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读道德经有感

合集下载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名著之一, 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以供大家参考借鉴!《道德经》读后感范文一《老子》, 又称《道德经》,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千百年来, 从东方走到了西方, 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评价说:“不读《道德经》一书, 不知中国文化, 不知人生真谛。

”读《老子》, 只觉意蕴深远, 令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那个无欲无求的世界, 下面便是我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

《老子》一书, 分为道、德两篇, 虽只五千余字, 却系统阐述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 形成了极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色。

初读前, 我对其还仅停留在“无为而治, 消极避世”的印象上, 直至谨慎品读后, 才深觉这更是一种“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境界, 收益匪浅。

“上善假设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确实,最善的人就似乎水一样, 水滋润万物而不争,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爱的地方, 所以最接近于“道”。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正是深受其影响, 以这样的沉着姿态、包涵性品德、和谐相处的深厚情怀, 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互补互融, 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应了珍贵的思想资源。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在生活或工作中, 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才智的, 而了解自己的人是更加明智的。

别人是有力气的, 而战胜自己才叫强大。

知足常乐, 有踊跃行动力的人能更加漫长。

的确, 始终以来我们总对别人要求太多, 却忽视了对自我的反省与谛视。

人贵有自知之明, 只有充分了解自我, 才能取长补短, 更好的完善自我。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道, 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以相反相成的辩证观点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法自然, 提醒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也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需遵循的原那么。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5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5篇)

《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经》读后感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万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物生长起来。

因此,万物没有不尊敬道而重视德的。

道之所以受到尊敬,德之所以受到重视,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顺其自然。

所以,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成熟结果,使万物得到抚养和保护。

(它)产生了万物却不据为已有,养育了万物却不自恃其功,导引了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

这才是极大极深远的“德”啊。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

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大道生成了万物,但是不把万物据为已有;抚育了万物,但是不自恃有功;引导了万物,但是不强加干涉,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

大道深厚无私,是人类行事的楷模。

人们追求礼尚往来,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这其实是不合乎大道的,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大道遵循自然,无欲无求,即便在付出的时候也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

大道没有分别之心,所以也就没有付出和回报的'分别了。

当大道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回报的时候,它也不会感到烦恼和怨恨。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通用25篇)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通用25篇)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通用25篇)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篇1在省级机关和全厅开展的读书活动中,闲暇我又翻了翻《道德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可能是年龄的增长,过去的事情常常会历历在目。

我从乡村民办老师入伍的新兵当团政委后转业,再从派出所普通民警到厅出入境管理局政委,在这个一直为共产党效力的两个强力部门服务的人生历程中,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从无到有,再到现实的运用与感悟,实在受益匪浅!《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始祖--老子唯一传世的著作,全书虽仅五千字,却被历代圣贤、帝王、朝野各界奉为处世与治国宝典。

中国各大思想流派均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也深为西方大思想家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所推崇。

《道德经》文字简约而深奥,思想丰富而难测,似乎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和期望,能引出不同的理解、解释、理论、猜想以及发挥。

《道德经》第八篇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为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从这里悟水之德行,老子在这里便把水之德认为是最接近于“道”的,如水,“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

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1

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1

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篇3在孩提时代的我就曾经接触过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猜到当时懵懂孩童的我,对于这本书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初步认识还得追溯到我爷爷跟我讲的故事。

爷爷跟我讲了很多的古代传说,其中就有关于圣人老子的传说——相传老子一夜间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道德经》,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成为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

小时候听着这些传说比较神秘、玄奥的东西,都是和老子相关的,但是老子是谁,什么是老子的学说,他所著作的《道德经》讲述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却知之甚少,而且那时根本看不懂。

读懂一本书,首先读懂一个人。

这是我阅读书籍的座右铭,若光看一本书所讲的内容,而不去深入了解作者为何做此书的种种原因,那就与作者做此书献于世的真正目的了。

我不乏有些人著书纯粹是为了赚取稿费或者立名,那样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勉强称为写作工作者罢了。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时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时代造英雄,时代也会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

如今很多人称《论语》为做官必学,《道德经》为做人必学,想必有一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说法那样的片面。

