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 )重视良好品德和习惯培养,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一年级习惯养成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小学一年级习惯养成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小学一年级习惯养成教案导言: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律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纪律,提高听讲、注意力集中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3. 培养学生整理书包、保持卫生的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4.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友善待人的品质,提高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教学活动:活动一: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1. 讲解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2. 教师示范规范的行为,如按时到达教室、认真听讲、不打闹等;3. 学生小组讨论,列出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一起签订课堂纪律承诺书;4. 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活动二:提高学习效率1. 教师讲解如何高效地完成作业,如先按重要程度排序、利用碎片时间等;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高效学习方法,互相学习借鉴;3. 学生在计划表上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鼓励他们按时完成,并及时反馈结果;4. 定期组织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以及对学习计划的调整和改进。
活动三:培养整理书包、卫生习惯1.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书包的正确方法,如分类放置书本和文具等;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书包,并互相检查;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卫生清扫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保持教室整洁的过程中;4. 鼓励学生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等。
活动四:培养团结互助、友善待人的品质1. 教师讲解友善待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尊重他人;2. 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加强团结互助的意识;4. 鼓励学生互相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三、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情况、课堂纪律等;2. 收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习效率;3.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整理书包、保持卫生等习惯;4. 观察学生在团体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注:以下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以适合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为格式,写的一篇文章。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培养良好生活习惯I.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2. 学习一些常见的良好生活习惯;3. 讨论并分享个人的良好生活习惯。
II.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给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孩子们正在做作业、刷牙、整理书包等场景;2. 启发性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孩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些活动是重要的?Step 2:引入新知识1. 教师呈现PPT,上面列举了几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勤洗手、整理床铺等;2. 老师解释每个习惯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的原因和好处。
Step 3:群体合作探究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讨论并分享自己身边的良好生活习惯;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进行展示。
Step 4:展示和总结1. 每个小组的代表轮流展示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2. 教师总结并强调每个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互相学习、交流;3. 老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以培养整个班级良好的生活习惯。
III. 拓展活动(可选)1.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模拟日常生活场景下需要体现良好生活习惯的情境,例如:乘坐公交车、进食午餐等。
2. 小结报告:学生写一篇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小结报告,可以包括自己的体会、学到的知识和计划改进的方面。
IV. 课堂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与家人讨论并记录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下节课中可以向大家分享。
V.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们能够分享并学习到更多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一年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主题:一年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主题班会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勤奋、认真等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与重要性2. 文明礼貌的具体表现3. 勤奋学习的意义4.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态度5.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与重要性。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文明礼貌、勤奋学习、认真对待事物和团队协作的正面案例。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案例分享法:通过正面案例的分享,让学生感受良好行为习惯的力量。
3.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分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3. 课后实践: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价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
四、教学资源1. 故事材料:准备一些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故事。
2.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文明礼貌、勤奋学习、认真对待事物和团队协作的正面案例。
3. 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的话题和方向。
五、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制作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准备实物道具:如小礼品等,用于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
3. 准备课堂活动材料:如卡片、贴纸等,用于辅助教学活动。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主题,引发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做个好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生活习惯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做个好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生活习惯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生活习惯导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以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正确的品德观念,如诚实、守纪、友善等。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整洁、守时、勤劳等。
