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机床轴类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轴类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844bb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b.png)
数控机床轴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数控机床轴类零件的基本知识,包括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应用范围。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数控编程语言进行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3. 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轴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轴类零件的设计与模拟加工。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轴类零件的数控编程,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
3. 学生能够分析轴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遵守工艺纪律、安全生产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机床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但对实际操作经验尚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轴类零件概述:介绍轴类零件的概念、分类及应用,使学生了解轴类零件在数控加工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轴类零件概述2. 轴类零件结构设计:讲解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轴类零件设计能力。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轴类零件结构设计3. 数控编程基础:教授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编程方法和编程技巧,为学生编写轴类零件数控程序奠定基础。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控编程基础4.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包括刀具选择、加工参数设置等,提高学生对加工过程的控制能力。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设计 说明书排版格式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设计 说明书排版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5cfd8f2aef8941ea76e05d1.png)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宋体一号)—螺旋千斤顶(宋体二号)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宋体,小3加粗)(楷体,小3)班级:机5-1姓名:赵晓阳学号:15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目录(宋体2号)一、设计目的和要求(宋体小四号) (1)二、总体方案要求 (2)三、螺旋杆的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说明 (3)一、设计目的和要求(标题1 华文中宋,小2)1.设计目的(标题2,黑体,小三,加粗)通过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设计,掌握利用所说学知识对被加工工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制加工程序及确定加工方法等设计过程、内容、方法及手段。
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独立进行设计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专业软件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等,为后续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宋体,小4,行距20磅)2.设计要求(标题2,黑体,小三,加粗)1).零件的工艺分析(标题3,黑体,四号加粗)(1).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2).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4).加工方法的选择与加工方案的确定(5).工序与工步的划分(6).零件的安装与夹具的选择(7).刀具的选择与切削用量的确定(8).对刀点和换刀点的确定(9).加工路线的确定2). 程编中工艺指令的处理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的动作都必须在程序中用指令方式事先予以规定,在加工中由机床自动实现。
我们称这类指令为工艺指令。
这类指令有国际标准,即准备功能指令G 辅助功能指令M 两大类。
在编制加工程序时,必须按程编手册正确选用和处理。
(宋体,小4,行距20磅)三、螺旋杆的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说明(标题1 华文中宋,小2)1.零件图的工艺分析(标题2,黑体,小三,加粗)1)零件图样(宋体 四号)图1 轴类零件图(螺旋杆)(黑体,五号)表1 螺旋杆加工刀具卡片(黑体,五号, 表格选自动套用格式中的简明型1)注:所以的全文全选然后选Times New Roman。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462b7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5.png)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1. 设计背景本课程设计是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的课程设计项目,旨在通过学生对数控工具机刀具路径规划与数控简单加工程序的编制,从而提高学生对机床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设计目标1.掌握工具路径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方法。
3.实现针对不同零件的数控加工。
3. 设计内容3.1 实验环境1.本实验使用的数控工具机为CNC3020雕刻机。
2.软件环境:Mach 3 CNC控制软件以及AutoCAD 2014(或以上版本)。
