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海洋主要生态过程

合集下载

海洋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及其生态平衡调控

海洋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及其生态平衡调控

海洋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及其生态平衡调控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过程。

海洋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是指生物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它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以及相关的生态平衡调控机制。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1. 演替概念及原理演替是指一个生态群落逐渐替代另一个生态群落的过程。

海洋生态系统的演替通常涉及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的演替,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海藻等。

演替过程通常由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组成。

2. 初级演替初级演替是指在原本没有生物存在的区域,由无机物质逐渐形成土壤并适应生物生存的过程。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初级演替通常发生在海底火山喷发后的新生海底地壳上。

最早的生物入侵这些区域,并通过生物作用逐渐形成适合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

3.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已有生物存在的区域,由一种生物群落逐渐替代另一种生物群落的过程。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次生演替通常是由物理或生物干扰引起的。

例如,海洋中的潮汐、风暴和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群落的死亡或迁移,从而让其他生物群落进一步扩张。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调控1. 生物间相互作用调控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捕食者能够控制捕食对象的数量,从而维持各个生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2. 环境因素调控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和水质等,也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这些环境因素能够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等生理过程,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温度的升高可能导致一些海洋生物数量的减少,从而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动态平衡。

3. 人类干预调控由于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著。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与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与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维持着全球气候的稳定,还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了解其生态过程至关重要。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1. 养分循环:海洋中的养分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过程。

它包括养分的输入、转化和输出。

养分通过河流输入海洋,被浮游植物吸收,进而被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等生物转化利用。

最后,养分会通过沉积物的沉降和生物的死亡等方式输出。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浮游植物能够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这些有机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同时也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到缓解全球变暖的作用。

3. 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不同的生物群落和物种。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

不同物种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并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1. 控制过渡物质的排放: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废水和污染物进入海洋,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各国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控制工业、农业和城市排放物的排放,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2. 禁止捕捞非法渔获:过度捕捞是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各国应加强海洋监测和执法力度,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性捕捞方法,严格控制捕捞量,保护海洋生物的种群和栖息地。

3. 建立海洋保护区:设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海洋保护区可以限制人类活动的范围,保护海洋中的重要生物群落和栖息地。

同时,海洋保护区也为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

4. 推动海洋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海洋教育和公众参与是提高人们海洋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开展海洋科普活动、推动海洋相关课程的开设以及组织社区参与海洋保护的行动,可以增强公众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关注和理解,推动海洋保护的实施。

自然环境知识: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自然环境知识: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自然环境知识: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涵盖了广泛的生物多样性、环境和生态过程。

食物链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了生物如何通过食物和能量的传递而相互联系。

1.食物链的定义和概念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和能量传递关系的概念性模型。

它由不同生物组成,形成一个层次结构,从植物到食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的食肉动物。

这种结构显示了能量和物质的传递方式,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物海洋生态系统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

它们在海洋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相互依存,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网络。

3.海洋食物链的层次结构海洋食物链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原始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原始生产者主要是浮游植物和底栖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和水中获取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

初级消费者主要是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它们以原始生产者为食,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

次级消费者包括各种大型鱼类、鲸类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它们以初级消费者为食。

4.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络不同的食物链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网络。

这些食物链不仅在同一生态系统内存在,而且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也存在着联系。

例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在浮游动物食草鱼类,而这些鱼类再被大型鲨鱼捕食。

5.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传能效率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存在一定的传能效率。