一本《道德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为人等多方面的内容。

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话说可算为一本百科全书,但是《道德经》真正的分类还得算为哲学著作。

老子道家的学术充满着辩证法,从探讨宇宙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真正地以人为本,直接从关注明民生,关注社会弱者,弱势群体出发,老子之道算是弱者之道,对社会人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自然天地、社会与人等及其运动规律,因而是一个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很多反映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黑格尔曾经感慨: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在老子《道德经》诸多哲学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处世这方面知识。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5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5篇)

《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读后感(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经》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德经》读后感1地球上万物的生长发育,自然界草木的荣枯,潮起潮落,昼夜的交替;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人类的演变,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

什么是“道”?自从学了老子的《道德经》以后,我明白了“道”。

原来,“道”就是规律。

春天小草发芽了,到了冬天就会枯萎,而它却把种子悄悄地撒落在土地里,静静地等待来年的再次萌芽;潮水因为地壳的运动而涨落;白天昼夜因为地球的转动而规律的更替……世间万物都在遵循各自的规律不停地循环变化。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水的规律。

在七十八章中有这样二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啊!水看起来是最柔弱的东西。

如果你正确的利用它,它就会给人类造福,但如果你要去攻击它,你还不一定能胜利。

人们说的“洪魔”就是它。

一点点的雨露汇集成了小溪,小溪汇成江河,江河汇集成大海。

看似柔弱的水因为它的谦逊和自强不息变得强大了。

水,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无所不能克。

天下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道德经》里还讲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它让我懂得了只有遵循道法,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不断地用这句话警醒自己。

《道德经》读后感216日——20日,我参加了在杭州万松书院正谊学堂举办的《道德经》妙解公益夏令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为师,观水悟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品质。

你可能会说:水有什么品质?有什么好学的?现在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向高处流还是低处?你一定会说:向低处流。

是的,我们要学习水的谦虚和谦让,假如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见一块大石头,水有撞上去吗?没有。

道德经读后感(15篇)

道德经读后感(15篇)

道德经读后感(15篇)道德经读后感1《道德经》很薄,只五千余言,传言为老子骑牛过函谷所著,《道德经》又很厚,它包罗万象,其中有哲学有政治有自然科学有人文社会,这样的书看完很容易,看懂看透却很难。

《道德经》的语言很美,散整有序,读起来有种韵律感,深刻地道理蕴于浅显的事例,极具思辨性,这是《道德经》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老子通过阐述“道”这个至高无上的存在来表明自己的世界观,哲学的神奇之处,即具有共通性,老子不懂现代物理,可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智慧。

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就自我而言,讲究珍惜身体,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主张柔弱不争,老子把最高品德的赞誉给了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万物而不争。

”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老子的思想社会蓝图是“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宋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整本书最让我动容的一段,这是老子的理想,是一位智者对他心中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的描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不知道要如何实现,但就是给出了这么一个梦,这是人对未来的期许,是人对社会本身的关注,很美好。

道德经读后感2《道德经》共分81章,其中第一章《道经》,37章,第二章《德经》,44章。

它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二)所写,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魅力的《道德经》,这本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起源、万物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认识。

它博大精深,说话极有正义感,是“万经之王”。

“世人皆知美是美,恶已是;大家都知道好的就是好的,但是不好。

所以有没有相互存在,难度和难度相辅相成,长短和高低对比,音和音和谐。

就是圣人无为而教无字。

一切工作都毫不犹豫,生而无之,不靠之,生而有之。

一个人住就不去了。

”本章主要阐述了世间万物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道得经感悟心得体会(2篇)

道得经感悟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道法自然,顺应自然《道德经》中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感悟:在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往往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我们要学会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学会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二、无为而治,无为而安《道德经》中提到:“无为而治,无为而安。

”这里的“无为”并非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刻意追求,不强行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国家,让民众自然而然地过上幸福的生活。

感悟:在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中,我们也要学会无为而治。

不要过于追求名利,不要刻意强求,而是要顺应自己的内心,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道德经》中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里的“上善”指的是至善。

老子认为,至善的品质就像水一样,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像水一样,具有宽容、包容、厚德载物的品质。

