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教育科学研究是为了改善教育实践、优化教育政策和提升教育质量而进行的系统性的探索与分析。
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主题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主题。
研究者需要结合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自身的研究兴趣,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或问题。
第二步:制定研究目标与问题在确定研究主题后,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与问题。
研究目标应具体明确,研究问题应明晰具体,有针对性,以便于深入开展后续研究工作。
第三步:收集文献与进行文献综述在开展具体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与综述,以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
文献综述有助于确定研究问题的深入方向,并能够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
第四步:设计研究方法与方案在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后,研究者需要设计恰当的研究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实验研究等。
研究方案则是具体的研究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实验设计、样本选择等。
第五步:数据收集与分析根据研究方法和方案,研究者开始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
然后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或质性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
第六步:解释研究结果与讨论经过数据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通过深入分析和解读研究结果,找出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并与前期的文献综述进行关联,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七步: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研究报告或论文是对研究全过程和结果的完整总结。
研究者需要按照学术规范和格式要求,将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以及结论进行清晰的阐述和论证。
同时,还需要充分参考相关文献,提供科学可靠的证据支持。
第八步:反思与修正研究完成后,研究者需要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
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进行修正和改进。
同时也需要思考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延伸方向,并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科学的思维、方法及实验研究
科学的思维、方法及实验研究在人类追求真理和知识的漫长历程中,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验研究始终是照亮前进道路的明灯。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揭示自然的奥秘,推动技术的进步,还塑造了我们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索的核心引擎。
它首先要求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盲目接受既有的观点和结论,而是要以理性和怀疑的态度去审视它们。
对于任何一个声称是科学的论断,我们都应该追问其依据是什么,证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严谨。
比如,当听到某种新的健康养生方法时,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其宣传得很吸引人就轻易相信,而要考察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数据。
同时,逻辑思维也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解决问题和构建理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清晰的逻辑链条,确保从前提到结论的推导是合理且无漏洞的。
比如在数学证明中,每一步都必须基于严格的逻辑规则,否则整个证明就会失去其可靠性。
此外,创新思维对于科学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它鼓励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寻找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科学家们的创新思维,例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就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大胆突破。
科学方法则是实现科学思维的具体途径。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通过仔细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和潜在的规律。
比如达尔文通过对世界各地生物的长期观察,为进化论的提出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假设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假设必须具有可检验性,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实验或者进一步的观察来验证其是否正确。
然后,我们设计并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
实验需要精心设计,控制各种变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获取实验数据后,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
这需要运用统计学等工具,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和趋势。
如果实验结果支持假设,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个理论;如果实验结果否定了假设,我们就需要重新思考和提出新的假设。
实验研究是科学方法的具体实践。
它具有严谨性、可重复性和客观性等特点。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二)文献的分类
一级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 等以研究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 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
二级文献: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 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 文摘等。
三级文献:在利用二级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的一 级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 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以及 专题研究报告等。
问题 教育问题 教育科研问题 教育科研课题
思考是问题的土壤
问题是什么
❖ 1.问题是工作中的疑惑。(问题解决) ❖ 2.问题是兴趣、爱好的提升。(个性发展) ❖ 3.问题是一般到规律的探索。 (规律探索) ❖ 4.问题是职业发展中困境 ❖ ……
例1 现象:为了提高较差学生的成绩,我经常中午把他 们留下,给他们听写单词,可一遍一遍地听写,换来 的仍是白纸一张。我经常想,是自己的教法有问题, 是教材的不合理,还是学生的自身素质差? 问题: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些因素与 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如何? 课题: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师教学方法相关研究 或高中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影响因素研究
二要有事实依据:即有实践基础,选题来自实践,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①所选择的问题是能够纳入教育科学某个知识体系中,加以 研究和处理。如:教育学或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或各学科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②所定课题是具体的,有明确限定含义的问题,即问题的内 涵准确,外延清楚,不是笼统或模糊,甚至错误。
科学探究是一种诉诸理性、探寻根本、追求创新的 解决问题的方式。科学探究的问题,本质上是人类已有 的认识和实践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虽有所认识和 实践,但尚未完善的问题,是探索性问题、新问题。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八个环节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第一讲科学探究式教学在我国目前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运用探究式科学教学方法学习科学,为了有效地贯彻和落实探究式科学教学的理念,本讲从三个角度谈了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什么是探究、探究的核心要素有哪些、怎样进行探究。
期望能够对有效实施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有更深入的思考,并提高我们的科学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探究探究不仅指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教育中,关于“探究”争论问题:探究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科学课程的目标?教育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给我们的启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既要学习探究过程,又要学习科学知识和概念。
科学探究的基石是活动的设计:误区:只会动手做、不会动脑想。
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了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二、探究的核心要素在我国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3~6年级)(以下称为小学科学)、科学(7~9年级)(以下称为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的五个课程标准中都提到了科学探究,并对科学探究的过程规定了如下的环节,详细参考表1。
