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物处理2(活性污泥法、厌氧、脱氮除磷).ppt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类型及基本流程
第一阶段:①进水,①反硝化作用, ②硝化作用,②出水
第二阶段:①进水,①硝化作用, ②出水
第三阶段:①进水,①硝化作用, ②反硝化作用,②出水
第四阶段:②进水,②反硝化作用, ①硝化作用,①出水
氧化塘的特点
①停留时间很长 ②负荷较低 ③微生物量较低 ④不需要曝气 ⑤下层有厌氧分解 ⑥生物以藻菌共生为主,并起主要的净化作用
长繁殖快的酸化细菌大量增加,提高了对有 机物降解的能力,具有较快的生物繁殖速率
• (5)通过缺氧-厌氧-好氧的过程,能降解难 降解的有机物;
7、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包括深水中层曝气法和深井曝气法)
深水中层曝气法:池深不超过10m ,
池内没有导流隔墙或导流筒,曝气装置 位于水下4m
深井曝气法:池深达50~150m,池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类型及基本流程.ppt
第六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
1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2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3 特定微生物处理及组合工艺
4
废水的微生物脱氮除磷
5
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
6
大气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
第一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在有氧条件下,有机污染物 作为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微 生物,也有厌氧和兼性厌氧微生 物)的营养基质而被氧化分解, 使污染物的浓度下降。是废水生 物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大类 方法。
成表面积较大的菌胶团,大量絮凝和吸附废水,污水中大
部分有机污染物是通过吸附去除的。
第二阶段是摄取、分解阶段:微生物将被吸附的污
染物摄入细胞内,进行代谢,一部分在氧的作用下,将其 转化为菌体本身的结构组分和新的细胞,另一部分则完全 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第六章除磷PPT课件
1)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2)总的HRT很短 3)丝状菌不能大量繁殖(好氧,厌氧交替运行), 无污泥膨胀之虞,SVI<100 4)污泥中含磷浓度高,肥效高 5)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搅拌, 运行费用低
(4)缺点
1)除磷效果很难提高
2)脱氮效果难于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2Q,不宜
太高
.
12
3)进入沉淀池的处理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
.
4
1.生物除磷机理
(1)好氧吸收(聚磷菌对磷的过量吸收)
ADP + H3PO4+能量
ATP + H2O
(磷酸盐)
(三磷酸腺苷)
(2)厌氧释放
厌氧条件下(DO=0,NO3-=0), ATP+H2O ADP+H3PO4+能量 上述两反应为可逆反应
.
5
聚磷酸ploy
厌氧段
好氧段
ADP
ATP
ATP
无机磷
改良的A2/O法
(1)利用少量进水中的可快速分解的有机物作碳源去
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氮。
(2)降低回流污泥中溶解氧,保证厌氧池的厌氧状态
.
13
3、弗斯特利普工艺 (1)工艺流程图
.
14
.
15
(2)工艺过程
1)含磷废水进入曝气池同步进入的还有聚磷菌污泥,聚磷菌过 量地摄取磷,去除有机物,还能出现硝化作用;
ADP 有机磷
进水
有机磷聚磷释菌放+P无oly机磷
聚磷 聚磷菌
溶解质 ATP
合成
降解
PHB PHB
ADP
ADP
无机物 ATP
污泥回流
剩余污泥(高磷)
生物处理2(活性污泥法、厌氧、脱氮除磷)
生物除磷法
利用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过量摄取磷, 并在缺氧条件下释放磷的原理,通过 排放富磷污泥达到除磷目的。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A2/O工艺
即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最典型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在厌氧区,聚磷菌释放磷并摄取有机物;在 缺氧区,反硝化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在好氧区,聚磷菌过量摄取磷,同时硝化菌将氨氮氧化为硝 酸盐。
脱氮原理及方法
氨化作用
01
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硝化作用
02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
化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反硝化作用
03
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达到脱氮目的。
除磷原理及方法
化学沉淀法
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磷酸根离子与 钙、镁等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 钙、磷酸镁等沉淀物,从而去除磷。
02
生物强化技术
通过投加特效菌种或基因工程菌,提)
结合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等优
点。
生物处理与膜技术结合
膜生物反应器(MBR)
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相结合,实现高效固液分离,提高出水水质。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
采用动态膜代替静态膜,降低膜污染,提高膜通量和使用寿命。
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影响因素
包括污泥浓度、曝气量、污水水质、 温度等。
优化措施
通过合理控制污泥回流量和剩余污泥 排放量,调整曝气量,提高污水水质 稳定性等措施来优化活性污泥法的运 行效果。
应用实例
城市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中,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营 养盐,提高出水水质。
