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行车特点与安全对策
夜间视觉特性对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影响
夜间视觉特性对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影响一、夜间视觉特性的含义及夜间行车的特点1、夜间视觉特性。
它是指夜间人的眼睛所具有的观察能力及其变化规律。
主要由夜视力、暗适应、眩光感、夜间感知特性等组成。
视觉特性的好坏是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
2、夜间行车的主要特点。
在城市繁华街道上夜间行车,各种灯光交织辉映,易使驾驶员对交通情况的观察、判断迟钝,甚至出现错觉。
夜间在公路上行车,由于灯光照射范围和亮度有限,视力减弱,视野变得很狭窄,加上灯光随路面起伏不平而晃动,使驾驶员对各种交通情况和行进方向的判断均感困难。
夜间长时间行车,眼睛容易疲劳,身心易疲惫。
夜间长途行车,交会车辆较少,容易盲目加快行驶速度。
二、夜间视觉特性对安全行车的影响1、夜视力。
夜视力是指在夜晚暗处,眼睛能分辨物体形状的能力。
它与光线亮度有关,亮度加大可以增强视力。
通过研究发现,夜间的交通事故往往与夜间光线不足,视力下降有直接关系。
对于驾驶员来说,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是黄昏。
因为在黄昏时,开灯时的亮度与周围亮度相差不大,往往会因观察失误而发生交通事故。
夜间由于光线不足,驾驶员很难看清和预见道路上的各种情况,因此夜间行车比白天危险的多。
2、暗适应。
眼睛从亮处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逐渐看清物体的轮廓,这种变化叫暗适应。
与之相对的是明适应,它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大。
实践表明驾驶员的暗适应能力差是引起夜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3、眩光感。
眩光就是我们常说的晃眼。
夜间行车因眩光,驾驶员在会车时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还有夜间感知特性,夜间由于光线较暗,眼睛对物体的辨别力明显低于白天;夜间眼睛对物体的辨认不仅与物体的颜色和对比度有关,还与物体的位置有关;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驾驶员对情况的判断处理。
三、驾驶员夜间视觉特性的影响因素(一)驾驶员因素一是年龄。
人眼的视觉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尤其是夜视力、动视力、深视力等。
浅析驾驶员夜间行车安全策略
浅析驾驶员夜间行车安全策略内容摘要:本文针对驾驶员在夜间行车的特点,根据作者驾驶的实践经验和在夜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共性,得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提出了一些在夜间行车的安全对策。
关键词:作为一名驾驶员,难免要做一个黑夜行者——开夜车,尤其当你是一位夜间营运的驾驶员时,夜间行车对你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了,根据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夜间的交通事故率比白天大1倍—1.5倍。
从开化县来看,今年1—10月份共发生大小交通事故426起,其中夜间发生223起,占总数的52 %。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夜间的光线差、照明不良及行驶不当等因素使驾驶员的视觉机能特性发生变化造成行车不当,引发交通事故。
为了做到夜间安全行车,驾驶员必须了解人的视觉机能特性和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一、影响夜间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1、人的视觉机能特性在夜间的反应。
人的眼睛在夜间对各色光的视认性。
试验表明,在夜间无路灯照明的情况下,驾驶员必须依靠汽车前照灯来辨认道路上不同颜色的对象。
在夜间驾驶员最容易认知的是白色和灰色物体。
另外,驾驶员在夜间对各色光的视认性还与气候条件有关。
若是夜间下雪或下雾,则驾驶员更不容易看清对象的颜色了。
人的眼睛在夜间的暗适应与亮适应。
当一个人白天刚走进已经开演的电影院内时,什么也看不见,过一会儿之后才能看清电影院内的座位等物体,这就叫人眼睛的暗适应。
反之,当看完电影离开电影院走到阳光底下也有一个适应过程,这叫亮适应。
在暗适应中对紫色的适应最快,依次是绿、白、黄三色,橙色和红色最难适应。
对于驾驶员来说,掌握眼睛的暗适应与亮适应的特性十分重要。
在夜间行车时常常遇到照明不均匀的情况。
比如从市内开车到市郊,由有照明的路段到无照明的路段中间就有一个暗适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不易发现交通标志或某些障碍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同时人的眼睛在夜间有眩光感。
所谓眩光感是一种光在眼球内角膜之间的媒质中产生的散射现象。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别断增长,也造成了各种道路交通事故居高别下,给国家和广阔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由于夜间视线不行,造成了夜间道路交通事故危害性、破坏性、死伤率都居高别下。
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往往是车毁人亡的重大危害后果。
怎么遏制和减少夜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办法。
下面,笔者结合调研走访,浅谈一下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以及整治对策。
一、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成因由于天气光线等诸多因素,驾驶员在夜间行车心情比较放松,注意力也就容易分散。
据统计,本辖区在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有80%以上发生在夜间,而大多数重大交通事故和逃逸案件都发生在夜间。
所以,做好夜间交通事故的预防特别重要。
夜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一)夜晚车辆相对少,驾驶员会猛踩油门。
我们知道,在夜晚,光线不行,并且,道路上车辆和行人也相对减少。
于是,一些驾驶员为了尽快地赶往目的地,就大着胆子猛踩油门开快车,全然别去思考后果。
再加上夜间光线暗淡,驾驶员视线能见距离缩短,路面状况含糊别清,尽管车灯的照明度达到了一定的亮度,但视线总别如白天清楚。
并且,速度太快会使驾驶员视力相对下落,推断事情的时刻缩短。
速度太快还延长了车辆的制动距离,扩大了非安全区。
一旦忽然发觉前方有紧急事情,驾驶员就会措手别及,乱了方寸,采取措施别及时或别正确,后果可想而知。
(二)由于车困人乏,违章停车路边歇息。
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在夜间行驶别可幸免会浮现如此那样的事情,如驾驶员需要停车歇息,随意停放,别开停车夜视灯,别放置警示标志,车身占领行车道,甚至有的车辆停放在陡坡处、转弯处、交叉路口等。
这既妨碍过往车辆的正常行驶,又容易造成一些由于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驾驶车辆追尾碰撞。
夜间人困车乏停车歇息时,有的驾驶员不记得在车前后一定的距离内摆设警示标志和开启发警灯光。
如此,由于夜间视线别清楚,来车无法远距离看到前方的车辆,当快速行驶到前方发觉时为时已晚,就来别及采取必要的措施。
