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研究
苏州物流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地位和功能研究
一
、
长 三 角 物 流现 状
环 节 为一 体 的组 织 方 式 ,应 用 现 代 高 科 技 的 电 子 计 算 机 技 术 和 信 息 技
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 一体化 的加速推进 ,长三角地 区将 建设 成为
亚太地 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和世界级城市群 ,江苏沿海 开发 战略上升为 国家战略 ,江苏沿海地区将成 为我 国东部地 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作为 “ 第三利润源” 的现代物流业始终 在区域经济合作 和行业一 体化的进
10公里半径区域 ,包 括苏州 、无锡 、南通 、嘉兴 和湖州等城 市的上 5 海物流圈;以南京为中心 ,包括镇 江、扬州 、常州 和泰兴 等城市 的南 京物流 圈和以杭州为中心 ,包括 宁波、绍兴 、舟山等 城市的杭州物流 圈等三个物流圈 ,因此 ,实现长 三角现代 物流业 的一体化运 行机制 、 构建物流一体化 网络是非常重要 的一个环节 ,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重
成 通 车 ,并 逐 步 实 现 与上 海 、无 锡 等 周 边 地 区轻 轨 的接 轨 。
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长 三角物流 业态 中的种种制约 “ 颈” 瓶 ,长 三角地区从行政上分属于两省一市管理 ,在物流发展的过程 中依然存 在着各 自为政 、结构 同化 、功能雷同 、分_ 不明 ,各地发展物流业 的 T 政策标准不一致 ,导致物流市场竞争存在一定 的无 序现象 ,沿 海 、沿 江岸线利用不尽合理 ;物 流增值功 能不强 ;物 流企业普 遍规模较 小 ; 物流成本偏高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服务方式 和手段 单一 ,技术装备水平 不高;信息技术 在物流领 域的应 用程度还 不高 ; 高级物流人才匮乏;各地物流公共信息平 台标准不一 ,难 以实 现物流 信息互联互通和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等问题 。 二 、苏州物流在 长三角 中的地位和功能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 角洲 中部 、江苏 省南 部,西抱 太 湖,北枕 长 江 ,是连接长江南北的重要枢纽 。2 1 0 1年苏州市实现地 区生产总值突 破 1万亿元 ,较 2 1 0 0年增长 1% ,苏州 的 G P居全 国第 六位 ,江苏 2 D 第一位 ,苏州这几年的发展是有 目共 睹的。苏州崛起 的表面看是一种 经济的突飞猛进 ,而经济的飞速发展 ,实际上是进一步夯 实了苏州城 市的综合实力 。所渭城 市综 合实力 ,实 际是指 一个城市 经济 、科教 、 文化 、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实力 和影 响力的总和 ,就苏州物流业 又是如何 发挥 自己的优势 ,积极推进长三角物流一体化 的发展?
长三角区域物流系统与产业相关性研究
流发 展提 供 了契机 J 。
由于 中国行政划分 的体制等问题 , 长三角物流产
业 逐 步呈 现 地 区分 割 、 流通速度 不高 、 投 入 高 产 出低 等不 相协 调 的 问题 , 导 致 长 三 角产 业 低 水 平 建设 , 地 区 间 的 产 业 结 构 相 同或 相 似 , 造 成 地 区 之间 , 产业 之 间重 复建 设 , 资源浪费极大 , 从 而 阻 碍 了长三 角经 济 的进一 步 发 展 …‘ 咖 ) 。与 此 同
时, 国际环 境 压 力 加 大 , 对 长 三 角 地 区 的产 业 发
目前 , 由于 长三 角 地 区 产业 集 群 发 展 的前 景 较好 , 带动 了长三角地 区物 流产业 的发展 。全球前 1 0大物 流企业 和 5 O家 船运 公 司 已经全 部 进 入长 三角 。国内 , 长三角地 区已经意识到物 流产 业发展 的前 景和对本地 区的经济发 展 的重要性 , 各 地 区都 对本 地 区的物 流发展做 了比较详细 的规划 , 物流产
、
长三角社会物流发展现状
长 三角 经济 圈 由上 海 市 、 江 苏省 和浙 江 省 的
1 6个 城市 构成 , 面积 超过 1 0万平 方公 里 , 人 口超 7 5 0 0万 , G D P总 量 已 占全 国 的 2 0 % 以上 , 世 界
5 0 0强企业有五分之 四在长三角地区投 资, 其中
基金项 目: 南通市社科基 金项 目( 2 0 1 2 B N T 0 0 4)
际快速运输通道 ; 杭州湾大桥和苏通大桥的建成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
该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共计18个城市,是中国最富裕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以实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背景1.地理位置优越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其周围的城市有杭州、南京、苏州等地,紧邻海口,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这些都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人口密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密集,其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
同时,这个地区的人口规模也为产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利。
