。
谮者骤言之,遣视其甲矟,则虫网焉,乃诛言者。
或云茂与帝不睦,帝诸腹心并劝除之。
而茂少有骁名,帝又惜其用,曰:“将举大事,便害健将,此非上策。
”乃令腹心郑绍叔往候之。
遇其卧,因问疾。
茂曰:“我病可耳。
”绍叔曰:“都下杀害日甚,使君家门涂炭,今欲起义,长史那犹卧。
”茂因掷枕起,即袴褶随绍叔入见。
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赤心,遂得尽力。
发雍部,遣茂为前驱。
郢、鲁既平,从武帝东下为军锋。
师次秣陵,东昏遣大将王珍国盛兵朱雀门,众号二十万。
及战,梁武军引却,茂下马单刀直前,外甥韦欣庆勇力绝人,执铁缠矟翼茂而进,故大破之。
茂勋第一,欣庆力也。
建康城平,以茂为护军将军,迁侍中、领军将军。
时东昏妃潘玉儿有国色,武帝将留之,以问茂。
茂曰:“亡齐者此物,留之恐贻外议。
”帝乃出之。
军主田安啓求为妇,玉儿泣曰:“昔者见遇时主,今岂下匹非类。
死而后已,义不受辱。
”及见缢,洁美如生。
舆出,尉吏俱行非礼。
乃以馀妃赐茂,亦潘之亚也。
群盗之烧神兽门,茂率所领应赴,为盗所射。
茂跃马而进,群盗反走。
茂以不能式遏奸盗,自表解职,优诏不许。
加镇军将军,封望蔡县公。
是岁,江州刺史陈伯之叛,茂出为江州刺史,南讨之。
伯之奔魏。
时九江新经军寇,茂务农省役,百姓安之。
四年,魏攻汉中,茂受诏西御,魏乃班师。
历位侍中,中卫将军,太子詹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
时天下无事,武帝方敦文雅,茂心颇怏怏,侍宴醉后,每见言色。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王修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王修精品素材【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王修精品素材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
年七岁丧母。
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高密孙氏素豪侠,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
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
顷之,郡中有反者。
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
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时胶乐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
胶乐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
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
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
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
融常赖修以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
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为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与袁尚有隙。
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
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
〞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
〞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
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是败亡之道也。
〞谭不悦,然知其志节。
后又问修:“计安出?〞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
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使君塞耳勿听也。
若斩馋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
〞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
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
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
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6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从此:自此以后B.公子妄人耳妄人:狂妄的人C.平原君乃免冠谢免冠:脱下帽子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面目:脸色、面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平原君闻之,谓其大人曰问其深,则其好者不能穷也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臣请为王言乐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指代“毛公”、“薛公”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D.平原君门下闻之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甘茂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甘茂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甘茂者,下蔡人也。
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
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
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
惠王卒,武王立。
蜀侯辉、相壮反,秦使甘茂定蜀。
还,而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
”武王许之。
甘茂至,谓向寿曰:“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
事成,尽以为子功。
”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王问其故。
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今臣,羁旅之臣也。
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
”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
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
武王召甘茂,欲罢兵。
甘茂曰:“息壤在彼。
”王曰:“有之。
”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
斩首六万,遂拔宜阳。
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
其弟立,为昭王。
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
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
向寿、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
茂惧,辍伐魏蒲阪,亡去。
樗里子与魏讲,罢兵。
甘茂之亡秦奔齐,齐使甘茂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欢。
而秦闻甘茂在楚,使人谓楚王曰:“愿送甘茂于秦。
”楚王问于范蜎曰:“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对曰:“臣不足以识之。
”楚王曰:“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对曰:“不可。
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于秦。
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之利也。
