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司法考试国际私法: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司法考试国际私法:涉外合同的法律适⽤⼀、意思⾃治原则(⼀)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145条第1款:涉外合同的当事⼈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法》第41条:当事⼈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的法律。
(⼆)意思⾃治原则的例外《合同法》第126条第2款: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然资源合同,适⽤中华⼈民共和国法律。
2007年⼈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若⼲问题的规定》第8条:(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3)中外合作勘探、开发⾃然资源合同;(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股份转让合同;(5)外国⾃然⼈、法⼈或者其他组织承包经营在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合同;(6)外国⾃然⼈、法⼈或者其他组织购买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的合同;(7)外国⾃然⼈、法⼈或者其他组织认购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增资的合同;(8)外国⾃然⼈、法⼈或者其他组织购买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资产的合同;(9)中华⼈民共和国法律、⾏政法规规定应适⽤中华⼈民共和国法律的其他合同。
⼆、最密切联系原则《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法》第41条:当事⼈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的法律。
当事⼈没有选择的,适⽤履⾏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当事⼈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2007年⼈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若⼲问题的规定》第5条:当事⼈未选择合同争议应适⽤的法律的,适⽤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
⼈民法院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争议应适⽤的法律时,应根据合同的特殊性质,以及某⼀⽅当事⼈履⾏的义务最能体现合同的本质特性等因素,确定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缺陷及完善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缺陷及完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我国用来处理涉外民事关系中适用法律的法律。
在这部法律中,关于意思自治原则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完善。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关系中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用的法律。
这一原则在国际私法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保护当事人的自主权和合法权益。
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存在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律适用的选择范围不够清晰。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了一些具体的选择适用法律的情形,如合同选择适用法律、侵权选择适用法律等。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可能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选择适用法律的范围和条件。
目前法律对于这些情形的规定相对较少,导致当事人在选择适用法律时缺乏明确的指引,容易出现争议和纠纷。
对于选择适用法律的效力认定缺乏统一标准。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了一些选择适用法律的特定标准,如合同中有效选择适用法律的条件等。
然而在具体案例中,当事人的选择意愿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变化,此时法律对于这种变化的处理缺乏统一的标准。
这就容易导致在具体案例中,法律适用的效力认定出现争议,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困扰。
对于国际私法中的特殊问题缺乏相应规定。
在国际私法中,涉外民事关系往往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于这些特殊的问题,目前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缺乏相应的规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缺陷,需要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进行完善。
可以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的选择范围和条件,对于更为复杂的选择适用法律的情形进行细化规定,为当事人在实际操作中提供明确的指引和依据。
应该建立统一的选择适用法律的效力认定标准,处理当事人选择意愿的变化情况,从而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
还需要针对国际私法中的特殊问题进行更加全面和细致的规定,为涉外民事关系中的特殊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框架。
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思考

案例二:某涉外婚姻纠纷案
张某与李某在中国登记结婚,后张某到美国工作并定居。两人因离婚涉及财 产分割产生纠纷,张某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认为双方 可以选择适用美国法或中国法解决争议,最终双方选择适用美国法解决纠纷。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具有 广泛的适用性。无论是合同、婚姻家庭还是其他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都可以在 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选择适用法律。
这一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应当尊重彼此的意思表示和权 利义务的约定,并按照双方协商一致的选择来确定适用的法律。需要注意的是, 意思自治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涉 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 意思自治原则进行限制或者补充其他法律规定。
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 意思自治原则的思考
目录
01 意思自治原则的概念 和内涵
02 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
03
案例一:某涉外合同 纠纷案
04
案例二:某涉外婚姻 纠纷案
05
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 和弥补
06 参考内容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 意思自治原则的思考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私法领 域的热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 原则的体现、概念和内涵,分析其在法律适用中的具体适用情况,并探讨意思自 治原则的限制和弥补措施。