表1 我国义务教育的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环节的界定环节小学科学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1 提出问题提出科学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进行猜想和假设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作出假设3 制定计划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制定计划4 观察、实验、制作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实施计划5 搜集整理信息检验与评价分析与论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6 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评估解释与结论表达、交流7 表达与交流交流与合作反思与评价8 表达与交流从表1可以看出,在以上五个课程标准中对于科学探究的环节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都在6-8个环节之内,对其中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与交流”这五个环节是这五个课程标准中共同提到的。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题目】: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答案】:教育科学研究有七个步骤:1、选题;2、查阅资料;3、研究设计和制定研究计划;4、收集和整理资料;5、开展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7、提交结题申请。
扩展资料: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主题:确定研究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关键术语的界定和使用。
历史研究是寻找过去的事实,并在这个信息基础上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
所以,关键术语的逻辑一致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必须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键术语的模糊不清。
任何特定情境下术语的涵义都是具体的,如果我们不能界定清楚这些术语,那么在研究过程中就会造成误读和误解。
比如“教育”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涵义是很不一样的。
在研究“教育”历史的时候,就要理清哪些是我们视野中的“教育”,哪些“教育”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
二是所谓历史研究法中的“现代主义”危险。
这种病症在理论界相当普遍。
人们总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过去的术语赋予今天的涵义,或者赋予在历史上根本没有存在过的意义。
这就是对历史的曲解或误解。
所以确定研究问题首先必须界定关键术语。
2、收集评价: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收集评价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层次。
收集史料并不仅仅意味着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历史文献,而且要掌握鉴定史料的方法,以确定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和其价值。
历史研究的资料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是第一次关于要研究的事件或经历的描述,它包括原始文件、真正参加者或直接观察者的报告,被研究的教育家本人的论著、演说稿和日记、会议记录、调查报告等。
第二手资料是对事件或经历至少处理过一次的资料,它包括各类参考书、他人传抄的记事、传闻、各类出版物等。
研究者必须确定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只要有可能要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
历史分析要占有大量文献资料,这里面真伪难辨。
研究者就要善于鉴别史料,要把握基本的辑佚、校勘、训诂的方法,同时研究者要建立批评的态度。
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推理能力科学研究是一种专业的学术活动,它以科学方法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
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是影响研究成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两方面,探讨其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一、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即逻辑思维方式,是指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
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两种。
归纳思维是从具体事实中总结出一般原理或规律的思维方式。
科学家在进行观察、实验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通过归纳思维将大量的具体事实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得出一般原理或规律。
例如,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和收集相关数据,归纳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演绎思维是从一般原理或规律出发,推演出具体的结论的思维方式。
科学家在进行演绎思维时,通过运用逻辑关系和数学方法,根据已有的一般原理或规律,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例如,通过运用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运动方程,科学家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对于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科学家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能力,才能够从复杂的现象中找出规律并解释现象。
思维方式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逻辑推理能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逻辑推理能力是指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通过相关的逻辑关系和推理方法,从一系列的前提出发,推导出符合逻辑的结论的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帮助科学家分析和解决问题。
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科学家需要通过逻辑推理能力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帮助科学家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内容,去除冗余和无关的信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帮助科学家验证和证明理论。
科学研究中存在许多理论和假设,科学家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验证这些理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培养
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是指通过实践、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科学教育中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探究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它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科学活动中,通过实践与实验来观察和解释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理论和知识。
科学探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总之,科学探究能够让学生以主动参与的方式去学习科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二、科学思维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科学思维是科学教育的关键,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提问、实验、分析、推理、假设、验证等一系列思维过程。
通过科学思维,学生可以对科学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提出科学问题,并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假设,最终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它不仅在科学学科中发挥作用,也对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三、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观察训练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生物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昆虫、植物等,引导学生提出观察问题,并进行实验或实践活动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2. 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
通过提问,学生可以激发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第三节科学研究的评价与
二.拟定研究草案
一、含义
就是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拟解决方法、步骤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 人员、材料、印刷、计算及交通费用等将研究付诸实施的日程安排的研 究计划书。包括两部分:
二、内容
(一)开题报告
(二)研究草案的编写步骤:
1.选择适当的时间 2.确定研究题目及研究纲要 3.寻找研究资助机构 4.决定研究草案的报告形式(立论依据、研、现象的本质、规
律或原因的一种推测性的说明方式。
B. 特点 以科学理论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
具有推测的性质。
C.假设形成的主要基础 是已有的理论与某些新经验事实的矛盾。假设的 检验是由假设过渡到理论的关键。理论是系统化 的知识,标志着人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化。
一份研究草案,大致应该包括:
1.研究题目; 2.研究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假设,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 3.研究计划,进程,方法工具,取样设计等实施方案. 4.具体的资料搜集资料过程; 5.结果的分析方法; 6.预期结果;7.研究人员;8.研究设备;9.研究期限; 10.研究经费及研究中的其他事项.