3.2 实验步骤1.选择一种标准工件进行零件图的准备和3D模型的建立。
在AutoCAD中完成设计,并将模型导出为STL文件。
2.在Mach 3中完成设备的配置,包括控制器驱动程序、设备密码和连接方式等。
3.设计并编写相应的G代码程序,其中包括垂直下刀和水平下刀两个方向的切削程序。
完成程序后,使用Mach 3进行验证。
4.使用CNC3020雕刻机进行数控加工实验。
3.3 实验要求1.设计完成后,请按照设计格式和标准进行文档输出。
2.实验结果包括数控加工后的工件图和相应的G代码程序。
3.实验时间为1周。
4.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需具备一定的AutoCAD及Mach 3的使用技能。
C3020雕刻机工作时请注意安全,切勿将人体及其他物品靠近刀具区域。
3.加工完成后,请不要关闭设备电源及软件。
5. 评分细则1.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以及程序的完整性等均需要考虑,满分为100分。
2.设计内容的完成度,评分范围为0-30分。
3.代码和文档的格式、规范性等方面,评分范围为0-20分。
6. 实验成果提交打包需要提交的实验内容,包括文档、G代码程序以及数控加工后的工件图,将其压缩成一个文件。
最后将文件提交到指定邮箱中。
7. 实验总结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CNC3020雕刻机进行数控加工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体验到数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控机床套类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套类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f6739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0.png)
数控机床套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
2. 学生能掌握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编程方法及机床操作步骤。
3. 学生能了解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CAM软件进行套类零件的图形绘制、加工编程。
2. 学生能独立操作数控机床完成套类零件的加工。
3. 学生能对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及日常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制造业的兴趣,增强对数控技术的认识。
2. 学生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职或高职阶段,对数控机床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加工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机床概述-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分类及特点- 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 套类零件加工工艺- 套类零件的特点及加工要求- 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参数选择3. 数控编程- 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步骤- 套类零件的数控编程实例分析4. CAD/CAM软件应用- 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 套类零件的图形绘制、加工编程5. 数控机床操作- 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套类零件的机床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6. 数控机床安全与维护- 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 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7. 实践操作- 套类零件的加工实践- 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数控机床概述、套类零件加工工艺第3-4周:数控编程、CAD/CAM软件应用第5-6周:数控机床操作、实践操作第7-8周:数控机床安全与维护、综合训练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数控机床设计说明书模板
![数控机床设计说明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dab50182e3f5727a5e962f4.png)
数控机床设计说明书题目:学院: ________专业: ________班级: ________学号: ________学生姓名: 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_年月日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数控车床设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课程设计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主切削力及其切削分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导轨摩擦力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负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确定进给传动链的传动比i和传动级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滚珠丝杠的动载荷计算与直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滚珠丝杠螺母副承载能力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计算机械传动的刚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1bb3593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7.png)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指导老师:姓名:班级:学号:2014/01/10目录一课设任务 (1)二课设要求 (1)三编程语言 (1)四变量说明及程序界面 (1)(一)DDA第四象限直线插补变量说明 (1)(二)逐点比较法第1~2象限逆圆弧插补变量说明 (2)(三)DDA第四象限直线插补程序界面 (3)(1)普通DDA……………………………………………………………………………..。
