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选题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算法设计与分析也成为了计算机科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在日常生活以及专业领域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问题,例如查找最短路径、排序、数据压缩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合适的算法进行解决。

因此,本课程设计选取了《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三版作为教材,通过深入学习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和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算法设计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掌握各种排序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掌握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分治算法等算法的原理及其运用;•熟悉基于图的算法,包括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等;•熟练使用算法设计和分析工具。

教学安排本课程为3个学分的专业必修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理论课本部分包括授课、讲解和讨论,要求所有学生均需参与。

具体安排如下:时间内容时间内容第1-4周排序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第5-8周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和分治算法第9-12周基于图的算法,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第13-14周算法设计和分析工具实验课本部分为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完成以下实验:•实验1:使用不同算法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时间复杂度;•实验2:使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实验3:实现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并求解最小生成树问题;•实验4:解决TSP问题。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时表现(2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实验报告(30%):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和总结;•期中考试(20%):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30%):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参考资料•《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三版,作者:Levitin Anany•《算法竞赛入门经典》第二版,作者:刘汝佳•《算法导论》第三版,作者:Thomas H. Cormen 等。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课程设计任务书算法分析是对一个算法需要多少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作定量的分析。

算法(Algorithm)是解题的步骤,可以把算法定义成解一确定类问题的任意一种特殊的方法。

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要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算法代表用计算机解一类问题的精确、有效的方法。

分治法字面上的解释是“分而治之”,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

在一个2^k*2^k的棋盘上,恰有一个放歌与其他方格不同,且称该棋盘为特殊棋盘。

回溯法的基本做法是深度优先搜索,是一种组织得井井有条的、能避免不必要重复搜索的穷举式搜索算法。

数字拆分问题是指将一个整数划分为多个整数之和的问题。

利用回溯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数字拆分问题。

将数字拆分然后回溯,从未解决问题。

关键词:分治法,回溯法,棋盘覆盖,数字拆分1分治法解决期盼覆问题 (1)1.1问题描述 (1)1.2问题分析 (1)1.3算法设计 (1)1.4算法实现 (2)1.5结果分析 (3)1.6算法分析 (4)2回溯法解决数字拆分问题 (6)2.1问题描述 (6)2.2问题分析 (6)2.3算法设计 (7)2.4算法实现 (7)2.5结果分析 (8)参考文献 (9)1分治法解决期盼覆问题1.1问题描述在一个2k×2k(k≥0)个方格组成的棋盘中,恰有一个方格与其他方格不同,称该方格为特殊方格。

显然,特殊方格在棋盘中出现的位置有4k中情形,因而有4k中不同的棋盘,图(a)所示是k=2时16种棋盘中的一个。

棋盘覆盖问题要求用图(b)所示的4中不同形状的L型骨牌覆盖给定棋盘上除特殊方格以外的所有方格,且热河亮哥L型骨牌不得重复覆盖1.2问题分析用分治策略,可以设计解决棋盘问题的一个简介算法。

当k>0时,可以将2^k*2^k棋盘分割为4个2^k-1*2^k-1子棋盘。

研究生计算机科学教案:算法设计与分析

研究生计算机科学教案:算法设计与分析

研究生计算机科学教案:算法设计与分析1. 引言本课程教案旨在帮助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深入理解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常见的算法设计技巧,理解并应用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方法。

2.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理解常见的算法设计技巧,包括递归、贪心、动态规划等;•掌握各种排序、查找和图算法的设计原理及实现;•能够使用大O符号来评估和比较不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能够进行基础数据结构(如栈、队列、链表等)及其应用场景的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正确性和效率上的评估。

3. 教学内容3.1 算法设计基础•递归与分治策略•贪心策略•动态规划策略3.2 排序和查找算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3.3 图算法设计与分析•深度优先搜索(DFS)•广度优先搜索(BFS)•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Bellman-Ford算法、Floyd-Warshall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Prim算法、Kruskal算法3.4 大O符号和时间复杂度分析•时间复杂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常见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比较和分析•最好情况、最坏情况和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4.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教师授课、案例演示等方式,介绍各种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原理。