传能效率是指在食物链中能量在各级生物之间传递和转化的效率。

通常来说,食物链的上层生物所能获得的能量会比下层生物所获得的能量少。

这是因为能量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转化过程中会有损耗。

因此,传能效率限制了食物链的层次结构和长度。

6.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络,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食物网考虑了各种食物链之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它更全面地反映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海鸟类等也是海洋生物群落的参与者。
2.非生物成分
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与陆地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最大的不 同就是海洋生境中独特的海洋现象。如海水的垂直分层现象、海流、 海浪、潮汐、海水的混合、大洋环流等。
(1)海流: 是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海水的流动。它是海水的运动形式 之一,对于海洋水文要素的分布和变化来说,海流是一项极为重要的 影响因子。按成因可分为四类:地转流、风海流、补偿流、潮流。
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海洋资源类型主要有:
一:化学资源 二:生物资源 三:矿产资源 四:海洋能源
如何合理利用
一是制定并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突出加强对海洋生态功能 区的保护和管理,完善省、市、县三级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体系,规 范海洋功能区划编制、修改、审批程序。推进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二是加强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水平。发挥海洋资源 优势,建立良性循环的海域农牧生态系统。根据浅海滩涂养殖容量调 查成果,制定养殖规划,确定合理养殖规模
8.大海对陆地环境起到净化作用
陆地的河川径流最后都要汇入大海。大海在接纳河川径流 的同时也容纳了径流运送的各种污染物。加上人类将垃圾 直接倾入大海,以及人类活动造成海洋污染,而酸雨增加 污染等等,大海几乎容纳了地球上所有的污染物。并通过 生态运动,对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转移、沉积。从而 净化了地球陆地环境。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 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 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例: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 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 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尔性的海 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 ,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海洋生态学

海洋生态学

1. 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2. 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和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之间的交换。

3. 关键种:对群落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物种。

4. 生物泵: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碳从表层向深海底转移的过程5. 生态阈值(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节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 富营养化:氮磷等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水体,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的污染现象。

7. 洄游索饵:为寻找或追逐食物所进行的洄游。

8. 牧食食物链:以活体植物开为起点,然后是食草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等的食物链。

9. 碎屑食物链:以动植物死亡尸体等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

10. 海洋酸化: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

11. 生态平衡:能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自然生态系统在在其生态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生活环境对人类产生的服务功能。

13. 环境梯度: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以及行延安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14. 浮游生物: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

15. 越冬洄游:主要是暖水性游泳动物的一种习性,通常在晚秋和初冬水温下降时集群游到适于过冬的海区。

16. 产卵洄游:产卵季节前集群向产卵场的洄游17. 生态因子:生态学上将环境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8.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须物质,即,当环境中某物质的量接近于植物所需的最低量时,该物质就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起限制作用,成为限制因子。

水生态系统过程.

水生态系统过程.

《水生态修复技术》教案内容生态过程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教学重点物理化学过程、生物过程教学难点水生态系统过程的分析水生态系统过程的分析参考资料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一、水生态系统的过程水生态系统过程包括:水文过程、地貌过程、物理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

1)水文过程: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依赖于自然水文条件的动态性。

自然水文过程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物种的生活史过程需要自然水文过程在不用季节提供多种类型的栖息地。

然而,由于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水文过程遭到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因此,水文过程调查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估当前水文过程偏离自然水文过程的程度,识别改变程度较大的水文指标,基于这些水文指标与水生态影响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可能产生的生态效应,指导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2)地貌过程地貌过程是指地表物质在力的作用下被侵蚀、转移和堆积的过程。

决定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地表作用和抵抗力的对比关系。

侵蚀地貌过程是在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转移地貌过程是泥沙在水体中的转移过程;堆积地貌过程则是泥沙在水体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发生淤积的过程。

地貌过程是形成水系形态的主要因素。

为水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过程提供了物理基础,通过多种类型的塑造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生物栖息地特点。

3)物理化学过程水质物理量测参数包括流量、温度、电导率、悬移质、浊度、色度。

水质化学量测参数有pH值、碱度、硬度、盐度、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有机碳等。

其他水化学主要控制的指标包括阳离子、阴离子、营养物质(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硅)如果水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不适宜,就无法确保健康的生态系统。

应横向和纵向地审视水体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横向角度指流域对水质的影响,特别要注意沿岸地区对水质的影响;纵向角度则考虑水体水动力学特征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海洋生态功能分区

海洋生态功能分区

海洋生态功能分区海洋生态功能分区是指将海洋根据生态功能的差异进行划分,从而有针对性地保护和管理海洋资源。

它主要基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生物生态功能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进行划分。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目前主要有生物区系分区、生态系统功能分区和生态敏感性分区等。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海洋生态功能分区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生物区系分区生物区系是指其中一特定区域内由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

生物区系分区主要根据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将海洋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区。

