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一、烂鳃病: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有出血现象,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

治疗方法:(1)用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二、细菌性肠炎:病鱼会停在鱼缸的角落不动、不进食;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肌肉短时间抽搐;粪便呈白色。

治疗方法:(1)将磺胺胍溶解后混到饲料中投喂。

(2)用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溶液进行药浴。

(3)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最好请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三、白皮病(又称白尾病):背鳍、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出现小白点,迅速扩散至尾鳍并使其发白、烂掉;病鱼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游动。

治疗方法:用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鱼缸用1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四、锚头鳋病:虫体露出的部分会有藻类附生,似一束束的棉絮一般,所以又称为'蓑衣病'。

当你看见鱼的体表有一根根小的白色棍子挂在上面就是了。

治疗方法:第1步,用镊子直接拔除寄生虫。

第2步,用0.3-0.5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

第3步,用8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鱼缸。

五、鱼虱病:因为鱼虱破坏鱼的体表组织而有疼痛感,呈现出极度焦躁不安,或跃于水面,或急剧狂游,百般挣扎,翻滚等现象,十分痛苦。

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血液。

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的感染。

治疗方法:同于猫头虱病的治疗。

六、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背鳍或全部鳍充血、腐烂,掉鳞或烂鳍处会发水霉。

治疗方法:用1%的食盐水或是2ppm的高锰酸钾或是2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

七、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感染部位有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感染部位开始呈圆形,后面则呈不规则的斑块,较为严重时会有皮肤破损肌肉裸露腐烂等症状。

治疗方法:(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
由细菌引起,病鱼鳍条、 鳞片、肌肉等部位出现充 血、出血、坏死等症状, 严重时引起死亡。
败血症
由细菌引起,病鱼体表发 黑,鳍条残损,并伴有出 血、感染等症状,死亡率 较高。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肠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 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严重时鱼体消瘦、发黑 、死亡。
细菌性烂鳃病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 治PPT
汇报人:XXX
XX-XX-XX
目录
• 鱼病概述 • 常见鱼病诊断 • 鱼病防治技术 • 常见鱼病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鱼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鱼病是指鱼类感染病原体后出现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生理 和生化反应。
分类
鱼病可分为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寄生虫性病害和 营养性病害等。
锚头蚤病
由锚头蚤寄生引起,病鱼体表出现许多针状虫体,影响生长和观赏价值,严重时虫体大量寄生 引起死亡。
03
鱼病防治技术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鱼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根据鱼病种类 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药等。
02 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疗程,避免药物 残留和副作用,同时要结合病情合理用药,避免 滥用药物。
02 品质下降
鱼病会导致鱼类品质下降,如口感变差、营养成 分减少等。
03 经济损失
鱼病会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治疗 费用增加、养殖时间延长、销售损失等。
02
常见鱼病诊断
病毒性疾病0102源自03痘疮病由病毒引起,病鱼体表出 现许多白色小点,后期形 成一层厚厚的白痂,使鱼 呼吸困难而死。
出血病
环境调控
环境调控是通过改善水体环境来 预防和治疗鱼病的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式下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式下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式(3)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黄颡似嗜子宫线虫病此病又叫"瞎眼病"。