车辆溜逸,安全反思
车辆溜逸,安全反思一、现象: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生了事故而车辆仍在行进中,其他车辆为避免撞到前面正常行驶的车辆或障碍物时纷纷紧急制动。
此刻,由于惯性作用,有些人便忘记了自己所处环境和当时情况,站在路边等待救援。
这种危险状态虽被迫停止下来,但却会造成更大的灾难。
其主要原因如下:1、未按规定安装、使用灯光;2、机件失灵,方向盘不能转动,不能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3、疲劳驾驶。
4、精神恍惚,眼睛看不清路面,容易发生碰撞和翻车。
5、思想麻痹,思维判断力降低。
6、夜间视线差,很多事故都是在晚上。
二、原因分析:这是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严重后果。
如何杜绝或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呢?1、各种汽车在设计上均设置有较完善的安全防护装置,只要合理操纵,它们就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发生。
首先应该及时学习掌握道路交通法规知识,认真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克服特权思想,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平时注意检查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技术状况,消除隐患,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其次驾驶员还应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并做到“四勤”即勤检查、勤保养、勤调整、勤清洗。
经常保持车辆的良好技术状况,才能提高驾驶安全系数,最终达到减少事故损害程度的目的。
第三开车前做好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比如携带必要的证件、机油、冷却液、蓄电池充足的电解液、雨刷片、千斤顶、灭火器材等,关键时刻就显示出其效用。
第四要尽量避免夜间长途行车,如需赶时间或为节约燃料,白天连续行车超过两个小时后,就应该适当地休息,让身体得到放松,缓解疲劳,延长寿命,保证旅途顺利进行。
三、对策措施。
(一)开车前检查车辆的安全状况,检查轮胎气压是否符合标准,不允许载客的车辆载货,不能将故障车辆拖着继续行驶。
(二)一般地说,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在时速100千米以上时要加大跟车距离,车与车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保持80米以上。
超车时要选择宽阔地段,严格执行超车规定。
无论在哪里都应在同车道行驶。
(三)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又一杀手。
浅谈如何加强高速公路夜间交通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高速公路夜间交通管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是整个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两年的高速公路管理工作实践中,发现夜间高速公路的车流量较之白天要大的多,而夜间又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多发期,如何加强夜间交通管理工作,有效遏制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已成为路面管理的重点。
下面,就夜间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及需要采取的对策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夜间高速公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货车超载、疲劳驾驶的多。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绝大部分货车存在超负荷行驶的情况,而且为了躲避交警、路政部门的检查,一般都选择走夜路。
这些车辆为了尽快赶路,多数驾驶员往往是发扬持续作战的精神,疲劳驾驶;二是货车发生故障后无法驶离,却又不按照规定开启闪光报警灯和设置警告标志牌,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认为自己的车出现的是小毛病,一会就排除,懒得在车后放置停车警告标志,甚至尾灯和闪光灯都不开;三是随意随时停车休息的现象增多,由于长时间的疲劳驾驶,许多驾驶员疲倦至极随即停放在紧急停车带内,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便在车上睡觉,导致发生事故的机率增加;四是夜间低速行使现象普遍,90%的货车由于严重超载,超低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且车身没有明显的反光标识,加之尾灯昏暗,很容易导致追尾事故的发生,虽然大队在辖区路段多处设立了低速行使车辆,请打开报警闪光灯的提示牌,但都未引起驾驶员的重视;五是夜间小车超速现象增多,由于车速快,视线不良,再加上长时间行车,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遇到紧急情况时,已来不及采取措施,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夜间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夜间高速公路管理力度。
夜间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是重点,更是难点。
因此,在交通管理工作中,要在巡字上下功夫。
一是合理安排警力,把有限的警力合理布置,做到劳逸结合,即要保证夜间路面上巡逻的次数和密度,做到晚上见警灯,又要保证民警精力和体力及时得到调整,防止打疲劳战。
二是要采取交叉式的巡逻方法,形成互补,把巡逻的重点时段放在零点以后,保证路面不漏管、不失控。
机关事业工勤技能岗位技师论文
目录摘要 (1)(一)问题的提出 (1)(二)几种典型特殊气象环境下的驾车安全及对策 (1)1.要注意夜间安全行驶 (1)2要注重高温天气的安全驾驶 (2)3.要注重雨雪天气的安全驾驶 (3)4.要注重雾天天气的安全驾驶 (3)5.要注重大风天气的安全驾驶 (3)6.要注重涉水行车的安全驾驶 (4)(三)几点启示和心得 (4)1.要控制行车好心理 (4)2.要把握好技术关键 (4)3.要树立好三个意识 (6)4.要充分准备与检查 (6)(四)结论 (7)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7)1浅谈特殊环境下的安全驾驶摘要:特殊环境一般是指夜、雨、雪、冰、雾等复杂多变的天气,对一般驾车者而言,这些特殊情况很少遇到,因而处理经验不足、应变能力不高,很容易导致交通故事的发生。
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去年下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表明,因特殊复杂气象条件,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期相比上升13.3%,因而特殊环境下的安全驾驶正成为交通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
为此驾驶员在提高自身驾驶水平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对特殊驾驶条件下驾驶经验的总结,随时做好各种特殊气象条件下驾驶的思想准备,克服麻痹大意,遇到特殊情况时,要精力集中、沉着应对、科学处置,确保驶车安全。
