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论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整个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线,寓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于其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

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

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才能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有陶冶了情操。

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词、句的训练教学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并引导、鼓励学生在口头、书面语言中运用积累的词句。

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还可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的方法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体会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重点句(中心句),以及对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具有概括性的句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全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

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1.指导预习,教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加大学生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宽阔。

小学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这是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强化词句训练,提升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词句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阅读文章时,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首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与句子。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来造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词语的理解、累积、运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词句训练时,理解与运用要并重,注意学与用的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与写作时积极使用所学的词句,让其体会到这些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与用法,语文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等进行变换,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主动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阅读课教师不能自导自演,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比较差,我们要学会引导他们在交流互动中思索与发现,有意识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教师要为师生搭建好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探究、感悟、体验、交流。

三、树立整体观念,促进整体发展四、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其主动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喜欢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要学会主动查字典,查字典不能解决的再主动请教老师。

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并提出来交流讨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精选3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精选3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精选3篇)小学教学论文篇一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开放识字一、开发资源,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文课只叫“语文书”的怪圈,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我校学生有部分来自农村,家长多做些小生意,门面里有许多物品包装袋、广告纸以及商店的招牌等,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训练。

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会有多么高兴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有时还把一些“字”带到学校来,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这样,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扩大识字量。

二、寓认于玩,活动中识字。

教育心理学认为,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

因此根据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通过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如教学“喜”字,用猜谜语的形式出现,老师出示谜面“一口吃掉十颗豆豆”,学生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猜出谜底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个字。

在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这既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正确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如在教学“趴”时,一名学生说他可以编个字谜“八只脚”。

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其乐无穷。

三、识用结合,练习中识字。

新课标指出六年制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早进行阅读。

三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以达到两千余字。

教师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文学欣赏》,开设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儿歌、故事欣赏与创作》,如让学生阅读注音读物的童话故事、儿歌、古诗等,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创作中用字,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之后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学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不仅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书识字的重要责任,更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

下面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摘要:在新课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教师必须要创新和优化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论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在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阅读理解能力。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必须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理解能力、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情感等;2.思维发展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借助阅读和交流等途径,全力加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3.文化感受能力。

鉴于语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理解社会、完善人格、丰富人生的目的,通常还应充分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感受文化,提升审美情趣;4.语言表达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应用准确的语言、意思和情感进行表达,与他人进行交流等。

二、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部分教师为了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常常忽视了阅读教学目标这一环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巧用方法,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多媒体的使用等。

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当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时,学生们的掌声响起来了,他们也被老师的朗读感染了,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怀着激动的心情,大声朗读了课文,深切地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们有了阅读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直觉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的兴趣往往不会持久,这时,作为老师,还需要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当学生自以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的时候,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品读课文,在“读”中品味语言,增强语感,理解文意,感悟情理,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使得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达到我中有书,书中有我,书我合一的境界。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5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5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5篇)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并且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达到课标规定的目标呢?本文对此作了浅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策略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重视阅读实践,并且能从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在新课改背景下,采取哪些策略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如下策略:一、以读为本,激发阅读兴趣二、以字为基,打好阅读基础文章的基本要素的基础是字、词、句,这也是阅读的根基。

如同学生通顺连贯的理解文章的字、词、句,他又如何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对小学生而言,字、词、句正像他们手中的积木。

要想把积木组装好,就首先需要能够认识一个个的零件。

相对于阅读来说,可能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

但是,这一环节无疑也是最必要的。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关于字词句的学习,都必须重视。

否则,一旦“忘本教学”,阅读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就都好像“空中阁楼”一样。

那么,如何进行字词句教学为阅读服务呢?(一)注重生字听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字听写是传统的一个识字和积累字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

在阅读之前,在学习每课之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字的听写,这可以尽快、有序地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

