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可视化—发现数据之美》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中学信息技术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中学信息技术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案:中学信息技术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概念和应用领域;2.了解常见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工具和方法;3.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清洗的基本技巧;4.学会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模型的建立与分析;5.学会使用可视化工具进行数据展示与解读;6.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数据收集、整理和清洗的基本技巧;2.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和数据模型的建立;3.可视化工具的使用和数据展示的方式。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2.知识讲解2.1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概念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清洗数据,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从中找出其中的规律、趋势和关联性的过程。
可视化则是将分析得到的数据,通过图表、图形等视觉化方式展示出来,使得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2.2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工具的应用介绍常见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工具,如Excel、Python、Tableau 等,并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实践操作3.1 数据收集和整理分发给学生一份包含一定数据量的表格文件,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3.2 数据清洗引导学生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清洗,去除重复数据、缺失数据,以及不符合要求的异常值。
3.3 数据分析与建模针对清洗后的数据,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并引导学生使用Excel 或Python等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建模和预测。
3.4 数据可视化引导学生使用可视化工具对分析得到的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采用合适的图表和图形,以及颜色、字体等元素进行设计。
4.案例分析以一个实际应用场景为例,展示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流程。
引导学生在分析中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5.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展望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场景。
《3.3.2 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观点和作用。
2. 学习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
3. 能够理解和分析数据,并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和工具,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和实现有效的数据可视化,理解数据可视化的优缺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白板、数据样本、图表样本等。
2. 收集和整理有关数据可视化的基础知识和工具的资料。
3. 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深理解。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数据可视化图表,让学生感受数据可视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并引出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2. 基础知识讲解:介绍数据可视化的基本观点、分类、作用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数据可视化有初步的了解。
3. 工具介绍: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Tableau、Python等,并简要介绍其基本操作。
4.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具体应用,如市场分析、人口统计、金融分析等,并分析如何运用不同的图表类型来展示数据。
5. 学生实践:给学生分配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实际数据项目进行数据可视化实践。
要求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图表设计、图表制作等环节。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
6. 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数据可视化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技巧。
同时,邀请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和评判,共同讨论和改进。
7.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数据可视化在未来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不息提高自己的数据可视化技能。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2. 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数据可视化示范课教案
数据可视化示范课教案教案标题:数据可视化示范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创建数据可视化图表。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
2. 数据可视化软件或在线工具(如Excel、Tableau、Google数据工作室等)。
3. 准备好的数据集(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如体育成绩、人口统计数据等)。
4. 网络资源和教学素材。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解释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图形等可视化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2.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可视化的应用场景和好处,如在商业、科学研究、新闻报道等领域中的应用。
知识讲解(10分钟):1. 解释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则,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清晰简洁的设计、准确的标签和标题等。
2. 介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以及它们的适用场景和特点。
3. 演示如何选择和创建适当的图表类型,以及如何使用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可视化。
示范与实践(25分钟):1. 提供一个具体的数据集,并示范如何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创建相应的图表。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提供的数据集,使用工具和技术创建自己的数据可视化图表。
3. 鼓励学生在创建图表的过程中思考图表的设计原则和数据的解读,以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
4. 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并进行互动和讨论。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 对学生的数据可视化图表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4.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练习,以便学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据可视化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应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如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地理数据的地图可视化等。
3.2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2020)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综合评价
(1)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同学互评: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了解彼此的学习情况,相互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3)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板书设计
①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基本概念
-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