选题:给人好感,让人觉得有意义。 研究方案:应该具体可行,让研究有保证.
第二节 科学方法
一、含义 科学方法是使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
二、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 1、物质手段 2、研究对象 3、思维形式和方法 4、理论工具 三、科学方法的分类 A、按应用范围划分,可将科学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B、按科学研究阶段为标准,可划分为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进行实 验和观测,获得资料的方法、在思维过程 中对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的方 法、建立科学理论和检验这些理论的方法等等。 C、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可将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 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2.等组实验法,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条件基本相同的组,进行不同的实验。 其公式表示是:
S1——(IT——EF1——FT——C1) S2——(IT——EF2——FT——C2)
实验结果C1比较C2
3.循环实验法(轮组实验法),是 指不管几个实验组,不必条件相等,轮 流进行几个不同的实验,然后根据每个 实验所发生变化的总和来确定实验的结 果。
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卓晴君
要使研究进行得科学、规范、 有效,必须讲究研究的步骤和 方法。
一、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两个步骤
教育科学研究有七个步骤:选题、 查阅资料、研究设计和制定研究计划、 收集和整理资料、开展研究、撰写研究 报告、提交结题申请。
(一)选题
选题是对科研工作规定了一定的方向和规范。 要选好课题,必须在选题以前,先考虑清楚以下 一些问题: 第一,这个课题有没有意义,问题的解决能不能 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有所改变; 第二,这个课题通过研究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吗? 能够回答我们正在思考的测,实验后再测试一下,叫后 测,前后两次测试比较得出实验结果。
其公式表示是:
S实验对象——(IT前测—EF1实验因子1—FT 后测—C1实验结果)
——(IT——EF2——FT——C2) C产生的变化=FT-IT 实验结果=C1比较C2
以上5点的区别的关键在“科学”两个字。
对教育科学研究来讲,研究既要有科学理
论的指导,又要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要求研
究结果产生新的科学知识。但是,对于我们不
是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的广大的中小学校长
和教师来讲,在理论上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含
义是应该的,但在实践中对科学两字的要求上
应该作适当的调整,降低一些要求。
第三,这个课题是个新课题吗?它是不是已 经有人研究过或者自己已经研究过,并且已经有 了答案,值不值得重新研究或在哪些方面需要重 新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探索和分析,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并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它不仅关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还研究了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的基础。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研究问题的选择应该基于实践中的需求或理论上的缺口,以确保研究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第二步:收集研究资料在确定了研究问题后,研究者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
这包括查阅相关的文献、采集相关的数据和材料等。
研究者应该广泛地查阅文献,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
第三步:制定研究假设在收集了相关的研究资料后,研究者需要制定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一个预测或假设,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
研究者应该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制定出合理的研究假设,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论证。
第四步:设计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
研究者需要设计出合适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研究方法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可以是实验研究,也可以是调查研究。
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详细描述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第五步:收集和分析数据在设计好研究方法后,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质性分析等方法。
研究者应该详细地描述数据的收集过程和分析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准确和全面的分析。
第六步: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在分析了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结论是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建议是针对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
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结果,对结论进行推理和论证,并提出合理和可行的建议。
第七步: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者需要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它通过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寻求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一、确定研究问题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明确、具体,并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研究者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提出合适的研究问题。
二、收集相关信息在确定研究问题后,研究者需要收集相关信息来支持研究。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
研究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收集信息,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设计研究方案在收集到相关信息后,研究者需要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应该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内容。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研究资源的可行性,设计出合适的研究方案。
四、收集数据在设计好研究方案后,研究者需要开始收集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得。
收集数据时,研究者需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尽量减少误差和偏差。