利用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过量摄取磷, 并在缺氧条件下释放磷的原理,通过 排放富磷污泥达到除磷目的。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A2/O工艺
即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最典型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在厌氧区,聚磷菌释放磷并摄取有机物;在 缺氧区,反硝化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在好氧区,聚磷菌过量摄取磷,同时硝化菌将氨氮氧化为硝 酸盐。
脱氮原理及方法
氨化作用
01
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硝化作用
02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
化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反硝化作用
03
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达到脱氮目的。
除磷原理及方法
化学沉淀法
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磷酸根离子与 钙、镁等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 钙、磷酸镁等沉淀物,从而去除磷。
02
生物强化技术
通过投加特效菌种或基因工程菌,提)
结合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等优
点。
生物处理与膜技术结合
膜生物反应器(MBR)
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相结合,实现高效固液分离,提高出水水质。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
采用动态膜代替静态膜,降低膜污染,提高膜通量和使用寿命。
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影响因素
包括污泥浓度、曝气量、污水水质、 温度等。
优化措施
通过合理控制污泥回流量和剩余污泥 排放量,调整曝气量,提高污水水质 稳定性等措施来优化活性污泥法的运 行效果。
应用实例
城市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中,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营 养盐,提高出水水质。
武理工水污染控制原理研究生课件第13讲 废水的脱氮与除磷
2.其它生物脱磷系统
水污染控制原理
图13-6 ICEAS工艺过程
本讲回顾
➢ 生物脱氮和脱磷的基本原理 ➢ 生物脱氮和脱磷的影响因素 ➢ 生物脱氮系统 ➢ 生物脱磷系统
水污染控制原理
课外作业
练习与习题
教材P549练习题 11-1、11-2
问题与思考
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水污染控制原理
第三节 生物脱氮系统
1.基本流程
水污染控制原理
图13-3 生物脱氮系统基本流程
第三节 生物脱氮系统
水污染控制原理
2.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
脱氮系统的污泥龄θc
c
K K N max N bK
N K N
N
污泥浓度增量ΔX
X 0.53iN 0.32 NO2 0.19 DO
用甲醇作电子给体时,甲醇浓度ρm
图13-4 厌氧需氧活性污泥法脱磷流程
运行条件: (1)溶解氧维持在2mg/L以上; (2)pH=7~8; (3)原水BOD5浓度在50mg/L以上; (4)曝气时间不能过长,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尽可能短
第四节 生物脱磷系统
2.其它生物脱磷系统
水污染控制原理
图13-5 A-A/O脱磷脱氮流程
第四节 生物脱磷系统
m 2.47 iN 1.53 NO2 0.87 DO
第三节 生物脱氮系统
水污染控制原理
3.生物膜法脱氮系统 填充床、流化床 4.各类脱氮工艺比较 有机碳氧化—硝化—脱氮循序处理系统; Bardenpho脱氮处理系统;
第四节 生物脱磷系统
水污染控制原理
1.厌氧需氧活性污泥法脱磷系统(A/O脱磷法)
图13-1 硝酸还原及脱氮的代谢途径
第一节 生物脱氮和脱磷的基本原理 水污染控制原理
水污染控制原理
图13-6 ICEAS工艺过程
本讲回顾
➢ 生物脱氮和脱磷的基本原理 ➢ 生物脱氮和脱磷的影响因素 ➢ 生物脱氮系统 ➢ 生物脱磷系统
水污染控制原理
课外作业
练习与习题
教材P549练习题 11-1、11-2
问题与思考
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水污染控制原理
第三节 生物脱氮系统
1.基本流程
水污染控制原理
图13-3 生物脱氮系统基本流程
第三节 生物脱氮系统
水污染控制原理
2.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
脱氮系统的污泥龄θc
c
K K N max N bK
N K N
N
污泥浓度增量ΔX
X 0.53iN 0.32 NO2 0.19 DO
用甲醇作电子给体时,甲醇浓度ρm
图13-4 厌氧需氧活性污泥法脱磷流程
运行条件: (1)溶解氧维持在2mg/L以上; (2)pH=7~8; (3)原水BOD5浓度在50mg/L以上; (4)曝气时间不能过长,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尽可能短
第四节 生物脱磷系统
2.其它生物脱磷系统
水污染控制原理
图13-5 A-A/O脱磷脱氮流程
第四节 生物脱磷系统
m 2.47 iN 1.53 NO2 0.87 DO
第三节 生物脱氮系统
水污染控制原理
3.生物膜法脱氮系统 填充床、流化床 4.各类脱氮工艺比较 有机碳氧化—硝化—脱氮循序处理系统; Bardenpho脱氮处理系统;
第四节 生物脱磷系统
水污染控制原理
1.厌氧需氧活性污泥法脱磷系统(A/O脱磷法)
图13-1 硝酸还原及脱氮的代谢途径
第一节 生物脱氮和脱磷的基本原理 水污染控制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共41张PPT)
响厌氧产物PHB的合成,进而影响到后续除磷效果。
▪ 一般而言,要同时达到氮磷的去除目的,城 市污水中碳氮比(COD/TKN)至少为 9。当城 市污水中碳源低于此要求时,由于大多数处 理工艺流程都把缺氧反硝化置于厌氧释磷之 后,反硝化效果受到碳源量的限制,大量的 未被反硝化的硝酸盐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 ,干扰厌氧释磷的正常进行,最终影响到整 个营养盐去除系统的稳定运行。
▪ 一、脱氮除磷的传统工艺
▪ 1、 脱氮的传统工艺 ▪ 2 、除磷的传统工艺
▪ 1、 脱氮的传统工艺 ▪ 自然界中氮一般有四种形态:
▪ 有机氮、
▪ 氨氮、 ▪ 亚硝酸盐氮 ▪ 硝酸盐氮
▪ 生活污水中的氮主要形态是有机氮和氨氮。
▪ 有机氮占生活污水含氮量的40-60%, ▪ 氨氮占50-60%,
▪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氮仅占0-5%。
▪ 总反应
▪ NH4+ + O2 + HCO3- →
▪
NO3- + H2O + H2CO3 + 微生物细胞
▪ 反硝化反应如下:
▪
▪ NO3- + CH3OH + H2CO3 → ▪ N2↑+H2O + HCO3-+微生物细胞 ▪
生物脱氮工艺
▪ 传统生物脱氮存在问题?
