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高三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高三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高三
在中考中,思想品德是一门主要的科目,也是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是对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的总结。

1. 爱国主义: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利益而奋斗,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利益;要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学习少先队的基本知识;要关心时事,了解国家的发展和困难,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

即要有家国情怀,有个人追求,同时要有公民意识,关心社会公益,为社会主义中国贡献力量。

3. 道德修养: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做一个有道德感的人。

要尊重师长,对父母有爱心和孝心,乐于助人,关心弱者和残疾人士。

要讲究公德、品德和个人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严禁抄袭、作弊等不正当行为。

4. 知识与素质:要努力学习知识,做到知识渊博、才华横溢。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艺术、体育、科技等各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 科学文化素养:要具备科学的理论知识,关注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

6. 心理健康:要努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要积极乐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情绪。

综上所述,以上是对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的总结。

在备考中,我们要注重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良好
的人生态度,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这些知识也是我们成为一名有道德感并且有责任心的公民的基本素养。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政治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政治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政治在准备2024年中考政治科目时,学生需要对政治理论、时事政治、法律常识等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政治理论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3.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时事政治1. 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重大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如“十四五”规划、全面依法治国等。

2. 国际形势: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贡献,如“一带一路”倡议等。

3. 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公共卫生等。

# 法律常识1. 宪法: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内容,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民法典:掌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如物权、合同、人格权等。

3. 刑法: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如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和适用。

# 思想道德建设1. 公民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2. 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等“八荣八耻”。

3.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 政治参与1. 民主选举:了解选举的程序和意义,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民主监督:理解公民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社会监督。

3. 民主决策:认识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途径。

#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政治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政治科目的核心内容。

政治不仅是中考的重要科目,更是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一、列举我国的制度类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1、党的监督2、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3、人民群众的监督4、社会组织的监督二、列举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类1、基本国策:1对外开放 2计划生育 3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发展战略:1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节约战略3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三、列举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类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1、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

2、从相对数来看,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一个资源小国。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区别:依法治国的前提、中心环节、有力保障1、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3、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五、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六、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基础工程、重要任务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2、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七、区别: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原则、重点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知识点解析

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知识点解析

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知识点解析思想品德是中考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水平。

下面,为大家解析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的知识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强调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考生需要了解每个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 公民道德与行为规范公民道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些准则包括:守法、遵纪守法、友善待人、尊重他人、守信用、爱护环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道德规范的内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民族精神强调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考生需要了解如何体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例如:热爱祖国、尊重国旗、珍爱中华文化等。

4. 校规校纪与学生权利校规校纪是学校为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权益而制定的规范。

学生权利包括受到公平对待、受到教育和知情权等。

考生需要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理解自己的权益,并在实际生活中遵守规范。

5.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各种公共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则是从事特定职业人员所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考生需要了解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6. 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和情感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技巧。

7. 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培养青少年遵守法律、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的教育。

考生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和义务。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大全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大全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大全思想品德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对道德规范、社会责任、人生追求等方面的理解和积累。

下面是一篇关于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的总结,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道德规范1. 功利主义:行为的好坏取决于其结果,追求最大利益;2. 义务主义:行为的好坏取决于其动机和一般准则,追求道义要求;3. 美德伦理:关注个人品德的培养,注重美德的建立和修养。

二、社会责任1. 个人责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诚实守信、遵守规则;2. 家庭责任:要尊重父母、照顾家人,为家庭和睦付出努力;3. 学校责任:积极参与学校活动,遵守校规校纪;4. 社会责任:尊重他人、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人生追求1. 生存追求: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2. 快乐追求:追求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注重享受生活;3. 知识追求:追求知识的广博和深厚,提升个人修养;4. 价值追求: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关注社会公益。

四、人际交往1. 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2. 相互帮助: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和困难;3. 相互理解:善于倾听和包容,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4. 心平气和:处理矛盾和纷争时保持冷静,以和为贵。

五、道德修养1. 孝顺父母: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尊重父母的意愿;2. 诚实守信:讲信用,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骗;3.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言行和权益,不侮辱他人;4. 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不推卸、不逃避;5. 关爱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倡导低碳生活;6. 爱心公益: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六、良好习惯1. 守时习惯:准时完成任务,不拖拉、不拖延;2. 整洁习惯: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整洁,爱护公物;3. 学习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复习巩固知识;4. 交往习惯:礼貌待人、慎言慎行,与人为善;5. 健康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6. 阅读习惯:养成读书的爱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中考德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德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德育知识点归纳总结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和思想品德教育。