其次,我在课堂上引入了一个具体的案例,以展示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在实际中的应用。然而,我发现学生在分析和解释案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难以将案例中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需要在未来的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
此外,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一次小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我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小组缺乏组织和领导能力,导致讨论进展缓慢;有些小组成员过于依赖小组领导者,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贡献。为了改善小组讨论的效果,我需要在未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可视化—发现数据之美》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本地考生 占比 (% )
9.26 13.34 12.79 8.04 6.42 3.00 15.38 21.67 3.65 6.57 9.74 69.72 88.35 88.06 16.72 18.09 66.07 49.59 56.49 48.20
04
任务详情:
1 、依据《 2017 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 率汇总表》完善《数据可视化任务一》中各 地区的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率,以此数据为依 据 ,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形式,形成“各地 区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情况分析图”。
序号
省份
人数
1
河北
155
2
河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
3
湖南
61
4
江苏
78
5
山东
514
6
浙江
119
04
任务详情:
3 、以《数据可视化任务三》表格 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形 式,形成“ 2002-2017 高校毕业生 数量趋势图”。
2002-2017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趋势表
序号
年份
人数(万人)
1
2002
114
高校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率地区统计
表
地区
入选本地化率( % )
北京
上海
14.86
天津
7.85
山东
广东
17.36
安徽
66.07
湖南
49.59
四川
04
任务详情:
2 、以《数据可视化任务二》表格 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 形式,形成“排名第一位省份终审 通 过学生比例分析图”。
2017 年各高校自招排名第一位省份 终审通过学生数据制图
新2024秋季高一必修1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第3章数据处理与应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据可视化》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一必修1 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第3章数据处理与应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可视化在信息传递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其对于复杂数据解读的便捷性。
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
3.计算思维:通过数据可视化的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和视觉表达能力,学会用图表讲述数据故事。
4.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可视化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确保可视化作品能够真实反映数据本质,避免误导。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常用工具和图表类型。
三、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数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可视化。
•如何设计美观、有效且能准确传达信息的数据可视化作品。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图表类型介绍)。
•数据可视化软件(如Excel、Tableau、ECharts等)的演示和操作材料。
•实际数据集和已完成的数据可视化案例,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图表类型。
•演示法:通过数据可视化软件演示如何创建和编辑图表。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可视化实践,亲手制作图表。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图表类型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促进思维碰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通过数据可视化解决复杂问题的故事,如公共卫生部门利用图表展示疫情趋势,帮助决策者制定防控措施。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数据可视化作品?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新课教学•数据可视化基本概念讲解:•定义: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形、图像等视觉形式展现出来的过程,旨在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3.3.2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方法。
3. 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2.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可视化方式,理解数据可视化在分析和决策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数据可视化示例图表。
2. 准备教学资源:互联网上收集的数据可视化案例和教程。
3.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时为单课时,约45分钟。
4. 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数据可视化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数据可视化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什么是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有哪些应用”等,引发学生思考。
2. 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和分类(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和分类,包括静态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和动态图表(如数据地图、数据动画等)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实际案例,如某公司销售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图表类型、图表元素(如标题、轴标签、数据标签等)和配色方案等,并使用软件(如Excel、Tableau等)绘制图表。
4. 小组展示与讨论(2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图表作品,并简要介绍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对图表进行点评和建议。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加深对数据可视化的理解和应用。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实践数据可视化技术。
6. 布置作业(2分钟)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数据可视化应用场景进行调研和实践,下次课上分享自己的成果。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424数据可视化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对数据可视化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在制定本章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学科要求,力求使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章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收获,更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数据可视化作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提供作业指导,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数据可视化相关知识。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以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为主线,详细讲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方法与应用。通过严谨的教学过程,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据可视化知识,培养其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可视化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并掌握其制作方法。