关键词:特殊气象;交通事故;科学处置;驶车安全(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路况不断改善,汽车逐年增加,每年新手驾车呈爆发式增长的状态,汽车驾驶安全正成为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
当前国家逐步加强对酒驾的管理,因醉驾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呈下降态势,因驾驶员在特殊驾驶条件下操作不当导致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
驾驶汽车的人都难免会经常遇到特殊的驾驶状况, 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一定不要忽视天气的因素,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长期以来特殊条件下驾车经历来进行一下小的总结,谈一些有关汽车安全驾驶的体会。
(二)几种典型特殊气象环境下的驾车安全及对策1.要注意夜间安全行驶。
夜间开灯行车,由于车灯亮度有限、道路视线不清、空间观念被破坏,造成判断路况、观察障碍的能力较低,且易于疲劳,给行车带来很大困难和不安全因素。
汽车驾驶中疲劳驾驶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汽车驾驶中疲劳驾驶的危害成因及对策【摘要】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给驾驶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严重危害。
疲劳驾驶的危害成因包括长时间驾驶、睡眠不足、身体疲劳等。
事故案例分析显示疲劳驾驶是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疲劳驾驶,需要养成安全驾驶习惯和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在发生疲劳驾驶应急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险。
疲劳驾驶对人身安全至关重要,每个驾驶者都应当注意避免疲劳驾驶,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疲劳驾驶带来的危害。
通过本文的提醒和建议,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疲劳驾驶的认识,确保道路上的安全。
【关键词】汽车驾驶、疲劳驾驶、危害、成因、事故、预防措施、安全驾驶、习惯、急处理方法、人身安全、注意、科学、合理、安排、避免、预防、有效、避免、重要性。
1. 引言1.1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交通流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疲劳驾驶则是其中一个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疲劳驾驶会让驾驶者的注意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容易产生视觉模糊、打瞌睡等不良后果,从而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长时间行驶或夜间驾驶中,驾驶者往往由于疲劳而无法集中精力,导致事故的发生。
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对驾驶者自身造成伤害,还会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甚至可能酿成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要杜绝疲劳驾驶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威胁,每位驾驶者都应该时刻警惕,避免在疲劳的状态下驾驶。
只有做到充分休息、合理规划行车路线和遵守交通规则,才能有效预防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确保道路安全。
1.2 疲劳驾驶可能给驾驶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严重危害疲劳驾驶可能给驾驶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严重危害。
疲劳驾驶是指由于长时间连续驾驶或睡眠不足导致的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情况。
汽车驾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分析
汽车驾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道路交通的密集程度增加,汽车驾驶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汽车驾驶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其中分心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和酒后驾驶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也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分心驾驶指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危险行为,比如接打电话、看地图、聊天等;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行车或睡眠不足的情况下驾驶车辆,易导致反应速度降低、判断错误等问题;超速行驶和酒后驾驶更是直接威胁到驾驶人和其他道路用户的生命安全。
为了避免这些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安全驾驶意识,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
本文将重点对分心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和酒后驾驶这四大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汽车驾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旨在加强对驾驶安全的重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驾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深入剖析导致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为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2. 探讨分心驾驶在造成事故中的影响,深入探讨驾驶员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因素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3. 研究疲劳驾驶对驾驶员的影响,分析疲劳驾驶的危害性及预防方法,促使驾驶员认识到保持良好的生物节律对驾驶安全的重要性。
4. 探讨超速行驶和酒后驾驶对交通安全造成的严重影响,提出有效的预防与应对策略,促使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避免危险行为的发生。
