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说课稿
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修辞手法等,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白板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学生的作业、讨论结果等,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3.录音机或音频播放器:播放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网络资源:如在线词典、文学作品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将围绕以下目的进行:
1.巩固课堂所学: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如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等,以巩固学生的记忆。
2.提升应用能力:设计写作任务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布置一些探究性或研究性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对第五单元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对生字词的基本掌握,以及一定的写作基础。然而,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不足,难以挖掘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生字词的记忆和应用不够熟练,容易在写作时出现错误。
3.缺乏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系统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复习旧知:首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知识链接,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引入新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新知识点的关键问题,如课文的主题、修辞手法等。
3.分析讲解:详细解析课文内容,深入剖析知识点,如分析诗句的意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2.写作练习:根据课文主题,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
语文学科第三单元第回顾、拓展三课教案
教材65页——66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完美版
2021/2/4
10
日积月累:
对联
2021/2/4
11
什么叫“对联”?
对联,雅称“楹yíng联”,俗称“对
子”。它言简意赅gāi,对仗工整,平仄[zè]
协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艺
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大致
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
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 顾·拓展三完美版
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语言的艺术
机智巧妙的语言艺术 精练得当的语言艺术 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2021/2/4
2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
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 巧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 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吧!
• 小东:看来,我们平时说话还真得注意点 儿,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的简练, 得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别人进行沟通。
2021/2/4
7
• 小林:剧本和相声这两种形式,我在课本 里还是第一次见到。通过学习,我对他们 的特点有了一些了解……
剧本: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中间用括号的形 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顶针联)
2021/2/4
17
总结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
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 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 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 为后一句的首字。
2021/2/4
18
下列对联分别属于哪一类?
地楼之上起楼,楼间无地
天天井之中开井,井底有天
4
• 小林:是啊。我还听过一个【请客】的笑 话,讲有个人说话不得体把客人气跑了。
小学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案(人教版)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一、激情导入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读对话,交流感受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
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
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
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
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共同提高。
-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汇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涵盖新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他人、接受他人评价的胸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通过对优美句段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向往。
-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1.学生在词汇积累方面,对常用词语和重点词语的掌握较为扎实,但部分学生对形近字、多音字的辨析能力尚待提高。
2.阅读理解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但深入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能力有待加强。此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和作者观点的理解需要进一步引导。
3.写作方面,学生在仿写和创作过程中,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但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尚需丰富,创新意识和个性化表达有待培养。
4.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观察生活、写作日记等,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荐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阅读素养。
5.评价反馈,激励进步: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教案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教案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回顾拓展八二、教学目标:1、完成日积月累。
2、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写作方法。
3、完成练习。
三、教学重点:完成日积月累、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写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写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朗读、阅读、总结归纳。
六、教学准备:课件PPT七、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师谈话导入:1、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在近千年的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的。
它犹如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便于记忆和传播;其中一些成语的背后还有生动的故事和传说,用起来极为生动、形象。
可以说,他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大展台。
二、成语大闯关(一)第一关:我会读1、学生自读成语后2、指名读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二)第二关:我会猜1、师出示图画2、生根据图画说成语,并说说是根据什么来猜的。
(形象地理解成语意思)(三)第三关:我会说请生说说有关的成语故事或前面没有说过的成语的意思,还可以用成语说话。
(根据故事内容了解成语意思,加深理解,并活学活用。
)(四)第四关:我会用请生选用恰当的成语填空1、小作者真是(),写出的文章构思(),内容()。
2、音乐会上,既有()的流行音乐,也有()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令人回味无穷。
3、这些冰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
(五)第五关:我拓展请生说说同类的成语。
(六)学《响遏行云》这个成语故事1、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2、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
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3、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能独立完成一篇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的作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结合教材,详细讲解重点词语、成语、谚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感受词语的韵律美。
-教师设计例句,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填空,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指导学生运用预测、提问、总结等阅读策略。
-针对课文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写作练习:以“我的校园生活”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谚语,不少于300字。
4.小组合作:课后与小组同学一起,对本节课学习的成语、谚语进行归纳总结,制作成一份手抄报,下节课分享展示。
5.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回顾与拓展三的学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具体包括:掌握本册教材中的重点词语、成语、谚语等,并能正确运用;学会辨析词义,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熟练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理解方面,教师需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总结等,以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
-写作能力的提升则需要通过模仿、创作、评改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框架,丰富表达手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回顾 拓展三》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习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启发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应用语文的兴趣。
3.积累对联。
学生能对阅读文本有针对性地交流,学以致用。
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持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实行表达。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教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能够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实行质疑、补充。
例①: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
例②: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啰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实行质疑、补充。
①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谈怎样说话。
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谈怎样说话。
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不过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
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
(3)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注重、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恰当的语言与他人实行交流,持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升口头表达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
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
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
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
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
(3)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
(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
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
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
”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
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
”
(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