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常见鱼病及治疗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养殖过程中,病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病害不仅会导致养殖效益降低,还会造成养殖环境污染以及水产动植物的生活质量下降。

养殖户需要掌握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包括鱼类感染性疾病、贝类病害、虾类病害等。

鱼类感染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

鱼类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鱼类之间的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水中传播以及食物传播等。

常见的鱼类感染性疾病包括鱼病灰白霉病、脂鳍细菌病、细菌性颤藻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类的免疫力下降,造成养殖效益的降低。

贝类病害也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

贝类病害主要包括软体动物感染性疾病以及寄生虫感染等。

软体动物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水中传播以及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感染传播。

常见的贝类感染性疾病包括软组织炎症、贝类溶细胞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贝类死亡率升高,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虾类病害也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

虾类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以及寄生虫感染等。

常见的虾类病害包括白斑病、白头病、软壳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虾类生长缓慢,寿命缩短,甚至死亡。

虾类养殖户需要注意水质的监测以及虾类的饲养管理,以预防和控制虾类病害的发生。

针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养殖户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方法。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废物,保持水体的流动和换气,避免水体污染。

加强饲料管理,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饲养方式,确保水产动植物的营养需求。

养殖户还可以加强疫苗预防以及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的动物,减少病害的传播。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对养殖效益和水产动植物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养殖户需要了解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和饲料管理,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和疫苗预防,以确保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包括感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等。

以下是常见的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1.眼睛肿胀:使用盐水浴或抗生素药物浸泡。

2.鳃蔑:给鱼提供清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3.鳃细胞肿胀:使用碘溶液或盐水浸泡,控制感染。

4.鳃寄生虫:使用化学处理剂进行治疗。

5.咽喉肿胀:加入抗生素药物和细菌药物。

6.咽喉感染:通过浸泡和药物治疗,清洁鱼的口腔。

7.喉鳞蔑:清洁和保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8.消瘦:加强鱼的饲养和喂食,保持良好的水质。

9.假衰弱: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的环境。

10.实衰弱:观察或调整鱼的饲养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11.肥胖:调整鱼的饲养和喂食计划,控制食物摄入。

12.高热:控制鱼类的环境温度。

13.低温:提供适宜的温度,并加强饲养和护理。

14.发病:饲养和护理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15.颜色暗淡: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

16.点斑:使用抗菌剂和盐水浸泡治疗。

17.黄斑:使用盐水浴或化学处理剂处理。

18.红疹: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加强护理和治疗。

19.鳞脱落:提供适宜的饲养和水质,加强护理和治疗。

20.皮肤感染:使用抗菌剂和化学处理剂治疗。

21.肤癌: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环境,并加强护理和治疗。

22.寄生虫病:使用抗寄生虫剂进行治疗。

23.水质变化:提供清洁和稳定的水质,加强鱼类养殖和护理。

24.缺氧: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25.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提高水质。

26.氨中毒:增加水中氧气流动,调整水质。

27.亚硝酸盐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改善水质。

28.一氧化碳中毒:提供水中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

29.钠中毒:调整水质,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

30.铜中毒:停止使用含铜物质的化学品,更换水质。

31.硫酸亚铁中毒:停止使用含硫酸亚铁的化学反应剂,更换水质。

32.断裂鳍条: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避免鱼类受伤。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其产出的水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很高的需求。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一旦发生病害,会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病害的防治对于水产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对水产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1. 菌病菌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为鱼体表面和鳃上出现白色绒毛状或绿色的斑点,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鱼死亡。

这类病害的发生往往与水质不佳、饲料过剩、过度密度养殖等因素有关。

1. 加强养殖水质管理好的水质是保证水产养殖健康的关键。

养殖户应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鱼类生长的要求。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清理废饲料和排泄物,保持水质清洁。

2. 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合理的饲料投喂量有助于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养殖户应按照鱼类的生长状况和养殖密度设置合理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和鱼类健康问题。