通过详实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加强公众对安全驾驶的认识,推动社会各界关注交通安全问题,促进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规范行为,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交通环境作出贡献。
2. 正文2.1 驾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驾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些潜在风险。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也造成了各种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给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由于夜间视线不好,造成了夜间道路交通事故危害性、破坏性、死伤率都居高不下。
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往往是车毁人亡的重大危害后果。
如何遏制和减少夜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方法。
下面,笔者结合调研走访,浅谈一下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以及整治对策。
一、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成因由于天气光线等诸多因素,驾驶员在夜间行车心情比较放松,注意力也就容易分散。
据统计,本辖区在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有80%以上发生在夜间,而大多数重大交通事故和逃逸案件都发生在夜间。
因此,做好夜间交通事故的预防非常重要。
夜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一)夜晚车辆相对少,驾驶员会猛踩油门。
我们知道,在夜晚,光线不好,同时,道路上车辆和行人也相对减少。
于是,一些驾驶员为了尽快地赶往目的地,就大着胆子猛踩油门开快车,根本不去考虑后果。
再加上夜间光线暗淡,驾驶员视线能见距离缩短,路面状况模糊不清,虽然车灯的照明度达到了一定的亮度,但视线总不如白天清晰。
同时,速度太快会使驾驶员视力相对下降,判断情况的时间缩短。
速度太快还延长了车辆的制动距离,扩大了非安全区。
一旦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驾驶员就会措手不及,乱了方寸,采取措施不及时或不正确,后果可想而知。
(二)由于车困人乏,违章停车路边休息。
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在夜间行驶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如驾驶员需要停车休息,随意停放,不开停车夜视灯,不放置警示标志,车身占据行车道,甚至有的车辆停放在陡坡处、转弯处、交叉路口等。
这既影响过往车辆的正常行驶,又容易造成一些由于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驾驶车辆追尾碰撞。
夜间人困车乏停车休息时,有的驾驶员忘记在车前后一定的距离内摆设警示标志和开启示警灯光。
这样,由于夜间视线不清晰,来车无法远距离看到前方的车辆,当快速行驶到前方发现时为时已晚,就来不及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何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如何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史守东
【期刊名称】《山东农机化》
【年(卷),期】1999(000)008
【摘要】夜间驾驶车辆,视野不好,能见度差,且驾驶员易疲劳,因此夜间驾驶之前,要有充足睡眠,有足够的精力,以保证安全。
其驾驶要点是: 1.在一般道路上行驶,车速要比白天低,通过弯道、桥梁、窄路时应低速慢行。
【总页数】1页(P15-15)
【作者】史守东
【作者单位】沂南县农机监理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71
【相关文献】
1.夜间视力与行车安全的相关性及年龄对夜间视力的影响研究 [J], 杨立本;伍小敏;杨超;孟兴凯;王生昌
2.坚持科学管理确保行车安全——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教练大队认真抓好行车安全管理工作 [J], 陈海生
3.八项注意牢记心间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J], 张志奎
4.冬季夜间快速路隧道入口行车安全改善对策研究 [J], 张阳;吴立新;孙亚男
5.93306部队积极开展行车安全教育确保冬季行车安全 [J], 蔡伦胜;姜秀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在夜间驾驶中保持警觉和安全
如何在夜间驾驶中保持警觉和安全现代社会,夜间驾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方式之一。
但是夜间驾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夜间能见度较低,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因此,在夜间驾驶时,保持警觉和安全尤为重要。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物钟是保持夜间驾驶警觉的首要条件。
人体的生物钟受到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影响,长期熬夜或交换时差容易打乱生物钟,导致疲劳驾驶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出现事故的风险。
因此,在夜间驾驶前,应尽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尤其是规律的睡眠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疲劳驾驶的危险。
其次,在夜间驾驶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车辆的灯光和视野清晰。
车辆的灯光应保持清洁明亮,以确保能见度。
同时,要远离强光源,避免晃眼影响驾驶安全。
在夜间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速和车距,注意观察路况,避免盲点和夜间行人、动物等障碍物。
另外,在夜间驾驶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调整状态。
驾驶员应保持专注,避免使用手机、听音乐、与乘客交谈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如果感到疲劳或困倦,应及时停车休息,避免强行继续驾驶导致危险。
此外,夜间驾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可适时开窗通风、喝水、适量进食等方式来提神醒脑。
最后,在夜间驾驶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至关重要。
驾驶员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困难和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不能恐慌或慌乱,应妥善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在夜间行驶中要尊重他人,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冲红灯、超速、随意变道等违规行为,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总的来说,夜间驾驶需要驾驶员保持警觉和安全意识,要有良好的生物钟习惯、清晰的车辆灯光和视野、专注的驾驶状态、良好的心态以及遵守交通规则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并切实做到,才能有效地保证在夜间驾驶中的安全,并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希望每个驾驶员都能在夜间驾驶中保持警觉和安全,做一个负责任的交通参与者。
