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分析指导书
电力系统分析指导书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011.2实验一系统调差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调差原理,掌握改变发电机电压调节特性斜率的方法。
2.多台机组在同一母线上并联运行时,无功功率分配与无功调节特性的关系。
3.理解调差系数的含义及其发电机外特性曲线。
二、原理与说明为了改变发电机外特性曲线,使并列运行的各台机组之间合理分配无功负荷,或者为了维持系统某一点电压恒定,在负荷变化时,要对电力网电压损耗进行补偿,因而设置了无功调差电路。
三、实验步骤系统电压调至380V,按照电力系统并列实验步骤,将发电机经变压器实验装置,输电线路实验装置和无穷大系统并列。
1.零调差实验1)设置微机励磁调节装置的“调差系数”为“0”,具体操作方法见附录2微机励磁装置使用说明。
2)降低系统电压来增加发电机无功输出。
可以通过调节与无穷大电源连接的三相自耦调压器来降低系统电压,记录端电压Ud和无功Q 数值于表1中。
2.正调差实验1)设置微机励磁调节装置的“调差系数”为“5”,具体操作方法见附录2微机励磁装置使用说明。
2)降低系统电压来增加发电机无功输出。
可以通过调节与无穷大电源连接的三相自耦调压器来降低系统电压,记录端电压Ud和无功Q 数值于表1中。
3.负调差实验1)设置微机励磁调节装置的“调差系数”为“-5”,具体操作方法见附录2微机励磁装置使用说明。
2)降低系统电压来增加发电机无功输出。
可以通过调节与无穷大电源连接的三相自耦调压器来降低系统电压,记录端电压Ud和无功Q 数值于表1中。
表1思考题:改变发电机电压调节特性斜率的方法?理解调差系数的含义?回答多台机组在同一母线上并联运行时,无功功率分配与无功调节特性的关系?实验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内容的理解,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从试验中观察到系统失步现象和掌握正确处理的措施。
电力系统分析I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专业课程:电力系统分析Ⅰ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系实验须知实验是工科高等院校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上好实验课是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又红又专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
因此,要求学生认真做到以下各条: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纪律和制度,遵守实验课操作规程,爱护国家财产,损坏仪器设备要赔。
二、实验前,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
尊重老师,听从指导,集中精力作好实验。
三、实验完毕,必须将实验仪器设备擦净、复原、整理好,实验记录送交实验指导教师检查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不合格者要重做。
四、认真地处理实验数据,写好实验报告,在实验一周后,送交实验指导老师,不合格者要重写。
五、不得赤脚、穿背心、球裤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整洁、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严禁吸烟。
实验一电力网数学模型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对电力网数学模型形成的计算机程序的编制与调试,获得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程序,使数学模型能够由计算机自行形成,即根据已知的电力网的接线图及各支路参数由计算程序运行形成该电力网的节点导纳矩阵。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电力网数学模型概念的理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熟悉各种常用应用软件,熟悉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加强编制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提高工程计算的能力,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起来。
二、实验器材:计算机、软件(已安装,包括各类编程软件C语言、C++、VB、VC等、应用软件MATLAB 等)、移动存储设备(学生自备,软盘、U盘等)三、实验内容:编制调试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程序。
程序要求根据已知的电力网的接线图及各支路参数运行形成该电力网的节点导纳矩阵。
1.将事先编制好的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的计算程序原代码由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导入计算机。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
3。
1 电力系统稳定性实验(一)3。
1。
1 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原理.2) 了解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方法.3。
1.2 原理与说明电力系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运行分析,除了包含许多理论概念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数值概念"。
一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在典型运行方式下,用相对值表示的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的数值范围,是用于判断运行报表或监视控制系统测量值是否正确的参数依据.因此,除了通过结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此类“数值概念"外,实验也是一条很好的、更为直观、易于形成深刻记忆的手段之一。
实验用一次系统接线图如图3—1所示。
本实验系统是一种物理模型。
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来模拟,当然,它们的特性与大型原动机是不相似的。
原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可通过给定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
实验系统用标准小型三相同步发电机来模拟电力系统的同步发电机,虽然其参数不能与大型发电机相似,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具有特殊参数的电力系统的发电机。
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可以用外加直流电源通过手动来调节,也可以切换到台上的微机励磁调节装置来实现自动调节。
