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几点建议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城市社区的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深化改革步步推进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成为一个既现实又紧迫的问题。
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要深入发掘社区资源,有效整合社区理论,立足社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全新路径。
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立足于实际,搭建共治共享平台。
通过建立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为区域内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信息、人才交流搭建协调沟通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辖区(共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兼职委员”的产生,搭建起居民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平台,立足于民生、立足于群众,形成社区治理共驻共建的合力,真正用心服务好居民。
二是切实提升治理水平。
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员结构单一、年龄偏大、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等,要注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赋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组织优势、社区优势,使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共同推动社区发展。
三是要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通过基层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促进党建工作向基层不断渗透,走进基层、贴近基层,以基层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同时,培育与发掘基层党组织自治亮点和优秀党组织、党员代表,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是扩大党在社区的影响力,将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员需求、群众关切、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不是为抓党建而抓党建,而是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使党建工作真正起到引领作用,落到实地。
关注党员,让党员在其中有成就感和融入感;关注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党组织实干的精神将党员和群众凝聚起来,以党建为引领共同推进社区基层治理工作。
基层公共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其优化路径
基层公共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其优化路径赵佳乐 王 斌 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㊂这为我国新时期的治理体系㊁机制的完善指明了方向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㊂在现代公共治理理论背景下,为实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我国在治理主体的选择上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政府与其他利益主体的良性互动在治理过程中受到重视㊂城乡基层公共治理的法治化㊁科学化㊁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可以在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下得到提升㊂本文通过界定基层公共治理的理论内核和运行环节,分析基层公共治理由于治理主体间关系不明㊁运行流程不畅所导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应对基层公共治理困境的路径㊂一、基层公共治理的理论内核与运行环节(一)基层公共治理的理论内核20世纪90年代末期,公共治理理论在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背景下兴起㊂在这一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结合自身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体系,丰富了公共治理的理论内涵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公共治理的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各领域的系统治理到城乡社区治理,都进行了更加广泛㊁深入的创新实践㊂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明确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全方位部署安排,而基层作为整个社会治理当中最基础的单元和最深厚的支点,基层公共治理制度㊁体系的革新对于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㊂为实现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基层公共治理的核心目标就要指向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或部门的利益㊂基层公共治理的理论内核强调在治理中 公”的利益以及 共”的责任㊂治理主体在享有治理权和拥有治理资源情况下付诸一定的治理行动,同时也必须承担治理失效的风险,并追究治理主体的责任㊂基于以上的讨论,可以将 共”解释为 基于格序层级的多主体网络体系”,而多主体的关系㊁职责㊁任务的不同,又决定了 共”的结构㊂在基层公共治理中多元治理主体具有网络化的结构关系㊂第一,基层党委和各级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为其他治理主体参与公共治理提供政治保障,在宏观上引领多元治理主体,发挥决策主导作用,在微观上协调关系,确保党的决策能够落地执行㊂第二,基层政府在公共治理中发挥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作用,规范管理内容,对管理过程和结果负责,具有统筹的行政职能㊂基层政府在整个治理网络中,既要做到 放”,将资源有效下沉;又要做到管”,通过互联网手段创新公共治理的监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还要做好 服”,在公共治理中不断优化创新基层服务的质量和水平㊂第三,村㊁社区组织协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及时回应群众需求,成为政府治理与群众参与的桥梁,具有协调化解基层社会矛盾㊁维持公共治理的稳定性㊁整合公众参与治理的任务㊂第四,公众在基层公共治理中,既是治理主体之一,又是治理效能的检验者以及治理成果的共享者㊂公众的特殊性在于,单个的个体无法参与公共治理,必须通过整个社会网络的协作,才能参与到公共治理之中㊂(二)基层公共治理的运行环节基层公共治理想要形成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共建㊁共治㊁共享的治理格局,一方面需要基层政府和基层社会组织在党委和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形成权责明确㊁统一指挥㊁上下联动的共建协管分享机制,另一方面要扩大社会公众在公共治理环节中的参25与度㊂基层公共治理主要有以下几个运行环节:第一,在农村,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其作为执行者,将国家政策法规落实到基层;在城市,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府的派出机关对上要接受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㊁完成上级职能部门下达的工作,对下则要指导社区组织开展政治引导㊁文化建设㊁综合执法等公共治理的具体工作㊂第二,村㊁社区组织一方面协助基层政府,将基层治理中 最后一公里”的治理㊁服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联系群众,激发基层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以及自治组织的活力㊂第三,基层城乡群众在网格化协同治理体系下,共同参与到民主治理㊁民主监督的实践中,并努力实现自治,为基层公共治理有效运行托底㊂以上三个环节,都要在党委㊁各级党组织的全面领导下开展,党既要统筹全局,又要通过党建连接基层行政力量和基层社会力量,实现治理的有效性㊂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基于格序层级的基层公共治理多主体网络关系运行图(见图1)㊂图1 基于格序层级的基层公共治理多元主体网络关系运行图二、基层公共治理的现实困境(一)基层公共治理理念薄弱,人事分离当前,基层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缺少专业知识系统的学习与培训,造成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公共治理理念薄弱㊂基层公共部门领导主要负责管理工作,普通工作人员也只承担自己分配到的工作任务,对相关工作与公共治理理念的关系思考不够深入㊂因此,在基层公共部门中 