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文档
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国家发展战略
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国家发展战略一、数字经济的概念及发展现状1.1数字经济的概念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手段,改变传统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型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包括数字化产业与数字化产业融合两个方面。
数字化产业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生产要素数字化和数字化产品的产业;数字化产业融合指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2 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截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35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6。
数字经济产业链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文化娱乐、医疗健康、农业等传统行业迎来数字化发展的新机遇。
1.3 国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欧洲等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大、创新活跃。
各国政府提出数字战略,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新兴经济体也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二、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挑战2.1 优势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市场规模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我国拥有庞大的数字技术人才和市场规模,能够通过大规模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创新基金、人才培养等措施。
2.2 挑战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存在问题、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够深入等。
另外,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规范和监管也亟待加强,确保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举措3.1 发展战略我国提出数字我国战略,确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数字我国战略包括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科技创新战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作者:匡姗来源:《商情》2020年第33期【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对当前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本文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展开分析,总结当下形势、挖掘深层次原因,预估后续发展趋势,探究我国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有效战略。
【关键词】世界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分析自19世纪美苏推动经济全球化以来,各国通过新科技革命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不断推动这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间投资的发展,从而实现了经济全球化。
但随着苏联解体,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新興经济体的崛起,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整体上而言世界经济前景黯淡。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一)世界经济整体增速断崖式下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面临整体收缩的挑战,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持续降低,目前已经达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总体而言,内在需求缺乏动力,世界工业生产能力持续下滑,同比2019年相同时段,全世界90%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全面放缓的形势。
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6月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根据估算,全球经济今年将下滑5.2%,这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程度最深的经济衰退。
由于内需和供应、贸易及金融严重中断,预计发达经济体2020年经济活动将收缩7%。
预计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EMDE)今年将收缩2.5%,为至少60年来整体上首次收缩。
预计人均收入将降低3.6%,今年将使亿万人陷入极端贫困。
(二)国际经济活动持续低迷根据对近几年国际生产和投资情况的深入分析,发现国际上关于制造业的生产和投资呈现显著的下滑趋势,整体情况不断恶化。
UNCTAD统计的资料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全球TOP5000的公司大部分收入都在大幅度的下降,主要集中于周期性消费、工业等领域。
引导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摘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要素条件和组织方式,使传统经济模式变革具备了现实基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了历史性交汇,这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难得机遇。
[关键词] 创新驱动;科技革命;经济转型[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论断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脉相承,既是继承,也是发展,是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方向、路径和着力点的精辟概括。
深刻认识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关键要做到四个“准确把握”。
一、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一)科学技术转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他强调,“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了只有转化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
把握这些论述的实质,有必要探究“创新”的内涵,辨析清楚它与科学和技术的不同。
科学(Science)过去属于哲学的探究范围,主要任务是发现(discovery),也就是主动发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这是一种“求知识”或“求智慧”的活动,可以没有任何实用性的目的。
技术(Technology)是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知识,它的任务在于发明(invention),也就是生产某种新物品或研究某种新方法。
创新(Innovation)是指一个新的想法或新的发明变成商业化成果的过程。
它的任务在于创造价值(Value creation)。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篇)
第1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即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创新引领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
本文将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定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特点(1)全局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全局性。
(2)战略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具有战略性。
(3)前瞻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
(4)协同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各领域、各地区协同发展,具有协同性。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1. 加强科技创新(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
(3)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2. 推动产业创新(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水平。
(3)发展高端制造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
3. 促进区域创新(1)优化创新布局:推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形成创新高地。