3. 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品德方面的知识,如诚实、守纪等。
2. 学习生活习惯方面的知识,如整洁、守时等。
3. 学习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三、教学准备:1. 课堂教具:幻灯片、图片、道具等。
2. 学习材料:绘本、故事书等。
3. 游戏和实践活动相关的道具:扑克牌、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什么是好孩子”和“什么是坏孩子”,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对好孩子和坏孩子的认知。
2. 品德教育:(1)诚实:教师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绘本,向学生传达诚实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加深对诚实的理解。
(2)友善: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友善的力量,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付出友善行为。
(3)守纪:通过游戏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守纪的意义和规则,并参与到守纪的实践活动中。
3. 生活习惯培养:(1)整洁:通过图片和道具展示整洁的环境和整洁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对于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整理教室的活动。
(2)守时:引导学生了解时间概念和守时的好处,通过设置计时器和任务卡片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守时意识和习惯。
(3)勤劳:通过故事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勤劳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奋斗,培养勤劳的品质。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巧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巧导言: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接触外部环境,建立起社交关系。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巧的培养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他们今后的人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讨论如何制定一份品德与生活教案,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发展社交技巧。
第一部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1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需要与学生讨论并制定出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这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如何正确行事,并且明白不良行为的后果。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约束和奖励措施,以鼓励良好的行为。
1.2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习惯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正确的洗手、刷牙和打扫环境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教师还应该强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1.3 提倡友善和互助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学会友善和互助。
这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品质。
第二部分:发展社交技巧除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年级学生还需要逐步学习和发展社交技巧,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和拓展社交技巧。
2.1 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在日常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机会,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例如,组织小组活动、同伴讨论和角色扮演等,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
2.2 培养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儿童文学作品或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鼓励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小学一年级品德行为教案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礼仪习惯
小学一年级品德行为教案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礼仪习惯小学一年级品德行为教案: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礼仪习惯第一课:友善待人目标: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友善待人的品德行为。
活动一:名字接龙游戏(游戏时间:15分钟)步骤: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站在一起。
2. 每个小组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并加上一个友善的形容词。
3. 下一个人必须说出上一个人的名字和形容词,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名字和形容词。
4. 游戏继续进行,看哪个小组能够坚持得最久。
活动二:宝贝合作(活动时间:20分钟)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张纸和一支笔。
2.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画一部分图案,然后将纸传给下一个人继续画。
3. 每个人的画必须与前一个人的画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4. 最后,每个小组都展示他们完成的图案,让其他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和表扬。
讨论:在完成活动二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5分钟):1. 你们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2. 遇到困难时,你认为友善待人的行为如何帮助你解决问题?3. 你在合作中学到了哪些关于友善待人的重要教训?第二课:尊重他人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德行为。
活动一:角色扮演(活动时间:20分钟)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主题。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扮演某个场景中的角色,例如商店售货员、学校校长、父母等等。
3. 角色扮演时,学生需要展示出对其他角色的尊重和礼貌。
讨论:在完成活动一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5分钟):1. 你扮演的角色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了尊重他人的行为?2. 你在扮演其他角色时,如何感受到尊重和友善?3. 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尊重他人的行为对建立良好关系有何重要性?第三课:公平与正直目标:通过案例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公平与正直的品德行为。
活动一:案例讨论(活动时间:20分钟)步骤:1. 教师提供一些与公平与正直相关的案例,如“在考试时,你发现同桌在作弊,你会怎么办?”等等。
一年级下习惯教育德育实践课教案
一年级下习惯教育德育实践课教案教案标题:培养一年级下学生的良好习惯与德育实践课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2.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
3.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整理书包、保持卫生、守时等。
2.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如关心他人、友善待人、诚实守信等。
3.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课件、教学素材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材料。