公共治理”的理念较为模糊,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容易凭工作经验办事,较少考虑理论知识,治理能力有待提升㊂而上级部门对于治理理念在基层工作中的考察更聚焦于结果,对于治理过程的重视度不够高,这就造成基层公共治理的第一个环节出现阻滞,基层政府在落实政策法规以及指导社区组织开展治理工作时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㊂(二)基层公共治理权责与资源不匹配,效能有限一方面,对于城市的街道办事处以及农村的乡镇政府来说,由于下达任务的上级职能部门多,涉及治理㊁管理的任务和工作范围广且内容繁杂,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兜底部门,造成全能政府无边界化㊂基层政府业务繁杂,但是相关经费和资源的下沉有限,基层政府难以将有限的资源全部应用到治理的各项业务和工作中㊂另一方面,对于村㊁社区组织来说,由于经费和资源下沉不到位,造成了自治组织行政化㊂城市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权的派出机关,承接大量上级业务,只能将具体业务细化分解到社区组织;乡镇政府也同样将业务细分到村民自治组织中㊂但村㊁社区组织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存在缺经费㊁缺人员㊁无权力的现实,而且群众自治组织的定位又决定了其资源获得渠道的单一性,因此,只能依靠上级政府及其派出机关,通过行政化所获得的资源和权力开展工作㊂综上所述,基层政府和村㊁社区组织在人财物权等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均等化㊁平均化㊁应急化和部门利益化的情况,这就影响了二者在基层公共治理第二个环节中运行的畅通性和治理的有效性㊂(三)基层公共治理职责边界模糊,岗无确责基层公共部门虽然设置了不同的岗位㊁职位,但很少有明确的岗位说明㊂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工作人员在公共治理中很难完全按照岗位职责规定的边界和范围的界定完成任务,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容易造成岗位职责交叉甚至混乱㊂更甚者只有部门职责,没有具体的岗位职责㊂这一困境造成基层公共治理主体间职责关系不明确, 共”的责任共担机制难以实现㊂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基层公共部门没有制定 职位到岗㊁责任到人”的岗位管理机制,领导的任务下达㊁分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其规制性不强,而普通工作人员也难以拒绝领导分派的职责之外的工作㊂因此,职责边界模糊影响整个公共治理环节中责任分担机制的有效运行㊂(四)基层公共治理职位设置有职无权,运行不畅在基层公共部门,特别是在城市的街道办事处35以及农村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虽然有具体的职位,但是由于上级考核部门数量多,在履行职位职责中,权责相对不对等,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㊂街道办和乡镇政府缺少为群众解决困难的权力,而上级政府又不了解群众的个体需要,难以做出符合实际的具体决定,基层公共部门在公共治理中运行效率变低,能动性减弱㊂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在基层职位设置和规划中没有将责权利有机统一,且缺乏职位分析制度,造成职务的设置只关注了要完成的业务和任务及任职的资格,但是在相应的权力分配中,上级政府或者职能部门采取了事权分离的做法,可能导致上下级政府部门之间出现推诿现象,这可能会带来基层公共部门权力使用不当㊁业务指导与相关权力之间的界限不明㊁权力成为约束基层工作的手段等风险㊂这一问题会影响到整个公共治理环节中权力的行使以及上下交流的畅通性㊂(五)基层公共治理流程不清,协同失效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业务下沉到街道和村㊁社区组织后,重点关注各项工作的结果和效果,对工作的过程㊁基层人员职责履行㊁业务开展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不够重视㊂同时,基层和上级政府在公共治理的具体工作中缺少协同㊁协调系统,而只有结果的问责㊂这就造成了基层公共部门在工作中,常采取规避矛盾的做法避免被问责㊂这一困境产生的根源是在基层岗位责权利分离的基础上,对于基层公共部门的业务流程的构建和设计中,人为地将上级领导业务㊁职能部门的指导业务,融入基层部门的业务流程之中,产生了基层部门业务流程的纵向剥离,并对其产生压力作用㊂而这种纵向的流程,又干扰了横向正常的业务链条㊂(六)基层公共治理绩效评估公共性缺失,重绩效轻公共利益当前基层公共部门对于绩效的评估,相对还停留在对 德㊁能㊁勤㊁绩㊁廉”这几个较为宽泛的定性评价考核指标上,这就造成了上级对下级更注重考核结果,对公共利益的整体提升㊁公共治理过程方法㊁基层群众的反馈不够重视;而下级执行公共治理任务时会主动规避矛盾,选择减少矛盾的处理方式,这就造成了真正的基层治理难题和群众反映的社会问题难以解决㊂ 治理绩效”在基层公共治理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带有功利主义色彩,有可能成为基层官员展示治理成果或者获得晋升的一种方式㊂产生这个现实困境的根源,一是基层公共部门对公共治理中治理理念的核心目的不够明确;二是以保障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基层公共治理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其绩效考核机制不能完全反映治理成效㊂这一问题主要反映在基层公共治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上,人民群众在参与公共治理时的监督㊁反馈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㊂三、基层公共治理的优化途径(一)强化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对公共治理的归口管理机制,建立起党对业务 总揽全局㊁协调各方”的运行机制,为其他公共治理主体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㊂首先,党为基层公共治理提供前进方向,除了要抓好纵向的基层党建工作,保障基层治理系统运行流畅,还要依靠区域化的党建工作,在横向上联结不同的基层治理主体,并串联起新的社会治理主体,填补新出现的社会空间,形成网络化的基层党建㊂发挥好基层党委㊁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者㊁协调者㊁枢纽者作用,增强各种治理资源在治理网络中的兼容性㊂其次,提高基层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决策水平,对公共治理领域相关决策要进行科学评估论证,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树立党组织在治理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力㊂最后,优化党对基层全面领导的方式,既要把握总方向,引导行政力量在公共治理中提高服务效能,又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规范社会力量,激发多元主体的创造力与活力㊂(二)优化整合基层公共治理的业务流程首先,以职责关系为切入点,按照 科学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治理部门和机构的内部治理工作流程体系,对工作程序㊁工作流程进行细致梳理和规范,运用业务流程再造技术,对各项治理业务事项㊁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流程改革㊂其次,以职能关系为切入点,按照 运行高效”的要求,对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公共治理工作事项,进一步划清职能边界和合作㊁流转程序,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关键㊂最后,以权力清单为核心,明确部门和机构的治理权力运行流程,将每项治理权力进行编号,并围绕权力清单的权力事项45形成和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图,尤其是形成治理决策权和监督权的权力运行流程图㊂(三)建立基层公共治理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网络化治理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对治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运用㊂在资源依赖主义中,网络的形成在于行为者对资源的相互依赖㊂整合与共享是资源共享机制的两大功能㊂资源整合就是基层公共治理的多元主体各自拥有的资源集中起来;资源共享是基于共同的治理目标统一调配资源㊂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治理功能的互补,就要以现代技术为载体,加快开发数字化机构建设,加快基层公共治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构建基层公共治理数据共享平台,完善文件流转㊁业务推进㊁协同合作的数据化㊁信息化手段,提升运行效能㊂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网络化治理中 大厅一站式”政府与 网络一站式”政府两种不同的治理路径出现职能的重叠以及行政资源的浪费,要明确界定不同治理路径的职责权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能的合并或分设,提高治理效率㊂(四)建设基层公共治理对话机制在建设信息公开机制的同时,需要构建多层级㊁多部门之间在基层公共治理中的对话机制㊂在科层制的组织构架下,打破组织内部对话不畅通的壁垒㊂首先,建立相关的网络或直接沟通的制度和平台,各层级㊁部门能够及时收集和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根据现实要求确立或调整职责边界以及岗位责任,理顺基层治理各环节的协作机制,有效下沉资源,形成纵向指挥畅通㊁横向合作迅速有序的格局,构建 党-政-社-群”动态化的沟通反馈机制㊂其次,通过对话机制的建立,政府明确自己的 服务型政府”角色,通过媒体㊁互联网平台举办一系列活动,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基层公共治理,尤其要打破基层群众对政府职能的传统看法,主动成为公共治理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这样自下而上的反馈流程才能顺畅,进而真正实现基层多元主体的共建协管㊂(五)建设基层社会信任机制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法制为约束的基层社会信任机制㊂ 价值观”和 法制”在构建社会信任机制中的层次和功能是不一样的,但是二者相辅相成,在基层公共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㊂首先,通过教育㊁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㊁形式转化为一种社会多元主体普遍认同并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特别是要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治理文化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并将其在基层公共治理中转化为 