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学会宽容和理解。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四、虚怀若谷,谦虚谨慎《道德经》中提到:“虚怀若谷,海纳百川。

”这里的“虚怀若谷”指的是胸怀宽广,谦虚谨慎。

老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才能包容万物;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不断进步。

感悟:在人生道路上,我们要学会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道德经》中提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这里的“居安思危”指的是在平安时期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提前做好准备。

老子认为,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在危机时刻从容应对。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学习道德经篇1老子《道德经》的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贴切的答案和个体标准。

以上是从宏观上对《道德经》的感受。

而在微观上,老子对自然存在、科学、宇宙守恒、人文、国家管理、战争、人性、生命、名利、权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独到精确和细致的认识。

下面对《道德经》的某些段落、重要的文句与自己的观念给出个人的感受:(1)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章)“道”可以泛指,自然的方面可以指自然规律,如:星系的运动轨道,物质的自然混成及固有的运动轨道和方式;人文方面可以指人道、道德、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

“可道”是指出宇宙自然规律的确定性和因果关系。

也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的可以被人类认可和确定的现象。

“非常道”又指出人类一旦用言语文字来表达就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用物理的观念来分析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使一切都不确定。

也可以认为是指出人类的有限性而难于道出自然界的全部或准确的自然动态。

“名可名”就是人类对一切现象的命名,名可名是老子认可了人类思想活动对自然的`命名。

另一方面,又用“非常名”区分了“人类的名”和“自然的不可名”。

所以这样的一对排比句道出了宇宙无常和人类有常的界限。

前面简单的6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就道出了人类不同参照系下的各种理论体系的存在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

(2)“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无为,不是字面上的直解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

当你不做违反自然和违反社会规则的事件时,你所做的其它事件就是无所不为。

当然,在这里对“什么是违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无为”事件的判断是必须具有各种层次的经验和高度智慧。

举一些在自然低层次且简单的例子;例如:你不会游泳,就不要只身跳入海里。

不跳海就是一种“无为”。

这种不跳入水里就是一种经验的“无为”,而这种无为会给你的生命存在带来关于该问题的保障,这种保障就是一种变相的“无所不为”。

《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9篇

《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9篇

《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9篇《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1在如今这个喧闹的社会,一切都是那么的瞬息万变。

比起像大众一样的随波逐流,我更愿意在一个惬意而又安静的下午,喝着亲手沏的茶,手捧着一本《道德经》,去感受古人那时隔千年的智慧。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出生在这么一个有底蕴的文明古国,这意味着我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可以去感受,有更多的文化精华可以去吸收,有更多的历史可以去领略。

读书无疑是一种感受历史和文化的好途径。

比起现当代的这些科幻大作,以及互联网上如此众多的小说,我更倾心于古典文学。

毕竟那才是真正有营养的作品。

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难免使人们的心变浮躁了,于是人们无法静下心来去吸收那沉淀的文化,反而热衷于一些不切实际的科幻网络小说。

可是我们青少年不能随波逐流,我们应该先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后才能干出一番新的事业。

有一段时间,我也沉沦了,开始盲目追求一些没有内涵的书。

直到那次去新华书店,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那本厚厚的《道德经》,我轻轻拿起它,便不想再放手,从此,我便沉浸在智慧的海洋里。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对话。

”可这本书在我的生命里起到的是引路人的作用,读着它时,仿佛时间静止了,一段慢节奏的时光便产生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仅是因为书中的智慧,还有那智慧带给我的心理的变化。

以前的我,也许太年轻了,敢想敢做,没有目的地横冲直撞,结局总是头破血流。

现在,我依然带着年轻的激情,依然是敢想敢做,但不同的是,我已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懂得了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一步登天。

梦想,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太远了,远得连在梦里都看得不真切。

可人的一生,不就是不断地朝着梦想前进吗?在这条路上,难免会孤独寂寞,难免会浮躁,我们应该找到那个照亮梦想道路的指明灯,让它指引着你,不断前进,一步一步地,执着地前进。

所幸的是,我已经找到了,那就是蕴含着千年智慧、为我及时照亮远方的经典著作——《道德经》。

时隔千年的智慧,令我感动。

阅读《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0篇)