且王前尝用召滑于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
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
今王知用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矣。
”于是使使请秦相向寿于秦。
秦卒相向寿。
而甘茂竟不得复入秦,卒于魏。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B.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C.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D.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高考语文文言文《魏书列传第三十九》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魏书列传第三十九》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6分)韩茂,字元兴,安定安武人也。
茂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
太宗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
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
太宗异而问之,征茂所属,具以状对。
太宗谓左右曰:“记之。
”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后从世祖讨赫连昌,大破之。
世祖谓诸将曰:“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
”徙其民而还。
以军功赐茂爵蒲阴子,加强弩将军,迁侍辇郎。
又从征统万,大破之。
从平平凉,当茂所冲,莫不应弦而殪。
由是世祖壮之,拜内侍长,进爵九门侯,加冠军将军。
从征悬瓠,频破贼军。
车驾南征,分为六道,茂与高凉王那出青州。
诸军渡淮,降者相继,拜茂徐州刺史以抚之。
车驾还,以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征南将军。
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
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
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
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
长子备,字延德。
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
(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九》)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久(太宗)召韩茂到皇帝所在的地方,拿骑马射箭考察他,太宗对他深感惊奇,任命他为虎贲中郎将。
2.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现在如果竭尽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就不合乎抚慰百姓的道义,明年一定和诸位夺取它。
3.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韩茂性格沉着、坚毅、忠诚、老实,虽无文才,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
4.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韩茂)作为将领,善于安抚军心,勇敢为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25、孔融列传精品素材
高文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25、孔融列传精品素材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时,袁、曹方盛,而融无所协附。左丞祖者,称有意谋,劝融有所结纳。融知绍、操终图汉室,不欲与同,故怒而杀之.
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
辟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之.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河南尹何进当迁为大将军,杨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还府,投劾而去.河南官属耻之,私遣剑客欲追杀融。客有言于进曰:”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进然之,既拜而辟融,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赵舍不同,托病归家。
最新-高中语文 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 24、任延列传素材 精品
24、任延列传(原文)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
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
值仓卒,避兵之陇西。
时隗嚣已据四郡,遣使请延,延不应。
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
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
及到,静泊无为,唯先遣馈礼祠延陵季子。
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
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
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掾史白请召之。
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
"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
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
诏征为九真太守。
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
九真俗以谢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適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
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
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
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
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
其产子者,始知种姓。
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
"多名子为"任"。
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初,平帝时,汉中锡光为交阯太守,教导民夷,渐以礼义,化声侔于延。
王莽末,闭境拒守。
建武初,遣使贡献,封盐水侯。
领南华风,始于二守焉。
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秦武王素材
秦武王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①〞甘茂对曰:“某某,大县也,上党、某某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
今王倍②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
臣闻X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之多X仪而贤先王③。
魏文侯令乐羊将,攻某某,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④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⑤之怨也。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织自假设。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假设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那么慈母不能信也。
