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习题及参考答案《经济学说史》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合集下载

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答案

价值理论的内容。

亚当·斯密坚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在通过深入的论证和概括后,指出所坚持的价值理论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的问题,其理论包括:价值的两个意义、价值尺度、价值构成等。

价值的两个意义。

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在这里,他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概念。

价值尺度。

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斯密认为价值尺度具有二重性,既是作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也是购买或支配的劳动。

由此,我们认为亚当·斯密的价值论具有两重性,即耗费劳动论和购买(交换来的或购买的)劳动论,甚至是三重性的,即加上一种工资决定论。

关于价值构成,斯密着重探讨了其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

在斯密看来,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之后,商品价值不再决定于耗费劳动,而是决定于购得劳动。

因此,商品价值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三种基本收入构成,即工资、利润、地租。

启示1、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亚当斯密的价值价格理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既有其优越性,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借鉴不同的价值价格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发展生产力和深化改革服务。

2、要重视价格理论中人的心理因素分析亚当·斯密在其价格理论中强调心理因素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中,要重视价格理论中的心理因素分析,比如,差别定价、市场营销等等,不考虑人的需求心理是不行的。

总之,经济理论的优劣不在于经济理论本身,而在于时代的选择。

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历史命运已验证了这一论断。

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的伟大实践正呼唤正确理论的指导。

为此,不仅要学习发展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有必要科学、全面、客观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吸收其合理成份,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事业服务。

经济学说史_所有章节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_所有章节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_所有章节试题附答案经济学说史_所有章节试题附答案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提出“经济”一词的经济学著作是, ,A、柯鲁麦拉的《农业论》B、亚里斯多德的《经济论》C、加图的《农业论》D、色诺芬的《经济论》 2、《萨利克法典》反映的经济观点是, ,A、保护土地私有制B、保护所有居民的人身自由及其私有财产C、保护了氏族经济思想残余D、肯定所有居民一律平等 3、下列中,主张限制人口数量并重视人口质量的希腊学者是, , A、色诺芬 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奥古斯丁4、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是, ,A、1-5世纪B、5-10世纪C、10-15世纪D、15-17世纪5、亚里斯多德的经济观点主要发表在他的, ,A、《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B、《理想国》和《法律篇》C、《政治论》和《伦理学》D、《农业论》和《论农业》 6、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主要论述, ,A、财产管理与经营问题B、奴隶的管理与训练问题C、农业耕作问题D、财政不足问题二、简答题1、简述色诺芬对社会分工的主要观点。

12、简述色诺芬的财富观点。

3、简述阿奎纳的公平价格学说。

4、简述经院学派的财富观。

5、亚里斯多德对“经济”和“货殖”是怎样区分的,参考答案一、1、D 2、C 3、B 4、B 5、C 6、D 二、,答案要点,1、色诺芬认为,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因而必须实行社会分工。

分工是每个人只从事一种工作,使工作做得更好。

他还谈到分工和市场范围大小的关系,认为市场大小是社会分工的条件。

2、色诺芬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只有用货币交换到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才是真正得到了财富。

色诺芬已经认识到了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3、阿奎那认为,实现公平价格的制度条件是,市场上不存在商业欺诈和垄断行为,交易完全出于自愿的原则和共同的愿望。

