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鸟部相关字探究【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衣部字研究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衣部字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59f3e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c.png)
《说文解字》衣部字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指导教师:本人拟开展的课题是《说文解字》衣部字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文字和文化内容,对古代文字、历史文化、语言背景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其中衣部字作为日常生活必需的衣物领域的象征,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居民的生活习惯、社会风貌、艺术审美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以《说文解字》中的衣部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每个字的形义、音韵、用法、文化涵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探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趋向。
同时,通过对《说文解字》的整体性分析,探寻字义的演变和发展,揭示古代文字的变化趋势和历史演变。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衣部字进行深入的研究,推动对古代文字、文化、历史及社会背景的了解和研究。
具体目标包括:1.深入挖掘和分析衣部字的各种文化内涵、含义和审美趋向,探究古代社会的人文艺术背景。
2.分析衣部字的字义演变和发展,探究文字变化的规律,从而揭示古代文字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3.将本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本研究共计划历时一年,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进度如下:1.阅读学术文献,理清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起步时间:2021年3月至4月。
2.搜集相关通用工具和数据,建立相关数据和工具库,起步时间:2021年4月至5月。
3.开展对衣部字的详细解析和分析,起步时间:2021年5月至8月。
4.编写研究报告,起步时间:2021年9月至10月。
5.整理成果并进行论文撰写,起步时间:2021年11月至12月。
五、结语本研究旨在探究《说文解字》衣部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字、文化和社会背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迪。
但本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因此,本研究工作将不断进行,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相关研究内容。
鸟字的研究报告研究结论
![鸟字的研究报告研究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dce76b1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9.png)
鸟字的研究报告研究结论
根据鸟字的研究报告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鸟字是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鸟字是通过图形符号来表示语
言的一种方式,它由一系列线条和曲线组成,每个符号代表一个特定的字母、单词或概念。
该研究表明鸟字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具有自己的语法和词汇。
2. 鸟字有潜力成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
鸟字的符号简单易懂,且表达力丰富,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让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能够相互沟通。
该研究结果显示,鸟字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具有成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的潜力。
3. 鸟字对儿童语言学习有积极影响。
鸟字的图形符号与自然
界中的鸟类形态密切相关,这种关联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该研究发现,使用鸟字进行儿童语言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学习。
4. 鸟字的实际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虽然鸟字在研究
中显示出了许多潜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鸟字的符号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是否易于记忆和书写等。
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并进一步推动鸟字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总的来说,鸟字的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表明,鸟字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在全球通用语言、儿童语言学习和实际应用方面
具有潜力。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实现鸟字的有效应用和发展。
《说文》鸟部字、隹部字研究
![《说文》鸟部字、隹部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2c8820dd36a32d73758190.png)
《说文》鸟部字、隹部字研究姓 名:黄交军 专 业:汉语言文字学 方 向:文字训诂学年 级:2005级 导师:刘兴均教授[摘要]本文以《说文》鸟部字、隹部字的字词释义为研究对象,以《尔雅》等书中的鸟类记载为依据,对这两个部首的字按照现代鸟类动物学知识纲、目、科、属、种为标准进行重新归类,并对《说文》鸟部字、隹部字的本义和词源进行归类排比归纳、比较互证,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古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经过整理、论证的具体词汇材料,并从语言的角度阐释上古鸟类命名的依据及原则,探索其中蕴涵的文化意识。
我们运用的研究理论主要有文字学理论(主要有与古今字、异体字及同音叚借字有关的理论,六书理论)、词源学理论(主要是陆宗达、王宁的词源理论及分析方法)、以及与鸟类文化相关的古代哲学理论(主要有万物有灵论、天人合一观、阴阳五行观、上古鸟图腾崇拜)。
对《说文》鸟部字、隹部字进行了详细分类,比较异同,并探究名物词源,揭示其中蕴涵的神鸟文化意识。
全文约90000余字,运用统计图表8个,相关图片佐证42张。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如下:绪论,《说文》鸟部字、隹部字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研究的现状和价值,研究理论、方法以及依据的材料。
第一章,参考上古文献记载,依据《尔雅》等书中的鸟类资料,结合现代鸟类学知识,以纲、目、科、属、种为标准,对《说文》鸟部字、隹部字进行归类研究,将《说文》鸟部字、隹部字划分为物名与事名两类,并指出《说文》鸟部字、隹部具有较强的名物性特点。