是由一种似嗜子宫线虫的雌虫引起的鱼病。

虫体粗壮,呈血红色,体两端钝圆,体中稍粗,体表布满不规则排列的透明疣突。

发育成熟的雌虫子宫充满活动的幼虫。

繁殖方法与嗜子宫线虫相似。

雌虫体长20-40毫米,中间宿主是台湾剑水蚤,每年4-6月繁殖。

幼虫能在水中自由生活4天,悬浮于水上层,黄颡鱼吞食阳性台湾剑水蚤而被感染。

每年9-10月雌虫由腹腔迁至眼窝中定居下来,发育成熟,寿命为1年。

病鱼眼眶四周发炎充血,虫体不断长大,导致眼球突出,以每年4-5月鱼体病症为最明显。

对红肿、突眼的病鱼,先剪开眼周外的肌肉组织,逐渐向眼窝剖进去,如有线虫,就可见虫体盘曲在眼窝内,有时数条缠绕在一起。

此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中游一带地区,除危害黄颡鱼外,长吻、粗唇也常患此病。

防治方法:因此病常在水库等大水面发生,尚无有效控制方法。

鲤嗜子宫线虫病鲤嗜子宫线虫病又叫红线虫病,是由鲤嗜子宫线虫引起的体表寄生虫病。

对鱼危害的主要是雌虫。

虫体盘曲在鲤鱼鳞片下的鳞囊内,虫体长10,呈圆筒形,活体为血红色。

雌虫寄生在鱼的腹腔和鳔中,个体很小,乳白色。

幼虫寄生在剑水蚤体内,鲤鱼吞食阳性剑水蚤而感染,幼虫通过肠壁而钻到鲤鱼腹腔中生长发育。

雌、雄虫在腹腔或鳔中成熟交配,雌鱼迁移到鳞下寄生。

雌虫在鳞片下吸取鱼的营养,发育长大,并破坏皮下组织,使鳞囊胀大,鳞外松散,竖起,有时导致鳞片脱落,周围组织又由于虫体活动损伤,引起肌肉发炎,继续感染水霉和细菌,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此病在长江流域、华北、东北地区均有流行,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大鲤鱼。

对鱼危害的主要是鲫嗜子宫线虫的雌虫,它寄生于鲫鱼尾鳍条的间膜内,偶而也有寄生在背鳍和臀鳍上。

虫体为血红色,体表布满排列不规则、透明的疣突,体长22-50毫米,比鲤嗜子宫线虫短。

雄虫很小,寄生在腹腔和鳔内,生活史与鲤嗜子宫线虫相似,中间宿主也是一些剑水蚤。

鱼病防治大全

鱼病防治大全

判断和治疗鱼病李双双水霉病(白毛病、水棉病)概述: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

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

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水霉病。

2、30ppm的孔雀石绿药浴病鱼5-1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

3、用0.1ppm的亚甲蓝药液遍洒,每一次,连续两天,可治水霉病。

4、福尔马林100~250ppm,药浴1小时。

经验之谈:平时在鱼缸中稍加些盐,能有效预防。

孔雀石绿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

亚甲蓝、福尔马林药店有打印病(腐皮病)概述:由点状产气单孢菌感染受伤的鱼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

病状: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

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防治办法: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

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4、用红霉素2.0ppm~2.5ppm浓度浸洗鱼体。

水温在34℃以下,浸洗30-50分钟,此药仅用作治疗,每大浸洗一次,可以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中PH下降,载氧能力降低→→新陈代谢水平下降→→食欲降
低→→生长受制;PH>11对鳃有腐蚀作用→→呼吸困难→→
窒息死亡。
4、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氨气、硫化氢、重金属离子都会引起
鱼类疾病。如:鱼池底部腐殖质过多,并堆积了大量的没
有分解的有机物,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一方面消耗池水中
大量溶氧,另一方面还能放出硫化氢、沼气、氨气等有毒有
三种划分标准各有利弊,目前较多运用的是第2种划分。按
生长阶段划分易掌握,鱼苗阶段发病叫鱼苗病,但认识极肤浅,
并不能涉及到鱼病的本质。因为很多病为各个阶段年龄鱼所共
有(如锚头蚤病可发生在鱼种成鱼亲鱼各阶段)。按病灶发生
部位划分虽较前者形象、具体,但也不能从本质上深刻反映
(如烂鳃病有原生动物或甲壳动物或细菌引起等不同原因,而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1)自动免疫(通过自己生理活动产生抗体)→→自然 的:病后或隐性感染后获得;人工的:菌苗、疫苗、 类毒素注射等等。
2)被动免疫→→自然的:通过母体带来的;人工的: 注射抗毒素,抗血清等。
精选课件PPT
21
2、鱼类天然免疫的机制
▲屏障功能:粘液:是非常有效的第一道防线,它是由体表 的粘液细胞产生,并不断更新和补充。一般来说水中病原体、 特别是细菌很难突破这道防线,因为粘液是胶状物质,限制细 菌运动,形成天然屏障;粘液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中含 大量溶菌酶和杀菌物质,能杀灭病原体;粘液中还含有特异性 抗体。皮肤和鳞片:也是抵抗阻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的机械 屏障。粘膜:内脏器官的内屏障。
精选课件PPT
24
(一)现场调查(包括水和鱼两个方面)
即调查访问。虽鱼病的病原体种类很多,但一般都表现有它 的寄生专一性和流行规律,所以对当地所养殖的鱼类的常见病、 多发病及流行规律要做到心中有数→→积累经验,但必须注意, 鱼病的发生也是不断变化的,如一些常见病可能逐渐减少,或 由于鱼种的引进,使一些过去少见(未见)的病会大量发生 →→应综合考虑。