▪ 首先,需要充分地氧化氨氮到硝酸氮,要消
内回流
污泥回流
图3 MUCT工艺
▪ MUCT工艺有两个缺氧池,前一个接受二沉池回流污泥,后一个接受好 氧区硝化混合液,使污泥的脱氮与混合液的脱氮分开,进一步减少硝酸 盐进入厌氧区的可能。
OWASA工艺
进水
初沉池 污泥
混合液内回流
厌氧
缺氧
▪ 一般而言,要同时达到氮磷的去除目的,城 市污水中碳氮比(COD/TKN)至少为 9。当城 市污水中碳源低于此要求时,由于大多数处 理工艺流程都把缺氧反硝化置于厌氧释磷之 后,反硝化效果受到碳源量的限制,大量的 未被反硝化的硝酸盐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 ,干扰厌氧释磷的正常进行,最终影响到整 个营养盐去除系统的稳定运行。
▪ 一、脱氮除磷的传统工艺
▪ 1、 脱氮的传统工艺 ▪ 2 、除磷的传统工艺
▪ 1、 脱氮的传统工艺 ▪ 自然界中氮一般有四种形态:
▪ 有机氮、
▪ 氨氮、 ▪ 亚硝酸盐氮 ▪ 硝酸盐氮
▪ 生活污水中的氮主要形态是有机氮和氨氮。
▪ 有机氮占生活污水含氮量的40-60%, ▪ 氨氮占50-60%,
▪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氮仅占0-5%。
▪ 总反应
▪ NH4+ + O2 + HCO3- →
▪
NO3- + H2O + H2CO3 + 微生物细胞
▪ 反硝化反应如下:
▪
▪ NO3- + CH3OH + H2CO3 → ▪ N2↑+H2O + HCO3-+微生物细胞 ▪
生物脱氮工艺
▪ 传统生物脱氮存在问题?
▪ 首先,需要充分地氧化氨氮到硝酸氮,要消
内回流
污泥回流
图3 MUCT工艺
▪ MUCT工艺有两个缺氧池,前一个接受二沉池回流污泥,后一个接受好 氧区硝化混合液,使污泥的脱氮与混合液的脱氮分开,进一步减少硝酸 盐进入厌氧区的可能。
OWASA工艺
进水
初沉池 污泥
混合液内回流
厌氧
缺氧
《生物脱氮除磷》课件
有机物浓度和泥龄对生物除磷的影响也 较大,适宜的有机物浓度和泥龄需要针 对不同的工艺进行优化。
溶解氧浓度对生物除磷的影响较大,适 宜的溶解氧浓度范围为0.5-3mg/L。
温度对生物除磷的影响较大,适宜的温 度范围为10-30℃。
pH值对生物除磷的影响也较大,适宜的 pH值范围为6.5-8.5。
04 生物脱氮除磷技 术案例分析
温度
温度对生物脱氮效率有显著影 响,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
。
pH值
pH值对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的生长和活性有重要影响,适 宜的pH值范围是7.0-8.0。
溶解氧
溶解氧对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 应均有影响,适宜的溶解氧浓 度是2-4mg/L。
碳源
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对反硝化反 应有重要影响,常用的碳源有
某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要点
为确保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稳定运行,需要定期对工艺参数进行监测与调整,如溶解氧、 pH值、温度等。同时,需要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应急处理措施
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污泥膨胀、污泥流失等,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工 艺的可靠性。
人员培训与安全管理
某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分析
1 2 3
脱氮效果
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该污水处理厂的生物脱氮 效率较高,总氮去除率达到85%以上,满足国家 排放标微生物的聚磷作用,有效去除 磷元素,总磷去除率达到90%以上,显著降低水 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该工艺的运行不仅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减少了 污染物排放,同时也为污水处理厂带来了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原理
生物脱氮基于硝化反硝化原理,通过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过程实现氮的去除 ;生物除磷则通过聚磷菌在厌氧和好氧环境下的代谢作用实现磷的去除。
污水脱氮除磷课件ppt
5H7O2N
0.47 N2
0.76CO
2
2.44H
2O
从以上的过程可知,约96%的NO3-N经异化过 程还原,4%经同化过程合成微生物。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
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a)碳源:能为反硝化菌所利用的碳源较多,从 污水生物脱氮考虑,可有下列三类:一是原污水中所 含碳源,对于城市污水,当原污水BOD5/TKN>3~5时, 即可认为碳源充足;二是外加碳源,多采用甲醇 (CH3OH),因为甲醇被分解后的产物为CO2和H2O, 不留任何难降解的中间产物;三是利用微生物组织进 行内源反硝化。
聚合磷酸盐:焦磷酸盐(P2O74-) 、三磷酸盐(P3O105-)、 三磷酸氢盐(HP3O92-)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
一般城市污水水质与排放要求
项目
CODcr BOD5
SS TKN(NH3-N)
TP
进水水质/(mg·L-1)
250~300 100~150 150~200 35(25)
5~6
国家排放标准/(mg·L-1)
在硝化反应过程中,释放H+,使pH下降,硝化 菌对pH的变化十分敏感,为保持适宜的pH,应当在污 水中保持足够的碱度,以调节pH的变化,lg氨态氮 (以N计)完全硝化,需碱度(以CaCO3计)7.14g。 对硝化菌的适宜的pH为8.0~8.4。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
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b)混合液中有机物含量不应过高:硝化菌是 自养菌,有机基质浓度并不是它的增殖限制因素,若 BOD值过高,将使增殖速度较快的异养型细菌迅速增 殖,从而使硝化菌不能成为优势种属。
设立两个缺氧段,第一段利用原水中的反硝化反应。
为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废水进入第二段反硝 化反应器,利用内源呼吸碳源进行反硝化。
污水的脱氮除磷技术学习教育课件PPT
(4)生物脱氮的工艺流程
ⅰ、传统脱氮工艺
活性污泥法传统脱氮工艺 (三级生物脱氮系统)
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 ① 碳化——去除BOD5、COD; ② 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第二级是硝化曝气池,投碱以维持pH值;
污水的脱氮除磷技术
主要内容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危害及控制方法
污水脱氮技术
污水除磷技术
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一、富营养化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1、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的排入 引起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
在湖泊、水库、河口和港湾等水流较缓的区域, 最容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一般来说,总磷和无 机氮分别为 20mg/m3 和 300mg/m3 ,就可以认为水体 已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
( 2 )藻类大量繁殖,降低了水的透明度;同时,藻 类的生长过程还会向水体排放有毒物质,影响鱼类的生 存; ( 3 )藻类在水体中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占据水体 空间、阻塞水道,使鱼类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