家风” 乡风”建设㊁社区文明条约的建立等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增强基层治理主体,尤其是社会公众在参与公共治理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解决基层公共治理中组织行为的整体塑造,包括思想和行为习惯等内化的东西㊂其次,通过规范的法律制度安排,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制度性的外部约束㊂但社会组织是由个体的人所组成的,还体现出 复杂社会人”的特性,仅依靠 法制”约束而不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调节,就可能带来整个社会生存根基的动摇,这就需要社会主义法治来约束底线㊂由此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基础的诚信文化辐射约束效应,以及社会主义法制为基础的外在强制性约束机制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公共治理要求多元治理主体形成 共建㊁共治㊁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㊂在实践中破解困境,需要在构建基层公共治理信息共享机制㊁对话机制㊁社会信任机制等基础上,实现全社会达成共识性承诺,建立一种以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为目标,从而明确基层公共组织和部门共同的公共性目标,由此促成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推进基层公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㊂作 者:王 斌,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㊁西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 )教育管理中心主任㊁西南大学公共事务与基层治理中心主任赵佳乐,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公共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责任编辑:张 波55。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治理队伍,并不断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和引领。
近年来,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和社会矛盾不断升级,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当前事关民生的重要工作。
一、理念创新(一)倡导全民治理思想。
加强与居民、社区、企业、学校等各类民主主体的沟通,营造全民参与、全程参与的治理氛围,建立开放、民主、平等的基层治理机制。
(二)强化顶层设计。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制定完善基层治理现代化总体规划,并进行必要的修订,确保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制度建设(一)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
构建党委、政府、社区、企业、学校、司法、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实现治理全覆盖和无缝衔接。
(二)完善党建工作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制度,符合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先进文化、人民幸福的要求,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有效化。
三、机制创新(一)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活动、社会保障等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分享社区治理、社会服务等资源和信息,扩大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影响力。
四、队伍建设(一)加强组织引导。
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干部通过各项培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治理水平,推动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强管理监督。
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干部考核、评价、监督等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廉政情况等方面的管理。
五、创新实践(一)加强重点领域治理。
针对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好防控措施,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协作,共同应对。
(二)推进数字基层治理。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技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并加强数字城市和数字平台建设。
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随着当今时代的加快发展,以强有力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逐渐成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结合实际需要,聚焦“抓党建、促发展”的目标导向,深入分析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找准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发展的有效路径,并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从治理视域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一)激发活力,筑牢了党建工作堡垒。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协同配合的系统工程。
立足基层治理结构,城市基层党建的构建逻辑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内党员为主体,在区域管理上实行“党支部+网格+党员''的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党课教育、送学上门、主题党日、参观体验等持续增强党员党性观念和服务意识,不断优化垂直体系党支部设置,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逐步提升。
(二)阵地联享,推进了党建为民服务。
立足所在城市发展实际,围绕构建引领、融合、共建、协同的“党建共同体”,全面整合街道党建、政务平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等五级党组织联动服务体系,发展形成城市“大党建”格局。
同时,以群众需求为党建方向,推进基础便民服务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社区“邻里中心”“党群之家”等,极大方便了基层群众办事。
(三)夯实基础,强化了党建组织保障。
面对新兴领域的发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积极推进园区企业、商圈市场、网络媒体、行业楼宇等党组织陆续覆盖的过程中,既引导社区选优配强“两委”干部,也实施乡土人才联络和回归培养,建好、管好、用好后备干部队伍。
例如,社区党组织通过与机关部门、高等院校、企业机构签订共建共联协议、人才结对培训等加强干部建设;定期组织辖区内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建联络员开展集中培训学习,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素养。
(四)发挥优势,打造党建亮点品牌。
一些地区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中,探索拓展党建工作内涵与外延,深入实施示范点标杆创建,特别是突出党建特色与作用发挥的结合,如区域党建联盟、党群联络点、党员先锋站、“智慧党建云”等品牌,起到以点带面的榜样示范效应。
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张沛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21年第09期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围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展开实践探索,形成了诸多经验;同时也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引领能力不足、建设经费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需要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实现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精准对接,努力开辟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社区治理中图分类号:D267.7;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9-0041-06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转化研究”(20BDJ014);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河南城市社区治理中协商民主实现机制研究”(21E03)。
城乡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这为新形势下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