23种常见鱼类寄生虫高清图谱,不看后悔!

23种常见鱼类寄生虫高清图谱,不看后悔!

23种常见鱼类寄生虫高清图谱,不看后悔!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病害之一,也是养殖户的心头大患。

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能有效防治寄生虫病,定期杀虫便成了养殖户的重要工作之一。

但事实上,在养殖时大量使用杀虫剂不仅不能有效消灭寄生虫,还将导致寄生虫的抗药性加强,也容易破坏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

防治寄生虫病重点在于防,而不是治。

23种常见寄生虫1.隐鞭虫病鳃隐鞭虫或颤动隐鞭虫寄生于鱼鳃,临床可见鱼体变黑,鳃丝鲜红,有许多灰白色粘液。

寄生于鱼体表,鱼身体瘦弱。

主要危害夏花草鱼、鲮和鲤鱼苗。

2.口丝虫病鱼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体色变黑,明显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和皮肤覆盖一层灰白色粘液。

鳃丝呈淡红色或皮肤充血发炎,鱼鳞易脱落。

3.车轮虫车轮虫侵袭鱼体和鳃,吸取组织细胞作营养,使幼鱼的皮肤和鳃组织遭到严重损伤。

病鱼表现体弱消瘦、离群独游、减食、行动缓慢,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4.鱼鲺病鱼体表可见臭虫状或米粒状大虫体,鱼头部有红斑点,鱼体呈淡绿色,不安,群集水面作跳跃急游行动。

5.中华鳋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象蝇蛆一样的小虫,病鱼不安,在水中跳跃,有时鱼尾竖直露出水面。

6.斜管虫斜管虫侵入鱼的皮肤或鳃组织,受侵害处分泌大量白色粘液,似有一层淡蓝色薄膜。

病鱼减食,消瘦,呼吸困难,漂游水面。

7.球虫病病鱼外表无明显病状,仅是食欲不振。

解剖肠道可见肠道内壁有灰白色小结节,结节周围溃烂或肠穿孔。

8.小瓜虫病鱼体表、鳍条及鳃部可见许多白色小点。

鱼体消瘦,游动迟缓,浮于水面。

9.舌杯虫病鱼无明显症状,仅是行动缓慢,鱼体消瘦、变黑,离群独游。

10.吸管虫病鱼厌食,消瘦,体表苍白,鳃丝鲜红并有大量灰白色粘液。

被虫体寄生的鳃或皮肤形成凹陷,鱼有特殊腥臭味,呼吸困难,独游于水面。

11.锚头鳋病鱼体表可见灰白色锚头鳋,被侵袭处组织红肿发炎,病鱼不安,常在水面跳跃,离群独游。

12.碘孢子虫鲤碘泡虫常寄生在鲤、鲫、鲮身上,形成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淡水鱼病

淡水鱼病
T
6
主要成份:野菊花、穿心莲、板 兰根、连翘、淫羊藿、冰片等 性状:粽色粉末 特点:
抗病毒作用强 吸收迅速,起效快,利用率高
7
用法与用量
清热解毒
拌饲投喂,每
1000公斤加入 100克
病毒性引起 的感染 肠炎
B2
8
9