根据海洋环境的特点和生物区系的分布情况,可以将海洋生物区分为浅海、中深海和深海三个主要区域。

1.浅海区:浅海区包括陆架区、岛礁区和近岸海域。

陆架区是从海岸线向外延伸的平缓斜坡,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高度物种多样性。

岛礁区则是由海洋提升、潮汐作用或火山活动形成的岛屿和珊瑚礁群,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近岸海域是距离海岸线较近的海域,通常有较高的生物密度和生产力。

2.中深海区:中深海区是指距离海岸线较远的大洋区域,深度介于200-1000米之间。

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一些独特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如热液喷口生态系统和深海珊瑚群落等。

3.深海区:深海区是指距离海岸线较远的大洋区域,深度超过1000米。

由于光线和营养物质的不足,深海生态系统相对较为贫瘠,但却存在着许多神秘的生物和生态过程,如深海鱼类、巨大珊瑚等。

二、生态系统功能分区生态系统功能分区是根据海洋生态过程的差异,将海洋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根据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可以将海洋分为食物链基础区、渔业资源保护区、海洋生态系统保育区和海洋环境保护控制区。

2.渔业资源保护区:渔业资源保护区是为了维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设立的区域。

该区域通常是鱼类繁殖和生长的场所,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以保证渔业资源的充足和稳定。

3.海洋生态系统保育区:海洋生态系统保育区是为了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过程而设立的区域。

海洋学中的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学中的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学中的海洋生态系统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过程。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海洋学中的海洋生态系统,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结构、功能和威胁,并提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措施。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1.1 海洋生态系统的定义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系统。

它包括生物圈、海洋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

1.2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2.1 开放性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更加开放。

海洋中的水流、气流和生物迁徙等因素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变化性。

1.2.2 多样性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1.2.3 脆弱性尽管海洋生态系统庞大而广阔,但它们也非常脆弱。

过度捕捞、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2.1 海洋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海洋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包括生物圈、生态区、生境和生物群落。

每个层级都有其特定的生物组成和生态过程。

2.2 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海洋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

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海藻、鱼类等,而非生物包括水体、底质、光照等。

三、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3.1 养分循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摄食、排泄和死亡等过程,将养分循环回环境中。

这些养分可以被其他生物吸收利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

3.2 氧气供应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海洋中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3.3 碳循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海洋中。

这对于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四、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4.1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是目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海洋学知识点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海洋学知识点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海洋学知识点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提供了许多生态服务。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海洋学的知识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海洋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海洋生态系统是指在海洋环境中由海洋生物群落、海洋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自然整体。

它由海洋生物群落、海洋底栖物、海水、海洋环境和生态过程等要素构成。

2. 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海洋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药物和其他生物资源,调节了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并提供了一种美丽的景观和娱乐活动。

3. 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和破坏因素(1)过度捕捞: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并导致了一些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

(2)海洋污染:废水排放、石油泄漏、塑料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直接危害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3)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4.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1)建立海洋保护区:设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保护和恢复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

(2)控制捕捞量:限制捕捞行为和减少捕捞量可以减轻对渔业资源的压力,从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3)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海洋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4)推广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高,倡导可持续的海洋资源利用和生活方式,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5. 海洋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为了加强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视和意识,需要进行海洋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通过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展览和推广相关书籍和视频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海洋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6. 国际合作与海洋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全球性的任务,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海洋环境生态学习题

海洋环境生态学习题

第三章海洋生物生态类群1. 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1)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薄弱或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

2)浮游生物的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2. 按个体大小可将浮游生物划分为哪些类别?这样划分的类别有何重要生态学意义。

答:1)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①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2μm;②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μm;③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μm;④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200-2000μm;⑤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2000μm-20mm;⑥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20mm。

2)在研究海洋食物链能流时,按大小划分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这种大小等级划分往往包含相应的摄食者—被食者的营养关系。

3. 海洋游泳动物包括哪些主要门类?说明鱼类生活周期中的洄游行为及其意义。

答:1)海洋游泳动物主要包括:鱼类、甲壳类、头足类、海洋爬行类、海洋哺乳类2)①鱼类洄游行为:洄游(migration)是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水平移动。

洄游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

洄游是长期以来鱼类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也是鱼类内部生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必然反应。