2.实践练习:通过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学生自主组成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课程中的难点问题,并提交一份小组报告。

4.课堂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包括理论题目、编程练习和小组讨论报告。

•期中考试: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算法设计与分析原理的掌握程度。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编写一个程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进行正确性和效率上的评估。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大纲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大纲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mputer Algorithm总学时 16 总学分 0.5 实验学时 16一、基本情况1. 课程性质:专业实践2. 设课方式:独立设课3.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 开课学期:第5学期5. 实验教材:《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指导书6.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二、课程简介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将覆盖计算机软件实现中的大部分算法,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递归与分治策略、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回溯法、分支限界法等算法思想;能独立运用相关算法策略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编程实现。

同时,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是对学生在软件设计方面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等,以培养良好的编程风格和科学作风。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最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算法的复杂性进行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实验目的与任务实验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一些常用的典型的算法设计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各种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实验目的,熟悉实验环境。

(2)预习实验,准备好实验题目和操作步骤。

(3)能编译调试源程序,分析错误原因并加以修改,得出正确结果。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分析程序得出的结果,并能给出改进的方案。

(5)将上述各项要求及实验结果编写成实验报告。

实验前学生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按要求编写源程序及准备测试数据。

实验中,要按操作规程操作计算机,集中精力调试程序,并认真测试实验数据。

对实验程序的故障应自行分析解决,不拷贝其它人的成果。

对实验得出的结果能加以分析,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

掌握递归与分治策略、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回溯法、分支限界法等算法思想;能独立运用相关算法策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并编程实现。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用分治法解决快速排序问题及用动态规划法解决最优二叉搜索树问题及用回溯法解决图的着色问题一、课程设计目的:《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我们能够将所学的算法应用到实际中,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够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与动手的能力,并能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可以训练我们算法设计的思维和培养算法的分析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分治法:(2)快速排序;2、动态规划:(4)最优二叉搜索树;3、回溯法:(2)图的着色。

三、概要设计:分治法—快速排序:分治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规模为n的问题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互相独立且与原问题相同。

递归地解这些子问题,然后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

分治法的条件:(1)该问题的规模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容易地解决;(2) 该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即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3) 利用该问题分解出的子问题的解可以合并为该问题的解;(4) 该问题所分解出的各个子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即子问题之间不包含公共的子子问题。

抽象的讲,分治法有两个重要步骤:(1)将问题拆开;(2)将答案合并;● 动态规划—最优二叉搜索树: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解子问题,然后从子问题得到原问题的解。

设计动态规划法的步骤:(1)找出最优解的性质,并刻画其结构特征; (2)递归地定义最优值(写出动态规划方程); (3)以自底向上的方式计算出最优值;(4)根据计算最优值时得到的信息,构造一个最优解。

● 回溯法—图的着色回溯法的基本思想是确定了解空间的组织结构后,回溯法就是从开始节点(根结点)出发,以深度优先的方式搜索整个解空间。

这个开始节点就成为一个活结点,同时也成为当前的扩展结点。

在当前的扩展结点处,搜索向纵深方向移至一个新结点。

这个新结点就成为一个新的或节点,并成为当前扩展结点。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课程设计简介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能力和素养。

本文档主要介绍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关于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三版的课程设计。

设计目的与意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算法设计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来说,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包括:1.培养学生掌握算法设计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实现。

3.促进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各种算法的实际应用。

4.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和实现一个算法,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

具体要求如下:1.组成1-3人的小组;2.自主设计一个算法,注意必须是创新性的,并要求主体思路清晰、关键步骤明确、正确性可靠;3.在算法设计的过程中体会算法分析的重要性,在实现过程中体现时间与空间复杂度的控制;4.设计并实现一个可以泛用的软件程序,用于演示各种数据集的实现过程和结果输出等;5.材料、可以的软件程序都可以参考课堂提供的学习资料,但需要体现出数学计算、算法分析的过程和结论,要求学生在合理使用资料的前提下,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设计流程设计流程如下:第一阶段:确定算法在本阶段,学生应该自主思考和讨论,确定一个合适的算法,并撰写算法设计文档。

