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课后练习)
王利明《民法》第6版课后习题(民事法律关系)【圣才出品】
![王利明《民法》第6版课后习题(民事法律关系)【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54ab3d28e9951e79b8927d8.png)
王利明《民法》第6版课后习题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1.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答:民事法律关系,即民法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民法的基本概念,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主要包括:(1)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根据民法调整对象的不同)①财产法律关系,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流转所形成的、满足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需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②人身法律关系,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为满足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所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③区分意义:a.两类关系中权利的性质不同。
财产法律关系中确立的权利是财产权利,通常是可以转让的;而人身法律关系中确立的权利一般与权利主体的人身是不可分离的,不能转让。
b.对这两类关系的保护方法不同。
财产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主要适用财产补救法,通过返还原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的方式加以保护;人身法律关系受到侵犯时,主要通过恢复被侵害的权利的方式来保护。
(2)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根据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主体的范围不同)①绝对法律关系,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权利人以外一切不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权利人可直接行使和实现其权利;义务人则是一切不特定的人,其义务一般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
②相对法律关系,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③区分意义:有利于确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及其义务,从而更好地适用民法规范。
(3)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根据权利的实现方式不同)①物权关系,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不需要义务人实施某种积极行为予以配合即可行使并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②债权关系,指权利人必须由义务人的一定行为相配合,才能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③区分意义:物权和债权作为两类基本的财产权有不同特点。
正是根据这种分类,民法中建立了物权法和债权法这两种财产法律制度,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调整。
民法总论练习题 +案例分析
![民法总论练习题 +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e5657ef242336c1eb95edf.png)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民法概述单项选择题1.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的司法解释B.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大词典C.经立法程序系统编纂的民法典D.民法学者出版的民法典建议稿2.广义的民法是指()。
A民法典 B.商法典之外的民法典、民事法律法规C.私法D.民法通则3.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A.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B.法人之间C.公民和法人之间D.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4.以下属于民法调整范围的有()。
A.税务局向饭店“四海为家”征税B.公安人员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进行罚款C.张同学和马同学之间确立了恋爱关系D.张同学将马同学打伤,马同学要求张同学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5.我国民法的渊源不包括()。
A.民事判例B.民事法律C.行政法规中的民事部分D.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司法解释6.民法的语源最早可以追溯到()A.罗马法上的市民法B.罗马法上的万民法C.日本民法D.德国民法答案:CCADA A名词解释1、私法2、财产关系3、人身关系4、民法的渊源5、实体法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A.某市公安局与其辖区内的家具公司订立买卖办公桌合同B.公民张某向某公司借款C.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征收营业税D.刘某房屋倒塌,砸伤过路行人E.公民王某盗窃所在单位的生产材料2.民法的性质是()。
A.民法是管理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法律B.民法是私法C.民法是人法D.民法是规则法E.民法是权利法3.下列属于我国民法的渊源的有()。
A.宪法B.民法典和民法单行法C.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D.行政法规与地方法规中的民事规范E.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4.民法的解释包括()。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执法解释E.守法解释答案:ABD BCDE ABCDE ABC试论述民法的效力范围1.民法对人的效力——包括对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
2.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1)适用于我国全部领域的民事法律、法规(2)适用于局部地区的地方性民事法规(3)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法律3.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1)民法的生效时间(2)民法的失效时间(3)民法的溯及力问题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雇用合同中印有“在受雇期间发生工伤或死亡,雇主概不负责”字样,该合同违背了民法的()原则。
《民法》课后思考题及其答案
![《民法》课后思考题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dbebc3ad02de80d5d84021.png)
《民法》课后思考题第一章民法概述1、简述民法的概念、特点及调整对象?答:(1)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特点:①民法是私法;②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③民法是权利保障法;④民法是人法;(3)调整对象:民法调整对象就是民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
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简述民法与商法的关系、现有立法例的利弊及我国的立法选择。
(1)关系:①民法是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和商法共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同属私法,在法律原则和理念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联系密切。
②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别法,在商事领域中,优先适用商法,商法,没有明确规定时,可以适用民法的规定来处理商事纠纷。
③但是两者也有不同,两者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价值目标和调整对象也不同。
(2)民商分立制度和民商合一制度。
我国立法采取民商合一体制。
3、如何构建我国的民法体系?答:需要不断构建:①主体制度;②物权制度;③债和合同制度;④人格制度;⑤知识产权制度;⑥侵权责任制度;⑦财产继承制度。
4、案例分析:甲男和乙女外出旅游时偶然认识,后来常常网络聊天,双方交往一段时间后约定于某日在某餐厅见面。
乙女为此专门向公司请假,并坐长途汽车抵达,但是等了一天始终未见甲男前来约会。
乙女为此将甲男诉至法院。
问:两人关系属于何种关系?答:两人属于道义关系。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1、试述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意义:(1)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3)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裁判者对民事法律、法规进行解释是基本依据;(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学者讨论价值判断问题时应当权衡的主要因素;2、试述自愿原则的含义及主要体现。
含义:自愿原则,又称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民法学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学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fef64c20066f5335b812121.png)
甲、乙、丙三人签订一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销水果,甲负责购货,
乙负责销售,丙负责仓储。但由于经营不善,连连亏损,这时丙提出退出,
声称,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只能是两人,否则权利义务很难对应。自己只是仓
库保管员,并非合伙人,也无所谓权利义务,对亏损不应承担责任。
• 问题:甲的主张是否成立?
