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精神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思修名词解释(1)

思修名词解释(1)

绪论(2个):思想道德素质: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法治素养: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养、修养和能力。

第一章(3个):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4个):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个人理想: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第三章(5个):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时代精神: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国家安全: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政策:是指党或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自己的路线、任务而规定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实现自己的领导、体现自己的意志的具体举措,其本质是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的体现,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p10)广义上讲的政策包括一个国家的基本路线(总政策)、大政方针(根本政策,也即国策)和具体性策略。

2.形势观:形势观是人们对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中的本质、特征和矛盾所持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p6)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p27)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部分各种要素出于一种相互谢帖的状态。

从当前讲,就是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p85)5.爱国主义:广义上说,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倡导各民族平等团结,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把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一种深厚的情感。

(p138)6.次贷: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即次级按揭贷款,主要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贷人提供的贷款,其服务对象为债务与收入比率较高、信用低、发生违约概率较高的贷款购房者。

(p164)7.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p181)8.非传统安全:是指传统安全问题之外的其他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过去一般被界定为低政治安全问题,如经济安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毒品走私、跨国犯罪、艾滋病传播等。

(p196)1.简述分析和判断形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基本原则(p15):1.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握形势发展的客观规律。

民族精神的名词解释

民族精神的名词解释

民族精神的名词解释1、狭义的民族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信守,并作为中华民族基本特征之一而存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广义的民族精神既包括狭义的又包括弘扬民族精神的社会思潮和行为方式。

3、社会主义民族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它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基础,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

民族精神的内容应包括对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不懈追求。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相辅相成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升华。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

其中,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

三、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及措施:第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根本指针。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强调:任何一个民族的政治统治都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如果经济不能独立,民族政治就无法实现;民族关系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民族精神具有多样性和时代性。

首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

在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当代价值所在。

其次,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贯彻到民族精神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二,努力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态度和宽容的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塑造不是单一、一致、齐步走的过程,而是差异、多样、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律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忠诚、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意志、信念和思想境界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

5、知识陶冶法指在思想道德修养中,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马克思注意指导下,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原理、观点。

其次,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读相关的书籍,包括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青年学、心理学、人才学美学等,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为深入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奠定基础。

6、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故又称“制定法”。

7、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的规定运用到具体的主体或场合,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

8、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反映在个体身上,就是个体的道德品质,即品德。

9、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0、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一般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或指在人的各种属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信念指对某种学说、理论、思想极度信服而树立的牢固的观念。

13、自我修养自我修养,亦称修养,即通过内心的不断反思、反省、社会实践的不断磨练,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性人格。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国防:是指国家为捍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简单说,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

2、社会国防:社会国防又叫现代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

社会国防的基本含义可概括为:它是一项社会性防务活动,是全体国民为保卫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与颠覆,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3、国防动员: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亦称战争动员。

4、国防教育:它是从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领空、领海、领水)的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出发,以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慧和体质等施加影响的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5、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民族意识和心理素质。

民族尚武精神:是指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关心国防,崇尚武事,热爱武装,尊重、拥护和支持军队,学习军事知识,努力掌握一至几门军事技术,为随时投入保卫祖国的战斗作好准备的意识品质。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勇于向艰难困苦作斗争的思想行为,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觉悟的集中反映,是为自己祖国的独立、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强烈责任感和不惜牺牲一切的忘我精神。

6、国防意识(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国家防务所形成的意识和潜意识。

7、综合国力是军事、经济、精神、政治及科学潜力的总和。

军事理论复习题(完美版)

军事理论复习题(完美版)

军事理论复习题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国防】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国防动员】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简称动员。

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

4、【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维护国家的尊严与安全的民族意识和心理素质。

5、【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基本准则。

6、【后备力量】是指经过动员可以直接为战争所用,战时能迅速转化为直接或间接参战的军事力量。

中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就是指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7、【积极防御】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或"决战防御"。

是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挫败进攻之敌的防御。

目的是为辅助进攻,或为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

8、【战斗】敌对双方兵团,部队,分队(单机,单舰)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冲突。

是夺取战争胜利的主要手段。

9、【爱国主义精神】是指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

10、【国防意识(观念)】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重要精神因素。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居安思危的观念。

爱军习武的观念。

11、【民族尚武精神】又称爱军习武精神,指崇尚武事的精神。

12、【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13、【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忍不拔,顽强不屈,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14、【枪械】指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发射弹丸,口径小于20毫米(大于20毫米定义为"火炮")的身管射击武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律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忠诚、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意志、信念和思想境界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

5、知识陶冶法指在思想道德修养中,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马克思注意指导下,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原理、观点。

其次,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读相关的书籍,包括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青年学、心理学、人才学美学等,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为深入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奠定基础。

6、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故又称“制定法”。

7、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的规定运用到具体的主体或场合,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

8、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反映在个体身上,就是个体的道德品质,即品德。

9、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0、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一般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或指在人的各种属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信念指对某种学说、理论、思想极度信服而树立的牢固的观念。

毛邓三名词解释

毛邓三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科学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5:民主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问答题: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答: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是前提,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一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

2: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答: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0年名词解释及简答

30年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文学史(现代)思考题03 13、《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

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以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本质。