通过洄游,更换各生活时期的生活水域,以满足不同生活时期对生活条件的需要,顺利完成生活史中各重要生命活动。

或: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的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规律地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它们对生殖、索饵、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鱼类的这种习性和行为叫作洄游。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海洋生态过程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海洋生态过程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海洋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及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的形成源自亿万年来生物进化的过程。

人类在对于自然环境认知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发现了许多生态系统生态过程。

其中海洋生态过程是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一种。

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大的面积和更高的生物多样性,但是其复杂性和变幻莫测的性质使其更难以研究和理解。

海洋生态过程是指海洋生物体和海洋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海洋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重要环节。

海洋生态系统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生物群落,海洋环境和生物群落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是指共同生活在一个海洋区域中的各种物种,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

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丰富度、种间相关性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可以分为原生生物群落、浅海生物群落、深海生物群落等不同群落类型。

海洋生物群落的形成往往与海洋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海洋环境是指海洋中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包括海水、海底地形、海洋气候、海洋物理化学等等。

海洋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

例如,海水温度的升高会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死亡和迁徙,导致生物群落的大规模改变。

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还会导致生物体内部代谢、吸收和排泄等生命过程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海洋生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这种相互作用的表现。

物质循环是指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物质的流动过程。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每种生物体都拥有特定的生命活动,而这些生命过程会产生特定的物质,例如有机物、无机物等等。

这些物质为下一代生物提供营养和生命支持,也会影响到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

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基础,是核心生态过程。

海洋生态与生物

海洋生态与生物

海洋生态与生物1. 简介海洋生态是指在海洋环境下发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海洋生物是指在海洋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包括海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等。

海洋生态与生物的研究对于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的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浅海生态系统、沿岸生态系统和深海生态系统等。

这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复杂的生态链、食物网和物质循环。

2.1 浅海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指的是位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海域,包括海岸线、海湾、大陆架等。

这些海域一般水深相对较浅,阳光充足,水温较适宜,生物种类较为多样。

浅海生态系统中的经典代表就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与藻类共同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

2.2 沿岸生态系统沿岸生态系统指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区域,包括河口、潮间带、红树林等。

沿岸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丰富多样,包括各种海藻、底栖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各种候鸟、迁徙鱼等。

沿岸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深海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是指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水温低,压力大,光线几乎不存在。

深海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适应了极端的环境条件,包括各种怪异形态的鱼类、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等。

深海生态系统是人类认识海洋深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重要窗口。

3.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中生物的多样性是指海洋中不同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其组成的多样性。

海洋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海洋生态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洋酸化等变化。

这些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分布以及生态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分析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分析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分析海洋是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功能,例如调节全球气候、提供食物和营养物质、支撑经济活动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加剧,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正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因此,对海洋中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组成与特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生物和海洋洋陆过渡带生物。

1. 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浮游生物是指在海水中漂浮或游动的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底层生物的重要饵料来源。

浮游植物中最重要的是硅藻和钙藻,它们贡献了海洋中约一半的光合固碳量。

浮游动物则分为浮游放射虫、浮游甲壳动物和浮游水母等,它们与浮游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

2. 海洋底栖生物海洋底栖生物是指生活在海底或海水底层的生物。

它们一般栖息在海底沉积物或海底岩石上,包括底栖动物和底栖植物。

底栖动物包括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甲壳动物、蠕虫等,它们和底栖植物一起构成了海洋食物链中的次级消费者和上级消费者。

3. 海洋洋陆过渡带生物海洋洋陆过渡带生物是指生活在海岸线上或海陆过渡带的生物,包括海藻、有机质生产者、栖息于石滩、盐沼和泥滩的底栖生物、沿岸鱼类等。

它们是海洋与陆地交界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纽带。

二、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问题海洋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物种携带和物种入侵等。

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温度、盐度、氧气、酸度等物理和化学特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海洋中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

例如,温度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周期、繁殖和分布;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骨骼和壳体的破坏;氧气减少会影响生物的呼吸和生长等。

2.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的最主要的人为干扰之一,包括化学物质污染、垃圾污染、海洋酸化等。

海洋生态系统的全球分布格局

海洋生态系统的全球分布格局

海洋生态系统的全球分布格局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过程。

在全球范围内,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全球分布格局,并探讨其形成和影响因素。

一、大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大洋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大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到海洋环流和水温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热带海洋暖流的影响,水温较高,适合热带鱼类和珊瑚等生物的生长。