1
第三章
• 民事法律关系 • Relationship in Civil Law
合法不应对非法让步,在可以采取其他 措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正当防卫。
37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 1、时间上的条件:侵害是现实存在并是正在进行的。
现场延伸,事后防卫 2、侵害必须是不法的。 3、必须是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4、防卫的对象是不法侵害人。
38
5、不能违反比例原则
39
2、紧急避险
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
13
•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 • (一)人格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社员权 • (二)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与抗辩权 • (三)绝对权与相对权 • (四)主权利和从权利 • (五)既得权与期待权
14
(一)人格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社员权
分类标准:民事权利的内容
1、人格权;是指以实现权利人的人格 利益为客体、与权利人的人身不可分 离的民事权利。
33
继承权是期待权吗? 期待权与期待 • 期待权对特定的民事主体产生法律 上的拘束。期待则没有此效力。
34
三、民事权利的行使和保护
• (一)民事权利的行使--限制:权利不得滥用
权利滥用的后果:1、不发生权利行使应 当发生的法律效果;2、承担民事责任。
(二)民事权利的保护 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
3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3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f32afef6294dd88d0d26be0.png)
(二)私力救济 1. 自卫行为 (1)正当防卫 (2)紧急避险 2、自助行为 (1)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权利,在情况紧迫 来不及请求国家机关的情况下,对义务人之财 产进行扣押或对义务人之人身进行拘束的行为 。 (2)条件: ①只能为保护自己的权利 ②只能在紧急情况下实施 ③实施强度应以必要为限
第三节
第二节 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 二、民事权利的内容 (一)民事权益 (二)民事权能 指民事权利的作用。 包括支配权能、请求权能、诉讼权能
三、民事权利的分类 (一)财产权与人身权 (二)支配权、请求权、变动权(形成权、抗辩权) 形成权 特点:只需一方作出即可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 消灭。 如免除权、抵销权、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权、欺诈 订立的合同的撤销权、合同法定解除权 抗辩权 指权利主体用以对抗他人请求权的权利。 如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一般保证人先 诉抗辩权
下列关于民事权利中 的形成权的表述,哪 些是正确的?(2005些是正确的?(20053-58,多) 58,多) A.形成权只能通过明 示方式行使 B.效力待定合同中相 对人的催告权并非形 成权 C.债权人撤销权属形 成权 D.形成权不受诉讼时 效期间的限制
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 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2004-3-1,单) 2004- 1,单) A.抵销权是一种形成 权 B.知识产权是一种支 配权 C.债权请求权不具有 排他性 D.支配权不存在对应 义务
三、民事权利的分类(难点) (一)财产权与人身权 (二)财产权分为物权与债权
区别项目 性质 主体 客体 效力 变动 期限
物权
债权 动态
反映的关系 静态
绝对权、支配权 相对权、请求权 对世权(义务主 对人权(义务主 体不特定) 体特定) 物 给付行为 优先性、排他性、不具优先性、排 追及力 他性、追及力 法定主义、公示 约定、无须公示 无期限性 有期限性
民法各章习题及答案
![民法各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1ce0b3af1ffc4ffe47acf8.png)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的是( C)A 指导功能B 补充功能C 惩罚功能D 约束功能2、下列现象违反民法平等原则的是:( D)A 甲公民(年满25周岁)可以结婚,而乙公民(13周岁)不能结婚B 甲公司(经登记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从事证券经济业务,而乙公司(登记为房产公司)则不能从事证券经济业务C 国家税务机关可在税收征收法律关系中适用强制手段,无视纳税人的意志而依法进行税收征收D 某市合同管理干部认为,在本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市委领导亲戚具有有限的订立合同的权利3、何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一栋大楼即将建设,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一想得到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的张某。
何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的( D)A 自愿原则B 等价有偿原则C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4、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不包括(B )A 家庭暴力B 在愚人节时与某人开玩笑C 某企业与职工签订工伤概不负责的协议D 串通投标的行为5、下列各项中,违反民法自愿原则的有(A )A 赵某在服装市场上询问一件衣服的价格之后,摊主强要其购买的行为B 钱某与孙某自愿达成的移转抵押物占有的抵押合同不能产生抵押权设定的法律效果C 李某申请安装电话被要求在一份已经拟好的格式合同上签字D 周某(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花10元钱从小贩吴某的手中购得红塔山香烟一条,经查,该烟为假烟6、下列行为中,不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有(B )A 甲将自己废弃不用的汽车置于马路中央的行为B 乙拒绝接受丁遗赠给其一台电脑的行为C 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间里唱卡拉OK直到凌晨影响邻居休息的行为D 丁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建坟的行为7、孙某在本市闹市区有一处商业门面房,李某多次与其商谈转让事宜。
当孙某得知即将兴建的平安大道将从自己的房屋位置通过,就将该房转让给李某。
孙某的行为违反了下列民法的哪一基本原则?( A)A 诚实信用原则B 等价有偿原则C 公序良俗原则D 自愿原则8、甲知其新房屋南面临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与乙。
《民法总论》作业
![《民法总论》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e04fe44b307e87101f69623.png)
《民法总论》作业第一章民法概述一、辨析题(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2、《民法通则》是我国制定的民法典。
3、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4、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主要包括制定法、习惯、判例和法理等。