( 4 )沉于水底的死亡藻类在缺氧状态下腐化、分解, 使水体变黑、变臭。
3、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 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污水中的氨氮是以氨离子 (NH4+)和游离氨(NH3)两种 形式保持平衡状态而存在: NH3 + H2O NH4+ + OH-
将pH值保持在11.5左右(投加一定量的碱),让污水流 过吹脱塔,使NH3逸出,以达脱氮目的。
吹脱法脱氨处理流程
NH 4 HOCl NH 2Cl H H 2O
2NH 2Cl HOCl N 2 3Cl H 2O 3H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PPT课件
成。硝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分别由亚硝酸菌 和硝酸菌完成。
硝化反应式如下:
氨化反应:
RC2 C HO N O O H 2 N H3 H C2 O RCOOH
硝化反应:
NH
4
1.5O2
NO2
H2O
2H
NO2 0.5O2 NO3
硝化过程总反应式
NH
4
2O2
NO3
H2O 2H
反硝化菌为异养型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气存在时,它会 以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好氧呼吸;在无氧而有硝酸盐氮或 亚硝酸盐氮存在时,则以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为电子受 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
上较小的完全混合式反应格串联组成,在各反应 段具有良好的基质浓度梯度分布。 (2)污泥龄短、负荷高,运行速率高,除磷效果好。
4.MSBR工艺 MSBR是SBR和A2/O工艺的组合,污水和脱
氮后的活性污泥一并进入厌氧区,聚磷污泥在此 充分放磷,然后泥水混合液交替进入缺氧区和好 氧区,分别完成反硝化、有机物的好氧降解和吸 磷作用,最后在SBR池中沉淀出水。
由于硝化菌是自养菌,水中的C/N 不宜过高,否则将有助于异养菌的 迅速增殖,微生物中的硝化菌的比 例下降。
在反硝化反应中,最大的问题 就是污水中可用于反硝化的有 机碳的多少及其可生化程度。
硝酸菌的停留时间必须大于其最小 世代时间
2.新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原理
同步硝化反硝化:在供氧受限或缺少有机碳源的厌氧 条件下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这时氨和亚硝酸盐分别充当电子 供体和电子受体,致使曝气能耗和有机碳源需求量大大减少。 与其他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同步硝化反硝化在氧化沟工艺中 最为显著。究其原因是在氧化沟中独特的表面曝气,打散了活 性污泥絮体,形成了新的活性污泥絮体,使活性污泥能够很好 地进行新陈代谢。另外,氧化沟工艺较长的HRT缓解了同步硝化 反硝化速率较低的问题。
硝化反应式如下:
氨化反应:
RC2 C HO N O O H 2 N H3 H C2 O RCOOH
硝化反应:
NH
4
1.5O2
NO2
H2O
2H
NO2 0.5O2 NO3
硝化过程总反应式
NH
4
2O2
NO3
H2O 2H
反硝化菌为异养型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气存在时,它会 以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好氧呼吸;在无氧而有硝酸盐氮或 亚硝酸盐氮存在时,则以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为电子受 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
上较小的完全混合式反应格串联组成,在各反应 段具有良好的基质浓度梯度分布。 (2)污泥龄短、负荷高,运行速率高,除磷效果好。
4.MSBR工艺 MSBR是SBR和A2/O工艺的组合,污水和脱
氮后的活性污泥一并进入厌氧区,聚磷污泥在此 充分放磷,然后泥水混合液交替进入缺氧区和好 氧区,分别完成反硝化、有机物的好氧降解和吸 磷作用,最后在SBR池中沉淀出水。
由于硝化菌是自养菌,水中的C/N 不宜过高,否则将有助于异养菌的 迅速增殖,微生物中的硝化菌的比 例下降。
在反硝化反应中,最大的问题 就是污水中可用于反硝化的有 机碳的多少及其可生化程度。
硝酸菌的停留时间必须大于其最小 世代时间
2.新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原理
同步硝化反硝化:在供氧受限或缺少有机碳源的厌氧 条件下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这时氨和亚硝酸盐分别充当电子 供体和电子受体,致使曝气能耗和有机碳源需求量大大减少。 与其他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同步硝化反硝化在氧化沟工艺中 最为显著。究其原因是在氧化沟中独特的表面曝气,打散了活 性污泥絮体,形成了新的活性污泥絮体,使活性污泥能够很好 地进行新陈代谢。另外,氧化沟工艺较长的HRT缓解了同步硝化 反硝化速率较低的问题。
污水处理工艺介绍.ppt
④沉淀池类型
【1】平流式沉淀池 【2】竖流式沉淀池
【3】幅流式沉淀池 【4】斜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 构造简单,沉淀效果较好,但占地面积较大,排泥存在的问 题较多,目前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均有采用。
竖流式沉淀池; 占地面积小,排泥较方便,且便于管理,然而池深过大,施 工困难,造价高,因此一般仅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使用。
普通沉砂池的最大缺点就是在其截留的沉砂中夹杂有一些 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使沉砂易于腐败发臭,夏季 气温较高时尤甚,这样对沉砂的处理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 影响。普通沉砂池的另一缺点是对有机物包裹的砂粒截留 效果较差。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是除砂效率稳定,受进水流量变化的影 响较小。水力旋转作用使砂粒与有机物分离效果较好,从 曝气沉砂池排出的沉砂中,有机物只占5%左右,长期搁 置也不会腐败发臭。曝气沉砂过程的同时,还能起到气浮 油并吹脱挥发性有机物的作用和预曝气充氧并氧化部分有 机物的作用。
型,它的反应机制以及污染物质的去除机制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基 本相同,仅运行操作不一样。
1、经典SBR反应器原理
进水
பைடு நூலகம்曝气
沉淀
排水
排泥
进水
初格栅
泵房
细格栅
沉淀池
SBR 反应池
排放
浓缩
脱水
制肥
SBR法工艺流程图
2、SBR反应器
3.经典SBR反应器的优点
优点 1、沉淀性能好 2、有机物去除效率高 3、提高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效率 4、抑制丝状菌膨胀 5、可以除磷脱氮,不需要新增反应器 6、不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工艺简单
(四)沉淀池
①沉淀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 水流向下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 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课件
详细描述
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是一种稳定、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适用于各种有机废水的处理。该工艺通过完全混合的 方式,使废水与厌氧污泥充分接触,提高了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同时,该工艺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能够 稳定运行。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总结词