2.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良好习惯和为什么要养成良好习惯。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良好习惯,如整理书包、保持卫生、守时等,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
2.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良好习惯的好处。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整理书包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如何整理书包并讲解整理书包的好处。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室内卫生清扫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持卫生的重要性。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活动,让学生制定时间表并按时完成任务。
四、德育实践(15分钟)1. 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几种重要的品德,如关心他人、友善待人、诚实守信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如互助合作、分享善行、诚实守信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良好习惯和品德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和发展良好品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培养良好习惯,并写一篇关于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心得体会。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家校合作。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培养良好习惯与礼貌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培养良好习惯与礼貌介绍: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以及礼貌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篇教案将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提供一些有效方法和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习惯和礼貌。
一、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加强他们的礼貌意识和行为。
二、教材准备1. PPT幻灯片2. 图片或卡片,包含示范良好习惯和礼貌的场景3. 奖励系统,如小红花或奖状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良好习惯和礼貌的视频或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幻灯片或口头解释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品德、生活习惯和礼貌的概念。
解释这些概念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 示范演示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展示一些典型的场景,例如清晨起床、吃饭、上学、和同学玩耍等,演示出良好习惯和礼貌的行为。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行为的好处和意义。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出一些良好习惯和礼貌的行为。
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5.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与良好习惯和礼貌相关的游戏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例如,模拟角色扮演场景并评估每个角色的行为,或者进行小组竞赛,谁能最快地完成一系列良好习惯的任务。
6. 奖励和鼓励设立奖励系统,根据学生表现来奖励他们。
可以给予小红花或奖状,鼓励他们良好习惯和礼貌的坚持。
7. 总结与展望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对良好习惯和礼貌的认识有何改变。
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这些良好习惯和行为。
展望未来,介绍下一堂课的内容。
四、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和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良好习惯和礼貌的情况。
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良好习惯和礼貌行为的小短文,并在下一堂课上分享。
五、课堂延伸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眼中孩子身上的良好习惯和礼貌行为,以激励学生的表现。
六、教案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
关于小学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于小学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基于感性认识,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来获取人对事物的直观印象,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学习习惯时,我们应该注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事物,利用情景、游戏等方式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如书籍、电子产品、艺术课程等,引导孩子在学习中自由探索和发现。
同时,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作息时间是保证孩子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家长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计划,包括规范的起床时间、午休时间、晚饭时间和睡眠时间。
保证孩子的生物钟的正常运作,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和放松,从而提高孩子学习效果。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之一,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教孩子如何利用时间,如何整理笔记,如何合理使用学习工具等。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积极鼓励孩子并提出适当的建议。
五、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
这包括孩子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艺术素养等方面。
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并形成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让他们走出更广阔的舞台。
总之,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需要付出持久和不懈的努力。
《主题培训《重视良好品德和习惯培养,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授课心得》
《主题培训《重视良好品德和习惯培养,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授课心得》第一篇:主题培训《重视良好品德和习惯培养,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授课心得主题培训《重视良好品德和习惯培养,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授课心得授课者:何紫欣授课对象:一年级家长授课时间:xx年4月26日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进入小学了,万事有老师负责,自己可以松一口气了;大部分家长知道孩子入学后,家长要配合老师抓好孩子的学习,把主要注意力投放到孩子的作业方面,眼睛紧盯着一个个分数;有的家长已发现孩子的表现有些不妥,但寄希望于孩子逐渐长大会改,对孩子的问题不以为意。
本课题的讲授目的是引起家长对刚入学的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视,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培养。
通过了思考,最后决定了《重视良好品德和习惯培养,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这个课题。
于是我就积极准备讲稿,挑选最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分享教育方法。
回想当时的备课,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升华,既有知识上的沉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増长。
备课期间,我始终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阅读相关资料,仔细做笔记,通过这次的备课、讲授提高了我对家长学校的认识,下面是我在本次进行这次专题讲座的授课心得。
1、注重引入。
好的引入,能为授课铺平道路,从而激发家长的学习兴趣,使家长的思维更加活跃。
2、授课要精讲精练,注重启发式教学。
讲师在授课时,必须根据年级学生的普遍特点,把握授课与听课的共鸣。