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需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来引领方向保证行稳致远。
近年来,党组织基层覆盖率不断提升。
中央组织部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国8942个城市街道、11.3万个社区(居委会)已建立党组织[1]。
这些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在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党建引领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党组织的现实课题。
一、洛阳市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下辖7个县、7个区,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底,市域常住人口为705.67万,占河南省总人口的7.10%。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逻辑、困境与路径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逻辑、困境与路径作者:薛冰王磊李阳阳来源:《求知》 2020年第11期薛冰王磊李阳阳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各项工作与各个领域的领导核心,只有坚决筑牢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根基不动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不削弱,才能保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引领作用,把制度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全周期全过程管理意识,将党建引领嵌入社会治理全部脉络,不断创新丰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与路径,从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和实效。
一、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逻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既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加强和深化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政治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要求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与根本遵循。
我们应当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组织保障、机制创新以及价值引导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这不仅能切实增强党的全面领导,还能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与此同时,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应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工作的靶向应当对准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服务供给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并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体系的各个环节,从而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奠定牢固根基。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坚强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社会治理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基础环节,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党的基层组织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引领者与推动者,在整个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问题研究
1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必要性1.1以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这是由党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所决定的国之所兴在民心,政之所依在基层。
基层治理是权力机构的末梢,俗称底层,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是能够凝心聚力的组织,是能够让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拧成一股绳,能够将人心聚起来的组织。
基层党组织,离群众也最近,人间的冷暖,群众的困难和诉求也更容易了解。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人民群众对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更高要求,治理的成效如何,不仅影响着党和国家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所以基层党组织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有责任和担当,要在社会治理中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各类矛盾,促进和谐稳定。
党组织建设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贯穿于社区治理始终,才能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1.2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是统筹整合乡村资源的必然要求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更在乡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中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因为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党要强化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领导,要系统谋划盘活土地山林等各类资源,引导村(居)探索产权制度改革,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特别要通过基层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深度整合各类资产及资金资源。
为此,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把党建引领内嵌于乡村治理的各环节、全过程,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这为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方向。
2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困境随着中国基层社会的大变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足。
一是基层党建引领主导作用较弱。
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不能适应社会转型带来的能力挑战,还沿袭固化的“就党建抓党建、就党务抓党务”的体内循环,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不愿意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有的干部是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处理问题能力较低,对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及公共安全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问题研究———以福建莆田笏石工业园区为例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Party Building to Guide Grassroots Governance———Taking Hushi Industrial Park in Putian,Fujian as an Example刘惠贞(中共莆田市秀屿区委党校,福建莆田351146)LIU Hui-zhen(Party School of Xiuyu District Committee of Putian City,CPC,Putian351146,China)【摘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强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也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作者:王启军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6期摘要: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以党建为统领,推进农村基层自治、德治、法治建设,并在党建引领下使三者有机融合,使乡村基层治理更加科学有效。
关键词: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基层是人民群众生活休憩的家园,也是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单元。