而丰富的识字量,是阅读的必要基础。

(二)抓好词句训练掌握了字词,还要注意能够成了句子。

培养学生写句子的训练有造句、解释等。

尤其是教材中的古诗词及句子的练习,很有利于帮助学做好句子的积累工作,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如果能掌握一定的诗词,甚至如果他们能学会运用诗词,将会大大有利于他们的阅读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探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探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且在学生的识字,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的养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凭借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带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带读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轻声跟着老师读。

有些学生做不到有感情地朗读,是因为他们习惯唱读,不会连读和断句。

吕叔湘老师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语感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把语感训练看作语言文字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说,语言学习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侧重于学生对于语言直接感受的积累。

通过老师的带读,学生会通过语速的变化,语调的调整,更深刻地体会到朗读中情感因素的运用,能直接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在带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直接感知语言,让学生体会到遣词造句的美妙,进而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和宣泄的情感。

拿《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为例,我并没有急着讲解课文,而是利用带读这一方法,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到主人公那种穷困、孤单、可怜、无助的感情。

朗读能带领学生走近并感受人物,赋予语言文字以情感,并使之拥有生命力,学生在完成阅读的过程中也有了对于情感的感悟。

同时带读也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到作品的语言文字、节奏风格等等,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从而提高了阅读水平。

二、以人为本,指导学生体会文章意境作品只有引起学生感官上的愉快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善于向学生传达文章的意境,因为同学们审美情感是与其审美对象有关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善于利用作品中的形象来启发学生,带动学生对作品产生美的印象。

以《桂林山水》这一课为例,作者笔下运用涵韵的语言,通过对桂林山与水的描绘,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的山水画,进而传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再如在漓江水一节,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描绘出自己对漓江水的感官,通过远景、近景以及水的特点来感受漓江的美,随后,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漓江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图文并茂来感受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学生们因此会从作者的文笔中领会到作者当时身临其中的意境美,最后老师再”引读”将漓江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在跟读的过程中,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与意境的完美统一,将会让学生感受到淋漓尽致的美,提高学生美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语文素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不仅仅要体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信息,同时可以开拓视野、累积很多实用的经验,读的多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就会随之加强,能很轻松容易得捕捉到作者写作需要表达的意图。

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课堂中,师生交流互动频繁,但多停留于表面,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指名让学生回答。

这种交流仅限于师生的单项互动,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说出自己心中的预设答案,而学生的回答中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基本被忽视了。

如此,课堂上许多精彩的生成性答案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在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过程上,仍然存在着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的问题。

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放任自流,教师只管提出问题,至于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则不管不问;二是教师收得太紧,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呆板,缺少合作探究的氛围,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有时候还可能影响到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朗读指导的过程。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学生的作文兴趣被一点点抹杀。

二、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措施1.创设阅读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想要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首先要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功课的积极动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要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我们教师。

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

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

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要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

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时期。

阅读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探讨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1. 阅读资源丰富,但学生阅读兴趣不足。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讲解为主,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

3. 阅读评价体系不完善,过于注重知识性,忽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4. 家庭和社会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阅读时间不足。

三、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探讨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挑选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阅读材料。

(2)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3)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故事会、阅读分享等。

2. 改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

(2)加强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

3. 完善阅读评价体系(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态度和习惯。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阅读笔记、读书报告、课堂展示等。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4. 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1)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阅读。

(2)利用社会资源,如图书馆、文化场所等,开展阅读活动。

(3)倡导全民阅读,提高社会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四、结论小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现状,探讨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学习、实践,为提高我国小学阅读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五、具体实施措施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1)结合教材,挑选富含教育意义、符合学生兴趣的阅读材料。

(2)根据学生阅读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3)注重跨学科整合,将阅读教学与历史、科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成教学任务,只注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度,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阅读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阅读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

例如,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到阅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4.注重阅读评价和反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评价和反思。

通过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阅读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在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5.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家长在家中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注重阅读评价和反思,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题不同的阅读材料,创新阅读教学形态。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故事情节,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科普读物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深入了解科学知识。