3.传统特色优势明显传统的制造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同时还发展了一定规模的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为该地区以及华东经济带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区域内城市间的合作、产业的共享和交流,优势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效益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2.优化区域布局通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可以优化区域发展的布局,促进城市的协同发展,使区域内的城市互相补充,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3.提高生活质量一体化发展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收入,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挑战1.资源分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那么快,会引发资源分散的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精细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该地区的发展潜力。
2.城市间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是一种重大挑战。
在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城市间必须坚持协同合作,而不是互相竞争。
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
长三 角 物流 业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 一 核心竞争力不足 。 供应链 管理 和运作能力较低 目前 ,长三 角大多数物 流企业 主要从 事传统 的物流代理 、 储存 、 报关 、 配送等业 务 , 为客户提供 系列化 、 个性化 、 息化的 信 供应链 解决方案 的能力较低 。许多企业 经营规模小 , 乏核心 缺 竞争 力 , 击打能力较差 。 抗 很多企业 只顾追 求短期经济效益 , 对 核心竞争力认识 不清 , 在供应链 和企业可持续 发展能力 上投入 不足 , 物流 管理费用 远远高 于物 流发达 国际水平 , 业运作 能 企
( ) 策优势 三 政 长三 角物流 信息 化项 目绝大 多数属 于整合 资源 和流 程为 在 贯彻执行 国家《 规划 》 有关 法规政策 的同时 , 长三角 各级 目的信息采集 和交换层 次 , 利用 信息 系统 对上下游企业 信息进 政府 积极制 定颁布 各类地 方性 法规 、 章及政 策性 文件 , 规 内容 行传递 、 馈 , 供应链 高度来进行信 息化建设还 比较少见 , 反 从 无 涉及对 外贸易发展 、 开发 区开发建设 与管理 、 税收优 惠 、 资金借 法高效地完成 物流全过程 的协调 、 控制 和管理 。信 息支持能力 国有 土地 使用权 出让和转 让 、 地产 开发 、 汇管理 、 房 外 外商 不足和服务 网络地域覆 盖能力较低 , 是长 三角物流 企业参与 国 贷 、 投 资企业 权益 、 简化 出境 手续等 , 在长 三角各 地 区形 成物 流业 际市场竞争 的软肋 。 发展 良好 的政策环境 。 ( ) 三 物流人 才缺 乏 。 发展 环境需进一步营造 ( ) 四 物流发展条件优 势 长三角 地区现代物 流人才缺乏 , 尤其 是缺乏有 丰富经验 的
长三角区港联动城市物流产业一体化研究
一
、
引 言
国家 先 后批 准 8 个保 税 区进 行 区港 联动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长三角区域 已 试 ,促进 港 区合 作 ,试行 更 加 自 由的 投 资 经成为以上海市为龙头 、 以大都市圈为依托 并将 在 取 的 特大 型经 济 体 。 00 长三 角 经济 运行 分 贸易政 策和 更加 灵活 的管理 方 式 , 2 1年 选择 部分 运 作好 的试 点 逐 析 报告 显 示 ,2 1 年 长 三角 地 区 1 00 6个城 市 得 经验 的基 础上 , G P平均 增速 达 到 1 .% ,G P 到 6 82 D 26 D 达 97 步 向以发展国际物流为主的 自由贸易 区转
一
,
的 “ 行政区经济”刘君德 ,9 2f 区域经济 ( l9 )9 l 发展态势 , 使得经济最发达 的、市场化程度 最高的 三角也呈现出各种弊端:长三角不 同行 政 区经济 的封 闭化 , 资源不 能优 化组 合 , 影 响 了规 模经 济 效益 和 产 品质 量 的提 高 , 降 低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 , 消弱 了区域 的 整体 优 势 ( 王洪 } 2O ) 天, 04 。长三 角地 区 迫 切需 要 区域 经 济 一体化 的 发展 战略 , 其核 心 就 是 产 业 的 协 调 发 展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优 化 升 级。 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产业一体化发 展 是突破 目前 长三 角 区域 经济 发展 瓶 颈 , 提 高 长三 角 区域 国际竞 争 力 的关 键手 段 。 其 尤 长 三角 的三 个 主要 港 I城市 海 、宁 波 、张 ] 家港 成 为 区港联 动城 市 后 ,区 域 、城市 问 物 流产 业一 体化 已经 成为二 地 经济 发展 以及带 动 长_ 角 经济 一体化 的 必 然要 求 。 = 三
区域物流空间整合研究——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证
发展的 目的 Βιβλιοθήκη 区域 空间整合是空间结构调控 的重要
集 中于企业物流 的微观层面。 目前 , 就长三角经济 一体 实现方式 , 它通过人为干预和科学引导来实现空间结构
收 稿 日期 :2 1 0 0—1 —1 ;修 回 日期 :2 1 —0 1 5 0 1 5—0 3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9 J 90 1 0 Y A 7 07 )
高 形 成 了极 大 的 挑 战 。
1 物流整合 相关 概念解 析
1 1 区域物 流 .