可以参考课堂上相关的算法设计和分析内容,同时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一种创新性的算法。

第二阶段:算法实现在本阶段,学生应该根据算法设计文档,完成软件程序的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现过程中,要注重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控制,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优化。

第三阶段:数据测试在本阶段,学生应该使用不同的数据集对已实现的算法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应的测试结果分析和总结。

同时,要考虑对应不同场景的应用性能和效果。

算法设计与分析教案

算法设计与分析教案

《算法设计与分析》教案张静第1章绪论算法理论的两大论题:1。

算法设计2。

算法分析1。

1 算法的基本概念1。

1.1 为什么要学习算法理由1:算法——程序的灵魂➢问题的求解过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整理结果➢程序设计研究的四个层次:算法→方法学→语言→工具理由2: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算法的形式化→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1.1.2 算法及其重要特性算法(Algorithm):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

算法的五大特性:⑴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⑵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⑶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总是在执行有穷步之后结束,且每一步都在有穷时间内完成.⑷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对于相同的输入只能得到相同的输出.⑸可行性:算法描述的操作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操作执行有限次来实现.1.1。

3 算法的描述方法⑴自然语言优点:容易理解缺点:冗长、二义性使用方法:粗线条描述算法思想注意事项:避免写成自然段欧几里德算法⑶程序设计语言优点:能由计算机执行缺点:抽象性差,对语言要求高使用方法:算法需要验证注意事项:将算法写成子函数欧几里德算法#include 〈iostream。

h〉int CommonFactor(int m, int n){int r=m % n;while (r!=0){m=n;n=r;r=m % n;}return n;}void main( ){cout〈<CommonFactor(63, 54)<<endl;}⑷伪代码——算法语言伪代码(Pseudocode):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方法,它采用某一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操作指令可以结合自然语言来设计。

优点:表达能力强,抽象性强,容易理解使用方法:7 ± 2欧几里德算法1。

r = m % n;2. 循环直到 r 等于02.1 m = n;2。

2 n = r;2.3 r = m % n;3。

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案:算法设计与分析

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案:算法设计与分析

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案:算法设计与分析1. 算法概述1.1 算法的定义和作用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是解决问题或执行任务的有序步骤。

它们是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构建模块,能够完成各种操作,从简单的排序和搜索到复杂的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

1.2 算法设计过程•定义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背后的规则和约束。

•设计解决方案:找到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实现算法:将设计好的算法转化为可执行的计算机代码。

•测试和评估:验证算法是否正确并确定其性能。

2. 常见算法设计技巧2.1 分治策略将一个大问题划分为多个小问题,分别求解,然后将结果组合得到最终答案。

经典应用包括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

2.2 动态规划通过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系列重叠子问题,并通过保存子问题的结果来节省重复计算。

经典应用包括背包问题和最短路径问题。

2.3 贪心算法每一步都选择当前看起来最优的解决方案,而不考虑之后可能产生的影响。

经典应用包括霍夫曼编码和最小生成树问题。

2.4 回溯算法通过在解空间中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并逐步构建可行解。

当发现不能满足约束条件时,回溯并尝试其他选择。

经典应用包括八皇后问题和旅行推销员问题。

2.5 图算法用于解决与图相关的问题,如最短路径问题、最小生成树和网络流问题等。

3. 算法分析和性能评估3.1 时间复杂度描述随着问题规模增长,算法所需时间的增长率。

常见的表示方法有大O记号。

3.2 空间复杂度描述算法所需的额外空间随着问题规模增长的情况。

常见表示方法有大O记号。

3.3 最坏情况与平均情况分析针对不同输入数据情况下,对算法性能进行评估。

结论本教案提供了关于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常见技巧以及性能评估方法。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设计和分析各种算法,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们。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设计原理,包括贪心算法、分治算法、动态规划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方法,能够评估算法的效率。

3. 引导学生理解算法的优缺点,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决。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算法原理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提高编程实现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对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算法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算法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算法设计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3. 使学生认识到算法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对计算机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复杂算法的设计与分析仍需加强。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等方式,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目标,将目标具体化为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算法基本原理:- 贪心算法:介绍贪心算法原理及其应用场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分治算法:阐述分治算法的设计思想及其应用,举例说明。