实验台的输电线路是用多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
“无穷大”母线就直接用实验室的交流电源,因为它是由实际电力系统供电的,因此,它基本上符合“无穷大"母线的条件.实验台上安装有TQDB—III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电压、电流、功率和频率。
实验台上还设置了模拟短路故障等控制设备。
图3—1 一次系统接线图3。
1.3 实验项目与方法3。
1。
3。
1 负荷调节实验1)启动机组,满足条件后并网运行,并网后退出同期装置,并网步骤见“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实验"。
2) 将调速装置的工作方式设为“自动”,将励磁装置的工作方式设为“恒Ug”.3)调节调速装置的增速减速按钮,可以调节发电机有功功率输出,调节励磁调节装置的增磁减磁按钮,可以调节发电机输出的无功功率。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第一篇: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原则1.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电气的标准规范。
2.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3.满足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电能质量、可靠性、经济性、负荷等级)4.必须从整个地区的电能分配、规划出发,确定整体设计方案。
二.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收集资料、专业制图、综述撰写的能力,培养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能力,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毕业设计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总学时(2周)1.分析设计题目,明确设计要求,收集资料,参考文献,拟定系统方案。
(1-2天)2.独立完成初步设计方案(一般选取两个方案,并加以比较)(1-2天)3.独立完成系统方案设计及计算,如系统中所有设备的选择与校验,故障分析编程,环网分解等类型的设计等。
(1-3天)4.各阶段设计的叙述,纠正和新知识更新能力的应用(1-2天)5.编写说明书,完成最终方案。
(1-2天)6.答辩,验收。
(半天)四.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工程中用到的电气制图标准,常用符号,计算公式和编程技巧。
2.通过独立设计一个工程技术课题,设计应用软件,充分提高运用新技术、新信息、新技术成果和装置的能力。
具体要求见各课题。
3.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多分析,对设计计算内容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4.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及相关的图,可以手写,可以计算机打印。
5.准备答辨。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1.封面:(请学习委统一领取并发给大家)2.标题: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各人的课题标题)一.基础资料(四号黑体)1.(小标题用小四黑体)(正文用五号宋体)2.二.设计内容某部分(按设计大纲)三.六.设计内容某部分七.设计小结(总结整个设计内容)八.设计体会(总结个人在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体会,建议等)九.参考文献附录说明:一.基础资料(课题要求,相关的条例,规范等)二.~六.见各课题的要求七.设计小结(本设计通过对……的分析,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对……进行了分析比较,从……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了……设计方案,它具有……优点,还有……不足)从技术方面总结你的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new1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电力工程系目录实验一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概述2实验二一个简单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 4 实验三一个复杂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5实验四基于PSASP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验 7实验五基于PSASP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实验 8实验六基于PSASP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稳定分析实验10实验一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概述一.实验目的:了解用PSASP进行电力系统各种计算的方法。
二.PSASP简介:1.PSASP是一套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包。
2.PSASP的体系结构:报表、图形、曲线、其他工具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稳定分析静态安全分析电压稳定谐波分析等电网基础数据库固定模型库用户自定义模型库固定模型库第一层是:公用数据和模型资源库,第二层是应用程序包,第三层是计算结果和分析工具。
3.PSASP的使用方法:(以短路计算为例)1).输入电网数据,形成电网基础数据库及元件公用参数数据库,(后者含励磁调节器,调速器,PSS等的固定模型),也可使用用户自定义模型UD。
在此,可将数据合理组织成若干数据组,以便下一步形成不同的计算方案。
✧文本支持环境:点击“数据”菜单项,执行“基础数据”和“公用参数”命令,可依次输入各电网元件的参数。
✧图形支持环境:在“编辑模式下”,利用工具箱,输入电网接线图。
作图时,若元件参数尚未输入,会自动弹出相关数据录入窗口,此时输入数据即可。
注意:两种环境下,均应先输入母线数据,再处理其他元件!!!2).方案定义:从基础数据库中抽取数据组,组合成不同方案,以确定电网的规模,结构和运行方式。
✧文本支持环境:点击“计算”菜单项,执行“方案定义”命令。
✧图形支持环境:“运行模式”下,点击“作业”菜单项,执行“方案定义”命令。
3)数据检查:对确定的电网结构进行检查,检查网架结构的合理性,计算规模是否超出范围。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本课程设计希望能从两个方面对同学的实际能力进行训练。
第一个方面是专业知识的应用;第二个方面是计算机的应用。
