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花山的发展趋势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为深化落实国家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东湖示范区)的宏观战略以及东湖示范区发展战略,落实东湖示范区产业发展需求的空间支撑;实现东湖示范区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湖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指导东湖示范区各项城市建设,特编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作为东湖示范区下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东湖示范区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东湖示范区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1、区域协调,示范带动:在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的区域背景下,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周边区域特别是鄂州西部的发展,加强其在产业、生活、生态环境、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
2、创新特色,开放平台:充分挖掘“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内涵,塑造具有创新特色的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景观特色,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工作、学习、生活、游憩的公共服务共享平台。
3、研发主导,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三产业协调发展;由高新技术制造业逐步向创新研发产业转变,兼顾产业经济、社会生活、生态环境三方面的关系,营造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和谐社会。
4、安居乐业,城乡和谐:合理安排原住民的居住和就业,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
5、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实行紧凑和集约化的发展格局,建立以面向公众利益为基点的城市交通、市政和公共设施配套体系;树立节约型城市理念,贯彻节地、节水、节能等措施;尊重山、水等自然生态环境,确保城市健康、安全。
6、立足长远,引导实施:从时间和空间的更高层面上去认识城市发展的远景和趋势,用区域的观点思考城市的发展,并注重近远期结合安排建设时序,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建议。
武汉花山软件新城前景
武汉花山软件新城前景武汉花山软件新城是武汉市江夏区一个新兴的软件园区,自八年前落成以来已经吸引了众多软件企业入驻,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科技园区。
未来,武汉花山软件新城的前景非常广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潜力。
首先,作为武汉市的软件产业园区,武汉花山软件新城将成为该地区软件产业的核心区域。
随着国内外软件需求的不断增加,软件行业将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
武汉花山软件新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软件优势,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有望成为全国软件产业的领先区域之一,吸引更多的软件企业入驻。
其次,武汉花山软件新城将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
在这个园区里,聚集了众多的科技人才和软件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强,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项目的孵化。
这将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推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武汉花山软件新城将成为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地区。
随着园区软件企业的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园区将加大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设更多的培训机构和科研机构,培养更多的优秀软件人才,使软件人才成为武汉花山软件新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最后,武汉花山软件新城将成为人才聚集的地方。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人才将选择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园区将提供良好的人才政策和工作环境,如提供高薪、低税、优惠政策等,使得人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促进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武汉花山软件新城作为一个新兴的软件园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园区将成为软件行业的核心区域,推动着软件产业的发展。
同时,该区域将成为创新创业和人才聚集的地方,不仅为软件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提供了机会。
可以预见,未来武汉花山软件新城将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软件园区。
武汉花山新城简介
武汉花山新城将打造最绿社区20%建筑将采用国内最高的绿色三星标准,力争获得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美国LEED绿色认证。
昨从武汉花山生态新城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评审会上获悉,立足打造全国生态新城标尺的花山生态新城,将建成千万平方米绿色社区,100%建成绿色建筑。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东至左岭镇,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临东湖风景区,北抵武汉北湖新城,规划面积66.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将达20万人,号称全国规模最大的绿色建筑群。
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重点启动项目,新城将结合中部地区气候特征,在城内公共建筑、民用住宅等所有建筑物,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中水回用、节能环保等新型生态技术。
去年底,新城全面启动生态保育、港口及保税加工、产业配套、农民安置等十大项目。
目前,城内已动建一纵一横两条主干道,完成两个5000吨级泊位的沉桩和靠船构建工程,制定国内首个《生态新城建设指标体系》。