3、加强互动。
讲座的互动性,能让家长自然地参与和融入,对讲师的讲解进行思考,从而在授课与听课的不断互动沟通中把讲座推向前进。
5、语速适中,抑扬顿挫。
语速过快,家长没有思考的时间,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语速过慢,家长思维不集中,不连贯。
6、要善于维持讲座的秩序和气氛。
通过举例、发问、变换语气语调等方式进行秩序的维持。
总之,我充分把握这次机会,认真学习,在工作中敢于尝试,不断探索,把备课授课中汲取到新理念、新方法在教学中得以实现。
小学品德教案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小学品德教案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份小学品德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品德教育课程,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和素养: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其能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尊重他人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自律、整洁、守时等,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1. 道德观念的培养a. 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正面的、具有价值的道德观念,如诚实、友善、勇敢等。
b. 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道德观念,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并写下自己对这些道德观念的理解和感受。
2. 道德品质的培养a. 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如诚实守信、友善互助、正直等。
b.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道德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践。
3. 行为习惯的培养a. 向学生介绍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自律、整洁、守时等,解释其重要性。
b.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行为习惯相关的活动,如整理教室、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 应用与实践a. 提供真实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b.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行动等,让他们将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激发他们对道德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生活习惯的概念,明确好习惯的重要性;2. 了解并掌握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卫生习惯、自律习惯等;3. 能够运用所学生活习惯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2. 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刻理解良好生活习惯对自己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活动卡片、图片、小奖励物品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课1. 教师打开幻灯片,出示“生活习惯”的图片,向学生解释生活习惯的概念,并强调好习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生活习惯的理解。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依次介绍并讨论不同的生活习惯,如卫生习惯、自律习惯、礼貌习惯等。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生活习惯所带来的影响。
3. 展示小视频或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步骤三: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活动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印有一个生活习惯的小任务。
2.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任务,完成相应的行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 完成任务后,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和好处。
步骤四:巩固与评价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生活习惯,并进行讨论,提出更多的好习惯。
2. 学生完成一份书面作业,描述自己的一种良好生活习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目标。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活习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品德。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加深入和具体地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意义,并通过实践操作去培养和巩固这些习惯。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教学,以便提高学生对生活习惯的认识和价值意识。
培养良好习惯塑造优秀品格的小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培养良好习惯塑造优秀品格的小学一年级教学计划1. 引言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塑造优秀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健康、自律和积极向上的品格。
本教学计划将重点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格,让他们在一年级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2. 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等;- 培养自律能力,如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任务等;- 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如正直、友善、乐观等;-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整洁和卫生的生活习惯。
3.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3.1 学习习惯:- 每日定时复习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巩固记忆;- 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鼓励学生记录每天的学习进展和感悟;- 帮助学生学会分享学习心得,促进相互学习和成长。
3.2 自律能力:- 设立规则和纪律,明确学生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为学生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并跟踪记录学生的进展;- 鼓励学生主动管理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和任务;- 倡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3.3 积极向上的品格:- 开展主题班会,探讨正直、友善、乐观等品格的重要性;- 组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沟通和表达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植树、志愿者服务等;- 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培养阳光积极的心态。
3.4 合作精神:- 设立小组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共享资源、相互配合和倾听他人意见; - 定期组织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团队凝聚力;- 鼓励学生与其他年级同学开展交流和分享,促进友谊和合作。
3.5 整洁和卫生的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自己整理和清理个人物品的习惯;- 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环境卫生的维护,共同创造整洁的学习环境;- 定期进行卫生教育,教授正确的洗手、刷牙等卫生习惯;- 增加关于环保和资源节约的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与道德常识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与道德常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个人品德以及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道德常识也成为教育的重点之一。
尤其是在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处于大量受教育的过程中,这个时期的品德教育又特别重要。