3.学会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Tableau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制作。
4.掌握数据可视化作品的审美原则,能够评价和改进自己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数据可视化的过程,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3.3.2数据可视化》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1.贴近生活:本章节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可视化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据可视化的作用和意义。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数据可视化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原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可视化案例开始,例如展示一份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图表能够更好地展示这个数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引导学生学习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讲解不同类型的图表及其特点,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介绍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则,包括清晰性、准确性、简洁性和美观性。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呈现数据,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
《3.3.2数据可视化》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中的《3.3.2数据可视化》,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数据可视化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图表,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提高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
4.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数据可视化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可视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
数据可视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展示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直观地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和展示数据的能力,特制定本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可视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可视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据可视化概述1.1 数据可视化的定义、起源和发展1.2 数据可视化的作用和意义1.3 数据可视化常用工具2. 数据可视化方法2.1 基本图表类型: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2.2 高级图表类型:散点图、热力图、地图等2.3 数据可视化技巧:色彩、字体、布局等3. 数据可视化工具3.1 常用数据可视化工具:Excel、Tableau、Python等3.2 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4. 数据可视化案例分析4.1 实际案例展示4.2 案例分析与讨论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介绍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可视化在生活中的作用2. 讲解数据可视化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1 通过实例讲解数据可视化的定义、起源和发展2.2 讲解数据可视化的作用和意义2.3 介绍常用数据可视化工具3. 讲解数据可视化方法3.1 讲解基本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3.2 讲解高级图表类型,如散点图、热力图、地图等3.3 讲解数据可视化技巧,如色彩、字体、布局等4. 数据可视化工具教学4.1 选择合适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Tableau、Python等 4.2 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4.3 通过实例演示工具的应用5. 数据可视化案例分析5.1 展示实际案例,如企业运营数据、市场调研数据等5.2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据可视化解决实际问题6. 课堂练习与讨论6.1 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可视化设计6.2 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7. 总结与反思7.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7.2 引导学生反思数据可视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3.3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解答:
1. 打开Excel,输入销售数据,包括产品名称、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 选中包含销售数量的列,点击“插入”菜单中的“柱状图”按钮。
3. 在弹出的柱状图类型列表中,选择合适的柱状图样式。
4. 生成柱状图后,各产品的销售数量将以柱状形式展示。
例4: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题目:给定一组学生成绩数据,包括姓名、数学成绩、英语成绩和语文成绩。请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图表化,分析各科成绩的分布情况。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学中的统计学知识,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理解,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如何将数据整理、处理、分析并可视化展示,这是他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的。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但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复杂、繁琐的数据处理产生抵触情绪。此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也有待加强。
解答:
1. 打开Excel,输入学生成绩数据,包括姓名、数学成绩、英语成绩和语文成绩。
2. 使用“筛选”功能,对数学成绩进行筛选,筛选条件设置为“数学成绩>90”。
3. 筛选结果将显示数学成绩大于90分的学生名单。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教案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案例,如“如何分析和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分布”,引入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概念。
•学生行为:观看案例,思考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应用场景。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概念。
(二)数据分析方法讲解(10分钟)
•教师行为:详细讲解数据分析的常见方法,如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预测性分析等,并展示各自的应用场景。
•学生行为: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提出疑问。
•设计目的:确保学生对数据分析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三)数据可视化技术(10分钟)
•教师行为: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技术和工具,如图表、图形、地图等,并展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展示。
•学生行为:学习数据可视化技术,理解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技巧。
(四)实践操作(10分钟)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如Excel、Tableau等,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行为:动手操作,体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小组讨论(5分钟)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学生行为: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提出问题。
《3.3.2 数据可视化》学历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数据可视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各行业中的应用场景,为后续深入学习数据可视化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定义、分类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2. 技能与操作: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数据可视化在表达信息时的优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兴趣,以及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意识。