3年后,新城将初见雏形。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打造两型社会示范特区通过1小时高速公路网和半小时城际铁路网的建设,城市圈的时空距离被大大缩短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先行先试的示范效应如何体现?李红云:我们目前正在武汉东郊的花山镇建设一座新城——花山生态新城。
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将花山生态新城打造成“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区、示范区和“引爆点”。
花山生态新城是湖北首座“绿色样板城”:在这个67平方公里的小城里,冲厕所用的是中水,路灯用的是太阳能,农田拒绝化肥,路上跑的多是电动车和自行车,城内的产业也都将贴上“绿色”的标签……原有的19个村3万多村民将集中安置变身为社区居民,整理出来的土地将陆续建设生态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生态湿地公园等功能性项目,整个投资达300亿元左右。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先安置再拆迁”,目前已有1万多名农民迁住生态环境新居,没有一人因为拆迁还建问题上访。
按照总体规划,花山生态新城人口规模为20万人左右,将建成我国内陆首个以“临江滨湖、游憩休闲”为特色,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绿色智能化环保型的生态城,并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示范区。
城市企业主义视角下生态新城的开发策略研究——以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为例
城市企业主义视角下生态新城的开发策略研究——以武汉花
山生态新城为例
陈宇杰;王嵩;庞哲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23(41)2
【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降低“投机性”风险,是我国生态新城开发中面临的重要议题。
该文以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为典型案例,从城市企业主义视角对开发过程中的政治、金融和行政策略展开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在于通过培养政治伙伴保障土地开发主导控制权,依托多元化的融资解决方案实现良性循环融资模式,联合行政中介构建“政府与市场协同”的征地拆迁模式,以及基于“市场化”思路的失地农民市民化措施,为我国生态新城开发提供借鉴。
【总页数】5页(P99-103)
【作者】陈宇杰;王嵩;庞哲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
【相关文献】
1.滨水区开发与城市设计——以武汉花山生态新城光谷文创体验区规划设计为例
2.道路生态学融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初探——以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为例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城农民市民化问题探究r——以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为例
4.自然生态城
市道路绿化——以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道路景观设计为例5.新城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研究——以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10•【字号】武政〔2022〕20号•【施行日期】2022.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武政办〔2022〕8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6月10日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为推动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以下简称东湖风景区)“十四五”时期保护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东湖风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东湖从最大城中湖向最美城中湖、从武汉东湖向世界东湖、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三大转变,“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坚持“水岸同治、湖塘并治、流域齐治、社会共治”治水理念,多措并举推进水质提升,东湖获评水利部“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
东湖“自然氧吧”深入人心。
大力实施“拥抱蓝天”工程,“十三五”期间PM10、PM2.5分别下降45.9%、42.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
东湖风景区成为武汉市民以及游客亲近大自然的重要场所。
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严把开发利用准入关,实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有效。
(二)知名度美誉度提升。
东湖绿道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向全球推介。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总体城市设计
Height of buildings
Landscape building
苏黎世是瑞士联邦的最大城市,同时为全 国交通重要交汇点之一.苏黎世实行全方位的 可持续交通策略。公共空间不只用于交通运输, 也是生活和休闲场所。苏黎世市采取针对性的 措施促进公共交通,并减轻市中心和居民居住 区的交通负担。
苏黎世拥有现代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四通 八达。有轨电车、公共汽车、轮渡、快速市郊 列车和轨道缆车相结合,构成了一个高效的综 合交通系统。
Region image & architecture style
特色城市设计地块 1 DEDICATED REGION FOR URBAN DESIGN 1 PROPOSALS
Activities aspect:
.凸显花山渠周边区域的节庆活动特色,从而体现不同时节 的生态居住,开放街区,水上休闲及旅游理念。
CANAL AXIS
BLUE & Green node
REGIONAL
NODE
LOCAL ACTIVITIES
AXIS
COMMERCIAL STRUCTURE & TRAFFIC NODE
Traffic node
GREEN AXIS
CASE STUDY FOR HUASHAN DITCH
滨水开发案例 圣安东尼奥 Riverwalk
.以低碳慢行动线作为区域地块间的连接[ Every 400m has a public transportation spot]
武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武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和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首先,武汉市的汽车制造产业是其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产业之一。