关于公平价格,掌握两个原则:其一是效用原则,其二是成本费用的原则。

新06.亚当

新06.亚当

(二)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1.斯密作为18世纪中后期代表产业资本利益的经济学家,他 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增加社会财富、发 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为英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 上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提供了理论武器。 2.他的《国富论》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 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经济上分析 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 3.这部著作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系统地论 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括了经济科学的各方 面的内容,已经形成为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一节 论国防开支 第二节 论司法开支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开支 第四节 论维护君主尊严的费用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一节 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资金或收入源泉 第二节 论赋税
第三章 论公债
《国富论》的历史意义
• 1.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学体系。第一次把当 时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纳为一个完整而统一 的体系,使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 • 2.“经济人‛假设的运用。经济学方法论基 础。经济学逻辑演绎的起点。(概念的提 出者是约翰· 穆勒) • 3.自由放任政策的提出和论证。古典经济 学的政策传统——自由主义。
1、财富的原因之一——分工
国民财富的增长 劳动生产力的增进 劳动分工 第一,分工能够提高工人的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 第二,分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某种工作,可以避免因臵换 工作而浪费时间,从而增加劳动时间。 第三,分工能够引起劳动者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 • 由于这三个原因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分工的程度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即市场广狭)的限制 • 也指出了分工给工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操作单一、呆板、 妨碍工人智力发展

经济学说史考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说史考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说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卡尔·马克思D.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答案:A2. 边际效用理论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B.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C. 卡尔·门格尔D. 列昂·瓦尔拉斯答案:B3. 以下哪位经济学家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A. 亚当·斯密B. 约翰·洛克C. 弗朗西斯·培根D. 托马斯·霍布斯答案:A4. 经济学中的“看不见的手”概念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亚当·斯密B.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C.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D.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答案:A5. 以下哪位经济学家提出了“货币数量论”?()A. 亚当·斯密B. 约翰·洛克C. 大卫·休谟D. 卡尔·马克思答案:C6.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亚当·斯密B.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C. 弗朗西斯·艾德华·卡特D.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答案:B7. 以下哪位经济学家被认为是“福利经济学”的奠基人?()A.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B. 阿瑟·塞西尔·庇古C.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答案:B8. 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B.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C. 卡尔·门格尔D. 列昂·瓦尔拉斯答案:A9. 以下哪位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A. 约瑟夫·熊彼特B. 米尔顿·弗里德曼C.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 卡尔·马克思答案:A10. 经济学中的“公共品”概念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保罗·萨缪尔森B. 詹姆斯·布坎南C. 弗朗西斯·艾德华·卡特D.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卡尔·马克思D.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答案:ABCD2. 以下哪些理论是边际效用理论的主要内容?()A. 边际效用递减B. 消费者剩余C. 边际成本D. 机会成本答案:AB3. 以下哪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关于市场机制的理论?()A. 亚当·斯密B.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C.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D.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答案:AC4. 以下哪些经济学家对货币理论做出了贡献?()A. 大卫·休谟B. 约翰·洛克C. 米尔顿·弗里德曼D. 卡尔·马克思答案:AC5. 以下哪些经济学家对福利经济学做出了贡献?()A.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B. 阿瑟·塞西尔·庇古C. 保罗·萨缪尔森D. 弗朗西斯·艾德华·卡特答案: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

《经济学说史》教程6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说史》教程6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3、哲学理论方面,自然秩序思想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人性 论。这种人性论认为人的本性说是利已,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受 到利已心支配。
二、生平和著作
Adam Smith (1723~1790)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 立者。 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 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 加以丰富和发展。 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之父”。
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简介:简称《国富论》。 1776年在伦敦出版。19世 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 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 译为中文,译名《原富》, 1902年出版。 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 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 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 本(上、下)。
2、地位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经 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既是古典派的又是庸俗派的各学说的启发点。
的劳动时间,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正确) (2)第二种价值规定:交换中所能购得的或支配的劳动决
定商品价值,即购买劳动决定价值。(错误) 3、斯密对二种价值规定并存的解释: 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只适用于简单商品生产时期,购买劳动
决定价值适用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产生以后的进步社会,即 资本主义社会。
三、价值构成
三、斯密的方法论
归纳法与演绎法并用。归纳法,目的是解释经济现象本质; 演绎法,目的是描述经济现象。在斯密看来,这两种目 的同样重要,因此他研究的几乎所有经济范畴都具有二 重性。
第二节 货币与价值理论
一、价值理论
(一)价值涵义
1、斯密从价值的两种意义出发,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 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指特定的效用,交换价值指占有某 物而对他物的购买力。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版)第06章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版)第06章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4)亚当·斯密混同了价值决定与价值表现。
(5)亚当·斯密混同了价值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企图寻找“不变的价值 尺度”。最后,他把劳动(一定量商品所买到的劳动量)作为了不变的价值 尺度。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及思想
第五节 亚当·斯密的阶级和收入理论
一、三个阶级与三种基本收入
(一)三个阶级
亚当·斯密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三个基本阶级。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及思想
第一节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政治与经济状况
二、18世纪以后英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及阶级斗争
18世纪中期,英国的三大阶级基本形成,但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的斗争仍占主 导地位。资产阶级并未完全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残余的斗争, 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利条件,如要求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对资产阶 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间已存在的妥协进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调整。这些要求主 要表现在:
这时,英国议会通过了《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不仅促进了农牧业的资本主 义经营,而且推动了英国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 扩张及掠夺式对外贸易都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大量的利润,推动了资本积累。 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头号外贸强国和殖民强国。
在英国国内,这时分工发展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技术发明增多,生产中 越来越多地采用机器,大批廉价劳动力出现。这些都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上述条件再加上巨额资本的积累,英国的工业革命就发展起来了。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及思想
第四节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三、交换价值
·
01
·
·
02
·
03