乡村治,则百姓安。
把乡村建设成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离不开有效的治理。
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一、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弱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广大农村执政的根基,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载体。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部分村级党组织政治意识淡薄、政治功能弱化、服务能力不强,对党中央的部署落实不力,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作为农村治理的领导力量基层党组织,在不少地方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的倾向,没能很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农村基层自治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社会结构日趋多样。
大量青壮年农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加速流入城市,多数农村只剩下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不少农村形成空心村、空心庄。
例如,安徽x县x乡全乡人口8万余人,农闲时节全乡有6万多人离开家乡,好多群众拖儿带女,成年人在外务工或经商,子女在外就读。
很多村庄家家关门闭户,偶尔见到几个老人孤单单在门口眺望。
一些群众举家搬迁在外购置房屋,常年都不回来,曾经的家乡成为故乡。
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外来资本涌入农村,在农村承包大量耕地搞专业合作社、养殖场,或者开办工厂企业,未能外出的农民就近在附近的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工厂企业打工以获取报酬。
这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农民获得物质利益的途径愈发多元。
安徽省x县x镇经济开发区流转农民土地一万余亩,吸引了石膏板厂、面粉厂、建材厂等在内的十余家企业,解决了当地2000余人就业,这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改变了当地原有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摘要: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工作中,需要依托基层党建组织、党机构来作为相关工作开展的主体结构,并且在该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创新,引入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对现有的社会治理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本文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探索引言: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创新具备时代紧迫性,基层党建组织需要在社会治理工作中进行不断地创新、创造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在该过程中,基层党建组织以及相应的机构应当秉承实事求是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在社会治理工作中进行不断地创新、创造,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分析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也需要实现现代化的转换,相关治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实现针对当前法治社会的建设,并且在农村区域构建成熟稳定的法治体系可以使得新时期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有效达成。
但是社会治理工作需要依托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基本的主体,全方位落实贯彻上层领导部门、党中央所做出的精神指示,在全体社会人员的协同下,完成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和完善。
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当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协同各方资源共同完善社会治理工作,在此期间,党员干部要发挥工作积极性,秉承实事求是、服务为民的工作原则,将相应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
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策略(一)基层党建+红色网格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应当进一步加强与基层人民群众的内在关联实施网格化的管理形式,每一个网格单元由村支书或村主任来担任核心领导角色,在网格核心领导成员中,党员占据80%的比例,构建全新的红色网格管理格局,实现在日常的社区群众管理工作中对日常的纠纷、矛盾进行妥善的解决,更加便捷地为民众提供服务,提高社会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安州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安州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邓家涛
【期刊名称】《区域治理》
【年(卷),期】2024()10
【摘要】随着社会深刻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困境和如何进行路径优化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绵阳市安州区为例,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着手,通过走访调研安州区乡镇和社区,找到安州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困境,从多角度去探讨如何以党建引领更好地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优化,构建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结构,最终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绵阳篇章。
【总页数】4页(P0098-0101)
【作者】邓家涛
【作者单位】中共绵阳市安州区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7.2
【相关文献】
1.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2.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理论依据、现实困境和引领路径
3.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力的构成及其提升路径——从基层组织能力视角分析
4.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5.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
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摘要: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想加快基层党组织发展,推动基层队伍建设,就需要在党建引领的工作要求下,全面深入的分析当前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特点,立足当前的发展实际,充分深入社会发展实际进行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研究分析。
为此本文结合发展实际对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以求加快发展模式升级,为后期的党建工作深入转型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一、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问题1、综合治理机制落实性不足基层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实现社会治理以及国家治理的基础条件。
政府所确定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以及所发布的基层治理的法规制度,对基层治理工作后期推动的方向有着明确的指向,也是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影响条件。
针对于现代的特点来说,虽然国家一级省市之间制定了相关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物业管理等相关的法规制度,但是基层治理主要是基于小型环境所实现的治理模式,因此所构建的区域法规制度条例的完善性并不足,加之法律本身的滞后性较高,其余的主体法规地位的明确性不足、组织章程有所缺失问题也时有发生。
2、治理主体结构建设力不足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构建是现代基层治理的主要方向,需要在多元化治理的工作模式下构建出基层治理体系结构,基层治理主体内部涵盖了基层政府、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基层居民以及基层社会组织以及物业等单位,不同的治理主体在实际的基层治理操作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但是治理主体之间发展的均衡性不足,部分的治理主体建设发展与基层发展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3、层服务供给基础性不足因为受到基层发挥灾难机制以及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基层服务人员都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明确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也难以判断和区分群众之间的需求差异性。
