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
口腔粘膜
变态反应性疾病
幻灯片2
第一节概述
定义: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又称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是指抗原或半抗原作用于机体细胞或器官后,
机体通过免疫学机制对其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
常表现为免疫反应性增强,
多在机体受同一种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发生,
使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决定因素:由抗原物质的刺激和机体免疫反应两方面
过敏体质者:对抗原产生异常免疫反应的个体
变态反应性疾病不发生于普通人群
幻灯片3
过敏原或变应原: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完全抗原:大分子物质(如微生物、寄生虫、花粉、皮毛、鱼虾、异体组织细胞、异体血清蛋白等)
具有免疫原及反应原的特性,进入机体即可引起
变态反应半抗原:物质分子量较小(大多是合成药物)
不能引起免疫应答反应,但进入机体后,
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后就成了大分子物质,
具备了诱发变态反应的条件。
由于变应原的种类复杂
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不同,
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口腔粘膜发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涉及I-IV型
幻灯片4
(一)第I型变态反应(反应素型)
最常见、速发型,其介导物质是肥大细胞和IgE 两个阶段:致敏阶段和攻击阶段
1、致敏阶段:接触后刺激淋巴和单核一吞噬细胞反应
产生IgE抗体(特异性反应素)、IgG抗体 IgE的FC 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
面受体相结合后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攻击阶段:由于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过敏原,
该过敏原即与结合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
粒细胞表面的IgE发生特异性结合
(1)使肥大细胞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提高---催化
(2)激活细胞,引起脱颗粒反应,释放组胺、
缓激肽、5一羟色胺等作用于效应器官
如:药物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幻灯片5
(二)第II型变态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口腔粘膜发病与此型变态反应的关系较少
引起第II型变态反应的抗体为IgG或IgM抗原分为两类:
自身抗原:即靶细胞上的成分
靶细胞表面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发生
细胞溶解或被吞噬细胞吞噬如:溶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等
外源性抗原:半抗原如药物、内毒素等
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后形成完全抗原
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G或IgM抗体
在补体参与下与吸附在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相结合
致细胞溶解
如: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
幻灯片6
(三)第III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多为IgG 1 是抗原轻或中度过剩时形成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引起的
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免疫复合物的过程中释放溶酶体酶,破坏血管壁及血管周组织,
引起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
2 病变以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出血、坏死为主,从而
引起脉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3 III型变态反应迁延难治,一些目前原因尚不明确的
胶原疾病、肉芽肿性疾病及反复发作的溃疡等
均可能与此型变态反应有关
上述三型变态反应都是有抗体介导的变态反应,并且
通常在接触变应原后数小时内发生
因此称为速发型变态反应
幻灯片7
(四)第IV型变态反应(迟发型或结核菌素型)
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
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炎症反应
抗原有胞内寄生菌、某些病毒、寄生虫或化学物质
初次反应阶段(诱导期)
二次反应阶段(激发期) 24-72小时方出现炎症
常见的疾病有: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
移植排斥反应等
幻灯片8
(五)第V型变态反应
长效甲状腺刺激素型IgG
(六)第VI型变态反应---依赖抗体细胞毒(ADCC)型
反应机制:
激活或触发K细胞释放细胞毒性物质破坏靶细胞此型与肿瘤、某些自身免疫病,及病毒感染性疾病有关
幻灯片9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组异常的免疫反应
共同的临床特征:
(1)发作性: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如--药物过敏性口炎(2)复发性:每次表现与前相似如--多形性渗出性红斑(3)在早期有可逆性:可自缓或静止如--肉芽肿性唇炎(4)有发作的间歇性:相对稳定期
(5)具有特应性:具有过敏体质的病人才发生变态反应
必须结合病史、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较合理的诊断和
治疗方案。
幻灯片10
第二节药物过敏性口炎
药物过敏性口炎(allergic medicamentosus stomatitis) 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局部涂搽、含漱等不同途径进入体内,使过敏体质者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的
粘膜及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
固定性药疹(fixed drug eruption):
药物过敏所致病损,在同一部位,以同一形式复发
经停用过敏药物及治疗后,10天消退、有色素沉着
好发部位---口唇及口周皮肤
幻灯片11
[病因]因过敏体质者使用药物引起变态反应而发病
引起过敏的药物:一般为抗原性较强的化学药物
常见的有:解热镇痛药、安眠镇静药、磺胺类药
抗生素类药等(以青霉素较多)
血清及生物制剂、蛋白制品等
药物过敏:多为I型变态反应
注意:
1 交叉变态反应:药物之间或药物和自然物质在结构
上存在相似之处时,可能发生
磺胺、普鲁卡因和对氨基水杨酸均含苯胺 2 光敏感性反应:有些药物在光波的作用下发生化学
结构变化后产生致敏性
磺胺类、四环素类、巴比妥类和氯丙嗪类
幻灯片12
[临床表现]
潜伏期:初次用药:经4-20天(7-8天后)发生过敏再次用药:10 小时发生过敏
速发型:于用药后数分钟内发生过敏
轻型:前驱症状不重:可无或有轻度头痛、咽痛及低热等口腔病变:部位---唇、颊、舌前2/3、上腭
初起---烧灼感,明显充血水肿
红斑、水疱、糜烂或溃疡
面积大、不规则、渗出多、假膜、易出血
痛剧、唾液增多、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皮肤病损:部位--唇周、颜面、四肢下部及躯干(单发)表现--圆形红斑(最常见)、丘疹、大疱
疱性红斑:红斑上出现水疱
幻灯片13
重型药物过敏: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莱氏综合征(Lyell syndrome):急性发病可发生全身广泛性大疱,波及全身体窍粘膜和内脏
病初:疲倦,可有咽痛、头痛、呕吐、腹痛或腹泻、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
高热(39-40℃),重者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