阅读《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0篇)

阅读《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0篇)阅读《道德经》篇1《道德经》仅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

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

可谓旷世奇书。

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

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

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

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就应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能够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仅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十分道。

名可名,十分名。

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

其中包括宇宙的构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

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

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

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

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

我们学习的就就应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

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

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30篇)

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30篇)

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30篇)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30篇)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篇1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

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包括种种文化礼仪来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关于人生态度,老子也主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因为老子所推重的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

因为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在社会政治制度上,如果太过于强调某一反面,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所以老子所主张的政治哲学和行事方式的核心是无为。

即注重于取消一切导致混乱的源泉。

以无为为之,以不治治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老子看来,无为是圣人治天下、取天下的基本原则。

老子提倡无为,其形上依据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现实政治理由是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是针对有为而发的。

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无为也指感物而动,遇事而为,事先没有设想要做什么事。

老子的无为,由于是针对有为而提出来的,所以容易被人理解成无所作为、不为,将无为视作政治上的无所作为、放任自流,这是从消极的方面去理解无为。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行为方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因其自然。

而因其自然,指的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自然就是事物不假外力而自我如此的状态。

因其自然的因,是因循、沿袭的意思。

因循的前提是要承认和肯定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

因其自然思想也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普遍愿望。

在政治上,因其自然的主旨是期望帝王顺应民心、不要刚愎自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

当然因其自然的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太过因顺自发的行为没有很好的规范管理,社会也会变得很混乱,缺乏秩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真实感受8篇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真实感受8篇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真实感受8篇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真实感受8篇展示了读者在学习《道德经》这一经典著作过程中的深刻体验和领悟。

这些感悟不仅反映了个人心灵的成长,也映射出老子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真实感受8篇。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真实感受 1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区区的五千多字,却表述了自然之理,令人茅塞顿开,意义深刻。

《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

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

二是意识。

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

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

这种秩序表明人要尊敬、理解、学习自然。

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这种秩序就是爱。

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体,是唯一的真,唯一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

没胡道就没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述道之理,而道之理应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

效法道应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为自己所用,从而造福人类,使人类社会天长地久。

倘若我们不依道而行,抱着人定胜天的心态,斗天、斗地、斗自然,最终的苦果还是自食。

天之道,不争而善,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天有其规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但我们可以利用其规律,在实践中实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理想,因为天不负有心人。

但是,功成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身退。

树在招风,我们应顺应天意,适时而止,方能自保,安享天下太平。

上善若水。

静能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动物尚有冲动,更何况是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抑制自己的冲动呢?这就需要我们修心养性,以致使自己做到清静、无为。

这样,我们即使面对世间的变幻莫测,乌云密布,也应处之泰然,冷静、沉着地面对,最终将云开见日。

道德经读后感5篇

道德经读后感5篇

道德经读后感5篇道德经读后感。

阅读传记,还可以沐浴伟人们的光辉。

换言之,就是将其当作自己的“榜样”,仔细品尝写的作品后,大家肯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与看法。

如何读后感能写到最好?这里是栏目我为您整理的有关“道德经读后感”的内容。

道德经读后感(篇1)《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读书要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奇养分,但不能放弃对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读高中的时候,我曾经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渐渐的体会多了一些。

“无为”就是合道之为。

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

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进展、变化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

“无为”即是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实行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实行的最简洁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

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熟悉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或许还没有精确全都的答案。

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一、“无为”以公平为基础。

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同,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凹凸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

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公平的。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天下万物有些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有些是不直接需要的,有些从某种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们都是道支配给我们的伴侣,它们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为天地万物一员的人,不能也不应当依据自己的喜好来打算其它万物的生死。

《道德经》读书心得和感想五篇

《道德经》读书心得和感想五篇

《道德经》读书心得和感想五篇《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一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读书就应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鲜营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书心得和感想,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道德经》读书心得和感想1《道德经》是先秦时期道教的基本书籍。

据说这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老丹写的。

老子的话语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它由“道”和“德”两部分组成。

我明白《道德经》中的“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而且是个体修行之道,即修身养性之道;“德”不仅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道德或德性,而且是实践者应有的特殊世界观、方法论和处世方式。