五、分析数据在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质性分析方法等。
通过分析数据,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回答研究问题。
六、撰写研究报告在完成数据分析后,研究者需要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研究者需要清晰、准确地描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以便他人理解和评估研究的价值。
七、评估研究结果完成研究报告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提交给评审机构或专家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评审机构或专家会对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
八、应用研究成果研究者需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研究者应该积极与教育实践者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嘿,你问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呀,那咱就来唠唠。
第一步呢,就是要有个“好奇宝宝”的心,发现问题。
你得像个侦探一样,在教育的这个大领域里,到处瞅瞅,看看有啥让你觉得奇怪或者想弄明白的事儿。
比如说,为啥有些学生就是不喜欢学数学呢 这就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就像你发现家里的小猫突然不爱吃饭了,你就会想知道为啥呀,是身体不舒服还是食物不喜欢呢。
第二步,就是要去查资料啦,看看别人有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
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先看看地图,了解一下情况。
你去图书馆、上网找各种相关的文章、书籍,看看前人都发现了啥,有啥方法可以借鉴。
说不定你会发现,哇,原来已经有很多人关注这个问题了,他们都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呢。
第三步,要确定研究方法啦。
这就像你要选择交通工具去那个陌生的地方,是坐火车、汽车还是飞机呢 你可以选择问卷调查,去问问学生们为啥不喜欢数学,是觉得太难了,还是老师讲得不好玩。
也可以观察学生们上课的表现,看看他们在数学课上都在干啥。
或者找几个学生来访谈,和他们像朋友一样聊天,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第四步,就是收集数据啦。
你按照选好的方法去行动,发问卷啦,认真观察啦,和学生聊天并记录下来。
这时候你就像个勤劳的小蜜蜂,忙着收集各种信息。
比如说你发了100份问卷,回收了80份,这些问卷里可都是学生们的想法和反馈哦。
第五步,要分析数据啦。
把收集来的数据整理整理,看看能发现啥规律。
比如你发现问卷里很多学生都说数学作业太多太难了,那这可能就是一个线索哦 你可以用一些统计方法,算一算比例啥的,让数据更清楚地告诉你一些情况。
第六步,得出结论啦。
根据分析的数据,你就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啦。
比如说你发现学生不喜欢数学可能是因为教学方法不够有趣,作业难度太大等等。
这就像你解开了一个谜团一样,有点小成就感呢最后一步,可别忘了分享你的研究成果哦。
你可以写篇文章,或者在会议上和其他老师、研究者交流。
就像你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要赶紧告诉小伙伴们一样,让大家都能从你的研究中受益。
科学研究六步法
科学研究六步法摘要:一、引言二、科学研究的六个步骤1.提出问题2.收集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5.进行实验6.得出结论三、总结正文:在科学研究中,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种科学研究六步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首先,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这一步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基础,需要发现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学术研究或其他方面。
第二步是收集信息。
在提出问题后,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了解与问题相关的前沿动态、历史背景和现有研究成果。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为后续的假设和实验打下基础。
第三步是作出假设。
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或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解释,这就是假设。
假设应该是具有可验证性的,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
第四步是设计实验。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材料和步骤等。
实验设计应确保单一变量原则和可重复性,以便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五步是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一步是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如果假设成立,可以进一步探讨其理论和实际意义;如果不成立,需要重新审视问题,修正假设,甚至重新设计实验。
总之,科学研究六步法包括提出问题、收集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
在实际研究中,这六个步骤可能需要反复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
最新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八个环节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第一讲科学探究式教学在我国目前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运用探究式科学教学方法学习科学,为了有效地贯彻和落实探究式科学教学的理念,本讲从三个角度谈了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什么是探究、探究的核心要素有哪些、怎样进行探究。
期望能够对有效实施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有更深入的思考,并提高我们的科学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探究探究不仅指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教育中,关于“探究”争论问题:探究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科学课程的目标?教育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给我们的启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既要学习探究过程,又要学习科学知识和概念。
科学探究的基石是活动的设计:误区:只会动手做、不会动脑想。
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了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二、探究的核心要素在我国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3~6年级)(以下称为小学科学)、科学(7~9年级)(以下称为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的五个课程标准中都提到了科学探究,并对科学探究的过程规定了如下的环节,详细参考表1。