三、评价任务1. 概念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数据可视化定义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析至少一个数据可视化应用的实例,撰写简短报告,评价其对数据可视化优势的理解。
3. 互动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操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制作,并互相评价作品。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几个数据可视化的实例(如热力图、柱状图等),引发学生对数据可视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数据可视化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强调其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学生分析教师提供的或自己找到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实例,并准备简短报告。
4. 互动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可视化制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反馈(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数据可视化定义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简单数据可视化的设计与制作,题材不限,并提交作品以供评讲。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应反思本课学习中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2. 教师应对本课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及需要改进之处,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后续学习。
七、附加资源推荐推荐一些与数据可视化相关的网站、书籍和视频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43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
4.强化课堂与课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数据可视化任务。
3.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4.教学方法: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对数据可视化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所学的数据可视化知识,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Tableau等)完成一份可视化报告。要求报告包含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图表,并对图表设计进行适当的美化,使之既清晰又具审美价值。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利用数据可视化手段,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其在数据可视化过程中,注重视觉效果和信息传递的和谐统一。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但对于数据可视化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对于图表的类型和使用场景有初步的认识,但在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和技巧方面,仍需进一步指导和实践。此外,学生在审美和视觉表达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如何将数据有效转化为视觉信息,以达到最佳的信息传递效果,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本章节的教学应注重差异化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机会,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提升他们的数据可视化能力。同时,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2 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方法。
3. 学会应用图表和图形清晰地表达数据。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图表类型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图表和图形清晰地传达数据信息,如何分析图表数据以发现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相关图表和图片以辅助讲解。
2. 准备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Python等)及其相关库(如matplotlib、seaborn等)。
3. 准备案例数据,以便学生实践操作。
4. 安排一次在线教室,以便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数据可视化图表,让学生感受数据可视化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引出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2. 基础知识讲解:介绍数据可视化的基本观点、分类、作用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数据可视化有初步的认识。
3. 工具介绍:介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Tableau、Python等,并简单演示如何应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据可视化的过程和方法,如如何收集数据、如何选择图表类型、如何进行图表优化等。
5.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的经验,自己选择数据、选择工具、设计图表,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6. 教室讨论: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和分享,同时听取其他同砚的创意和想法,共同探讨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技巧。
7.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可视化技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观点和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43数据可视化优秀教学案例
5.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学理念:本案例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不断提高。
2.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师评等多元化评价,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数据可视化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2.教师可以总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水平。
3.教师可以强调数据可视化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据可视化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可视化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2.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数据可视化作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案例亮点
1.真实情境的创设:本案例以生活中的数据可视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数据可视化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
3.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展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现数据之美——“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
教学·现场发现数据之美———“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文|许艳玲一、教材分析“数据可视化”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一第三章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解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形式、实现等知识和技术。
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亲自参与和体验中能够很好地掌握数据收集和预处理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编程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和相关方案设计,以此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再加上当今社会发展已进入信息技术时期,在生活中学生也经常接触网络、计算机等,对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并不陌生,如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就把天气数据表达得更直观,人们很容易就能看到天气、温度等变化情况。