- 动态规划:讲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分析典型问题。

2. 算法分析:- 时间复杂度分析:介绍大O表示法,分析常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分析:阐述空间复杂度的概念,分析常见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3. 算法优化与改进:- 针对典型问题,分析现有算法的优缺点,探讨优化方向。

- 引导学生通过算法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实现。

4.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章:算法基本原理(贪心算法、分治算法、动态规划)- 第二章:算法分析(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 第三章:算法优化与改进5. 教材章节和内容列举:- 教材第3章:贪心算法及其应用- 教材第4章:分治算法及其应用- 教材第5章:动态规划及其应用- 教材第6章:算法分析(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 教材第7章:算法优化与改进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方法。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教学设计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教学设计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及目标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础知识,为其今后的专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将主要涉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算法及其复杂度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概念;•熟悉常用算法及其复杂度分析方法;•能够独立设计算法并进行复杂度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算法设计基础知识;•基本排序算法及其分析;•贪心算法及其分析;•分治算法及其分析;•动态规划算法及其分析;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算法实例和复杂度分析等内容,让学生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础知识。

•设计课题:通过一些算法设计和分析的案例,让学生独立设计算法、进行复杂度分析。

•讨论与互动:启发式地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增强他们对编程思路和设计的理解。

三、教学评估与考核1.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式:•课堂小测验:在每个章节学完后进行一次小测验;•作业:在每个章节学完后布置相应的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并掌握基本算法的特征;•期末论文:学生将独立完成一篇长度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介绍自己所研究的计算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小测验占10%;•作业占30%;•期末论文占60%。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课程教材:《算法设计与分析》;•作业材料:每个章节结束后我们将会提供一个相关的作业;•编程环境:学生需要掌握编写程序的基本技能,我们将为学生提供Python编程环境;•论文撰写指南:为帮助学生撰写论文,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一份指南,包括标准格式、参考文献格式等内容。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算法的设计和分析,内容包括计算模型、排序和查找、矩阵算法、图算法、动态规划、模式匹配、近似算法、并行算法等。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将基本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技术,提高程序设计的质量,能够根据所求解问题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对时间、空间复杂性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控制。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理解算法分析基本方法,掌握时间和空间权衡的原则;理解穷举、贪心、分治、动态规划和回溯算法;理解算法分析对程序设计的重要性;具备算法设计与分析技能;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以及坚定“四个自信”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程内容三、教学组织过程第1学时1.程序运行效率对比(5分钟,问题引导式教学)现场先后运行两个计算程序,计算同一个矩阵乘法,运行时间(效率)差异巨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何差异巨大?2.分治法回顾(5分钟)回顾分治法的主要思想,以及用于分析分治法算法的主定理,为后续相关算法分析做准备。

3.朴素的矩阵乘法算法(10分钟,需求引导式教学)介绍并分析基于直观分治法思想的朴素矩阵乘法算法,时间复杂度并不理想,有进一步改进的需求。

4.改进的矩阵乘法思想(15分钟,对比式教学)在朴素算法的某些关键参数上进行改进,并通过分析得知算法效率有较大提升。

5.讨论进一步改进的思路(10分钟,研讨式教学)在对照中感受关键参数对整体算法的影响。

现场组织研讨,在研讨中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思路。

第2学时6.矩阵乘法思想的发展历程(10分钟)了解矩阵乘法算法近50年里不断改进的历程,让学生感受并领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7.矩阵乘法算法的最新进展(10分钟)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最新科研前沿情况,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

8.课程思政重点案例——“Matlab被禁”事件(20分钟,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历史担当)(1)过渡:从算法理论过渡到现实环境中的常用工具——Matlab。

《算法设计与分析》教案

《算法设计与分析》教案

《算法设计与分析》教案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算法设计、分析和优化的能力。

本课程通常包括算法基础、算法设计方法、高级数据结构以及算法分析等内容。

本教案主要介绍了《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熟悉常见的算法设计模式和技巧。

3.理解高级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应用。

4.能够进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5.能够使用常见的工具和软件进行算法设计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算法基础:算法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2.算法设计方法:贪心算法、分治算法、动态规划算法、回溯算法等算法设计思想和方法。