3、增加公平性判断。在当事人选择适用法律的情况下,如果该选择可能导 致不公平结果,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公平性判断,以避免出现不公平的结 果。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首先, 本次演示将概述该原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内涵;其次,将介绍意思自治原则在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和争议点;再次,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 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具体适用情况;最后,对意思自治原则的未来发展趋势 和适用方向进行展望。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新发展——兼评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

意 思 自治原则适用 的范 围的扩 张 然而 ,现 代冲突 法理论 中意思 自治原 则与杜摩兰所 提出 的学 说有实质性 的不 同, 目前 在当事人意 思 自治原则发 展趋 向上 出现了二维走 向:一方面适 用范围呈现 出不断扩张 的趋 势 ;另一方面则 体现 为对 该原则的限制 。 意 思 自治原则不 仅在各 国法律 中都广泛 实践 ,而且 呈现 出 不 断 扩 张 的 发 展 趋 势 。笔 者 认 为 , 意 思 自治 原 则 适 用 范 围 不断扩 张的原因是 多方面 的,是经 济 、政 治、社会 、法 律等 各方面 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 ,其主 要因素可 以归纳为 以下三 点 :第一 ,经济方面 的原 因。意 思 自治原则符合 社会经 济生 活的客观要 求。市场 经济中 自由竞争的法则要求 当事人拥有 充分的 自治权 或 自主 权,这样才 能更好的保证 当事人的合法 权 益 。第二 ,法 律方面 的因素 。这体现 为各 国法律对 实质正 义的追求 。在 国际私 法中引入意思 自治原则 ,尊重 当事人合 意,使其更加有 效灵 活的解决双方争议 ,更好地保 护当事人 的正当 、合理 的期望与利 益。第三 ,政 治方面 因素 。各 国法 律 平等是主权平 等 的要求 ,因此 ,允许 双方当事人 自由选择 法律 便是主权平 等原则 的应 有之意 。而 当事人意思 自治原则
一
、Hale Waihona Puke 1侵权 领域的意思 自治原则 . 受古罗马 法的影响 ,欧洲许 多大陆法系 国家对当事人意 思 自治原则采取 消极 的态度 ,它们更倾 向于在侵权 领域采用 适用侵权行 为地法 或法 院地 地法这两个系属 公式。但与公益 的视角相 比,晚近 理论上更 加强调侵权的私益 性质 ,更强调 对 受害者损失 的填 补和对 当事人 之间利益 的调整 。因此 ,为 了保证当事人之 间利益 的分 配公平、公正 ,往往 就需要更加 灵活的系属公式 ,而非单一 、固定的连接点选择准 据法 。 自 上 世纪 8 0年代起 ,越来越 多的国家也将意思 自治原则引入侵 权 冲突法。例如,1 9 9 9年 的德国 《 民法实施法》 0 1年荷 ,2 0 兰的 《 侵权冲突法 》 、立陶宛 《 国际私法 》 、罗 马尼 亚 《 国际 私法典》 、意大利 《 国际私法》立陶宛 《 国际 私法 》等 ,都在 侵 权领 域采 用意思 自治原则。 在 我国,《 适用法 》第 4 条也 明确 引进 了意思 自治原则 , 4 “ 权责任 ,适用 侵权行为地法 律,但当事人有共 同经 常居 侵 所地 的,适用共 同经常居所地法律 。侵权 行为发生后 ,当事 人协议选择适用 法律 的,按照其协议 。 ”由此可知 ,我国在侵 权领域 适用意思 自治原则有 以下特 征:① 法律选择主体 为双 方 当事 人。②法律选择 的时 间是在侵权行 为发生之后 ,纠纷 解 决之 前。⑨三是法律 选择 的范 围仅 限于选择 法院地法 ,侵 权行为地法及共 同经 常居 所地 法律 。 2 婚姻家庭领域 的意 思 自治原 则 . 各 国意 思 自治 原则在 婚姻家庭领域体现 主要集 中在 夫妻 财产关 系上,对于夫妻 人身关系一般不允许 当事人 自由选 择 准据法 。我 国 《 适用 法》第 2 4条 ,2 条规 定了婚姻家庭 领域 6 意 思 自治 原 则 的 适 用 , 即 当 事 人 可 以在 夫 妻 财 产 关 系 与 协 议 离婚这两方 面合意选择 法律 。在夫妻财产关系 中,当事人可 以协议选择 适用一方 当事人 经常居所地法律 、国籍国法律或 者主要财产 所在地法律 。而协议离婚时 ,当事 人可 以协议选 择适用一方 当事人经常居所 地法律或者国籍 国法律 。此 外 , 我 国同样 不承 认在 夫妻 人 身关 系方面 当事 人 自由选 择 准据
论法律适用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论法律适用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摘要: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最早确立于合同领域,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从国际立法发展趋势来看,新近的国际私法立法中,意思自治原则已大大跃出合同领域延伸到侵权、婚姻家庭、继承等传统冲突法严禁意思自治的领域。
本文以法律适用法中关于赋予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相关条款及意思自治原则的基本原理,参照外国之规定,从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意思自治原则与一般民事意思自治原则的异同以及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限制等方面,对于我国法律适用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进行论述。
关键词:意思自治;法律适用;限制;准据法私法最重要的特点莫过于个人自治或自我发展的权力,它的核心是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意见。
意思自治体现了权利本位,使法律关系当事人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地处分自己的权利。
在涉外民事法律领域,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准据法预见法律行为的后果,维护法律关系的稳定性,有助于法院迅速确定解决纠纷的准据法,更快地解决纠纷。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使用法》(以下称《法律适用法》)第3条规定:“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
”它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规定在总则中,提升其为法律适用基本原则,适用于所有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的选择,从而使我国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有了统领性的法律规则。
一、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一)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领域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最早确立于合同领域,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从国际立法发展趋势来看,新近的国际私法立法中,意思自治原则已大大跃出合同领域延伸到侵权、婚姻家庭、继承等传统冲突法严禁意思自治的领域。
当然,由于一些民事法律关系自身的特性,出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的考虑,在婚姻,产品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其意思自治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二)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方式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分为明示或默示两种。