3(2)全加载 (3)(3)半加载..........................................................................................。
..4 (四)逐点比较法第1~2象限逆圆弧插补程序界面 .. (4)五详细程序设计流程图……………………………………………………….。
5(一)DDA第四象限直线插补流程图 (5)(二)逐点比较法第1~2象限逆圆弧插补流程图 (6)六源程序 (6)七参考资料 (32)一课设任务(1)DDA法插补第四象限直线;(2)逐点比较法插补第1~2象限顺圆弧。
二课设要求(1)具有数据输入界面,如起点、终点、圆心、半径及插补步长等;(2)具有插补过程的动态显示功能,如单步插补、连续插补;(3)插补的步长可调;三编程语言:MATLAB四变量说明及程序界面(一)DDA第四象限直线插补(二)逐点比较法第2~1象限顺圆弧插补程序界面:(三)DDA第四象限直线插补(1)普通DDA(2)全加载(3)半加载(四)逐点比较第1~2象限逆圆弧插补五详细程序设计流程图(一)D DA第四象限直线插补(二)逐点比较法第1~2象限逆圆弧插补六源程序function varargout = f2(varargin)% F2 MATLAB code for f2。
fig%F2, by itself, creates a new F2 or raises the existing%singleton*.%% H = F2 returns the handle to a new F2 or the handle to% the existing singleton*.%%F2(’CALLBACK',hObject,eventData,handles,。
数控课程设计
![数控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29e4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f.png)
数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数控技术进行简单的编程和操作,了解数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掌握数控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了解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了解数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5.能够使用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的编程和操作。
6.能够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技能。
1.数控的基本概念:数控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数控控制器、数控编程器等。
3.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手工编程、计算机辅助编程等。
4.数控操作技能:机床操作、程序调试、加工工艺等。
5.数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软件、智能制造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数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控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机床、编程器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2459a521cc7931b765ce1555.png)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在△t时间,XY方向上移动的距离△x△y为
△x= kXe△t
△y= kYe△t
在m次累加后,XY方向上都分别到达终点,则
Xe= mkXe△t
Ye= mkYe△t
取△t=s,则mk△t=1而一般去K=1/(2^n),则m=2^n/s;
说明书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电学院
2013年1月
一、任务说明
1.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DL4———DDA法插补第四象限直线
PC14———逐点比较法插补1--4象限逆圆弧
2.课设要求
(1)具有数据输入界面,如输入直线插补的起点、终点,圆弧插补的起止点圆心或半径,插补的步长等;
(2)具有插补过程的动态显示功能,如单步插补、连续插补等;
4.使用的编程语言
使用mat明及流程图
在这里要说明,以下所提到的一、四象限表示将坐标轴原点平移到直线起点,圆弧圆心后直线,圆所处在的象限是一、四象限。
(一)DDA法插补直线
1功能说明
对于DDA法插补直线按“连续插补”,“单步插补”和“理论直线”三个按钮内的主要程序进行说明。
(3)插补的步长可调;
(4)直线的起点、圆弧的圆心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可变(即直线的起点、圆弧的圆心可不设定在坐标原点)
3.实际完成的任务
(1)实现用DDA法插补任意象限的直线,可输入起点、终点、步长、寄存器位数,且起点任选;可选择插补的象限;可实现连续插补、单步插补。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cnc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cnc](https://img.taocdn.com/s3/m/922a1eb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d.png)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cnc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数控编程、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功能。
2.技能目标:学生能熟练使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编程,能操作数控机床进行加工,能对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认识到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数控编程:讲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平面编程、立体编程和加工中心编程等。
3.数控机床操作:介绍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包括机床的启动、停止、对刀、切削参数设置等。
4.数控机床维护:讲解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编程方法。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数控技术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机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控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控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c83181a89eb172dec63b782.png)