5、民法是完全私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到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民法的性质概括,正确的有()A.程序法 B.实体法C.私法D.权利法2、下列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有()A.债权 B.空气C.汽车 D.房屋3、下列属于民法渊源的有()A.宪法B.法理C.法律解释D.判例4、下列属于现代民法的有()A. 1912年1月1日起生效的《瑞士民法典》B.1942年的《意大利民法典》C.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D.1900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德国民法典》5、民法的任务有()A.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B.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C. 确立正确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准则D.保护私人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三、简答题1、民法的含义是什么?2、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是什么?3、民法为什么是私法?四、论述题1、论述我国民法的发展。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辨析题(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民法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同样的法律权利、履行同样的法律义务。
2、平等原则表明民法的根本特征,从而将民法与其他部门法区别开来。
3、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即《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的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任何单位、个人都无权干涉。
4、民法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不得违背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基本原则。
5、民法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一切民事主体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只要不超过其正当界限,均合法有效。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到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法的基本原则有()A.平等原则B.意思自治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2、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有()A. 指导功能B. 约束功能C. 补充功能D. 限权功能3、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有()A. 指导民事主体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B. 解释民事法律行为C. 解释和补充法律规范解释和补充法律规范D. 评价和补充民事法律行为4、下列属于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有()A.赌博B. 限制经济自由的行为C. 违反公正竞争的行为D. 违反性道德的行为5、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有()A. 民事主体资格(民事权利能力)平等B. 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C. 民事主体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D. 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三、简答题1、权利滥用的构成要件是什么?2、概括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https://img.taocdn.com/s3/m/a0fa6e6d4028915f814dc275.png)
《民法学》课后习题第一章民法概述(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B 4.A 5.C 6.B1.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居于(B)的地位。
A.根本大法B.基本法C.单行法D.中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 DA.所有的财产关系B.所有的人身关系C.纵向的财产关系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3.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B)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A.经济B.民事C.交换D.日常4.某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公民王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王某赔偿损失。
本案适用(A)A.中国民法B.该领事所属国民法C.国际惯例D.第三中立国民法5.民法的下列渊源中,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是(C)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中的民事规范B.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民事规范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议和命令中的民事规范D.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民事问题的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性的指示6.近代民法的代表是(B)A.罗马法B.法国民法典C.德国民法典D.苏俄民法典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E 3.ABCE 4.ABC 5.ABCD 6.ABCDE7.ABCDE1.我国民法调整(A B C D)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A.平等主体B.公民C.法人D.公民与法人E.法人与其上级主管机关2.下列规范中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包括(A B C E )A.《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D.《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E.《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3.根据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下列(A B C E)民事案件,审理时一般不能适用《民法通则》。
A.《民法通则》生效前进行的民事活动,于《民法通则》实施后起诉的B.《民法通则》公布前发生的民事行为,自《民法通则》实施后起诉的C.《民法通则》制定前发生的民事纠纷,在《民法通则》公布后起诉的D.《民法通则》实施后发生的民事关系,现在正在审理的E.《民法通则》生效前人民法院已审结,现在当事人又提出申诉的4.民法的效力包括(A B C )A.在时间上的效力B.在空间上的效力C.对人的效力D.对物的效力E.对民事权利的效力5.民法具有以下性质( A B C D)A.民法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B.民法为文明法C.民法为实体法D.民法为私法E.民法为国际法6.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 B C D E )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E.公序良俗原则7.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民法渊源的是( A B C D E )A.宪法B.基本法C.地方性法规D.司法解释E.经国家法律认可的习惯三、简答题l.简述民法的任务。