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交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不规范。
一些地方缺乏交通管理人员,交通标志标牌设置不规范,交通信号设施不完善,交通秩序混乱,给出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其次,农村道路安全设施不完备。
许多农村道路没有路灯、护栏以及安全岛等设施,夜间行车和行人通行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再次,农村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农村饮食结构特点,一些驾驶员存在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交通安全。
最后,农村交通宣传不够到位。
农村地域广阔,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较低,缺乏交通安全知识,对交通安全法规知晓不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
要加强对农村交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配备,规范道路交通标牌、信号设施的设置,落实交通管理责任,维护交通秩序。
其次,加强农村道路安全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设施的投入,增设路灯、护栏、安全岛等设施,提高夜间行车和行人通行的安全性。
再次,加强农村驾驶员培训和考核。
要加强对农村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禁止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的行为,扎实推进交通安全责任制。
最后,加强农村交通宣传教育。
要开展针对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群众对交通安全的认知,引导群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综上所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设施、培养素质和加强宣传,才能够有效的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交通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复杂,道路状况不佳,交通设施不完善,加之农民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较低,造成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关于汽车夜间安全驾驶技术的思考
民营科技2018年第4期经济与管理关于汽车夜间安全驾驶技术的思考马伟光(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河南焦作454350)如今,汽车已经成为我国家庭十分普及的交通工具,但由此引发的安全驾驶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不仅白天公路拥挤,而且夜间汽车流量也不相上下。
据统计,约1/3的交通事故是在夜间发生的,而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夜间8:00~9:00,不仅如此,在夜间11:00点左右,交通事故再现一个高峰期。
特别是在夜间9:00后,死亡性事故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倍之多。
由于夜间事故的发生率近年来大有不断增加之趋势,加上所引发的损失极大,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夜间驾驶的不良因素分析在我国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和相关法规逐步完善的今天,交通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不少司机出于主客观原因,选择夜间行车,但夜间驾驶存在较多的不利因素,加上驾驶者安全驾驶技术的缺失,对道路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时段。
1.1能见度低。
在夜间行车,能见度低,容易使驾驶员对前方路况和障碍物产生错误的判断。
即使打开前照灯,也只能辨别出眼前有光亮或体积大的物体,对于不带光亮的物体形状识别度较低。
同时,多地夜间照明的路灯灯光昏暗,有的路段甚至没有路灯,漆黑一片,这给夜间行车的驾驶员带来很大的不便。
1.2疲劳驾驶。
驾驶员在夜间行驶,会比在白天行驶更耗费眼力和精力,为了安全起见,行车中眼睛和大脑处于高度运转的工作状态中,如此单一且重复性高的操作很容易使驾驶员感到疲乏和困倦。
此外,还有很多驾驶员都在超负荷的情况下行驶,身体不足以承载更多工作量,极易出现打瞌睡或目眩情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往往来不及处理,从而造成人车的损坏。
1.3路况复杂。
夜间行驶的车辆容易心存侥幸而违反道路安全法规,体现在闯红灯、抢路或车速过快等,而道路的行人往往会因夜间车辆不多而放松警惕,随意性较强,甚至出现在机动车道上,这些因素一旦同时出现,很容易造成意外事故。
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分析及改善对策
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分析及改善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也在逐年增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然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对社会和个人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汽车安全驾驶操作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是从影响我国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汽车驾驶;安全;技术;交通在我国,车祸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居世界第一。
汽车在带给人们极大出行方便的同时,也伴随了交通事故、汽车故障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车辆安全行驶,规避交通事故。
1针对安全驾驶因素的分析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遇到的影响安全驾驶的因素有很多。
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点:一是驾驶员自身因素问题,二是驾驶员与诸如道路、管理等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因素的协调影响问题。