为此也会导致基层部分的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脱离实际。
复杂化的供需关系,导致需求矛盾问题时有发生,各类利益主体之间的争端也较为明显。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摘要: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社会治理是执政党不可或缺的社会职能,这就决定着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和引领作用。
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初步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模式。
但也要看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仍然面临着理念、体制、能力等方面的制约。
必须汲取基层探索的实践经验,坚持走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关键,以制度为保障,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各领域全过程的新路子。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探索;路径1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推进需要党的引领,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基层党建工作只有扎根人民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更新完善党建工作内容。
另一方面,改革和创新也是基层党组织长期追求的目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覆盖多样的实际工作需求,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的是深入民心、满足民需,不能出现形式主义、表面主义,对党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具有实质的引导及推动作用。
党的建设是我们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
2当前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困境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正处于实践期、探索期,尤其体现在基层治理层面,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这一政策引导下,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不可避免遇到各种问题。
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不能有效融合。
目前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不能有效融合问题是当期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现实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对自身定位认识不够,存在党建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脱节问题。
并且部分基层党组织与社会治理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二者不易融合,在目前复杂的社会问题形势下,无法满足引导社会治理创新的需求,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形式化”,往往重视扩大党员数量、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融合。
优化基层治理单元的做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优化基层治理单元的做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摘要:一、引言二、优化基层治理单元的做法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3.推进基层治理创新4.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三、存在的问题1.党组织建设不够完善2.人才队伍缺乏3.治理机制不健全4.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四、建议1.加强党组织建设2.培养专业人才3.创新治理模式4.提高治理能力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在优化基层治理单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优化基层治理单元的做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优化基层治理单元的做法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内外兼修提能力,建强领头雁。
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组织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村实用技术等相关知识,更新村干部思维、拓宽村干部眼界、提升村干部能力。
3.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要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模式,形成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法治保障、德治约束、科技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
4.增强基层治理能力要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存在的问题1.党组织建设不够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难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
2.人才队伍缺乏基层治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村干部能力有限,难以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需要。
3.治理机制不健全基层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民主协商、法治保障、德治约束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4.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现代化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基层党建 引领社会治理的现实与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一次压力测试,也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场大考。
为调查研究基层党建在引领社会治理、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层组织力上所发挥的作用,乌兰察布市委组织部组建6个调研组,向全市1319个嘎查村和211个社区的党员干部群众发放综合数据统计表和电子调查问卷,通过回收有效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及实地调研,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功能和作用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谋划全局和统筹协调作用,调动各种治理主体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疫情发生初期,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第一时间成立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防控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形成了“一盘棋”抓统筹、“一把手”抓带头、“一竿子”抓到底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全市12万余名党员通过推行党员示范岗,建立党员责任区,落实包组联户责任,切实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全市125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59941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一线;11799名农牧民和居民党员主动认领党员“先锋岗”“志愿岗”“监督岗”等服务岗位,广大党员亮明身份、佩戴党徽袖标,守护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党的组织覆盖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健全基层网格化党组织体系,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对辖区党委、两新组织、楼宇小区等进行整合划分,深化市委、旗县市区党委、苏木乡镇(街道)党(工)委“大三级”和嘎查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村民小组(小区)党组织“小三级”组织体系,推动传统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融合,确保党中央的治理主张在基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的原则,把网格阵地延伸到治理神经末梢,全市建立党建网格7508个(城镇社区网格1982个、农村牧区网格5526个),配备网格员10198人,实现了“多网融合、一网统筹”。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