经济学说史习题答案

经济学说史习题答案

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价值理论配第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他在考察地租问题时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地租理论配第将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其地租理论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1)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他所说的地租,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

(2)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

(3)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分析了由于土地位置距离市场远近、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第一形态,也考察了同一块土地由于连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率不同而引起的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休谟对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作了出色的发挥。

他把金属货币理解成铸币,又把金属铸币理解为单纯的价值符号,认为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只是单纯的价值符号。

货币对劳动和商品的关系,也不过是一种数量关系。

休谟对早期货币数量论作了明确的表述,包含三点结论:(1)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2)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3)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3、诺思和马西的利息论诺思:明确把利息称做“资本的租金”,并将之与地租相对立。

他提出,决定利息率水平的不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量,借贷资本量增加,利息率就会降低。

马西: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利息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

马西还用利润率的降低来解释利息率的下降。

但马西以及后来的休谟都没有分析利润本身的源泉问题。

、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说史发展中的作用。

(1)配第配第在政治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就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

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全文》,2009年2月2日 温总理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
德情操论》同样精彩。”
——《温总理荐书企业家,<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重庆晚 报》两会报道,2005年3月10日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跟文学艺术家的一次“谈心”中,特别提到亚当·斯 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里所说的话,即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 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
政治上,这时英国是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共享政权,但 土地贵族在议会中仍占多数,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还 不稳固,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仍为社会的主要 矛盾。
在思想理论方面,斯密深受18世纪资产阶级进步哲 学的影响。主要是深受法国重农主义和英国从配第 以来的经济学说发展的影响。培根、霍布斯的哲学 构成了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斯密 经济学说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当时流行于英法两国的 自然秩序思想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人性论。中国 传统古典思想通过重农学派也影响到了亚当·斯密, 对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篇章内容1
1776年 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书中的经济观点集中地体现了 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受到了热烈的赞扬。 该书对当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76 年斯密被授予爱丁堡市荣誉市民称号。1787~1789年 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
Adam Smith的光辉灿烂的一生(1723-1790年)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 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 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 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 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经济学说史答案版

经济学说史答案版

经济学说史1.谈谈你对《经济学说史》学习意义的理解;经济学说史是经济理论产生和演进的历史,经济学说史的学习和研究,对于经济学知识的获得、方法的训练、趣味的培养、素养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培养经济思维能力和分析洞察力通过经济学説史的学习,了解过去的思想家如何发现其特定时代的特殊经济问题并寻求解释和解决的思路,对于培养和提高我们的经济思维能力和分析洞察力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过去的理论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当代经济理论站在前人的肩上可以使我们看的更远和更全面,接受和承认前人的贡献是我们前进的基础,如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所说:“当代的理论解决了过去遗留的问题,更正了过去的错误。