二、内容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接线图,编制潮流计算的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完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应用程序。
三、课程设计指导原理1.计算机潮流计算原理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首先要掌握电力系统相应计算的数学模型;其次是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第三则是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语言编制计算程序。
建立电力系统计算的相关数学模型,就是建立用于描述电力系统相应计算的有关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式。
该数学模型的建立往往要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即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而忽略一些次要因素,使数学模型既能正确地反映实际问题,又使计算不过于复杂。
通常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采用的数学模型为以节点导纳矩阵形式表示的节点电压方程。
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就是要求所选用的计算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得出正确结果,同时还应要求在解算过程中占用内存少,以利提高计算机的解题规模。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常用的算法有高斯-赛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和P-Q潮流分解法。
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选择合适的语言编写程序,就是首先确定用什么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程序;其次是作出计算的流程图;第三根据流程图用选择的语言编写计算程序。
然后上机调试,直到语法上无错误。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因为数学计算量大,通常采用Matlab程序进行编程。
所编制的程序难免存在逻辑错误,因此先用一个已知结果的系统作为例题进行计算。
用程序计算的结果和已知结果相比较,如果结果相差甚远就要逐步分析程序的计算步骤,查出问题的出处;如果结果比较接近,则逐步分析误差来源;直到结果正确为止。
最后将所编制出的正确计算程序,用于电力系统的实际计算。
2.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一般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需要计算网络中各节点电压,各支路的功率分布、各支路的功率损耗以及网络总的功率损耗等。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综合性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与实践》实验项目性质:理论计算,计算机仿真与验证。
所涉及课程:电力系统分析计划学时:两周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电力系统简单潮流、短路的手工计算方法。
3.掌握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的使用方法。
4.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进行电力系统潮流、短路、小信号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分析。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1.电力系统潮流分布计算;(手算)2.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起始次暂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任意支路故障电流和节点电压的计算;(手算)3.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故障相电流和非故障相电压的计算;任意支路故障电流和节点电压的计算;(手算)4.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进行电力系统潮流、短路计算;5.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进行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分析;6.设计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措施。
三、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1.电力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室;2.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综合计算程序(PSASP);四、实验要求1.根据教学计划,为期二周,安排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之后;2.潮流、短路计算针对一个5机电力系统,要求完成全部的计算任务,并通过PSASP验证结果;3.稳定分析针对10机,39母线,19个负荷和46条支路的New England 测试系统,采用PSASP分析软件,要求:进行全面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并针对弱阻尼振荡模式配置电力系统稳定器;进行N-1暂态稳定校验,并针对严重故障提出稳定控制措施。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测试1.潮流计算手工计算;2.短路计算手工计算;3.短路计算计算机仿真验证;4.小干扰稳定性分析;5.小干扰稳定性控制措施设计;6.暂态稳定性分析;7.暂态稳定性控制措施设计;8.撰写设计说明书。
六、考核形式1.纪律考核:学生组织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等;2.书面考核:设计报告的完成质量、撰写水平等;3.现场考核:系统仿真的操作熟练程度;4.采用五级评分制。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
电压等级的选择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问题,除了考虑输电容量、距离等各种因素外,还应根据动力资源的分布、电源及 工业布局等远景发展情况,通过全面的技术比较后,才能确定。并且,由于电网的电压等级和接线方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 此,一般地区电网设计中,接线方案和电压等级确定同时进行。在课程设计中,由于条件限制,不可能同时论证电压等级和进 行方案设计。因此,一般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参考附表B —4,并根据同一地区,同一电力系统内应尽可能简化电压等级的原 则,合理的确定电压等级。