3. 定期进行疫病防治定期进行疫病防治是水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养殖户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鱼类生长状况,定期进行预防性药物投放或者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4. 合理选择养殖场所和鱼种合理选择养殖场所和适合的鱼种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选择水域环境优越、水质稳定的场所开展养殖,并选择适合当地水域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鱼种进行养殖。

5. 加强疾病监测和管理养殖户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疾病监测和管理,随时留意鱼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疾病的扩散和蔓延。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

养殖户应该加强知识储备,提高对水产病害的防治意识,做好养殖管理工作,以保障水产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为水产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池塘养殖几种常见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

池塘养殖几种常见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

池塘养殖几种常见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养殖方式,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鱼类的需求。

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鱼类病害便开始频繁出现。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病害及其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白点病白点病是池塘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鱼体上出现白色小点,同时鱼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

白点病通常是由于水质、饲养管理等问题引起的。

诊断:观察鱼体表面有无白点,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正常。

防治方法:一般来说,首先要改善水质,加强饲养管理。

使用药物治疗时,可以选择含有甲氧苄啶、马来酸甲氧氯普嗪等成分的药物,用药前应确保鱼体无伤口。

二、溶血菌病溶血菌病是由于细菌寄生于鱼体内而引起的病害,感染后会导致鱼体组织坏死,最终死亡。

溶血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池塘水、池底泥沙等。

诊断:观察鱼体上是否有病变,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正常。

防治方法:治疗溶血菌病可以采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同时也要注意水质,加强饲养管理。

预防溶血菌病可以采用池塘消毒、消毒剂的运用等方式。

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使鱼群死亡。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的病原只能通过池塘水、泥沙等途径来传播。

诊断:观察鱼体上是否有出血现象,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异常。

防治方法:治疗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比较困难,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因此预防尤为重要。

为了预防该病的发生,可以严格控制养殖密度、维护水质、卫生清洁、隔离病死鱼、拒绝野生鱼引进等措施。

四、鳃丝虫病鳃丝虫病是由于鳃内几种寄生虫所引起的病害,常见于夏季气温高湿的时候。

诊断:观察鱼的鳃部是否有虫子,通常会看到白色的细线状东西穿过鱼的鳃片。

防治方法:处理鲫鱼的方法:在饵料中添加米奇丹并喂食5-7天,复查时如仍不见病愈者,可继续投药。

饲养管理方面:1. 防止鳃部损伤,减少饵料粉尘磨损鳃片。

2. 维护水质健康,保障生态环境清洁。

3. 适时对池塘搬移,消毒保健。

水产养殖场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场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场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是常见病害对水产养殖场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持水产养殖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场常见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鱼类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鳃腔寄生虫病鳃腔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寄生虫感染传播。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鱼类的鳃腔状况,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治疗,并加强水质和环境的管理,减少病原体滋生的可能性。

2. 眼睛疾病眼睛疾病是鱼类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预防眼睛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水质,避免养殖密度过高,定期检查鱼类的眼睛是否有异常,并及时发现和处理。

3. 鱼类细菌感染鱼类细菌感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通常会导致鱼类死亡率增加。

预防鱼类细菌感染的措施包括合理选择优质的鱼苗,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控制饲料供给的量,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鱼类的免疫力。

4. 鱼病毒感染鱼病毒感染是水产养殖中较为严重的病害,它可导致大量鱼类死亡。

预防鱼病毒感染的方法包括选择病毒抗性强的品种进行养殖,做好养殖池塘的消毒工作,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毒感染。

二、虾类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白斑病白斑病是虾类养殖中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会导致虾类体色发白,并且死亡率较高。

预防白斑病的措施包括控制饵料的供给量,定期清理养殖池塘,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加强虾类的免疫力和营养供给。

2. 黄体病黄体病是虾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导致虾类体表出现黄色斑点,并且虾类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预防黄体病的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定期检查虾类体表情况,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并加强营养和护理。