民事法律关系习题及答案
![民事法律关系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270b0749649b6649d7477c.png)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B )°A、塘中的鱼 B 、夜空中的星星C、不作为 D 、企业的名称权2、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属于财产法律关系的是( C )A、所有权 B 、债权C 、人格权 D 、继承权3、下列对于民事法律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主要根据当事人的意志发生E、以权利义务为内容C、均以法律明文规定而发生D、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4、依据我国民法,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 )A、胎儿与死者E、植物人C、触犯刑法正被执行刑期的人D、被宣告死亡但实际未死亡的人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可以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ABCD )。
A、聋哑人B、合伙企业C、机关法人 D 、个体工商户2 •下列民事法律关系属于绝对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CDA、物权关系有形 B 、债权关系C、人身权关系 D 、知识产权关系无形绝对特定的3•公民甲生前立有遗嘱,指明其全部财产归女儿乙继承,则该遗嘱继承法律关系的发生有赖于下列哪些事件和行为?(AD)A、被继承人甲的死亡 B 、乙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C、乙尚未出嫁 D 、甲所立遗嘱的合法有效A、自然人 B 、物C、智力成果 D 、行为5、民事法律关系是(ABCA、民事主体间发生的社会关系E、由民法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C、须同时具备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关系D、当事人均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6下列属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C )A、甲堆木柴于乙门口致乙通行困难,乙要求甲清除木柴E、甲答应与乙结婚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C、甲养的鱼因鱼场出现缺口顺水游入乙的水塘,甲请求乙予以返还D、甲不在家,邻居乙为其接待来客7、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ABCD )A、自然人E、法人C、其他组织D、国家8、下列关系中能成为我国民法调整的民事主体是(ABCD)A、与某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的某行政机关E、故意打碎他人贵重花瓶的某中学生C、与某市场商贩发生合同纠纷的某日本留学生D、接收他人遗赠的5岁孩童9、下列行为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是(AD )A、甲酗酒开车行为。
民法总论各章课后练习
![民法总论各章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81ef614a216147917112822.png)
1.民法的概念。
2.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的特点。
3.简述民法的特点。
4.我国民法的渊源。
5.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1.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功能。
2.私法自治原则的定义。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2.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概念。
3.附随义务与间接义务的概念。
4.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5.事实行为的概念。
第四章自然人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与特征。
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3.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4.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5.监护的概念。
6.监护人的范围。
7.监护的职责。
8.监护关系终止的原因。
9.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概念、条件、法律后果。
第五章合伙1.合伙的定义。
2.合伙的债务承担。
3.特殊的普通合伙。
4.有限合伙的定义。
5.法定退伙的理由。
第六章法人1.法人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的定义。
3.法人设立的条件。
4.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
5.公司人格否认的定义。
6.清算法人的定义。
7.法人终止的原因。
1.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的概念和特点。
2.自助行为的概念。
第九章民事行为1.民事行为的分类中,各种民事行为的概念。
2.民事行为成立要件。
3.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
4.绝对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种类。
5.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种类。
6.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种类。
第十章代理1.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2.复代理的概念。
3.滥用代理权的情形。
4.表见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5.无权代理的概念与类型。
6.代理关系消灭的原因。
第十一章期限与诉讼时效1.时效的概念。
2.诉讼时效的概念、特点。
3.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4.诉讼时效期间的种类。
5.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概念、区别。
6.不适用于诉讼时效的债权请求权有哪些。
第三十二、三章人身权1.人身权的概念与特征。
2.一般人格权的定义。
3.隐私权的定义。
民法练习题(全)
![民法练习题(全)](https://img.taocdn.com/s3/m/5a27202f3169a4517723a379.png)
第一章民法概述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可为我国民法渊源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B、民间订婚的习惯C、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D、某大学教授的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专著2、下列属于民法所说的财产的有()。
A、土地B、房屋C、商标D、商业秘密3、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人格关系的有()。