过程中建立了初步的基层党组织协同社 动形成“基层党建 + 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 的变迁和社会矛盾问题,应用信息化平台
会治理的新型运行构架,可是还没有达到 思想共识上。
收集社会治理意见,做好群众调查,始终坚
常态化运行的状态,也没有在实践过程中
2.加强基层党组织体制改革。
持群众路线,根据群众管理需求推动社会
满足也是基于社区能提供什么,主动性与
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化途径
织设置;在强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下突出
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社区居民归
1.积极转变思维理念。
政治引领,在多元治理格局中,优化功能实
属感不强。在经济压力和人才竞争日益增
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现,突出政治功能和政治作用;持续改进服
员“在位不在岗”等各种现象值得堪忧。广 地不被社区居民所广泛接受,我们应该努 机制探索实践,以“党建 + 民主协商作为重
大群众的参与意识也不强,大多数居民都 力吸取新生力量,终身学习,与时俱進,切 要的抓手和发展趋势。只要“党建 +”工作,
是被动的参与社区发展治理。人们需求的 切实实地为居民服务。
融入中心工作,转变基层组织体系,创新组
制。
融合发展思想共识。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 范围和能力,由各级、各部门联合开展多元
现阶段,我国“党建 + 社会治理”这一 治理互相支撑、互为促进,新时代推进党建 化社会治理活动。在新形势、新业态下,基
创新机制依旧处在初步探索时期,在实践 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最终要落实到推 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要充分体现城乡空间
造出清廉的党组织环境,为社会治理创新
形成稳定与持续性。在团组服务机制、党
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体系中的基础 治理模式的创新。为此,要提高党组织成员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
治党论苑Chinese Cadres Tribune 492019.02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共治自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服务群众作为基本路径,实现基层党建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一、服务群众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
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
而社区治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也是做好群众工作。
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一个层面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只有群众才更深切地了解社会治理所需要解决的各种利益诉求,他们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天然优势。
因此,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尊重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样,只有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突出服务群众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定位,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意识、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才能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服务中引领培育群众的公共意识。
因此,服务群众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二、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上海市杨浦区近年来积极开展“睦邻家园”建设行动,以优化社区公共空间、弘扬睦邻精神、培育睦邻达人、构建睦邻体系为主要内容,以实现洁美宜居、服务便捷、守望相助、文明与共的居民生活共同体为目标,在全区推进“一居一品”居民自治项目建设活动。
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基层党组织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领群众实行居民自治,重点解决住宅小区在综合治理方面的难题,有效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区治理的同步推动和良性互动。
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找到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在服务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作者:罗晓蓉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27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党建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与基层治理有效性紧密相关。
随着社会深刻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需要构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平台。
目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挥在干群关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组织关系、社区治理方面面临着困境。
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性的路径以社会资本为视域,从符号建构、空间覆盖、强化服务、政治引领入手。
关键词: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治理有效基层党建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与基层治理有效性紧密相关。
随着社会深刻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需要构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平台。
目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尚存在一些困境亟需破解。
一、面临的困境1. 干群关系上,一些村民埋怨村干部“吃白饭”,对村支“两委”干部不信任、意见大;服务群众上,一些城市社区党组织对服务群众、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心无力”,“满足于应付、流之于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
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是农村党建工作的落脚点。
目前,一些村的村支“两委”干部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或选举过程只是走走形式而已,甚至有些人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当上了村支“两委”干部;不少村支“两委”干部办事不讲政策、管理不循章法、工作随意性大。
有的村支“两委”干部事事先为自己或者家族、亲友打算,有的甚至随意欺压百姓,拉帮结派,贪赃枉法,为所欲为。
村民对村支“两委”干部不信任、意见大,既指向村干部的工作能力,也指向村干部的工作态度。
村“两委”干部为民办事能力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一度使村党支部几乎陷于瘫痪状态,村民埋怨干部“吃白饭”,极大的损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象。
村(居)党支部是基层治理的最佳抓手。
但是,在城市社区,一些上级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把社区当成自己的派出机构,随意摊派工作任务。
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
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一、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市基层社会治理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与面临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群众更加个性化、更加差异化的需求相比,在思想认识、治理能力、治理方式及干部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陈旧。
虽然我们在化解矛盾、强化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基层治理仍然存在“社会治理就是社会管理,治理就是管控”的陈旧观念,法治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强。
基层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在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没有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规律性,没有认真思考和分析研究对策建议。