涉外离婚法律适用的规定(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婚姻现象日益增多,涉外离婚案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为了解决涉外离婚法律适用问题,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对涉外离婚法律适用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涉外离婚法律适用原则1.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在涉外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可以协商选择适用的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4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处理离婚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2. 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当事人未选择适用法律的情况下,法院应考虑案件与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联系更为密切,从而确定适用的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5条的规定,离婚案件适用当事人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的,适用被告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三、涉外离婚案件的法律适用范围1. 离婚案件的管辖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7条的规定,涉外离婚案件的管辖权由以下法院行使:(1)当事人一方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经常居所的,由住所地或者经常居所地法院管辖;(2)当事人双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或者经常居所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国籍国法院管辖。
2. 离婚案件的诉讼程序涉外离婚案件的诉讼程序,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相关规定。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应遵守我国法律,尊重司法主权。
3. 离婚案件的财产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9条的规定,离婚案件中,当事人的财产分割应适用当事人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的,适用法院地法律。
4. 离婚案件中的子女抚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0条的规定,离婚案件中,子女抚养问题应适用子女一方或者双方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经常居所地的,适用法院地法律。
浅谈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动产物权法律适用领域的扩张

浅谈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动产物权法律适用领域的扩张[摘要]2011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我国开始实施,该法的制定与实施是我国国际私法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该法的特点之一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该法中成为一项基本原则,并扩张到物权、侵权等领域。
其中在动产物权适用法律的问题上,也引入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对此,笔者有着自己的看法,该文主要阐述了作者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扩张到动产物权法律适用领域的理解。
[关键词]动产物权;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法律适用;限制适用一、国际私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扩张的原因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扩张出现于近晚期的国际私法立法中,1988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广泛运用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包括物权、侵权以及婚姻家庭等领域。
当今,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方向呈现出两种动态:一方面是在特殊的合同领域限制这一原则的适用;另一方面是这一原则在其他领域的扩张,在诸如侵权和婚姻家庭等领域,这一原则都在某种程度上被采用。
笔者认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扩张已形成了一个大方向,其发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当事人意思自治是一种较为灵活选择准据法的方式,弥补了以往僵硬、机械的连接点的缺点。
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来确定准据法增强了法律适用的灵活性,并使法律冲突问题的解决乃至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更趋合理。
其二,国际私法主要调整的是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它主要突出的是“私”字。
在私法领域,人们主要倡导的是私法自治的理念。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正符合私法自治这一理念,顺应了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
最后,扩张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有助于实现冲突法所一贯追求的法律适用的可预见性、确定性和一致性的价值目标。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扩张有利于准据法确定的可预见性、确定性和一致性,有利于使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得到快速的解决。
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动产物权适用法律方面的应用(一)国外立法中意思自治原则在动产物权法律适用中的扩张世界上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纳入国际私法的国家包括瑞士和秘鲁。
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思考

、
本原则来加 以适用?《 法律使用法》 2条第 2 第 款规定 : 本法 和 其 他 法 律对 涉外 民事关 系 法 律 “ 适用 没有规定 的 , 用 与 该涉 外 民事 关 系有 最 密 适 切联 系的法 律 。 此 款 规 定 仅 是 将 最 密 切 联 系 原 ” 则 作为一 项补充 性 原则 加 以规定 , 既不是 奥 地利 式 的一般 条 款 , 不是 瑞 士 式 的例 外 条款 。而对 也 于意思 自治原则 的规 定 则 是 宣示 性 的— — “ 当事 人 依照法 律规定 可以 明示选 择 涉外 民事关 系适用 的法律 。 此条 规 定 存 在 的 实 际 指 导 价 值 主 要在 ” 于指明了法律选择的方式必须采用明示方式, 并 间 接地否认 了默示选 择方式 。意 恩 自治原则 作为 当事 人 自主选择法律 的方式 是否可 以贯穿 于所有 涉 外 民事法 律领 域本 身 就是 值 得 商榷 的 , 为像 因 婚姻 家庭 、 承 、 继 侵权 等领域会 涉及 一个 国家 的公 共秩 序 ( 括 一 个 国家 的基 本 道 德 观 念 、 律 原 包 法 则、 风俗 习惯 、 大利 益 等 ) 所 以不 可 能 实 现 完 重 ,