武汉市拥有众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包括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汽车生产和研发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可谓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特别是武汉市近年来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了“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了从电池、电机、控制器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这一产业链的形成为武汉市的汽车制造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其次,武汉市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潜力。
武汉市拥有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如华为、中兴通讯、武汉烽火等。
这些企业在通信设备、电子产品研发制造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武汉市还建设了“光谷”,形成了集科研、创新、产业化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光谷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集聚,对推动武汉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武汉市的生物医药产业也蓬勃发展。
武汉市拥有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如康泰生物、智飞生物等。
这些企业在疫苗研发、生物制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技术优势。
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是新冠病毒的首发地。
武汉市积极参与抗疫工作,加大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武汉市还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武汉市拥有一批在新材料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武汉钢铁集团、大冶特钢等。
这些企业在金属、化工、光电、新能源等领域的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武汉市还构建了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科研机构,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综上所述,武汉市的产业现状多元化,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武汉光谷发展趋势及竞争优势
武汉光谷将变“独立城市”中国光谷要变为世界光谷,世界光谷长什么样?昨日,武汉市政府原则通过《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根据总体规划,10年后,光谷企业总收入要达到3万亿,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一梯队、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全力打造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以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为战略,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产业架构。
在新的10年,光谷将肩负“中国创造”的国家战略重任,真正成长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光谷”,全面跻身于世界舞台。
518平方公里成为“独立城市”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大光谷”将扩大至518平方公里,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块头”。
未来10年,形成“一轴六心、三区两城、两楔多廊”的空间格局。
其中,“六心”是指光谷综合服务区为主中心,鲁巷为副中心,在花山、左岭、流芳和牛山湖构建四大支撑中心;“三区两城”是指关山科研集聚区、豹澥综合服务区、未来城创新研发区和严东湖科技生态城和牛山湖科技生态城。
值得注意的是,51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282平方公里为生态保护区,其中,137平方公里为“禁建区”。
东湖示范区内,南北有九峰森林保护区及龙泉山风景区两大生态板块,外围构建东湖、南湖、汤逊湖、梁子湖、鸭儿湖等湖滨生态保护圈。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表示,东湖示范区要从“开发区”向“新城市”转变,成为“独立城市”。
参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如何享誉全球?未来10年,东湖示范区将布局九大产业园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
九大产业园区分别为关山光电子产业园、流芳大学科技产业园、佛祖岭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园、综合保税区、左岭产业配套园、生物产业园、未来科技城、中华科技园和枫树现代服务产业园。
市长唐良智表示,“世界光谷”就是要成为“自主创新”的聚集区、示范区,成为新兴产业的高端制造基地和辐射源。
建设11条现代有轨电车在法国、巴塞罗那、迪拜等国外广泛应用的低碳有轨电车,不久有望在光谷看到。
花山生态新城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花⼭⽣态新城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花⼭⽣态新城环境影响补充报告简本⼀、规划概况(⼀)规划变更情况花⼭⽣态新城项⽬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试验区建设,着⼒打造“两型”社会先试先⾏⽰范区⽽作出的重⼤决策,对于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范城镇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具有探索中国中部地区“发展与保护”平衡策略,变被动、静态的⽣态保护为主动的、积极的⽣态化境保护的先导⽰范意义;在经济⽅⾯、具有港城互动、产业和服务相互⽀撑、探索从单⼀的⽣产型城市到⽣产消费均衡型城市,从外向依赖型到内⽣式发展模式转变的先导⽰范意义;在社会⽅⾯,具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为⽬标,妥善处理好农民就业、社区重构,实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先导⽰范意义。
花⼭⽣态新城原规划于2008年启动,范围南以武九铁路为界,北以青化路为界,西侧严西湖⽔体开阔,以其中⼼线为界,东侧严东湖⽣态的整体控制为着眼点,边界⾄左岭葛化西路,规划范围67.1km2,在⾏政上⾪属于主要为武汉市洪⼭区花⼭镇管辖范围。
功能定位为:武汉东部地区的产业⽀撑服务中⼼、⼤东湖⽣态建设区、重点发展⽣态旅游、⽂化休闲、科研教育、⽣态农业、绿⾊⼯业、⽣态居住产业等产业。
规划时间2010⾄2030年,近期⾄2015年,远期⾄2030年。
2010年5⽉《花⼭⽣态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了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审查。
2010年6⽉,武汉市启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区域规划调整⼯作。