在中考中,德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学生需要对一些德育知识点有所了解和掌握。

下面是对中考德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道德品质1.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指一个人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说谎,不欺骗他人。

同时要讲信用,信守承诺,不轻易变卦。

中考中的语文、作文和政治题目中常常会考察学生对于诚实守信的理解。

2. 勤奋好学勤奋好学是指一个人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考中的各学科都会考察学生对于勤奋学习的态度和做法。

3. 谦逊礼貌谦逊礼貌是指一个人要谦虚、谨慎,对待他人要有礼貌,不傲慢自大,不粗鲁无礼。

中考中的语文、道德与法治等科目会考察学生对于谦逊礼貌的理解。

4. 爱护集体荣誉爱护集体荣誉是指一个人要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利益,不做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关心集体荣誉,为集体荣誉而努力。

中考中的政治、历史、品德与社会等科目常常会考察学生对于爱护集体荣誉的态度和做法。

二、社会公德1. 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社会公德,指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中考中的政治、品德与社会等科目会考察学生对于遵纪守法的理解。

2. 礼让守序礼让守序是指在公共场所和社会交往中,应该有礼貌,互相尊重,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待,不占用他人权益。

中考中的品德与社会等科目会考察学生对于礼让守序的态度和做法。

3. 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指乐于助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做慈善公益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中考中的品德与社会等科目会考察学生对于助人为乐的态度和做法。

4. 珍惜资源珍惜资源是指节约资源,反对奢侈浪费,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财物。

中考中的地理、科学等科目会考察学生对于珍惜资源的态度和做法。

三、责任担当1. 爱护家庭爱护家庭是指孝敬父母,关心家庭,履行家庭责任,帮助家人,维护家庭和睦。

中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

中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

中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中考是每个初中学生备受关注的重要考试,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考试的一大重点。

本文将对中考中涉及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点总结思想道德修养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其重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品质培养和社会公德等。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重要理念,主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同学们要深入理解每个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贯彻落实。

2. 个人品质培养个人品质培养包括道德品质、智慧品质以及体魄品质等。

其中道德品质是核心,要求同学们具备勤劳、诚实、守时、友善、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

而智慧品质则要求同学们培养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品质。

3.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对社会他人行为的尊重和关爱,包括对长辈的尊敬、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对公共设施的爱护等。

同学们要学会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观念,培养出宽容、友善、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

二、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法律基础知识是中考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包括宪法、刑法、劳动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

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包括国家的组织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同学们要了解我国的宪法是采取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公民的义务等。

2. 刑法刑法是对犯罪行为的规定和惩罚的法律,包括对盗窃、伤害他人等犯罪行为的规定。

同学们要了解各种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3. 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其中包括用工合同、劳动报酬、工时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同学们要了解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包括产品质量、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方面的保护。

中考的道德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的道德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的道德必考知识点归纳中考道德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涵盖了丰富的道德知识,还强调了实践应用。

以下是中考道德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则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范。

-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 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同时也是道德的要求。

二、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

-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石,关系到个人的信誉和社会的和谐。

- 诚信教育应从小培养,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

三、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和劳动成果。

- 尊重他人意味着平等对待,不歧视、不轻视任何人。

- 在日常生活中,要通过礼貌用语、尊重他人意见等方式来体现尊重。

四、责任与担当- 个人责任是指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承担,包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责任。

- 社会责任是指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

- 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逃避,是成熟的表现。

五、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要求在资源分配、机会提供等方面做到公正无私。

- 维护公平正义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抵制不正之风,维护社会秩序。

六、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情感和行为。

- 爱国主义教育包括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 在实际行动中,要通过遵守国家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等方式来体现爱国情怀。

七、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起。

- 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是践行环保意识的具体行动。

八、健康生活理念- 健康生活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考思品必考知识点

中考思品必考知识点

中考思品必考知识点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知识点思想品德是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它考查学生的道德修养、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

了解并掌握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道德修养、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三个方面,介绍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的知识点。

一、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思想品德的基础,也是社会共同规范的依据。

在中考中,道德修养是考察的重点。

具体的考察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秩序与社会公德- 学生应该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比如尊重师长、帮助他人、守法纪等等。

- 学生需要明白道德秩序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并举出一些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社会公德与法律规定的关系。

2. 个人品德与社会关系- 考生需明白个人品德对于自身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比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等。