3. 眼睛疾病虾类的眼睛疾病也比较常见,它会导致虾类的视力受损,并且影响虾类的正常活动。

预防眼睛疾病的措施包括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新水,提供优质的饲料,并定期检查虾类眼睛是否有异常情况。

水产养殖过程中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过程中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过程中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技术常用鱼病防治技术一、鱼病的预防1、做好消毒工作(1)鱼体消毒水温15℃以上可用15-20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min;水温15℃以下时,可考虑用聚维酮碘等刺激性小的药物消毒,具体要根据对鱼体的镜检结果和病原体类型来决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对鱼体进行消毒。

(2)饲料消毒从野外采集的鲜活饵料一般都带有病原体,用3%的食盐水消毒3-5min。

(3)工具消毒所有工具用完后放入工具消毒槽中消毒。

消毒液用600mg/L浓度的漂白粉溶液,使用前用清水将工具冲洗干净。

2、严格检疫制度经常对鱼体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和控制病原体的数量,发现鱼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新进的鱼种要确认鱼体健康后才能与原池鱼类混养。

3、科学管理投喂适量,注意饲料的品质。

一般建议使用忠园鱼饲料系列,在饲料中添加以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添加剂,可改善鱼体肠道环境;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位,适时使用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改底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水质改良可用EM菌、光合细菌、粪肠球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避免操作和运输不慎造成鱼体外伤并感染,如果鱼体有外伤及时治疗;不要在鱼池附近喷洒杀虫剂和其它有毒物质,避免伤及鱼体;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巡池,仔细观察鱼体的表现,以掌握鱼池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4、药物预防在鱼病季节,可以定期向水中泼洒药物和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来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二、鱼病的诊断1、现场调查鱼生病或发生了死亡,要了解病鱼的体表和体内及鱼池各种异常现象;有无违章操作造成鱼病或死亡;了解发病的快慢,死亡的品种和一次死亡的总数量,死亡发生的时间,病鱼的症状,有无上跳、下蹿急剧狂游,鱼群是浮于水面或是沉于水底,体表的颜色有何变化;检测水质是否正常,是否被污染等进行全面调查。

2、目检找出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为诊断鱼病提供依据。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一些病害。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 白病白病是一个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病原体是线虫。

此病原体在水体中具有高度抵抗力,并且能传播很远距离。

患病的水产动物腹部和鳃部会出现白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会产生浮肿、松弛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呼吸道病害呼吸道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不良、饲料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鳃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改善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合理饲养。

3. 皮肤病害皮肤病害是水产动物常见的病害之一。

常见的病因有细菌、寄生虫等。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皮肤溃疡、褪色、脱鳞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饲养箱内的杂物,保持水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4. 眼病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光线不足等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眼睛出现肿胀、混浊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提供足够的光照,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除了以上介绍的防治措施之外,还需要养殖户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

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合理饲养和使用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要及时处理疫情,避免病害的蔓延。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是养殖户需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加强管理,提高预防意识,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鱼病的防治。

鱼病对养殖业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可能导致鱼苗大量死亡,还会影响养殖效益和品质。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必须加强鱼病防治工作。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1.细菌病细菌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原菌如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弧菌等引起。

鱼只会出现体表溃疡、腹水肿胀、白泡病等症状。

细菌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主动防治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

同时对于水产疾病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2)治疗鱼病针对细菌病情况,可采用国家批准的鱼用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用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对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真菌病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卫生,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和饵料等,降低病原体感染鱼只的机会。

(2)加强消毒对鱼池、养殖设备、网箱、运输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寄生在设备表面和水体中的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3)严密监测对于可能感染真菌病的鱼苗和病鱼,要及时分离隔离,并进行特殊饲料喂养,防止病情扩散。

3.寄生虫病(1)保持水质清洁保持鱼塘水质清洁,适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水温,增加水深,增强鱼类耐虫能力,降低寄生虫的感染概率。

(3)使用药物治疗4.病毒病(1)加强养殖管理保持水箱清洁,营养充足,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生态养殖,避免疾病的传播。