(2)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科技创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3)培育创新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创新能力。
4.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技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2)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政策,降低创新成本。
(3)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弘扬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关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
有关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显著而深刻的变化,那么关于国内外形势的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篇一:客观积极看待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一、国内经济基本平稳,但也存在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风险1.宏观经济增速略好于预期,整体表现平稳。
2016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与一季度持平,较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同比增速来看,第一、二、三产业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1%、6.1%和7.5%,较2015年平均分别下降0.8、-0.1和0.8个百分点。
由于前期刺激政策逐步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反弹。
数据上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9.0%,相较前5月的9.6%下滑0.6个百分点。
分项目看,投资增速下行主要影响因素为: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同时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明显。
从总需求结构的三驾马车来看,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为6.2%,制造业生产增速同比增长为7.2%。
从区域结构来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1.0%,快于全部投资2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继续发挥,主要指标增长仍然快于东部。
上半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比东部地区快0.9和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分别比东部地区快1.8和2.5个百分点,但东北地区工业和投资增长仍然较慢。
全国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的贡献率高36.4个百分点。
发展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占比继续提高。
整体上来看,国内经济仍在合理区间内,实现了平稳开局,相比去年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出现了更多积极迹象。
2.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回升,经济稳中复苏。
2016年7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2020年(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必须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壹,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在当今世界,经济成为了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是各国实现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须途径。
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各国将加强战略和计划性的规划,制定出适合自己国情和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我国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大国,近年来,我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成就。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重点产业的发展规划也更加重要。
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对经济发展有影响的区域和部门的发展。
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之前,必须考虑到国家内外的环境和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短板,针对性地制定出经济发展战略。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
另外,我国还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指针对各个行业和产业,制定出相关的发展规划和任务,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制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规避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和效益。
中央和地方政府会分别制定出本领域的发展规划,以保证论述的具体、实行的可行。
在重点产业方面,我国发展规划口号“三步走”,即:第一步:落实工业化第二步:实施农业现代化第三步:推进服务业发展通过“三步走”的发展规划撑起了我国的发展脊梁,让我们快速赶上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重点产业的发展在重点产业的发展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我国在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发展迅速,规划了5G应用的重点产业的发展,以及创新和成果转化。
在节能环保方面,我国制定了许多政策和规划,以推进节能和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都是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而获得政治独立,正在逐步发展的新兴国家。
发展中国家现在约有130多个,陆地面积约占世界的1/3,人口约占世界的3/4。
一、发展中国家的类型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产业结构各异,收入水平不同而形成类型的差别。
发展中国家按照经济结构和资源可分为:农矿原料生产国、石油输出国、出口加工国、综合发展国。
农矿原料生产国,占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属单一原料出口型经济。
大多数原料出口国严重依赖于农矿原料的生产和出口,严重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农矿原料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非洲的科特迪瓦素以生产和出口咖啡、可可闻名于世,整个国民经济依赖于可可、咖啡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出口。
1989年经济结构的构成,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工业占24%,服务业占39%。
非洲的扎伊尔以生产和出口铜、黄金、钻石和其他有色金属驰名于世,它的经济结构构成,1989年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30%,工业占32%,服务业占30%。
一般说,原料生产国农业、产矿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占30%以上,在出口中占70%以上。
近年来,原料生产国的生产和出口呈多样化趋势。
石油输出国。
它们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大量生产和开采石油,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
当前大量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约有20多个,其中有13个参加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1976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1.3%,出口量占世界的84.4%。
进入80年代以来,这一比重有所下降。
1980年石油产量比重占到45%,出口量降至75%。
石油输出国经济的特点是单一的石油出口型经济。
自从1973年开展石油斗争以来,石油输出国收回了石油资源控制权和石油价格制定权,经济自主权大大增强。
80年代以后,石油输出国大力改变严重依赖石油生产和出口的片面性的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逐步形成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
2024版经济发展ppt课件
探讨数字经济和智能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 会变革的影响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和前景 展望。
2024/1/29
3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9
35
2024/1/29
3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分析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包括 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变革、国际金融市场波 动等。