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数控0701学生姓名:陈绪容学号:301070129指导教师:王雪芳题目: 轴套类零件的数控(车或铣)加工程序编制与加工设计时间:2009年课程设计评语:课程设计答辩负责人签字:年月日目录一、设计课题二、工艺分析(一)、对数控加工工艺的了解(二)、零件结构分析及毛坯的制造(三)、机床及刀具的选用三、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四、数控加工程序设计五、精度自检六、数控机床操作及注意事项七、设计小结八、主要参考文献一、课题题目: 轴套类零件的数控(车或铣)加工程序编制与加工艺初始条件:被加工零件图,生产纲领为小批量目的与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全面掌握《数控技术》课程内容,并在数控机床的操作和使用上获得初步的实践训练。
要求运用课程中所学习的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理论和方法,对较为复杂的零件进行数控加工的工艺过程设计、编制出数控加工程序并在数控机床上调试和加工运行。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按照手工编程步骤,编制给定零件的数控程序,并在数控机床上实现其加工。
1.设计零件数控加工的走刀轨迹;2.计算走刀轨迹的基点坐标值;3.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单;4.在数控机床上实现零件的加工,(机床上的加工轨迹图);5.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零件的分析(阐述零件的特点、要求和采用数控加工的必要性),刀具、切削用量的选择,走刀轨迹的设计说明(附:设计的轨迹图)零件图二、工艺分析(一)对数控加工工艺的了解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1)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
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
数控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74d6f034a7302768e9939cc.png)
南通大学数控加工实习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拨叉(CA6140车床)”零件三维造型及数控加工学院:杏林学院学部:工程学部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机112设计者:江文涛学号:1110013049设计日期:2014年12月29日至2015年1月17日第一部分:摘要 (3)第二部分:零件分析 (3)第三部分:零件三维造型 (4)第四部分:数控加工编程与加工 (13)第五部分:零件三维扫描 (24)第六部分:实习小结(包括优、缺点分析等) (25)第七部分:参考文献目录 (26)本设计是把普通的车床改造经济型数控机床,经济型数控机床就是指价格低廉、操作使用方便、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动化的机床。
使用数控机床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一个人可看管多台机床),减少工装,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可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在设计时候具体进行了详细的各种部件的选型和计算机床计算机数据控的基本原理,数控机床的组成、分类及发展,CNC装置的硬件、软件及其接口,插补原理、刀具补偿与速度控制,伺服驱动系统及位置控制,加工程序编制等。
比如:导轨设计选型、滚珠丝杠副选型与计算,进行传动系统误差分析、驱动电机的选型与计算、驱动电机与滚珠丝杆的联接,驱动电机与进给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析等。
零件分析1.零件的分析拨叉零件主要用在操纵机构中,比如改变车床滑移齿轮的位置,实现变速;或者应用于控制离合器的啮合、断开的机构中,从而控制横向或纵向进给。
我们在这里研究CA6140车床上的拨叉,是最常见的一种拨叉零件。
由于机床CA6140拨叉(编号831008)是车床控制机构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拨叉得加工要求精度比较高,而且要求耐磨类提高使用寿命。
2. 零件的功用分析CA6140机床拨叉是在机床变速机构中的重要一环, CA6140车床的拨叉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数控机床x52k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机床x52k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e448ddd828ea81c758f578dc.png)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立式铣床数控X52K横向工作台设计班级:XXXX学院姓名: XXX学号: XXX指导教师: XXXXXX2014年 1月 17 日XXXX目录目录 (2)一、课题来源的现实意义 (3)二、设计任务 (4)三、总体方案的确定 (5)1.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5)2.控制系统的设计 (6)四、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6)1.铣削力的计算 (6)2.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7)3.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8)4.步进电动机减速箱的选用 (11)5.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 (11)五、齿轮的校核计算 (15)1.齿轮的校核计算 (15)六、控制系统设计 (19)1.控制系统组成 (19)2.设计思路及器件选择 (20)七、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3)八、参考文献: (24)一、课题来源的现实意义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数控铣床。
数控铣床是指铣床的操作命令以数值数字的形式描述工作过程按规定的程序自动进行的铣床。
随着微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铣床迅速地发展起来。
尽管数控铣床可以较好地解决形状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零件的加工问题,能够稳定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