第二章,针对《说文》鸟部字、隹部字名物词居多的特点,采用同源系联的方法,并尽可能结合义素分析法,利用鸟类生物特征进行比较互证,以求其词源义及命名依据,并分析《说文》鸟部字、隹部字名物词命名取象的选择规律。
第三章,按照《说文》鸟部字、隹部字的命名依据,对其中蕴涵的神鸟文化意识进行了探讨,指出其最成体系亦最能集中体现先民的文化意识和智慧感悟。
余论,总结全文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一些还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说文解字·言部》研究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言部》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b94e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8.png)
《说文解字·言部》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说文解字·言部》研究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字形系辞书,对汉字的构成、由来、义项、用法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和解释。
其中的言部共收录了约800个字,包括许多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的常用字。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说文解字·言部》的全面研究,探究其中字形、语义、用法等方面的变迁与发展,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汉字。
关键词:《说文解字》,言部,字形,语义,用法,发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汉字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历经千年而不衰。
但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字形系统化辞书,不仅记录着当时的语言形态和口音,而且详细阐释了汉字的发展、变形及用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更是人们研究汉字源流的重要参考资料。
言部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它所收录的字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如“言语”、“讲话”、“声音”等等,这些词汇都是现代汉语中非常常用的字。
因此,对《说文解字·言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字,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说文解字·言部》的全面研究,从字形、语义、用法等多角度出发,探讨汉字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变化,分析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以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汉字演变和发展的体系,加深人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三、研究内容1. 言部的构成特点及意义2. 《说文解字·言部》中的字形演变和变化3. 言部中字形演变和语义变化的关系和规律4. 言部中字的用法和意义5. 言部中字与现代汉语中字的联系和差异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相结合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对《说文解字·言部》中的汉字进行分析和研究。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在《说文解字·言部》字形、语义、用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汉字,加深我们对汉字演变和发展历程的认识,为汉字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说文解字约注》校勘研究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约注》校勘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6cc5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5.png)
《说文解字约注》校勘研究的开题报告本文将介绍《说文解字》约注的校勘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说文解字》是汉代许慎撰写的一部汉字字典,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今所使用的《说文解字》已经经过多次删减、改动、脱漏等。
因此,对《说文解字》进行校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说文解字》约注进行校勘。
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对已有版本的比对,确立文本的正确性,并修正已知的错误。
此外,还需要查阅历史文献,了解汉代许慎在编撰时的背景和动机,以及他所涉及的注解和词源,从而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解读。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收集文献资料通过调查汉代许慎的行踪轨迹,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同时,需要查找《说文解字》的各个版本,包括现存的版本和已失传的版本,以便进行比较研究。
2. 文本比对收集到《说文解字》各个版本后,需要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
将不同版本的文本进行对比,寻找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并尝试确定原始版本的正确性。
此外,还需要查找相关历史文献,以解释文本中可能存在的疑点和问题。
3. 疑难点审查在比较研究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疑难点和问题。
例如,某些版本中可能出现一些错讹、补注等问题,需要仔细审查和修正。
4. 结果整理在进行了比较研究和疑难点审查之后,需要对修订后的《说文解字》进行整理和归纳,制作出新的版本。
同时,需要撰写相关的研究报告,阐述研究结果和成果。
四、研究意义本次校勘研究旨在恢复《说文解字》的原貌,还原其最早、最完整的版本,为后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基础,并且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汉字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
从《说文解字》训释词看两汉常用词汇的开题报告
![从《说文解字》训释词看两汉常用词汇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6355c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3.png)
从《说文解字》训释词看两汉常用词汇的开题报告
一、背景
《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训诂学家许慎所著的一部汉字字典,在两汉之际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该书全书共三十卷,共收录9353个字,不但对汉字形义进行了系统的解释和考究,而且注重对事物本质和文化内涵的阐释和概括。
因此,《说文解字》对于研究汉字演变、文化内涵及其在两汉时期的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收集整理《说文解字》中所收录的两汉常用词汇,并结合训解注释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