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A. punctata f.intestinalis) 为条件致病菌
一般流行于4~10 月,夏季流行 为多
诊断
眼观诊断要点是鱼体发黑,鳃丝肿胀,粘液增多,鳃 丝末端 腐烂缺损,软骨外露。取鳃上淡黄色粘液或剪取少量 病灶处鳃丝, 在显微镜下观察,见有大量细长、滑行杆的菌
防治方法
在操作时要轻快小心, 避免鱼体受伤
31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鱼池施肥 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 后的粪肥。 2.鱼种下塘前用10×106 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 或15~20×10-6 高锰酸 钾水溶液,药浴15~ 30min,或用2~4%食 盐水溶液药浴5~20min。
方法1. 大蒜5g,大蒜素0.07g,食盐0.5g,1kg鱼
,拌饲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3天。
方法2.氟利康,肠必泰,消食利胃散,每1kg饲料
, 1.5-2g,0.2-0.4g,2.5-5g,拌饲投喂。
方法3 . 盐酸恩诺沙星,肠必泰,消食利胃散,
Vc,每1kg饲料,1.5-2g,0.2-0.4g, 2.5-5g
3
3.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定期加注 清水,泼洒生石灰。高温季节注满池水. 以保持水质优良,水温稳定。投喂优质、 适口饲料。食场周围定期泼洒漂白粉或漂 白粉精进行消毒。 4.人工免疫预防:用草鱼出血病疫苗进行人 工免疫预防本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鱼类疾病的防治培训课件

鱼类疾病的防治培训课件

(3)用漂白粉或五倍子全池泼洒, 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
1g或五倍子2~4g。
鱼类疾病的防治
24
4.疖疮病
[病原]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
[病症]患病初期鱼体背部皮肤及肌 肉组织发炎, 随着病情的发展, 这 些部位出现脓疮, 手摸有浮肿的 感觉, 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浓汁 和大量细菌, 所以又名瘤痢病。 鱼鳍基部往往充血, 鳍条间组织 破坏裂开, 有时像把烂纸扇, 病情 严重的鱼肠道也往往充血发炎。
[病症]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
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
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
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
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
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
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
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
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
库、网箱内。
鱼类疾病的防治
8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 养一段时间, 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 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g红霉素全池泼 洒, 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3)流行地区改养对此病不敏感的鱼类;
(4)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
鱼类疾病的防治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确诊须将 病变组织进行超薄切片, 电镜检查到有大量六角形的 病毒颗粒。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进行综合预防, 如注射
灭活疫苗, 不乱用药物, 在发病季节及时预防细菌、
寄生虫感染, 保持水质优良、稳定等。治疗方法尚待
研究。
鱼类疾病的防治
16
二、细菌真菌性皮肤病

图解几种常见鱼病及治疗方法

图解几种常见鱼病及治疗方法

白点病;附图1;附图2;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是鱼的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比较常见的鱼病。

一般发生在换季的时候或新鱼入缸的时候。

所以控制好温度是关键。

白点病好治,只要发现的及时,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就可以痊愈。

治疗方法:一:换水三分之一、把水温升到30度以上,加少许盐,并加大给氧。

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对治疗白点还是比较有效的。

能不用药尽量不用。

二. 加大水中溶氧量和保持良好的水质,使病菌处于水中细菌的竞争劣势,建议暂时停止喂食。

高温的情况下继续喂食只会加快水质的恶化!注意:如果鱼缸里有草,加温有可能会使草死亡,草缸不建议使用。

如果鱼缸里有清道夫,加盐有可能造成清道夫死亡,有清道夫不能加盐,升温、加氧就可以了。

三:加黄粉或甲基蓝,这两种药性比较温和,适合草缸使用,而且可以兼治其他疾病,如烂尾等。

治好后不必全缸换水,对水质污染较小。

四:加白点净,活性碳要拿出!见效快,但对水质污染较重,而且此药中含有对人体有害成份,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不建议使用。

用药后,要全缸换水。

治疗方法4:用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不能直接放在鱼缸里,要用另外的容器化开,比例不能超过5千分之一,把病鱼放入,药浴5-10分钟后,将病鱼捞出,有条件把病鱼分缸另养。

