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古诗12首

七年级上册古诗12首

七年级上册古诗12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共涉及十二首古诗,按课文出现顺序整理分享如下:观沧海[魏晋]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原文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原文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原文《古代诗歌四首》是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内容,具体诗歌原文如下: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字不详,洛 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开元 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 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 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解释: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
全文解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解释: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解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全文解释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释: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全文解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释: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 给我带回洛阳。
这一句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 乡思愁绪。
本诗主题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 切的思念之情。
天净沙.秋思
马 致远
走近作者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 元代大都人,著名的杂剧 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 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 曲四大家”,有文场“曲 状元”之称。杂剧有《汉 宫秋》、《荐福碑》、 《青衫泪》等十五种,散 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 卷。因为这首小令,他还 被称为“秋思之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释: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 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一、第一首《秋词》秋词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开篇就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说出了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秋日胜春朝”,使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充满生机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抛出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秋胜过春呢?先说了自己的看法,再作解释。

第三句体现了五言绝句中的第三句破局转折的结构性特点。

用一个场景感很强的画面来把诗歌的情感丰富度拉开。

诗人用特别典型有动感的具体事物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一只飞速上升的白鹤冲破云霄,这句就一个感觉,动感十足。

这幅画面可以是看做对“秋日胜春朝”的解释。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里的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描写里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凉的气息。

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白鹤一飞冲霄是“实”,自己的诗情得旷远是“虚”。

这样的两句把“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自然而然就得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

这首诗,读起来根本读不到悲凉的感受,体会到的是博大的胸怀和高昂激越的气概。

二、第二首《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

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

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1. 《观沧海》作者: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原文: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原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原文: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 《秋词(其一)》作者:刘禹锡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 《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原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 《潼关》作者:谭嗣同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3. 《竹枝词(其一)》作者:刘禹锡原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4. 《江南春》作者:杜牧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书古诗四首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书古诗四首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书古诗四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首当其冲的担任了审美教育的重要角色。

而古诗词作为七年级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以其独特的美,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资源。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语文书古诗四首人教版,希望你们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七年级语文课外描写马的诗句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诗经·小雅·车攻》3、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6、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9、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宋·岳飞《池州翠微亭》10、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完
整版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背诵古诗词,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完整版,供同学们参考。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悯农》 - 李时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月去,落笔咏杨柳。

《七步诗》 - 曹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里列出了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供同学们学习和背诵。

通过品味这些古诗词的韵味,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到灵感,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赋予这些经典作品新的生命。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四首

文学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高度表达,古代诗歌作为文学的精粹,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情感的抒发。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所选的四首古代诗歌,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和《望庐山瀑布》。

这些诗歌描绘了古人对大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反映了古代诗人的艺术造诣和情感内核,也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

让我们从简单的了解开始,逐步深入探讨这四首古代诗歌。

从《登鹳雀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之涣对壮美景色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沉思;而李白的《静夜思》则表现出诗人对孤寂夜晚的感怀和对故乡的眷念;孟浩然的《早发白帝城》和《望庐山瀑布》则分别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情感和智慧启迪。

对于这四首古代诗歌,我个人的理解是,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和对世界万象的独特体验。

诗人们以娓娓动人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借以抒发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尤其是在《静夜思》中,诗人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诗人的才情和情感的深刻。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所选的古代诗歌四首,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打开了思想与情感的另一扇门。

通过品读这些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够在当下汲取渊源,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我们能够在文学的海洋中,发现更多的美好和智慧,感悟更深的人生意义。

古代诗歌作为我国文学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是诗人对世界的倾诉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它们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领悟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启示。

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以壮美的景色和悠远的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万物变迁的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风光和历史的瑰宝,展现了对过去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的文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智慧,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初一人教版必背古诗词四首

初一人教版必背古诗词四首

初一人教版必背古诗词四首
根据初一人教版教材的要求,以下是四首必背的古诗词:
1.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首诗分别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情感体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同学们在背诵这些诗词时,不仅要记住诗句,还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以及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感情。

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诗词,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册要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要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要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通常包含一些需要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人教版或其他版本教材中的内容:
1. 古代诗歌四首:
- 观沧海(曹操)
- 次北固山下(王湾)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 文言文:
-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 《论语》十二章
- 岳阳楼记(范仲淹)
- 醉翁亭记(欧阳修)
- 爱莲说(周敦颐)
- 三峡(郦道元)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 木兰诗
这些只是常见的选篇,具体的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材版本有所差异。

建议参考具体的教材或者向教师确认所需的背诵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古诗四首(共72张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古诗四首(共72张PPT)

23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 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两句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 待,让人顿生思乡之情。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写景逼真,叙事真 切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旧 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从而给人以乐 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 目的是“观沧海”。 • “以”字可证明。 – “以”是目的连 词。
8
讨论交流: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是诗 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所思。 2、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
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9
哪些语句是实景? 哪些语句是虚景?
实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乐府 体 四言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 首 感怀 写景诗。
27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 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 《观沧海》一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先 写 实 景,然后写 虚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 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 停泊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王湾 。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 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 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 虑、关心之情
• 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书古诗四首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书古诗四首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书古诗四首推荐文章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阅读热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热度: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热度: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热度: 2017初一语文下册课本人教版古诗热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首当其冲的担任了审美教育的重要角色。