三、内容分析
通过对《说文解字》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汉时期的词汇涵盖了人名、地名、官职、军事、经济、农业、文化、哲学、医学、草木、禽兽、器物等各个方面。
其中一些词汇已经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金钗之约”、“举案齐眉”等,这些俗语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常常被使用。
四、结论
通过对《说文解字》的词汇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汉时期的语言与现代汉语有着显著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用字上,也表现在语音、语法等方面。
同时,两汉时期的文化内涵也是与现代文化存在显著差异的。
因此,通过对两汉时期的词汇和文化内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两汉时期社会的面貌和特点,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试论《说文》中“鸟”部的文化符号特征
![试论《说文》中“鸟”部的文化符号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11fb16c1ed9ad51f01df231.png)
一
、
诗・ 玄鸟》 : “ 天命玄鸟,降而生 在 上古 神话 中 ,作 为 氏族 图腾 或祥 瑞之 符的 象 生出商朝始祖契 《 商颂・
商 。 ”郑 玄 笺 说 : “ 使 皂 下 面 生 商 者 , 谓 胄 遗 卵 ,娥 氏之 天 乙 乙
鸾鸟与凤凰 并称 ,同样 是国家兴盛的在一种符号象征。
《 文 ・ 部 》 : “ ,赤 神 灵 之 精 也 。 赤 色 五 采 ,鼗 形 , 说 乌 鸾
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作风 的人 是孔 子。 《 艺文类聚 》卷九十 引 《 子》佚 文: “ 庄 老子见孔子 ,从 弟子五人 。问日: ‘ 为 “ 鸾鸟、皇鸟、大物 、小物 。”鸾亦为 《 山海经》常 出现 的 谁? ’对日: ‘ 为勇 ,其次子贡为智 ,曾子为孝,颜回为 子路 神 鸟,与风一起 成为 吉祥 的象征 “ 鸣歧 山” ,预 示周 仁 ,子张为式。’老子叹 日: ‘ 风 吾闻南方有鸟, 其名为风。所 朝 即将 兴盛 。这 里 的 “ ”实际上 指 的是 髯 祷,它是凤 鸟 居积石千 里, 风 天为 生食。其树 名琼枝, 高百仞, 以璎琳琅歼为 的一种 。 《 说文 ・ 鸟部 》: “ , 麓, 衡 衡 风属 , 鸟也 。春 秋 实 。…凤鸟之文, 神 戴圣婴仁, 智左 贤。 ”老子即将孔子喻为 右 《 国语》日:周之兴 也, 髯麓 呜于岐 山。江 中有搿篱 ,似凫 凤, 称颂孔子德高望重 ,群贤毕至 。 《 论语・ 微子》 : “ 楚狂 而大,赤 目。 ” 《 说文 ・ 鸟部》 : “ ,鬻 麓也。 ”髯麓连 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 篱 风兮风 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文, 实指一物 。 《 禽经》: “ 紫凤谓之麓。”又 “ 风之小者 曰 来者犹可追。 ’”楚狂 以凤 比孔子 ,凤德 即指孔子之德。此 鬻篱 。” 《 史通・ 杂说上》: “ 姬宗之在水浒也, 髯鹜鸣于岐 外, 《 庄子 ・ 秋水》讲鸫 鹳,一 种类 似风的 鸟, “ 一 非梧桐 不 山 。” 止 ,非练 实不食 ,非醴 泉不饮 ”,就 明确用风的操行来比喻 作为一种神 鸟,风鸟有不 同的种类 。 《 说文 ・ 鸟部》: 贤士的品德。 “ ,鹉 鹅也 。东方发 明 ,南方焦 明 ,西方鹧鹅 ,北方 幽 鹧 在秦汉文学作 品中,比兴手法,大量出现 “ 鸟”意象 的 昌,中央风皇。” 《 玉篇・ 鸟部 》; 鹉鹅,西方神鸟。”鹅 使用 《 ・ 诗 曹风・ 腐鸠 》: “ 鹛鸠在桑 ,其子七兮。淑人君 鹅连语, 同指一物。 《 乐纬 ・ 叶图徵》: “ 五凤 皆五色, 似凤有 子, 其仪 一兮 : 其仪~兮, 心如结兮 。”毛亨传 : “ 鸬鸠之养其 四,一日鹩鹅,二日发明 ,三 日焦 明,四日幽 昌 ”鹧鹉 同 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 ,平均如一 。”鸬鸠 因哺养其子始 发 明、焦 明、幽昌并称,为类凤的神鸟 ,和风 鸟一 同形成东 终平均如一,诗中借 以比喻贤人君 子的仁慈与忠贞 。 西南北中五方神鸟体系。 “ 鹧鹩 ,鸟名 。鹧鹬飞则 陨霜 。” 《 楚辞》中取兴设譬 ,多 以鸾鸟凤凰作为君子忠贞贤 明 即显示了其 “ 飞则 陨霜”的神异色彩 之德 的象征 ,如 《 离骚 》: “ 鸾皇为余先戒兮 ,雷师 告余 以 《 文・ 说 鸟部 》 : “鸥 ,鸟也 ,其 雌 皇 。一 曰:风 皇 未具 。…吾令风鸟 飞腾 兮。继 之 以日夜。 ”又 “ 风凰 翼其承 也。” 《 玉篇 ・ 鸟部》 : “ ,鸥风 也。” 《 韵・ 鸥 广 阮韵》: 旃兮 ,高翱翔之翼翼 。 ” 《 章・ 九 涉江 》: “ 乱曰:鸾鸟风 “ 鸥,风也 。 《 尔雅 ・ 释鸟 》: “ ,风 ,其雌皇 。”鸥, 皇, 日以远兮:燕雀乌鹊 ,巢堂坛 兮。” 鸥 义 同风, 为凤的 同义语 ,亦是神鸟 鸥为应瑞 而至的神鸟 , 相对于 鸾鸟风 皇 ,一些 鸟逐渐 成为 奸佞小 人的象征 。 在先 民心 目中,只有上应 天命、下应民心的有德君王才能使 《 辞》中多以恶 鸟象征谗佞,如 《 楚 离骚》: “ 吾令鸩 为媒 “ 鸱至,凤鸟翔 ”,显示了鸥驱邪降瑞的神性 瑞 兮,鸩 告余 以不好 雄鸠之 鸣逝 兮,余犹 恶其 佻巧。”贾谊 商代 的起 源神 话 中,简狄 吞下 玄鸟 ( 燕子 )之 卵 ,而 ( 下转第1 页) 1 2
《说文解字注》古今字研究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注》古今字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dddc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f.png)
《说文解字注》古今字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委和导师:大家好,我是XXX,本次开题报告的题目是《《说文解字注》古今字研究》。
一、选题背景《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义解释辞典,在我国字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而它的注释书《说文解字注》对于古代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时间久远,大量的古文字已经失传或淘汰,因此需要对《说文解字注》中的古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字的演变和变化。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说文解字注》中的古字进行研究和分析,深入探究古文字在演变和变化中的规律和特点。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寻找《说文解字注》中的古字,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
2. 分析《说文解字注》中的古字在语言上的变化和演变规律。
3. 探究古文字在演变和变化中的规律和特点。
4. 推断古文字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
三、研究内容1. 《说文解字注》的概述2. 《说文解字注》中的古字分类3. 《说文解字注》中的古字解释4. 古文字的演变和变化规律5. 古文字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及其意义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来进行,通过对《说文解字注》中的古字进行归纳、分类、对比和分析,来深入研究古文字在演变和变化中的规律和特点,并推断其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五、研究价值通过对《说文解字注》中的古字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字的演变和变化,探究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历程,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今后的汉字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本研究的开题报告,谢谢大家。