而极地海洋生态系统则受到极地海洋冷流的影响,水温较低,适合北极熊和企鹅等生物的生存。

二、沿海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沿海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丰富和多样化的部分之一。

沿海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到陆地地形和海洋潮汐的影响。

例如,沿着大陆边缘的河口和湾区域,由于淡水和海水的混合,形成了独特的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如红树林和湿地草原。

这些沿海湿地生态系统是众多鸟类、鱼类和底栖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三、海底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海底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神秘和难以探索的部分之一。

海底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到海底地形和海洋地壳活动的影响。

例如,海底山脉和海沟等地形特征会影响海底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物种多样性。

海底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壳活动也会对海底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底生态系统的认识逐渐加深。

四、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也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海水酸化程度加剧,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威胁。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沿海开发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全球变化的影响。

总之,海洋生态系统的全球分布格局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对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

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

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对于维持海洋生产力和全球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中的氮主要以无机形式存在,包括氨( NH4+)、硝酸盐( NO3-)和亚硝酸盐( NO2-)等。

这个循环过程包括几个主要环节:
1.(固氮作用:某些微生物,如固氮细菌和蓝藻,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N2)转化为氨(NH3)或硝酸盐(NO3-),这是氮循环的起始步骤。

2.(硝化作用:硝化细菌将氨(NH3)氧化为亚硝酸盐(NO2-),然后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NO3-)。

这个过程在有氧环境中进行。

3.(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或低氧环境中,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 NO3-)还原为氮气 N2)或一氧化氮 NO),并释放到大气中。

4.(生物利用:海洋生物,如浮游植物和动物,吸收硝酸盐和氨作为营养,用于生长和繁殖。

5.(沉降作用:死亡的海洋生物和有机碎屑沉降到海底,其中的氮元素以颗粒有机物的形式被埋藏。

6.(再矿化作用:在海底沉积物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氨,这些氨可以被再次利用或转化为硝酸盐。

海洋中的氮循环不仅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也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固氮作用是大气中氮气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而反硝化作用则是氮气返回大气的途径,这两个过程对大气中氮气浓度的调节至关重要。

此外,海洋中的氮循环还与海洋酸化、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是地球上综合生产力最大的一个生态系统。

我们只有对海洋生态系统及其作用有更深、更充分的了解与应用,同时保护好该系统,使它可持续发展,才能利用它为我们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群落如相互联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是其中的生物成分,而非生物成分即是海洋环境:阳光、空气、海水、无机盐等。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四个成员:无生命的海洋环境(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就是海藻等植物;消费者:不管是大鱼、小鱼、虾还是海瘙,它们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质,而只能靠捕食为生;再就是分解者了,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辛勤的“清道夫”,如果没有它们,海洋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会被动植物的排汇物或遗体填满了,在这个物质循环链中,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行,机器就不会运转,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克相生。

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因此,过渡的开采与捕捞海洋生物,就会导致一个环节生物量的减少,这也必然导致下一个相连环节生物数量的减少。

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一大“罪魁”。

海洋污染时,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海洋动植物,而最终受损的还是人类自身利益。

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包括浅海生物资源、滩涂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

对人类而言,鱼类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洋生物,海洋鱼类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中国海沿岸滩涂总面积为19660平方千米,生物种类为1544种,其中无脊椎动物1173种,占总种类73%,鱼类51种占3%,植物320种占21%(其中藻类占植物总种数的98%)。

目前已知具有药用作用的海洋生物有1556种,其中动物1431种,藻类125种,它们分别隶属海洋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的各个门类。

以海洋生物为基础原料,生产各种有用物质。

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可以肯定,还将有更多更新的海洋生物所独有的重要物质会被不断的开发利用。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海洋环境生态学)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海洋环境生态学)