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与道德常识。
一、目标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道德常识,使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质,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成为有操守、有担当的人。
二、内容1. “请”和“谢谢”是礼貌用语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习礼貌用语,例如:“请”和“谢谢”。
老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们感受“请”和“谢谢”的重要性。
比如,让孩子们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他们感受“请”和“谢谢”在礼貌交往中的重要性。
2. 说话不大声不小声,说话不含糊不慢吞吞老师可以通过选择性读书、教学等多种教育手段,引导孩子们慢慢了解说话的正确方式。
这也是品德教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在教室内互相模拟对话的场景,让他们体验说话要含含糊糊和慢吞吞的后果,在现实生活中逐渐习惯以正确的方式开展交往。
3. 声音不大不小,文静和谦让是一种美德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感受文静,谦让是我们生活中良好的品德。
通过故事、图画讲解等方式,让孩子们意识到文静、谦让是生活中美德的体现。
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做到文静、谦让,从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4. 学习守时的好习惯守时也是品德教育中需要额外注重的一个环节。
扶持孩子的守时意识,能够让他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守时,并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学习守时的好习惯,在将来的人生路上也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便利。
三、实施方法通过上述内容的教学,老师可运用以下教育方法来进行品德教育:1. 基于情景的授课:带入故事或情节元素,让孩子们思考什么样的行为、言语才是正确的,同时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体现了正面品质,以达到情感沟通,良好品德的入侵。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一、引言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品德养成的初期,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容易受到影响。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健康、积极、快乐地成长奠定基础。
二、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守时、整洁、友善等;2.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规定的任务;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并学会与他人合作;4. 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5. 强化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他人的观念,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品德培养a) 课堂活动:通过教授各种品德知识,如诚实、守时、友善等,引导学生了解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并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b) 观察记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每周进行小组分享和总结。
2. 生活习惯培养a) 制定规则:制定班级或学校的生活规则,包括宿舍、饭堂、课堂等各方面。
学生和教师一同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b) 日常检查: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学习用品整理、课堂纪律等,及时给予表扬和建议。
3.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a) 合作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游戏,通过分工合作、目标达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b) 情景对话:设计情景让学生进行沟通和合作,学习与他人交流、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他人a)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务勤工俭学等,让学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关心他人的观念。
b) 课堂分享:学生每周带来一个关心他人的小故事或感受,与同学分享,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尊重。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案例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良好行为的积极影响。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培养良好习惯的优秀教案范本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培养良好习惯的优秀教案范本【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培养良好习惯的优秀教案范本】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针对性的活动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自觉守规矩、尊敬他人、团结合作和诚实信用的品质;3.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4.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交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培养自律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资源:品德与生活习惯相关课本和教辅材料;2.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投影仪、幻灯片等;3.活动准备:个人行为规范海报、小组合作游戏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播放一段短视频,展示一些正面的品德与生活习惯,引发学生讨论并提出他们认为的好习惯。
2.学习(1)整理好习惯:教师介绍一些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好习惯,如守时、讲公德、保持卫生等。
通过例子和图片,展示这些好习惯的重要性。
(2)习惯剧场:学生分成小组,设计并表演有关培养良好习惯的小话剧。
每个小组都要包括守时、讲公德、保持卫生等好习惯的情节。
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观赏并给予反馈。
3.巩固(1)小组合作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动游戏。
游戏内容设计为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要求学生通过团结合作、诚实信用等好习惯完成任务。
(2)行为规范海报:每个小组设计一张行为规范海报,展示良好习惯的图像和文字。
海报具有一定的创意和艺术性,能够吸引其他学生关注。
4.延伸学生回到家中,与家长共同制定个人目标与计划,培养良好习惯,并记录在学生习惯日记中。
5.总结学生分享自己在培养良好习惯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进行总结回顾。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与探究,达到了预期目标。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多地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互动的场景和活动,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习惯》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4.分享作业:
-学生在课后向至少三名同学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良好习惯的知识和体会。
-通过分享,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扩大良好习惯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同伴学习氛围。
2.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良好习惯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明确良好习惯的分类,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认为自己有哪些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b.你觉得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哪些方法或技巧最有效?