但是目前我国数控铣床占有率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非常低,机械制造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设备陈旧,技术水平差距大,国际竞争力弱,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逐步提高数控铣床的占有率已经成为我国制造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提高铣床数控率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新的数控铣床,价格昂贵,一次性投资大,目前各企业均有大量的普通铣床,完全用数控铣床替代根本不可能;二是对旧机床进行数控化改造。
我国是一个机床拥有量极大的国家,但大部分铣床服役龄较长,采取对旧铣床进行改造来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和数控化率,是一个有效和实用的途径,是企业必走之路。
我国现正处于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过渡的发展阶段,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积极。
机床数控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fc283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f.png)
机床数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床数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数控编程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床数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控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编程语言等;培养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包括线性编程、圆弧编程和刀具补偿等;使学生了解数控加工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数控编程和操作的能力,包括编写数控程序、设置数控机床和操作数控机床等;培养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加工参数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和加工质量的检测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床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机械加工领域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勇于尝试新方法和新技术,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床数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数控编程和操作的基本规则和技巧,以及数控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1.机床数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介绍数控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包括CNC、DNC和MNC等;讲解数控编程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包括线性编程、圆弧编程和刀具补偿等。
2.数控编程和操作的基本规则和技巧:讲解数控程序的结构和编写方法,包括程序的格式、功能指令和编程策略等;讲解数控机床的设置和操作方法,包括机床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和加工参数的设置等。
3.数控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方法:讲解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和加工参数的选择方法,包括切削参数、刀具参数和加工路线等;讲解加工质量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材料的展示,向学生传授机床数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床数控加工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控编程和操作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2dd689a1eb91a37f0115c90.png)
【关键字】设计《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0507105学号:0姓名:指导教师:时间:2011年1月地点:明故宫校区计算中心目录一、简要说明 (3)二、设计目的 (3)三、设计要求 (3)四、设计任务 (3)五、设计过程 (4)5.1 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 (4)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原理及运算过程 (4)流程图设计 (6)变量说明及简单的程序实现 (8)5.2 DDA法直线插补 (9)DDA法直线插补原理及运算过程 (9)流程图设计 (11)变量说明及简单的程序实现 (12)六、设计总结 (14)附录A 程序运行结果 (15)附录B 源程序代码 (18)参照文献 (33)一、简要说明插补(Interpolation)在数控机床中,刀具不能严格地按照要求加工的曲线运动,只能用折线轨迹逼近所要加工的曲线。
插补(interpolation)定义:机床数控系统依照一定方法确定刀具运动轨迹的过程。
也可以说,已知曲线上的某些数据,按照某种算法计算已知点之间的中间点的方法,也称为“数据点的密化”。
数控装置根据输入的零件程序的信息,将程序段所描述的曲线的起点、终点之间的空间进行数据密化,从而形成要求的轮廓轨迹,这种“数据密化”机能就称为“插补”。
插补计算就是数控装置根据输入的基本数据,通过计算,把工件轮廓的形状描述出来,边计算边根据计算结果向各坐标发出进给脉冲,对应每个脉冲,机床在响应的坐标方向上移动一个脉冲当量的距离,从而将工件加工出所需要轮廓的形状。
插补的原理和算法很多,根据数控系统输出到伺服驱动装置的信号的不同,插补方法可归纳为基准脉冲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两种类型。
二、设计目的(1)了解连续轨迹控制数控系统的组成原理。
(2)了解逐点比较法和DDA法插补直线和圆弧的基本原理。
(3)掌握逐点比较法和DDA法插补的软件实现基础。
