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与墩的区别
桥梁工程建模—桩与桥墩族建立(BIM建模课件)

桥
墩
桥墩是什么
桥墩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活载传 至地基的亚筑物。
桥墩作用
支承桥跨结构,作为传力构件,将上部 荷载传递给基础。
桥
墩
桥墩形式
桥墩通常有两种形式:重力式和轻型式。
重力式桥墩
轻型式桥墩
桩
基
础
桩基础是什么
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桩基础界面 一般为圆形,材质为混凝土就是分界线
有承台或系梁的:
承台或系梁下为桩基,承台 或系梁上为墩柱
无承台或系梁的:
地面线下为桩基,地面 线上为墩柱。
桥墩与桩基础的区分
此项目为桩基础和桥墩结合情况
以桩基础与桥墩结合部位作为分界线, 分界线以上为桥墩,以下为桩基础。
桩基础绘制步骤
选取族样板: 公制结构基础样板
01
02
绘制基本图元: 采用拉伸命令
几何信息设置:
①②半高径度参 参数 数设 设置 置; ;03
③族类型中修改参 数,验证正确性。
材质等信息设置:
04 选中构件-添加混凝土材质关联组参数
小
结
❓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及填空第1篇工程地质概论1.玄武岩是属于()A.浅成岩B.深成岩C.喷出岩D.火山碎屑岩2.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A.流纹岩B.花岗岩C.辉绿岩D.闪长岩3•在胶结物中,强度最大的是()A.铁质B.硅质C.泥质D.碳质4•变质作用因素主要是指().A.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泼性流体B.上覆岩体重力下的压固脱水作用C.高温下的矿物重结晶作用D.构造应力将岩石挤压破碎的作用5•大理岩是由()变质而成的岩石.A.石灰岩B.石英砂岩C.泥岩D.花岗岩6•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7•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8•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9•地下水中含有侵蚀性CO2时,对混凝土有()A.一般酸性侵蚀B.溶出性侵蚀C.碳酸侵蚀D.硫酸侵蚀10.上层滞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A.大气降水B.潜水C.承压水D.岩溶水11.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裂隙水12.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A.饱气带水B.毛细水C.重力水D.上层滞水13.埋藏并充满两个隔水带之间的重力水叫做()A.潜水B.承压水C.上层滞水D.饱气带水14•黄土的()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A.湿陷性B.崩解性C.潜蚀性D.易冲刷性15.具有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的土是()A.黄土B.软土C.膨胀土D.冻土16.冻土的冻胀融沉性是因为冻土中含有较多的()A.易溶盐B.水C.孔隙D.有机质17.岩石的强度指标,通常是用岩石的()来表示.A.抗压强度B.抗拉强度C.抗剪强度D.抗扭强度18.岩体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它的岩石,更主要是取决于它的()A.结构体形态B.矿物成份C.不连续性D.岩石构造19.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内一个或几个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过程叫做()A.崩塌B.滑坡C.溜坍D.坍方20•滑坡主要发育在()A.花岗岩区B.石灰岩区C.软弱岩区D.高陡边坡21.斜坡上的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崩落的现象叫做()A.剥落B.落石C.崩塌D.滑坡22•崩塌主要发育在()A.软弱岩区B.节理不发育边坡C.节理发育的坚硬岩区D.平缓山坡23、泥石流是一种()A.由风化碎屑物质组成的碎流B.流量特别大的洪流C.含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D.由重力堆积物组成的固体物质24、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25、外力地质作用的程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2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对岩体进行基本质量等级分类的。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桩和墩的施工

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桩和墩的施工混凝土桩和墩是混凝土施工方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建筑工程中承担着承重和支撑的作用。
本文将从混凝土桩和墩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混凝土桩的施工混凝土桩是一种通过在地下打入钢筋混凝土柱体来增加地基承载能力的一种方法。
混凝土桩的施工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钻孔:首先需要进行钻孔作业,选择合适的钻孔机械设备,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钻孔。
在钻孔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钻孔的直径和深度,以确保桩的质量。
2. 钢筋布置:在钻孔完成后,需要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钢筋的布置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保证桩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浇筑混凝土:在钢筋布置完成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先进行桩孔的清理和湿润处理,以确保混凝土的粘结性和密实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浇筑方式,以保证桩的质量。
4. 桩顶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桩顶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桩顶需要进行修整和加固,以确保桩顶的平整度和强度。
二、混凝土墩的施工混凝土墩是一种通过在地上或地下建造混凝土柱体来支撑和承载建筑物的一种方法。
混凝土墩的施工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基础处理:在混凝土墩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基础处理工作。
基础处理包括清理基础表面、湿润处理和加固处理等。
这些处理措施可以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模板搭设:在基础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模板的搭设工作。
模板的搭设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保证墩的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
3. 钢筋布置:在模板搭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钢筋的布置。
钢筋的布置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以保证墩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浇筑混凝土:在钢筋布置完成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先进行模板和钢筋的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浇筑方式,以保证墩的质量。
5. 墩顶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墩顶进行处理。
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与墩基础设计比较