在分则中的五个章节里都有所规定 , 还将其写进第 一章“ 一般 规定” 之中 , 彰显 了其 指导作用 。意思 自治原则受到重视
和扩大使用是符合国际私法立法趋势的 , 也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 意思 自治原则是 否可 以作为统领涉外 民事关系所有
领域的普遍性原则还是 值得商榷 的。而且立法中对 于选择法律的时间、 选择法律的方式、 选择法 律的优先适用性等问题
而规 定在 总则 中。我 国顺应 了这 一历 史潮 流 , 在 《 法律 适用法 》 的第 一 章 “ 般 规 定 ” 一 中分 别 对 意 思 自治原则 和最密切 联 系原 则做 了规 定 。这 是否
论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民法草案》第九编有关条款之评析

没 有 约 定 的 . 用 物之 所 在 地 法 律 。 适
第 四十二条
信托 . 适用信托财产委托人在设 定信
托的书面文件 中明示选择 的法律 : 委托人在信托文件 中 没有选择法律 的. 或者被选择的法律没有规定信托制度 的。 适用与信托有最密切联系 的法律 , 在通常情况下为 : 信托财产所在地法律 . 信托管理地法律 , 受托人 的经常居
采用唯一 选择和单方 当事人选择原则违背 了意思 自治原则的本质 在草案第一章一般规定 中应列入意思
自治 原 则 。 意 思 自治 的方 式 、 对 选择 时 间 、 围 以及 约 定 的优 先性 等 作 出 明确 规 定 : 消唯 一 选择 和 单 方 当 范 取
事人选择 原则: 规定无选择 时的法律 适用问题 关键词 : 思 自治原则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 意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民法草案》 第九编
第 五 十二 条
出票 地 法 律
汇 票 、 票 出票 时 的记 载 事 项 , 用 本 适
支 票 出票 时 的记 载 事 项 . 用 出 票 地 法 律 ; 当 事 适 经 人 协 议 , 可 以适 用 付 款 地 法 律 。 也
民事关系法律适用 中的意思 自治原则进行深入 的探讨 ,
并 试 图提 出 一 些 立 法建 议 。
买受人控制动产时 的动产所在地法律 。 买受人控制动产
前 的动 产 所 有 权 . 适用 当 时动 产 所 在 地 法律 。 第 四十一条 共有物 权 . 用 当事人 约定的法律 ; 适
第二十六条
法定代理和指定代 理 . 用代理行 为 适
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民法草案》 《 第九
编 虽 然 大 大 扩 展 了 意 思 自治 的适 用 范 围 . 草 案 在 意 思 但
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适用问题

择方式因其透明性强、 具有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而为各国
立法所普遍接受。实践中, 我国法院在处理涉外案件时
适 用外 国法的场合并 不多 , 承认默 示选 择的 方式 , 如果 法
官很可能会推定适用中国法, 从而违背当事人的意愿 , 导 致判决不公正。因此, 在现阶段采用明示的意思 自治是
庭、 继承、 物权等传统冲突法禁止意思 自 治的领域。在侵 权领域 , 首次以成文法形式引入意思 自 治原则的是 1 9 8 9
《 民法通则》 允许当事人对涉外民事关系进行法律选
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 ,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 ”
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历史。 《 法律适用法》 是我国冲突 择的仅为第 1 5 4 条第一款 : “ 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 《 法律适用法》 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围扩展到了婚姻、 将 物权关系以及纠纷解决过程中的法律适用 , 且债权关系 突破了《 民法通则》 合同之债的范围, 涉及了侵权、 无因管
《 法律适用法》 规定侵权行为的协设选择必须在侵权
行为发生之后, 对其余十三种法律关系中的协议选择未
作时间限制。从立法技巧来看 , 立法明确规定侵权行为
合 同义务法律适用的第 8 4 2 0 号条例》以下简称 6/07 (
为《 罗马条例 Ⅱ》更是进一步将当事人意思 自治原则广 )
泛扩展适用于包括侵权在内的非合同之债领域 , 其序言 第 3 条规定 :为尊重当事人意思 自 1 “ 治与提高法律的确 定性 , 应允许 当事人就非合 同义务的法律适用做 出选
事人 不公正 的结 果。 因此 , 扩大 当事人 意思 自治原 则在
权转让与许可的法律适用)第 5 条( 、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 0 律适用 ) 3 。第 条是有关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一般性规定, 其余 1 条是关于法律关系适用的具体规定。 4 二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 中的当事人意思自
国际私法(四川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涉外因素包括()。
A:内容涉外B:客体涉外C:主体涉外D:文字涉外答案:ABC2.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A:各国民事法律制度互不相同B:各国出于公正、合理地处理相互间民商关系的实际需要,都承认外国民事法律在内国的域外效力或承认内外国家法律的平等。
C:各国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民事交往D:各国承认外国人在内国享有平等的民事法律地位答案:ABCD3.涉外民事关系的调整方法包括()。
A:介入调整B:平等调整C:直接调整D:间接调整答案:CD4.涉外民事关系的直接调整方法是用冲突规范指引。
A:对B:错答案:B5.涉外民事关系的直接调整方法是使用统一实体法。
A:错B:对答案:B6.国际条约是国际私法最主要的渊源。
A:错B:对答案:A7.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中心任务,以冲突规范为最基本的规范,同时包括规定外国人民商事法律地位的规范、以及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程序规范在内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A:对B:错答案:A8.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B:主权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D:国际协调与合作原则答案:ABCD9.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
A:准据法B:冲突规范C:法律冲突D:涉外民事关系答案:D10.国际私法的中心任务是()。
A:准据法B:解决法律冲突C:涉外民事关系D:冲突规范答案:B第二章测试1.相较于学说,国际私法的立法史更早。
A:对B:错答案:B2.孟西尼认为,应该以当事人的住所作为当事人的属人法连结点。
A:对B:错答案:B3.萨维尼被尊称为“国际私法的鼻祖”。
A:对B:错答案:B4.达让特莱是荷兰国际礼让说的代表人物。
A:错B:对答案:A5.法律关系本座说是后世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发端。
A:错B:对答案:A6.在欧陆,最早的国际私法立法是我国的《唐律疏议》。
A:错B:对答案:A7.“主权出于礼让的考虑应当这样行使:依据他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在各地都保有其效力,以便主权权力或其客体的权利不受歧视”,这最有可能是谁的观点?()A:胡伯B:戴西C:巴托鲁斯D:杜摩兰答案:A8.将国际私法从国家主义视角扩展至国际主义视角的学者是()。
意思自治原则在中国涉外合同领域的适用

解 释合 同法 律 适 用 开辟 了道 路 _ 3 j ( P 。 ㈣ 。1 6世 纪 , 杜 摩 兰在 《 巴黎习惯 法 评 述 》 中指 出 : 合 同 应适 用 当事
人 自己选择 的法 律 , 如 果 当 事人 没 有 明 确表 示 适 用
属 地主 义作 为公 共 秩 序 原 则 予 以 保 留。2 O世 纪 以 来, 意 思 自治 原则 的适用 条件 不 断细化 , 适用 范 围也
得 到 了扩张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2 2 2 作者简介 : 侯 鹏( 1 9 8 8 ) , 男, 北京人 , 硕 士研 究 生 。
侯 鹏