两者相辅相成。

如果他们能结合成一个,他们将成功的“栽培”。

在《道德经》的“德”部分,我不认为它仅仅被理解为处世之道,操持家庭之道,操持国家之道,事实上,这就是老子教导人们去培养的方式。

德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升华。

没有了道德的基础,他在处世、治家、立国等方面就有可能失败,也就没有了修养的.能力。

因此,道德是为道家修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可能是人们共同需要的;另一方面,僧人需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超脱的生活,这也是关于仁、义、礼和道德信仰的讨论。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舍己为人,追求道,但他们不也追求彼此之间的距离吗?不修德,何以得“道”?读了《道德经》之后,我查了资料,发现《道德经》里还有一句话,“德为先,道为次”。

我认为这也符合淳德归道、道德归道的初衷。

道德与道除了道德的内涵外,还蕴涵着“德归道”、“德育道”的深刻意境。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看到《道德经》,甚至不可能看到它。

正如林语堂所说:“我想,读了《道德经》的人,首先会发笑;然后他就那样笑了;最后,他觉得他现在非常需要这个理论。

至少,这是大多数人第一次读《老子》时的反应。

“我希望我能坚持学习《道德经》,修身养性。

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道德经》。

虽然我读了《老子》后觉得自己不能完全理解老子的思想,但我的内心仍然是开放的,觉得这本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范文(三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范文(三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范文《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视为华夏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作为一本经典著作,它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贯彻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原则。

在阅读《道德经》后,我深深被其中所表达的智慧和人生观所触动,对自身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产生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反思。

《道德经》由老子所著,被誉为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它以道德为核心,呼吁人们遵循“非争”、“柔弱”等道德原则,摒弃斗争和权力争夺的行为,以求得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在《道德经》中,老子深入剖析了人性的本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了顺应自然、顺应规律的重要性。

阅读《道德经》让我对人生的追求和生活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其中的“道可道非常道”,提醒着我要谦逊和谨慎。

在社会化的今天,人们往往被功利和物质追求所迷惑,忽略了内心的追求和真正的价值。

然而,《道德经》中提到的“道”却是无法言表、无法穷尽的。

这说明人生的境界和真谛是无法用言辞和物质来衡量的,只有通过归于心静、反思和体悟才能够接近“道”,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道德经》还让我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亲密而又重要的。

在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和破坏不可避免。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应该像自然一样保持谦逊和柔弱的态度,顺应着自然的规律和节奏,以和谐共存。

只有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收获持久的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道德经》中提及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深深触动到了我。

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人们总是忙于奔波和争斗,以求得财富和地位。

他们甚至认为,只有工作上的努力和付出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

然而,《道德经》却告诉我们,顺应规律、顺应自然才是真正的智慧和成功之道。

只有抛弃功利和权力的欲望,懂得放下和适应,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成功。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开始尝试着运用《道德经》中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思考。

例如,在面对矛盾和纷争时,我努力保持平和的心态,并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读《道德经》有感(精选30篇)

读《道德经》有感(精选30篇)

读《道德经》有感(精选30篇)读《道德经》有感(精选30篇)读《道德经》有感 1“道可道,非常道……”我不情愿的背道。

又到了爷爷所说的的修心养性的时间了。

我叫晴,是店子中学五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我有一名略显神道的爷爷。

我的.爷爷非常的古板,每天都要我背这懂都不懂的《道德经》,其实我是不想背的课时爷爷非逼着我背。

有一天,我背到一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的意思我能明白,大概就是说好事是坏事,坏事是好事。

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很没道理,好事就是好事,坏事就是坏事。

完全相反怎么能划等号呢?于是我就去问爷爷,爷爷说:“这个世界分阴阳,物极必反,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绝对固定的,所以坏的有可能变好,虚弱的有可能变强壮。