狂人的“狂”实际上是封建制度迫害的结果。

在狂人眼中,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在字里行间都歪歪斜斜地写着“吃人”二字,从而表现了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

狂人的“狂”,又是他觉悟的表现。

他对吃人礼教的憎恶是强烈的,揭露是深刻的,否定是彻底的。

而且,预言“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这就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热切希望和无限憧憬。

《狂人日记》发表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初期,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的战斗内容和新颖的结构,最早的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成就,它是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正确体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战斗方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

14、分析阿Q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

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

阿Q是个无家无业的贫苦农民,一无所有,是旧中国农村中受苦最深的人之一,具有一般农民的质朴和勤劳,同时也沾染了解游手好闲的狡猾。

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奴役和思想毒害,造成了他的愚昧落后、精神麻木,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独特的复杂性格。

当精神胜利法暂时失灵时,他还有两件更为可悲的法宝:一是自己打自己(打的是自己,而被打的似乎是另一个);一是健忘。

阿Q的性格使他永远处于奴隶的地位。

阿Q的阶级地位使他本能的趋向革命,虽然他对革命并没有真正的理解。

土谷祠里的革命幻想,突出反映了阿Q的革命观念中是混杂着各种落后意识的。

不过他毕竟直到革命是暴力,能改变人的经济地位,对他来讲有利无害。

但是,阿Q要革命,假洋鬼子却不准他革命,并与统治阶级政权机关合作,把阿Q送上了“大团圆”的结局。

(完整word版)思修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word版)思修名词解释汇总

1.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2.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3.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5.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6.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来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7.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8.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9.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10.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1.爱情: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12.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摘要:一、爱国主义的概念二、爱国主义的内涵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三、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1.维护国家主权2.为国家繁荣富强努力工作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4.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四、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五、如何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正文: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行动。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爱国主义的概念爱国主义,简而言之,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思想和行动。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励人们为国家、民族、家园付出努力、无私奉献的强大动力。

二、爱国主义的内涵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国主义首先表现在对祖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地理风貌的热爱。

我们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后代子孙共享美好山水。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国主义要求我们关爱祖国的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3.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爱国主义还包括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热爱。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4.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要求我们忠诚于国家,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1.维护国家主权。

爱国主义体现在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反对任何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

2.为国家繁荣富强努力工作。

爱国主义要求我们投身国家建设,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包含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4.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爱国主义要求我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名词解释爱国主义精神

名词解释爱国主义精神

名词解释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指的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的原因之一。

它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

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思修名词解释大全

思修名词解释大全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仰、和传统习惯来维系,是人们的心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法律是有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和规范的总和。

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其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通过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

3、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

4、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的态度和精神状态。

它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5、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刚请;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6、社会关系是人们生存所依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7、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处于完好状态。

8、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并且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影响,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的过程。

9、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10、人生观;是世界观组成的部分;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了人生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对待生活的态度。

11、人生目的:人在人生时间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指向和追求。

12、人生太对: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

13、人生价值:人的生活实践,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4、公共生活:人们以公共场所为主要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15、公共秩序:通过一定的规范,使公共生活处于一种有序化状态。

16、社会公德:全体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17、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涯中应当遵循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8、家庭美德:一定的社会或阶级根据其总的道德要求制定的,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

名词解释,毛概

名词解释,毛概

名词解释:(15个)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4.人才强国战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7.“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8.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力。

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内容

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内容

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被认为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之情。

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爱国主义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本文将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其中蕴含的基本内容。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民族意识:爱国主义要求个体具备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调维护民族团结和凝聚力。

(2)社会责任:爱国主义要求个体明白自己是国家的一份子,应承担起为社会进步和繁荣做贡献的责任和义务。

(3)公民意识:爱国主义要求个体养成遵守国家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塑造积极向上的公民形象。

(4)历史记忆:爱国主义要求个体学习和传承国家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民族团结。

(5)文化自信:爱国主义要求个体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创造具有自豪感,并在全球化背景下坚守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6)国际视野:爱国主义要求个体要关注国际事务、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国家荣誉感和国际竞争力。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1)热爱祖国: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对自己的祖国表达深深的热爱之情。

这种热爱来源于个体对国家的认同感,对祖国的美好回忆和真挚情感。

(2)忠诚奉献:爱国主义要求个体对国家和国家利益表现出忠诚和奉献精神。

个体应当无私地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

(3)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爱国主义要求个体积极参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事务中。

个体应关注国家的领土安全,积极支持国家对外政策和边防军事行动。

(4)遵守法律法规:爱国主义要求个体认识到法律法规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抵制各类违法行为。

(5)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爱国主义要求个体保护、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个体应积极学习民族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并在当代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

(6)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爱国主义要求个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主义精神名词解释
一、爱国主义精神名词解释
爱国主义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指的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

二、爱国主义精神的事迹
1、方志敏在抗日战争中,带领红军抗日先遣队转战各地,不幸被捕。

敌人威胁他,希望他交出钱财,但方志敏坚定地表示,“我是一个铜板也没有。

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的!”最后,他被敌人残忍地杀害。

2、杨靖宇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他带领抗日联军与日军周旋在林海雪原,驰骋在松花江两岸,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

他坚决执行党的抗日路线,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

3、1968年,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坦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进程中受伤,但他仍然坚持完成比赛,并且在他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人跨过终点线时,全场观众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