(2)不同种类的鱼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种类的鱼,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和防治措施。

例如对于与其他鱼类共同养殖的大鳞鲤,应加强消毒管理和筛选鱼苗;而对于独立养殖的草鱼,应定期检查、消毒和更换水源等措施。

(3)从源头上预防病毒病的发生源头预防主要是针对病毒来源环节进行疾病管制,防止携带病毒的鱼苗、病毒污染的卵、污染的饲料和源水等造成疫情。

养殖水产动物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养殖水产动物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养殖水产动物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疾病是养殖水产动物产业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正确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对于保障养殖水产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养殖水产动物疾病,并探讨其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常见的养殖水产动物疾病1. 白点病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寄生虫病,主要感染鲤鱼、鲫鱼等淡水鱼类。

受感染的鱼体表会出现白色小点,伴随鱼体瘙痒和活动力下降等症状。

2. 鱼痘鱼痘是由水生病毒引起的疾病,会导致鱼类出现鱼体溃烂和水泡等病症。

此病对各类鱼类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很容易在养殖场中爆发。

3. 霉菌病霉菌病主要感染甲壳类水生动物,如虾、蟹等。

受感染的动物体表会出现白色霉斑,严重时会引起动物死亡。

二、疾病预防1. 保持水质清洁良好水质对于预防水产动物疾病至关重要。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适宜的水温、PH值和溶解氧含量,加强水体过滤和曝气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严格管理入口水源,预防病原菌的传播和侵入。

检疫新投放的水产动物,确保无病种的引入。

保持养殖设施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 合理饲养管理给水产动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增强其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养密度适中,避免过度投喂和压力过大的养殖环境。

三、疾病治疗1. 药物治疗当养殖水产动物感染疾病时,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药物有抗生素、抗疟疾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等。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疾病症状和养殖动物种类选择,并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剂量进行给药。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捕食病原体或应用有益微生物进行防治。

例如,利用寄生虫对水生动物寄生虫进行控制,或者利用益生菌调节养殖水体生态平衡,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

3. 环境调控疾病爆发时,可以通过调整养殖环境来减轻疾病的传播。

如提高水温、增加草食性动物的投放或浸泡动物体表等方法,可以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业,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养殖户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1. 鱼类病害(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比较典型的有鱼病弧菌病、鸟氏菌病和拟杆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体表现出虹吸力下降、食欲不振、停止摄食、呼吸急促等症状。

(2)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包括鱼虱病、白点病等,这些病害会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甚至导致大量死亡。

(1)白点病:白点病是虾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虾病毒。

患病的虾体表现出体色变浅、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症状。

(2)黄黑颤虫病:这是一种虾体寄生虫病,患病的虾体表现出虾壳发黄、体色暗淡,严重影响了虾类养殖的生产。

二、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饲养。

(2)合理选择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养殖水域过于潮湿或者水流不畅导致水质恶化。

(3)定期检查鱼群:对鱼群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害,隔离患病鱼群,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定期换水:定期进行水质换新,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

(2)加强疫病防治: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池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病害的发生。

(1)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合理搭配饲料,添加促进免疫的物质,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规范管理养殖动物:定期做好养殖动物的检疫工作,确保无病种饲料的使用。

4. 养殖环境的管理(1)合理控制水温:保持养殖水域的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病害发生。

(2)良好的水循环:保持养殖水质循环,避免养殖水质滞留造成水体污染。

5. 科学用药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使用药物应根据病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导致残留过多的药物在水体中,从而导致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业,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这不仅会导致鱼类的死亡,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常见疾病及病因分析1. 青鳉水霉病症状:鳃腔发红、腹水、排泄物异常等。

病因:水质污染、环境温度过高、饲料不卫生等。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提高水质循环,避免过高温度,使用卫生饲料。

2. 白点病症状:鱼体覆盖白点,行动迟缓,食欲减退。

病因:寄生虫感染。

防治方法:对新进鱼类进行隔离检疫,定期检查鱼类身体情况,如确诊,应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 鱼虱病症状:鱼体表面覆盖虱子,搔挠行为明显。