A、生命权法律关系B、健康权法律关系C、姓名权法律关系D、配偶权法律关系4、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有()。
A、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B、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C、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D、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税款征收关系二、名词解释1、民法2、民法的渊源三、简答题1、我国民法的渊源有哪些?2、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题1、BCD2、ABCD3、ABC4、ABC二、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渊源这一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可以说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产生的根源,这是从民法与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关系讲的;也可以说民法的渊源是法官裁决民事案件的法源,即法官判案的法律根据。
通说认为,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三、简答题1、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我国民法的渊源包括:(1)制订法:宪法中的民法规范;民事法律;国务院制订发布的民事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经济特区法规中的民事规范;国际条约中的民法规范。
(2)非制订法:司法解释:最高法院所作的民事司法解释对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具有约束力;习惯:只有经过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指导性文件认可的习惯才可视为习惯法。
值得注意的是,判例和法理在我国均不具有民法渊源的效力。
2、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对人的适用范围、空间适用范围和时间适用范围。
《法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三章
![《法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1a63c37fcc7931b765ce158d.png)
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1.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表见代理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不具有代理权,但因某种表面现象,足以使相对人相信该行为人有代理权而与之为民事法律行为,法律使之发生与有权代理同样的法律效果的代理。
3.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与用益物权相对应的他物权,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担保物权有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4.债权债是发生在特定主体之间的,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
债权人享有的权利称为债权,债务人负担的义务称为债务。
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依照法律的规定或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债务人有义务满足债权人的要求,这种关系就称为债或者债权关系。
5.人身权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6.著作权著作权,也称为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7.要约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
8.代位继承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其应继承的份额由该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继承的制度。
9.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民事义务,侵害民事权利主体的民事权利,依民法之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二、简答题1.什么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宗旨,是基本准则,是制订、解释、执行和研究民法的出发点。
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民法制度和民法规范之中,从根本上体现了民法所调整的商品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本质要求,是民法精神实质之所在。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一)平等原则(二)意思自治原则(三)诚实信用原则(四)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五)公序良俗原则2.民事法律关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即构成一个具体民事法律关系必不可少的事项。
民法总论作业(选做)及答案
![民法总论作业(选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bbe6d95022aaea998f0f15.png)
《民法总论》作业第一章民法概述一、辨析题(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民法上的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有形财产是有形的物质实体,无形财产是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答:错误。
电、天然气等肉眼无法分别的物体,也属于有形财产。
2、民法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最基本的职能是确认和保护现有的社会经济关系,鼓励和引导正常的民事活动,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答:正确。
3、民法是权利法,国家对民事活动和对当事人的行为不能主动予以调解。
答:错误。
民法是权利法,并不等于国家对民事活动的放任自流和对当事人不法行为的纵容。
4、民法是实体法,其主要内容在于规定私法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过程中财产和人身方面的本体性权利和义务。
答:正确。
5、民事法律包括民事基本法和一般法律。
《物权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民商法部门中起中枢作用。
答:错误。
《民法通则》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民商法部门中起中枢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到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代的《法国民法典》公布施行的年代是(A)A. 1804年3月21日B.1804年4月21日C.1904年3月21日D.1905年3月21日2、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A. 《十二铜表法》B. 《优士丁尼民法典》C. 《学说汇纂》D. 《法学阶梯》3、现代民法的特点有(ABC)A. 限制所有权的绝对性B.限制契约自由C. 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D.建立过错责任原则4、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立法有(ABCD)A. 1950年4月13日《婚姻法》B. 1985年4月10日《继承法》C. 1991年12月29日《收养法》D. 1981年12月13日《经济合同法》三、简答题1、近代《法国民法典》的特点是什么?答:第一,法典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早期社会的法典,确立了契约自由、所有权绝对和过失责任等一系列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法原则。