3.高级数据结构:堆、树、图等高级数据结构的原理、实现和应用。

4.算法分析:渐进分析法、均摊分析法、递归方程求解等算法分析方法。

5. 算法设计与分析工具:常见的算法设计和分析工具,如C++、Java、Python和MATLAB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实践和讨论等。

1.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实践:通过课堂上的编程实验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报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四、评价方法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1.考试: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算法设计和分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算法设计和分析的实践能力。

3.实验报告:通过编程实验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对算法设计和分析工具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工作,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如下教学资源:1.课件:编写了详细的教学课件,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大学计算机教案:算法设计与分析

大学计算机教案:算法设计与分析

大学计算机教案:算法设计与分析引言计算机科学在当今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算法的设计和分析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算法设计与分析是指为特定问题设计和优化算法,并分析其效率和性能。

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算法设计与分析如此重要?解决复杂问题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复杂问题的解决变得越来越重要。

好的算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学习将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优化资源利用在计算机科学中,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评判算法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好的算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资源下实现更好的性能。

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化,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效率。

掌握核心技能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技能之一。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掌握这一技能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

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还是进入计算机行业工作,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算法设计与分析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数据结构学习算法设计与分析的第一步是掌握基本概念和数据结构。

学生需要了解算法的定义、特性和常用方法。

此外,数据结构作为算法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和图等也非常重要。

分治法和递归分治法和递归是常用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

分治法是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递归则是通过调用自身来解决问题。

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分治法和递归的原理和应用,以便能够应用于不同类型的问题。

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是一种常用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技术,用于解决具有重叠子问题的问题。

学生需要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常用算法,以及如何设计和优化动态规划算法。

贪心算法贪心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设计与分析原理,理解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分析不同算法的性能优劣。

3. 引导学生掌握至少两种算法设计方法(如递归、分治、贪心等),并能够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算法的能力,提高代码质量与效率。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设计合适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与优化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算法设计与分析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算法思维,认识到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算法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性质强调实用性、操作性和创新性,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合作与实践中不断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算法基础理论:包括算法复杂度分析(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算法效率评价,以及不同算法之间的比较。

教材章节:第1章 算法基础2. 数据结构:重点复习数组、链表、栈、队列、树等基本数据结构,并探讨它们在算法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2章 数据结构3. 算法设计方法:详细讲解递归、分治、贪心、动态规划等算法设计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3章 算法设计方法4. 算法实践与应用:选取经典算法问题,如排序、查找、图论等,让学生动手编程实现,并分析其性能。

教材章节:第4章 算法实践与应用5. 算法优化策略:介绍常见的算法优化技巧,如剪枝、动态规划优化等,提高学生优化算法的能力。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导论课程设计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导论课程设计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导论课程设计简介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教授计算机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包括基本算法、高级算法、数据结构等内容。

本文将结合本人的学习经验,介绍针对该课程的期末设计内容、过程和思路,并详细分析设计思路和算法实现。

设计内容在该课程的期末设计中,我选择了一个涉及动态规划和图论的问题:给定一张无向图,其中每条边的权值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假设你在一座城市出发,想要拜访其他所有城市并回到起点,问最短的路径长度是多少。

设计过程第一步:问题分析与模型建立首先,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用算法解决的模型。

经过仔细思考和编写,我们成功建立了以下模型:1.假设总共有n个城市,我们可以分别从每个城市出发,并最终回到起点,这样共有n种可能;2.在每个城市出发后,我们需要选择下一个要去的城市,这个过程可以用图来描述,图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城市,每条边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道路,路径长度即为边权;3.当我们做出每个选择后,需要记录下已经选择路径上的点集S,以及从一个点到达集合S中的任意一个点所需的最小代价,即采用动态规划算法;4.当我们遍历完所有节点后,需要从所有的起点出发一遍,计算出到达起点所需的最小代价,最终取最小值。