根据武汉市委、市政府⽂件,洪⼭区将花⼭镇及所属13个⾏政村、1个社区(花城家园安置社区)、2个场(严东湖渔场和花⼭渔场),交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同时洪⼭区将花⼭镇6村1场1湖、交由武汉化⼯区管委会托管。
花⼭⽣态新城由于⾏政区管辖范围变化,实际规划范围调整为北⾄⽩⽺⼭,南达九峰森林公园,西到严西湖,东接严东湖,规划⾯积46.8km2;主体建设区包括花⼭镇托管⾄东湖⾼新区的13个⾏政村和1个社区和2场;⾏政上⾪属于武汉市东湖⾼新开区管辖。
道路生态学融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初探——以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为例
殷 利 华
Yn i Nu i
Uu ha
万
牛
敏 Wan
静
Mi n
Jg i n
中 图分 类号
# 要
路 4 建
T 8 9 U941 1
±
m 特
m
± * * ∞ *
g
*m # & 女
Ab l ct I ap i t d ou h d ol g ca l ds ap wa o l h s m Ns p er po n e t t at oa ec o i l an c e s ne o e m0 e t ac o r o h a s an N r t s en i f t f t e Hu s al s h ew co c t E i i Wuh d i yn Qn an l a al z n y edt e t t ha c e r l e t I nt i paD Ed s s e o q oo co o c a a n c e t t h o al c n i of h ci he h s y e i cu s d 5 n @[ d e l gi ll ds op r ea men st l e m a i wat r r n a he pl n s t o h dn efo ta s s t a l r a o h ∞ad 5 r ad s l ng t e o u 一 … f Kv e “ s s o ih n l d c e r ad l t g g i an s ap c ea on o a ds pe a 0 0 an r d t es h u l n l o c o gi a r al ad l n ca nd 5 n r d l e o r ea ch l e s s ai ab e r Qd e ol c i r 口n … dc 一 srcJ f u on
武汉花山新城简介
武汉花山新城将打造最绿社区20%建筑将采用国内最高的绿色三星标准,力争获得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美国LEED绿色认证。
昨从武汉花山生态新城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评审会上获悉,立足打造全国生态新城标尺的花山生态新城,将建成千万平方米绿色社区,100%建成绿色建筑。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东至左岭镇,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临东湖风景区,北抵武汉北湖新城,规划面积66.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将达20万人,号称全国规模最大的绿色建筑群。
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重点启动项目,新城将结合中部地区气候特征,在城内公共建筑、民用住宅等所有建筑物,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中水回用、节能环保等新型生态技术。
去年底,新城全面启动生态保育、港口及保税加工、产业配套、农民安置等十大项目。
目前,城内已动建一纵一横两条主干道,完成两个5000吨级泊位的沉桩和靠船构建工程,制定国内首个《生态新城建设指标体系》。
3年后,新城将初见雏形。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打造两型社会示范特区通过1小时高速公路网和半小时城际铁路网的建设,城市圈的时空距离被大大缩短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先行先试的示范效应如何体现?李红云:我们目前正在武汉东郊的花山镇建设一座新城——花山生态新城。
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将花山生态新城打造成“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区、示范区和“引爆点”。
花山生态新城是湖北首座“绿色样板城”:在这个67平方公里的小城里,冲厕所用的是中水,路灯用的是太阳能,农田拒绝化肥,路上跑的多是电动车和自行车,城内的产业也都将贴上“绿色”的标签……原有的19个村3万多村民将集中安置变身为社区居民,整理出来的土地将陆续建设生态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生态湿地公园等功能性项目,整个投资达300亿元左右。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先安置再拆迁”,目前已有1万多名农民迁住生态环境新居,没有一人因为拆迁还建问题上访。
按照总体规划,花山生态新城人口规模为20万人左右,将建成我国内陆首个以“临江滨湖、游憩休闲”为特色,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绿色智能化环保型的生态城,并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示范区。
武汉花山附近景点
武汉花山附近景点
一、武汉花山生态公园
花山生态公园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与蔡甸区的交界处,在江汉平原中部、武汉市西北郊的大洪山南麓,占地面积约1000公顷,距武汉市中心区3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2公里。
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
二、东湖磨山景区
东湖磨山景区位于武汉东湖磨山风景区内,与黄鹤楼景区毗邻,是湖北省级森林公园、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公园内湖光山色、景色秀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植物100余种、动物100多种。
公园内的磨山景区是
武汉市区内唯一的原始生态风景区。
三、武汉海洋世界
武汉海洋世界是集科普教育、科普旅游于一体的大型海洋馆,是武汉市民和广大游客的科普乐园。
园区共分海洋生物馆、海洋生物训练馆及其他辅助设施四大部分。
同时,它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海洋动物馆之一,它汇集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性鱼类200余种。
四、东湖水上世界
— 1 —
东湖水上世界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开发区内,距市中心12公里。
— 2 —。
武汉花山规划
武汉花山规划武汉花山是武汉著名的旅游景区,位于黄陂区。
花山山体起伏,植被繁茂,风景秀丽,因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花山,武汉市对其进行了规划,以提升其环境和游览设施,进一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游览体验。
首先,花山规划加强了景区的生态保护。
在规划中,保护花山山体和植被是重中之重。
花山区域的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提高,同时采取措施保护植物和动物物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规划还加强了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护花山区域的生态系统。