- 学生应能辨别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并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二、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中考思想品德考察的另一大重点,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中考常考的思维能力相关内容:1. 逻辑思维训练- 考生应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如因果关系、分类与整合等。

-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练习,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信息处理与评价- 考生需要学会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并合理利用有效信息。

- 学生需要具备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能够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和重要性。

三、思想品质思想品质是指个体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素质。

中考中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理想与信念-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个人理想与信念,并了解如何实现和践行。

- 考生可以通过个人经验,阐述个人理想和信念对自我奋进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2. 价值观念与时代精神- 学生需要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民主、平等、奉献等,并明白时代精神与其相应关系。

初中中考《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知识点归纳

初中中考《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知识点归纳

初中中考《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知识点归纳《道德与法治》是中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涉及到人们的道德行为和法律知识。

在考试中,核心的知识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知识点的归纳:一、人的价值和道德知识1.人的尊严和平等:明确人是具有尊严和平等的生命体。

2.人的权益和自由:包括人身权利、自由权利和财产权利等。

3.人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人在社会交往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尊重他人权益、遵守规则等。

4.人的社会行为规范:理解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友善和谦虚等。

二、家庭与社会1.家庭的重要性: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和谐家庭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

3.公民社会责任:明白每个人都应对社会负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法律知识1.法律的定义和特点:理解法律的概念以及法律的特点。

2.法律的形成过程:了解法律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等过程。

3.宪法和法律体系:掌握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法律的具体内容:如刑法、民法、劳动法等,了解不同领域的法律规定和法律责任。

5.法律援助:了解法律援助的意义和内容,以及如何获取法律援助。

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权利:明白公民拥有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

2.公民义务:了解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如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等。

五、行政法和刑法1.行政法:了解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能,掌握公民对行政行为的权益保护方式。

2.刑法: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掌握常见刑事犯罪的种类和法律责任。

六、青少年法律保护1.未成年人的权益:了解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

2.青少年犯罪和预防: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七、政治和法治1.政治觉悟:明白公民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责任,如参与选举、履行公民义务等。

2.法治意识: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法治社会的特点。

八、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区别:明了道德和法律的定义和特点。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汇总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汇总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汇总一、道德知识点1.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世界和价值的理解和看法。

它们是由人的生活经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

2. 道德常识道德常识是对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理解和认知。

它包括人的基本权利、义务和禁止行为等内容。

3. 道德判断道德判断是对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的评价和判断。

它需要根据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来进行。

4. 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生活中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遵从道德规范,自我完善,提升道德素养的过程。

5. 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于道德行为产生的情感反应。

它包括对于善恶、真假、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情感反应。

6. 道德观念7.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

它包括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等方面。

8. 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是指个人在行为上表现出的道德素质。

它包括诚实守信、勤勉努力、正义感等方面。

9. 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指在家庭关系中个人表现出的道德素质。

它包括孝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等方面。

10.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所提倡的道德信念和文化理念。

它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由平等等方面。

11. 岗位职业道德岗位职业道德是指职业人员在工作中遵守的道德规范。

它包括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勤勉敬业等方面。

12. 社会道德风尚社会道德风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文化习俗。

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

二、法律知识点1.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它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关构成和职权、公民权利和义务等。

2.刑法刑法是规定刑事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它规定各种刑罚和判决原则, 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名誉权等。

3.民法民法是规定民事关系基本法律规则的法律。

它规定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等。

4.行政法行政法是规定行政管理制度、组织和运作方式的法律。

它规定行政机关的权力、职责和程序。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高一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高一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高一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700字)思想品德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考核内容之一。

以下是对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的总结:1. 中国传统美德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考常考的传统美德有尊老爱幼、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基础。

2. 成功的素质追求成功是人类的天性,而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中考常考的成功素质有责任心、毅力、自信心、创新精神等。

通过学习这些成功素质,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能力。

3. 社会责任感中考会考察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担当精神。

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会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

培养社会责任感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4. 诚信与公平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中考会考察学生对诚信和公平的理解。

学生应该坚持诚信,不抄袭、不作弊,做到公平正直,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5. 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保证。

中考常考的文明礼仪有尊重他人、谦虚有礼、待人热情等。

学生应该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向他人传递正能量。

6. 爱国情感中考会考察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爱国是中学生培养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

7. 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中学生道德建设的基础。

中考常考的家庭美德有孝敬父母、和睦相处、勤劳守信等。

学生应该尊重父母,与家人和睦相处,明白家庭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以上是对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的总结,希望对高一学生有所帮助。

