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升本《季氏将伐颛臾》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
A.论辩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纪事本末体
2.《春秋》的修订者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刘向
3.《论语》一书的编纂者是( )
A.孔子 B.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C.孟子 D.孟子及其弟子
4.《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
A.颛臾 B.鲁国 C.齐国 D.宋国
5.我国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战国策》
6.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这种论据的类别是( )
A.历史材料 B.现实事例 C.名人名言 D.科学公理
7.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A.仁政和王道 B.仁与礼 C.严刑和峻法 D.无为而无不为
8.季氏将伐颛臾的目的是( )
A.为子孙忧 B.维护鲁国的利益
C.夺取鲁国的大权
D.进行领土扩张
9.成语“祸起萧墙”出自于( )
A.《论语·季氏》
B.《秋水》
C.《寡人之于国也》
D.《谏逐客书》
10.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先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后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比喻,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这两者论证的方法不同在于( )
A.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例证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类比法
C.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类比法
D.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例证法
1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句中的“见”字意思是( )
A.看见
B.谒见
C.会见
D.被召见
12.下列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
A.《汉书》 B.《战国策》 C.《左传》 D.《论语》
13.“求!无乃尔是过与”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设问 B.呼告 C.宾语前置 D.提问
二、填空题
1.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____。
4.不患寡而患不均,。
5.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三、词语解释题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无乃尔是过.与
3.是社稷
..之臣也,何以伐为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9.既来之,则安.之。
10.谋.动干戈
..于邦内
四、判断题
1.被称为先秦儒家经典著作的《论语》是孔子编纂的( )
2.《季氏将伐颛臾》所阐述的政治主张是治国以礼( )
3.“求!无乃尔是过与”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呼告( )
4.“祸起萧墙”这一成语是从孔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 )
5.《季氏将伐颛臾》的文体是传记文( )
6.《论语》是孔门后学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
7.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在教学上,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五、分析题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
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屯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孔子这段话驳斥的是什么观点
(2)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概括“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本段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本段在论证上有何特点
(3)孔子为何说季孙之忧在萧墙之内
3.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城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1)此段的大意是什么可分几个层次
(2)本段有哪些修辞手法
(3)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1.《论语》
2.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论语》记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5.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词语解释
1.事:指战事。
2.过:责备。
3.社:土神,稷:谷神;社稷:指代国家。
4.陈:陈列,施展;就:居,担任。
5.相: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辅佐的人。
6.疾:痛恨,厌恶。
7.来:使……来。
8.分崩离析:四分五裂。
9.安:使……安定下来。
10.谋:策划;干:盾;戈:矛;干戈:指代战争;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五、分析题
1.(1)驳斥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
(2)演绎法、类比法。
(3)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被毁灭,好比龟甲、玉石被毁;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管人。虎咒出笼伤人,龟玉被毁坏,冉有、季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1)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2)破中有立。
(3)因为季氏伐颛臾,违反了最根本的治国原则,这样只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危害,到时候自取灭亡。
3.(1)孔子揭露了季氏攻伐颛臾的事实,表明了反对攻伐的立场。可分为三个层次。
(2)本段的修辞手法有反诘,呼告。
(3)具体理由有三条:一是颛臾有在鲁国素有名正言顺的历史政治地位,受到先王礼遇;二是颛臾的地理位置在鲁国境内,没有对鲁国构成威胁;三是颛臾是鲁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持,不能随意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