(三)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设计不够系统化。
随着此次机构完成,县级综治部门被撤销,综治的联动机制没有有效衔接,社会治理仍侧重政府主导,社会治理系统化不够,制度设计整体性、全局性联动不足。
例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涉及公安、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对患者评定标准、统计口径不统一,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影响工作实效。
在精准区分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精准管理与服务方面还较为欠缺,网格化管理的精准度不高,精细化水平较低,信息分析研判、大数据应用不够深入。
在流动人口、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我们虽然对此类特殊人群建立了信息系统,并及时采集录入人员信息,但在信息分析研判、运用信息数据指导服务管理实战方面没有形成良好机制,各类信息化系统还停留在信息收集的低端层面,深度开发应用不够。
基层治理长期处于一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模式,事后处置多、事前预防化解少,对一些基层矛盾、信访问题,不少干部信奉“摆平就是水平”,甚至采取“花钱买平安”方式解决,从源头破解社会矛盾难题做得不够好。
(四)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基层从事政法综治等社会治理的专职人员较少,甚至基层派出所人员都严重不足,接处警大部分由警辅人员完成,接处警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
径
摘要:在新时代,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应对社会主体多元化的客观要求。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社会治理资源统筹整合不足等一系列现实困境,需要从政治引领、制度完善、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随着我国进入深刻变革和加速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层治理的困境日益凸显。
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在破解基层治理困境、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现实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当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利益调整。
新形势下,人员的多元化、流动化更是加大了基层治理的难度。
就目前来看,各地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做了
许多实践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主心骨”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导致基层治理效能大打折扣。
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组
织党建工作出现空白点和盲区。
在民办新社会组织及其他团
体中,存在组织建设不全、资源保障不足等问题,党建引领
作用难以影响和渗透到这些组织中去。
二是存在党的领导弱
化现象。
随着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村(社区)所承担的社会
治理任务繁重,存在人财物、责权利不对等的问题。
同时,
一些党组织书记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缺乏系统的管理理念,导致领导和协调不力。
三是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融合度不深。
由于对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导致没
法将二者有机融合,存在就党建抓党建、就基层治理抓基层
治理的问题。
同时,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融合的形式不多且
不新,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治理需求。
(二)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一是常态化的沟通协商机制有待健全。
在基层治理中,村(社区)居民直接参与管理基层事务的空间不大、意见诉求
表达渠道不畅,增加了发生公共问题甚至是群体性事件的风险。
二是“三治”融合的领导机制有待完善。
在基层治理中
“自治、法治、德治”工作虽然在持续开展,但缺少明确的牵头部门,存在各自为政、各管一方现象,未能形成有效合力,导致“三治”的参与度、融合度不高。
三是部分创新机制有待形成常态化运行态势。
各地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创新机制,但有的创新机制执行效果取决于驻区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的觉悟、态度,导致制度缺乏可持续性及可复制可推广性。
(三)社会治理资源统筹整合不足
一是缺乏有效统筹的抓手。
村(社区)在基层治理中既没有执法权、统一指挥权也没有资源调配权,需要依靠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融入辖区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面对基层社会问题往往出现“有心无力”的情况,加大了对各种社会治理资源进行有效统筹的难度。
二是统筹调动的方式方法滞后。
基层党组织在统筹调动资源上不同程度存在行政化路径依赖,缺乏创新,难以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大多是“人情式”和“援助式”的,难以真正让多元主体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中。
三是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基层工作人员受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存在对各类社会治理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的情况。
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优化路径
(一)政治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元参与
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
一是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全覆盖。
在组织体系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将党建工作向“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延伸,实现党的
组织全覆盖、党建工作全覆盖。
二是建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不断优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全面推行一肩挑,进
一步巩固党组织力量;持续挖掘村(社区)优秀青年人才,
建立后备干部库。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教育、党性锻炼
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和基层治理水平。
三是创
新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方式。
村(社区)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当
地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等创新引领方式,以合作、服务为主,促进基层多元治理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助力共建共治共享。
(二)完善制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才能确保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长效性。
一是着力形成长效的制度保障。
推动基层党建相关制度与基
层治理机制有机衔接,将各级党组织探索形成的有效做法、
好的治理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完善基层治理各项配套保障制度。
完善人才培养和关爱制度,推动人才政策向基层倾斜;完善
考评机制,细化基层党组织评优考核内容;健全和完善责任
追究机制,加强对基层工作的监督约束。
三是建立健全群众
服务机制。
搭建党、政府、群众三方互动平台,不断完善群
众诉求搜集、反馈机制,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同时,建立群
众需求供给机制。
要根据居民职业、教育背景的差异,提供
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
(三)整合资源,汇聚基层治理合力
基层治理需要多主体参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推动治理资源更多向基层下沉。
要加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资金、人才等资源的投入和保障力度。
同时,要拓展各类治理资源
的来源渠道,引导辖区内基层党建的联动单位提供人力、物
力和智力资源。
二是构建纵向联动、横向互通的基层组织体系。
纵向上贯穿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横向上联
结高校、“两新”组织中的群团组织等,连通“党建孤岛”、打破“治理壁垒”,构建起相互贯通、协同发力的“一体化”体系,增强多元治理合力。
三是以“党建+”聚合各类资源,延伸基层党组织功能。
以“党建+”汇聚各类治理资源,延展基层党组织在教育引导、文化凝聚、法治氛围营造等方面的
服务功能,并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以资源供给多元化、精准化助推基层服务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