表1 我国义务教育的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环节的界定环节小学科学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1 提出问题提出科学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进行猜想和假设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作出假设3 制定计划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制定计划4 观察、实验、制作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实施计划5 搜集整理信息检验与评价分析与论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6 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评估解释与结论表达、交流7 表达与交流交流与合作反思与评价8 表达与交流从表1可以看出,在以上五个课程标准中对于科学探究的环节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都在6-8个环节之内,对其中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与交流”这五个环节是这五个课程标准中共同提到的。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1. 提问和观察: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观察周围的事物。
通过提问和观察,幼儿可以开始探索和理解世界。
2. 提供探索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让幼儿有机会进行自主探索。
例如,设置科学角、提供实验工具和材料等。
3. 引导实验和探究: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例如,通过水的实验、植物的生长观察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激发好奇心:通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可以使用故事、游戏、展示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5. 培养观察技能:帮助幼儿发展观察技能,包括注意细节、比较和对比、描述和记录等。
这些技能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要。
6. 鼓励思考和推理: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和推理。
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尝试给出自己的解释和推测。
7. 团队合作和分享: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他们可以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分享观察结果和想法。
8. 联系生活:将科学概念和探究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帮助他们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9. 教师引导:教师在幼儿的科学探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深入探究和理解科学概念。
通过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幼儿可以发展观察、提问、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精)
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对于一个教育科研工作人员来说,虽然了解科学研究思维过程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到开始具体的科研工作时,就会感觉到光了解这些是不够的。
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能比较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还必须根据科学研究思维过程规定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来。
一般说来教育科研工作要经过以下这些步骤:一、选题教育科学研究从选题开始。
这时的选题还是初步的,允许以后会有一定的变动。
虽然如此,但这初步的选题究竟还是对这次科研工作规定了方向和一定的范围,因此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
在教育研究的选题上首先要处理好我国教育科研方向与个人兴趣的关系。
一定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不要偏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大方向,要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当然,研究者总喜欢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科研工作不排斥而且十分需要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因为有了这样的兴趣就可使研究者怀着满腔热情孜孜不倦地投身于研究工作之中。
但是我们的研究工作决不能为兴趣而兴趣,我们的科研兴趣应该在教育科研大方向的指引下培养并发展起来。
为了兴趣而偏离了教育科研的正确方向,那是十分错误的。
现阶段教育科学研究应以研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
显然,不管是理论问题还是现实问题,都不应离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这个大的教育实践。
我们应该从这个伟大的教育实践中来选题,而不应该从一些文献的夹缝中去选择那些脱离实际的冷题。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此就要在平日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多动脑筋,考虑一些教育问题。
一个教师应该在他的头脑中经常装着有关他的工作或业务的许多问题,那种到开始搞科研时才临时去抓问题的人说明他科研素养不高,对问题的考虑也往往是肤浅的。
我国的教育科研工作从中央到各地都有一定的规划。
这些规划就是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集合有关方面的意见而制定出来的,研究者最好从中选题,或者围绕着这些规划来选题。
幼儿科学探究教学规划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索能力
幼儿科学探究教学规划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索能力科学探究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教学规划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制定适合幼儿的科学探究教学规划,以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索能力。
一、了解幼儿发展特点制定科学探究教学规划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他们对待事物的认识主要通过感官获得。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来理解科学现象。
二、确定教学目标针对幼儿科学探究教学,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科学观察、科学提问、科学实验等方面。
例如,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等。
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形成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索能力。
三、组织教学内容在规划科学探究教学时,需要有一套系统的教学内容。
可以选择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让幼儿能够全面了解自然界的各个方面。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简单的科学原理、常见的实验方法等等。
优秀的教学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设计教学活动在制定科学探究教学规划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实物观察、模型演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布置小组任务,让幼儿合作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索能力。
五、提供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可以准备实验器材、图书、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以便于幼儿观察、实验、研究。