《说文解字》误释类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误释类型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3c441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5.png)
《说文解字》误释类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说文解字》误释类型研究
背景: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字书”,其词义释义
丰富、详实,对于汉字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然而,在传承和应用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误解和误解释,这些误解有时会导致我们对汉字的理解产生偏差,甚至有可能误导我们的日常使用。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选取《说文解字》中一些被广泛使用、但存在误解或误解释的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出现的上下文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其本意及其误解或误解释的根源,
并将误解的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语言学分析方法,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和总结
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误解或误解释。
然后,对于每一个选定的词语,将其在《说文解字》中的出现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上下文、引用文献等,从而确定其本意及其
可能产生误解的原因。
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对《说文解字》中一些重要的词语存在的误解或误解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其误解的类型和原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从而提高我
们的汉语语言能力和汉字文化素养。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研究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18764e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6d.png)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研究的开题报告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选取的课题是《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研究。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汉字字典中的重要一部,它以部首为索引,全面地收集和解释了汉字的含义。
五百四十部
首作为《说文解字》的主要索引分类,是理解和认识汉字的重要基础。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五百四十部首的来源、含义和演变过程,从而深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每个部首的形状和构造进行分析和比较。
通过对五百四十部首的形态、结构和特点等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规律的塑造方式和标志性特征。
同时,还将探究
每个部首的意义和来源,以及部首与其所代表的字形义之间的联系。
其次,研究五百四十部首的演变历程。
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千秋波澜的历史过程,每个部首的演变也是一个独特的历程。
在研究中,将重点探讨部首的发展变迁、替代
和合并等现象,并分析其内在的文化和历史原因。
最后,通过对五百四十部首的研究,试图揭示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将部首与其相应的字义联系起来,分析其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味,并探究其在
汉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将深入探索《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的意义、来源和演变过程,通过分析它们的形态和文化背景,揭示汉字的深厚文化内涵。
感谢评委和老师
们的关注和支持,期待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不断进步!。
《说文解字·羽部》鸟羽用字探究先民社会认知
![《说文解字·羽部》鸟羽用字探究先民社会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e799402867ec102de2bd89e7.png)
第37卷第4期2017年7月大庆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Vol. 37 No. 4July,2017DOI10.13356/ki.jdnu.2095-0063. 2017.04.027《说文解字•羽部》鸟羽用字探究先民社会认知唐榕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鸟在先民时期,既是他们的捕食对象,又是他们羡慕和模仿的对象,在文学作品中独占一隅,相较于文学中对于鸟的描写和赞美,文字更是直接清晰地反映了先民们尊鸟爱鸟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心态。
在《说文解字•羽部》中鸟羽用字的字系十分发达,反映了先民们从抽象到具体的社会认知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神鸟崇拜和羽 化成仙的社会认知。
关键词:说文解字;羽部;社会认知作者简介:唐榕培(1992-),女,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上古汉语研究。
中图分类号:H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063(2017)04-0115-03收稿日期:2017-02-17“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全息码,文明进化的活化 石。
”[1]3—个汉字,便是一片天地,汉字蕴含了古老 深邃而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汉字我们可 以了解上古先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
同时 “汉字不是临时闭门造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行 的直接与物化呈现,是文明进化的标志与灵魂。
”[1]146探究文字的内在,了解先民的社会认知和 社会性格,对《说文解字》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东汉学者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史 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文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并且《说文》采用“据形释义”的方法来对 汉字进行解读,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汉字中蕴 藏的文化和先民的社会认知与社会性格。