生 产 、 配 、 换 和 消 费 4个 环 节 构 成 了 社 会 再 生 分 交
产的全部过程 , 物流业 是在有效保证 供给 与需求 畅通 , 并降低成本 、 提高利润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产业 , 中, 其 区 域物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 中, 以大 中城市为中 心, 结合 物流辐射 范围 , 将物 品从供 应地 向接受地进 行 物流节点有效 结合 , 服务 区域 经济发展 , 提高 区域 物流 活动水平和经 济发展综合实力 。区域 物流是经济空 问范畴 , 经历 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 空 间结构是 区域发展的“ 函数 ” 通过对空间结构 的 , 调控可 以有效地调整区域 发展状态 , 达到促进 区域经济
够 , 域物 流 协 调 发 展 缓 慢 。据 此 , 研 究 在 长 三 角 地 区 本
区① 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 运用 GS 变异 系数及 区位 商等 I、 区域分析方法 , 探讨和揭示 了长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分 布及演进特征 , 在此基础上论证和 阐明制约区域现代物 流业融合的主要问题 , 并提 出长三角地 区物流业空间整 合的对策建议 。
化进程而言 , 区域现代 物流业发 展的合作联 动还远远 不
如何构建长三角地区物流一体化体系
标准不一 ,难 以实现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和 物流资源 的有效配置等 问题。
传统 物流体 制下的条块分割 和垄断
虽然对物流的研 究早在2 世纪8 年代 O O
+ I 物是量个区济合 lI代流衡一地经综 就已经开始 , f 竞力一重标 也 是 现 一 争的个要志 I 一 但在对物流的认 识上还比较模
性的物流网络体 系,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各部
口、产业最 为密集的地 区之一 ,如果要 实 现一体化共 同发展 ,必须 具备快速城 际交 通体系 ,来 满足 城际 间密集 、频繁 的人 员 和物资流动 需要。长三 角城市群之 间的铁 路数量 和密度 与国际上大都市绵延区相 比, 差距 巨大 。而其快速 的公 路联系通道也不 能满足沿江一体 化联动发展 的需要。 因此 , 既有的长三 角城 市 间高等 级公路显然远远 不能满足未 来发 展的需要 。
门分别进行 , 布局 不合理、重复建设现 象严 重 ,难 以实现规模经济 、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 技术及基础设施落 后 从 整个物流行业 看 , 物流企业专业化 、 社会化程 度较低 , 第三 方物流发展缓 慢 , 配
送 中心 的发展 刚刚起步 , 规模 小而分 散 , 相
三 角洲城市经济协 调会” ,围绕 “ 促进区域 物流一体化 , 升长三 角综合竞争 力” 提 这一 主题 , 提出了许 多建设 性意见 , 对推进长三 角区域物流规划对接、 关对接 、 通 信息对接 和政 策法规对接 ,推动 区域 内生产要素合 理流动 、 资源互补共 享 , 打造我 国东部物流 大通 道 ,增强长三 角地 区的综 合实力和 国 际竞 争力 ,促进长三 角区域经 济全面 、协 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与物流问题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与物流问题研究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中国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和物流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然而,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和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和物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交通问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交通网络的完善对于促进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络存在以下问题。
1. 交通拥堵严重长三角地区交通拥堵严重,尤其是线路通道。
数据显示,2019年春运期间,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客流同比增长近10%,交通拥堵问题之严重可见一斑。
交通拥堵不仅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人们的出行体验。
2. 城际交通不便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之间交通状况不尽相同。
一些城市之间的公路和铁路连接不畅,城际交通不便。
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的物流和出行成本也增加了。
3. 市域交通未形成优势市域交通通常指城市内部交通网络以及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结。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经济呈现出高度集聚的特点,但是市域交通却未形成优势。
这导致城市之间的资源交流和贸易通道受阻,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物流问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为发达的物流中心之一,其物流业占全国的份额高达40%以上。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
1. 物流成本高企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此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也十分突出。
物流成本主要来自于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和运输成本等方面。
长三角地区人口集中,土地资源有限,这导致物流企业成本压力大。
2. 物流效率低下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效率相对较低。
不同城市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低下。
另外,物流企业之间也存在缺乏互信和竞争的问题,难以形成共同的物流发展战略。
长三角区域物流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研究
象 ,利 用 网 格 化 管 理 理 论 构 建 物 流 资 源 的 管 理 体 系 ,并 结合
Arn e a仿 真技 术对 长三 角 区域 物 流 资 源 网格 化 管 理 体 系进 行研
h a g e Rv et a eerh sbet ae r i T e Y nt i rD l s rsac ujc,tksgidz・ z e a d a
究 。树 立 区 域 一 盘 棋 . 以确 保 长 三 角 区域 可 持 续发 展 的 综 合
竞争力。
关 键 词 :长 三 角 区域 :物 流 资 源 : 网格 化 管 理
中 图 分 类号 :F 2 l7 文 献标 识 码 :A
d v l p n h n te i e l . e e o me t o T e Ya gz R v r Det f a
t n ma a e n s r s ac h o y a d c mb n s t e c mp t i n g me t a e e r h te r n o i e h o u ・ o e i lt n e h oo y o e p n t e e e r h n e o re r smu a i t c n l g t d e e r s a c o r s u c s o h
出 协 同 观 念 ,但 是 通 过 整 合 区域 物 流 资 源 .进 而 达 到 区域 物
流 的 资 源 共 享 、协 同 工 作 等 问题 的研 究 仍 处 于初 级 阶 段 . 尚
缺 乏 系统 性 的 理 论 支持 。 因此 。选 取 长 三 角 区域 作 为 研 究 对
w r f rgo a lgs c tru h h e o re itgain o o k o e in l o it s ho g te rs uc s ne rt f i o
长三角一体化课题调研报告
长三角一体化课题调研报告长三角一体化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三个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深度一体化发展。