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与墩基础设计比较摘要:在实际工程中如何选择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或墩基础进行安全经济合理地设计关键词: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墩基础,承载力Abstract: the real project how to choose a big diameter dig-hole piles pier foundation for safety or economic rational designKeywords: belled piles, pier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方法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灌注砼后而形成的桩基。
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桩身直径由于土方工程质量安全技术的要求,不宜小于800mm,一般为mm。
桩底可采用扩底或不扩底两种方法。
扩底直径一般为桩身直径的倍,不应大于倍。
桩长不宜大于40m,也不宜小于6m,属深基础。
墩基础是指,长度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长度与墩身直径比小于6或长度与扩底直径的比值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属浅基础。
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常常用到的基础形式。
这两种基础形式在概念、承载力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往往在同一工程,同一区域内同时出现,该如何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通过一个工程设计实例举例进行说明。
一、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的计算仅以轴向力计算,不考虑地震力式中:―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平均竖向力―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对于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即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式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安全系数,取。
对于设计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经验参数法确定,及式中:,―分别为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桩侧第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桩径为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分别为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大直径桩侧阻力、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详见表1;―桩身周长。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1.刚性基础:适用于各类土层,根据土质情况分别采用铁铺、十字铺、爆破等设备和方法开挖。
2.桩基础:按施工方法可分为沉桩、钻孔桩、挖孔桩,其中沉桩又分为锤击沉桩法、振动沉桩法、射水沉桩法、静力压桩法、钻孔埋置桩法。
(1)沉桩:锤击沉桩法一般适用于松散、中密砂土、教土,桩锤有坠锤、单动汽锤、双动汽锤、柴油机锤、液压锤等,可根据土质情况选用适用的桩锤;振动沉桩法一般适用于砂土,硬塑及软塑的黏土和中密及较松的碎石土;射水沉桩法适用在密实砂土,碎石土的土层中,用锤击法或振动法沉桩有困难时,可用射水法配合进行;静力压桩法在标准贯入度N20的软教土中,可用特制的液压机或机力千斤顶或卷扬机等设备沉入各种类型的桩;钻孔埋置桩法为钻孔后,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有底空心桩埋人,并在桩周压注水泥砂浆固结而成,适用于黏土、砂土、碎石土中埋置大量的大直径圆形。
(2)钻孔灌注桩适用于黏土、砂土、砾卵石、碎石、岩石等各类土层;挖孔灌注桩适用于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且较密实的土层或风化岩层,如空气污染物超标,必须采取通风措施。
具体适用条件如下:#8226;荷载较大,地基上部土层软弱,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采用浅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时。
#8226;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如采用浅基础施工困难或不能保证基础安全时。
#8226;当地基计算沉降过大或结构物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础穿过松软(高压缩)土层,将荷载传到较坚实(低压缩性)土层,减少结构物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
另外桩基础还能增强结构物的抗震能力。
#8226;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时。
(3)管柱可适用于各种土质的基底,尤其在深水、岩面不平、无覆盖层或覆盖层很厚的自然条件下,不宜修建其他类型基础时,均可采用。
(4)沉井适用于各种土质的基底,在深水、无覆盖层或覆盖层很厚的自然条件下,不宜修建其他类型基础时,均可采用。
(5)地下连续墙适于作为地下挡土墙、挡水围堪、承受竖向和侧向荷载的桥梁基础、平面尺寸大或形状复杂的地下构造物,及适用于除岩溶和地下承压水很高处的其他各类土层中施工。
桩和墩的区别及墩基础计算

桩和墩的区别及墩基础计算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编写此文以供参考。
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 <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浅析人工挖孔桩与墩基础

浅析人工挖孔桩与墩基础在建筑工程领域,基础的选择和设计对于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人工挖孔桩和墩基础是两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它们各自具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基础形式。
人工挖孔桩,顾名思义,是通过人工挖掘的方式形成桩孔,然后在孔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基础。
这种基础形式有着不少优点。
首先,人工挖孔桩施工操作相对简单。
在一些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场地较为开阔的地方,不需要复杂的机械设备,凭借人工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就能进行施工。
这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其次,人工挖孔桩能够直观地了解地质情况。
在挖孔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到土层和岩层的分布、性质等,便于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保证桩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再者,人工挖孔桩的承载能力相对较高。
由于桩身可以深入到较好的持力层,能够有效地承担建筑物的荷载,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和重型工业厂房等对基础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然而,人工挖孔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挖孔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进度相对较慢,对于工期要求较紧的项目来说,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墩基础则是一种介于桩基础和独立基础之间的基础形式。
它通常是在天然地基上,通过扩大基础底面面积,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墩基础的优点之一是施工相对较为简便快捷。
由于不需要像人工挖孔桩那样进行深挖,施工难度相对较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其次,墩基础对于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在一些地质条件不太复杂、土层承载力较好的地区,墩基础能够充分利用天然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工程成本。
不过,墩基础也有其局限性。
它的承载能力相对人工挖孔桩可能会有所不足,在面对较大的建筑物荷载时,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而且,墩基础的沉降量相对较大,对于对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需要谨慎考虑使用。
桩和墩的区别

