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

摘要:通过对庆阳油田开发现状的研究和对庆阳市自然环境的分析,主要以西峰油田的开发为例,明确指出油田开发在给本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结合其影响,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终实现油田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使庆阳市的油田开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带动庆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油田开发;影响;环境保护

一、庆阳市地理简况与庆阳油田的开发现状

(一)庆阳市的地理简况

庆阳市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祖国大西北、陕甘宁三省的交汇处。介于东经106°20′至108°45′与北纬35°15′至37°10′之间。全市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辖环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宁县、正宁县、合水县和西峰区。东倚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故有“盆地”之称。区内东西之间208公里,南北相距207公里,地势南低北高,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高原风貌雄浑独特,分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全市海拔相对高差1204米,北部马家大山最高为2089米,南部政平河滩最低为885米。中南部平均海拔1400米,遍布着数十条塬面,自然景观奇特。临川仰视,两边疑是山峦,登山极目,却是广阔平原。西北部海拔为1500—2000米,黄土丘陵绵延起伏,总面积7547平方公里,土地辽阔,植被稀疏,有“山童水劣,世罕渔樵”之喻。东部纵跨南北的子午岭,海拔约1500—1700米,总面积4187平方公里,山势巍峨壮美,风光秀丽宜人,森林茂密,苍翠起伏,为黄土高原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被称作陇东的“绿色水库”。全市总人口254.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1.51万(数据截止2002年底)。

(二)庆阳油田开发现状

庆阳油田开发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长庆油田公司主力产

油区之一,是省内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已探明含油面积412平方公里,资源总量28.7亿吨,其中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72亿吨,生产区域包括我市除正宁县以外的六县一区。新发现的西峰油田三级储量4.35亿吨,是我国近十年来发现储量最大的油田。生产区域横跨陇东的庆城县、华池县、环县、镇原县、合水县、宁县、西峰区六县一区,下辖马岭、华池、城壕、樊家川、南梁、西峰等十五个油田,66个开发区块,共有大型油气集输处理站11座,计量转油站80余座,开采油

井2200余口,勘探和成产面积分布达4万多平方公里,是长庆油田公司的主力原油生产单位、甘肃境内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也是其增储上产和投资的重点地区,为国内年产原油200万吨的大型采油厂之一。到2004年底,长庆油田在庆阳市辖区内共钻井4513口,其中油井3500口,注水井912口,水源井101口,日产原油5950吨,累计建成原油生产能力483万吨。2004年,原油产量208.7万吨,今年预计达240万吨。采油二厂近五年平均收入保持在20亿元以上[1]。庆阳油田开发带动了地方第三产业发展,拓宽了新的就业市场,

有力地支持了庆阳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油田开发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庆阳市西峰油田是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负责开发管理的地处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的一个特低渗透油田,从开发之初到2010年对庆阳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1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总体目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农村的传统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

农村的传统收入包括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工副业,不含与油田相关的收入。但油田开发后,油区农村的收入受到油田开发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石油开发初期,农村经济收入中与油田相关的主要有油田占地补偿、青苗补偿、打井过程中行政村供应井场用于冷却和润滑的卖水收入及劳务收入等。短期内,来自油田的收入使得油区农村的人均纯收入迅速增加。当油田开发进入生产运营期后所需要的劳动力较少,为当地

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工作和服务机会主要有修筑井场围墙、整治井场道路和看护井场等。这为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但仅依靠油田创造的就业机会使油区农村脱贫致富显然是有限的。然而,这种收入对于农业生产资料的积累和生产条件的改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4635户、28800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7%。柏油硬化村组道路9条66.6公里,铺砂硬化村组道路16条43公里,拓宽整修土路基21条66公里,全区铺村油路、通公交率达到100%。新建10千伏线路42.25千米,0.4千伏线路6.76公里,新增配电变器4台,户表改造881户,安全用电农户达到100%。新建户用沼气池718座,实施“一池三改”215户,累计达到1.2万座、4356户,全区洁净能源使用率48.5%。建设小康住宅26处,1226户,累计建成110处、5189户小康农宅,小康住宅率达到69%;建设失地农民集中安置小区5处1900户[2]。

2、使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2.80元,比上年增加1322.79元,增长11.9%,人均消费性支出9692.82元,比上年增长8.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5%,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085.00元,比上年增加476.98元,增长13.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31.95元,比上年增加649.65元,增长23.4%。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21.2元,比上年增长16.72%,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58%,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较大。工资性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在当地的劳动所得,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491.96元,比上年增长56.8%,占工资性收入的27%。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较快增长,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1937.46元,比上年增长12.7%。三是转移性收入近一步提高,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156.85元,比上年增长6.15%[3] 3、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