病因:水质不清洁,水中寄生虫过多。

防治方法:定期清洁鱼缸,控制饲料投放量,避免过度喂养。

4. 鳗杆菌病症状:口周出现发炎、溃疡,食欲减退。

病因:水质不洁净,温度过低,饲料不洁等。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维持合适的水温,使用卫生饲料。

二、疾病防治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水质清洁,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氧气水平。

饲料应保持卫生,合理投喂,避免过度喂养。

2. 强化疫病防控对于新进鱼种,应进行隔离并进行检疫,以避免将病害带入养殖环境。

同时,定期观察鱼类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预防措施。

3. 使用合适的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等。

但使用药物时应掌握正确的剂量与使用方法,以免对鱼类及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 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养殖场的设施和缸池,及时清除废弃物和死亡鱼体。

还应注意防止疫病通过人员、鸟类或其他动物的传播,加强养殖场的安全防护。

总结: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和掌握疾病的预防和防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管理养殖环境,定期检查水质,采取隔离检疫措施,以及使用合适的药物,都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鱼类疾病及防治措施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鱼类疾病及防治措施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鱼类疾病及防治措施鱼类是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其养殖渔业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鱼类疾病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的鱼类疾病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常见的鱼类病害之一,其致病菌主要有红皮病菌、阵列单胞菌等。

该类疾病可引起鱼类体表溃烂、呼吸困难等症状,对养殖效益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良好的养殖环境:保持养殖水体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避免水体污染;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鱼群过度拥挤。

2. 饲料管理:确保鱼类获得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饲料过量或过少,以减少鱼类的应激反应。

3. 环境调节:定期检测水质,保持合适的水温、pH值和溶解氧水平,提供适宜的水质环境,减轻鱼类感染病原菌的机会。

4. 使用抗菌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适量使用经过检验合格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但要遵循药物使用规定,避免滥用。

二、寄生虫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也是养殖渔业中常见的病害类型之一,其主要病原体有水螨、鳃脑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侵袭鱼类体内,引起消瘦、发育迟缓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鱼类的生命。

为了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定期检测:建立健全的养殖环境监测制度,实施定期鳃样检测、粪便样检测,以及临床观察等,及时发现寄生虫感染的迹象。

2. 环境消毒:定期对养殖池塘进行清洁消毒,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3. 使用驱虫药物:合理选用驱虫药物,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使用,以达到有效驱除寄生虫的目的;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使用过量导致药物残留问题。

三、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养殖渔业中最为严重的病害类型之一,其致病病毒有鱼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鲤鱼疱疹病毒等。

这些病毒会导致鱼类体表出血、免疫力降低等症状,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鱼类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病毒性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检疫: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对新引进的鱼苗或鱼种进行必要的检疫和隔离,防止病毒通过外源传播。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病害问题。

以下是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病害类型。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包括鱼体表面溃疡、疣状结块、眼球浑浊、腹部积液、红斑和出血等。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养殖环境管理,饲料调配和水源消毒等。

二、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通常会导致水产养殖企业的大面积死亡,病死率高达90%。

常见的病毒病害包括鲫鱼疱疹病、鲤鱼淋巴细胞病毒病和鳗鱼病毒性败血病等。

防治措施包括检测和隔离病鱼、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饲养管理、开展疫苗接种等。

真菌性病害是造成水产养殖业生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点病、丝虫病和霉菌病等。

鱼体表面覆盖白色或棕色的毛状物,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眼球浑浊等是真菌性病害的典型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消毒和净化水源和培养环境,增强鱼体抗病能力,适时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等。

四、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通过水体传播,钩虫、线虫和寄生鳃螺等都是水产养殖中的常见寄生虫。

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型变小等。

常见的防治措施包括消毒和净化水源和培养环境,加强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合理运用虫害控制剂等。