根据以上的比较,可以从原始方案中初步确定出2~3个方案,然后,再作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 (3)详细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电网接线的最优方案。 上面(2)步中确定的2~3个方案,均是技术上以成立的方案,在最优方案的确定中,只作进一步的经济比较。
经济比较的主要指标是电力网的一次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在比较中只考虑各方案的不同部分,不考虑各方案的相同部分。 1)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为了计算投资积年运行费用,必须首先选择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 在选择导线截面积之前,首先进行各种方案的的初步潮流 计算。取 km x /42.00Ω=,km r /21.00Ω=,00=b ,计算出各条线路的最大输送功率。 按经济电流密度以及该线路正常运行方式下的最大持续输送功率,可求得导线的经济截面积,其实用计算公式为 ? cos 3max N j JU P S = 或N j JU Q P S 32 max 2max += 式中,m ax P —正常运行方式下线路最大持续有功功率(KW ) max Q —正常运行方式下线路最大持续无功功率(KW ) N U —线路额定电压(KV ) J —经济电流密度(2A/mm ) ,其值可根据线路的m ax T 及导线材料,由附表B —5查得。 ?cos —负荷的功率因数 根据计算所得的导线的经济截面积结果,选取最接近的标称截面的导线。 注意: 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应由所通过的各负荷点的功率及其m ax T 决定。 #对于放射形网络,每条线路只向一个负荷点供电,则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就是负荷所提供的最大负荷利用小 时数; #对于链形网络,各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等于所提供负荷点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加权平均值,即 ∑∑=?=??= n jj n jj j P TP T1 max 1 max max max 式中,j P ?m ax —各负荷点的最大有功功率; j T ?m ax —各负荷点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分析 实验指导书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电压:500V,实验电流:4.2A,具有一定危险性。
2、实验过程中,人体不可接触带电线路,如自耦调压器的接线端、发电机的接线端等。
3、控制柜上的总电源只允许指导老师操作,其他人员不得自行开关。
控制柜上的所有组件必须经指导老师允许并严格按照指令进行操作。
4、实验台上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只允许指导老师操作,实验台上的其他组件必须经指导老师允许并严格按照指令进行操作。
第一节发电机组的起动与运转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机调速装置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方法。
2、熟悉发电机组中的原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特性。
3、掌握发电机组起励建压、解列、停机操作。
二、原理说明本实验平台中,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模拟工业现场的汽轮机或水轮机,调速系统用于设定原动机的转速(即发电机输出电压的频率)和有功功率,励磁系统用于调整发电机输出电压值和无功功率。
图1-1为调速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励磁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1 调速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A、B、C为墙壁插头电源进线在控制柜中发电机图1-2 励磁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装于原动机上的编码器将转速信号以脉冲的形式送入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控制柜(以下简称“控制柜”)中的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以下简称“微机调速装置”),该装置将转速信号转换成电压,和给定电压一起送入ZKS-15型直流电机调速装置(隐装于控制柜中),采用双闭环方式调节原动机的电枢电压,从而改变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发电机输出端的三相交流电压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1,三相交流电流信号经电流互感器也送入电量采集模块1,信号被处理后,计算结果经RS485通信口送入THLWL-3型微机励磁装置(以下简称“微机励磁装置”);发电机的直流励磁电压信号和直流励磁电流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2,信号被处理后,计算结果也经RS485通信口送入微机励磁装置;微机励磁装置根据计算结果输出控制电压,来调节发电机的励磁电流。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2019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理工类)成都理工大学电气系负责老师:电气1班负责老师:顾民老师(报告上写顾民老师、张晴老师、荆海莲老师、陈天祥老师)电气2班负责老师:刘伟老师(报告上写刘伟老师、李琳琳老师、王洪辉老师)电气3班负责老师:杨小峰老师(报告上写杨小峰老师、黄洪全老师、任家富老师)电气4班负责老师:康东老师(报告上写康东老师、蒋开明老师、罗耀耀老师)地点6C902-2或自带笔记本电脑教室使用:第一天1班。
第二天2班,第三天3班,第四天4班,最后一天答辩。
其他时间同学用自己电脑在图书馆等场所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该课程设计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设计之一,是学习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程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基本原理的理解,学习和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设计和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电力系统等值模型和参数计算,以及潮流和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学会应用计算机计算系统潮流分布和短路电流的方法。