如果没有继承过去的理论,当代的理论将是不可能被完全理解的。

”(3)有助于预测和把握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经济思想或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

学习经济学说史,了解和掌握过去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可以使我们认识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对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的未来发展得到某种启示。

2.如何理解经济思想发展的演进性质?回顾整个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其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古希腊时期的经济伦理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以及现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思想。

其中主要是围绕着亚当·斯密的“道德人”与“经济人”的关系问题——“斯密难题”而展开的。

荣卡格利亚说经济思想是“积累性观点”,马歇尔说“自然界没有飞跃”,熊彼特说“知识是演进的发展的”(任何特定时间的任何科学状况都隐含它过去的历史背景)。

汪丁丁说过,权威的思想经过了知识市场充分竞争的检验,故从古希腊诞生经济学来,当下的经济思想发展总是会受之前学说或多或少的影响,经济思想发展不存在断裂的飞跃。

3.简评色诺芬的“幸福观”;色诺芬将财富区分为精神财富和经济财富,认为贫富不取决于物质财富多少,而是取决于内心是否得到满足。

西方经济学说史第五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说史第五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1.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





亚当·斯密学说形成于18世纪50—70年代,比威廉·配第晚100多年。 生产关系:18世纪中叶,英国已从农业占优势的国家转变为工业占据首要地位的工 业国,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展开。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 工业: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最后的繁荣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场手工业发 展的局限性同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与此同时,工场手工业 内部的劳动分工已相当细密并日趋专业化,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为机器大生产创造 了条件。1760年,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引擎、飞梭、改良织布机、水力织布机、 蒸汽机等一系列发明和应用,标志着英国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农业:资本主义农场成为英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圈地运动进一步发展,资本主 义大农场兴起,加快了农民的破产,从而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了劳 动力和原料。 商业:外贸取得了惊人发展,已居世界首位,英国的商人遍布世界各地。外贸伴随 着殖民扩张,英国确立起了海上霸权,发展为最大的殖民帝国。资产阶级掌握大量 货币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货币资本。 社会阶级结构:18世纪中叶,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向城市转移,英国已形成 了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社会中明显区分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 三大阶级。这时,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还没有对资产阶级构 成威胁。新兴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重商主义国家政策,自由竞争、自由放 任和自由贸易成为清除封建法制残余、反对国家干预和扩张对外贸易的新口号。斯 密经济学说正是适应这种要求而产生的。
缺陷错误 (1)斯密的分工理论较为重视分工对技术进步和发展生产的作用,而忽 视了分工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2)斯密把机器的发明仅仅归结为分工,在理论上具有历史局限性; (3)斯密混同了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忽视了分工的历史性 和社会性,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当作一般分工,忽视了它赖以形成 的条件; (4)将分工不利影响归因于分工的本身,而不是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资本 主义性质。

经济学说史综合练习题1

经济学说史综合练习题1

经济学说史综合练习题11.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的自由市场理论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国富论》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在这部著作中,斯密提出了自由市场理论,这一理论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经济系统应该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市场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节资源的配置,实现最佳的社会福利。

斯密认为,个体的自利行为在自由市场中会自动转化为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来源,并通过价格机制来决定商品的价值。

斯密还主张国家不应干预市场运作,只应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私人财产权。

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思考。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容易陷入停滞和不稳定,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促进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关注总需求的决定因素,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而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等手段可以刺激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还强调短期经济波动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主张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平稳经济周期。

3.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行为假设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中叶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以理性行为假设为基础,强调个体的理性选择在市场中构成了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个体在面临选择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决策。

他们会权衡各种选择,并做出最理性的决策。

这一假设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解释经济行为的理论基础,借此可以预测和分析市场行为、资源分配以及经济政策的效果。

同时,新古典经济学还研究了市场均衡和效率的问题,强调在自由竞争市场中,供求关系能够通过价格机制得到自动调节,实现最优资源配置。

4. 学派之间的争论:自由市场 vs. 计划经济在经济学史中,自由市场和计划经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理论观点。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试选择题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试选择题