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2016年,旨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地区之一,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江苏是全国的制造业中心,浙江是全国的外贸中心。
这三个地区的优势互补,潜力巨大。
然而,由于地理区位和行政分割的限制,长三角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着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长三角一体化的提出,旨在通过深化合作,打破地区壁垒,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共同发展。
二、长三角一体化的意义1.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长三角地区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一体化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整合水平,提高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竞争力。
2.优化资源配置。
长三角地区拥有优质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交通、能源和信息网络的重要枢纽,一体化发展将有助于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地区的交通运输和信息流动效率。
4.推动城市协同发展。
长三角地区有多个大城市,一体化发展将有助于推动这些城市的协同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长三角一体化的问题与挑战1.政府间合作难度大。
长三角地区由于跨省界,各地区的政府之间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解决政府的权责划分和利益平衡问题。
2.城乡发展差距大。
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相对较快,但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3.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4.人才流动限制。
长三角地区的人才流动受到限制,各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和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路径1.加强政府间协调。
各地区的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物流业发展的联动效应研究
物流管理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物流业发展的联动效应研究
张兵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江苏徐州 221018)
内容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在于产业一体化,物流产业作为商贸流通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
区域资源分配、协调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本文借助熵权法及引力模型,基于空间协同
应,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综述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陈晓峰(2017)认为,区域 一体化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目前区域经 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苗建军和徐愫(2020)则认为, 由于地区间存在着创新、人才、资源禀赋等差异,加之地 方政府的激烈竞争,由此带来了差异化的政策和行政壁 垒,不利于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但同时他们也指出随着国 家城市群发展方略的逐渐成熟,基于城市群加快区域经济 一体化进程已经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关注。郭湖斌和邓智团 (2019)认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重点是推动共同市场建设、 完善产业发展布局、深入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产 业联动发展可以促进传统生产要素如资金与劳动力由产业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提高区域发展的互补性。
综合学者已有的研究观点可以发现,在区域经济一体 化进程中,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被认为是促进经济一体化的 重要路径。然而目前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仍然主要集中在经 济一体化,并非产业一体化,对于产业一体化的研究较少。 物流业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优化资源在 行业间的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长三角城 市群为研究对象,在评价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一体化发 展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对经济协同 与产业升级的空间联动效应。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通过构建评价城市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定量分析 了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物流产业空间联动发展水平,并引入 了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经济 空间联动效应。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机理及规划探讨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机理及规划探讨陶进;姚冠新
【期刊名称】《商场现代化》
【年(卷),期】2005(000)11Z
【摘要】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倍受关注,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综合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应着重解决定问题。
【总页数】2页(P310-311)
【作者】陶进;姚冠新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从商务成本竞争到劳动空间分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路径探讨 [J], 李健;吴国伟;高丰
2.世博效应对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探析--兼论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 [J], 王颖
3.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机理及规划探讨 [J], 陶进;姚冠新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先进经验借鉴 [J], 崔显凯
5.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进口贸易影响的分析——基于2009-2018年长三角地区数据 [J], 梅饶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特别是中国的长三角地区,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有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它巨大的经济体量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模式随着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地区协调发展逐渐成为了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在不同城市间进行经济资源整合和功能区整合,实现经济和资源共享。