通过这样的问题分析和模型建立,我们成功将整个问题转化为了可以用算法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算法设计接着,我们需要根据上述模型,设计出可以解决问题的算法。

经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最终设计了以下算法:1.首先,从任意一个城市出发,递归地计算出通过所有点集S中所有点的最短路程,具体算法如下:•记n为所有点的数量,S为已经经过的点集,P为当前点,cost矩阵表示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S中包含所有点且最后一个点是起点,返回0,否则执行下一步。

•如果当前点P不在S中,则枚举S的所有点N,计算Set(P,N),并将其与cost[Set(P,N)][N]相加,得到从P出发,经过点集S中所有点,到达N所需的代价f(S,N,P);•如果当前点P在S中,直接返回cost[P][0]即可。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完整版)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完整版)

HUNAN CITY UNIVERSITY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题目:求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二0年月日一、问题描述输入一列整数,求出该列整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二、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提高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实践的能力,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

在实际的编程和调试综合试题的基础上,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思想、编程巧和解题思路进行总结与概括,通过比较系统地练习达到真正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了解一般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三、问题分析看到这个题目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算法是直接比较算法:将数组的第 1 个元素分别赋给两个临时变量:fmax:=A[1]; fmin:=A[1]; 然后从数组的第 2 个元素 A[2]开始直到第 n个元素逐个与 fmax 和 fmin 比较,在每次比较中,如果A[i] > fmax,则用 A[i]的值替换 fmax 的值;如果 A[i] < fmin,则用 A[i]的值替换 fmin 的值;否则保持 fmax(fmin)的值不变。

这样在程序结束时的fmax、fmin 的值就分别是数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个算法在最好、最坏情况下,元素的比较次数都是 2(n-1),而平均比较次数也为 2(n-1)。

如果将上面的比较过程修改为:从数组的第 2 个元素 A[2]开始直到第 n 个元素,每个 A[i]都是首先与 fmax 比较,如果 A[i]>fmax,则用 A[i]的值替换 fmax 的值;否则才将 A[i]与 fmin 比较,如果 A[i] < fmin,则用 A[i]的值替换 fmin 的值。

这样的算法在最好、最坏情况下使用的比较次数分别是 n-1 和 2(n-1),而平均比较次数是 3(n-1)/2,因为在比较过程中,将有一半的几率出现 A[i]>fmax 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用分治法解决快速排序问题及用动态规划法解决最优二叉搜索树问题及用回溯法解决图的着色问题一、课程设计目的:《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我们能够将所学的算法应用到实际中,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够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与动手的能力,并能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可以训练我们算法设计的思维和培养算法的分析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分治法:(2)快速排序;2、动态规划:(4)最优二叉搜索树;3、回溯法:(2)图的着色。

三、概要设计:分治法—快速排序:分治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规模为n的问题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互相独立且与原问题相同。

递归地解这些子问题,然后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

分治法的条件:(1) 该问题的规模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容易地解决;(2) 该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即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3) 利用该问题分解出的子问题的解可以合并为该问题的解;(4) 该问题所分解出的各个子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即子问题之间不包含公共的子子问题。

抽象的讲,分治法有两个重要步骤:(1)将问题拆开;(2)将答案合并;动态规划—最优二叉搜索树: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解子问题,然后从子问题得到原问题的解。

设计动态规划法的步骤:(1)找出最优解的性质,并刻画其结构特征;(2)递归地定义最优值(写出动态规划方程);(3)以自底向上的方式计算出最优值;(4)根据计算最优值时得到的信息,构造一个最优解。

●回溯法—图的着色回溯法的基本思想是确定了解空间的组织结构后,回溯法就是从开始节点(根结点)出发,以深度优先的方式搜索整个解空间。

这个开始节点就成为一个活结点,同时也成为当前的扩展结点。

在当前的扩展结点处,搜索向纵深方向移至一个新结点。

这个新结点就成为一个新的或节点,并成为当前扩展结点。

如果在当前的扩展结点处不能再向纵深方向移动,则当前的扩展结点就成为死结点。

换句话说,这个节点,这个结点不再是一个活结点。

此时,应往回(回溯)移动至最近一个活结点处,并使这个活结点成为当前的扩展结点。

回溯法即以这种工作方式递归的在解空间中搜索,直到找到所要求的解或解空间中以无活结点为止。

四、详细设计与实现:●分治法—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基于分治策略的另一个排序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对于输入的子数组[]r p a :,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排序:(1)、分解(divide) 以元素[]p a 为基准元素将[]r p a :划分为三段[]1:-q p a ,[]q a 和,[]r q a :1+使得[]1:-q p 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小于[]q a ,而[]r q a :1+中任何一个元素大于等于[]q a ,下标q 在划分过程中确定。