提高产气量、降低酸化风险
VS
详细描述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通过将产酸和产甲烷过 程分开进行,提高了产气量和降低了酸化 风险。该工艺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促进了 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高了有机物 的去除效率。同时,该工艺还能够有效降 低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的影响。
03
例如,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温度控制、pH调节等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厌氧生 物处理的效率,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开发高效厌氧反应器与新型厌氧工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厌氧反应器和工艺不断涌现,以满足不同 类型和规模的污水处理需求。
新型厌氧反应器如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膨胀颗粒污泥床( EGSB)和内循环(IC)反应器等,具有更高的有机负荷率和更好的污水
联合应用还可以实现能源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发展
在追求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同时,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发展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致力于减少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 排放、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回收率等方面
的工作。
处理效果。
新型厌氧工艺如上流式厌氧滤池(AF)、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等,能 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水质和环境条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能源回收率。
厌氧生物处理与其他生物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污水处理的需求,研究者们将 厌氧生物处理与其他生物处理技术进行联合应 用,形成多种组合工艺。
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是一种稳定、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适用于各种有机废水的处理。该工艺通过完全混合的 方式,使废水与厌氧污泥充分接触,提高了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同时,该工艺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能够 稳定运行。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总结词
提高产气量、降低酸化风险
VS
详细描述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通过将产酸和产甲烷过 程分开进行,提高了产气量和降低了酸化 风险。该工艺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促进了 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高了有机物 的去除效率。同时,该工艺还能够有效降 低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的影响。
03
例如,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温度控制、pH调节等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厌氧生 物处理的效率,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开发高效厌氧反应器与新型厌氧工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厌氧反应器和工艺不断涌现,以满足不同 类型和规模的污水处理需求。
新型厌氧反应器如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膨胀颗粒污泥床( EGSB)和内循环(IC)反应器等,具有更高的有机负荷率和更好的污水
联合应用还可以实现能源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发展
在追求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同时,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发展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致力于减少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 排放、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回收率等方面
的工作。
处理效果。
新型厌氧工艺如上流式厌氧滤池(AF)、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等,能 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水质和环境条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能源回收率。
厌氧生物处理与其他生物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污水处理的需求,研究者们将 厌氧生物处理与其他生物处理技术进行联合应 用,形成多种组合工艺。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mL/L)。(20%--30%) SV=(静止沉淀30min后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混合液体积)
*100%污泥体积指数:SVI
SV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故人们想起用单位干泥形成湿泥 时的体积来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简称污泥指数,单位为mL/g。
*混合液静置30分钟后,单位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
反映污泥情况指标 SV、MLSS、MLVSS、SVI、DO、微生物
反映污泥营养和环境条件的指标 N、P、水温、PH
目录
第一节 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一)--稳定塘、土地处理 第三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 第四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三)--活性污泥法 第五节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六节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第七节 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
一、厌氧生物处理——概述