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假设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于是与王盟于息壤。
果攻某某,五月而不能拔也。
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
甘茂对曰:“息壤在彼。
〞王曰:“有之。
〞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某某。
——《战国策·秦策二》[注]①而寡人死不朽乎:你能为我实现这一愿望吗?②倍:同“背〞,背后。
③先王:秦武王的父亲秦惠文王。
④樗里疾、公孙衍:秦国大夫,与韩国有密切关系。
⑤公仲侈:韩国相国。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下不以之多X仪而贤先王多:称赞B、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族:家族C、其母尚织自假设也尚:还、仍然D、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某某悉:全、都2、以下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名为县,其实郡也B、攻某某,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C、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D、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甘茂虑事深远的一组是〔〕①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②挟韩而议,王必听之③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④于是与王盟于息壤⑤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某某A、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③④4、以下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秦武王想让甘茂率兵攻取韩国某某。
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十篇
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十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题。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
家本寒微,少为州吏。
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
余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
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
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
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
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
’’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寻以病卒。
(《北齐书·孟业传》)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业以细微,伏事节下细微:细致周到。
B.宁可损败清风清风:清廉的风气。
C.唯有孟业,宜铨举之铨举:选拔推荐。
D.唯知自修,无他长也自修:自我修养。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②寻以.病卒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④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A.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乃”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乃”也不同3.下列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元韶)典签。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素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某某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X敖美人。
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
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
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
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
〞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
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
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
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
高祖十一年月,某某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某某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
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
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及孝文帝初即位,某某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三年,入朝,甚横。
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
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
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
吕后王诸吕,欲以危X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
事觉,治之,使使召某某王。
某某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
于是乃遣某某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
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某某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
且某某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县传某某王者皆不敢发车封。
某某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
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后汉书·王涣列传》
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后汉书·王涣列传》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课外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28篇)
课外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28篇)文言文阅读目录:1、田豫2、元德秀3、晁错4、张砺5、曹参6、曹端7、贺若弼8、刘健9、袁枚10、孔奋11、何武12、刘宰13、樊姬14、马中锡15、苏武16、司空图17、陈表18、范纯仁19、杜乔20、张承业21、曹摅22、韩安国23、王导24、钟离意25、郑当时26、韩信27、陈平28、陈群(一)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