三、设计要求(1)具有数据输入界面,如起点、终点、圆心、半径及插补步长等;(2)具有插补过程的动态显示功能,如单步插补、连续插补;(3)适当的编程语言,详细的程序设计流程图,变量说明、源程序; (4)插补的步长可调。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32页)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32页)](https://img.taocdn.com/s3/m/8bbefa755f0e7cd185253614.png)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32页)《数控编程》课程设计姓名:武刚刚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2级机自专升本1班指导教师:陈小静学号:12042010119目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21.1、 ................................ 目的与要求21.2、课程设计内容 (2)1.3、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 (2)1.4、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 (3)1.5、课程设计进度表 (3)2................................ 零件的数控工艺分析42.1、工艺分析 (4)2.2、工件定位与装夹 (6)2.3、机床的合理选用 (7)2.4、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用量 (7)2.5、确定走刀路线 (9)3.................................. 轨迹坐标的计算113.1、基点坐标计算 (11)4................................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144.1、左半部分程序的编制 (14)4.2、右半部分程序的编制 (14)5............................. 加工程序的调试及运行结果165.1、仿真软件简介 (16)5.2、加工仿真过程叙述 (16)5.3、加工仿真结果 (21)总结 (29)参考文献 (30)1.课程设计任务书1.1、目的与要求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是学习数控技术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可提高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加深对数控原理及数控机床结构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控机床知识及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完数控技术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零件图,编制数控加工工艺,用ISO码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熟悉加工程序输入、检查、编辑及执行的方法,另一方面,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今后从事数控加工进行一次综合训练。
数控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控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34d25a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4.png)
数控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控编程、操作和维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数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使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编程;具备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对数控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数控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数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
4.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和维护。
5.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
2.讨论法:学生就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控技术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机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控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控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数控机床和实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数控技术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
4.实践操作:通过数控机床操作实验,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ceedc66831b765ce04081408.png)
广西科技大学《数控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X-Y数控工作台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 6 月 25 日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在当今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效益,显示了其在国家基础工业现代化中的战略性作用,并已成为传统机械制造工业提升改造和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标志。
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档次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X-Y数控工作台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造精度对数控机床的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X-Y数控工作台通常由导轨座、移动滑块、工作、滚珠丝杠螺母副以及伺服电动机等部件构成。
本次课程设计内容主要是对数控铣床的X-Y数控工作台的滚珠丝杠螺母副、步进电机、导轨副的计算和选用。