探讨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保要求, 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前景和政策选择。
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与智能化发展
分析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 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政 策措施。
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发挥港澳独特优势
提升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024/1/29
26
06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探 讨
2024/1/29
27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背景和意义
1 2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产业绿色转型
推动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强绿色 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2024/1/29
低碳交通发展
推广低碳交通方式,优化交通运 输结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9
政策建议和措施
完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 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 方面的政策措施。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
美国经济特点
美国近年的经济特点和经济政策浅析[摘要]美国经济从91年4月走出低谷到现在已保持了9年多的持续增长,特别是93年克林顿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以致使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超出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诠释。
美国经济经历了110个月的持续增长,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和虚拟经济增大的格局,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这与美国政府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轨时期采取的政府适度干预、引导和调控经济的政策有着直接关系。
我国目前也处在知识经济兴起的经济发展时期,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美国的新经济现象,对于顺利实现我国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换不无启迪和借鉴意义。
美国经济从91年4月走出低谷到现在已保持了9年多的持续增长,特别是93年克林顿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以致使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超出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诠释。
认真研究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于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建立规范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不无借鉴意义。
一、“新经济”的特点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之势,与80年代相比具有“四高”、“四低”和“四增”的特点。
四高即高增长、高股价、高汇率和高劳动生产率;四低即低通涨、低失业、低财政赤字和低利率;四增即企业利润增加、私人消费增长、出口增加和国际竞争力增强。
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92年是2.6%,93-96年年均为3.13%,97-99年年均达到了4.3%,2000年第一季度达到了5.3%的高水平,居西方七国之首,远远高于同期的日本和欧洲,也大大超出了美联储所认定的2.5%的“刹车点”。
美国的股价近年来也扶摇直上,屡创历史新高。
95年2月美道--琼斯股价指数约为4000点,到2000年2月突破11000点,5年上涨了7000多点,涨幅已近200%。
虽然近期由于美联储的连续加息,股指产生了较大波动,但仍站在了10000点以上。
美元汇率从96年以来保持了持续上升的趋势。
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
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取得繁荣与进步的关键。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许多国家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
这些规划旨在为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方向。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规划背景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是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这些规划旨在通过制定政策、改革措施和投资方向,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指引和保障。
五年规划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国家经济现状、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方向,确保规划能够顺利实施。
二、规划目标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一般会设定具体的目标和指标,以衡量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成效。
目标的设定通常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就业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国家能够更加有序地推进经济发展,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增长。
三、发展战略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目标,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这些战略包括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等。
其中,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通过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鼓励创新创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国家能够在技术和产业领域取得突破。
四、投资方向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需要合理规划和分配投资。
投资方向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其中,重点投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人力资源培训等。
通过增加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态环保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国家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五、监测与评估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这些工作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实施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同时,监测和评估还可以促进政策和投资的透明度,增加社会公众对规划的理解和支持。
六、经验与教训过去的五年规划实施中,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两极格局下的世界PPT课件3
新欧盟总部大厦
二、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1、背景:(1)二战后西欧大伤元气,国际地位显著下降;美苏冷战;西欧在美国的援助下,通过政策调整,利用自身优势,经济迅速发展,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2)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世界上第一条也是最著名的一条高速铁路就是日本第一条新干线──东海道新干线。东海道新干线起于东京,止于大阪,全长515.4千米。行驶在这段高速铁路上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210千米。新干线建成以后,从东京到大阪乘火车只需要3小时20分钟,比原来节约了大约一半时间。
畅销世界的日本电子产品
2001年4月韩国群众集会,抗议日本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
新欧盟总部大厦与欧盟旗帜
欧盟的作用及影响:
对成员国:欧盟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密切合作,有利于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防务,也有利于提高成员国国际地位。对世界格局:使欧洲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一大步,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力量中的重要一极,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经济体,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走向经济大国之路
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社会状况