先民初期,由于自然环境和生产技术等种种原 因,先民们获得食物是十分有限的,而鸟类易捕获,成为先民们大量捕获的对象。
随着环境的刺激,鸟儿们变得越来越小巧灵活,有了飞行的便利,它们 捕获食物的能力和效率比人类更高,因此又受到了 人们的羡慕和敬重,于是有了神鸟的出现,如凤、鸾 等。
《说文解字》声训研究——从“一部”到“齿部”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声训研究——从“一部”到“齿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a376b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b.png)
《说文解字》声训研究——从“一部”到“齿部”的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选择的研究题目是《说文解字》声训研究,具体从“一部”到“齿部”进行探讨。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字典,也是音韵学、语言学、文字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对于我们认识古汉语语音、字形、语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在深入分析《说文解字》中的音韵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各部分的声训并提出相关观点与结论,进一步理解《说文解字》的编排规律。
本研究的题目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其中包括汉字的部首、字形、音韵和义项的解释等方面。
因此,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究《说文解字》声训研究:第一,汉字的部首。
“一部”到“齿部”是《说文解字》中汉字部分的前14个部首。
这些部首是汉字形成的基础,不仅是字形的组成部分,也是音韵与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这些部首所代表的意义与音韵,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字形的规律。
《说文解字》对每个汉字的解释中,都会详细地描述其字形的构造与演变。
通过系统地研究这些字形的组成方式,可以进一步揭示汉字演变的规律,理解字形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演变方式,掌握一定的汉字书写规律。
第三,音韵的规律。
《说文解字》从声部的划分到各个音韵的特点都作了详尽的描述。
在分析汉字的音韵规律时,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韵的演变规律等方面。
通过比较不同部分的字音,揭示古代汉语的音韵演变历程,对于了解汉语语音、声韵学的演变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意义的解释。
《说文解字》对于汉字的解释不仅仅包括音韵,还包括其义项的解释。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每个汉字的义项含义与用法,理解其演变过程、简化演变等历史过程,掌握汉语语言的意义演变规律。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通过系统性分析《说文解字》中的音韵规律,研究各部分的声训,以及字形、部首、义项等方面的研究,具体从“一部”到“齿部”展开探讨,提出相关观点与结论,并对于中国文字、语言、文化、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说文解字》经学渊源考论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经学渊源考论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2957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d.png)
《说文解字》经学渊源考论的开题报告
题目:《说文解字》经学渊源考论
简介:
《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字典之一,为汉代学者许慎所编。
本研究将通过对《说文解字》的经学渊源进行考论,探究《说文解字》在经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对经学的影响。
本研究将借助相关的古代文献、历史资料、研究成果等,尝试解释《说文解字》在经学渊源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内容:
1.《说文解字》与经学的渊源关系:探讨《说文解字》与古代经学的渊源关系,分析《说文解字》是如何影响和推动古代经学的发展的。
2.《说文解字》在经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说文解字》所起到的作用,包括如何影响古代经学的形成与发展,它如何促进汉代学术的繁荣和发展以及对后世学者的影响等。
3.《说文解字》对经学的影响:考察《说文解字》对经学中概念、术语、文字定义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其对古代智慧、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全面收集和研究与本研究相关的古代文献资料,如《汉书》、《华严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等。
2.历史分析法:借助历史资料和史料,分析《说文解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和影响。
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其他相关字典和文献的比较分析,揭示《说文解字》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说文解字》对经学的贡献和影响,并对后世学者的学术研究产生积极的启示作用。
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发现,为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经学背景下的《说文解字》的开题报告
![经学背景下的《说文解字》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7092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e.png)
经学背景下的《说文解字》的开题报告
尊敬的教授:
经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说文解字》则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字典。
作为经典著作之一,它对于推动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论述在经学背景下的《说文解字》的研究。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说文解字》的背景
本部分将对《说文解字》的背景进行概述,其中将涉及书写环境、书写工具、收集资料、编纂历程等方面,并指出这些因素在字典编纂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说文解字》的特点
本部分将阐述《说文解字》在经学中的重要性,并解释其在字典编纂中的特点,如收集文字资料、注释释义、汇总正字等,以及它作为一本工具书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第三部分:《说文解字》的研究意义
本部分将介绍《说文解字》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并说明在经学研究中它的独特价值。
同时,还将探讨它在后世书法、诗歌、散文等文学艺术中的影响。
综上,本文将探讨经学背景下的《说文解字》。
为了更好地理解《说文解字》,本文将研究它的背景、特点以及研究意义。
同时,也将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帮助