关键词:数控机床开环控制滚珠丝杠步进电动机滚动导轨一、设计的目的 (1)二、设计任务 (1)三、设计主要步骤 (1)(一)确定设计总体方案 (1)1. 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1)2. 控制系统的设计,完成进给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及步进电机的控制驱动。
.. 2(二)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2)1.导轨上移动部件的重量估算。
(2)2. 计算切削力。
(3)(三)滚珠丝杠传动的设计计算及效验。
(4)1. 最大工作载荷的计算。
(4)2. 最大计算动载荷的确定。
(4)3. 规格型号的初选。
(5)4. 传动效率的计算。
(6)5. 刚度的验算。
(7)6. 稳定性的验算。
(7)7. 临界转速的验算。
(8)8. 滚珠丝杠的选型及安装连接尺寸的确定。
(9)(四)步进电动机的传动计算及电动机选用。
(12)1.传动计算 (12)2.步进电动机的计算及选型。
(12)3. 步进电动机转轴上的等效负载转矩M的计算。
(15)(五)滚动导轨的设计计算 (18)1.工作载荷的计算。
(18)2. 小时额定工作寿命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前言 (2)2、控制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2)2.1系统扩展 (2)2.1.1 8031芯片引脚 (3)2.1.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6)2.1.3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7)3、控制系统软件的组成及结构 (9)3.1 监控程序 (10)3.1.1 系统初始化 (10)3.1.2 命令处理循环 (10)3.1.3 零件加工程序(或作业程序)的输入和编辑 (10)3.1.4 指令分析执行 (10)3.1.5 系统自检 (11)3.2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软件的结构 (11)3.2.1 子程序结构 (12)3.2.2 主程序加中断程序结构 (12)3.2.3 中断程序结构 (12)4 、心会得体 (13)5 、参考文献 (14)1 、前言数控车床又称数字控制(Numbercal control,简称NC)机床。
它是基于数字控制的,采用了数控技术,是一个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
它是由主机,CNC,驱动装置,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编程机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所组成。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数控机床机械系统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预定的工作,是数控机床的主要组成部分。
2、控制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控制系统在使用中的控制对象各不相同,但其硬件的基本组成是一致的。
控制系统的硬件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控制系统硬件基本组成框图在图1中,如果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则没有反馈回路,不带检测装置。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大多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31芯片单片机,经过扩展存储器、接口和面板操作开关等,组成功能较完善、抗干扰性能较强的控制系统。
2.1系统扩展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必须扩展程序存储器,用以存放程序。
同时,单片机内部的数据存储器容量较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还要扩展数据存储器。
这种扩展就是配置外部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另外,在单片机内部虽然设置了若干并行I/O接口电路,用来与外围设备连接,但当外围设备较多时,仅有几个内部I/O接口是不够的,因此,单片机还需要扩展I/O 接口芯片。
图2为8031的引脚图。
图 2 8031管脚图2.1.1 8031芯片引脚(1)主电源引脚Vss和Vcc① Vss接地;② Vcc正常操作时为+5伏电源;(2)外接晶振引脚XTAL1和XTAL2①XTAL1内部振荡电路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是外接晶体的一个引脚。
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接地。
②XTAL2内部振荡电路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是外接晶体的另一端。
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接外部振荡源。
(3)控制或与其它电源复用引脚RST/VPD,ALE ,和 Vpp①RST/VPD 当振荡器运行时,在此引脚上出现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由低到高跳变),将使单片机复位,在Vcc掉电期间,此引脚可接上备用电源,由VPD向内部提供备用电源,以保持内部RAM中的数据。
②ALE 正常操作时为ALE功能(允许地址锁存)提供把地址的低字节锁存到外部锁存器,ALE 引脚以不变的频率(振荡器频率的)周期性地发出正脉冲信号。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输出的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
但要注意,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ALE 端可以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八个LSTTL电路。
对于EPROM型单片机,在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接收编程脉冲(功能);③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输出端,在从外部程序存储取指令(或数据)期间,在每个机器周期内两次有效。
同样可以驱动八LSTTL输入。
④ Vpp 、 Vpp为内部程序存储器和外部程序存储器选择端。
当 Vpp为高电平时,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当 Vpp 为低电平时,则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
2.1.2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MCS-51系列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空间和数据存储器空间是相互重叠的,存储器寻址空间为64KB(0000H~0FFFFH),其中8051、8071片内有ROM、EPROM,8031片内不带ROM。