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瓚使豫守东州令,瓚将王门叛瓚,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
众惧欲降。
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
瓚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
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
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
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
胡不能进,散去。
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
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
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
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
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
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
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
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
王烈传文言文阅读
王烈传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9.后有老父/遗剑于路 10.(1)给予;赠送(2)有人(3)同“返”,返回 11.少年时拜陈寔作老师,以道义德行著称。
12.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13.因为王烈以道义德行著称,人们在心中都很敬重他,所以请王烈评理。
(意近即可) 14.做错了事有耻辱感,有改恶从善的愿望。
从他守候遗剑等待老人来寻之事,可见他已弃恶从善。
(意近即可)【参考译文】王烈字彦方,是太原人。
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
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
”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
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
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激励他改过。
”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在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惊奇地询问了守剑人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各位有争辩诉讼是非曲直的事情,将要请王烈评理,有的走到道路上就回去了,有的远远地看到他的房子后就回去了。
王烈以品德感动人就像这样啊。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2. 后汉书王烈传翻译直到傍晚。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我这样做正是为了促使他改过?王烈说,老汉回来寻剑,太原人:“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惊奇地询问他的姓名,因为品德高尚。
”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得到了遗失的剑。
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称著乡里。
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
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必然能够改正错误王烈字彦方,还送给他半匹布。
”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
既然心怀羞耻,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盗犯向牛主认罪,说。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86、隋论精品素材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86、隋论精品素材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86、隋论精品素材苏辙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
古之圣人,其取天下,非其驱而来之也;其守天下,非其劫而留之也。
使天下自附,不得已而为之长,吾不役天下之利,而天下自至。
夫是以去就之权在君,而不在民,是之谓人重而物轻。
且夫吾之于人,己求而得之,则不若使之求我而后从之;己守而固之,则不若使之不忍去我,而后与之。
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而不可与守天下。
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术留天下。
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
昔者三代之君,享国长远,后世莫能及。
然而亡国之暴,未有如秦、隋之速,二世而亡者也.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
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
是以销名城,杀豪杰,铸锋镝,以绝天下之望。
其所以准备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愁苦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
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而山泽皆应.由此观之,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
盖自东晋以来,刘聪、石勒、慕容、苻坚、姚兴、赫连之徒,纷纷而起者,不可胜数。
至于元氏,并吞灭取,略已尽矣,而南方未服。
元氏自分而为周、齐。
周并齐而授之隋。
隋文取梁灭陈,而后天下为一.彼亦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全得天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
谋臣旧将,诛灭略尽,独死于杨素之手,以及于大故.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
《南史-王茂传》原文及翻译
《南史-王茂传》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南史-王茂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原文:王茂,字休连,一字茂先,太原祁人也。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卓茂,字子康素材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
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茂性不好争如此。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
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汝为敝人矣。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
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
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