单项选择1. 以下属于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是(c )A 财富源于生产领域B 财富是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C 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D 国内贸易增加财富2.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D )A.斯图亚特B.马西C.孟德维尔D.休谟3.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在( D )A.15世纪B 15_16世纪中叶C.16-17世纪D 16世纪下半叶_17世纪中叶4.“重商主义”名称最初是由( B )A.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出来的B.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C.李嘉图在《赋税原理》中提出来的D.魁奈在《谷物论》中提出来的5.柯尔培尔属于( A )A.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B.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D.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6.布阿吉尔贝尔在货币问题上的主张是(D )A保留商品交换,保留货币B废除商品交换,废除货币C没有任何主张D保留商品交换,废除货币7.下列属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政策主张的是( B )A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B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C国家保护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D国家运用货币政策8. 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思想家是(D) A.亚当·斯密B.李嘉图C.威廉·配第D.马尔萨斯7.重农学派主张的“自然秩序”实际上是( A )。

A.理想化的资本主义B.大自然的秩序C.上帝安排的社会秩序D.现实的资本主义9.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哥的代表作是(C)A.《经济表》B.《经济循环论》C.《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D.《农业发展论》10.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 C )。

A.上帝之手B.社会规律C.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D.无法被人看见的手11.李嘉图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 B )。

A.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B.相对优势理论C.绝对优势理论D.公平贸易理论12.西尼尔的“纯粹经济学”就是( D )。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

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

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

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

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

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

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

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

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

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

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

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经济学说史》讲义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说史》讲义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斯密对中国停滞原因的分析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然而, 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中国特别重视农业,极端轻视甚至排斥对外贸 易:“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中 国人不重视对外贸易”。
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束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 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 度”,“如果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 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 大的多。 李约瑟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Adam Smith’s Economic Theory)
本章结构
亚当·斯密的生平和著作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生平、著作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形成于18世纪50-70 年代,比威廉·配第晚一个世纪。18世纪中叶, 英国的社会经济特征:
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 生了大批无产者。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 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 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 历程
(1)纺织工业 1733年钟表匠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1764年-1767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 高了纺纱效率;
6、从国际上看,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战争 确立了海上霸权,强占了大量殖民地。现在,自 由竞争已经成为英国先进工商业实现扩张的最有 效率的方式。
材料1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以机器为动力来代替人力、畜力为动力的 生产工具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一般认为 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 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 业革命。比如法、美等国。 背景

西方经济学说史(6章)

西方经济学说史(6章)

斯密还进一步考察、分析了利润量的决定、利润 变动的趋势等问题。斯密根据他的劳动决定价值的理 论和第一种工资、利润理论以及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 和第二种工资、利润理论,对利润量的决定问题进行 了考察、分析。在他的分析中出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 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规律的矛盾(这是古典 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矛盾,另一个矛盾是等 价交换同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矛盾)。
中所确定的劳动价格,它以劳动的自然价格为中心,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上下波动。这种工资理 论是以生产费用论为基础的。 斯密还以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理论为基 础,研究了工资变动的规律。他区分了劳动的“货币 价格”和“自然价格”。后者实际上是指劳动力的价 值,而前者则是指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在斯密看来, 只有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大,就有更多的利润转化为生 产资本(可变资本),因此,工资也就必然上升。可 见,斯密还没有认识到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 及其对工资的影响,因而把工人的工资提高原因强调 为资本的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三、斯密的研究方法 由于斯密的哲学观,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资产 阶级的两面性和社会经济矛盾的反映,再加上他受英 国和法国政治经济学方法的不同影响,形成了他的经 济学研究方法的两重性。斯密的二重方法,可以概括 为:(1)科学抽象法;(2)现象描述法。 这种二重方法构成了《国富论》的二重的学说体 系。因此,在斯密的著作中,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同 时并存。 斯密的二重方法在经济学说史上所起的作用是非 常突出的,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第一个系统形式,它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既吸收了历史上几乎所有 的经济学方法的科学因素,纳入自己的方法论体系, 又为后来的经济学方法的演进开了先河。
第一节 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及其理论特 征
一、斯密所处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一、填空题
1、斯密的——的出版,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斯密的研究方法并用了归纳和演绎,这使得他研究方法具有——的特点。