当片内ROM不够或采用8031芯片时,用做程序存储器的器件是EPROM和EEPROM(电擦除可编程存储器)。
MCS-51单片机扩展外部程序存储器的硬件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MCS-51 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扩展原理图由于MCS-51单片机的P0口是分时复用的地址/数据总线,因此,在进行程序存储器扩展时,必须用地址锁存器锁存地址信号。
通常地址锁存器可使用带三态缓冲输出的8位锁存器74LS373或8282,也可以用带清除端的8位锁存器74LS273。
当用74LS373作为地址锁存器时,锁存端G可直接与单片机的所存控制信号端ALE相连,在ALE下降沿进行地址锁存。
根据应用系统对程序存储器容量的不同要求,常用的扩展芯片包括EPROM2716(2KB*8)、2732A(4KB*8)、2764A(8KB*8)、27128A(16KB*8)、27256(32KB*8)和27512(64KB*8)等。
以上6种EPROM均为单一+5V电源供电,维持电流为35~40mA,工作电流为75~100mA,读出时间最大为250ms,均有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
A0~A15是地址线,不同的芯片可扩展的存储器容量的大小不同,因而提供高8位地址的P端口线的数量各不相同,故2716为A0~A10,27512为A0~A15;D0~D7是数据线;CE是片选线,低电平有效;OE是数据输出选通线;Vpp是编程电源;Vcc是工作电源;PGM是编程脉冲输出端。
根据图2所示程序存储器扩展的原理,以EPROM2764A和锁存器74LS373为例对8031单片机进行程序存储器扩展,其连接图如图4所示。
图4 8031扩展EPROM2764A的连接图因为2764A 是8KB 容量的EPROM ,故用到了13根地址线(A0~A12)。
由于系统中只扩展一片程序存储器EPROM ,故可将片选端CE 直接接地。
同时,8031运行所需的程序指令来自2764A ,要把其EA 端接地;否则,8031将不会运行。
2764芯片引脚的介绍如下:P0~P7:数据线,输出。
编程时代码输入; A0~A7:地址线,输入;CE :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输入;:读信号,低电平有效,输入;PGM :编程脉冲输入端,输入;Vpp :编程电压(典型值为12.5V); Vcc :电源(+5V); GND :接地(0V);D 011D 112D 213D 315D 416D 517D 618D 719A 010A 19A 28A 37A 46A 55A 64A 73A 825A 924A 1021A 1123A122G N D 14C E 20PG M27V c c 28V p p1N C 26O E 2227642.1.3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8031单片机内部有128B的RAM存储器。
CPU对内部的RAM具有丰富的操作指令。
但在用于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时,仅靠片内提供的128B的数据存储器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MCS-51的扩展功能扩展外部数据存储器。
图6所示为单片机扩展外部RAM的电路原理图。
图6 单片机扩展外部RAM的电路原理图数据存储器只使用WR、RD控制线而不用PSEN。
正因为如此,数据存储器与程序存储器地址可完全重叠,均为0000H~FFFFH,但数据存储器与I/O口及外围设备是统一编制的,即任何扩展的I/O口及外围设备均占用数据存储器地址。
图6中,P0口为RAM的复用地址/数据线,P2口用于对RAM进行页面寻址(根据其容量不同,所占用的P2端口不同),在对外部RAM读/写期间,CPU产生RD/WR 信号。
在8031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静态RAM是最常用的,由于这种存储器的设计无需考虑刷新问题,因而它与微处理器的接口很简单。
最常用的静态RAM芯片有6116(2KB*8)和6264(8KB*8)。
图7所示为6264与8031的硬件连接图。
从图中可知:6264的片选CS1接8031的P2.7,第二片选CS2接高电平,保持一直有效状态。
因6264是8KB容量的RAM,故用到了13根地址线。
对于图7所示的线路,6264的地址范围为6000H~7FFFH,共8KB。
图7 8031扩展6264的连接图数据存储器62641)6264为24脚双列直插式器件,其引脚图和逻辑符号图如图8所示。
A0~A12:地址输入线。
D0~D7:双向三态数据线。
:片选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
CE2:片选信号输入线,高电平有效,可用于掉电保护。
:读选通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
:写允许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
:工作电源电压(+5V)。
GND:电源地。
3.1 监控程序监控程序的作用是进行人机对话和检测系统运行状态,可以说所有的数控机床都有这个程序,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
监控程序一般应具有系统初始化、命令处理循环、零件加工程序(或作业程序)的输入和编辑、指令分析执行、以及系统自检等功能。
3.1.1 系统初始化系统上电或复位后,系统软件进行初始化处理,包括设置CPU的状态、可编程I/O芯片的工作状态、中断方式,系统变量赋初值,设置输出端口的初始值等。
此外,还有系统软、硬件的自检。
3.1.2 命令处理循环系统初始化后系统即进入命令处理程序,对于一般以单片机构成的系统,通常采用循环处理程序作为系统的主程序。
在循环处理程序中,程序不断地扫描键盘及进行操作面板的操作,对此操作得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即根据相应的操作命令转入相应的程序模块。
3.1.3 零件加工程序(或作业程序)的输入和编辑零件加工程序可从键盘输入,也可通过串行口通信输入。
输入程序的功能就是读入源程序,并经数据处理(如将BCD码转换成二进制码等操作),按规定的格式将其存入规定的数据区内。
而编辑零件程序可看做一个键盘命令处理程序,和键盘输入可合为一体,即用于从键盘输入新的零件加工源程序,又可在编辑状态下,对已输入的零件加工程序中的命令、数据进行编辑和修改。
3.1.4 指令分析执行微机控制系统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
如数控系统中的G功能、M功能、S功能、T功能和坐标的识别等。
其中,G01为直线插补,G02为顺时针圆弧插补,G03为逆时针圆弧插补功能等;M辅助功能主要涉及主轴启/停、切削液的开/关、工件夹紧/松开、加工启/停等;F功能规定进给速率,S功能规定主轴转速,T功能指定加工所用刀具等。
3.1.5 系统自检诊断程序用于检测系统硬、软件功能的正确性,找出系统故障的位置,并指出故障类型。
控制系统不同,其诊断功能差别很大,但其诊断的原理基本相同,即通过软件对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或预置状态进行检测。
如出现非正常情况,通过显示、指示信号灯或蜂鸣声给出故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