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封制与宗法制(原卷版)
(word完整版)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一)【高考练兵】一、选择题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B.实行分封制C.行省制度的确立D.郡县制的实行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4.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扩展疆域D.规定义务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①缴纳田租②镇守疆土③派兵作战④朝觐述职A.①B.②C.②③D.③④6.《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世代诸侯需由中央任命,诸侯国拱卫中央C.东周时期这项制度随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 D.这项制度下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7.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先代贵族A.①②B.①②④C.③④ D.④9.《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10.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11.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1先秦时期(原卷版)
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阶段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的形成过程;精耕细作的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主要表现】1.政治上: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的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从地方有较大独立性的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的郡县制;从以血缘关系为选拔官员依据的“家天下”逐渐发展到按才干政绩选拔官员的“公天下”,贵族政治逐渐发展为政治;从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到,到权力高度集中逐渐形成,为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千耦其耘的集体经济(如井田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为单位的、以铁犁牛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的小农经济,并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手工业由单一的官营手工业形态(如工商食官制度)逐渐发展到官营、私营和手工业三种经营型态,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成就了一个神奇的时代——青铜时代;商业发展中出现了以范蠡为代表的私商,一些新兴的封建城市如临淄、邯郸等发展为商业都会。
3、思想文化:生产力大发展,社会的剧烈变革,使建立在礼乐制度上的西周贵族文化逐渐崩溃瓦解;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出现司南;《墨子》记载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说明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的产生。
【重点识记】1.政治上:商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分封制;②宗法制2.经济上:(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①商周:集体耕作(刀耕火种;千耦其耘)。
②春秋战国:个体农耕(小农经济;铁器牛耕;直辕犁到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高中历史(1)考点汇系列考点3.1 分封制与宗法制 含解析
精讲考点汇总表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1分封制与宗法制★★★★○○○○○8三省六部制★★★○○○25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7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33雅典民主政治★★★○○○○38选官制度★★★○○○【原题再现】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A。
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 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 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答案】B分封制与宗法制★★★★○○○○○1、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特点:①规定了周王与诸侯间的权利和义务,“土地和人民”“义务"是周天子和诸侯的纽带;②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③分封对象多元化;④层层分封。
(4)作用:①通过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各封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西周贵州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5)遭到破坏:①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主要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③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作用:①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本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夏、商、周被史学家称作“三代”。
夏、商两代的国家最高元首称“帝”。
夏朝的帝位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接任的。
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以行传给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都于镐京,并改“帝”为“王”。
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王朝的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它的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其具体办法是:一、周王朝的国王以都城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圭地,建立由周王直接统治的中央特别行政区,此谓之“王畿”。
二、王畿以外的全国所有土地,划分为大小不等无数块,分封给各路诸侯。
但这些封国面积很小,实质上都是一个个城堡式的军事据点,以此为中心对四周地方加以控制,大概二三十个封国加起来的面积也没有王畿大。
这就保证了中央对封国的绝对控制权,诸侯国象群星捧月似的,环绕拱卫着王畿。
1、同姓封国:凡是姬姓的周王室亲族,每人都可分到一块土地,在那里建立封国,此即同姓诸侯国。
必修一专题一1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复习)
深入探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与作用
关系: 血缘纽带(内纽、依据、工具)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分封制
作用: 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政治制度,适应 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共同维护了西 周的稳定。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从书本中找到依据 或者根据你的积累证明你的观点。P世3要点突 破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迷信色彩浓— —宗法制;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 卜进行决策;“天子”的由来。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 构,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 集中——分封制。 (4)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西周承 夏商制度。
【运用提升】 1、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 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 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 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 破坏了 A.王位世袭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
【解析】 幽王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这说明 他破坏了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 制,故D项正确。
4.《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 认为:“我国上古社会、契约社会,其核心价 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 嫡”。与此评论无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丞相制度 D.世官制度
5.位于无锡梅村的鸿声钱氏家族,因诞 生了“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 伟长、环保专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 物理学家钱临照和工程力学家钱令希等六 位院士而蜚声海内外,鸿声钱氏家族也引 以为荣。家族观念自中国古代就得到了人 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影响 C.分封制的影响 D.弘扬儒学的需要
海峡两岸寻亲70载2006年01月20日
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①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也包括功臣、姻亲、殷商旧族等。 ②从地理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 庶之地和战略要地。 ③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物, 人口。
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 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 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 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 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 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例题5 】(2013·海南)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 影响。这表现在 ( ) B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例题3 (2012·浙江)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 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 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封建亲戚,以藩屏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 周”,巩固周王朝统治, 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拓展疆域。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 地继承上的矛盾。 注意:宗法制是分封 制的_________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内 容