1.1驾驶员自身因素1)驾驶员生理、心理素质影响驾驶安全和效率的生理素质主要有疾病、口视听觉运动能力及疲劳驾驶,尤其当疲劳累计或是持续到一定程度时,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将显著增加。
另外,驾驶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疲劳的情况会导致人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下降,多数情况下导致司机情绪急躁激动,或者是反应迟钝,在紧急时刻做出错误的选择;还有司机也受到路况的影响。
2)驾驶员习惯、技能因素良好的驾车习惯是司机的一个重要的安全保障。
大量的交通案例证明,不良的驾驶习惯包括开车时候打电话、疲倦开车、司机座位歪曲、开车的时候饮水等,这些小的安全隐患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司机开车的注意力,导致意外发生。
另外,驾驶员缺乏技能素质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约为2%,其中因方向控制不当而造成的交通事故要高于其他驾驶员多倍,而不熟悉自己车辆的驾驶员比一般驾驶员方向控制不当的可能性大10倍。
1.2驾驶员与其他交通安全因素的协调影响关系1)驾驶员与人、车辆、道路的相互影响这里的“人”主要指行人、乘车人、骑车人等,在与“人”的关系中,驾驶员仍占主导地位,汽车驾驶员自身做到遵章守纪,主动避让少数违章行人,即可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夜问道路驾驶组训的对策
训 练前 . 使参 训 驾 驶员 熟 练 掌 握 夜 间驾 驶 的理 论 知 识 非 常 必 要。 要 让 驾驶 员 熟 练 掌握 灯 光 控 制 的位 置 和操 作 变 换 的 时机 , 对 夜 间 道 路 驾 驶 可 能 出 现 的 现 象 及 其 产 生 原 因 有 充 分 的 了 解, 同时 , 对 各 种 紧 急 突 发 情 况 的处 置 方 法 要 能 够 熟 记 于 心 。
作, 本 身身体就较 为劳累 , 加上夜 间行车时 驾驶 员 的精力要
保 持 长 时 间 的 高度 集 中 , 身体 疲 劳 在所 难 免 。 同时 。 由于 夜 间 视 野内景物均在 黑暗之 中 , 声音 和景色没有 变化 , 相 对 单 调
( 作者单位 : 7 1 9 0 1 部队 6 5分队)
问题 与建 议
加 强 夜 间 道 路 驾 驶 训 练 是 提 高 部 队 夜 间 机 动 保 障 能 力 的 基 本 途 径 ,是 确 保 部 队 全 时 段 能 够 拉 得 出、 用得上、 打得 赢 的 重要 举 措 。 细 致 乏味 . 也会使驾驶员感到疲倦 。
( 四) 夜 间更 容 易开 快 车 。夜 间行 车 过程 中 , 由 于 车 辆 相
夜间道路驾驶组训的对策
针 对 性 地 提 出 夜 间 驾 驶 组 训 的 对
策, 是 提 高夜 间 道 路 驾 驶 训 练 效 果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 于白天减少 。且驾驶 员听 到的仅有单 调枯燥 的发动 机声
音, 从思 想上 就容 易麻 痹 大 意 。 同时 , 夜 间两侧参照物较少 , 回程 , 赶 路 心 理 较 为 紧迫 , 也容易使车辆越开越快。
企业各种风险辩识
用电时的风险评价一、用电时的危害辨识1、发生触电2、引发火灾二、采取的对策1、管理人员要熟悉分公司电路的分布情况,明确知道电源总开关的位置,勤检查线路,严防发生电线的绝缘损坏而继续使用。
严禁私拉线路,在经常需要断电的地点悬挂“当心触电”的标志。
在使用电器时应保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检测电路时必须有两人配合,防止误操作。
冬季使用启动电源时,严禁车辆碾压启动电源线。
2、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超容量保险丝使用,严禁使用铜丝或铝丝代替保险丝。
在使用热水器时应装满电保护装置。
在使用加热器时,严禁可燃物覆盖,防止发生火灾。
三、危害发生的对策立即启动运输公司八分公司应急处置预案和运输公司应急处置预案。
车场的风险评价一、车场的危害辨识1、车辆驶入或驶出停车位置发生事故。
2、车场内或车场外焚烧垃圾引发火灾。
3、由于车场内管道盖缺失而发生意外事故。
二、采取的对策1、车辆在驶入或驶出停车位置时,应保持必要的间距。
在驶入或驶出车场时严格按限速行驶。
如夜间驶入停车位置由于视线不清时,应有门卫指挥。
2、严禁在车辆停放的附近位置焚烧垃圾,焚烧时应有专人看护,防止风向改变而引发车辆失火。
门卫及值班人员加强巡视,禁止外单位人员在车场周围焚烧物品或垃圾。
3、加强车场的巡检,发现管道的沟盖损坏时应及时修复或覆盖,防止车辆塌陷或伤人事故的发生。
4、冬季使用明火烘烤油底时,人不得离开现场,防止火苗窜出而引着轮胎或燃油管线。
检测车辆时的风险评价一、危害辨识1、驾驶室垮塌2、车辆垮塌及滑溜3、维修人员的人身伤害二、采取的对策1、检修发动机时,将打起的驾驶室要有可靠的支撑,以防液压部件损坏泄露后驾驶室下塌砸伤维修人员。
特别是在检修驾驶室液压千斤顶、液压缸时除本身的支撑(保险)外,还将另设支撑。
2、检修车辆时应打好掩木,车辆尽量停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如条件不允许的话,应在每只轮子的前后设好掩木,在修理轮胎或轴头时,千斤顶下部应有垫木。
防止千斤塌陷,同时应设好防护支撑,以防意外。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机动车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交通的进步与发展给人类创造和增添了财富,但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对策。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预防;预防对策引言交通道路安全问题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道路交通事故是非常严重的事故,对道路交通系统有严重的干扰,并且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对社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减少和避免道路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一、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分析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制约、作用的组成部分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道路交通是人类为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需要,由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交通元素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是一个涉及人的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复合系统。
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及损失的发生与系统各因素都有一定关系,各因素之间的不协调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的发生。
人与车的不协调、人与路的不适应、车与路的不协调等都会诱发交通事故,严重时就会造成人员伤亡。