3、斯密在价值尺度问题上提出了——和——两大规定,前者是科学的,后者是错误的。

4、“斯密的教条”认为:——、——、——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

5、在货币起源问题上,斯密认为货币是适应经交换需要而产生的“——”
6、在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斯密最早把剩余价值的源泉归为——。

7、斯密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正确观点是从劳动的——性出发的得出的结论。

8、根据“斯密的教条”,商品总价值可分解为——,于是不变资本C不翼而飞。

9、在斯密看来,生产资料在——形式上可以归入纯收入,在——形式上则无法归入纯收入。

10、斯密的国内及国际贸易理论中均明显地反映了他的——的思想。

二、名词解释
1、斯密的教条
2、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3、生产性劳动
三、问答题:
1、斯密对于价值提出了几种规定?
2、怎样评价斯密对生产性劳动的双重划分?
3、斯密再生产理论最大的缺陷及其根源是什么?
四、辨析题
1、亚当斯密认为,只有耗费在商品中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2、亚当斯密的再生产理论,其根本错误在于对于价值构成的理解。

3、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现了他思想中的重商主义残余意识。

第六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2、二重性
3、耗费劳动创造价值;购买劳动创造价值
4、工资、利润、地租
5、共同衡量标准
6、劳动
7、社会规定
8、V+M
9、价值;实物
10、经济自由主义
二、名词解释
1、斯密的教条: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不再由耗费劳动量决定,而是由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这种购买到的,所能支配的劳动量不仅包括工资,还包括利润和地租,因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

2、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斯密从价值的两种意义出发,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指特定的效用,交换价值指占有某物而对他物的购买力。

3、生产性劳动:斯密对生产性劳动有双重见解,一方面认为是创造m的劳动,即直接同资本相交换并为雇主带来利润的劳动;另一方面则认为是能够带来有形商品的劳动。

三、问答题
1、(1)第一种价值规定: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

(正确)
(2)第二种价值规定:交换中所能购得的或支配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即购买劳动决定价值。

(错误)
(3)第三种价值规定:工资、利润和地租共同构成商品的价值,即收入决定价值。

(错误)
2、(1)第一种见解:从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出发,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

第二种见解:脱离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单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出发得出的结论。

(2)斯密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首先,在思想方面,斯密既是重农主义的反对者,又常常不自觉地接受重农主义的观点。

其次,在方法论方面,斯密一贯坚持二重性的研究方法。

3、(1)缺陷:根据斯密的教条,他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不会单独存在,最终要还原为三种收入,从而把任何商品的价值看作v+m两部分。

于是,斯密就把对于不变资本C的说明排斥在外了。

(2)根源:第一,这和斯密对资本积累的错误理解有关,他没有认识到剩余价值是同步追加到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上的。

第二,斯密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混淆了商品的总价值c+v+m与新创造价值v+m.。

四、辨析题
1、错误。

亚当斯密认为,在非交换的社会里,耗费在商品中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

但是到了交换经济的时代,就是由商品可以支配得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即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斯密的研究方法固有二重性的特点,所以他在价值源泉上的观点是不唯一的。

2、正确。

斯密认为商品价值的三个源泉是劳动、资本和土地,这样转移在商品中的原材料价值就被完全排斥在价值组成部分之外了。

因为没有对于不变资本的概念,从而也无从对消耗的原材料的补偿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

3、错误。

斯密的国际贸易思想,反映了其经济自由主义的观念,不关乎于重商主义的意识残余。

恰恰是对重商主义思想的否定和摈弃,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使得参与其中的各国获得共同利益,而非一国的顺差是以他国的贸易逆差带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