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法)
在断绝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 和专性厌氧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 物降解的过程。
处理对象:
不溶性固态有机物(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应用场合:高浓度有机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泥、
温度较高的有机工业废水。
二、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消化经历四个阶段: 水解阶段 酸化阶段 乙酸化阶段 甲烷化阶段
dX dt
V
Q0 X 0
Qw X u
(Q0
Qw
)
X
e
V
y
dS dt
Kd X
污水中的X0 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Xo =0, 在稳
定状态下dX/dt=0且 dS S0 S
dt
t
污泥龄: c 活性污泥总量 / 每日排放剩余污泥的量
V CQY (S0 S ) X (1 K dC )
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3.2%,氧的密度为1.201kg/ m3 。将 上面求得的氧量除以氧的密度和空气中氧的含量,即为所 需的空气量。
内容
➢基本概念 ➢气体传递和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曝气池的计算 ➢二次沉淀池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监测项目
反映处理效果的指标 BOD5、COD、SS、VS、有毒物质
NO3-N NO2-N
NOx--N (硝态氮)
总N (TN)
(一)生物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
生物脱氮是在专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 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
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反应过程。
氨化反应:
♀ 在氨化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 化为氨态氮。
RCHNH 2COOH H2O RCOHCOOH NH 3
SVI=静止沉淀30min后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混合液污泥干重 =SV /MLSS
500
400
SVI
300
200
一般负荷
100
0 2.5
高负荷
2.0
1.5
0.5
2.5
低 负 荷
0
BOD-污泥负荷率(kgBOD/kgMLSS·d)
图 17-2 污泥负荷与SVI值之间的关系
活性污泥性能评价指标
➢ 足够的数量(生物量)
s (污水) s (清水)
d dt KLa ( s L )
二、曝气的作用与曝气方式
➢曝气的作用: 1、供气 2、混合搅拌 ➢曝气方式: 1、鼓风曝气系统 2、机械曝气装置:
纵轴表面曝气机、横轴表面曝气器 3、鼓风+机械曝气系统 4、其他:富氧曝气、纯氧曝气
曝气方式
曝气设备性能指标
比较各种曝气设备性能的主要指标
法
麦金尼 (McKinney)
法
劳伦斯和麦卡蒂法
完全混合曝气池的计算模式
➢ 曝气池体积的计算 ➢ 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量计算 ➢ 确定所需的空气量
(1)曝气池体积的计算
应把整个系统作为整体来考虑,包括曝气池、二沉
池、曝气设备、回流设备等,甚至包括剩余污泥的处 理处置。
对系统进行微生物量的物料平衡计算:
氮、磷
来源:
✓ 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 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
一般城市污水水质与排放要求
项目
CODcr BOD5
SS TKN(NH3-N)
TP
进水水质/(mg·L-1)
250~300 100~150 150~200 35(25)
5~6
国家排放标准/(mg·L-1)
一级A
一级B
50
60
10
20
10 5(8)
20 8(15)
1
1.5
如何去除以达 到排放标准?
内容组成
➢ 生物脱氮处理技术 ➢ 生物除磷处理技术 ➢ 生物同步脱氮除磷处理技术
一、生物脱氮处理技术 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与分类
有机N (尿素、氨基酸、蛋白质)
为主
TKN
N 少量
NH3-N
(总凯氏氮)无机N来自 ➢ 曝气池(曝气)的作用:1、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 2、提供溶解氧(供氧装置)
➢ 二沉池的作用:
1、固液分离 2、浓缩活性污泥,以较高的浓度回流曝气池前
➢ 回流装置的作用:
使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和微生物的浓度
活性污泥性能评价指标
➢ 足够的数量(生物量)
用污泥浓度表示。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氧的总转移系数
将上式进行积分,可求得总的传质系数:
d dt KLa (s L )
K La
2.3 t2
1 t1
lg
S S
2 1
KLa值受污水水质的影响,把用于清水测出的值用于 污水,要采用修正系数α,同样清水的ρs值要用于污 水要乘以系数β,因而上式变为:
K La (污水) K La (清水)
➢ 性能良好(沉降浓缩性能)
污泥沉降比:SV 污泥体积指数:SVI ➢ 污泥龄
➢足够的数量(生物量)
MLSS:表示悬浮固体物质总量,MLVSS挥发性 固体成分表示有机物含量,NVSS灼烧残量,表示无 机物含量。
MLVSS:包含了微生物量,但不仅是微生物的
量,由于测定方便,目前还是近似用于表示微生物 的量。
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氧的传递速率
dm dt
Kg
A(s
L )
dm Vd
dm/dt——气体传递速率 Kg ——气体扩散系数 A ——气体扩散通过的面积 ρs ——气体在溶液中的饱和浓度 ρL ——气体在溶液中的实际浓度
d
dt
Kg
A V
(s
L )
单位容积内氧 的转移速率
d dt KLa (s L )
<-350mv(中温),<-560mv(高 温)
最佳温度:30~38℃,50~55℃
<-150~200mv 最佳温度:20~35℃
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 (自学内容)
温度因素
影 酸碱度
响 因
负荷
素 营养与C/N比
有毒物质
四、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与反应器
(自学内容)
厌氧接触工艺 UASB与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转盘 厌氧膨胀床与厌氧流化床反应器
• 克劳斯法
• 延时曝气
• 接触稳定法
• 氧化沟
• 纯氧曝气
•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ABF工艺)
• 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
•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内容
➢基本概念 ➢气体传递和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 曝气池的计算 ➢二次沉淀池
曝气池的计算:纯经验方法
有机物负 荷率法
劳伦斯(Lawronce) 和麦卡蒂(McCarty)
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
在厌氧消化系统中微生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非产甲烷菌(non-menthanogens) 产甲烷细菌(menthanogens)。
产酸菌和产甲烷菌的特性参数
参数
产甲烷菌
产酸菌
对pH的敏感性
敏感,最佳pH为6.8~7.2 不太敏感,最佳pH为5.5~7.0
氧化还原电位Eh 对温度的敏感性
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