(完整版)民法习题——第3章
![(完整版)民法习题——第3章](https://img.taocdn.com/s3/m/cb75f8c177232f60ddcca1a8.png)
第三章自然人一、单项选择题1.依《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进行的民事活动才具有法律效力。
A.在符合其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的基础上B.通过委托代理人C.通过法定代理人D.通过委托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与其()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A.年龄B.智力C.精神健康状况D.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其()才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A.父母B.监护人C.配偶D.子女4.确认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要经()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认定。
A.利害关系人B.监护人C.医院D.公安机关5.公民某甲户籍地为河南,到北京住医院治病已1年以上。
根据法律规定,应以()为其住所。
A.河南B.北京C.河南和北京共同D.某甲任意选择的住所地6.公民钱某失踪已满5年,其配偶、父母、子女和钱某所在单位领导经研究一致同意申请宣告其死亡。
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由其()向人民法院提出该申请。
A.配偶B父母C.子女D.所在单位7.公民在意外事故中下落不明.依照法律的规定.计算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期间应当日()起算。
A.事故发生之日B.事故发生之次日C.确知甲失踪之日D.向法院申请之日8.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A.部分无效B无效C.有效D.在撤销死亡宣告后才有效9.某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某丙,其后某丙死亡。
一年后,乙确知甲仍然在世,经通信联系后遂向法院申请撤销原死亡宣告。
依照法律规定,该死亡宣告撤销后,甲与乙的原婚姻关系()A.即自行恢复B.并来自行恢复C.视为自行恢复D.一经甲同意即自行恢复10.在我国民法中.监护制度适用于()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C.未成年人D.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11.夫妻离婚后.不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A.无监护权B.免负监护义务C.有监护义务但无监护权D.有监护权并负监护义务12.被宣告死亡的人,其死亡时间为()A.其音讯消失之日B.下落不明迭法定期间之次日C.其音讯消失之次日D.判决宣告之日13.有关组织指定监护人后,被指定人不服的,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王利明民法总论第三章含司法考试真题
![王利明民法总论第三章含司法考试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52deded8195f312b3169a5d5.png)
河北怀来审结一起游戏装备盗窃案
2005 年9月3日,马某向县公安局报案,9月 11日,公安人员在任丘市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怀来县检察院在受理此案后历时1年多对案件具 体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查阅了大量的 法律资料,并向上级司法部门进行了征询。最 后王键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怀来县检察院 于2007 年4月18日以被告人王键涉嫌盗窃罪依法 向怀来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最后,被告人王 键被怀来县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单处罚金7500元, 案件判决后,被害人、被告人及其家属对判决 结果均表示认可。
特征
有用性
(1)有体物和无体物
2. 物
的 分 类
(2)动产和不动产 (3)流通物、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 (4)主物和从物 (5)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6)特定物和种类物
(7)可消耗物和不可消耗物
(8)原物和孳息
(1)有体物和无体物
A.概念
有体物:除权利以外的一切物质实体,即物
理上的物。
无体物:除有体物以外的其他权利和利益。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原因
是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在平等主体之间 发生的,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 务关系。
前提
内容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 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大多是民事主体自主形成的 法律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通常是对等 的、相互的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具有补偿性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三节
第四节
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权利
第五节
第六节
民事法律关系练习案例(3篇)
![民事法律关系练习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a7654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33.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乙系某市居民,甲经营一家超市,乙系某公司员工。
2019年10月,甲超市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供应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超市供应一批货物,总价款为人民币10万元。
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在合同签订后10日内将货物送至甲超市,甲超市在收到货物验收合格后10日内支付货款。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如约将货物送至甲超市。
甲超市在验收货物时发现,部分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
甲超市与乙公司协商,要求乙公司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乙公司认为,货物质量问题系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应由运输公司负责。
甲超市则认为,乙公司作为供应商,应当对货物的质量负责。