这种见效快,但是对鱼伤害较大,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鱼的死亡,不建议使用。

白点病不难治,换季时,注意换水的水温不要和鱼缸里的水温相差2度以上,可以减少白点的发病率。

白点病发生后,最好全缸消毒,因为30度可以杀死小瓜虫成虫,不能杀灭小瓜虫的卵,可以用浓高锰酸钾进行消毒,高锰酸钾对鱼有伤害,消毒后注意要鱼缸冲洗干净。

鱼病好了先稳定几天, 再把温度逐步降下来!还有更多的治疗方法!请参照原新版版主H版的活动帖;/thread-909328-1-1.html烂鳍,烂尾病附图1;附图2;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水质出现问题,或鱼儿或鱼吃不饱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

霉菌自伤口所引起的疾病。

症状:鱼鳍变白,伤口分泌粘液,尾鳍与背鳍、腹鳍均有可能腐烂,并有血斑点产生。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

图解金鱼常见疾病的防治特别鸣谢:金鱼吧友初学养鱼ABC 编辑整理:金鱼吧友zb342199图解金鱼常见病的防治水霉病(白毛病、水棉病)水霉病图2(外伤并发水霉病)概述: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

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

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水霉病。

2、30ppm的孔雀石绿药浴病鱼5-1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

3、用0.1ppm的亚甲蓝药液遍洒,每一次,连续两天,可治水霉病。

4、福尔马林100~250ppm,药浴1小时。

经验之谈:平时在鱼缸中稍加些盐,能有效预防。

孔雀石绿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

亚甲蓝、福尔马林药店有打印病(腐皮病)打印病图2概述:由点状产气单孢菌感染受伤的鱼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

病状: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

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

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上)[1]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上)[1]
腐鳍病
腐鳍病是由一种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很多饲养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都可感染此病, 尤以泥鳅发病率最高。 患腐鳍病的泥鳅,背鳍及其附近 肌肉腐烂,甚 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肌肉外露,鱼体两侧从头部至 尾部均浮肿,有红斑。患腐鳍病的其他鱼类,鳍因组 织坏死而逐渐缩小,鳍的边缘呈锯齿状;随着病情发 展,逐渐腐损,最后仅剩鳍条软骨外露。
草鱼出血病的病毒可以通过水来传播,患病的鱼和死鱼不断释放出病毒,更由于该病毒的抗药 性强,这样就造成药物治疗的困难,目前比较有效的是 采取预防方法:
1、注射灭活疫苗。对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当 年鱼种注射时间是 6 月中下旬,当鱼种规格在 6-6.6 厘 米时即可注射。每尾注射百分比浓度疫苗 0.2 毫升, 1 冬龄鱼种每尾注射 1 毫升左右。经注射免疫后的鱼种, 其免疫保护力可达 14 个月以上。同时还可用浸泡疫苗 进行浸泡免疫。
感染鳃霉病急性型的病鱼,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即 大量死亡,表现为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 摄食,游动缓慢。慢性型发病的病鱼,死亡率稍低,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 苍白色。诊断鳃霉病必须借助显微镜确诊。剪少许腐烂的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鳃霉菌 的菌丝。
防治方法: ①经常向池中注入新水,改善鱼池水质,可减少此病发生。 ②改用稻草粪肥直接沤水法为混合堆肥法来培育鱼苗鱼种,改茶饼清塘法为生石灰清塘
第二是由于池水中的氮含量达到饱和状态所引起。据报 道,1 升水中含氮量达到 18.6-19.73 毫克,便可使鱼发生气泡病。
第三是水中的氧气达到过饱和状态所引起。池塘内的水生藻类如金鱼过多,在强阳光照 射下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而释放大量的氧气于水中,使水中的氧气过饱和,在鱼的体表、鳍 上、鳃上形成许多气泡,也可使鱼的浮力增加,失去正常的游动能力而死亡。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肤孢虫病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

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

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

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2、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

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说明肤孢虫病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 广东肤孢虫 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

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

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 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 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 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

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

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

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

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车轮虫病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车轮虫的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

身体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叫附着盘。

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像齿轮状的结构,叫齿环。

在齿环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鳍上;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

当鱼体大量感染车轮虫时,由于车轮虫的骚扰,不能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剥取鱼的组织为营养,破坏鳃组织,严重影响鱼的呼吸,使鱼致死。