五、红树林沼泽
1、红树林沼泽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淤泥浅滩所特有的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保护热带海岸的重要作用。
2、红树植物是能耐受海水盐度的挺水陆地植物,具有 表面根、支柱根、气生根等根系帮助其呼吸及抵抗 风浪冲击。果实在树上发芽形成幼苗,等到成熟时 才下落,插入松软的海滩淤泥中。
红树林海岸
红树植物的叶、花
三、河口生态系统
1、环境特征
(1)盐度具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周期性变化与潮汐、 流量有密切的关系。
(2)河口区的温度变化也较开阔海区和相邻的近岸区 大,表层水比底层水温度变化范围大。
(3)河口区的底质基本上是柔软的泥质底,而沉积的 颗粒有机物,使河口底质富含有机质。
三、河口生态系统
1、环境特征
(4)河口水中有大量的悬浮颗粒,其混浊度较高。在混浊度很 高时,浮游植物的产量能达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1、珊瑚礁生物群落在热带沿岸区的广大海域。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体内有共生动黄藻)死亡骨骼、含
钙藻类以及各种软体动物的贝壳共同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环境。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2、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中多 样性程度最高的群落,原因在 于,珊瑚礁生境复杂以及每个 种占据很狭窄的生态位。
3、在珊瑚-藻类的互利共生当中, 藻类的光合作用供给珊瑚虫能 量,而珊瑚虫的代谢供给藻类 营养物质,从而使营养物质并 不丰富的海域具有很高的营养 循环效率。
深海底栖生物都具有长的附肢,丰富的刺、柄和其他 的支持方式。
【举例】深海蟹类的附肢特别长,海绵、水蝗虫、海百合都具有长 柄;鼎足鱼的胸鳍和尾鳍条特别细长,能以三角鼎立之势站在海底, 还可跳跃前进。
本章思考题
1. 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 系统的?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模拟与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模拟与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模拟与研究海洋是地球上最庞大、最神秘的生态系统之一,它覆盖着广袤的海洋面积,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

为了理解和预测海洋生物的行为、生态系统的演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模拟与研究。

1.背景介绍海洋生态系统是指由海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

它不仅涉及到海洋中的生物种类与数量,还与海洋环境中的化学、物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理解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维护海洋环境的稳定以及开展可持续的海洋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生态过程模拟的方法为了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科学家们运用了各种模拟方法。

其中,数学模型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模拟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预测其演化趋势和动态变化。

此外,还有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生态过程模拟方法。

通过构建复杂的计算机模型,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模拟仿真,以研究其内在机制和生态特性。

3.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包括物质的输入输出、能量的转化、生物的迁移与扩散等。

物质的输入输出是指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来源与去向。

海洋中的营养物质、氧气和二氧化碳等通过海洋流体的循环输送,不断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分布与生长。

能量的转化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程,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作用是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

此外,海洋生物的迁移与扩散也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和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4.海洋生态系统的模拟研究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模拟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洋生物的分布与演化规律,预测海洋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并为海洋环境管理和生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科学家们使用数学模型模拟了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海洋鱼类的迁徙过程。

通过模拟,他们可以预测不同环境因素对鱼类迁徙行为的影响,并提供合理的保护措施。

5.海洋生态系统模拟研究的意义海洋生态系统的模拟研究对于推动海洋科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与演变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与演变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与演变海洋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水域,覆盖了71%的地球表面,其中包含着无数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既具有独特的生态特点,又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演变。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1. 生物种类丰富海洋生态系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在浅海到深海沉积物中,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居住着。

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从浮游生物到底栖生物,从浅海到深海,每个生物在海洋里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形态和适应性。

2. 光合作用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能源来源光合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合成过程。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海藻和浮游植物参与的光合作用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海洋中蓝藻、硅藻、红树林、海草等都是重要的光合生物。

这些生物对海洋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海洋循环系统海洋中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是与生态过程密切相关的,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海水的流动和热量传递对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海水的流动性,决定了养分、糖分、生殖细胞等溶质分布,影响着生物的吸收、利用和繁殖。

4. 深海生态系统独特且多样深海生态系统以其雷区、硫化生物群和海底温泉生物群等独特和多样的海底生态景观著称。

因深海水压力大、温度寒冷、光线弱等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质,使这些生物繁殖、演化与其它生态系统有本质的差别。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1.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 marine 生态系统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极地冰层的融化和海洋温度的升高导致了物种减少,海草元气渐衰,并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迁徙或灭绝。

这种现象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繁荣产生了持续和严重的影响。

2.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是 marine 生态系统演变的另一主要因素之一,包括有毒物质和生活污水等。