你从下图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三、日本经济的发展
1.原因
(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植日本。(3)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1999年 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
最新中国经济国情与发展战略精品文档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中国体现出来的独特的后发优势 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后发优势是指后进国家利用自己国家优势,以较低的 成本和较短的时间,学习使用现代化先行者长期积累 的资源、技术来实现追赶目标的优势。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这一优势得以体现。改革 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使 中国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体现出来;开 放则引进了西方的资金和技术,二者的有效结 合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国情与发展战略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国情发生了较 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结构 实现转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 著改善,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在逐步提 高。
4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步提高
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在全球排名已由改革开放前的第 34位上升到第3位,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并成为全球 增长最快、最大的“新兴市场”。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 差。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急剧增加, 2007年顺差数额预计为2600亿美元左右。我国的外汇 储备已达1.8万亿,已跃升为世界第一。
这一方面主要就是由于一些外在因素影响,美国次 贷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出口增长。另外从 中国内在经济周期运行规律来看,2007年是中国经济 周期在经济扩张中的峰值,2008年即使没有其他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也一定会低于2007年;同时中国经济 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凸显,也将影响中国经济的 长远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 较高的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 2 相对较高的人力资本增长率。 3 中国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凸现。 2 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腐败问题)。 3 经济发展伴随着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公需课-战略性新兴产业试题及答案
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关键(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趋势与广东的机遇挑战主要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何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实践■2020:下一个十年的全球经济⊙低碳经济:新能源、新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中国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高盛:2027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超过美国)⊙全球力量的重新洗牌:G20、金砖四国、全球货币体系■2020:中国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绿色新政◇全球经济的未来趋势⊙知识经济◇中国经济转型的未来趋势⊙大规划经济(高铁、基础设施、政府规划推动)——中国经济的特色趋势◇广东:《2020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粤港合作框架协议》(CEPA II——2010.4.7)◇上海:世博会■中国经济面对的问题⊙国际压力: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大国责任⊙环境和能源困境◇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耗第二大国,能耗效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二氧化碳排放为世界第一位。
⊙产业和管理困境◇如果没有产业掌控力和全球领袖企业,中国经济将难以成为经济强国!◇但中国成为大国强国的产业支撑何在?◇产业结构:服务滞后,二元化,地区差异◇产业链:加工贸易主导,高端受控◇全球控制力(竞争力):劳动力优势,国际控制力弱小◇产业组织:弱小散,进入壁垒低,价格竞争为主■中国制造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一般技术产品服务◇处于购买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如服装、制鞋、玩具等。
◇中国主要投入劳动力加工组装,技术、设计、品牌、营销等被跨国公司控制。
◇技术含量低。
1992年以来,出口产品的国内技术含量趋于下降。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没有形成协调发展机制⊙高技术产品服务◇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化(加工贸易型高技术)◇外资主导高技术出口产品服务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何重要■含义: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产业⊙可能成为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产业未来◆未来是多久?◇对中长期有重大影响◇经济周期:8年中周期——60年长周期⊙决定着全球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竞争焦点全球关注的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技术及其产业化(包括新能源);重大技术装备(如高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工程;生命与健康技术与产业;信息网络与物联网的结合产业等。
机遇挑战并存 动力压力同在
机遇挑战并存动力压力同在机遇挑战并存:经济领域的动力与压力(论文报告)一、引言随着世界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在此背景下,世界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在,经济压力与动力相互作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本文将围绕着经济领域的机遇与挑战,讨论其中的动力与压力,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探究。
二、机遇与挑战1. 挑战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危机。
一方面,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跨国产业链的结构更加复杂,企业在参与全球分工和合作的同时也面临着成本利润率和资金等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基础下,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利益、法律标准和环保标准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放大,双方争端和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2. 挑战二:信息化和网络化带来的挑战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加快了信息流动与共享,但也促进了各种制度和文化的碰撞,挑战着国际间合作的秩序和现有的治理体系。
信息化时代,经济发展已经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生产力,而是基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
这意味着经济建设的速度和方向会发生巨大变化,各国互联网及数字产业的发展水平、收入分配、公平性和贸易政策等,同样也面临着挑战。
3. 机遇一: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的机遇技术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医疗领域、智能制造、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不断地增加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通过更高水平和质量的技术创新,加速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有望为各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 机遇二: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绿色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绿色经济的发展受制于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如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
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2024年经济发展学习完全总结(2篇)