”“骗人,你这是封建迷信,我以后再也不背这个没用的经了!”我说道。

爷爷笑了笑。

期中考试的时候,我语文得了满分,数学还差三分满分。

我高兴极了,爷爷也很为我高兴。

我乘机说“爷爷你带我去吃肯德基吧。

”爷爷答应了。

我高兴的蹦蹦跳跳,爷爷在后面换鞋子,我边跑边跳得出了门。

结果一个不小心踩到一片沙子上,水泥地配沙子和冬天的冰面没有多大差别。

站了一下发现站不起来了便做在地上哭了起来。

爷爷听到哭声急忙跑出来把我送进了医院,经诊断软组织挫伤需要卧床休息。

结果吃肯德基的计划也泡汤了。

下午躺在床上无聊得很,就想我怎么这么倒霉。

本来多好的计划、多么美好的一天怎么到了如此地步。

突然听到爷爷的收音机里传出了那句我开始认为很没道理的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我用自己的切生体会加深了对这话的理解。

希望我以后无论悲伤还是高兴都能控制住度不要重蹈覆辙。

读《道德经》有感 2道家提出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这其中就涉及到了“道”的“有无结构”。

何为有无结构?我想这是中华文化中“两分法”观念的雏形,也是老子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

读“道”——《道德经》有感

读“道”——《道德经》有感

读“道”——《道德经》有感《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

这部经典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简练的语言风格,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读《道德经》,让我对“道”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道德经》开始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对于“道”这个概念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

它告诉我们,道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存在,超越了一切概念。

它是不可言喻的,因为它超越了人们所熟知的世界和思维的范畴。

只有通过超越自我、超越有限,才能以真正的视角认识道。

其次,《道德经》告诉我们,道是与自然有机联系的。

在《道德经》中,道既是上帝、宇宙的本质,又是人自身的本质。

道通过人心与宇宙相通,人心与道合一。

人们只有通过养性,修身养性,才能与道相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与自然相融合的观念在今天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理念中仍有着深刻的意义。

再者,《道德经》强调了道的无为而治。

它指出,只有不断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独立和自主。

这是因为不为个人利益所驱使,不为名利所扰,能够坦然接受自然之道,随顺自然规律。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提醒着人们要清除浮躁、追求简单、珍惜平凡的生活。

同时,《道德经》也提出了一种“反”思维的观念。

它告诉人们,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够达到和谐的境界。

比如“软弱胜刚强”,这种以柔克刚、化敌为友的思想,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学会变通、包容和相互理解。

只有将个人和社会的利益放在一起考虑,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总之,《道德经》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深刻。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提醒着人们要超越自我的限制,去追求更深层次的真理。

同时,它也给了我们关于生活、道德、政治和社会的重要启示,对于现代社会的建设和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读《道德经》使我更加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实现真正幸福和繁荣的关键。

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能够达到真正的自由与独立。

读了道德经心得体会7篇

读了道德经心得体会7篇

读了道德经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了道德经心得体会7篇想要写出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心得,我们就要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经常记录心得体会,是锻炼我们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了道德经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3篇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3篇《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

下面是第一为大家带来的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期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篇一: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

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

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当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提倡欲壑难填、无为而治。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

当今社会科学兴盛,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民的物质财宝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宝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峻,我想我们更应当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那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民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傲慢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人民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

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会,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

只要“不妄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

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

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确定是常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担忧份的心的。

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读道德经有感
老子的“道”,其实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自然规律。

关于“道”是物质还是精神之争,是肤浅的,属于表象范畴。

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

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

特别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

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

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

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

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

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行,所以,——物极必反。

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

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也决不可能有!
“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

大家知道: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原因了。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无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变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飞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

失衡是永恒的、持久的,平衡是局部的、暂时的。

物质世界如此,精神世界难道不是这样吗?放眼世界:小到人际关系,大到国家政局乃至国际形势,概莫能外。

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水的一条自然规律。

也是水在常态下的一种运动形式。

但也有例外,如:水受热就会变成气体,会往高处跑;再如:水在太空可以悬浮,这是由于水脱离了地球的引力所致。

上述两种现象,就不是水的一般规律所能涵盖的。

由此可见:自然规律也是有条件的。

同一件事物,时、空及环境改变了,规律也会随之而改变。

这就是“规律”的规律了。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感官,全面认识和系统分析客观事物,进而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违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才是人间之“正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