同时,还可以利用科学馆、博物馆等场所展示更多的科学知识,拓宽幼儿的视野。
六、评价与提升在科学探究教学结束后,需要对幼儿的学习进行评价与提升。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小组交流等方式,对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进行评估。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其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谨严谨的步骤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希望对正在从事或准备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第一步: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开展任何一项研究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确定研究目的是为了明确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研究的总体目标;确定研究问题是为了界定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以及明确研究的具体方向和重点。
只有明确了研究目的和问题,才能确保研究工作的方向和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步:制定研究设计在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制定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样本、研究过程等方面的安排。
研究设计是研究工作的蓝图,它直接决定了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在制定研究设计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要求,科学选择研究方法和工具,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第三步: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在制定好研究设计后,需要开始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
研究资料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来源和渠道,确保研究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需要注意统一和规范研究资料的格式和内容,确保研究资料的可比性和可读性。
第四步: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在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数据分析是研究工作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反映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在结果解释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要求,科学解释数据的含义和结论,确保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可解释性。
第五步:撰写研究论文和报告在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完成后,需要撰写研究论文和报告。
研究论文和报告是研究成果的呈现和总结,它直接反映了研究的成果和价值。
在撰写研究论文和报告时,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和要求,确保文稿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需要注意清晰和逻辑,确保文稿的条理性和连贯性;需要注意准确和详细,确保文稿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研究的步骤是什么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研究的步骤是什么一.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因此它仍然遵循着一般的认识规律。
不过它把这个认识过程组织得更加具体、周详、精确。
总的说来,可以说是一个科学研究思维的过程。
科学研究思维过程包括四大阶段,即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
一项科学研究可以包括这个全过程,也可以是只在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阶段里进行工作并取得成果。
(一)发现问题科学研究开始于发现问题。
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了矛盾也就是出现了问题,必须解决这个矛盾或问题,提高认识,掌握了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才能使事物按着人们的意图向前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才需要进行科学研究。
所以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善于认清矛盾,或者说善于发现问题。
安于故常的人往往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自然也就不会自动地提出什么问题来。
可是有时候问题逼上来了,那该怎么办?这时人们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逃避,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即对问题熟视无睹,或者屈服于它,无所作为。
如眼看着教学质量不合客观要求(这就是矛盾或问题)也不想办法去解决。
第二种态度是绕道走或者寄托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一个中学的校长或教师面对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只埋怨小学,并希望明年从小学招几班成绩好的学生,或者只寄希望于上级派来几个好教师。
第三种态度是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解决它。
只有这第三种态度才是正确的态度。
问题来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有许多条。
但最适当的办法可能只有一两条。
这一两条也许属于思想认识,也许属于行政措施,也许属于其他什么性质。
不管属于什么性质,只要有现成的有效的办法就无须进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要研究的是过去没有适当办法解决的问题。
因此,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就是科研工作首先要适当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从选择什么问题上可以看出研究者的水平,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项研究的价值如何。
所以一个科研工首先要注意去选择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总结 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4)强调研究对象的课题名称
此类课题,在进行课题名称表述的时候多以研 究对象为题,而且多在题目上进行限定,以缩小范 围,明确概念,以利课题的研究。
(3)直接以研究的目标作为课题名称
例1: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 性”,所以课题以此作为名称。至于研究这个课题 究竟依据什么理念、通过何种方式、凭借什么手段 来进行这项研究,研究者都做了省略,没有一一说 明,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影响人们认识、了解这一 课题。
例2: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如此限定、不仅把研究对象确定得非常清楚, 而且也使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更为典型——这是因 为高职自有它的特殊性,选择这样的学校进行研 究,其现实性、必要性、可能性就十分明显了, 所以该课题研究题目的确定就非常典型,很有研 究价值。