( 中伦 律 师事 务所 争 议 解 决 部 , 北京 1 0 0 0 2 2 )
摘 要 : 意思 自治原 则是 确定 涉外合 同准 据 法 的重 要法 律选 择 原 则 。 当事人 依 约定 选 择 准 据 法 的行 为应 于合 同订 立 时 以明示 方式作 出, 并应 符合 合 同签 订地 、 合 同履 行地 的强 制 性法 律 规定 。
地 位_ 4 l ( H 。而 真正 将 意 思 自治 推 向积 极 主 动 地 位 的是 意 大利 学者孟 西尼 ( Ma n c i n i ) , 他推 翻 了属 地 主 义原 则 , 以当事人 的 国籍 国法 确定 缔约 能力 , 并 以当
事 人意 思 自治作 为合 同其 他 方 面 的基 本 原 则 , 仅 将
一
纪, 但 其 渊源可 追溯 至“ 商 品社会 的第 一个 世界 性法
律” —— 罗 马法 中 的契 约 自由精 神[ 1 j ( 。在 1 5世 纪意思 自治 原则 产 生之 前 , “ 场所 支 配 行 为 ” 原 则 一
论述意思自治原则在中国国际私法中的运用

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运用一、意思自治原则的概念及其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1. 意思自治原则的概念意思自治原则是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指当事人在建立合同关系时,可以自由选择适用的法律,包括适用的法律制度、法律规则以及法律解释。
该原则要求法律应当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使其有权利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适用的法律,也就是说在跨境合同中,当事人可以通过合同的选择条款来约定适用的法律。
2. 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意思自治原则作为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国际私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体现了国际私法的基本理念,即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意思自治原则也有利于解决跨国交易中的法律适用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发展。
二、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适用实践1. 当事人的自由选择在我国的国际私法实践中,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主要体现在当事人的自由选择上。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适用的法律,包括适用的法律制度、法律规则以及法律解释。
2. 法律适用的限制尽管意思自治原则赋予了当事人选择适用法律的权力,但是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我国法律规定了一些适用强制性法律的情形,如合同中不得排除适用我国的强制性法律规定等。
3. 法律适用的确认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约定的适用法律并不总是能够得到认可,有些国家的法院甚至会对当事人的选择进行审查。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国际私法中的法律冲突规则进行适用和解释。
三、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局限性和完善性1. 局限性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国际私法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差异,当事人的选择可能会被另一国的法院或仲裁庭否定。
另一些国家的强制性法律规定也会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造成一定的限制。
2. 完善性针对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加强国际私法立法和司法解释来进一步完善。
具体来说,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司法协助与合作,以便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国际私法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中,也可以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方法和标准进行更加明确的规定。
涉外婚姻案例法律适用(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涉外婚姻也逐渐增多。
涉外婚姻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法律适用问题尤为关键。
本文将以一个涉外婚姻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涉外婚姻法律适用问题。
二、案例背景甲国公民李某与我国公民张某于2010年在我国某地登记结婚。
婚后,两人共同生活在我国。
2016年,李某因工作原因返回甲国,与张某分居。
2018年,李某向甲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与张某离婚。
张某得知此事后,也向我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此时,李某和张某的涉外婚姻法律适用问题成为焦点。
三、法律适用问题1. 涉外婚姻法律适用原则涉外婚姻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多个法律领域,包括国际私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在我国,涉外婚姻法律适用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涉外婚姻法律适用应尊重各国的法律制度,不得干涉他国内政。
(2)平等互利原则。
涉外婚姻法律适用应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互利共赢。
(3)意思自治原则。
涉外婚姻法律适用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法律。
2. 案例中法律适用分析(1)婚姻成立的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涉外婚姻成立的法律适用应遵循以下顺序:①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的婚姻成立的法律;②当事人双方均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国籍国的法律;③当事人双方均不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法律。
在本案中,李某和张某均为甲国国籍,故应适用甲国法律判断婚姻是否成立。
(2)婚姻效力的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涉外婚姻效力的法律适用应遵循以下顺序:①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的婚姻效力适用的法律;②当事人双方均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国籍国的法律;③当事人双方均不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法律。
在本案中,李某和张某均为甲国国籍,故应适用甲国法律判断婚姻效力。
(3)离婚的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应遵循以下顺序:①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的离婚适用的法律;②当事人双方均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国籍国的法律;③当事人双方均不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法律。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限制