三、课程设计选题原则:该课程设计是根据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程内容,结合实际工程和科研的电力系统网络进行系统的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
四、课程设计内容:1、课程设计地点:602-2实验室和教室2、设计内容(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2)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具体内容包括:1)系统等值模型和参数计算。
2)手工电力系统潮流和短路计算3)利用Matlab中Matpower进行电力系统潮流和利用Simulink进行短路计算。
4)计算结果分析。
5)编写说明书。
五、时间安排1、手工电力系统潮流和短路计算(1.5天)2、Matpower进行电力系统潮流和Simulink进行短路计算(1.5天)3、计算结果整理和分析(1天)4、编写说明书(1天)5、成绩考核(1天)六、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1、李光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第二版2、陈珩.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第二版3、孟祥萍.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设计与计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4、孟祥萍.电力系统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Matlab/Simulink 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于群、曹娜编著七、课程设计成绩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说明书,以及设计完成后的口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指导书
《某区域110kv 电力网潮流分布及补偿》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1.使学生所学的电力系统基本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应用,从而巩固、加深对课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使学生对电力系统各项技术规程和经济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任务:某区域由于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工农业生产增幅较大,为了保证可靠经济供电,拟对已有的网架进行改造,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原网架进行潮流分布计算,提供网改的技术依据,并对新网架进行设计。
设计内容:1.确定合理的网架结构,进行110KV 电力网的潮流分布及各点电压的计算。
2.选择导线截面,各变压所容量、型号。
3.进行无功补偿计算。
4.确定调压措施。
5.进行对称与不对称故障时各点电压、各回路电流计算。
三、原始资料1.原电力系统接线图(另见图)。
2.原电源、负荷情况:(1)a 电厂按负荷曲线运行总装机容量25MW ,8.0=ϕCOS ,厂用电占总装机容量10%。
(2)d 变电所负荷为40+j30 MVA 。
(3)b 变电所负荷为20+j16 MVA 。
(4)c 变电所主变中压侧负荷为10+j8 MVA ,低压侧负荷为5+j3 MVA 。
3.原主变压器型号清单: T1、T2:SFL -31500/110 T3:SFL -31500/110 T4:SFL -16000/110 T5:SFL -10000/110 T6:SFL -20000/110 4.现负荷要求:(1) d 变电所负荷为70+j50 MVA 。
(2) b 变电所负荷为40+j30 MVA 。
(3) c 变电所中压侧负荷为20+j15 MVA;低压侧负荷为15+j10 MV A 。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设计说明书1份 编写内容:(1) 任务及原始资料(2) 确定合理网架结构、变压器容量和型式 (3) 选择导线截面,确定调压方式(4)电力系统对称、不对称故障的分析2.设计计算书1份编写内容:(1)110kv电力网的潮流分布及各点电压(2)进行无功补偿计算(3)进行对称与不对称故障时各点电压、各回路电流计算五、设计参考资料陈光会、王敏主编《电力系统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8月诸骏伟主编《电力系统分析》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1995年11月南京工学院主编《电力系统分析》 1996年4月霍宏烈李全中等编《农村电力网规划》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学会编《中国农村电气化优秀文集》(1978-1988)六、日程安排附图:。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绪论1.概述2.实习目的3.实习内容第二章实习分析1.潮流分析第三章实习设计1.元器件参数2.单线图设计3.总体线路图第四章设计总结1.潮流计算结果总结2.实习心得第一章绪论1.概述含有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习:本实习采用 PSASP 软件绘制电力系统单线图的方法,包括如何建立新的 PSASP 作业,如何设置区域、分区和场站信息,如何绘制母线、发电机、变压器及交流线、负荷等元件,并设置其参数。
在绘制美国西部电力系统(WSCC)的3 机 9 母线系统单线图的基础上,将其中两台发电机改为新能源发电,研究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各元器件进行潮流计算后的输出信息。
2.实习目的掌握采用 PSASP 软件进行含有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包括如何进行方案设定,如何设置潮流计算作业,如何执行潮流计算并输出结果,如何改变。
3.实习内容在实习二的系统图中设置新能源节点,并录入新能源(光伏、风机)的数据。
注:表中未填写项为系统默认值。
(1)光伏电源数据将 PSASP7.21 中“发电机的同步机模型及参数组”定义为 9,系统默认为光伏电源。
具体参数设置见下表。
(2)双馈风力发电机将 PSASP7.21 中“发电机的同步机模型及参数组”定义为 10 时,系统默认为双馈风力发电机。
具体参数设置见下表。
(3)计算全网潮流并输出结果。
第二章实习分析1.潮流分析(1)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
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电源机端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等。
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2)潮流计算的用途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分析计算,用以研究系统运行和规划中提出的稳态问题。