这些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染物质一旦进入海洋就会危及到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使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增多,组织代谢正常功能失调而死亡或形成基因突变形成新的生态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4.1海水的pH值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碳体系对海水pH值的影响
海水pH值变化与海水中碳酸的两级离解平衡密切相关
3.1.4.1海水的pH值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碳体系对pH值的影响因素:
(1)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由于电离常数变大,导致海水pH 值降低。 (2)盐度的影响:海水盐度增加,离子强度增大,海水中碳酸的表 观电离常数变小,海水pH值增加。 (3)压力的影响:海水静压增加,碳酸的表观电离常数变大,pH值 降低。 (4)CaCO3、MgCO3沉淀的形成与溶解:海水中的Ca、Mg等阳离 子可与CO32-形成CaCO3、MgCO3沉淀,这些沉淀在一定深度下,受 压力、生物等作用可溶解。
3.1.5 海洋富营养化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环境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盐污染会引起 水域的富营养化。 海洋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人口迅速增加, 城市不断扩大、生活污水越来越多,处理 水平低;过度的海水养殖、农业面源增加。
3.1.5 海洋富营养化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富营养化的机理是:水体中含有的过量 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逐渐氧化分解, 成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营养,使得藻 类迅速生长。越来越多的藻类繁殖、死 亡、腐败,引起水中氧气大量减少,使 水质恶化,导致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 水域的富营养化发生在湖泊中称为“水 华” ,发生在海域称为 “赤潮”。
3.1.3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气体交换模型 气体成分在海-空界面间的交换方向取决于气体在海水和 空气中的分压差。 pG> PG :大气→海水 pG= PG :无净交换(从大气进入海水的量=从海水进 入大气的量) pG< PG :海水→大气 气体在海-空界面间的交换速率除与分压差外,还与气体 性质、海面环境条件(气体交换系数)有关。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具有重要的环境功能: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固定太阳能,为所有物种提供维 系生命的能源;生物是生态系统能量 流动、物质循环的传递者;调节气候、 稳定水文、维持进化过程、吸收分解 污染物;丰富的自然环境娱乐价值。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 必需的食物(如,农作物、家禽家畜、鱼、 海产品、蔬菜、水果等);为农业和养殖 业提供品种改良的来源;为人类提供药物; 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和能源 (如,木材、纤维、橡胶、淀粉、油脂等, 以及煤、石油、天然气)。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溶解的 N2 95.2%
非生命有机物 99.9%
有机N化合物 47.9%
无机N化合物 52.1%
化合态 N4.8%
生命有机物 0.1%
植物 44%
动物 56%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氮的生物化学过程P151
海水中氮的循环转化 1-6
海水中的P及其化学形态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1.4.1海水的pH值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水的pH值
������ 海水是多组分的电解质溶液,其中的主要阳离子为碱 土金属离子,而阴离子除了强酸型阴离子外,还有部分弱 酸性阴离子(HCO3-、CO32-、HBO3等),后者的水解作用 导致海水呈弱碱性。
������ 海水pH值变化不大,一般在7.5-8.2左右,但仍有小的 变化,影响海水pH值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无机碳体系与生物 活动。
常量元素及其化学形态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K+、Na+、Ca2+、Mg2+、Sr2+、Cl-、SO42-、Br-、 HCO3-、F-、H3BO3,浓度大于1ppm 占海水盐分的99.9% 涉及到13种元素,另外还有Si 主要成分遵守“恒比例定律”? 海水是重要的海洋化学原料 相对来说对海水主要组分的研究较为成熟 海水中含量在1ppm(10-6)以下的元素统称为微量元 素,有时把浓度在10-7以下的元素又称为“痕量元素”
3.3.1海洋生物多样性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中动植物、微生物的纷
繁多样及其遗传和变异,以及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微 生物与环境的生态复合体、各种生态过程。包括基因 多样性(产生新物种的基础)、物种多样性(遗传变 异、长期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多样性 (能量流 动、水循环、养分循环、生物间关系的复杂性)。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3.1.2 海洋生态系统: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 此间存在着物质不断循环和能量连续流动的统一整体。 类型:在近岸分为滩涂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泻湖、 基岩海湾等;在远岸分为岛屿海域、上升流、深海、外洋 等生态系统等。 组成: 非生物环境(无机物、有机物、温度、盐度、光照等) 生产者(植物、细菌) 消费者(一级(食草)、二级、三级,…) 分解者(异养细菌、腐食生物)。
3.1 海洋环境的主要化学过程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1.1海水的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的概念 (包括元素组成和元素的存在形态) ―海水”是非常复杂的多组分水溶液 一共发现80多种,含量差别很大。 P149表3-1 常量元素 A、B 微量元素 C 痕量元素 D
溶解气体 有机物质