1.分封对象(分给谁):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1)王族(姬姓); 1.基本规则: (2)功臣(齐国姜尚); (1)嫡长子继承,其余分封; (3)古代帝王的后代(楚宋等) (2)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 以贵不以长。 2.分封内容(分什么): 2.特点: 分封土地和人口。 (1)嫡长子继承制度; 3.诸侯义务(凭什么分): (2)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1)服从周王、拱卫王室。 (等级森严); (2)镇守边疆、随从作战。 (3)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 (3)朝觐述职、缴纳贡赋。 4.诸侯权利:拥有对封地的直接 (4)血缘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管辖权,可以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家与国相结合,即家 国一体) 青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最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高考真题
7.(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 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答案】C
8.(2013 年高考全国Ⅰ卷 24 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 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 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9.(2013 年广东高考 12 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 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B
10.(2013 年浙江高考 14 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A.①③
②分封制 B.②④
③世官制 C.①②③
④宗法制 D.②③④
【答案】D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材料分析题
1.(2014·北京文综·37)(36 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 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 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 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 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 分) 【答案】(1)共同: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含答案
(一)复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一、单项选择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2.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3.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4.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A.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B.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阶级对立的产物C.历史的进步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7.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8.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二、综合题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分封71国中姬姓诸侯国所占比较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原卷版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1.如图所示建筑(丰图义仓)由清东阁高校士阎敬铭倡议兴建,作为史料可用于争辩当时A.地方宗族的数量B.农户的口粮储备C.庄园经济的规模D.民间的救济措施2.明清时期,表彰乡贤通常是祠祀与传记并重,二者交相为用,进而瞻于祠,退而观诸传,读传怀人,居乡尚友,遐想乡贤于千百年之上,不禁有奋然之态。
据此可知,表彰乡贤活动A.使封建等级制度更加森严B.推动程朱理学的重新复兴C.利于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D.使地方社会冲突得以缓和3.清代前期,乐户、堕民、登户与世仆身份的人处于社会最底层,世代从事诸如乐工、抬轿、为人耕地等“贱业”。
雍正帝时期,“废除贱籍”“贱民变良民”。
雍正帝这一做法旨在()A.治理弊端巩固统治B.放松对民众的人身把握C.统一全国户籍制度D.淡化士族阶层门第观念4.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了西汉后期内容包括:行政机构设置(县邑侯国、乡里、亭邮数量),县乡三老等优抚对象和力田、孝、悌等受表彰人物的数量,官吏数量,户口和耕地面积的增减,钱谷收入与支出等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政府重视吏治和进展农业生产①诸侯王势力强大把持地方行政①教化民众成为地方官考核内容①为争辩汉代地方治理供应史料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时,上奏恳求“把借居于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以及伊克昭、乌兰察布两盟各旗境内的全部汉人稽察登记,编立户籍,令其报地升科、永久居住”,其后亦提出“蒙古生计,在租不在牧”。
这表明清政府()①转变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观念①留意建立盟旗民众自我管理机制①创立了分类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①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6.宋朝时期,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士大夫倡办义田,在家族和乡村开设义学,诵读经书,提高平民的生疏水平:通过义田的平均安排来舒缓贫富分化。
范仲淹通过这一做法A.实现民间组织与封建政府的相互平衡B.完善了宋代社会的救济体系C.寻求对社会基层实行有效把握的方略D.成为乡村教育儒学化的开端7.明初买行“里老人”理诉制度。
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原卷版)
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情况以及早期国家特征;1、结合先秦时期制度文明的传承,创设学习情境和简单情境,考查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在文化方面的表现。
2、联系夏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制度文明的特点;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从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角度考查早期国家的特征。
1.(2021年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
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2.(2021年广东卷)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
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3.(2021年湖南卷)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1所示:表1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周颂》西周初年颂天疑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骂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不理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人性论走向成熟4.(2021年浙江卷1月)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
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5.(2021年浙江卷6月)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
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
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6.(2021年辽宁卷)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分封制、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班级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 编号:01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之分封制与宗法制、中央集权制【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情分析】从近五年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目看,分封制、宗法制、秦朝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是必考点。
本部分常见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多在8分左右,注重新材料和新情境的运用,多与地方文化史相结合,2018年高考在题型上仍以选择题为主,分值上保持稳定。
【重点问题导引】一、分封制与宗法制1.根据所学结合教材必修一P3《西周分封形势图》,举例说明西周的分封有哪几种类型?概括并识记分封制的兴衰历程、目的含义、内容(权力及义务)和影响。
2.结合教材P4《大宗、小宗示意图》,简述西周宗法制实施的目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互为表里,相辅相成;(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4.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1)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概念和建立原因1.概念:它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民主政治体制)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考点三中央集权的演进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回顾]1.宗法制(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照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分配制度。
(4)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2.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得到扩大。
(5)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战国时各国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
[考点深化]1.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1)特点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历史遗存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省份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考题印证]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安徽专用)(原卷版)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考点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考点02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考点0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04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选择题部分考点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近五年未考查1.(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三模试题)农耕发明之后,原始先民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
他们告别了原先的洞穴,开始营建住所,集聚而居,形成了最初的聚落。
这说明聚落形成是由于()A.磨制石器的出现 B.家畜饲养的出现C.谋生方式的变化 D.定居生活的出现2.(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三模试题)考古学的成就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下列考古重大发现中能够证明中华有五千年文明的遗址是()A.河南安阳的殷墟王陵 B.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C.山西临汾的晋侯墓地 D.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3.(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三模试题)某校学生为研究半坡居民生活的历史,搜集了以下几类资料。