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汉字文化的辉煌历程。
丁福保与《说文解字诂林》研究的开题报告
![丁福保与《说文解字诂林》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8bdec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0.png)
丁福保与《说文解字诂林》研究的开题报告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
我将要发表的开题报告是关于丁福保和他的《说文解字诂林》研究的。
丁福保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文献学家和字学家,他是《说文解字》的注释家,也是《说文解字诂林》的作者。
《说文解字诂林》是一部对《说文解字》的补充和扩展,不仅包含了对原有注释的补充及完善,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解释和例证。
它被誉为“说文解字”的同类之作。
在研究丁福保和《说文解字诂林》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探讨丁福保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他的家族和个人背景对他的学术思想和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和注解也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文化和学术环境的理解和反思。
其次,我们需要对比分析《说文解字诂林》和《说文解字》的异同之处。
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丁福保的思想和学术观点,并深入探究他对汉字学的贡献。
最后,我们需要分析《说文解字诂林》的影响和价值。
这部注释对汉字学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被后人广泛传颂,并对相关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个课题的研究对于了解丁福保的学术思想和《说文解字诂林》的文化内涵,以及推广和发展汉字学都有着重要意义。
谢谢。
《经典释文》引《说文》考的开题报告
![《经典释文》引《说文》考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7de55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b.png)
《经典释文》引《说文》考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经典释文》引《说文》考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典释文》中对《说文》的引用方式与相关注解,分析其在汉字研究中的重要性与价值。
通过对《经典释文》中的引《说文》部分进行逐一对比,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说文》中涉及的汉字形态、音韵、义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汉字起源和演变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经典释文;说文解字;汉字语言学;历史文化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字典,也是研究汉字的重要文献之一。
自汉代以来,人们不断注解、补遗、评述《说文》。
《经典释文》是汉代以来最早、最重要的《说文》注解之一,对汉字语言学、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经典释文》中对《说文》的引用方式和相关注解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汉字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经典释文》中对《说文》的引用方式和相关注解展开,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说文》中涉及的汉字形态、音韵、义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汉字起源和演变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比较、考古研究等。
三、预期成果与意义本研究预期得出以下成果:1.深入解读《经典释文》中对《说文》的引用方式和相关注解,揭示其中的汉字语言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通过对《说文》中涉及的汉字形态、音韵、义理等方面的分析,探讨汉字起源和演变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3.对汉字研究、汉字文化传承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可行性分析本研究涉及到的文献资料较为丰富,研究方法也较为成熟,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可行性较高。
同时,本研究贵在深入、细致地解读源自汉代的两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瓶颈,需要全面策划并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同时广泛开展文献收集和资料整理工作,力争取得可靠、权威的研究成果。
说文解字鸟部相关字探究【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鸟部相关字探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d27984a6c30c2258019e56.png)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说文解字鸟部相关字探究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为东汉许慎所著,成书应在公元100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分析汉字形义的书籍,它按照六书的原则,把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从中概括出五百四十个偏旁,并将其作为部首,凡同一偏旁的都统属其下(除少数部首,如三、录、燕、五、甲等没有统属的字),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叙篇注》中称其:“此千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若网(网字本有丝旁)在纲,如裘挈领,讨原以纳流,执要以说详。
与《史籀篇》、《仓颉篇》、《凡将篇》杂乱无章之体例,不可以道里计。
”分部收字(辅之以据声系联),这种全新的编述形式,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对中国古代汉字的认识和研究,也由此逐渐形成字书、字典编纂的基本规范,现代汉语中“部首”、“形声”等概念就直接来源于《说文》。
《说文》全书共十五篇(后人改篇称卷),据叙篇所说,共收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由于全部是手写,辗转传抄,多有伪脱。
《说文》是一部连接古今文字、文学的关键性著作。
它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释字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字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先秦、两汉时期的作品。
此外,《说文》中还保存着一些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它对字的各种含义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
例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
据此可以肯定在夏代已经有了“车”这种交通工具。
许冲将《说文》进之于朝时,上表叙述其写作经过,指出“六艺群书之诂,皆顺其意。