鉴于高中生挑战性心理较强的特点,教师通过设计和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不同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进而深刻体会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发现数据之美、数据之便利。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可视化表达的常用方式、工具,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形式、实现方法等,在真实的情境和体验中,通过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会数据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3.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学科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感受数据让现实生活的很多事情变得更便捷和高效,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可视化的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数据可视化表达的方式和实现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可视化表达工具,以传达出要表达的信息,同时兼具数据的美观和装饰效果。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利用多媒体导入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和生产数据,如城市拥堵数据、天气预报数据等,让学生体会各种数据的不同表达方式,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可视化—发现数据之美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数据可视化:发现数据之美?教案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及适应了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开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根底,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是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兼备的课程.对信息的加工水平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局部.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数据需要图表进行表示,以形象直观的图形将枯燥的数据表现的栩栩如生,让人很轻松地就能从中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及变化. 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用EXCEL电子表格将数据图形化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课本第四章第二节第二个知识点,这一课内容有图表类型及让学生掌握柱型图、饼图、折线图.本课为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图表类型及创立图表.利用图表的直观性,可以较方便地对数据进行分析.随着实际需求的日益增长与软件的不断更新,现在Excel中提供了很多的图表类型,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有三种图表:柱形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扇形图〕.这局部内容在本章中占重要地位,学生在学完本课内容之后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统计方面的数据,是数据处理软件数据计算及显示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创造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了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探究.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实质就是表格内要素关系〔如数量或比率有类别、地点、时间等要素的关系〕的图形化展开,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直观比拟,增强了数据的可读性,从而使我们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这局部内容学生感兴趣且难度不大.本课可采用范例对几种常用的图表表示方法进行教学.本课内容分三局部:1、学习根据表格中的局部数据生成柱形图.2、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局部数据生成折线图、饼图.3、练习并稳固所学知识.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爱动手又具有个性,兴趣比拟广泛.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具备EXCEL其本操作的根底.由于学生自身开展及诸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实际操作水平、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准备了不同层次的素材,这些素材学生既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分工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利用表格数据生成图表的一般方法.2、了解常用的图表类型,能够选择适合数据分析的统计图表.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生成某种类型图表的步骤和方法.2、在观察、比照、交流、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作水平、处理数据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合作交流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准确获取信息资源并按要求组织资源.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水平,养好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2、通过西间、生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胆量、鼓励、成功让学生享受成就感, 树立自信心,同时渗透德育思想.3、让学生体验统计图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分析统计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创造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对自主招生相关信息的探究,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理想和目标.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表制作方法及步骤,图表的分析及应用教学难点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图表数据分析五、教学方法教师:1、任务驱动:在这堂课中,三个任务,实践讲解相结合,将新的知识与现存在的问题融入其中.学生经历任务分析、动手制作、完善直到最终完成的整个过了单纯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枯燥的技能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在任务驱动方式下,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2人分为一组.个别问题组内讨论,共性问题师生共同研究.2、同步演示:由于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他们又好动手,多讲无益,但少讲容易造成讲不清楚.利用计算机演示学生的制作过程,直观、明晰,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再现,便于发现与解决,提升了学习效率.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讨学习,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六、教具网络教室、教材、演示PT、课堂任务学案、局域网播送@017局部高校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率汇总表?、百度图说预录教学视频七、教学结构八、评价课堂知识评价1、是否掌握生成图表的方法2、是否能进行简单的分析3、熟练掌握地生成图表,深入分析图表.课堂学情评价1课时十、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们为什么需要数据可视化?,用动画诙谐的风格展示互联网及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可视化的必要性和优势,让学生感觉到视觉冲£及本课主题吸现数据之美〞.2、新课讲授1〕何为数据可视化:根据展示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实例,鼓励学生自己提炼出数据可视化的概念.2〕发现数据之美:一方面学生要学会选择和加工适用于表达的数据源,并通过适宜的方式呈现,另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数据的呈现了解数据中隐藏的意义.3〕成喳攵〞之美:通过线上制图工具百度图说〞完成任务中需要的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3、任务驱动完成?高校自主招生本地化率数据分析?文档〔自主选择使用Excel或者百度图说两种绘制相关图表〕〕依据〈2021局部高校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率汇总表?完善?数据可视化任务一?中各地区的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率,以此数据为依据,选择适宜的图形化表示形式,形成“各地区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情况分析图〞.2以?