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应深入研究并努力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实践证明,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强化朗读、引导阅读想象等方法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教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想象;阅读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良好、主动的学习习惯;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和学习的动机。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愉悦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而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阅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含有学校、老师、桌椅等生字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在一首轻快的音乐中,画面中出现学校、桌椅等生字并伴有音频,让学生跟读,老师只是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里模仿刚刚听到的阅读课文。

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要学习的生字。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走向有效化的对策1.强化朗读阅读顾名思义,阅读就是看和读,朗读是有感情地读出声音来。

人教版第4册有篇文章叫《找春天》,读出喜迎春天的感觉多好。

再如人教版第八册中的《桂林山水》一文,通过朗读感觉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那种沁人心脾的味道。

所以,朗读要加强。

怎么加强朗读呢?要坚持早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的前提。

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我想从以下三点展开一些分析讨论。

一、阅读教学中导语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新课导入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如同音乐一样,是全曲的基调。

好的导语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内容的准确性、形式的多样性、设计的巧妙性和语言的精炼性,力求做到“情信而辞巧”,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又凸现老师在教学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使教学双边活动协调和谐。

1.利用资源,创设情境,调动感官语文教学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随着教学设备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情境教育理论,通过音乐渲染、实物展示、录音播放、图片再现、剧本等途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各种感官,养情激趣,使他们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带情人文,展开联想和想象,尽快地走进教材。

2.设置悬念,启迪思维,引导探究语文教学要提倡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问题意识,并进行深入探究,特别是在高年级,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疑点难点积极思考,是一种高级的学习思维活动,教师应该加强训练。

在设计导语时,可以设置悬念,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紧扣学生心弦,让他们思而不解,继而再思,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展开对课文内容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小学语文的这段时间,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语文难教,小学语文难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

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

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在分类目标中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觉得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应做到:一是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喜欢上阅读,感受阅读和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是学习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默读,浏览课文等多种读书方法的熟练运用。

三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在阅读中注重对词句的积累,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和生命的意识,对感兴趣的人事和现象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学会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五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是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七是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同时朗读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随着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所以,重视朗读指导和训练尤为重要。

二、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1. 朗读训练将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阅读教案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案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

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案的第一要务。

在教案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案的效率与质量。

方法很多,在教案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1.导语设疑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就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鸟的天堂》,但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借助多媒体如在执教《松坊溪的冬天》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松坊溪的雪景图。

学生一看到如此雪白晶莹的白雪世界,如此变化多端的溪石,不禁“哇”叫出声来。

我顺势问道:“松坊溪的冬天,怎么样?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神秘的白雪世界迷住了,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溪石的美,溪石的可爱,又单独出示溪石的图片,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句子时,溪石的特点已融进了学生向往的情怀,深情的赞美,随着声音流淌出来。

3.表演读、赛读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

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

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小羊角辫》、《将相和》、《小珊迪》等。

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

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

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

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

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

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

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则一带而过。

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区别见闻和联想是本单元的阅读重点>,把大榕树描写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

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

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此时无“言”胜有“言”有一次,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雷雨》(人教版第四册>。

在指导学生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句时,问学生:“风这么大,该怎样读?”我当时一愣:二年级的学生该怎么回答呢?结果全班无一生能答。

在评课时,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建议教师给学生范读。

结果第二次在平行班上课时,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可见,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如教案《花潮》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圆通公园里海棠花如潮水一般的神奇,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

在品读“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一句时,教师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读(学生闭眼倾听>,学生终于领悟到了“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的精妙。

最后,在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

”一句的节奏时给予了示范,使学生领悟到了很难用语言说清的节奏变化,纠正了“匀速前进”的问题。

一系列较为经典的示范,解决了许多难以处理的难题,使学生读懂了句子,读出了美。

有人说,听读一段充满感情的语言文字,犹如欣赏一首悠扬悦耳的乐曲。

那,不是一件很快乐、很欣慰的事情吗?为了这个美丽、快乐的梦,我们在朗读教案这片园地上不懈地探索着,实践着。

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

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浅谈在阅读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案实践活动中,客观地存在着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括每一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这说明任何一种教案理论、教案方法、教案模式都不能照搬照用。