【法学与法制建设】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21年10月(第10期,总第294期)Oct.,2021(No.10,General No.294)收稿日期:2021-08-13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法典〉时代我国国际私法典编纂中管辖权问题研究》(21AFX02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度学科建设统筹项目(XKHJ20210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110607)作者简介:刘仁山(1967-),湖北潜江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私法;黄钰(1995-),女,山西临汾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私法。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限制刘仁山,黄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意思自治原则”因其私法自治精神以及高效便利性,已成为国际私法领域,尤其是涉外合同领域一项重要原则。
该原则的适用既涉及国家立法权的分配,又与私人契约自由息息相关。
尽管该原则在法律适用上总体呈现出扩张态势,但并非无边无际地任意发展,而是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限制问题。
全面剖析“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限制问题,首先需要从外部限制方面将该原则的适用规范在一定“门槛”之内;其次需要从内部限制方面明确具体适用时的各项条件。
当前“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出现了扩张过度却限制不足的明显漏洞。
结合我国当前立法与司法实践,系统分析该原则适用的外部限制与内部限制,厘清内外部限制适用逻辑、灵活设定限制标准、弥补相关立法空白,既是解决我国涉外审判实践中诸多问题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我国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意思自治原则;涉外合同;法律选择;外部限制;内部限制中图分类号:D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1)10-0111-07因“意思自治原则”是涉外民商事合同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所以对该原则的讨论,宜着重于当事人实现选法自由的限度问题,以期更充分地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并提高涉外审判的效率。
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我国国际私法界来说,无疑令人为之欢欣鼓舞,成为一座新的里程碑。
试图从之前的法律规定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之间的差异入手,探讨其进步之处。
标签:国际惯例;最密切联系;意思自治;保护弱方当事人利益1 系统化完善冲突规则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公布之前,我国关于涉外民事关系的冲突规范散列于许多法律之中,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调整涉外民事关系的冲突规范,并且部分内容已过时,某些冲突规范彼此之间甚至相互抵触,法律、法规中的冲突规范与司法解释中的冲突规范也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造成了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增加了司法实践中的难度。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作为新近的立法,在许多方面均吸收了当代各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先进经验,结合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意见,并且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现实情况。
达到了立法观念的科学化、立法手段的现代化和立法内容的国际化。
其形式结构严密、逻辑严谨,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
本法主要规定不仅改善了以往相关涉外民事关系法律立法结构和形式上的残缺不全,同时在内容上有效地避免了立法的冗长、繁杂、重复和矛盾。
2 去除国际惯例在法律中的规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和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没有规定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相比较之前的民法通则,删除了对国际惯例的适用。
国际私法中的国际惯例分为两类。
一类属于国际强行法规范,就如《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称的作为通则并经接受为法律的那些国际习惯。
另一类则是国际贸易惯例,也称为商人习惯法。
商人习惯法只具有任意法的性质,供从事国际商业交往的当事人任意采用。
也就是说,即使经国家认可采用,也只有当事人接受,才对当事人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
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00)规定“希望使用INCOTERMS2000的商人,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该合同受INCOTERMS2000的约束。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二维性探析

系。 多西方 国家采用这一做法 , 许 如瑞士 、 国、 德 奥地利 、 国 法
等 , 于东方的土耳其 、 国等 国家进一 步在夫妻财产制 的 位 泰 准据法问题上采纳 了当事人意思 自治原则 。[ “) , 3 1 但是 对于 ( p 制 的, 17 年《 如 9 8 夫妻财产制 的法 律适用公约》 当事人选 把 择的法律限定在一定的范围 内。而且 , 当事人选择 的法律一 般只支配夫妻 财产契约实质有效性 和效力 . 支配它 的形式 不
维性 。 种 二 维性 的价 值 根 源正 是 当代 国 际私 法 对 实质 正 义 的 追 求 与 中 国社 会 经 济发 展 变化 的 需求 所 致 。 而 , 涉 这 然 《
外民事关 系法律适用法》 民法通 则》 《 与《 、 继承 法》 中相关条文的协调 问题 、 直接适用的法” “ 总括性规 定 问题 以及具
( )法律适用法》 一 《 中意思 自治原则的扩张 。 l 定 了意思 自治原则 的总则性地位。 确 《 法律适用法》 3 第 条规定 , 当事人依 照法 律规 定可以明
律。[4就此而言 , 23 ]8 () p 即使在信托这种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 自
治 的领域 , 仍然 通过公共秩序 、 强行法等 对意思 自治加 以限
作为法律选择方 法的意思 自治原则 , 被认 为是 “ 私法 自 治”理念 在冲突法领 域 的延 伸 .0 0年 1 21 0月 2 8日通过 的
外民事关 系法律适用法 中的总则性地位 , 为意思 自治 原则 在
具体涉外 民事关 系中的运用 奠定 了基础 。
2 . 具体适用范 围的扩张。
・
1 65 ・
我国法律与《 海牙公约》 的规定相 比仍存有差距。
浅析《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浅析《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作者:谢甫成王伟彬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30期摘要随着涉外民事关系适用法的制定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意思自治原则已成为国际私法基本原则,其适用范围扩大。
国际私法领域和民法领域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具有内涵、本质重合性,同时也存在诸多差异。
涉外法律的完善使意思自治原则在适用问题上有所发展。