毒素性病害是由饵料、药物残留、微生物分泌物等引起的病害。

症状包括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规定饲喂和使用药物量,定期检测水质和饵料质量等。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疫病防治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水产养殖企业必须加强疫病防治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计划,落实各项疫病防治措施,保障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病诊断与治疗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病诊断与治疗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病诊断与治疗方法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养殖鱼病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养殖鱼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养殖效益,还威胁到了养殖鱼的生命健康。

因此,科学准确的鱼病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养殖鱼病以及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白点病白点病是养殖鱼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由一种寄生虫引起。

患病鱼体表出现白色斑点,伴随鳃盖运动异常、摇头晃尾等症状。

白点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鱼体表上的白点,寻找寄生虫的存在来进行确认。

治疗方面,可以选择药浴法,将鱼浸泡在药物溶液中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甲醛、溴化镁等。

二、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也较为常见,常见的病原菌有弧菌、青霉菌等。

患病鱼会表现为食欲不振、体色暗淡、呼吸急促等症状。

诊断细菌性疾病可以通过鳃片、肝脏等组织的细菌培养来确认。

治疗方面,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素、四环素等。

三、真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病原真菌有白毛菌、黑毛菌等。

患病鱼体表出现腐烂、发白、发黑等症状。

诊断真菌性疾病可以通过镜下观察病鱼体表并进行真菌培养来确认。

治疗方面,可以使用具有杀菌效果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甲酚等。

四、寄生虫疾病养殖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寄生虫,如虫卵、虫幼体等,它们会侵袭养殖鱼的体表和内脏,引发寄生虫疾病。

患病鱼表现为食欲不振、虫体可见、体色变浅等症状。

诊断寄生虫疾病可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病鱼体表和粪便中的寄生虫来确认。

治疗方面,可以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药浴或饵料添加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氯化钴、福尔马林等。

五、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比较严重的疾病,常见的病毒包括鳗鱼病毒、疱疹病毒等。

患病鱼会出现鱼眼凹陷、尾部溃烂等症状。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较为复杂,需要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

目前,对于水产养殖中的病毒性疾病,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预防为主。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病诊断与治疗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白点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等。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常见疾病防治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常见疾病防治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常见疾病防治养殖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确保养殖鱼类的健康和良好的生长,我们需要了解与预防常见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针对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常见疾病,提供一些预防和治理方法。

一、养殖鱼类常见疾病概述养殖鱼类常见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以及病毒性疾病等。

其中,细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

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红皮病、伤口感染、鳗状病和水下丝菌病等。

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有鱼虱病、鳃蚤病以及白点病等。

病毒性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病、鳃腫病等。

二、预防和治理方法1. 养殖鱼类场地和环境卫生的管理保持养殖鱼类场地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

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清理,清除残饵和粪便,防止污水积聚。

此外,需要确保池塘水源干净无污染,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加强场地的通风和日照,保持养殖环境的适宜。

2. 进行规范的养殖鱼类饲养管理规范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应根据不同品种的鱼类,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并确保饲养过程符合规程。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量饲养造成水质恶化和病菌传播。

及时清理鱼塘底部沉积的废料和残饵,保持水质清洁。

3.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病消毒定期进行养殖鱼类的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疫苗接种能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罹患疾病的风险。

此外,进行防病消毒措施也是必要的。

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卵。

4. 健康监测和早期发现定期对养殖鱼类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和迹象。

通过观察鱼类的行为和外观,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

重视养殖鱼类的生长发育情况,保持适宜的水温和饲养环境。

5. 处理疾病的技巧和方法当养殖鱼类出现疾病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可以选择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进行规范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导。

此外,利用生物控制措施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如利用天敌控制寄生虫。

三、总结养殖渔业工作中养殖鱼类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理是确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但养殖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

合理的病害防治对于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细菌性病害1. 青霉病青霉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主要由青霉菌引起。

青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霉斑,同时伴有鱼体溃烂、出血等症状。

为了有效防治青霉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合理饲料管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E等营养物质,增强鱼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2)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体清洁,定期更换水,减少细菌的滋生。