对于道路交通来说,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人的不安全因素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普遍较差,突出表现在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普遍不懂相关法律法规与交通安全知识,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现象严重;机动车驾驶员安全素质的平均水平较低,“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防范能力不够等。
2、车辆的不安全因素车辆安全运行管理有欠缺,人为地降低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如车辆带“病”上路、车辆超速超载行驶等等。
3、道路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在道路规划与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人与交通的协调适应性问题,特别要注意道路安全设施的设计、道路线型设计、标志标线规划等方面。
夜间安全行车六对策
夜间安全行车六对策作者:姚明来源:《驾驶园》2008年第11期夜间行车,驾驶员的可视范围有限,但是有的驾驶员因为着急赶路,在车辆相对较少的夜间很容易开快车,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夜间行车需小心谨慎,千万不可大意。
一般而言,夜间行车时有以下六个对策:一、避免疲劳驾驶一般而言,连续驾驶2 个小时以后,应适当休息,放松大脑,活动筋骨。
长途出车,最好配2名驾驶员,以便轮换休息。
在长途行驶后,要适当进餐休息,恢复体力。
驾驶员平时要加强饮食调剂,注意多吃一些对视力有帮助的动物内脏、水果、蔬菜等食物。
二、注意使用灯光夜间行驶车速在30km/h内,灯光应照出50m以外;如车速在30km/h以上,灯光则应照出100m以外。
在有路灯的街道和市郊公路上行驶时,可使用近光灯和小灯;在无灯的街道上高速行驶时,应使用远光灯。
低速行驶时,要使用近光灯。
夜间停车时应打开尾灯和小灯,或用闪光灯发出警告信号。
三、加强夜间驾驶技术训练请有经验的驾驶员谈体会,介绍经验,增强广大驾驶员夜间行车的安全意识。
认真研究夜间行车车辆。
行人的动态和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提高夜间行车的适应能力。
四、提高夜间行车的修养夜间行车要发扬“礼让三先”的风格,在脑海中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做一个高尚、有礼貌、有素质的驾驶员。
夜间行车应减少超车。
如果超车,应提前打开左转向灯发出信号,反复使用大灯光改变小灯光,等待前车让开后,在安全条件下超车,然后迅速回到自己的路线上行驶,以免影响它人行驶。
五、克服急躁心理夜间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中有关行驶速度的规定,严禁超速行车,并按夜间行车规定使用灯光装置。
杜绝夜间行车时急于回家的念头,精神上不应有丝毫懈怠,要做到心无二用、谨慎慢行、仔细观察。
耐心操作,集中精力开好夜车。
六、做好出车前的技术准备。
夜间行车引发交通事故的几种违法行为及治理对策
夜间行车引发交通事故的几种违法行为及治理对策夜间易引发交通的几种违法行为:一、驾驶员超速行驶。
“十次事故九次快”,由于驾驶员心理很清楚,我们的测速工作主要在白天进行,由于在夜间缺乏了对驾驶员超速行为的有效监督,致使部分驾驶员在夜间超速行驶,将安全抛之脑后,自我放纵,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司机纵有三头六臂也无力回天之力,只能眼睁睁酿成大祸。
同时,一些货车驾驶员为了经济利益,利用夜间行车和警察打时间差,多拉快跑,逃避处罚。
二、驾驶员疲劳驾驶。
长时间驾车,易造成精神疲劳,导致驾驶员视认性下降,精神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而出现判断、操作的误差。
另一方面,司机在夜间行车,如果没有提前进行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极易产生头昏目眩、神倦力竭的疲劳感,会产生手、脚不灵,力不从心的现象,在操纵方向盘或脚踏油门时往往失准或发生错乱。
部分车主为节成本,长途行驶的汽车只雇佣一名司机,长时间驾驶作业,几天几夜“连轴转”,致使司机疲劳过度,边开车边打瞌睡,在巡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左摆右摆走“S”,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三、酒后驾驶。
夜间是我们交通管理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由于检查力度较之白天要小,这样就给一些有酒瘾的驾驶员有可乘之机。
一些有酒瘾的驾驶员,酒足饭饱之后,也敢一试身手。
由于酒后,驾驶员的判断能力和处置突发时事件的能力都大大减弱,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处置不当就可能引发事故。
这是造成夜间交通事故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四、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停车。
由于驾驶员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知识,车辆发生故障后,不是积极地报警、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而是将车随坏随停就地开始修理,不设置警告标志、不开报警闪光灯。
由于夜间视线较差,能见度较低,一旦来车没有及时发现前方车辆,一场事故也许就再所难免。
五、驾驶安全设施不全的机动车。
夜间在上高速公路之前,驾驶员没有对车辆的灯光进行检查,甚至明知车辆灯光不全也不及时进行检修,仍带“病”行驶,后面车辆稍有不甚,就可能引发追尾的交通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间行车特点与安全对策
夜间行车,由于自然光线差,照明不佳,导致观察困难、判断时间增长、错漏增多,加上人体机能水平降低,操作可靠性下降,因此发生事故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
据统计,某省1995年发生的1169宗重大以上交通事故中,夜间有594宗,占重大以上交通事故总量的50.8%。
此外,尽管夜间的交通流量比白天少得多,仅占白天的10%~20%,发生事故的概率却比白天高5~10倍。
据美国、前苏联等国家统计,夜间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量的46%~54%(死亡近60%)。
因此,充分认识夜间行车特点及其困难,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和总结的重要课题。
一、夜间行车的特点
㈠自然光线变差,观察困难。
夜间自然光线变差,这是与白天行车的一个本质上的差别。
由于夜间行车主要靠车灯照明,光度较低,照明不良,人的视力暗适应性能力降低,视力下降50%以上,加上道路环境明暗变化和车灯强光刺激等因素影响,因而给驾驶员的观察带来诸多不便,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1.观察距离缩短。
目前多数国产车配备的远光灯为75W,能看清物体的距离约50~60米(100W大灯约80米左右),近光灯55W,能看清物体的距离约15~20米。
虽然夜晚明亮的环境下,人眼对大物体较易感知,但距离比白天缩短了约53%。
此外,由于人的夜间视力分辨力下降,目标颜色的深浅差别消失,只能根据亮度来分辨物体颜色,一般来说,白色的物体较易发现,发现距离约82米,能确认的距离却只有42米。
即使使用100W远光灯,当车速60m/h时,发现目标用的
时间约为5秒,确认并作出处置的时间约为2.5秒。
上述是夜间行车条件的一个困难之处,它要求驾驶员必须正确认识和领会控制“安全车速”定性与定量科学概念的重要性。
2.观察范围变窄。
在没有路灯照明的条件下行驶,观察范围仅是车灯光束所能照及的有限路面,且受路面不平、上坡、下坡、转弯和会车等影响,难以掌握道路环境的全面动态,这给方向机动和避碰操作带来一些困难与风险。