2024年经济发展学习完全总结____年经济发展学习完全总结报告摘要:____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经济数据和趋势,总结了____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情况和趋势,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____年,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趋势,前景,政策建议第一部分: ____年经济发展概况____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
经济增速持续稳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GDP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
消费需求持续增强,投资增长相对稳定,外贸出口保持增长。
第二部分: ____年经济发展趋势2.1 消费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高端消费品需求增长迅速。
更多年轻人关注个性化、品质化和体验化消费,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
2.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____年,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政府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投入,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人才培养机制逐渐完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3 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____年,中国将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传统制造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新兴产业将进一步壮大。
2.4 区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将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引导。
重点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推动中部地区的崛起。
第三部分: 未来发展前景____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深化改革,加大开放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经济将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1 国际贸易合作:中国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改革,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3.2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
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一、引入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选择恰当的战略,稳步前行,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课题。
二、当前形势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许多制约和挑战。
其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环境越来越错综复杂,国际秩序面临严峻挑战。
其二,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市场的打破独立思维,不仅让国内生产企业撕扯在价格和利润中,也让国际市场上的外资有可能挤占中国市场。
其三,全球化带来了资本自由流动,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国际金融周期的制约,尤其是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更加加剧了这种制约。
三、战略选择为应对上述形势,中国必须做出恰当的战略选择。
1.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于传统资源投资增速放缓,经济发展的动力越来越依赖于创新。
完善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各环节。
特别是技术创新,要提高国家科技创新的水平,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
在金融、科技等领域吸收外部优秀人才,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效果。
2. 提高市场规模扩大市场规模,必须建立稳定、高效、协调的共同市场。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产业集群水平。
制定优惠政策,有效吸引外资,推进推进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有效解决贸易保护和非贸易壁垒问题。
3.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携手应对共同的挑战,既有助于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也能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
要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平台。
倡导健康安全合作,如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动脉合作、旅游合作,等等。
加强人员和技术交流,增强国际各方的互信,实现双赢。
四、结论以创新驱动、市场规模、国际合作为中心的三大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只有不断强化研发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协调,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才能更好地抵御以往周期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利用迅速发展的数字经济等新产业繁荣新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文档创新: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世界经济史表明,美国经济曾多次遇到风险或陷入困境,但美国总是率先突破难关,百年来壹直保持世界第壹经济大国的地位。
美国不断进行体制和政策改革和创新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国和国之间的差距,最根本的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的差距。
美国能够保持科技和经济领先地位,主要受益于美国壹贯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和者。
和其他大国相比,美国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较少,政府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于二战期间其他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特殊背景下,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地位极为突出,可谓“鹤立鸡群”。
随着日本和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到80年代初,美国于汽车、半导体等重要产业领域的头把交椅让位给了日本,德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于他1988年出版的《大国的兴衰》壹书中惊叹美国正于“相对地衰落”。
从90年代初起,美国经济奇迹般地持续增长近10个年头,成为美国经济史上最长的扩张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中的“壹枝独秀”。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主要表当下:第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24.2%上升到1998年的28.6%,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30%左右,美国唯壹超级大国的经济基础进壹步加强。
第二,于其他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或者居高不下的形势下,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至4%以下,基本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目标。
和此同时,美国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1995年到1999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2.8%,相当于1973年到1995年年均增长率(1.4%)的俩倍,明显高于日本和德国。
第三,美国财政收支从连年出现赤字转为巨额赢余,2000年度联邦政府财政赢余达到创纪录的2300亿美元,这于西方大国中是独壹无二的。
第四,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居国际竞争力榜首,但从1992年到2000年,美国重新恢复且保持国际竞争力第壹的宝座,而日本则降到目前的第十七位。
世界经济史表明,美国经济曾多次遇到风险或陷入困境,但美国总是率先突破难关,百年来壹直保持世界第壹经济大国的地位,显示了美国人的探索、创新和拼搏精神。
特别是美国不断进行体制和政策改革和创新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从客观方面见,主要启示是:第壹,体制上要勇于创新。
20世纪初以来,美国率先进行体制和政策的改革和创新,对西方国家摆脱30年代大危机和走出70年代后期“滞胀”,均是功不可没的。
特别是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实力重振的经验值得认真研究。
里根大半生从事演艺工作,虽然当过州长,但他入主白宫时已是70多岁高龄的老人。