对运行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分析负荷变化、网络结构改变等各种情况会不会危及系统的安全,系统中所有母线的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系统中各种元件(线路、变压器等)是否会出现过负荷,以及可能出现过负荷时应事先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对规划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检验所提出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如新建变电站、线路改造、电磁环网解环等)能否满足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PSASP概述及基础数据库一、实验目的了解PSASP的基础数据库以及用PSASP进行电力系统各种计算的方法。
二、PSASP概述PSASP (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 是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的一套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
主要用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人员确定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运行调度人员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分析系统事故、寻求反事故措施;科研人员研究新设备、新元件投入系统等新问题以及高等院校用于教学和研究。
基于电网基础数据库、固定模型库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型库的支持,PSASP可进行电力系统(输电、供电和配电系统)的各种稳态分析、故障分析及机电暂态分析计算。
1.PSASP的三层体系结构PSASP是一个资源共享、高度集成和开放的大型软件包,其结构分为三层,如下图所示:第一层是公用数据和摸型的的资源库,其中包括:(1)电网基础数据库:包括发电机、负荷、变压器、交直流线等电网基本元件,提供了各种分析计算的基本数据支持。
(2)固定模型库:包括发电机、负荷、调压器、调速器、PSS、直流输电、静止无功补偿器等模型,提供了电力系统常用的模型支持。
(3)用户自定义模型库:由用户自定义(UD)方式建立的各种元件模型构成,用以扩充PSASP 的模型功能支持。
(4)用户程序库:由用户程序接口(UPI)方式实现的一些模型和功能程序构成,用以支持PSASP 运行。
第二层是基于资源库的应用程序包,在电网基础数据库、固定模型库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型库的支持下,可进行各种计算分析。
其中包括:(1)稳态分析:潮流计算、网损分析、最优潮流和无功优化、静态安全分析、谐波分析、静态等值等;(2)故障分析:短路计算、复杂故障计算、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等;(3)机电暂态分析:暂态稳定计算、直接法暂态稳定计算、电压稳定计算、小干扰稳定计算、动态等值、马达起动、控制系统参数优化与协调、电磁-机电暂态分析的次同步谐振计算等。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郑州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编目录实验一生成节点导纳矩阵的matlab程序设计 (1)实验二支路追加法生成节点阻抗矩阵的matlab程序设计 (5)实验三牛顿-拉夫逊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matlab程序设计 (13)实验四简化模型的静态稳定计算的matlab程序设计 (24)实验五短路电流计算程序的实现 (31)实验一 生成节点导纳矩阵的matlab 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对生成节点导纳矩阵的编程与调试,获得复杂电力系统的节点导纳矩阵,为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程序编制打下基础。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节点导纳矩阵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变压器为非标准变比时的修正方法,熟悉MATLAB 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编制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计算机、软件(已安装应用软件MA TLAB 等)、移动存储设备(学生自备,软盘、U 盘等)。
三、实验内容:1.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节点导纳矩阵的对角元),...2,1(n i Y ii =称自导纳,自导纳ii Y 是节点i 以外的所有节点都接地,由节点i 向整个网络看到而得到的导纳。
在节点i 加上单位大小的电压(1=iU 的电压)时,由节点i 流向网络的电流就等于节点i 的自导纳i j U iiii jU IY ≠==,0通过计算不难发现,ii Y 就等于与节点i 连接的所有支路导纳的和。
节点导纳矩阵的非对角元),...2,1,...2,1(j i n j n i Y ij ≠==;;称互导纳,即把节点j 以外的节点全接地,而在节点j 加以单位电压时,由节点i 流向j 的电流加上负号的值。
j k U jiij kU I Y ≠==,0同样,ij Y 其实就是连接节点i 和节点j 支路的导纳值再加上负号。
显然,ji ij Y Y =。
而且,如节点i ,j 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也不计两支路之间,例如两相邻电力线路之间的互感时,0==ji ij Y Y 。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打印)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实验指导--220KV变电站实训前言:本实验实训旨在将学生所学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等课程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某中型变电站进行综合性应用,以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以适应电力系统供变电岗位工作的需要。
220KV变电站仿真软件简介:220KV综合自动化系统仿真变电站配置有计算机及220KV变电站仿真软件,可实现变电站正常操作,并可设置变电站常见故障。
仿真软件中分别设立了一次设备区、电气主接线(监控)、保护配置、故障设置等介面,学生可以通过以上介面,方便地点击进入主控室和各个操控现场,用计算机实现变电站的监视控制和各项操作。
1、实验一:22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认识(一)内容:1)熟悉变电站的整体构成,设备布置,电压等级及在系统中作用;2)理解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接线方式以及各配电设备构成及作用;3).了解变电站“五防系统”的功能及配置;(二)要求:1).熟悉变电站的作用,构成和功能;2).理解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形式和正常运行方式;(三)步骤:预习:附件:一次主接线图讲解.ppt,电气设备的四种典型状态.doc,实验步骤:1)、打开我的电脑→E区→教学资料录像→变电站配电装置→播放。