每年5-8月,鱼苗饲养成夏花鱼种的池塘,常发生车轮病,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

此病一般在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尤其是经常用稻草或粪肥直接沤水饲养鱼苗、鱼种的池塘,水质一般比较脏,是车轮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

防治方法:1、鱼塘放鱼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堆肥代替用稻草和粪肥沤水饲养鱼苗和鱼种,避免车轮虫的大量繁殖;2、每666.7平方米水面,1米水深,用苦楝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3、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泼洒。

变形虫病变形虫病是由鲩内变形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淡灰色,运动活泼,胞质分内外两层,内层比较浓密,具细小空泡,外质透明,能不断伸出叶状伪足,使虫体向前推进。

细胞核透明,圆形。

当环境不良时,伪足消失,体积变小,不活动也不摄食,分泌一层薄膜把身体包围,形成胞囊,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被鱼吞食而感染。

此病主要危害草鱼,10厘米草鱼种开始感染,但以2龄以上的大鱼较普遍,一般寄生在后肠。

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发现,春、秋两季感染率比较高,常与细菌性肠炎病并发流行。

诊断时可剖开鱼腹,观察鱼肠病变情况,如发现病鱼后肠形成溃疡,肠粘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轻压鱼腹,即出现乳黄色粘液,这些情况虽与细菌性肠炎相似,但肛门不发红。

取后肠粘液,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鲩内变形虫。

防治方法:尚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治方法。

侧殖吸虫病侧殖吸虫病又叫"闭口病"。

是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像小芝单麻,体内有口、腹吸盘;虫体后半部中可见睾丸和卵巢各一个,以及在体侧排列着块状的卵黄腺。

阴茎和子宫末段开口于身体的一侧,并有小刺。

卵梨形并具卵盖。

侧殖吸虫的生活史;卵随鱼粪落入水中,孵化出毛蚴,然后进入螺体内发育成雷蚴、尾蚴为无尾型,形似成虫,它们移行到螺蛳的触角上,为鱼苗吞食后,在鱼肠中发育成成虫。

或进入其他螺体仙发育成囊蚴,被青,鲤鱼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成虫。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游动无力,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称"闭口病"6-7天的发病鱼苗,鱼体透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的症状。

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此病是鱼苗阶段常见的肠道病,可引起大批死亡,但对鱼种仅影响其生长,并不造成大批死亡,发病季节在5-6月。

防治方法:①每6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时,用100-125千克生石灰或50千克茶枯饼带水清塘,杀灭螺类中间寄主;②每100千克鱼每天用晶体敌百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③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鱼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杯体虫病寄生于淡水鱼的杯体虫主要有筒形杯体虫、中华杯体虫和卵形杯体虫。

杯体虫的身体充分伸展时像喇叭或呈高杯形。

身体的前端是口围盘,边缘着生纤毛。

身体的中部后部,有一个圆形、卵形或近似三角形的大核,旁边有一个圆形或细棒形的小核。

在身体的后端有一个吸盘,借以把身体附着在鱼的鳃或皮肤上。

杯体虫对鱼类并不是真正的寄生,只是用附着在鱼的鳃或皮肤上,摄取周围水里的食物粒作营养,所以对寄主的组织没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对年龄大的鱼影响不大。

如果是幼鱼被附着的数量很多,鱼的呼吸就受到妨碍,同时严重骚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逐渐瘦弱,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此病以夏、秋两季最流行。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保持池塘水质清洁;2、对病鱼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浸洗30分钟;3、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洒。

尺蠖鱼蛭病尺蠖鱼蛭病是由尺蠖鱼蛭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尺蠖鱼蛭虫体呈长圆筒形,后端扩大,背部稍扁,体长2-5厘米,体色一般为褐绿色,有时会随寄主皮肤的颜色而变化。

身体前、后端各有一吸盘,后吸盘约比前吸盘大1倍。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自体受精。

鱼蛭把卵产在黄褐色茧内,茧附着于水底各种物体上,从卵内孵出来即成鱼蛭。

尺蠖鱼蛭主要寄生在鲤、鲫等底层鲤科鱼类的皮肤、鳃或口腔内。

少量寄生时对鱼的影响不大,大量寄生时,尤其是鱼种,因鱼蛭在体表爬行并吸血,鱼常被引起不安而跳出水面,咬破的体表呈现出血性溃烂,严重时则坏死。

鳃被侵袭时,病鱼呼吸困难,严重贫血,以致死亡。

同时鱼蛭又常是锥体虫病及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传播者,对渔业危害甚大。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华北和东北地区发现此种病,流行面广。