这种模式的具体实现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并且需要各城市间进行协同统筹和优势互补。
长三角地区的发达经济和丰富资源吸引了国内和国外的投资,各城市需要进行经济优势的整合和市场调整,以实现协同发展。
此外,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和人口流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整合和协调,以实现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和资源共享。
通过此种方式,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可以共同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市场机会,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
二、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路径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必须在发展路径上不断与时俱进。
展现较好的一体化发展路径,将极大的帮助长三角地区实现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
下面将从政策、战略、市场和技术等方面讨论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路径。
(一)政策方面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需要政府的介入和统筹,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服务。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各城市间的资源共享和市场整合,同时在环境保护、缓解城市拥堵等方面加强协作。
政府还可以推动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引领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二)战略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需要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以应对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
城市间可以进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进一步推动本地区产业升级。
同时,城市间可以加强合作,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的发展水平。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加快推进苏州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研究
第33卷第S1期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Vol.33No.S1 2020年12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Dec.2020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加快推进苏州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研究徐明1,郑丙华2,黄梁1,徐明华1,吕本国1,方洁华1,岳巧红3(1.苏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江苏苏州215007;2.苏州市交通运输局,江苏苏州215004;3.华设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4)摘要:本课题结合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及深度融入上海发展要求,通过对苏州市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分析,对高质量发展多式联运提出了“3+6+1”枢纽布局和“一环五通道”、“三向五线”联运通道的建设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5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270(2020)S1-0001-09苏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有关“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调整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更多地承接上海经济辐射,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促进苏州现代物流业更好更快地高质量发展,我们结合本市运输经济发展实际,开展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加快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本次研究基础年为2019年,水平年为2025年,并对2035年的发展进行展望。
1苏州市多式联运发展现状1.1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苏州市是全省四大综合性物流枢纽城市之一,2020年10月刚获批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
2019年社会物流总额5.4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3.5%,低于全省0.34个百分点。
长三角港口物流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联系、分工明确 、 相互依存 的物流协作体系。但从整体上来说大而不强 ,
包括港 口 物流在 内的长三角物流业在国际供应链中仍处于附加值较低 的 环节,港 口物流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利的制约因素。 I 、 产业 同构地方保护是长三角物流业发展 的瓶颈。长三角两省一市
的港 口 物流腹地范围交叉 ,重复投资等 问题导致 产业结构、港 口 功能趋 同, 港 口的整体效应发挥受到抑制。各地政府对本地港 口的强力支持 ,
原油转运基地 、国内沿海最大 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 的煤
炭运输基地 。
二 、长三角港 口物流发展制约因素
港口 作为供应链中联结全球生产 、 国际贸易及相关物流活动的重要
性化、 自 动化 、信息化要求 ,港 口之间的物流产业整合与协调发展显得
尤 为 重要 。
一
节点 ,具有越来越重要 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 ,长三角现代物流业得到
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 口岸。此外还
拥有物流发展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为现代物流业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
础。
设现代物流园区是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两大主题。长三角同一经 济 区内的物流园空 间布局有待优化 ,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不 明确 ,缺乏周
边地区的协调,不 同类别的园区分布未得到合理配置。政府管理和调控
展显示出蓬勃朝气 。拥有 良 好 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 信息基础设施处于
全 国领先水平 , 物流业总产值在 G D P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 物流发展 的规 模越来越大。宁波_舟山港区位 、资源、集疏运网络和信息化等优势 明 显 ,已成为集装箱远洋干线港 、国内最大的矿石中转基地 、国内最大 的