(3)药物防治:可以使用氯霉素、四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治,但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二、寄生虫病害1. 鱼体寄生虫病鱼体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寄生虫引起。

病害的主要症状包括鱼体发育不良、食欲减退、鳃腔内有寄生虫等。

为了有效防治鱼体寄生虫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定期检查:定期对养殖鱼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清除寄生虫。

(2)改善养殖环境:保持水体清洁,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3)药物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氯仿、氯喹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三、病毒性病害1. 鱼类病毒性疾病鱼类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病毒引起。

病害主要表现为鱼体体色异常、食欲减退、活动力下降等症状。

为了有效防治鱼类病毒性疾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加强养殖管理:密切监测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2)改善环境条件: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提高水质,减少病毒的传播。

(3)疫苗接种:可根据疫情情况,使用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性接种,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水产养殖中的病害种类繁多,给养殖户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有效防治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养殖户需要加强管理,提高养殖技术,制定科学的疾病防治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疫用药,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病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鱼类肝胆综合症
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我们称为鱼类肝胆综合症。

1.流行情况
肝胆综合症近年来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特别是池塘养殖较为普遍的浙江和江苏,尤其是鱼苗、鱼种发病率高,危害的对象有鲤、鲫、团头鲂、青鱼、罗非鱼,也常见于鳖,其中以草鱼和鲫鱼最为突出。

由于普遍误诊为其它以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为特征的鱼病,如用药不对症,死亡率可达50%~60%,甚至可达60%~90%。

180—3712--8119
2.疾病特征
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

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一倍以上,肝颜色逐渐变黄发白,或黄红白色相间呈斑块状,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

3.诊断
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

诊断时,应在检查鱼体表及鳃、眼等病变外,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

4.防治
发病后除调节水质外还要采用药饵内服和外消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治疗(1)池用碘王等药物泼洒
(2)停食后第三天投饵量减半投喂药饵一般为二个疗程第一个疗程为7天高能应激营养素+参福康+鱼肝宝拌饵第二个疗程7天鱼肝宝+应激解毒灵+五黄精华液拌饵
二、车轮虫病
是车轮虫和小轮虫两属中的许多种。

流行特点:车轮虫对不同年龄的各种饲养鱼类,均能感染,但危害最大的是鱼苗和夏花鱼种,可造成大批死亡。

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此病流行,每年5月-8月为此病流行季节。

病状与诊断:病鱼黑瘦,不摄食,体表有一层白翳附着.若为放养10天后的鱼苗患此病,显现病鱼烦躁不安,成群沿池边狂游,俗称“跑马病”。

此虫寄生鱼苗至夏花鱼种体表时,病鱼的头部和吻周围呈微白色,粘液分泌很多。

若仅从病症的表现观察,与粘细菌引起的白头白嘴病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预防与治疗:
预防:(1)生石灰彻底清塘。

(2)用经发酵的有机粪肥施肥,培育鱼苗和鱼种,可减少和预防此病发生。

(3)鱼苗、鱼种放养前,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水溶液浸洗20分钟-30分钟;或用2%食盐水浸洗20分钟-30分钟,可杀灭车轮虫。

治疗:(1)全池泼洒车轮斜管杀100g/亩·米或车轮一次净150ml/亩·米或混杀
鱼安30ml/亩·米或鱼虫杀星20ml/亩·米
(2)同时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连用五天
三、指环虫病
由指环虫属中许多种类引起的种寄生虫性鳃病。

流行情况: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

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

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

症状:
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防治
预防:(1)生石灰带水清塘
(2)发病季节,三环绝杀拌饲投喂,连用三天
治疗:(1)全池泼洒菌虫卵三绝杀20ml/亩·米
(2)内服三环绝杀拌饵投喂,连用五天
四、打印病(又称腐皮病)
鱼体受伤后由气单胞菌感染,在鱼体表形成发炎、溃疡病灶。