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虫虫(这两个虫是一个字)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自经史群书以及屈赋、汉赋,都成为它采取原料的源泉,可以说《说文》包含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正因为如此,后代学者才能不断地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基于知识体的《说文解字》会字构形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知识体的《说文解字》会字构形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c36d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2.png)
基于知识体的《说文解字》会字构形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最系统、最全面的汉字字典之一,它对汉字的形、音、义、源、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其中,以“形”为主要依据的字义解释是该书特色之一,使其成为研究汉字构形的重要文献。
然而,由于《说文解字》一千八百年前所记录的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其字义解释还需要结合其他考证方法加以验证。
本论文旨在基于知识体的方法对《说文解字》中的汉字构形进行研究,通过对字体构形的探讨,更加全面地理解汉字的形成演变过程。
同时,本研究还将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汉字形态的数字化化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知识体的方法,对《说文解字》中的汉字构形进行分析和研究,挖掘出其中的规律性和共性,深入探讨其演变的历史进程。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探究《说文解字》中汉字的构形规律,分析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和特点。
2. 研究不同字体对汉字构形的影响,分析其对后续汉字演变的影响。
3. 建立汉字形态的数学模型,实现对汉字形态数据的数字化处理。
三、研究内容1. 汉字构形基本概念汉字构形是指汉字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经历的从简到繁、从形象到抽象的变化。
本研究将基于《说文解字》所记录的汉字字体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抽取出汉字构形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 知识体理论应用本研究将运用知识体理论进行汉字构形研究。
通过对汉字构形知识体的建立和分析,探讨汉字构形特征的共性和规律,从而有效地实现对汉字构形的研究。
3.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本研究将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从图像处理的角度对汉字构形进行数字化处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汉字构形分析方法。
四、研究方法1. 知识体分析法知识体分析法是基于认知科学和知识工程的一种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研究知识结构和表达方式。
本研究将运用该方法对构形知识体进行建立和分析,以实现对汉字构形的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说文解字鸟部相关字探究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为东汉许慎所著,成书应在公元100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分析汉字形义的书籍,它按照六书的原则,把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从中概括出五百四十个偏旁,并将其作为部首,凡同一偏旁的都统属其下(除少数部首,如三、录、燕、五、甲等没有统属的字),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叙篇注》中称其:“此千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若网(网字本有丝旁)在纲,如裘挈领,讨原以纳流,执要以说详。
与《史籀篇》、《仓颉篇》、《凡将篇》杂乱无章之体例,不可以道里计。
”分部收字(辅之以据声系联),这种全新的编述形式,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对中国古代汉字的认识和研究,也由此逐渐形成字书、字典编纂的基本规范,现代汉语中“部首”、“形声”等概念就直接来源于《说文》。
《说文》全书共十五篇(后人改篇称卷),据叙篇所说,共收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由于全部是手写,辗转传抄,多有伪脱。
《说文》是一部连接古今文字、文学的关键性著作。
它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释字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字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先秦、两汉时期的作品。
此外,《说文》中还保存着一些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它对字的各种含义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
例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
据此可以肯定在夏代已经有了“车”这种交通工具。
许冲将《说文》进之于朝时,上表叙述其写作经过,指出“六艺群书之诂,皆顺其意。
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虫虫(这两个虫是一个字)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自经史群书以及屈赋、汉赋,都成为它采取原料的源泉,可以说《说文》包含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正因为如此,后代学者才能不断地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说文》流传到今,尤其经过清代学者的考证、注解、阐释,早已形成以《说文》为中心,众多学术权威著作为补充的汉字研究体系。
《说文》之学是根柢之学,它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词典学以及文化史上都占有显著的地位。
《说文》的字义解说是基于古代流传的经传典籍的,这是它无可比拟的优势。
近现代不断出土的文物,包含大量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它们较《说文》所承载的小篆更原始,更能体现人类的造字意图,十分有利于考证文字的本源。
了解了汉字的本义,就可以根据本义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引申义、以及和本义毫无关系的假借义,了解了哪个字是本字,就可以进而确定通假字,并且掌握文字用法的古今之变。
古代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类与各种动物平等分享着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环境。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发展,人们的意识和灵感在万物共生中不断受到启蒙和触动,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外界的环境在人类文字创造中的投射,人们将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景物以文字的形式在思维中重现。