数据可视化任务二?表格为依据,选择适宜的图形化表示形式,开“排名第一位省份终审通过学生比例分析图〞.2以?数据可视化任务三?表格为依据,选择适宜的图形化表示形式,形成2002-2021高校毕业生数量趋势图〞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学生学习了制作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4、讨论交流根据自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生源在各大高校的自招审核中极具竞争力, 同时每年高校扩招,毕业就业竞争力也与日俱增,面对这种现实情况,你将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通过开放课题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评价总结根据实践,总结常用的三种数据可视化图示的适用范围.柱形图:强调数量的差异.饼图:用于比照几个数据在其形成的总和中所占百分比值.折线图:反映数据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十一、课后反思这节课讲完后,总的感觉是比拟充分地实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首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课标和山东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教材进行开发.根据当下互联网■及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概念引领的信息技术趋势变化,将教材中对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三种图示在xcel工具中的应用扩展新的内容:线上图形、图像编辑工具在数据可视化实践中的应用.重点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将课堂分解的任务进行整合,利用1课时的时间,分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份简单的分析报告, 用数据说话、让数据说话,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机软件的实际应用性,强化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能实践课程的功能.其次,本节课通过任务驱动和同步演示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水平,较好地完本钱节任务,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各个环节比拟紧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本节课内容.轻松的教与学,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来推动教学.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根底工具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是非常广阔的.因此,在本节学习的各个环节,我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水平和探索创新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各局部内容操作技能的联系,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水平,提升自主学习水平.需要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让要学生在‘玩〞中学习,从而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水平.通过自主学习,咂〞促学,通过自己探究,以“问〞促学,通过完成任务,以做〞促学.例如,在本节课的引入环,我利用大数据图形化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数据可视化对事情本质的深化,让学生明白数字具象化以后更能全面丰富的表达问题的核心.再如,我将线上数据图形化编辑工具“百度图说〞与课本要求的xcel工具教学相结合,立足课本有所扩展,也是一个创新点.再次,轻松地教与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应巡视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遇到共性的问题, 提前预录视频比拟好的方法之一.例如,学生对于百度图说的操作比拟生疏,我在备课时提前预录了操作视频.请学生演示操作也可以到达交流学习的目的.一方酹生展示个人作品的同时,对于好的制作经验和体会,由老师引导同学给予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既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和动手水平,又是一个再学习再提升的过程.例如,我在综合点评时就是利用了这个方法.最后,缺乏的地方也是不少的.由于网速硬件配置等不可抗力的环境因素,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导入和制图时,时间稍显缺乏,有些学生没有时间完善课堂任务;另外讲课的语言欠缺幽默感.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反思,多总结,积极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四下第12课《数据可视化》教案浙教版2023信息科技
④ 数据可视化的制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和分析图表,例如使用Excel、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
⑤ 数据可视化的创新应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答案:主题: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消费习惯。数据:年龄、消费金额。可视化方法:柱状图。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消费习惯有所不同,例如年轻人更倾向于网上购物,而中年人更倾向于实体店购物。
5. 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谈谈你对数据可视化的理解和应用。
答案:本节课学习了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型的图表及其特点,以及如何制作和分析图表。数据可视化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首先,在Excel中选择需要可视化的数据,然后点击插入菜单,选择图表选项,在图表类型中选择柱状图,最后点击确定。
3. 请举例说明数据可视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例如,使用折线图分析股票价格的走势,使用饼图显示不同性别学生所占的比例。
4. 请设计一个数据可视化项目,选择一个主题,收集相关数据,并展示如何使用数据可视化来解决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访问一些知名的数据可视化网站,如Tableau、Datawrapper等,了解最新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和案例。
- 学生可尝试参加线上数据可视化比赛,如Kaggle竞赛等,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能力。
- 学生可关注一些数据可视化领域的大牛博客或公众号,如“数据可视化精选”、“数据科学之美”等,学习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可视化:发现数据之美》教案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及适应了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是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兼备的课程。
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数据需要图表进行表示,以形象直观的图形将枯燥的数据表现的栩栩如生,让人很轻松地就能从中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及变化。
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用EXCEL 电子表格将数据图形化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课本第四章第二节第二个知识点,这一课内容有图表类型及让学生掌握柱型图、饼图、折线图。
本课为第1 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图表类型及创建图表。
利用图表的直观性,可以较方便地对数据进行分析。
随着实际需求的日益增长与软件的不断更新,现在Excel 中提供了很多的图表类型,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有三种图表:柱形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扇形图)。
这部分内容在本章中占重要地位,学生在学完本课内容之后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统计方面的数据,是数据处理软件数据计算及显示知识的综合运用。
同时,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创造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了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探究。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实质就是表格内要素关系(如数量或比率有类别、地点、时间等要素的关系)的图形化展开,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直观比较,增强了数据的可读性,从而使我们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这部分内容学生感兴趣且难度不大。
本课可采用范例对几种常用的图表表示方法进行教学。
本课内容分三部分:1、学习根据表格中的部分数据生成柱形图。
2、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部分数据生成折线图、饼图。
3、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爱动手又具有个性,兴趣比较广泛。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具备EXCEL 其本操作的基础。