其次,花山规划提升了景区的游览设施。
规划中针对游客需求,加强了交通和停车设施的建设,便于游客的进出和停车。
在山上设置了多个观景台和休息点,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角度的美景,并且可以在休息点歇歇脚。
同时,规划中还增加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导游服务,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和咨询,方便游客了解景区、参观和购买纪念品。
再次,花山规划提供了更丰富的旅游项目。
花山规划中增加了更多的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例如,增设了山间徒步线路和山地自行车道,方便喜欢户外运动的游客进行徒步和骑行;同时,还增加了摄影旅游区,提供了更多的拍照机会,吸引了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来此拍摄风景。
这些丰富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可以切实地体验到花山的美丽和魅力。
最后,花山规划提升了景区的宣传和推广。
规划中增加了宣传和推广花山景区的机会,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规划中还增加了与周边景区合作的机会,通过打包推广和优惠折扣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和购物。
综上所述,武汉花山的规划是为了提升景区的环境和游览设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游览体验。
这将为武汉花山带来更多的旅游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规划还加强了花山的生态保护,保护了花山的独特生态环境。
希望通过规划,武汉花山能够成为更加美丽和宜人的旅游胜地。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东郊“一江三湖”(长江、北湖、严西湖、严东湖)交汇处,东至左岭镇,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临东湖风景区,北抵武汉北湖新城,是武汉城市圈东向主轴“武鄂黄”城市带的城镇密集区、武汉市东部的都市发展区。
根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宏观战略和实施部署,湖北省政府明确提出将花山生态新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的先导区、示范区、引爆点”、“中国中部第一生态城”的战略建设目标。
根据规划,花山生态新城南以武九铁路线为界,北至青化路,西以严西湖中心线为界,东至左岭葛化西路,总用地面积约66.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将达20万人。
规划功能定位为:大东湖地区的生态建设区、武汉东部地区的产业支撑服务中心、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的中心城市,融居住、游憩、研发、商业为一体的生态新城。
花山生态新城重点发展生态研发与交易、生态酒店与会展、生态商业与文娱、生态居住与养生。
争取建设成中部第一、国际知名的综合生态城。
花山生态新城的规划结构为“群落分散+指状集中的三心多组团带形城市”,城镇形态形成“水绕城、水穿城、水伴城”的空间格局。
群落分散:规划城镇建设区犹如水墨画一样,呈群落均质、有机地分布在山水环抱的生态功能链内。
指状集中:预留南北六条呈指状,由绿化和水系组成的绿化隔离带,主要城镇建设用地分布在指状廊道的两侧。
三心多组团带形城市:以带形城镇发展格局为基础,形成严西湖、花山港和严东湖三大区片,分别形成三大城镇中心;结合城镇产业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农民还建等要素综合布局五大功能组团。
花山生态新城的建设实施将以“十大两型示范项目、千万平米绿色社区”为核心探索建设符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标准、以国内规模最大的绿色社区为特色的、一流的生态新城。
花山新城规划花山新城3年内将现雏形,已于2004年开始计划花山新城加速“变脸”武汉市召开花山生态新城规划现场办公会,市领导杨松、阮成发出席会议。
武汉市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武汉市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武汉市钢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武汉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钢铁产业在推动武汉市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武汉市钢铁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产能规模扩大:武汉市钢铁产能在过去几年持续扩大,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目前,武汉市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其中包括武汉钢铁集团、宝钢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等。
这些企业的生产线经过升级,已经实现了较高的生产效率。
2. 技术进步:武汉市钢铁产业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钢铁生产企业不断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推动绿色环保生产方式的应用,钢铁企业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 产业链完善:武汉市钢铁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逐渐完善。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供应链和产品的销售链均得到了优化。
同时,钢铁产品的加工、配套和使用也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需求增长: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武汉市钢铁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和汽车等领域,对钢铁产品的需求旺盛。
这为武汉市钢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二、未来趋势展望1. 转型升级:未来,武汉市钢铁产业将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的钢铁生产模式将逐渐被淘汰。
武汉市的钢铁企业将需要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和材料,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2.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在钢铁产业中智能化生产将越来越普及。
武汉市的钢铁企业将利用大数据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绿色发展:绿色环保是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钢铁企业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推动清洁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花山生态新城规划工作
区位
一期建设 二期建设
花山生态新城规划工作介绍
活力青年之家
—50万方建筑面积总投资19亿,提供一万套 青年公寓