《说文解字》这部字书一共五百四十部,其中有五部收录的都是与鸟和鸟类生活紧密相关的汉字,这是比较的了。
那么这些字在人类视野中究竟占有何种地位?鸟在诸多文学作品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意味?人类对鸟的喜爱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信仰寄托?人与鸟最初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如此种种,从汉字出发,以文字学的角度,在说文解字呈现的事实中,解析“鸟”的文化价值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近些年来《说文》作为古文字学、文字学乃至考古学的关键性著作,形成了支系庞大的“说文学”,众多学者名家倾注心血研究《说文》,通过对《说文》的研读,将甲骨文、金文、简帛结合《说文》中的文字,将远古时代汉字的起源、发展与古代、近代的汉字发展紧密相连,学术成果丰硕。
近些年来,众多学者都将《说文》五百四十部中为中心,开始系统地研究某一部的所有字,开创了研究《说文》新的方式。
例如,以研究《说文·宀部》为中心,众多学者从研读“宀部”字获取了古代中国建筑、民俗、传统文化等知识,类似的研究还有《说文·车部》、《说文·纟部》、《说文·艸部》等,贡献出不少品质优秀的论文。
众多学者都在自己对《说文》的研究中提到“鸟”部字,有些还对其中的一些字的前身和外延做过专门的探究。
赵静文的《试论<说文>中“鸟”部的文化符号特征》将“鸟”部字按其文化意义划分为四类:一、在上古神话中,作为氏族图腾或祥瑞之符的象征。
例如:鸾、凤,象征“祥瑞、安宁”。
二、在比兴传统与儒家礼乐文化中,喻仁人君子或谗佞奸邪。
《楚辞》中取兴设譬,多以鸾鸟凤凰做为君子忠贞贤明之德的象征,多以恶鸟象征谗奮佞。
三、作为官制文化的符号象征。
从《周礼》、《通典》到《文献通考》均有记载上古时期人们参照各种鸟之特性而制定官制的文化传统。
四、作为民俗文化的符号象征。
例如,鹬,被视作能预知降雨之鸟。
此外,新近陈勤建的专著《中国鸟文化》通过对凤鸟传说和信仰民俗的追根溯源,较系统地探寻了古老的鸟信仰文化及其影响与价值。
黄交军的《<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也属于此类,关注鸟的神话价值。
李艳红的《<说文解字>中人鸟相关的词及其文化意蕴》对一组人与鸟相关的词进行考察,通过词语本身所携带的文化迹象,对症文献记载,以窥见先民的生活事实、文化观念以及民族心理等。
对本文有较大启示。
以上介绍的几篇论文大致触及了《说文》鸟字系的一些内容,但是具体的更加专门的论述研究鸟字系的文章,尤其是做比较扎实的字义研究的文章还是比较少的,这也对本文的写作形成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一)基本内容:以《说文·鸟部》字系为基础,对与之相关的隹部、羽部字进行组织、分类,将鸟、隹、羽三部字中意义相近或相同的归于一处,对其中每组具有代表性的汉字进行解析、探究,结合古典文献中的相关材料,以及当下学者对中国鸟文化的有关论述,对《说文》鸟部文字进行比较系统的关照和理解,继而尝试探索中国先民的神鸟信仰和飞天情结的发展和演进。
(二)研究方法:仔细阅读《说文》隹部、羽部、鸟部,同时参照《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版),对“鸟”部及关字进行系统全面地了解,然后进行分类归纳,将意义相近的汉字归为一类,将描述同一类事物的字归为一类,梳理鸟、隹、羽这三部字。
字义整理的这一过程将借助EXCL表格来完成,由零归整,方便研究。
此外,大量阅读“说文学”著作,同时集中了解中国鸟文化的相关资料,在说文基础上阐述鸟部字的文化意义。
(三)预期达到的目标:通过对《说文》隹部、羽部、鸟部字的探究,分析它们字义的含义、三部字的配合与交错情况,并结合中国神鸟崇拜、飞天等原始信仰,有条理、较系统地对《说文》鸟部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意蕴进行体验和展示。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1、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内容:确定论文题目,完成开题报告,上交指导老师。
2、第二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2月内容:收集相应的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上交指导老师。
3、第三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内容: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打印、装订。
4、第四阶段2010年6月内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1、(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社,1963年。
2、(汉)许慎,《说文解字》(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汉)王充《论衡》,黄晖撰《论衡较释》,中华书局出版社1990年。
4、(汉)刘安《淮南子》,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出版社1989年。
5、(宋)《广韵》,周祖谟著,《广韵校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年版。
6、(清)郝懿行等编著,《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7、《广雅》,(清)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
8、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
9、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
10、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作家出版社2008年。
11、董莲池,《说文五百四十部首形义通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
13、陈枫,《汉字义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张标,《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中华书局出版社2003年。
15、向光忠主编,《说文学研究》,崇文书局,2004年版16、赵静文,试论《说文》中"鸟"部的文化符号特征[J].剑南文学,2010,""(7)17、李艳红,《说文解字》中人鸟相关的词及其文化蕴涵[J].中州学刊,2004,""(2)18、李元,从《天问》中商族史前传说谈起——兼论商对楚文化的渗透[D].2006.19、潘倩菲,中国文化原点的一大探寻--读《中国鸟文化》[J].民俗研究,2001,""(2)20、陈勤建,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5)21、黄厚明,河姆渡文化鸟纹及相关图像辨正[J].南方文物,2005,""(4)22、王天一,霓裳羽衣欲飞天——中日两国鸟神信仰神话的比较[D].2006.23、赵赟,凤鸟涵义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2)24、郭泮溪,中国海神信仰发生演变过程及其人化影响[J].民俗研究,2009,""(4)25、黄交军,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26、秦慧颖,福建古代的动物神灵崇拜初探[D].2002.27、杨军,中国古代乌鸦信仰述略[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21(2)28、张瑞芳,鸟、蛇图腾与氏族过渡的文化遗迹——《搜神记·羽衣人》的文化解读[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1)29、钟文华,试论蜀人的仙化思维[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7)30、田畦耘,《山海经》中变形神话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D].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