防治方法:1、采用2.5%盐水浸洗病鱼0.5-1小时,或用1/2万的二氯化铜溶液浸洗病鱼15分钟,鱼蛭便可从鱼体上跌落下来,再用机械方法将鱼蛭处死;2、用生石灰清塘,杀死病原。

复口吸虫病复口吸虫病又叫"白内障病"、"瞎眼病"。

是由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引起的鱼病。

我国常见的有湖北复口吸虫、倪氏复口吸虫和匙形复口吸虫三种。

复口吸虫的囊蚴体前部有口吸盘、腹吸盘。

复口吸虫的生活史:成虫寄生在鸥鸟的肠道中,排出的卵随粪便落入水中,孵化出毛蚴,遇第一中间寄主-椎实螺,在其体内发育成胞蚴,产生无数尾蚴离开螺体后,遇第二中间寄主-鱼类。

寄生于鱼眼水晶体内,逐渐发育成囊蚴,鸥鸟吞食病鱼后,囊蚴在其肠道中发育成成虫。

病鱼头部脑区和眼眶周围呈明显的充血现象,在水中呈挣扎状活动,或卧于水面,或倒立水中,鱼体颤动逐渐弯曲,短期内即可出现大批死亡。

慢性感染时,病鱼眼球浑浊,呈乳白色,严重时水晶体脱落或成瞎眼。

此病能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尤以鲢、鳙鱼为甚,主要流行季节是春、夏季。

防治方法:1、鱼苗、鱼种下塘前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第一中间寄主椎实螺;2、发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全池遍洒,24小时内连续施药2次,杀死椎实螺,或用水草诱集椎实螺清除;3、枪击或驱赶鸥鸟。

钩介幼虫病钩介幼虫病的病原体是蚌类的钩介幼虫。

每年的8月,蚌卵在母体的外鳃腔内受精后发育为钩介幼虫。

到第2年春天或初夏,钩介幼虫脱离母蚌,感染鱼类。

钩介幼虫在鱼体寄生的时间与水温有关,水温18-19摄氏度时寄生6-18天。

钩介幼虫吸取鱼体营养发育为幼蚌后,才离开鱼体,在水中长成成蚌。

钩介幼虫的身体略呈三角形,有两片壳,壳的腹侧边缘生许多钩,壳内并生出一条细长而粘的足丝。

幼虫就用钩和足丝固着在鱼的鳃和鳍上。

遭到钩介幼虫寄生的鱼,寄生部位组织增生,将幼虫包在内面发育,并使微血管阻塞。

如寄生在嘴角、口唇或口腔内,则使鱼丧失摄食能力,从而萎瘪致死。

病鱼头部往往充血,出现红头白嘴现象,因此,群众称它为"红头白嘴病"。

此病主要危害草、鳙鱼夏花。

流行时期在5-6月。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消毒,或每666.7平方米水面用40-50千克茶饼清塘,清除池塘内的河蚌;2、鱼苗、夏花、鱼种培育池内不混养蚌类;3、发病初期,将病鱼转到没有蚌类的鱼池饲养,可以使病情好转。

棘衣虫病棘衣虫病是由棘衣虫的成虫或胞囊寄生引起的鱼病。

棘衣虫的成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中。

虫体呈乳白色,有时呈淡黄色,长圆筒形,体前部1/3处稍膨大,吻短,吻钩呈螺旋排列,前大后小。

中间宿主是剑水蚤,在剑水蚤体内10天就可发育成感染期的棘头体,被黄鳝吞食后感染,在肠中寄生发育成熟,繁殖后代。

这种含棘头体的剑水蚤被夏花草鱼等其他鱼类吞食后,幼虫不能在肠道中寄生,而是穿过肠壁,在宿主的腹腔中形成胞囊,保存下来。

棘衣虫是黄鳝肠道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