3.运用具体案例、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良好习惯带来的积极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讲故事、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树立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意识。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运用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学习他人的优点,共同探讨培养良好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良好习惯带来的积极作用。
2.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激励机制,如表扬、小红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学生学习动机:一年级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年级养成好习惯主题班会教案
一年级养成好习惯主题班会教案一、主题:养成好习惯二、教学目标:1. 认识好习惯的重要性,能够列举几个典型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3. 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着重介绍好习惯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2.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养成好习惯,从而实现自我管理的目标。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好习惯的图片、案例等。
2. 学生需要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于做活动记录。
3. 教师准备好习惯卡片,每个卡片上写有一个好习惯。
五、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好习惯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关注好习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好习惯(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好习惯的定义,并列举几个典型的好习惯,如早睡早起、勤洗手勤刷牙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好习惯经验。
3. 游戏互动环节(15分钟)教师请学生分组,每组抽取一个好习惯卡片,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该好习惯的场景。
其他组员观察后,猜测该好习惯是什么,并结合自己的操行谈谈好习惯的重要性。
4. 好习惯故事分享(10分钟)学生自愿分享一则好习惯相关的故事,鼓励学生讲述好习惯如何影响到自己或身边的人,从而引发其他学生对好习惯的思考。
5. 制定好习惯计划(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并帮助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好习惯计划。
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并承诺努力实施。
6. 总结提醒(5分钟)教师对本次班会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养成好习惯,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小公民。
七、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表现,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八、课后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制作“好习惯小广播”,将好习惯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拓展班会的影响力。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言】在小学一年级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品德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优秀的品德素养,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个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品德教案,旨在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品质。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守秩序的品质。
3. 培养学生正直坦率、勇于担责的品质。
4.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于付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道德品质,以及培养良好品质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资料、教学课件、道德故事书籍等。
2. 学生:学习用书、绘图纸、颜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友善待人1. 教师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友善待人的重要性。
2. 教师向学生解释何谓友善,包括礼貌用语、彼此帮助、友好相处等。
3. 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示友善待人的场景,并分享彼此的体会。
第二课时:诚实守信1. 教师通过实例展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诚实的好处。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诚实,如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说谎话等。
3. 学生们小组活动,互相分享自己诚实守信的体验,并给予肯定和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正直坦率1. 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正直坦率的意义和作用。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正直坦率的表现形式,如不偷东西、不欺负同学等。
3. 学生们进行分组角色扮演,演示真诚坦率的场景,并分享彼此的体会。
第四课时:乐观向上1. 教师通过乐观向上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保持乐观心态,如积极看待困难、相信自己等。