MLVSS: 70% NVSS: 30%
MLVSS: 一般范围为55%~75%
NVSS: 一般范围为25%~45%
➢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
污泥沉降比:SV
取混合液至1000mL或100mL量筒,静止沉淀30min后,度量 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
*以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占混合液体积的比例(%)表示污泥沉降
干固体和水分
含水98%~99% 干固体1%~2%
MLSS
MLVSS NVSS
构成活性污泥法的三个要素
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也就是 活性污泥;
废水中的有机物,它是处理对象,也是微生 物的食料;
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 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活 性 污 泥 法 的 基 本 流 程
第二篇
水污染控制工程
目录
第一节 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一) 稳定塘、土地处理 第三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 第四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三)--活性污泥法 第五节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六节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第七节 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
内容
➢基本概念 ➢气体传递和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曝气池的计算 ➢二次沉淀池
内容
➢基本概念 ➢气体传递和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曝气池的计算 ➢二次沉淀池
一、气 体 传 递 原 理
双膜理论
基点:认为在气液界面 存在着二层膜(即气膜 和液膜)这一物理现象。
这两层薄膜使气体分 子从一相进入另一相时 受到了阻力。当气体分 子从气相向液相传递时, 若气体的溶解度低,则 阻力主要来自液膜。
*100%污泥体积指数:SVI
SV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故人们想起用单位干泥形成湿泥 时的体积来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简称污泥指数,单位为mL/g。
*混合液静置30分钟后,单位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
反映污泥情况指标 SV、MLSS、MLVSS、SVI、DO、微生物
反映污泥营养和环境条件的指标 N、P、水温、PH
目录
第一节 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一)--稳定塘、土地处理 第三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 第四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三)--活性污泥法 第五节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六节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第七节 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
一、厌氧生物处理——概述
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法)
在断绝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 和专性厌氧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 物降解的过程。
处理对象:
不溶性固态有机物(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应用场合:高浓度有机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泥、
温度较高的有机工业废水。
二、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消化经历四个阶段: 水解阶段 酸化阶段 乙酸化阶段 甲烷化阶段
dX dt
V
Q0 X 0
Qw X u
(Q0
Qw
)
X
e
V
y
dS dt
Kd X
污水中的X0 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Xo =0, 在稳
定状态下dX/dt=0且 dS S0 S
dt
t
污泥龄: c 活性污泥总量 / 每日排放剩余污泥的量
V CQY (S0 S ) X (1 K dC )
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3.2%,氧的密度为1.201kg/ m3 。将 上面求得的氧量除以氧的密度和空气中氧的含量,即为所 需的空气量。
内容
➢基本概念 ➢气体传递和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曝气池的计算 ➢二次沉淀池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监测项目
反映处理效果的指标 BOD5、COD、SS、VS、有毒物质
NO3-N NO2-N
NOx--N (硝态氮)
总N (TN)
(一)生物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
生物脱氮是在专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 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
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反应过程。
氨化反应:
♀ 在氨化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 化为氨态氮。
RCHNH 2COOH H2O RCOHCOOH NH 3
SVI=静止沉淀30min后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混合液污泥干重 =SV /MLSS
500
400
SVI
300
200
一般负荷
100
0 2.5
高负荷
2.0
1.5
0.5
2.5
低 负 荷
0
BOD-污泥负荷率(kgBOD/kgMLSS·d)
图 17-2 污泥负荷与SVI值之间的关系
活性污泥性能评价指标
➢ 足够的数量(生物量)
s (污水) s (清水)
d dt KLa ( s L )
二、曝气的作用与曝气方式
➢曝气的作用: 1、供气 2、混合搅拌 ➢曝气方式: 1、鼓风曝气系统 2、机械曝气装置:
纵轴表面曝气机、横轴表面曝气器 3、鼓风+机械曝气系统 4、其他:富氧曝气、纯氧曝气
曝气方式
曝气设备性能指标
比较各种曝气设备性能的主要指标
法
麦金尼 (McKinney)
法
劳伦斯和麦卡蒂法
完全混合曝气池的计算模式
➢ 曝气池体积的计算 ➢ 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量计算 ➢ 确定所需的空气量
(1)曝气池体积的计算
应把整个系统作为整体来考虑,包括曝气池、二沉
池、曝气设备、回流设备等,甚至包括剩余污泥的处 理处置。
对系统进行微生物量的物料平衡计算:
氮、磷
来源:
✓ 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 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
一般城市污水水质与排放要求
项目
CODcr BOD5
SS TKN(NH3-N)
TP
进水水质/(mg·L-1)
250~300 100~150 150~200 35(25)
5~6
国家排放标准/(mg·L-1)
一级A
一级B
50
60
10
20
10 5(8)
20 8(15)
1
1.5
如何去除以达 到排放标准?