由于学生自身发展及诸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准备了不同层次的素材,这些素材学生既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分工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利用表格数据生成图表的一般方法。
2、了解常用的图表类型,能够选择适合数据分析的统计图表。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生成某种类型图表的步骤和方法。
2、在观察、对比、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处理数据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准确获取信息资源并按要求组织资源。
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好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2、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胆量、鼓励、成功,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同时渗透德育思想。
3、让学生体验统计图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分析统计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创造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对自主招生相关信息的探究,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理想和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表制作方法及步骤,图表的分析及应用教学难点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图表数据分析五、教学方法教师:1、任务驱动:在这堂课中,三个任务,实践讲解相结合,将新的知识与现实存在的问题融入其中。
学生经历任务分析、动手制作、完善直到最终完成的整个过程,避免了单纯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
枯燥的技能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学生在任务驱动方式下,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学生2 人分为一组。
个别问题组内讨论,共性问题师生共同研究。
2、同步演示:由于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他们又好动手,多讲无益,但少讲容易造成讲不清楚。
利用计算机演示学生的制作过程,直观、明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再现,便于发现与解决,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讨学习,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具网络教室、教材、演示PPT、课堂任务学案、局域网广播、《2017 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率汇总表》、百度图说预录教学视频七、教学结构八、评价课堂知识评价1、是否掌握生成图表的方法2、是否能进行简单的分析3、熟练掌握地生成图表,深入分析图表。
课堂学情评价积极参与讨论 A 非常积极 B 积极 C 一般 D 不积极完成任务情况 A 任务一 B 任务一和二 C 全部完成与他人合作情况 A 合作 B 合作是否学会创建图表 A 是 B 没有有所收获与体会九、课时1 课时十、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们为什么需要数据可视化》,用动画诙谐的风格展示互联网及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可视化的必要性和优势,让学生感觉到视觉冲ft及本课主题“发现数据之美”。
2、新课讲授1)何为数据可视化:根据展示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实例,鼓励学生自己提炼出数据可视化的概念。
2)发现数据之美:一方面学生要学会选择和加工适用于表达的数据源,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呈现,另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数据的呈现了解数据中隐藏的意义。
3)成“数”之美:通过线上制图工具“百度图说”完成任务中需要的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
3、任务驱动完成《高校自主招生本地化率数据分析》文档(自主选择使用Excel 或者百度图说两种绘制相关图表)1)依据《2017 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率汇总表》完善《数据可视化任务一》中各地区的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率,以此数据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形式,形成“各地区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情况分析图”。
2)以《数据可视化任务二》表格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形式,形成“排名第一位省份终审通过学生比例分析图”。
3)以《数据可视化任务三》表格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形式,形成“2002-2017 高校毕业生数量趋势图”。
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学生学习了制作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讨论交流根据自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生源在各大高校的自招审核中极具竞争力,同时每年高校扩招,毕业就业竞争力也与日俱增,面对这种现实情况,你将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通过开放课题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评价总结根据实践,总结常用的三种数据可视化图示的适用范围。
柱形图:强调数量的差异。
饼图:用于对比几个数据在其形成的总和中所占百分比值。
折线图:反映数据一段时间内的趋势。
十一、课后反思这节课讲完后,总的感觉是比较充分地实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立足课标和山东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教材进行开发。
根据当下互联网+及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概念引领的信息技术趋势变化,将教材中对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三种图示在excel 工具中的应用扩展新的内容:线上图形、图像编辑工具在数据可视化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将课堂分解的任务进行整合,利用1 课时的时间,分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份简单的分析报告,用数据说话、让数据说话,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机软件的实际应用性,强化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能实践课程的功能。
其次,本节课通过任务驱动和同步演示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能力,较好地完成本节任务,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各个环节比较紧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本节课内容。
轻松的教与学,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来推动教学。
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是非常广阔的。
因此,在本节学习的各个环节,我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各部分内容操作技能的联系,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需要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从而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以“玩”促学,通过自己探究,以“问”促学,通过完成任务,以“做”促学。
例如,在本节课的引入环节,我利用大数据图形化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数据可视化对事情本质的深化,让学生明白数字具象化以后更能全面丰富的表达问题的核心。
再如,我将线上数据图形化编辑工具“百度图说”与课本要求的excel 工具教学相结合,立足课本有所扩展,也是一个创新点。
再次,轻松地教与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应巡视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
遇到共性的问题,提前预录视频比较好的方法之一。
例如,学生对于百度图说的操作比较生疏,我在备课时提前预录了操作视频。
请学生演示操作也可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一方面,学生展示个人作品的同时,对于好的制作经验和体会,由老师引导同学给予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另一方面,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又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例如,我在综合点评时,就是利用了这个方法。
最后,不足的地方也是不少的。
由于网速硬件配置等不可抗力的环境因素,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导入和制图时,时间稍显不足,有些学生没有时间完善课堂任务;另外讲课的语言欠缺幽默感。
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反思,多总结,积极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