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理解和学习这些思想品德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品格,将对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一、道德常识1.道德的本质和作用: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规范,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道德的基本要求:守法、诚实、友善、公正、勤奋、团结、互助等。

3.道德自律:个人应该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纠正能力,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互相尊重、公平待人、诚实守信、容忍和善良。

二、法治常识1.法治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强调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维护公平正义。

2.宪法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组织原则、权力机构和公民权利,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法律的作用和分类: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基本权利,同时也应该履行税收、兵役等公民义务。

5.平等和公正原则:法律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司法机关要确保审判公正、平等对待。

6.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维护:公民应该遵守法律,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举报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7.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青少年应该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参与非法活动。

三、国家法律知识1.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规范,现代法律发展为国家政权的法律规范。

2.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法律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订的,一般经过立法、公布、施行的过程。

3.法官和法院的职责:法官是司法机关的主要成员,负责审理案件,依法发表裁决;法院是审判机关,负责处理法律纠纷。

4.检察官和检察院的职责:检察官是监察机关的成员,负责执法监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检察院是国家司法机关,负责刑事检察工作。

四、社会伦理知识1.社会公德:包括文明交往、爱护环境、保护公共财物、守时守法等,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

2.家庭伦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保持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道德与法治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观念。

以下是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的知识点总结。

一、道德知识点1.道德基本原则-客观原则:客观公正,不带个人情绪和意志。

-公正原则:平等对待,不偏袒任何一方。

-自由原则: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

-诚信原则:讲信用,遵守承诺。

-互助原则:相互帮助,关心他人。

2.道德规范-孝顺尊老:关爱家人和年长者。

-诚实守信:说真话,遵守承诺。

-爱国敬业:热爱祖国,尽职尽责。

-友善互助:友善待人,互相帮助。

-勤俭节约:节约资源,不浪费。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3.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法治知识点1.法律基础知识-中国法律体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法律的层级关系:宪法高于法律,法律高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民事法律关系:合同、权益、继承、侵权等。

-刑事法律关系:犯罪与刑罚的认定、处罚等。

2.法治实践-守法守纪:学生应遵守学校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

-文明礼貌:学生应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交礼仪规范。

-安全知识:学生应了解常见的安全事故和自我保护方法。

-维权意识:学生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学会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

3.公民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生命权、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表达权等。

-公民义务:遵守法律、纳税、保护环境、参与公益活动等。

-公民责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发展。

4.法律教育-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

-安全教育:学生应了解常见的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学生应了解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

-维权教育:学生应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权。

总结:道德与法治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观念。

中考 思品 知识点总结

中考 思品 知识点总结

中考思品知识点总结随着中考的逼近,思品成为许多学生关注的重点科目。

在这一科目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各种知识点,还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中考,我们将在以下内容中总结思品的知识点,包括伦理道德、政治情况、文化交流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一、伦理道德1. 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公平正义、勤俭节约、自律自信等内容。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明确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 伦理道德的典型示范伦理道德的典型示范包括孔子、老子、孟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以及其他各种国际典范人物。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人物的伦理思想,包括仁爱、诚信、忠孝、谦逊等道德品质,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 伦理道德的实践困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伦理道德的实践困境,如是否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否举报违法行为、是否捍卫正义等。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实践困境,并能够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

二、政治情况1. 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国家的组织机构、权力运行和决策程序等内容。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并进行比较分析。

2. 政治领导人的重要作用政治领导人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思想和决策对国家的发展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并掌握他们的重要决策和影响。

3. 政治世界的动态变化政治世界时刻充满着各种变化,包括国际关系、政治冲突、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动态变化,并能够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

三、文化交流1. 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文化交流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在文化、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各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和形式。

2. 文化交流中的问题和挑战文化交流中常常存在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文化冲突、文化认同、文化隔阂等。

中考政治各科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各科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各科知识点归纳中考政治课程主要涵盖了思想品德、法律常识、社会热点、国家政策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中考政治各科知识点的归纳:思想品德教育1. 个人品德:包括诚信、尊重、责任、合作等基本道德规范。

2. 社会公德:如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尊重他人权利等。

3. 职业道德:强调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公平竞争等职业行为准则。

4. 家庭美德: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和支持。

法律常识1. 宪法:了解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民法:包括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基本法律关系。

3. 刑法:基础刑法知识,如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种类等。

4. 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和权益。

社会热点问题1. 环境保护: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网络安全: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3. 公共卫生:认识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防控等。