双方协商未果,甲超市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 货物质量问题的责任归属;2. 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3. 乙公司应承担何种违约责任。
三、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1. 关于货物质量问题的责任归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的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
”本案中,甲超市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明确约定了货物的质量要求,乙公司应当按照约定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
由于部分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故乙公司对货物质量问题负有责任。
2. 关于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提供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已构成违约。
3. 关于乙公司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
”本案中,由于乙公司违约,给甲超市造成了损失,甲超市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具体违约责任,法院将结合实际情况,依法作出判决。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课后练习)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bee5d12eefdc8d376ee32f7.png)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的是( )。
A、主体B、客体C、内容D、形式答案:D2、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塘中的鱼B、夜空中的星星C、不作为D、企业的名称权答案:B3、张男与李女通过网络聊天认识,因意气相投,相互爱慕 ,随留下相互的地址,互递照片,但双方一直没有见面。
一年后,张男通过网络约会李女于2000年2月14日在玫瑰餐厅见面。
李女同意了张男的邀请。
李女十分重视此次约会,为了此次约会,专门到美容院进行了美容,并按约定时间到玫瑰餐厅。
但李女从中午一直等到下午日落西山还不见张男的影子。
李女十分恼怒,随按照地址找到张男,质问此事,双方为此发生争执。
李女怒而诉至法院,要求张男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万元。
问:张男与李女之间的关系为何种关系?A、侵权关系B、合同关系C、道义关系D、既属道义关系,又属民事法律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涉及道义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问题。
民事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区别的核心内容在于,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而且产生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内容,如果不产生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内容,则不为民事法律关系。
本案中,张男与李女通过网络认识约会,这种关系虽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既不具有财产关系的内容,也不具有人身关系的内容,这种关系是受道德规范调整的关系,而不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关系。
张男的行为虽然是不道德的,但不具有法律的非难性或可诉性,李女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是不能成立的。
因为,精神损害赔偿一般是建立在对人格权侵害的基础上,张男的行为未侵害李女的人格权,因此,张男不存在对李女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
4、甲杀害了乙,乙的继承人因乙死亡而继承乙的遗产,引起该继承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属于( )A、事件;B、民事行为C、违法行为;D、事实行为。
(应属于事件)5、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D、甲应同事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答案:C二、多项选择1、下列可以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多选)。
单元练习三民事法律关系.ppt
![单元练习三民事法律关系.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73ba4fbd64783e08122b32.png)
)
A、法律行为 B、行政行为 C、司法行为 D、违法行为
10、某甲在路上遇见情敌某乙,遂叫某丙和某丁共同将某 乙殴打一顿,某乙治疗伤病花去医药费500元。某甲、某 丙和某丁应对某乙承担的责任为( )。
A、侵权责任 B、合同责任
C、单独责任
D、
共同责任
四、案例题 1、甲违章开车将乙撞死,为此甲赔偿乙25万元。
D、邮递员甲因错投而被公司扣除当月奖金的行为。
6、下列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是由事件引起( ) A、甲死,甲子继承其遗产 B、精神病患者甲打伤乙而
产生的求偿关系
C、甲因年满18周岁而丧失对其父的抚养费请求权 D、 甲拾得野果而取得该果的所有权
7、下列组织中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有
()
A、城镇个体工商户 B、农村承包经营户 C、公司法
人
D、社会团体
8、下列关系中能成为我国民法调整的民事主体是( )
A、与某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的某行政机关 B、故意打碎 他人贵重花瓶的某中学生
C、与某市场商贩发生合同纠纷的某日本留学生 D、接 收他人遗赠的5岁孩童
9、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有(
A、甲对其未成年幼子所为交易行为予以追认 B、甲将 其所有的A物予以抛弃
C、甲将其所有的一幅名画赠与乙 D、甲对抗乙不法侵 占其所有物的自助行为
7、下列事实中,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是( )
A、刘某将电脑送给好友 B、老张因病去世
C、小李每天坚持跑步 D、王某将许某打伤
8、依照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 )
现履行期已到,则乙对甲享有的权利为( )。 A、绝对权 B、相对权 C、期待权 D、既得权 3、下列属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A、甲堆木柴于乙门口致乙通行困难,乙要求甲清除木柴 B、甲答应与乙结婚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的是( )。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形式
答案:D
2、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塘中的鱼
B、夜空中的星星
C、不作为
D、企业的名称权
答案:B
3、张男与李女通过网络聊天认识,因意气相投,相互爱慕 ,随留下相互的地址,互递照片,但双方一直没有见面。
一年后,张男通过网络约会李女于2000年2月14日在玫瑰餐厅见面。
李女同意了张男的邀请。
李女十分重视此次约会,为了此次约会,专门到美容院进行了美容,并按约定时间到玫瑰餐厅。
但李女从中午一直等到下午日落西山还不见张男的影子。
李女十分恼怒,随按照地址找到张男,质问此事,双方为此发生争执。
李女怒而诉至法院,要求张男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万元。
问:张男与李女之间的关系为何种关系?