学习录像1,变电站配电装置讲解,了解变电站的任务、类型、组成、布置、安装等等。
2)打开程序→db Xinan-Simc,进入虚拟220KV变电站,运用220KV变电站仿真软件,理解一个220KV枢纽变电站的整体构成、设备结构和布置、其主要电压等级以及连接和各自的作用。
3)认识电气主接线图、配电装置平面图和断面图。
4) 分析该变电站220KV、110KV以及35KV的电气主接线的接线方式。
5)分析正常运行时220KV、110KV以及35KV的运行方式。
6) 分析2201、2202、2312、2514的运行状态;1150、1160以及3571各种运行情况。
7)分析变电站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指导书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系浙江大学电力经济及信息化研究所2015年4月杭州·玉泉前言《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课程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方向)的专业课程,希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获得更强的实际系统概念,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发电机并网调节,稳态运行方式改变,有功和无功调节和暂态稳定。
随着电力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深入和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电力系统数字模拟(数字仿真、即建立数学模型、列出数学方程并进行求解和分析)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效益。
同时作为电力系统研究和实验的另一种重要方法-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同样是目前研究运行中的和筹建中的电力系统的重要工具,也是训练系统运行人员和电力系统专业的良好有效的教学工具。
完整的电力系统分析要求既需要掌握电力系统数字模拟(数字仿真)技术,也需要掌握电力系统动态模拟技术。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通过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实验和对单机-无穷大系统的动态模拟,了解和掌握同步发电机的并网原理和操作;通过励磁控制实验,学习如何稳定电压,合理分配无功功率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通过实际动态模拟系统的示范试验,学习利用动态模拟设备研究电力系统问题的综合知识和方法;学习试验研究结果的整理和分析、以及试验报告的制定。
本实验采用的实验装置为武汉华工大电力自动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T-Ⅱ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装置”,示范实验为电力系统综合动模实验系统。
编制:王康元校对:徐亮审核:江道灼目录目录 (1)第一章电力系统动态模拟 (2)一.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原理及其特点 (3)二.模拟要素 (3)三.模拟比例和模拟系统额定值的选择 (5)四.模拟试验中的测量 (6)第二章电力系统分析实验装置 (7)一、WDT-Ⅱ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装置 (7)二、电力系统综合动模实验系统 (9)第三章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实验 (11)一.实验目的 (11)二.原理与说明 (11)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12)四.分析与思考 (15)第四章单机-无穷大系统实验 (16)一.实验目的 (16)二.原理与说明 (16)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16)四.分析与思考 (18)第五章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实验 (19)一、实验目的 (19)二、原理与说明 (19)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20)四分析与思考 (29)第六章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验 (30)一、实验目的 (30)二、原理与说明 (30)三、实验项目与方法 (31)四、分析和思考 (35)第一章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一.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原理及其特点电力系统动态模拟是一种根据相似原理建立起来的物理模拟,能保证在模拟系统上所反映的过程与实际系统中的过程相似,并且模型上的过程与原型的过程具有相同的物理实质,所以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际上就是电力系统在实验室的复制品,是研究电力系统原型或预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实验工具。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DOC)
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即系统电压U x、发电机电势保持E q保持不变,即并网前U x=E q〕,测定输电线单回线和双回线运行时,发电机的功一角特性曲线,功率极限值和到达功率极限时的功角值。
同时观察并记录系统中其他运行参数〔如发电机端电压等〕的变化。
将两种情况下的结果加以比拟和分析。
实验步骤:〔1〕输电线路为单回线;〔2〕发电机与系统并列后,调节发电机使其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为零;〔4〕逐步增加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而发电机不调节励磁;〔5〕观察并记录系统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填入表4-1中;〔6〕输电线路为双回线,重复上述步骤,填入表4-2中。
表4-1 单回线表4-2 双回线注意:〔1〕有功功率应缓慢调节,每次调节后,需等待一段时间,观察系统是否稳定,以取得准确的测量数值。
〔2〕当系统失稳时,减小原动机出力,使发电机拉入同步状态。
〔3〕δ2.发电机电势E q不同对系统静态稳定的影响在同一接线及相同的系统电压下,测定发电机电势E q不同时〔E q<U x或E q>U x〕发电机的功一角特性曲线和功率极限。