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嘿解与之,挽.车而去挽:牵引B.幸.至丞相府归我幸:侥幸C.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诣:到D.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乘:凭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B.①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①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D.①数年,教乃.大行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卓茂宽厚仁爱的一组是()①性宽仁恭爱②嘿解与之,挽车而去③律设大法,礼顺人情④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⑥初,茂到县,有所废置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③⑤D. ①②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卓茂任密县县令期间,十分爱护当地吏民。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甘罗者,甘茂孙也素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X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X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
吾自请X卿相秦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X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X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某某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X 唐曰:"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X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
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
"曰:"闻X唐相燕欤?"曰:"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X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王茂列传(原文)
王茂字休连,一字茂先,太原祁人也。
祖深,北中郎司马。
父天生,宋末为列将,克司徒袁粲,以勋历位郡守,封上黄县男。
茂年数岁,为大父深所异,常曰:“此吾家千里驹,成门户者必此儿也。
”及长,好读兵书,究其大指。
性隐不交游,身长八尺,洁白美容仪。
齐武帝布衣时尝见之,叹曰:“王茂先年少堂堂如此,必为公辅。
”
后为台郎,累年不调。
亦知齐之将亡,求为边职。
久之,为雍州长史、襄阳太守。
梁武便以王佐许之,事无大小皆询焉。
人或谮茂反,帝弗之信。
谮者骤言之,遣视其甲矟,则虫网焉,乃诛言者。
或云茂与帝不睦,帝诸腹心并劝除之。
而茂少有骁名,帝又惜其用,曰:“将举大事,便害健将,此非上策。
”乃令腹心郑绍叔往候之。
遇其卧,因问疾。
茂曰:“我病可耳。
”绍叔曰:“都下杀害日甚,使君家门涂炭,今欲起义,长史那犹卧。
”茂因掷枕起,即袴褶随绍叔入见。
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赤心,遂得尽力。
发雍部,遣茂为前驱。
郢、鲁既平,从武帝东下为军锋。
师次秣陵,东昏遣大将王珍国盛兵朱雀门,众号二十万。
及战,梁武军引却,茂下马单刀直前,外甥韦欣庆勇力绝人,执铁缠矟翼茂而进,故大破之。
茂勋第一,欣庆力也。
建康城平,以茂为护军将军,迁侍中、领军将军。
时东昏妃潘玉儿有国色,武帝将留之,以问茂。
茂曰:“亡齐者此物,留之恐贻外议。
”帝乃出之。
军主田安啓求为妇,玉儿泣曰:“昔者见遇时主,今岂下匹非类。
死而后已,义不受辱。
”及见缢,洁美如生。
舆出,尉吏俱行非礼。
乃以馀妃赐茂,亦潘之亚也。
群盗之烧神兽门,茂率所领应赴,为盗所射。
茂跃马而进,群盗反走。
茂以不能式遏奸盗,自表解职,优诏不许。
加镇军将军,封望蔡县公。
是岁,江州刺史陈伯之叛,茂出为江州刺史,南讨之。
伯之奔魏。
时九江新经军寇,茂务农省役,百姓安之。
四年,魏攻汉中,茂受诏西御,魏乃班师。
历位侍中,中卫将军,太
子詹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
时天下无事,武帝方敦文雅,茂心颇怏怏,侍宴醉后,每见言色。
武帝宥而不责。
进位司空。
茂性宽厚,居官虽无美誉,亦为吏人所安。
居处方正,在一室衣冠俨然,虽仆妾莫见其惰容。
姿表瑰丽,须眉如画,为众所瞻望。
徙骠骑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江州刺史。
在州不取奉,狱无滞囚,居处被服,同于儒者。
薨于州。
武帝甚悼惜之,诏赠太尉,諡曰忠烈公。
初,茂以元勋,武帝赐钟磬之乐。
茂在州,梦钟磬在格,无故自堕,心恶之。
及觉,命奏乐,既成列,钟磬在格,果无故编皆绝堕地。
茂谓长史江诠曰:“此乐,天子所以惠劳臣也。
乐既极矣,能无忧乎。
”俄而病卒。
(选自《南史》)
39、梁彦光传译文
梁彦光传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
他的祖父梁茂,是西魏秦州、华州刺史。
他的父亲梁显,是北周荆州刺史。
彦光小时很聪慧,有很好的天赋。
他的父亲常对亲近的人说:“这孩子有风骨,将会使我的家族兴盛起来。
”梁彦光七岁时,父亲染上重病,医生说吃五石散可以治好,当时到处都搞不到紫石英,彦光忧虑憔悴,不知该怎么办,偶然在园中看到一件东西,彦光不认识,感到很奇怪,就拿回了家,原来这就是紫石英。
亲戚朋友们都感到很惊异,认为这是上天被他的孝心所感动而赐予他的。
西魏大统末年,彦光到太学学习,略略涉猎经、史,循规蹈矩,自我约束,举止都有礼节。
初出仕当秘书郎时,年仅十七岁。
北周受魏禅让,任舍人上士。
武帝时,又升任小驭下大夫。
因母亲丧事离职,因过于哀伤,而身心憔悴。
不久,又奉命到职。
武帝见他哀伤过度,叹息好久,多次慰问并劝谕他。
后转任小内史下大夫。
建德中,任御正下大夫。
跟随武帝平定齐国,因有功而封开府、阳城县公,食邑一千户。
周宣帝即位,授他为华州刺史,又晋封为华阳郡公,增加食邑五百户,把阳城县公的封号转封给他的一个儿子。
不久,升为上大将军,又任御正上大夫。
不久又拜为柱国、青州刺史。
碰上宣帝驾崩,没有到任。
隋高祖文皇帝即位(581),让他担任岐州刺史,兼岐州宫督,增加食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计两千户。
在任后,很有政绩,粮食丰收,还出口到别的州郡。
开皇二年(582),高祖驾临岐州,很欣赏他的才能,于是下诏书奖励。
不久,又赐
钱五万。
过了几年,转任相州刺史。
彦光前在岐州,那里民风纯朴,他以清静无为来镇守那里,全州大受感化,上交的赋税连年最多,为天下第一。
到相州后,还按照在岐州的办法。
但邺都人口杂居,民风不纯,人很狡诈,给彦光作歌,说他不能治理教化这个地方。
高祖听说后责备彦光,还因此免了他的职。
一年多以后,任命他为赵州刺史,彦光对高祖说:“我以前在相州获罪,百姓说我是戴帽饣易。
我理当罢职,没抱做官的希望,不想皇上施恩,又起用我。
请求让我重新做相州刺史,改变以前的作法,希望能改变那里的民风以报答陛下厚恩。
”高祖同意了,彦光又任相州刺史。
相州的豪强地痞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来相州的,没有不嗤笑的。
彦光一上任,就公布有些人的罪状,像有神灵指引一样。
于是,豪强地痞全都偷偷地逃走了。
相州全境大为震惊。
当初,齐亡以后,有身份的人都迁入关内,只有玩杂耍的、小商贩和说唱艺人住在相州城廓,因此人情险恶,谣言四起,诉告官员,变化无常。
彦光想革除这些弊端,就用官俸,从肴殳山之东请来大学问家,每乡都设立学堂,非圣人先哲的书不得教授。
常在一季的末月召集他们,亲自进行考试。
有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聪明出众的,就升堂设宴招待,其余的都坐在廊下。
有喜欢诉讼、懒惰而学业无成的,就让他们坐在堂中,给以粗粝饭食。
到学习有成,就举行贡士的礼仪,又在郊外饯行,并资助他们财物。
于是人人都刻苦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不好好伺候双亲,被堂兄弟告到公堂。
彦光没有问罪,而把他带到州学,让他到孔子庙去观看。
这时庙里画像中画着有个叫韩伯瑜的,因母亲打他不痛,为母亲没有力气而悲伤,对着母亲悲泣的情形。
于是焦通感悟,既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彦光教训了一通就打发他走了。
后来焦通改正了错误,行为规矩,最终成为善士。
彦光用道德教化人民,都像这样。
官员和百姓都高兴,再也没有吵架告状的了。
过了几年,彦光死在任上,享年六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