国际一流生态城,新型城市化示范区
花山生态新城规划工作介绍
国际一流生态城,新型城市化示范区
绿建先锋生态社区
—携手万科、碧桂园、联投置业等知名企业打造湖北省最大规模千万平米集中连片绿色社 区,其中百万平米达到全国最高绿色三星标准
花山生态新城规划工作介绍
最具幸福感的新市民社区
—花城家园
我们遵循“先新建、后拆迁”的原则,优 先启动农民安居示范工程。 整个新城需还建建筑面积231万方,可容 纳还建人口将大于3.3万人。 十三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的社保全覆盖。
区位
国际一流生态城,新型城市化示范区
花山生态新城规划工作介绍
国际一流生态城,新型城市化示范区
目前花山新城已经形成3条公交线 路,分别为118路、18路、345路。
18路公交走向图
国际一流生态城,新型城市化示范区
345路公交走向图
花山生态新城规划工作介绍
国际一流生态城,新型城市化示范区
城际铁路:
武黄城际铁路站—花山南站位于大长山路南侧,已经于 2014年建设完成,目前已经投入使用。
武汉站 花山站
花山生态新城规划工作介绍
碧桂园生态城 位于花山大道以西,花城大道
佰钧产业园 花山艺术馆 武汉软件新城 碧桂园
花山生态新城规划工作介绍
国际一流生态城,新型城市化示范区
美国硅谷-中国光谷方公里,总建设量约150万方,将引进1000家世界级和行 业领军企业入驻。一期总建设量约20万方,已于2013年建设完成。二期电商产业园总建设量 约58万方 ,目前正在建设中。
武汉未来十年的的发展趋势
武汉未来十年的的发展趋势
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可以预测如下:
1. 经济发展:武汉将继续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
武汉将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交通、能源、水务等方面的投资。
特别是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武汉还将加大港口和航运设施的建设,以提升物流网络的效率和覆盖面。
3. 教育和科研:武汉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未来十年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
武汉将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并加强与企业、产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业的发展。
4. 生态环境保护:武汉将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力度。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加强水源、土壤等资源保护,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文化旅游:武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未来十年,武汉将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总体来说,武汉在未来十年将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努力,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成为一个更加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市。
武汉新港花山作业区规划重点问题分析
收稿日期: 2017 ̄05 ̄08 作者简介: 康万军 (1983—) ꎬ 男ꎬ 工程师ꎬ 从事港口与航道规划设计工作ꎮ
第1期
康万军ꎬ 等: 武汉新港花山作业区规划重点问题分析
������73������
图 1 花山作业区地理位置
花山作业区的开发建设ꎬ 对于武汉新港长江 南岸集装箱运输体系构建、 临港产业发展和城市 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具有重要的意义ꎬ 是实现武汉 市花山地区港口、 产业、 城市三大功能协调发展 的重要依托ꎮ 受限于花山作业区周边复杂的地形、 防洪、 排水和交通设施等因素ꎬ 如何合理布置港 区主要功能区、 系统解决花山作业区与周边主要 基础设施的衔接ꎬ 成为制约港口开发建设的一大 难题ꎮ 为更好地指导花山作业区的开发建设ꎬ 本 文针对港口平面布置、 高程设计、 交通组织等主 要问题进行研究ꎬ 系统分析港口功能需要对陆域 资源条件的要求ꎬ 以及港区排水、 交通和高程设 计的关系ꎬ 为地形复杂、 高程限制条件较多的内 河集装箱港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ꎮ
Keywords Wuhan new port Huashan operation area plane layout elevation traffic
武汉新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ꎬ 由原武汉 港和黄冈市、 鄂州市、 咸宁市港区组成ꎬ 地理位 置优越、 交通便利、 腹地经济发展迅速ꎮ 2008 年 湖北省提出 “突破狭隘的区域概念ꎬ 建设武汉新 港”ꎬ 将武汉新港作为实施湖北中部崛起发展战略 之一和推动武汉城市圈建设国家 “ 两型社会” 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突破口ꎮ 武汉新港共有 20 个港区 1 ꎬ 其中花山作业区属于 白 浒 山 港 区ꎬ 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花山镇ꎬ 前接长江深水航道ꎬ
2018 年 1 月 第 1 期 总第 538 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花山的发展趋势
武汉花山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建设:花山地区是武汉市重点发展区域,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交通、水电、通讯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城市的整体硬件水平。
2. 产业发展:花山地区有较多的工业园区和企业,未来将继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
同时,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形成整体优势。
3. 旅游业:花山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湖绿道等,未来将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推动农村旅游、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的建设。
4. 教育和科研:花山地区座落着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教育和科研体系,并且鼓励创新创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助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5. 生态环境保护:花山地区拥有较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未来将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修复、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总的来说,武汉花山地区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旅游业、加强教育科研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将进一步提高花山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