研究内容:“高职学生自发团体的形成”, 正是在这样的特殊地界,校外教育、家庭教育都 比较薄弱,学校教育又鞭长莫及,不良团体立足 的土壤比较丰厚,其形成就更方便和容易,这一 研究的现实性、迫切性就不言而喻。
3、进行课题申报→(课题申请书:) 4、制定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表述、意义、目标、
内容、方法、步骤、人员、经费等 ) 5、实施研究计划→(应用选择的方法搜集研究资料) 6、分析研究资料→(审核、分类、汇总、分析) 7、完成研究成果→(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等)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选题的方法(选择研究课题:选择;表述;明确) 设计的方法(计划研究方案:课题申请报告;研究方
教育研究课题:研究范围明确、内容具体的教育问题 (5)高职课堂教学中怎样开展创造教育的研究 (6)计算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一.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因此它仍然遵循着一般的认识规律。
不过它把这个认识过程组织得更加具体、周详、精确。
总的说来,可以说是一个科学研究思维的过程。
科学研究思维过程包括四大阶段,即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
一项科学研究可以包括这个全过程,也可以是只在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阶段里进行工作并取得成果。
(一)发现问题科学研究开始于发现问题。
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了矛盾也就是出现了问题,必须解决这个矛盾或问题,提高认识,掌握了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才能使事物按着人们的意图向前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才需要进行科学研究。
所以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善于认清矛盾,或者说善于发现问题。
安于故常的人往往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自然也就不会自动地提出什么问题来。
可是有时候问题逼上来了,那该怎么办?这时人们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逃避,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即对问题熟视无睹,或者屈服于它,无所作为。
如眼看着教学质量不合客观要求(这就是矛盾或问题)也不想办法去解决。
第二种态度是绕道走或者寄托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一个中学的校长或教师面对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只埋怨小学,并希望明年从小学招几班成绩好的学生,或者只寄希望于上级派来几个好教师。
第三种态度是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解决它。
只有这第三种态度才是正确的态度。
问题来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有许多条。
但最适当的办法可能只有一两条。
这一两条也许属于思想认识,也许属于行政措施,也许属于其他什么性质。
不管属于什么性质,只要有现成的有效的办法就无须进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要研究的是过去没有适当办法解决的问题。
因此,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就是科研工作首先要适当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从选择什么问题上可以看出研究者的水平,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项研究的价值如何。
所以一个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注意去选择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问题有大有小,其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大的问题可以用50年代后期美国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为例。
那时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朝野为之震惊。
他们发现美国教育质量落后,必须奋起直追,于是发动了很大的人力,去研究如何提高美国教育质量的办法。
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就代表了那时许多人的研究成果。
我国当前也面临着教育改革的问题,这问题很大,牵涉面广,要动员很大的人力从各方面进行研究才能解决。
其次举一个局部性的问题。
几年以前吕淑湘先生曾在报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年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语文教学质量不高,这是多少年来存在的现象,大家见惯了也不认为稀奇。
可是吕叔湘先生却在大量的学习时间与低下的学习质量之间发现了矛盾,提出了问题。
问题提出后也有不少人为之震惊,于是近年来就有不少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行研究实验,有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统。
再举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为例子,汉字的排列方法究竟以竖行好,还是以横行好?这在已经习惯阅读横行排列汉字的今天,人们已不认为是什么问题了,可是在四五十年以前,它却曾经是有些人感觉兴趣并为之争论的问题,在全国解放以后又经过一段试验才把横行排列的方法推广起来了。
以上这些情况又向我们说明一个事实:出色的科研人员往往会从一般人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出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科研工作者要经常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经常主动地去找问题,而不光是等着问题来找自己。
有待研究的有价值的大小问题,多得不可胜数。
究竟选择什么问题去研究,这是一个科研工作者首先要碰到的问题。
(二)了解情况一个科研工作者有了问题之后,就必然想对这一问题作深入的了解,了解关于这个问题的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了解它的多方面的联系,为的是要把这一问题的有关现象或事实弄清楚。
这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是极端必要的。
因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绝对不能空口说空话,他必须有所依据。
依据什么?就是依据事实材料。
为了取得事实材料,他可以直接接触事物,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了解。
了解得越全面,越周详,他取得的材料就越丰富。
在占有了丰富的材料之后,一个科研工作者就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了。
(三)深入思考深入思考是在上述的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
感性的东西并不能自发地变成理性的东西。
光是占有材料还不能上升到理论。
要想从占有材料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理论,还得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番“去粗取记、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功夫。
这番功夫总起来说就是深入思考,分析起来,它包含着多种形式的脑力加工。
这些脑力加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比较、归类与类推——即根据一定的标准,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事物间的相同和相异之点,然后进行归类,再根据归类进行类推。
另一种类型的形式是分析与综合。
即就事物的性质一一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加以综合,借以找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来。