实验步骤:(1)输电线为单回线,并网前E q<U x;(2)发电机与系统并列后,调节发电机使其输出有功功率为零;(3)逐步增加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而发电机不调节励磁;〔4〕观察并记录系统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填入表4-3中;〔5〕输电线为单回线,并网前E q>U x,重复上述步骤,填入表4-4中。
表4-3 单回线并网前E q<U x表4-4 单回线并网前E q>U x〔二〕手动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的测定给定初始运行方式,在增加发电机有功输出时,手动调节励磁保持发电机端电压恒定,测定发电机的功一角曲线和功率极限,并与无调节励磁时所得的结果比拟分析,说明励磁调节对功率特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1〕单回线输电线路;〔2〕发电机与系统并列后,使P=0,Q=0,δ=0,校正初始值;〔3〕逐步增加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调节发电机励磁,保持发电机端电压恒定或无功输出为零;〔4〕观察并记录系统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填入表4-5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设计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设计之一,是学习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程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基本原理的理解,学习和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设计和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掌握电力系统等值模型和参数计算,以及潮流和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学会应用计算机计算系统潮流分布和短路电流的方法。
三、课程设计选题原则:
该课程设计是根据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程内容,结合实际工程和科研的电力系统网络进行系统的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
四、课程设计内容: 1、课程设计地点:机房和教室
2、设计内容
(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2)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
1)系统等值模型和参数计算。
2)编制电力系统潮流和短路计算程序。
3)计算结果分析。
4)编写说明书。
3、时间安排
1、系统等值模型和参数计算(2天)
2、编制算法程序并进行计算(2天)
3、计算结果整理和分析(1天)
4、编写说明书(1天)
5、成绩考核(1天)
五、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李光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第二版
2、陈珩.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第二版
3、孟祥萍.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设计与计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4、孟祥萍.电力系统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说明书,以及设计完成后的口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
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有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成绩以平时成绩(占50%)、设计说明书(占50%)进行综合评定。
3个同学一个题目,一个班题目不能选重复。
七、课程设计题目
(一)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计算
1. 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计算
2. 目的和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使同学们掌握电力系统P-Q分解法潮流计算(包括理论分析计算和数值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数值计算仿真的基本过程(包括算法的确定),同时也有助于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的提高。
要求手工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出给定系统的潮流分布(包括节点电压和支路功率计算);开发语言:FORTRAN或C语言。
3. 内容
1. 复习PQ分解法潮流计算,弄清基本原理,写出程序框图(课堂复习讲授);
2. 复习计算机语言,并根据程序框图制定分步实施方案,给出进度表;
3. 为各阶段准备原始数据和计算过程模拟数据,确定合适的数值计算方法。
4. 编程上机调试;连调。
5. 计算分析给定系统潮流分布并与手工计算结果作比较分析。
6. 准备老师检查(计算机演示),书写该课程设计说明书(尽可能计算机打印)。
4. 成品要求
(1)设计说明书
成品要求书写工整,内容全面,简明扼要,层次清楚。
具体应包括:
1). 原始资料,手工计算的过程及结果。
2). P-Q分解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场合,潮流数学模型的建立。
3). 数学计算方法的确定及其原理(如因子表法)
4). 程序流程图及分步实施方案。
5). 原始数据的说明,初始条件的确定,中间计算过程数据,最终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并与手工计算结果比较)。
(2)源程序清单
包括输入输出变量说明,输入输出数据文件。
5. 进度安排
第1天:求解潮流的原理,算法的确定等。
第2天:编写程序流程图,确定分步实施方案,复习计算机语言,初步编写源程序。
第3—7天:上机调试程序,分析验证。
第8天: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第9-10天:打印整理报告,老师检查答辩。
6. 参考文献
(1). 何仰赞等,“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 西安交通大学等,“电力系统计算”,水利电力出版社。
题四::如图2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如下:
发电机G: 60MVA,Xd’’=0.12;调相机SC: 5MVA,Xd’’=0.2 变压器T-1: 31.5MVA,Vs%=10.5.
变压器T-2: 20MVA,Vs%=10.5.
变压器T-3: 7.5MVA,Vs%=10.5.
. 线路L-1: 60km;线路L-2: 20km;;线路L-3: 10km;电抗为0.4Q/km
负荷LD-1: 30MVA;负荷LD-2: 18MVA; 负荷LD-3: 6M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