内容组成
➢ 生物脱氮处理技术 ➢ 生物除磷处理技术 ➢ 生物同步脱氮除磷处理技术
一、生物脱氮处理技术 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与分类
有机N (尿素、氨基酸、蛋白质)
为主
TKN
N 少量
NH3-N
(总凯氏氮)无机N来自 ➢ 曝气池(曝气)的作用:1、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 2、提供溶解氧(供氧装置)
➢ 二沉池的作用:
1、固液分离 2、浓缩活性污泥,以较高的浓度回流曝气池前
➢ 回流装置的作用:
使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和微生物的浓度
活性污泥性能评价指标
➢ 足够的数量(生物量)
用污泥浓度表示。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氧的总转移系数
将上式进行积分,可求得总的传质系数:
d dt KLa (s L )
K La
2.3 t2
1 t1
lg
S S
2 1
KLa值受污水水质的影响,把用于清水测出的值用于 污水,要采用修正系数α,同样清水的ρs值要用于污 水要乘以系数β,因而上式变为:
K La (污水) K La (清水)
➢ 性能良好(沉降浓缩性能)
污泥沉降比:SV 污泥体积指数:SVI ➢ 污泥龄
➢足够的数量(生物量)
MLSS:表示悬浮固体物质总量,MLVSS挥发性 固体成分表示有机物含量,NVSS灼烧残量,表示无 机物含量。
MLVSS:包含了微生物量,但不仅是微生物的
量,由于测定方便,目前还是近似用于表示微生物 的量。
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氧的传递速率
dm dt
Kg
A(s
L )
dm Vd
dm/dt——气体传递速率 Kg ——气体扩散系数 A ——气体扩散通过的面积 ρs ——气体在溶液中的饱和浓度 ρL ——气体在溶液中的实际浓度
d
dt
Kg
A V
(s
L )
单位容积内氧 的转移速率
d dt KLa (s L )
<-350mv(中温),<-560mv(高 温)
最佳温度:30~38℃,50~55℃
<-150~200mv 最佳温度:20~35℃
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 (自学内容)
温度因素
影 酸碱度
响 因
负荷
素 营养与C/N比
有毒物质
四、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与反应器
(自学内容)
厌氧接触工艺 UASB与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转盘 厌氧膨胀床与厌氧流化床反应器
• 克劳斯法
• 延时曝气
• 接触稳定法
• 氧化沟
• 纯氧曝气
•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ABF工艺)
• 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
•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内容
➢基本概念 ➢气体传递和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 曝气池的计算 ➢二次沉淀池
曝气池的计算:纯经验方法
有机物负 荷率法
劳伦斯(Lawronce) 和麦卡蒂(McCarty)
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
在厌氧消化系统中微生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非产甲烷菌(non-menthanogens) 产甲烷细菌(menthanogens)。
产酸菌和产甲烷菌的特性参数
参数
产甲烷菌
产酸菌
对pH的敏感性
敏感,最佳pH为6.8~7.2 不太敏感,最佳pH为5.5~7.0
氧化还原电位Eh 对温度的敏感性
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
MLVSS: 70% NVSS: 30%
MLVSS: 一般范围为55%~75%
NVSS: 一般范围为25%~45%
➢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
污泥沉降比:SV
取混合液至1000mL或100mL量筒,静止沉淀30min后,度量 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
*以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占混合液体积的比例(%)表示污泥沉降
干固体和水分
含水98%~99% 干固体1%~2%
MLSS
MLVSS NVSS
构成活性污泥法的三个要素
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也就是 活性污泥;
废水中的有机物,它是处理对象,也是微生 物的食料;
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 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活 性 污 泥 法 的 基 本 流 程
第二篇
水污染控制工程
目录
第一节 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一) 稳定塘、土地处理 第三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 第四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三)--活性污泥法 第五节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六节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第七节 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
内容
➢基本概念 ➢气体传递和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曝气池的计算 ➢二次沉淀池
内容
➢基本概念 ➢气体传递和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曝气池的计算 ➢二次沉淀池
一、气 体 传 递 原 理
双膜理论
基点:认为在气液界面 存在着二层膜(即气膜 和液膜)这一物理现象。
这两层薄膜使气体分 子从一相进入另一相时 受到了阻力。当气体分 子从气相向液相传递时, 若气体的溶解度低,则 阻力主要来自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