而古诗词作为七年级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以其独特的美,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资源。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语文书古诗四首人教版,希望你们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七年级语文课外描写马的诗句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诗经·小雅·车攻》3、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6、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断肠人”三个字总结全诗,直
抒游子心中那无言的悲戚。
理解性默写: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 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___枯__藤___老__树__昏__鸦______、 ___古__道__西___风__瘦__马______、__夕___阳__西__下_____。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 之情的名句是:____夕__阳__西___下_____, ___断___肠__人__在__天___涯_____。
二 1
4
、古巴比伦王国:、时间:公元前18世纪2、人物:汉谟拉比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法 典 内 容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原 文 刻 在 一 段 高 2.25米 , 上 周 长 1.65米 , 底 部 周 长 1.90米 的 黑 色 玄 武 岩 石 柱 上 , 故 又 名 “ 石 柱 法 ” 。 282条 , 现 存 于 巴 黎 卢 浮 宫 博 物 馆 亚 洲 展 览 馆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由 序 言 、 正 文 和 结 语 三 部 分 组 成 , 序 言 和 结 语 约 占 全 部 篇 幅 的 五 分 之 一 , 语 言 丰 富 , 词 藻 华 丽 , 充 满 神 化 、 美 化 汉 谟 拉 比 的 言 辞 , 是 一 篇 对 国 王 的 赞 美 诗 。 正 文 包 括 282条 法 律 , 对 刑 事 、 民 事 、 贸 易 、 婚 姻 、 继 承 、 审 判 等 制 度 都 作 了 详 细 的 规 定 。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古诗词默写

2024年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2024年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中古诗词1. 《观沧海》- 作者:东汉·曹操- 诗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唐·李白- 诗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 作者:唐·王湾- 诗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 作者:元·马致远- 诗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峨眉山月歌》- 作者:唐·李白- 诗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唐·杜甫- 诗文: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唐·岑参- 诗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唐·李益- 诗文: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 《秋词(其一)》- 作者:唐·刘禹锡- 诗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 《夜雨寄北》- 作者:唐·李商隐- 诗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些古诗文:
1. 《悯农》 -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山中》 - 王之涣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逢尽,别时空见恨。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4.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 《望岳》 - 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请注意以上仅为几个例子,并非全部的古诗文内容。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课文解读
天净沙·秋思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 老驿道(路)
:秋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句解: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 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 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 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 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随君直到夜郎西。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这两句诗写景除了写明时令,还渲染了凄清的气 氛,衬托离愁别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银河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璀璨的银河,好像也出没在这大海里。
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用
幸运得很,好极了,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唱我的志向。
1、开头交代了什么内容?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地点和对象。“观”字统领全 篇,是诗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
古代诗歌四首
R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曹操
作者名片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 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 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 动乱,有的抒写个人宏大的抱负,气势雄伟,格调慷 慨悲壮。代表作有:诗歌《步出夏门行》《蒿hāo里行》 《短歌行》等,军事著作《孙子略解》等。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篇章,包括了四首古代诗歌作品。

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诗歌和简要介绍: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的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传统文化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2. 《静夜思》 - 李白
这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以简短神秘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异乡漂泊的思念之情。

3. 《望岳》 - 杜甫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4. 《静夜思》 - 唐代诗人白居易
与李白的《静夜思》同名,但内容不同。

这首诗以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感。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思念,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寄托吉祥美好的文化传统。

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 州驶去了。
11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 者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12
《峨眉山月歌》是(唐 )代诗人 (李白)的作品。诗人在(秋)(季节) (夜晚)(时间)乘船远行,从(峨眉山) 出发,驶向(三峡),最后到达(渝州)。 表达了诗人思念( 故乡和友人 )的思 想感情。
13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14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 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 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 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 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 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15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16
江南逢李龟年
逢:相逢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唐玄宗的弟弟。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几度:几次 闻:听到
17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君:指李龟年。
18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 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 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 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 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 此现状的悲叹。
21
岑参
五言绝句
22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 边塞诗人,南阳人,岑参工 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 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 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 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 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 称“高岑”。
23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强:勉强 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8
半轮——半边,半个
影入平羌江水流。
入——倒映入 流——流动
9
发——出发 向——驶向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下——顺流而下,前往 君——作者的友人
10
理解诗句的意思: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①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夜发清溪向三峡, ③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 思君不见下渝州。④(诗人)想念友人却见不着,
佛川 教省 名, 峨 山是 眉 之我 山 一国 位
四于 大四
4
欣赏图片
峨眉山
5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羌(qiāng)
6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7
古诗28字中,有5个地名,你能找出 来吗?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 战场开放了。
26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 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 之而又不得不为之(无奈)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 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 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 情境之下,诗人就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 胜赏了。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 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 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课外古诗词诵读1来自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
2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900 余首,有《李太白集》等。在我国 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 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 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与杜 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 大的诗人。
3
欣赏图片 峨眉山
27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 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 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 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 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 “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 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 浓缩到了“故园菊”上。“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 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 长叹息,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 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
19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 垫
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杜甫在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演唱,如今在
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 全诗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
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20
本诗的一、二句追忆李龟年 出入达官贵人之家,间接说当时的太平 繁 盛。第三句特意提起江南的好风景,大有 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叹。第四句以“落
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用一“又”字把
前后两相对照,大有风光不再,“同是天 涯沦落人”的感叹。早年在长安时看到的 太平景象不见了,社会萧条动摇,使人不 堪回首。
28
第四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 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 “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 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 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 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 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 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可悲可叹。此处的想 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 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 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花之艳丽战争之 残酷)
《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 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 于是醉饮而归。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怜:怜惜 傍:靠近
24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25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 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