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民间传说B.地区风俗C.经典文献D.出土文物4.(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三模试题)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房屋的木质构件,用到了榫卯技术,起到了固定房屋、抗压、受拉的作用。
这说明当时()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A.原始农业已经普遍产生B.黄河流域文化领先世界C.原始居民具有生活智慧D.农业生产工具不断革新5.(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二模试题)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定名北京猿人。
该发现确立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
这主要说明()A.达尔文参与了北京人的发掘工作B.裴文中是一位严谨的考古科学家C.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D.传说是研究人类起源的证据之一6.(2023年安徽省亳州市二模试题)以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出土文物情况简表。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具有()A.统一性B.多样性C.连续性D.复杂性7.(2023年安徽省淮北市二模试题)通过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及烧石和烧骨等,可以推测出当时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还掌握了保存火种的技术。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1分封制宗法制
夏朝( 约公元前2070~1600年) 商朝( 约公元前1600~1046年)周朝( 约公元前1046~249年) 春秋( 公元前770~476年) 战国( 公元前475~221年)秦朝( 公元前221~207年) 汉朝(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三国( 公元220~280年) 晋朝( 公元265~420年) 十六国( 公元304~439年)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隋朝( 公元581~618年) 唐朝( 公元618~907年) 五代十国( 公元907~960年)宋朝( 公元960~1279年) 辽朝( 公元907~1125年) 金朝( 公元1115~1234年)元朝( 公元1271~1368年) 明朝( 公元1368~1644年) 清朝( 公元1636~1911年)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西周分封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1.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_______ ,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________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 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 “亲属称谓”
“落叶归根” “追根认祖” “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_________ 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 _______ 的关联。
真题突破
1. (2019 •新课标全国川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D .察举制
2. (2018.4 •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
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3. (2017 •新课标全国I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
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
北京)。
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4. (2016 •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
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C .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5. (2015 •江苏单科•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
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6.
( 2015 •浙江文综
・14)下列选项不能 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7. ( 2013海南卷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 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A. —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 ( 2013 •浙江文综• 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 11. (2010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 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 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模拟突破
• T—
(Xf )
L
Ml 益一 •■44的亦——MS 庄公_
|
1—槻忡诺生
(士 >
①禅让制
②分圭寸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9. (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A .①②③
B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2010 •广东文综•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 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 源头是() A.宗法制 B .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
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维护了宗法制
C.导致分封制崩溃
D.促使礼崩乐坏
2. (2019 •扬州中学质检)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
A. 职位世袭的权力
B.建立武装的权力
C.行政管理的权力
D.设置官员的权力
3. (2019 •苏州调研)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
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性和异性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圭寸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
A.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4. (2019 •海门调研)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
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
材料表
明分圭寸制()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
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
D.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5. (2019 •海安中学月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
历史事实是()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6. 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
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
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
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
B.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C. 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
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7. (2019 •湖南永州调研)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
B. 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
C. 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
D. 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
&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昭旧族……胥、籍、狐、箕、栾、郐、柏、
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
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
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这一做法()
A. 反映出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B. 表明当时选官唯看家族声望
C.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D. 说明血缘亲疏决定贵族等级
9. (2019 •安徽宣城模拟)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这种“分封”的变化()
A. 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 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 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 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10. (20 19 •河南洛阳调研)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未发生改变,
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
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 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
C.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 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11. (2019 •北京西城区模拟)下图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一一商代皿天全
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而铸造。
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
A. 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
B. 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
C. 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
D. 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12. (2019 •山东济南模拟)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
齐。
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 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13. (2019 •湖南长沙调研)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
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
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A. 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
B. 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
C.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D.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