(2)、递归求解(conquer) 通过递归调用快速排序算法分别对[]1:-q p a 和[]r q a :1+进行排序。

(3)、合并(merge) 由于[]1:-q p a 和[]r q a :1+的排序都是在原位置进行的,所以不必进行任何合并操作就已经排好序了。

算法实现题: 现将数列{23 21 34 45 6576 86 46 30 39 89 20 2 3 8 47 38 54 59 40}进行快速排序。

源程序如下:#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size 20int partition(int data[],int p,int r){int n=data[p],i=p+1,j=r,temp;//将<n的元素交换到左边区域//将>n的元素交换到右边区域while(true){while(data[i]<n) ++i;while(data[j]>n) --j;if(i>=j)break;temp=data[i];data[i]=data[j]; data[j]=temp;}data[p]=data[j];data[j]=n;return j;}void quick_sort(int data[],int p,int r){ if(p>=r)return;int q=partition(data,p,r);quick_sort(data,p,q-1); //对左半段排序quick_sort(data,q+1,r); //对右半段排序}int main(){int i,n,data[size];printf("请输入要排列的数目(<=20):");scanf("%d",&n);printf("请输入要排列的数列:\n");for(i=0;i<n;++i)scanf("%d",&data[i]);quick_sort(data,0,n-1);printf("排列后的数列为:\n");for(i=0;i<n;++i)printf( "%d ",data[i]);printf("\n");return 0;}运行结果如下:图1动态规划—最优二叉搜索树1、最优二叉搜索树问题描述和分析:设{}n x x x S ,,,21 =是有序集,且n x x x <<< 21,表示有序集S 的二叉搜索树利用二叉树的结点存储有序集中的元素。

它具有下述性质:存储于每个结点中的元素x 大于其左子树中任一结点所存储的元素,小于其右子树中任一结点所存储的元素。

二叉树的叶结点是形如()1,+i i x x 的开区间,在表示S 的二叉搜索树中搜索元素x ,返回的结果有两种情况:(1)在二叉搜索树的内结点中找到ix x =。

(2)在二叉搜索树的叶结点中确定()1,+∈i i x x x 。

设在第(1)中情形中找到元素ix x =的概率为i b ;在第(2)种情形中确定()1,+∈i i x x x 的概率为i a 。

其中约定+∞=-∞=+10,n x x 。

显然有:;1,0;0,0n j b n i a j i ≤≤≥≤≤≥110=+∑∑==n j j n i i b a()n n a b a b a ,,,,,110 称为集合S 的存取概率分布。

在表示S 的二叉搜索树T 中,设存储元素i x 的结点深度为i c ;叶结点()1,+j j x x 的结点深度为jd ,则: ()∑∑==++=nj j j i n i i d a c b p 011表示在二叉搜索树T 中进行一次搜索所需要的平均比较次数,p 又成为二叉搜索树T 的平均路长。

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二叉搜索树的平均路长是不相同的。

最优二叉搜索树问题是对于有序集S 及其存取概率分布()nn a b a b a ,,,,,110 ,在所有表示有序集S 的二叉搜索树中找到一棵具有最小平均路长的二叉搜索树。

2、最优子结构性质:二叉搜索树T 的一棵含有结点ji x x ,, 和叶结点()()11,,,,+-j j i i x x x x的子树可以看作是有序集{}j i x x ,, 关于全集合{}11,,+-j i x x 的一棵二叉搜索树,其存取概率为以下的条件概率:()j k i w b b ijk k ≤≤=/ ()j h i w a a ij h h ≤≤-=1/式中,n j i a b b a wj j i i ij ≤≤≤++++=-1,1 。