第三种类型的形式是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同类事物中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来,而演绎则是根据普遍性的规律去推论某一个别事物。
二者都是运用逻辑推理,以期把对事物的认识引向深入或扩大广度。
第四种类型的形式是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非本质属性。
概括是在思想中把从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科学的概念、范畴和一般原理都是通过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
第五种类型的形式是想象与假设。
就是在掌握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把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范围中去,以期能对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有新的认识。
与想象相联系就可提出合理的假说来。
假说虽还不一定能够马上得到证实,但它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却很有价值。
科学上的发明创造大都萌生在合理的假说中。
上面分别介绍了各种思维形式,为的是叙述方便。
在实际的科学研究思维过程中,它们往往是三种、两种结合在一起成交替运用的。
以上各种思维形式有时也被人称为方法,如类推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但是严格说来它们只能说是关于思考的方法。
经过以上的深入思考,研究者就可对于某一问题形成初步的某种理论或结论了。
(四)实践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上述第三阶段产生的假说或初步理论、结论是否可靠,或可靠度有多大,还必须付诸实践加以检验,看实际效果而定。
一项科研成果是否真有价值以及价值有多大,也只有从实践检验的效果中来确定。
实践验证可以采取许多途径。
如重复前一段的研究,即仍用观察调查等研究方法而变更研究对象,看是否取得同样的结果,也可把形成的初步理论应用于其他同类事物,再观察或测定其效果。
比较精确的办法是按严密的程序组织实验,来测定某一假说、设想或初步理论的实际效果。
教育实验法之所以在教育科研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根据就在这里。
经过实践检验之后,这项科学研究的最后结论就可以站得住脚了。
以上四个阶段是对科学研究思维过程的轮廓的概括的描述。
在实际上,上述各阶段可以有反复、交叉、同步或结合。
例如,对于某一现象可以边观察边思考,也可以于思考后再回来观察等,这些情况都是经常遇到的。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对于一个教育科研工作人员来说,虽然了解科学研究思维过程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到开始具体的科研工作时,就会感觉到光了解这些是不够的。
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能比较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还必须根据科学研究思维过程规定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来。
一般说来教育科研工作要经过以下这些步骤:(一)选题教育科学研究从选题开始。
这时的选题还是初步的,允许以后会有一定的变动。
虽然如此,但这初步的选题究竟还是对这次科研工作规定了方向和一定的范围,因此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
在教育研究的选题上首先要处理好我国教育科研方向与个人兴趣的关系。
一定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不要偏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大方向,要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当然,研究者总喜欢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科研工作不排斥而且十分需要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因为有了这样的兴趣就可使研究者怀着满腔热情孜孜不倦地投身于研究工作之中。
但是我们的研究工作决不能为兴趣而兴趣,我们的科研兴趣应该在教育科研大方向的指引下培养并发展起来。
为了兴趣而偏离了教育科研的正确方向,那是十分错误的。
现阶段教育科学研究应以研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
显然,不管是理论问题还是现实问题,都不应离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这个大的教育实践。
我们应该从这个伟大的教育实践中来选题,而不应该从一些文献的夹缝中去选择那些脱离实际的冷题。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此就要在平日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多动脑筋,考虑一些教育问题。
一个教师应该在他的头脑中经常装着有关他的工作或业务的许多问题,那种到开始搞科研时才临时去抓问题的人说明他科研素养不高,对问题的考虑也往往是肤浅的。
我国的教育科研工作从中央到各地都有一定的规划。
这些规划就是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集合有关方面的意见而制定出来的,研究者最好从中选题,或者围绕着这些规划来选题。
这样可以把我国有限的教育科研人力组织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研工作,而不致使人力分散,劳而寡效。
当然,由于种种具体原因,也许不一定能把个人的研究纳入规划之内,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可以自由选题,但仍须注意不要偏高教育科研的大方向。
选题时还要审度自己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指能给研究工作提供的设备、经费、时间、研究对象及资料等。
主观条件指可以投入研究工作的人力及研究者的水平与能力等,要根据这些条件,结合问题的大小与难度,来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
一般说来,初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应选择那些范围较窄而且比较具体的课题。
至于大的研究课题则须由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人去研究或者去组织有关人员合力攻关。
(二)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选题以后就要对所选题目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这里主要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哪些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哪些是遗留下来尚待解决的问题?他们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他们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如何?只有在对以上诸问题弄清楚之后,我们才好开始新的研究工作。
因为只有在前人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继续前进。
科研工作贵在创新,如不了解前人已有的成就就贸然从事,势必重复别人的老路,其结果除造成浪费外是不会给科学宝库里增添什么新东西的。
要知道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并不是从零开始。
对于前人已有的宝贵科研成果一定要尊重,要利用。
某人某项科研成果之所以能有一定的高度,是因为他这项科研工作一开始就是站在前面巨人的肩上的。
因之查阅资料这步工作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当然查阅文献要有方法,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要先查索引,看文摘,阅读文献综述、科研情报及动态之类的东西,然后按图索骥从中再查找与自己研究有关的重要资料,耐心细读,并于读后做出摘要或记录,直到全部掌握这方面有关的重要资料,不能再发现新的内容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