3. 学生们分小组进行绘画活动,创作表达自己乐观向上的作品,并进行展示。
【教学总结】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持久而重要的教育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平小学一年级家长会教案重视良好品德和习惯培养,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一、课题背景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进入小学了,万事有老师负责,自己可以松一口气了;大部分家长知道孩子入学后,家长要配合老师抓好孩子的学习,把主要注意力投放到孩子的作业方面,眼睛紧盯着一个个分数;有的家长已发现孩子的表现有些不妥,但寄希望于孩子逐渐长大会改,对孩子的问题不以为意。
本课题的讲授目的是引起家长对刚入学的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视,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1、帮助家长认识从小抓好孩子良好品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2、明确对一年级小学生重点抓哪些品质和习惯培养。
3、了解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和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各位家长的孩子已经当上了小学生,作为父母,我们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先给各位讲讲两名小学生的故事。
小青和小宇的父母是好朋友,同住一个小区,同上一所小学。
小青和小宇都长得活泼可爱、聪明伶俐,两家人在一起时,大人们都鼓励他俩要一起进步,一起戴上红领巾。
可是意想不到的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两人的表现就开始出现了差异,小青学得很开心,和班里同学相处得很好,因为上课专心、大胆发言、作业又做得好,所以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现在,小青已是一名五年级学生,她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在同学中很有威信,通过竞争当上了少先队大队委员。
小宇却没有那么顺利,一年级上学期与小青的差距还没那么大,就是上课时会开小差,做作业时有点拖拉,常要父母督促才能完成,和班里的一些小同学会常常闹点小矛盾,但是随着逐渐长大,小宇的缺点是越来越突出,发展到懒惰、散漫、经常与同学争争打打,使老师和家长都非常烦恼。
小青和小宇在同一个班接受相同老师的教育,起点又差不多,为什么几年后的表现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不同,父母抓对子女的教育时机不同。
小青的父母从孩子刚入学开始,便非常注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观察孩子在家的言行,引导小青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要学会分担家务,不要和同学斤斤计较,使小青从一年级开始便逐渐养成很多好习惯。
而小宇父母因为忙于生意上的事,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负责,爷爷奶奶对小宇的吃、睡照顾得很好,每天重点任务是督促孩子完成好作业,其他就很少关注了。
小青和小宇的不同成长经历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想让孩子成长得好,必须从一年级抓起。
二是想让孩子成长得好,不但要紧盯着他的学习,还要十分关注他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学时期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看有四个特点。
一是心理发展迅速,促使他们的思维、智力水平快速提高。
二是心理发展渐趋协调,言与行、动机与行为慢慢可以达到一致。
三是心理发展是开放的,内心世界不复杂,心理活动单纯,喜怒哀乐表露无遗,与成人易沟通。
四是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容易改变他的想法和行为。
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孩子智力、品德习惯形成、了解儿童心理活动、改善不良习气的好时机,随着孩子年龄增大,他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会逐渐改变,时机也就没那么好了。
所以我们当父母的要清醒地认识到,要让孩子成功,关键要抓好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培养的最好时机在小学阶段,而且是抓得越早,效果越好。
刚才我们是讨论了孩子入学以后,父母可以做什么这一话题,结论是,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学习,更要重视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下面再来讨论,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重点要培养哪些方面的好品质和好习惯,父母可以怎样培养这一问题。
在品德方面可以重点抓好五个方面:1、文明有礼。
(1)要求孩子在学校遵守纪律,上课要安静、不玩东西,不影响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
(2)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要打如呼,早上起床要对长辈说早上好,上学放学要对长辈说再见或我回来了。
(3)对谁都不能说粗言烂语。
(4)家里来了客人要让座、问好、不跟小客人争玩具,客人走了要送出门口等。
2、有孝心。
(1)平时要为长辈做点事,如递杯水、递拖鞋、递报纸等。
(2)长辈不舒服要问候。
(3)长辈生日要送点表示心意的小礼物。
(4)吃饭时要把好吃的让给长辈。
(5)长辈休息时不要去干扰。
3、与同学融洽相处。
(1)不跟同学争玩具。
(2)同学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要原谅别人,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报复。
(3)自己做了对不起同学的事要说对不起,真心真意道歉。
(4)发现同学做得不对可以提醒他,但不要一点点小事就去找老师告状。
(5)同学受了表扬要向他学习,不要嫉忌小气,自己受了表扬不要骄傲,要看到别人会比自己做得更好。
4、诚实守信。
(1)不说谎话,在学校里发生什么事情都跟爸爸妈妈说实话,也不欺骗老师、同学。
(2)答应过别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真做不到的要跟别人说清原因。
(3)依时上学,依时回家。
在习惯培养方面重点抓好五个方面:1、专心听课的习惯。
(1)上课时专心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不玩东西,不想别的事情。
(2)堂上练习要勤动脑、勤动手,动作要快。
(3)堂上讨论要积极发言,也要专心听别人的意见,不能抢着说。
(4)老师提问要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回答。
(5)有不懂的问题,找同学讨论,找老师请教。