里根依靠群策群力找到医治“美国病”的药方。
1983年里根总统成立了“工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组织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科学家进行了壹年多的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全球竞争:新的现实》的方案,明确提出:面对急速推进的众多追赶者,美国必须独辟蹊径,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重新获得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和扩大全球市场份额,从而和追赶者重新拉开距离。
从此美国拉开了新壹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
克林顿原是小州州长,1993年入主白宫时年仅46岁。
他和副总统戈尔密切合作,且广泛听取经济学家和科学家们的意见和主张,制定和实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为美国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
预计2000年美国网络产业产值将达到8500亿美元,超过汽车业(728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最大产业。
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美国加大投资力度且引导固定资本投资,对研究和开发投资实行倾斜政策。
到1990年,美国对信息产业的投资超过了对其他产业的投资,标志美国开始迈向信息社会。
2000年度美国研究和开发投资超过25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近2.5%,相当于其他几个大国研究和开发投资的总和。
研究和开发投资构成是:政府投资重点是加强基础研究;大学既从事基础研究又和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企业投资占全国研究和开发投资的70%之上,是开发高新名优产品的主力军。
政府、大学和企业研究和开发相辅相成,大大加速了美国以信息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的崛起。
仅信息业产值占美国GDP 的比重,已从1994年的6.3%提高到2000年的8.3%,而信息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35%,成为美国经济的第壹推动力。
第二,要壹贯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
国和国之间的差距,最根本的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的差距。
美国能够保持科技和经济领先地位,主要受益于美国壹贯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
特别是自80年代初以来,几任总统均宣称要成为“教育总统”,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培训和吸收人才。
随着全民、终身教育的深入开展,美国正迈向群众性知识社会。
美国重视教育的标志之壹是不断增加教育投资,美国教育投入已从1989年的3530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6350亿美元,教育投资已占美国GDP的7%之上,于发达国家名列前茅。
克林顿总统提出,跨入21世纪后,每个小学教室均要和世界联网,大学升学率要达到25%,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除重视国内教育外,美国抓住壹切机会大力引进人才。
迄今于美国的留学生达491万,大约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3。
随着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美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和所占比例急剧增加。
据统计,1901年到1936年,美国有13人获得诺贝尔奖,占全球获奖者(126人)的10.3%;1943年到1997年,美国有170人获奖,占全球获奖者(320人)的53%;1998年到2000年,美国有16人获奖,占全球获奖者(25人)的64%,其中2000年美国有8人获奖,占全球获奖者(11人)的72.7%。
美国第壹位获奖者就是移居美国的科学家。
2000年美国获奖者的半数是移居美国的科学家。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核武器和核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问世应用和日新月异,“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和航天技术大发展等等,均是于移居美国的科学家们的参和甚至主导下完成的。
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不到5%,而近年来获得诺贝尔奖者却占60%之上。
人才,特别是不断引进人才,这是美国的最大优势之壹。
第三,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和者。
和其他大国相比,美国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较少,政府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其中主要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使企业活动有法律保障;不断调整财政、金融和其他政策,为企业创造宽松的融资和运营环境;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总之,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政策,自主运营、自主发展、自负盈亏,于竞争中优胜劣汰。
美国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表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仍是行之有效的。
经济大国要重视大企业的发展和作用。
于任何国家,中小企业均占绝大多数。
可是,美国于全球市场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关键是美国拥有竞争能力很强的大企业。
于《商业周刊》杂志全球1000家大企业排行榜上,美国大企业从1989年的353家增加到1999年的494家,约占半数。
按原产地原则统计,美国连年出现巨额外贸逆差。
可是,如果加上跨国XX公司的海外收入,美国从未出现过大量外贸逆差。
值得指出的是,即使美国经济处于竞争强势之际,美国人均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1999年3月11日发表的《美国繁荣面临的新挑战》的方案提出,“如果美国现行的国家政策和投资选择依然故我,美国会丧失其作为世界头号创新强国的地位。
”正是针对面临的新挑战,克林顿总统于离任前召集有政界和经济、科技、企业界精英参加的座谈会,会诊美国新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共商对策。
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正是推动美国不断创新、重视教育和人才以及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其他大国除非于上述三个方面能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否则要于经济规模、质量和竞争力等方面总体赶上或超过美国将是非常困难的。
先给你壹部分!回答者:冰血凤凰-试用期二级2006-2-1623:24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能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壹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和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和“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
于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于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壹步持续增长。
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
虽然于同壹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可是战后美国经济于相当长的壹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壹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当下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
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虽然美国没有于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可是,美国联邦政府于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
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
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
美国政府于战后对经济的干预仍表当下,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壹方面于“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壹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
于“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于美国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左右,60年代占20%左右。
此外,美国政府仍通过于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于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壹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壹系列新特点。
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壹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