3.1.4 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体系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海洋碳酸盐体系的重要性 海洋中的碳主要包含于二氧化碳—碳酸盐系 统中,该系统包括如下几个反应平衡: CO2(g)←→CO2(aq)
CO2 (aq) + H2O←→ H++HCO3− HCO3−←→ H++CO32−
Ca2+ +CO32− ←→CaCO3(s)
八、 海洋环境保护的任务 九、 海洋环境保护技术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已建立起和谐协调的生态系统。其 在调节全球气候、提供可再生资源和维持 全球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洋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海洋环境中一 系列的生态学过程的正常进行。
海洋防污染与环境保护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扬州大学
海洋防污染与环境保护
海洋防污染与环境保护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绪论-海洋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海洋环境要素-海洋环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子
三、海洋环境的主要生态过程 四、主要海洋环境类型 五、海洋资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六、各种海洋环境灾害及海洋环境生态破坏现状
七、海洋环境保护理论及法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1.4.2 海水的缓冲容量 P157
3.1.4.3 海水中二氧化碳体系与温室效应
3.1.5 海洋富营养化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如,食品残渣、 排泄物、洗涤剂)、农田化肥、农村家畜 饲养、工业污水(如,食品、酿造工业、 造纸工业、化肥工业等)以及海水养殖。
三、海洋环境的主要生态过程
3.1 海洋环境的主要化学过程 海水的组成、海水中的溶解气体、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 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体系、海洋富营养化、污染物质在海洋中 的主要生态过程 3.2 海洋环境中的物质生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3.3 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现状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海洋 生态系统的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其它生态破坏 3.4 海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海洋污染生态效应的概念、海洋污染生态效应的发生机 制、海洋污染生态效应的基本类型、几种典型污染物质的海 洋污染生态效应 3.5 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生态学过程主要包括: 混合 扩散 溶解与沉淀 吸附 络合 转化 降解 生物吸收
3.2 海洋环境中的物质生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初级生产力:海洋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 作用和化学合成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光照、温度、二氧化碳和营 养物质、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作用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海洋生产力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和分布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多种污染物质及其危害现象P162
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重金属对海洋的污染 耗氧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对海洋的污染 有毒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的污染 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的污染 热废水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 固体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
3.1.6 污染物质在海洋环境中的主要生态过程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影响气体交换速率的因素 风速、温度、气体种类 海-气界面气体的通量 依照气体在气-液相中的分压,对气体 交换量进行估算。P156
海水中的有机物质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海洋生物的代谢产物 河流和大气颗粒沉降亦向海水输入有机物质 海水中有机物质种类繁杂,最主要的是海洋腐 殖质
3.1.5 海洋富营养化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水质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的环境评价因子:
①生化需氧量 BOD5 ; ②化学耗氧量 COD ; ③氮、磷。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
评价方法:单因子法、多因子法(物理、化学、 生物因素)
3.1.6 污染物质在海洋环境中的主要生态过程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偷吃蠕虫的螃蟹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珊瑚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珊瑚:珊瑚大多分布于大陆架或海山,在高纬度 50~ 1 200m的浅水和低纬度 4 000m下的深水中 都有分布,保守估计全球冷水珊瑚礁的覆盖面积达 284~ 30平方千米。珊瑚礁以造礁石珊瑚为主,是 约 1 000种海洋生物聚集和生活的场所,该生态系 统中包括各种海绵动物、 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等。冷水珊瑚物种遗传多样性很高。珊 瑚礁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在其生长和繁殖阶 段起到掩护物的作用。珊瑚礁的生长对水质、 盐 度和水温都有一定要求,因此极易受到毁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