2、独立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
(1)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先复习,再做作业。
(2)做作业时专心专意,不随便走动,不干别的事情。
(3)做完后自己检查有没有漏做,有没有做错。
(4)自己检查后交给爸爸妈妈检查。
(5)有不会做的自己先想办法,真做不出来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
3、做事有计划的习惯。
(1)每天晚上睡觉前想好第二天做的事,并用纸列出来。
(2)完成每天计划内的事。
(3)每天晚上想一想计划做的事哪些做好了,哪些来做好。
4、参加劳动的习惯,劳动分为三类:一类是自我服务的,第二类是公益劳动,第三类是家务劳动。
自我服务类:(1)起床叠被、整理好床铺;(2)准备好上学要用的物品,并放进书包;(3)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4)洗自己的内衣裤、袜子、红领巾;(5)收拾自己的房间。
公益劳动类:(1)完成班内清洁值日的任务;(2)主动为学校、为班庥体做好事。
家务劳动类:(1)负责家里分配的2——3项家务活(如扫地、倒垃圾、淋花、洗碗、摆放拖鞋等。
(2)主动摆放好客厅的物品。
(3)关心家居安全(如关门、关窗等)5、阅读习惯。
(1)每天完成作业后,用30分钟以上时间安静地阅读课外书或报纸。
(2)每周把在书报中看到的故事、知识、新闻讲给家里人听。
刚才是讲了对一年级的孩子,重点要抓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要求。
下面再来讨论当父母的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可以怎么做,要注意什么问题。
主要的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言传身教。
要孩子做什么,先要向他讲清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要做到怎么样,可以怎样做。
孩子做了以后父母要了解,要检查,然后告诉孩子他做得怎么样,这些都属于言传。
言传当然重要,但不能忽略了身教,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还是以模仿为主,甚至整个小学阶段至成年前都是这样,所以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得都对孩子的品质、习惯的形成发生很大的作用。
有这样的一件事,一个六年级的男孩跟他妈妈说:“我要参加一个培训班,交200元培训费。
”妈妈说:“一听就知道你在骗我,你为什么要说假话?”男孩说:“你能说假话,我为什么不能?”妈妈说:“我什么时候说假话了?”孩子就说:“还没有?那天你明明拉着我陪你逛商场,你在挑衣服,爸爸打电话让你回去看奶奶,你说在加班,走不开,还让我别告诉爸爸!”妈妈听到这里,无言以对。
从这件事,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让孩子做什么,我们带头做好,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如要孩子有孝心,我们首先孝敬自己的长辈;要孩子爱阅读,我们也主动放弃一些享受,和孩子坐在一起各自看书、读报;要孩子对人宽容,我们也不能跟邻里争执,夫妻婆媳间互敬互谅等等,给孩子作出好榜样,这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法。
2、教得具体耐心。
一年级的孩子还很幼稚,其实很多事情还不会做,我们不要以为说一说孩子就会做,这就错了。
我们必须把要孩子做好的,一项项都说得很具体。
比如让他做家务,先要让他明确,他要做什么,比如让他负责每天扫地、倒垃圾、擦桌子。
我们就要一项项地教,扫地:到那里拿扫帚,两只手怎样拿扫帚,从哪里开始扫,怎样把垃圾扫成一堆,怎样把垃圾扫进垃圾再倒进垃圾筒。
要做给他看,再手把手教,经常一段时间他才能学会。
别以为这么简单的事,很容易。
其实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都却是大件事,学做的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当父母的一定要耐心,不能因他没学会就骂、就打,甚至不让他继续做。
一定要坚持教得具体、耐心。
又比如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这对他来说是第一次。
要他晚上睡觉前想好第二天做那几件事,他可能真的想不出来。
父母就要帮他计划,如早上6时半起床,用10分钟穿衣服,收拾床铺,用15分钟上洗手间刷牙洗脸,然后喝杯温开水,用20分钟听吃早餐,7时30分上学。
下午放学回家用30分钟复习,做作业,用10分钟准备好明天上学用品,收拾好书包,晚饭后做做家务、洗澡、看书报30分钟,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新闻、科技节目或少儿节目),边看边闲谈。
9时睡觉。
这样坚持一段孩子就会习惯,生活就有规律,时间利用率就会高。
3、重视检查督促。
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父母对他提的要求,很容易出现讲得好好的,但做起来是另一回事,或者开头做得很不错,几天下来就没了兴趣,不想坚持。
这就是小孩子。
所以父母一定要检查督促,不能只是口头讲道理,要与奖惩结合起来。
比如培养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可以跟孩子商量,爸爸或妈妈每晚对孩子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计划全部落实,表扬一次,零用钱如数发放,如果计划没有落实,扣发一天的零用钱,并一定要将未完成的补上。
另外,做作业质量好,又提前完成,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等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增强时间观念、任务感和责任感。
时间长了,孩子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拟定一个标准,一个完成期限,这样就会自然而言地把事情做好,到那时候,我们当父母的就会省心了。
4、主动与老师沟通。
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孩子、及时有的放地进行教育。
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可以把自己的做法跟老师讲或征求老师的意见、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收到好效果。
刚才讨论了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习惯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再提示两个问题:1、孩子出现“丢三落四”的理象怎么办?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后天原因造成。
爱丢三落四的孩子,他们的依赖性都很强、独立性差,面对马马虎虎的孩子,父母该怎样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惯呢?给大家出出点子,不妨试试。
父母首先要学会“偷懒”,让孩子逐步放弃依懒性,如前面讲的收拾书包等小事尽量交由孩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