集装箱吞吐量达 3 2 5 2 . 9 万标准箱 ,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口岸环境不断完 善 ,港 口保税区和物流园 区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乏现代物流经营理念 ,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 流不能有效融合。社会化物流供求不足 ,综合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与以 E D I 、条形码 、G P S 及互联 网等技术集合为基础 ,集运输 、 仓储 、装卸、 代理 、包装加工、配送 、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 于一体的现代港 口物流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物流发展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
体化进程 , 一 方面能够使社会分工突破原有的地域 限制 , 并
且现代物流 的发展使得各要素 的流动速度和 范围都在不断延
要依赖庞大的现代 物流网络才 能实现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 , 区 域经济一体化 的趋势要求 区域间的物流网络不断完 善 ,同时 物流体系 的发展和完善 同样会极 大推动区域间 的经 济一体化
e c o n o my , t h e n w i t h he t C h ng a i i a n g Ri v e r D e l t a a s t h e s u b j e c t , a n a l y z e d t h e c u r l '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w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ma t c h i n g b e t w e e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l o g i s t i c s i n d u s t r y a n d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t h e r e i g o n a l
1 绪 论
区域经济 的一体化 发展 已经成为 当前全球经 济发展的重 要特征 , 简单来讲 , 区域 经济一体化发展就是在空 间位置上相 邻或是相近 的不 同国家 , 或是一 国之 内的不 同区际之 间, 通过 政府层面 的引导 和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 ,通 过不 同经济 体之 间的承诺或是 特定 的经济合作组织来实现 区域 内各种生 产要素 的 自由流动 ,充 分发 挥生产分工所带来 的整 体经济增
长三角制造业与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
[ 关键词 ]制造业 ; 区域物 流; 色关联度 ; 灰 联动发展 [ 作者简 介]袁克珠 , 南京财 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 苏 南京 2 0 4 江 10 6 [ 中图分类号 ]F 5 2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2 2 (0 7 1 0 6 0 6 2~ 7 8 2 0 )0— 05— 6
一
、
引 言
制造 业物 流供 应链 的 战略 层 、 管理 层 、 业 层进 行 企
了研究 。在分析 了辽宁制造业发展总体趋势后 , 结 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互为依托的, 现 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不能独立于其依托产业之外 的, 只有 当制造业 发展 到 一定程 度 , 物 流需 求 发展 到 其
二 、 色关联分析 灰
( ) 色关 联理 论原 理 一 灰
较少且主要侧重定性 的分析。比如方 晓昌从辽宁
灰 色系 统理论 于 18 92年 由邓 聚龙 教授首先 提
[ 基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 基于资源约束与 自主创新的 中国制造 业发展路 径研 究” 7 5 34 ) ( 07 05 的阶段性成果
— —
基 于 灰 色关联 分 析
袁 克珠
[ 摘
要 ]长江三 角洲作为 中国经济增 长的“ 领头羊” 其制造 业的发展 关 系中国的世 界制造 业 中心的建设 。作为制造 ,
业发展 支撑 的现代物流业 已成 为制造 业产业链 上 不可替代 的 角色。文 章在 相 关理 论研 究 的基 础上 , 用灰 色关联分析从 运
十二五时期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创新研究
行初 步 分析 ;另 一方 面 ,结 合 “ 二五 十 规 划” 的相 关政 策与 江 苏镇 江 市物 流 业 现 状 ,对镇 江市物 流 业发 展 进行 科 学 定 位 ,并研 究镇 江 物 流业 与社 会 经 济发展 的 关 联 性 ,分 析 镇 江 市物 流 业 发 展 的 优 、劣 势 ,提 出镇 江市 物流 产 业在 十 二 五 时期 的发 展 战 略 以及 对 策 建 议 。 关 键 词 :十 二五 物流 产 业 镇 江
物 吞 吐量 增 长 柱状 图 ( 图 1 图 2 见 、 、图 3) 。
据有关数据统计 , 目前, 发达 国家的物 流成本约 占其 GD P的 1 %,中国为 1 %, 0 8 而 当物流成本降低 1 2 至 个百分点 , 将带来 20 0 0亿元左右社会 经济 效益 。按此假设 ,
还 能提 高 全 市人 民的 生活 水 平 。 不 仅 是 基 这
镇扬经济板块 ”拥有大批大中型 中、 , 外加工
与 外 贸企 业 , 流需 求量 大 , 展 空间 巨大 。 物 发
于物流的发展带给本市人民直接的方便与经
济 效 益而 言 , 是基 于 发展 物 流所 带 来 的深 更
发 展 趋 势 以及 我 国物 流 业现 状入 手 ,进
货 物 周转 量 一 样 呈上 升 趋 势 ,而 是 遭 遇 了 瓶 颈 ,2 0 年 货 物 吞 吐量 只 有 8 0 万 吨 , 09 80 几 乎 与 2 0 年 持平 ( 敏 慧 、 伟 , 0 。 08 陈 王 21 1)
( )与 长 三 角其 他 港 口相 比 镇 江 港 二
行 , 此 而形 成 的物 流 服 务 网 , 依 正逐 步 向 实 物 网 、 息 网 、 融 网三 网合 一 的 物 流综 合 信 金
长三角物流一体化建设对策研究
52 。从 1 个城 市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完成情 况看 , 3元 6 上海 以 81 3 2元雄 居榜首 , 遥遥领先于位列第二 、 第三位的苏州 (6 1 3 9
维普资讯
区 域 经 济
长三角
【 摘要 】 文章 首先界 定 了现代 物流和 经济发展 的相 互关
系 . 后 从 长 江 三 角 洲入 手 , 次 分 析 了其 经 济 和 物 流 的 发 展 然 依 现 状 . 而提 出 了构 建 长 三 角物 流 一 体化 网络 的相 应对 策 。 从
元) 和杭州 (0 1 ) 35 元 。
城市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方面 , 长三角地区 1 6个城 市收 入 均值达到 14 1元 ,同比增长 1 . 38 37 %,上海 以 1 63元遥遥领 68 先, 浙江 7 市均值达到 10 2元, 52 比江苏省 8市平均的 17 1元 13 高 出 39 元 。 21
2 长 三 角地 区物 流发 展 现 状 、
有 完善 的物流 系统 , 才能够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实际进行 。
2 经 济增 长对 物 流 发 展 的 推 动 作 用 、
现 代物流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依 存的统一体 , 代物 流是经 现 济增长 的主要构成要素 , 是经济 系统形 成与经营承包 的一种主
导力量 , 现代物 流在经 济发 展 中具有双 重功能 , 即从属功 能和 引导功 能( 即基础作 用与促进作 用 ) 。而同时 , 经济增长越迅速 , 对物流 的需求就越高 , 济对物 流的依存 度越大 , 经 物流在 经济 增长中就愈显重要 , 因此经济对物 流发展 的推动作 用也就越大
长三角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五人谈
与此 同时 ,“ 一个以杭 州为中心 , 沟通省 内外公路 、 铁 路 、水运 、航 空等 多种方式 的便 利快捷 的交通 网络 已经形 成” 这无疑给物流企业打了一钊_ 心剂 , 大大缩短货物 , j 虽 将 在路上的时间,也使杭州离建立 区域物流 中心 的目标更进 了一 步。在这个基础上 ,杭州的 目标是要 “ 形成长江三角 洲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浙江省综合物流 中心” 。 近年来 ,随着 以上海 为龙头 的华 东地 区物流业的迅速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呢?本刊邀请上海 、南京 无锡 .杭州 、宁波的一
长三角 区域 物流信息 一体化
维普资讯
大家谈
Mut u e啪e l td i w
展处 副 处 长
“ 钱塘 自古繁 华” 。作为江南的商业重镇 ,浙江虽然是
一