3.车灯强光刺激,引起晃眼、眩目。
夜间行车常要会车,光线明暗变化显著,影响人的视力。
据学者测定,人的视力从明处走向暗处,约需2分钟才能趋于稳定,其中逆向暗适应性时间(指会车后)一般约10秒,在此段时间里,眼睛难以按要求分辨道路和物体,很容易发生意外。
4.视觉容易疲劳,产生错觉。
由于光线和照明不良,观察时须集中注意力,而会车时引起的周期性眩目,使视网膜频繁调节暗适应,视觉容易疲劳。
此外,视野被照明的范围局限,加重了视力的紧张感,降低了人的耐力和心理的稳定性,容易产生错觉,如视度较差时易误近为远、误小为大、狭窄道路当作宽阔道路、误坡道为平路等,有时明暗、黑白变化也会诱发各种幻觉。
所有这些,增大了驾驶员的心理负荷,加速了驾驶疲劳,使驾驶员疲劳征兆的出现时间比白天缩短了50%。
㈡参照物和辨别时间减少,判断失误增多。
夜间由于光线暗淡,视野狭窄,参照物减少,目标背景清晰度较差,导致反应时间增长约0.7秒、可见距离缩短,因而判断目标的时间大为减少。
此外,对道路车辆动态的辨别,仅靠目标本身的灯光,
常看不到目标原体、类型(大小、形状)及其真正动态,导致判断失误增多。
㈢人体机能降低,操作可靠性下降。
夜间行车,在人的昼夜节律未调节过来以前正是人体生理节律上的低潮期,实际上改变睡眠习惯本身就足以引起疲劳,据学者测定,白天的睡眠效果仅及夜间的26%,而夜晚则易疲劳困倦,记忆力、视力、听力等下降,反应迟钝,动作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协调性变差,特别是下半夜易出现瞌睡,导致车祸。
㈣诱发意外事件的因素增多,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增大。
问题的症结,主要有以下四条:首先是由于夜间能见度的大幅度下降,有的驾驶员缺乏直觉能力与非直觉能力有机组合的驾车本领,导致观察、判断错漏增多;二是驾驶员在生理上、心理上、技术上以及在车辆的特殊保养上,未做好相应的转换工作;三是对道路环境、行车条件以及夜间的交通参与者(车辆、行人)等各种正常与异常变化情况不熟悉,面对各种意外而无能为力;四是对夜间驾驶疲劳和事故诱因(如心急赶路、盲目开快车等)防范不力,人的记忆、思维、反应能力和操作的可靠性下降,很难及时预见和发现一些潜伏隐患,常招致措手不及或忙中出错,事故概率也随之增高。
二、安全对策。
根据上述的夜间行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了一些相应的安全对策,从现有经验看,主要有以下几条:
㈠车辆保养、使用要满足夜间行车的要求和需要。
一是选用性能、设备特别是灯光设备较好的车辆,以配备100W远光灯为宜;二是出车前必须严格执行例检制度,上车前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光学元件损坏的要及时修复,并按标准件更换,切忌凑合;三是备好一
些必须的零配件,如大小灯泡、大灯聚光镜、2支三节以上电池的手电筒等,并配备应急灯;四是定车定人,有利于促进驾驶员落实维修保养责任,更好熟悉、掌握车辆。
㈡选派素质较好、年轻、有经验的驾驶员。
驾驶员年龄以30岁左右为宜,因人的夜间视力随年龄增大而衰退较显著,年龄每增大13岁,就要增加一倍的亮度才能看清楚某一物体。
㈢加强对驾驶员夜间行车有关知识的教育。
教育内容可分为以下五个专题:⒈夜间行车特点;⒉灯光设备的正确使用,在使用车灯照明的条件下观察、识别目标的基本知识;⒊夜间车速控制、跟车、会车、超车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⒋常遇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置;⒌人体作息节律和昼夜节律的基本知识,如何防范驾驶疲劳、困倦瞌睡。
此外,应高度重视组织夜间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的研讨活动,也可分五个专题:⒈在自由状态下行驶,盲目开快车,导致碰撞路障,驶出路面;⒉会车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减速,眩目时操作不当,导致碰撞或驶出路面;⒊强行超车而引发意外;⒋疲劳驾驶导致车辆失控;
⒌车辆故障,如前照明灯突然熄灭,处置不当等。
通过上述一些专题的教育,驾驶员要深刻认识和牢固掌握“控速为本”的驾车原则。
㈣熟悉行车路线的道路环境,减少意外事故发生,要求驾驶员应牢记以下重点之处:
⒈事故多发路段;⒉困难危险路段;⒊坡道、弯道特别是有急弯路段;⒋可充分利用的路面诱导、辅助标志;⒌沿途集镇分布,可供停车进餐、休息、修车的地点和相应里程等。
㈤科学安排夜间行车的计划任务。
1.运输营运单位应配备足够的驾驶员,如双司机、实行夜班制和白班制两套人马,如须倒班时以1个月左右为宜。
2.对需要跨省区长途运输的营运单位,应建立《驾驶员行车档案》,记录每天或每次的行车里程、时间和前一天的睡眠时间等;实行下达“调度任务单”制度,作为驾驶员长途行车通过检查关卡的“通行证”,从根本上避免“昼夜兼程”,强制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间。
3.避免黄昏时刻行车,此时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很弱,眼睛的暗适应性还未形成,打开前照灯的光照度也恰与道路环境的自然光照度(约100米烛光)相等,不能形成对照,不易看清周围行人、车辆动态,加上太阳落山前后地球磁场的急剧变化、昼夜转换,人的生理节律不稳定等,导致事故发生率较高,日本驾驶员称这段时间为“恶魔时间”。
4.下半夜需要行车时应安排每个小时的行车计划,特别是凌晨3时和5时两个比较难捱的时刻,可中间安排停车进餐(热食)、小休等,切忌心急赶路连续行车。
如“双司机”换班时,接班司机被叫醒后必须进行15分钟以上的“调节”活动,以确保人体的一些主要机能器官达到“觉醒”状态,方可上岗操作。
5.掌握一些进行生理、心理调节的科学方法,严防困倦瞌睡。
这里的要点在于结合自己的经验,熟练掌握“主动调节”的三个系列:口诀。
这是进行心理调节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醒”,以不断活跃思维与情绪,切忌呆板单调“埋头”开车。
由于夜雾笼罩,环境单调,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狭窄车灯光束范围内,易被催眠,困倦瞌睡。
动作。
通过人体各种动作,可以提高或降低兴奋、紧张状态,以增强或加速心理调节的作用,减少代谢过程障碍,保持人体正常机能水平。
代谢。
人体各种能量的转换,也是一个代谢过程。
出车前应补充足够的营养素,防止一些无效消耗,以保持人体有较多能量。
在开车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细水长流”,防止贪多求快,一味超车、开快车,使人体能量消耗过多、过快,破坏体内各机能器官的协调性,增加体内有害能量的积累,使代谢紊乱。
除了适时活动身体、保持协调性、消除不适感外,还须及时补充清凉、提神饮料,喝些咖啡、浓茶,吃点酸辣果点,以解暑降温,特别是要适时“加餐”,补充热量消耗,保证体内代谢过程处于“有序”状态。
因为人体进食后约4小时,胃内开始排空,故中间2小时左右应补充糕点,4~5小时后应进适量热食。
综上所述,夜间行车特点及其困难之处,在于由于车灯光束照明的范围非常有限,这给驾驶员的观察、判断、处置带来诸多困难,而人体所形成的生理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种种思维、反应模式等行为习惯,使人体在短时间内要有效地完成昼夜转换并非易事。
本文提出的安全对策,除了强化管理谋略之外,涉及驾驶员的主要有四条:⒈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夜间安全行车相应经验,摆脱白天依赖那种“一目了然”的驾车习惯,到达直觉能力与非直觉能力有机组合的较高思维境界;⒉遵守并完成昼夜节律转换,即白天能睡,夜间能“吃”;⒊掌握“控速为本”的驾车本领,这是正确处理速度、
方向、制动三者协调关系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关键一条;⒋学会主动进行心理、生理调节,有效防范驾驶疲劳和操作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