设ij T 是有序集{}j i x x ,, 关于存取概率{}j j i i a b b a ,,,,1 -的一棵最优二叉搜索树,其平均路长为ij p 。

ij T 的根结点存储元素m x 。

其左右子树l T 和r T 的平均路长分别为l p 和r p 。

由于l T 和rT 中结点深度是它们在ijT 中的结点深度减1,故有:rj m l m i j i j i j i p w p w w p w ,11,,,,+-++= 由于l T 是关于集合{}1,,-m i x x 的一棵二叉搜索树,故1,-≥m i l p p 。

若1,->m i l p p,则用1,-m i T 替换l T 可得到平均路长比ij T 更小的二叉搜索树。

这与ij T是最优二叉搜索树矛盾。

故l T 是一棵最优二叉搜索树。

同理可证rT 也是一棵最优二叉搜索树。

因此最优二叉搜索树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3、递归计算最优值:最优二叉搜索树ij T 的平均路长为ijp ,则所求的最优值为np ,1。

由最优二叉搜索树问题的最优子结构性质可建立计算ijp 的递归式如下:{}ji p w p w w p w j k j k k i k i j k i j i j i j i ≤++=++--≤≤,,1,11,1,,,,min初始时,n i pi i ≤≤=-1,01,。

记j i j i p w,,为()j i m ,,则()n n n p p w n m ,1,1,1,1==为所求的最优值。

计算()j i m ,的递归式为:()()(){}ji j k m k i m w j i m j k i j i ≤++-+=≤≤,,11,,min ,()n i i i m ≤≤=-1,01,据此,可设计出解最优二叉搜索树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

算法实现题: 给出标识符集{1,2,3}={do,if,stop}存取概率,若b1=0.4 b2=0.2 b3=0.05a0=0.2 a1=0.05 a2=0.05 a3=0.05构造一棵最优二叉搜索树源程序如下:#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void OptimalBinarySearchTree(float a[],floatb[],int n,float m[][20],int s[][20],float w[][20]){//求解最优值的方法int i,r,k;float t;for(i=0;i<=n;i++){w[i+1][i]=a[i]; //搜索不到的点,最优解为0m[i+1][i]=0;}for(r=0;r<n;r++)for(i=1;i<=n-r;i++){int j=i+r; //左子树为空w[i][j]=w[i][j-1]+a[j]+b[j];m[i][j]=m[i+1][j];s[i][j]=i;for(k=i+1;k<=j;k++){t=m[i][k-1]+m[k+1][j];if(t<m[i][j]){ //以k为根节点,左子树不为空m[i][j]=t;s[i][j]=k;}}m[i][j]+=w[i][j];}for(i=1;i<=n;i++)for(int j=1;j<=n;j++)cout<<"s["<<i<<"]["<<j<<"]="<<s[i][j]<<endl;}void print(int i,int j,int s[][20],int S[]) //递归输出结果{if(j>=i){int k=s[i][j];cout<<"(";print(i,k-1,s,S);cout<<")";cout<<" "<<S[k]<<" ";cout<<"(";print(k+1,j,s,S);cout<<")";}}int main(){//主函数int n,i;float a[20],b[20],m[20][20],w[20][20];int s[20][20],S[20];cout<<"请输入有序集元素的个数n:"<<endl;cin>>n;cout<<"请输入有序集各元素的值S[i](一共"<<n<<"个):"<<endl;for(i=1;i<=n;i++)cin>>S[i];cout<<"请输入概率数组a的各元素的值a[i](一共"<<n+1<<"个):"<<endl;for(i=0;i<=n;i++)cin>>a[i];cout<<"请输入概率数组b的各元素的值b[i](一共"<<n<<"个):"<<endl;for(i=1;i<=n;i++)cin>>b[i]; OptimalBinarySearchTree(a,b,n,m,s,w); cout<<"最优值即平均步长为:"<<m[1][n]<<endl;}运行结果如下:图2回溯法—图的着色1、图的m着色问题描述:给定无向连通图G和m种不同的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