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 ,长三角各城市与上海经济联 系最密切 、互动最为频繁 。整个区域依 托上海 , 优化 服务 , 很好地满 足了本地 区经济 发展特 别是出 口加工型产业快速 成长 的需要 ,成 为上海 口岸最 重要 的腹地 。如今 ,三地物 流一体化的态势 已初步形成 。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对 信息一体化提出了迫切需求 。近 年来 , 由于长三角区域 内各地之间物流信息 资源不能共享 , 信息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 ,制约 了地 区间经济的有机融合 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为此 ,2 0 6月 ,上海市信息 0 5年 化委员会连 同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和江苏省信息产业厅 ,在 上海召开了长 三角地 区物流信息化一体化会议 。兰方签 署 协议 ,建立长三角物流信息一体化 的常设机 构,定 期开展 研究与讨 论 ,为加快区域性物流业 的发展提供建设性 意见 和解决方 案。 以上海为龙头 ,浙江 、江苏两省为两翼 ,共 同推进长三角大物流圈的联动发展 。 如今 ,长三 角地区大物流 圈体 系已形成三个物流 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研究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一、长三角物流的现状与问题 (1)(一)传统物流体制下的分割和断 (1)(二)物流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 (2)(三)物流业发展所处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 (2)(四)人才短缺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五)快速交通体系完备性和充分性不够 (2)二、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3)(一)推进长三角地域物流规接 (3)(二)推进长三角地域物流通关对接 (3)(三)推进长三角地域物流信息对接 (3)三、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措施 (3)(一)以信息平台为基础构筑物流网络优势 (4)(二)建立制度化的协调机制和合理的物流体系 (4)(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5)(四)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水平 (5)(五)拓宽融资渠道 (5)(六)发展特色物流 (6)(七)整合物流资源 (6)(八)跨区域联动发展 (6)(九)加大宣传力度 (7)四、结论 (7)参考文献 (8)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研究内容摘要我国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比较薄弱,运营成本较高。
而作为我国物流联动起步较早的地区,长三角地区在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由此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大型物流企业的投资并推动了本地物流企业的发展。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长三角物流仍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理清基本思路,然后再对症下药,提出一系列对应的措施,力求构建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设现代物流基础平台、信息平台和政策平台,培育和组建大型现代第三方物流集团,形成涵盖长三角,辐射周边地区的强大物流产业优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现代物流物流信息化引言长三角地区在物流一体化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引导物流业加强和提高合作观念,在今年召开的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上,不仅将每年5月6日定为“长三角物流日”,并且还确定今后将进一步健全合作平台、加强协调配合、创新合作模式等等,进而“从整体上提高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为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看清长三角物流的现状与问题,而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现代物流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长三角物流的现状和问题(一)传统物流体制下的分割和垄断虽然对物流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在对物流的认识上还比较模糊,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和城市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相互协调和统一规划,存在纵向部门分割、横向地区封锁的问题,政出多门现象严重,部门企业协作性差,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企业条块分割严重,缺乏互联互通;物流系统发展缺乏综合规划,缺乏区域性的物流网络体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分别进行,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难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二)物流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从整个个物流行业看,物流企业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配送中心的发展刚刚起步,规模小而分散,相互间配合协作性差;附属于企业的物流业务部门不愿旧有利益的丧失,即使存在物流自营水平低、成本高、资源浪费现象,仍对第三方物流采取排斥的态度;一些大型集团企业的物流战略在基层组织中尚未得到有效的贯彻与实施。
长三角地区在公共物流信息服务领域,尤其是涉及通关物流信息服务应用开发方面的发展十分不平衡;企业自建的仓储和运输队伍规模较小,无力投入人力、资金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如运输车辆技术(车型)结构不适应货源结构变化的需求,缺重少轻现象普遍;货运站、货运枢纽规模小、网点少,技术设备落后,缺少具有现代化装备的货运枢纽及其运行体系。
(三)物流业发展所处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
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物流系统是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地区、部门、行业,必然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
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
(四)人才短缺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从国外物流发展经验来看,要求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
而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人才缺乏,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则刚刚起步,另外,职业教育非常贫乏。
(五)快速交通体系完备性和充分性不够。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城镇、人口、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如果要实现一体化共同发展,必须具备快速城际交通体系,来满足城际间密集、频繁的人员和物资流动需要。
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铁路数量和密度与国际上大都市绵延区相比,差距巨大。
而其快速的公路联系通道也不能满足沿江一体化联动发展的需要。
因此,已有的长三角城市间高等级公路显然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基本思路(一)推进长三角地域物流规划对接根据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业已完成的城市间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所提出的“十六枢纽、六廊、五圈”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框架。