关键词意思自治冲突正义默示选择优先性作者简介:谢甫成,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学;王伟彬,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017-02一、国际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生16世纪法国的杜摩兰在《巴黎习惯法评述》中主张“合同应适用当事人自己选择的法,如果当事人没有明确表示选择何地法律,法院应根据整个案件的各种迹象推断当事人意欲适用的法律”。
杜摩兰因此被称为“意思自治之父”,并被公认为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上的奠基者。
随着涉外民事活动交往日益频繁和复杂,法律适用中的冲突也趋于激烈,而传统冲突理论在解决新问题和复杂问题时也更难以实现效率和公平兼顾的目标豍。
意思自治原则使私法主体自由意志得以发挥,尊重主体自由从而促成交易安全和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当事人预见性,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因此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理论中得到越来越多学者认可,并被更多地付诸立法和司法实践。
二、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与民法中的比较现代民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基本含义即民事主体在法律强行规定和公序良俗容忍的范围和限度内,有权利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各种民事行为,为自己创设一定的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国家或他人对此只能消极的予以保护和尊重,而不能积极的予以干涉和妨碍。
国际私法是在平等当事人之间的法律适用上进行调整,调整对象的特定性使得意思自治原则成为国际私法领域一项基本原则而不断扩张适用。
(一)内涵、本质的重合性作为民法的基石,意思自治原则是顺应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以民主自由理念和资本主义政权为基础而得以发展的,其中人人生而平等是其理论前提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陈力*Ⅰ. 引言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Party autonomy)是指涉外民事争议中的平等主体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意思表示自由选择支配其法律关系的准据法的一项法律选择原则。
在国际私法领域被公认的意思自治的创始者是16世纪法国法学家杜摩兰(C h a r l e s Dumoulin,1500-1566),在其《地方法则和习惯总结》一书中,他提出了合同领域的法律冲突可以通过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则加以解决,19世纪后期,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主要适用于涉外合同领域;20世纪50年代以后,意思自治原则开始向其他领域扩张,最典型的是婚姻家庭、继承、侵权法甚至是物权领域。
中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与司法实践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其中较为完整的早期立法规定于198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章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之中。
在相关立法中,意思自治原则仅被用于解决涉外合同的法律冲突问题,随后的一系列相关立法(如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与司法解释(如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合同领域的适用范围与适用限制;在司法实践中,我国一些法院在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在审理涉外侵权案件时也适用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
经历了长期的立法准备与酝酿,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单行国际私法立法,是我国国际私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与旧法相比,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不仅被提升到了更重要的地位,而且在适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首先,《法律适用法》在总则中确立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作为基本原则的地位,第三条规定:“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其次,依据《法律适用法》允许当事人选择法律的领域除了传统的合同领域(41条)以外,还包括:委托代理(第16条)、信托(第17条)、仲裁协议(第18条)、夫妻财产关系(第24条)、协议离婚(第26条)、动产物权(第37、38* 후단대학교 법학원 교수62条)、侵权责任(第44条)、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第47条)、知识产权转让与许可(第49条)以及知识产权侵权(第50条)。
本文将围绕《法律适用法》的相关立法规定,运用比较研究与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领域、适用范围及其适用限制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与评判。
为论述方便,笔者将《法律适用法》涉“意思自治”条款分为以下四类展开分析:一是合同领域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其中包括一般合同、信托、委托代理、仲裁协议以及知识产权合同等;二是非合同之债领域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包括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之债等;三是婚姻家庭领域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包括夫妻财产关系以及协议离婚;最后是物权领域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包括一般动产物权以及运输中动产物权。
Ⅱ. 合同领域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代各国国际私法立法无一例外承认意思自治是国际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
《法律适用法》在其第41条中再次重申了我国《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的这一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同时在第42条与1)第43条2)中首次对消费者合同与劳动合同这两种“弱势合同”作出了特殊规定,排除了当事人在该两类合同中选择法律的可能性。
结合2007年《合同法律适用解释》的相关规定,意思自治在我国涉外合同领域的适用并非绝对,而是存在一定的条件和限制:一 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条件由于《法律适用法》仅原则规定了意思自治原则,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的《合同法律适用解释》在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方式、时间等方面对当事人意思自治作出具体要求。
首先,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是指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实体法,不包括冲突法和程序法3)。