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教案观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自己的学中去发现问题,发挥想象。

因而,合理的课堂教案,不但可以提高教案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启动发现欲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启动发现欲望”,就是激发学生的发现动机,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激起他们的创造欲望。

当新旧的感知、认知或情感方面不一致时,学生便会产生感受的冲突,这种冲突就成了我们所说的问题。

对问题的认知需求,就形成了创造的欲望,以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维持平衡,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在探求的情景里,如果教师再给以期待性的语言,会立即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使之进行发现的活动,因为学生在自尊心被人理解的情况下,会变得更加奋发。

如《麻雀》一课,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凶恶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遭伤害的动人故事,歌颂了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为了启动学生产生强烈发现欲望,深刻体会“母爱”的力量的强大,在教案中,我从课外引进出示危险这一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危险”的词义,体会到往往是在某种情况、某种原因下有对自己生命安全形成威胁的可能,才构成“危险”。

那么,《麻雀》一文中,小麻雀就面临着这种生命危险。

于是,我说:“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读书,把这危险的情况读出来,读给同学听。

”继而引导学生通过读,初步读懂“危险”的情况,情况越是危险,小麻雀生命岌岌可危,那么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孩子的母爱精神就越能打动学生,学生越学下去,思维就越活跃。

二、凭借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语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无论识字、阅读、听说、写作,都离不开创造,因为要表达,就离不开阅历、情感,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充满了创造。

语文的学习以大量的阅读为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固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学生对于课文的信息,只有旧的相类似的信息的重新组合,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这一过程也是创新。

小学课本中有部分词句不那么浅白易懂,必须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揭示其中的内涵,使学生领悟这些词句的语中之义,言外之音。

如《鱼游到了纸上》中那个青年跟游鱼融为一体,周围的一切他都不在意了……我让学生想像当时青年画鱼的情境,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学生竟说到:“我觉得青年画鱼跟游鱼融为一体,就像《全神贯注》中罗丹‘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好像喝醉了酒一样’,跟女塑像融为一体了一样,周围的一切他忘记了,心中只有鱼……”由于学生理解了“融为一体”,再加上想象和联想,于是创造性地领悟了句子的内涵。

理解文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查字典,查资料,揣测图意、文意,联想、想象等方法。

在阅读中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语言文字,从中发展想象力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三、抓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阅读教案中的创造思维训练是多方面的。

我们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案内容确定训练重点,找准结合点。

在分析《飞夺泸定桥》一课的题目时,学生抓住“飞”与“夺”这两个字开展充分的讨论,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空间,分析出“飞”“夺”即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课文的中心。

“飞”即很快,“夺”即抢,无论是红军不畏艰险飞快地赶路,还是从敌人手中强占泸定桥,没有为革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不行的。

因此“飞”与“夺”不仅概括了主要内容而且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我训练学生给文章加小标题或换题训练。

例如:在教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我让学生不偏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情况下,进行换题训练,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给课文换的题有《烈火中的英雄》、《英勇的邱少云》、《遵守纪律的英雄》、《在烈火中永生》等题。

当然,学生的题目不如课题精确、恰当。

反过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给学生一个再创造的机会。

在教案过程中,要改变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学习《跳水》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要主动提出,学生在接触课题后,便提出了不少问题。

例;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跳水结果怎样?学生通过释疑,感到这个课题很好,能引人入胜。

在理解内容时,学生又提出了问题: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现那些人,那些物?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老师则抓住学生的问题组织课堂教案。

实践证明,只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便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质疑、释疑。

这比只靠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是创新的源泉。

语文教案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或者是文章内容都是可想象的有利因素。

想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补充功能和深化功能,对于故事结局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