十六枢纽即十六个城市枢纽节点;六廊即沪宁、沪杭、杭甬、宁沪杭和沿江、沿海六大综合运输通道;五圈即上海、南京、苏锡常、杭州、宁波五大城市圈。
下一步,长三角要从完善现代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的规划建设入手,加强交通通道的衔接,构建具有世界水平的利益综合交通体系。
(二)推进长三角地域物流通关对接。
长三角各市应根据“全程监控、两点通关、转道结合、进港退税”的改革思路,实施“长江沿岸至洋山港江海联动海关监管模式”;调整转关运输监管流程,改人工审核为计算机审核,提高转关效率。
根据《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是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四个直属海关视为“大通关协作区域”,在跨关区快速通关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虚拟的区域数据平台,实施“选择申报,多点放行,统一平台,区域联动”一体化新模式,对物流监控目标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实现跨关区的申报、审单、验放,最大限度地加快进出口货物在长三角区域内的流动,全面提高海关管理的整体效能。
(三)推进长三角地域物流信息对接。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物流,其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信息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在网络物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物流设施或者设备的处理能力,而是物流信息系统,即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调度,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的软系统。
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域物流信息的对接,促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从根本上提升长三角物流业竞争。
三、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措施(一)以信息平台为基础构筑物流网络优势。
构筑物流网络首先要建立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
因此,建议由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牵头,长三角各城市之间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全线各城市物流的信息管理,合理调配物流资源,使信息网络和实物配送网络两网合一。
具体措施包括:加快物流领域信息网络建设。
采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投资建设长三角物流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将物流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嫁接,抢占该领域的全球制高点;推进EDI项目建设,建立长三角交通通信服务专网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编码、调制和时分多址技术,并集成现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与智能应用系统互联。
推进物流企业敏捷化改造。
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综合化、网络化大型骨干物流企业。
建设物流企业内部网(Intranet)。
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互联网络,加快物流企业自身的敏捷化改造,初步实现从商品订货、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所有步骤的“全程物流管理”。
实现物流企业对外联系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建设Extranet)。
通过与国外着名物流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形成较完善的长三角物流网络并与全球物流网络无缝对接,运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进行实时管理,为品牌企业及B2B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从物流系统规划、咨询、集成到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全球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二)建立制度化的协调机制和合理的物流体系。
国内外区域一体化的经验说明,区域物流一体化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协商机制。
因而,应在长江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下,由城市群中地方政府的各个物流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组成物流产业地区发展协调小组,就协同区域物流发展产业政策,整合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产业链条,合作建设区域内大型物流基础设施、消灭地方保护主义等共同重大课题进行全面的交流、磋商,并将协商内容由过去的对话、交流、协商等非制度性安排逐渐向组织、协议、地方立法等制度性安排转变。
通过协调机制,逐渐实现城市和城市之间、线路和结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消除贸易壁垒和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共同打造区域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建立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区域物流网络。
区域的物流规划应制定以区域物流基础平台为重点的包括铁路、公路和港口在内的综合干线网络,同时还要有相应的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
物流规划应着重于解决地区的物流规模布局和发展顺序,提供融资、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如何尽快培养优秀的专业化人才已成为长三角城市各物流企业的当务之急。
面对人才的紧迫需求,各城市除了引进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现代物流策划和管理人才,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吸纳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一方面对本市现有物流员工进行定期的在岗培训,提高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广泛开展物流培训与教育。
另一方面可相互组织高层专业人才之间的专题学习、参观、交流,提高决策能力。
再者,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在物流产业中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
物流相关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地引进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培训项目,从更加广阔的角度来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训。
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充分发挥长三角物流企业的专业、行业优势,联合长三角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力量,采取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一批长三角物流人才。
最后,通过联合办学,采取请专家讲课、专题讲座和办短训班及开展网上物流教育和培训等形式,加强对物流企业经理、物流部门经理、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为长三角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