按照这一规定,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被限定于有关国家或法域的“国内法”,排除了一般商人法与国际公约等“非国内法”,的适用,同时选择的法律限定于实体法,不包括冲突规则,接受了被各国普遍承认的“合同法上无反致” 的原则;其次,在法律选1) 该法第42条规定:“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或者经营者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2) 该法第43条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
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3) 《合同法律适用解释》第1条중재 자치의 개념과 내용63择的方式上,规定仅限于明示方式,排除了默示推定4),这主要是基于法律选择的确定性与可预见性的考虑。
在当事人没有明示选择法律或选择无效时,我国立法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与“特征履行方法”作为意思自治的补充原则;第三,《合同法律适用解释》第3条对当事人选择或变更选择合同争议应适用法律的时间限定于“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这一时间下限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还应借鉴2008年《欧盟合同之债法律适用条例》(Rome I)第3条第2款的规定,补充两项限制条件,即变更选择不得影响合同形式的有效性以及变更选择不得减损第三人根据原合同准据法所享有的权益。
二 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限制与排除除了设定具体的适用条件,我国相关立法还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进行了限制,这些限制将导致当事人意图适用的法律得不到适用的后果。
具体而言,这些限制主要表现在公共秩序保留与“直接适用的法”这两项制度的运用,而意思自治的适用排除则主要通过对特殊合同的专门法律适用规定得以体现。
(一) 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法律适用法》首次在总则中规定了“直接适用的法”制度。
该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
这一条款弥补了法律选择中公共秩序保留原则与法律规避制5)度限制外国法适用时存在的空缺,对所有的法律选择规则都有效力,自然也构成了对合同当事人选择法律的限制。
依据此条规定,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不能排除我国立法中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适用,也不能排除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中的强制性规定(jus cogens)。
例如对于文化财产的进出口贸易,联合国《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规定6):“本公约缔约国违反本公约所列的规定而造成的文化财产之进出口或所有权转让均属非法”。
此外,我国《民法通则》第150条、《法律适用法》第5条以及《合同法律适用解释》第7条都明确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原则。
按照上述立法与司法解释,合同当事人协4) 《合同法律适用解释》第3条5)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94条中规定:“当事人规避我国强制性或者禁止性法律规范的行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合同适用司法解释》第6条规定:“当事人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行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该合同争议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6) 该公约1970年11月17日订立于巴黎,1972年4月24日生效。
1990年起对中国生效。
64议选择外国法作为准据法的,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将适用中国法。
(二) 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排除在合同法律适用中,我国相关立法还规定几类特殊合同不得通过当事人意思自治选择准据法,只能依据法律规定确定其准据法。
这些特殊合同包括《法律适用法》规定的消费者合同、劳动合同以及《合同法律适用解释》规定的外商投资合同等。
当代各国国际私法普遍认为,消费者合同与劳动合同关系到对弱者保护的问题,应视为特殊合同予以特别规定。
《法律适用法》第42条7)、43条8)首次对这两类合同作出特别规定。
在消费合同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缔约双方的合同通常是格式合同,其中包含的法律选择条款一般是销售者单方面加上去的,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
此外,许多国家还制定有专门的消费者保护立法(如中国的《消费者保护法》),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强制性规范。
第42条完全排除了消费者与销售者协议选择法律的可能性,但是却允许消费者单方面选择适用商品或服务的提供地法律,体现了对弱者保护的政策考量。
不过,笔者对于此类合同完全排除双方意思自治持保留态度。
首先,西方立法并未完全禁止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仅仅是通过强行规定限制当事人的选择权。
例如英国在“维他食品案9)”中就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消费者合同中法律选择条款的有效性取决于该条款是否诚实或合法.欧共体《罗马公约》第5条第2款也规定:“双方当事人作出的法律选择不得剥夺消费者经常居所地国家的强制性规定所给予消费者的保护”。
其次,彻底剥夺当事人准据法的选择权似与合同冲突法的根本宗旨相抵触,而赋予当事人合意选择法律的权利也不会导致对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利益的损害,因为我国法院完全可以通过公共秩序保留、直接适用的法或者法律规避等制度排除损害消费者利益准据法适用。
与消费者合同相似的是,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各国劳动法领域也存在大量的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强制性规范。
《法律适用法》第43条基于相同的政策考量,不仅剥夺了双方协议选择法律的权利,甚至也否定了劳动者单方面选择准据法的机会,但笔者认为,按照这一机械的客观方法确定的准据法(劳动者工作地法或者雇主营业地法)未必就是对劳动者保护最有利的法律。
7) 该法第42条规定:“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或者经营者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
8) 该法第43条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
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
9) Vita Food Products Inc.v.UNus Shipping Co., (1939) A. C.277중재 자치의 개념과 내용65此外,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与《合同法律适用解释10)》对于在中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等八类外商投资合同规定只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禁止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同时也禁止法院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选择准据法。
原因在于外商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事关我国的重大公共利益;其次,我国外商投资立法在外商投资的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投资形式、出资方式等环节规定了大量的强制性规范,这些强行规范体现了我国对于外资较为严格的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