4. 社会公平正义: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关注弱势群体。

国家政策1. 教育政策:了解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相关政策。

2. 经济政策: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

3. 文化政策:了解国家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支持政策。

4. 外交政策:了解国家的外交原则和国际地位。

学习方法1. 记忆法:通过重复记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抽象的法律和政策。

3. 讨论交流:与同学讨论,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应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理解。

结束语通过对中考政治各科知识点的系统归纳,我们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也能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品德中考复习 知识点

思想品德中考复习 知识点

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知识点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原因(表现)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国家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6、现阶段,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强调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民族的魂—————民族精神。

兴国之要————经济建设强国之路————改革开放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8、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9、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14、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5、我国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16、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对外开放17、我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8、我国的基本方略(治国方略):依法治国。

19、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证)20、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中考道德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考道德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考道德重要知识点总结一、道德与公民道德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

公民道德是指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

公民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道德修养1.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国家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要树立正确的“爱国是爱党”的观念,把个人的幸福和事业与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相联系,自觉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而努力工作。

2. 礼貌待人:礼貌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规范,是社会公德的体现。

要讲究礼貌,尊重他人,学会谦和有礼,遵循社会公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 礼让他人:礼让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养。

要学会关心他人,善待他人,做到礼让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以礼让之心待人,促进社会和谐。

三、忠诚友善1. 忠诚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是作为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忠实担当自己的职责,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2. 友善待人是一种美德,是社会公德的表现,要学会善待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促进社会和谐。

四、公民职责作为公民,应当履行一定的职责,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1. 尊重宪法和法律:要尊重和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地履行公民的法律义务,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2. 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要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福祉负责,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做出贡献。

3.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关心国家的大事,关心社会的进步,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4. 维护社会公德: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讲究礼貌,尊重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

五、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重视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备战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7、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二、“根本”类1、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指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10、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1、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5、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7、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8、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9、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科教兴国。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9、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0、“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我国的发展战略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三步走”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

13、我国的分配制度(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四、特点(特征)类1、初中学习的新特点:课程科目增多,课程难度加深,课堂节奏变快,学习任务变重,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不同。

2、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自尊、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认真负责等。

3、少年的情绪特点: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4、法律的基本特征:①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③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警察、军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最显著的特征);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平等、民主、尊重、和谐、互助6、犯罪的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7、公共利益的特点:共享性、不可分性、层次性、特殊性、多样性。

8、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9、税收特点: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0、弱势群体的特征:(1)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2)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3)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11、先进文化的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1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⑴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

⑵其它特点:④农村人口多⑤人口老龄化速度快⑥人口分布不均衡⑦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13、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即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②公益性:即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

③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包括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

五、原则类1、玩的原则:玩得健康,玩得节制,玩得节俭,玩得有个性2、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3、邻里交往的原则:(1)尊重别人的隐私,不随意打听、传播、议论和干涉别人的私事(2)不干扰别人的生活(3)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4、男女交往遵循原则:“自然”“适度”六、教材中古语的启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事前要有正确的计划,就容易成功,否则就可能失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要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经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强调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注重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注重劳逸结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知人者智,自知之明。

(既能正确的认识别人,又能认识自己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强调了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宰相肚里能撑船。

(强调了宽容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诠释了换位思考含义,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仁者爱人。

(强调了关心是相互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强调了帮助他人是是善心和爱心的表现)通往心灵的大路是你的耳朵。

(学会倾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要想得到好的结果,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

(强调了诚信、诚实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为人做事要堂堂正正、诚实、公平、公正)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规矩、懂规矩。

守规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万善孝为先;谨庠序之交,申之以孝悌之以(意在告诫大家要孝敬父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艰难困苦的磨练,能助人成就大器。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天靠地靠祖先,不算是好汉。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指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忧虑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途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规章和制度,国家的根本就会动摇;人民失去了制度和规则就难以得到管理和约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

是一个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要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

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七、易混概念1.公民与人民2.权利与权力(1)性质不同:权利属于法律上的概念,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如公民享有选举权、批评建议权等。

权力属于政治概念,强调的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强制力)或者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即职权)。

(2)行使主体不同。

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处分方式不同。

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4)社会功能不同。

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

3.法治与法制(1)法制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总和,它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合法原则、制度、程序和过程,属于制度的范畴,其精神实质是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完善以及普遍遵守。

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

(2)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改造,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

(3)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4.责任与义务(1)性质不同。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则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

(2)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

(3)权利义务不同。

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公民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