A、侵权关系
B、合同关系
C、道义关系
D、既属道义关系,又属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道义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问题。
民事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区别的核心内容在于,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而且产生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内容,如果不产生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内容,则不为民事法律关系。
本案中,张男与李女通过网络认
识约会,这种关系虽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既不具有财产关系的内容,也不具有人身关系的内容,这种关系是受道德规范调整的关系,而不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关系。
张男的行为虽然是不道德的,但不具有法律的非难性或可诉性,李女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是不能成立的。
因为,精神损害赔偿一般是建立在对人格权侵害的基础上,张男的行为未侵害李女的人格权,因此,张男不存在对李女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
4、甲杀害了乙,乙的继承人因乙死亡而继承乙的遗产,引起该继承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属于( )
A、事件;
B、民事行为
C、违法行为;
D、事实行为。
(应属于事件)
5、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甲应同事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答案:C
二、多项选择
1、下列可以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多选)。
A.聋哑人
B.合伙企业
C.机关法人
D.个体工商户
答案:ABCD
2、下列事实中,能够作为民事法律事实的有( )。
A、太阳从东边升起
B、月圆月缺
C、洪灾导致房屋倒塌
D、张三与李四签订买卖合同
答案:C D本题涉及对民事法律事实的理解问题。
太阳从东边升起、月圆月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问题,而洪灾导致房屋倒塌导致所有权关系的消灭,张三与李四签订买卖合同导致债权关系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
1、2001年1月1日,原告甲某一行四人入住被告乙食品批发部开办的宾馆502房间。
该房为标准间,以甲某两个伙伴名义进行了登记。
甲某及另外一人也同居此室,但未办理加铺登记手续。
次日凌晨三时许,该宾馆因302房间失火,火势迅速蔓延,致使宾馆三层以上发生重大火灾,原告等人为逃生而破窗跳楼,身上有多处被火烧伤,另有跌伤等其他损伤,随身所带物品也付之一炬。
请问:本案中存在哪些民事法律关系?每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什么?
分析:
成立服务合同法律关系和侵权法律关系。
首先,甲某两个伙伴入住宾馆与宾馆成立的是服务合同。
主体是甲的两个伙伴和宾馆。
客体是双方的给付行为即宾馆为甲的两个伙伴提供房间及居住期间的一切服务而甲的两个伙伴则支付享受服务期间的服务费。
内容是甲的两个伙伴有权要求宾馆提供符合合同内容的服务而宾馆有义务按照甲的两个伙伴要求提供服务,宾馆有权要求甲的两个伙伴支付合同约定的服务费用而甲有义务按照宾馆的要求支付费用。
其次,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宾馆对顾客有安全保障的义务,如果因第三人侵权而使受害人遭受损害宾馆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话就要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但是本案例没有说宾馆有没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所以,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失火原因是宾馆造成的,则宾馆是
侵权法律关系主体。
客体是302的住客分别向宾馆要求支付侵权损害赔偿金的行为。
内容是甲及其伙伴享有的人身和财产权。
当然,本案中,甲和其中一个伙伴在没有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下私自住在该宾馆,其有重大过错,可以减轻宾馆的责任。
如果失火是甲和其伙伴的原因造成的,则甲和其伙伴是侵权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宾馆的财产所有权,内容是宾馆有权要求该四人承担侵犯其财产权的责任。
2、某甲在百货公司购买服装,在甲到收银台交款时,因地面太滑而摔伤,甲即找公司经理要求赔偿。
该公司的保安人员认为甲在购货中有盗窃行为,就强将甲带入办公室。
问:甲与百货公司间因何种法律事实发生何种法律关系。
分析:在本案中,甲与百货公司间因三个法律事实发生三种法律关系,一是因买卖服装发生的买卖关系;二是因地面太滑而摔伤这一侵权行为而发生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三是因甲被保安人员误以为盗窃并被强行带入办公室这一侵权行为引起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
3、某甲开车将某乙撞死,为此,某甲赔偿某乙5万元。
某乙的继承人A、B、C继承了某乙的遗产。
问:本案引起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有哪些?
分析:本案涉及两个法律关系,一是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其法律事实是某甲撞死某乙的侵权行为,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事实行为)。
二是遗产继承关系,其法律事实是某乙的死亡,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4、甲为一梦游症人,在梦游期间将乙家的水缸打破。
该民事法律事实是属于何种法律事实?
答案:本题涉及行为和自然事实的区别问题。
行为是由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而自然的事实非人的意志行为。
梦游期间甲将乙家水缸打破,不由甲的意志所支配,故为自然事实。
四、简答
1、婚姻法律关系的发生是由几个法律事实构成?
答:首先当然要有男女双方的合意,再加上合法的婚姻登记,这两个客观事实结合起来,才能引起一个合法的婚姻法律关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