流行情况: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较易发病,28-32℃为其流行高峰期。

病症及病理变化
患病部位先是出现圆形、椭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加盖红色印章,故叫打印病。

随后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的表皮腐烂,露出白色真皮,充血发炎,最后形成溃疡,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游动缓慢,食欲减退,衰竭死亡。

防治:
预防:(1)经常加注新水,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2)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
(3)内服利福鱼康+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
治疗:(1)内服参舒康+高效免疫多糖+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五天
(2)全池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

五、鳗鱼细菌性烂鳃病
由柱状屈桡杆菌引起的烂鳃病
流行情况: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较广,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季高水温期最为严重。

一般大鳗比小鳗发病率高
症状:病鳗体色发黑,游泳缓慢,食欲减退,严重时常停留在水流弱的角落或池边。

剪开病鳗的鳃盖,可见鳃丝边缘开始腐烂,鳃组织充血、淤血、粘液增多。

腐烂部位带黄色,并粘有许多污泥杂物。

严重时可见大部分鳃丝腐烂,仅残留鳃丝软骨。

取鳃丝镜检,可见大量能屈直运动的细长杆菌。

防治
全池泼洒应激解毒灵同时内服利福鱼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高效免疫多糖连
喂5天。

六、鳗鱼拟指环虫病
拟指环虫病的病原体有短钩拟指环虫和鳗鲡拟指环虫,传播方式有直接接触传播和由卵或幼虫传播。

流行情况
拟指环虫病全年均可发生,温度20至28摄氏度最适合其生长,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鳗鱼批量死亡,尤以黑子及幼鳗最严重、成鳗也会发生。

症状病变及诊断
少量虫体感染时病鱼鳃部充血,摄食及其他活动正常;
中度感染时病鳗食欲减退、鳃部黏液分泌增加、鳃瓣充血、鳃盖起伏异常、游动缓慢衰弱无力;
严重感染时病鳗不摄食、呼吸加快或单鳃呼吸、鳃部严重充血、鳃丝缺损、胸鳍充血发红;
诊断
检查病鳗鳃片时发现其布满红色黏液、鳃丝淤血、充血肥厚、增生、呼吸能力大大减弱而导致呼吸困难、病鳗在水面独游或乱窜狂游而引起死亡或大量死亡。

防治
全池泼洒金碘150ml/亩·米同时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鱼肝宝+高效免疫多糖连喂5天。

七、鳖鳃腺炎病
是一种无囊膜球状病毒,暂名中华鳖球状病毒或中华鳖病毒(TSV)。

流行情况
对所有品种的鳖都有危害,尤以稚鳖和幼鳖的危害大,且发病率、死亡率高。

该病常年均可发生,但主要流行季节在5~10月,水温在25~30℃时为流行高峰期。

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鳖全身浮肿,颈部异常肿大,但很少充血、出血发红;背腹甲有出血斑点,尤以腹甲更为明显。

病鳖因水肿导致运动迟缓,不愿入水,不食不动,最后伸颈死亡。

剖解见鳃腺灰白糜烂,胃和肠道内有大块暗红色凝固的血块。

腹腔内积有大
量含血腹水,肝、脾、肾肿大、出血。

诊断方法
(1)根据鳖龄、症状、流行情况及病理变化,进行判断。

一般稚幼鳖脖颈肿胀、全身浮肿、鳃腺充血糜烂可诊断为该病。

(2)进行病原分离、鉴定而确诊。

防治
全池泼洒金碘150ml/亩·米同时内服鱼速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高效免疫多糖连喂5天。

八、甲壳溃疡病
病因:尚未完全查明,主要是由于甲壳受伤后继发细菌感染,从病体上分离到的病原茵主要是弧菌。

流行情况:虾、蟹都可患此病,主要危害越冬期的亲虾、亲蟹,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

电180—3712--8119
症状:甲壳表面有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溃疡斑,溃疡斑的时间长后呈黑褐色。

诊断:根据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

防治:全市泼洒碘王150ml/亩·米同时内服参炎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高效免疫多糖连喂五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