桩和墩的区别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0.15%,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 〈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大直径人工挖孔墩

‘桩’与‘墩’的定义?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桩长小于6米时按墩基础设计,详细的见《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这里我不详细说了。
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基础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最新基础桩基和墩基的区别

基础桩基和墩基的区别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0.15%,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桩和墩的区别

桩和墩的区别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文章来源——xiong-818网友。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墩基础设计注意事项

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文章来源——xiong-818网友。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 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桥梁墩、桩、台的解释

桥梁墩、桩、台的解释
嘿,你知道吗?桥梁墩、桩、台,这可都是建桥的关键部分啊!咱
就先说这桥梁墩吧,它就像是一个大力士,稳稳地站在那里,撑起了
整个桥梁的重量。
比如说,你看那长江大桥,那巨大的桥墩多壮观啊!就像巨人的腿一样,给人一种特别踏实可靠的感觉。
再来讲讲桩,桩就像是深深扎根在地下的秘密武器。
它悄无声息地
在地下发挥着重要作用,把桥牢牢地固定住。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桩,桥还能那么稳稳当当的吗?就好比房子没有牢固的地基,那不得
摇摇晃晃的呀!
然后是台,台就像是一个迎接和送别的地方。
车从这里上桥,又从
这里下桥,它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
就像你去朋友家,门口那个迎
接你的小平台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参观一座正在修建的桥,我们看到那些
巨大的墩、长长的桩和坚固的台,朋友就特别好奇地问:“这些东西都
是怎么弄起来的呀?”我就给他解释说:“这可都是工程师们的智慧结
晶啊!他们精心设计、施工,才有了这么厉害的桥。
”
桥梁墩、桩、台,它们虽然不起眼,但却是桥梁不可或缺的部分。
没有它们,哪来我们现在这么方便快捷的交通呢?它们就像是默默奉
献的英雄,虽然不被大多数人注意到,但却一直在为我们的生活保驾
护航。
所以啊,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感谢它们,感谢那些为了建造这些
伟大工程而付出努力的人们!这就是我对桥梁墩、桩、台的理解,你觉得呢?。
人工挖孔桩和墩基的区别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桩长小于6米时按墩基础设计,详细的见《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
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基础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人工挖孔墩与人工挖孔桩的区别

人工挖孔墩与人工挖孔桩的区别引言在建筑领域中,挖孔是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
在挖孔施工过程中,人工挖孔墩和人工挖孔桩是常用的工法。
然而,很多人对于这两者的区别存在一定的疑惑。
本文将针对人工挖孔墩与人工挖孔桩的区别进行详细解析。
一、定义人工挖孔墩是指在地下施工过程中,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将土壤挖空,并填充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形成的墩体结构。
人工挖孔墩通常被用于支撑或加固地下结构。
人工挖孔桩是一种通过挖空土壤或岩石,然后使用钻孔机将孔内的空隙填充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结构。
人工挖孔桩通常被用于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或作为结构的支撑。
二、施工方式人工挖孔墩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 桩位布置:确定施工现场的桩位位置和数量,并进行标志和测量。
2. 挖孔施工:使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将土壤挖掉,同时注入水泥浆或其他材料以维持孔壁的稳定。
3. 混凝土浇筑:在挖孔完成后,将混凝土浇筑入孔洞中,并通过振捣设备进行实心化。
4. 养护:对挖孔墩进行适当的养护,使其达到预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 桩位布置:确定施工现场的桩位位置和数量,并进行标志和测量。
2. 钻孔施工:使用钻机进行钻孔作业,将土壤或岩石挖空,同时注入水泥浆或其他材料以维持孔壁的稳定。
3. 混凝土浇筑:在挖孔完成后,将混凝土浇筑入孔洞中,常用的方式是通过管道或泵送设备将混凝土输送至孔洞。
4. 桩身养护:对挖孔桩的桩身进行适当的养护,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结构特点人工挖孔墩的结构特点:1. 墩身形状:通常为方形或矩形的结构,墩身与孔的外围壁面是连续的。
2. 强度分布:墩身的强度沿着施工方向均匀分布。
3. 施工效率:由于墩身形状相对简单,施工效率较高。
人工挖孔桩的结构特点:1. 空间布局:桩身在孔内,形成一个空心的柱状空间。
2. 强度分布:桩身的强度集中在桩的顶部,逐渐减小到底部,形成锥形分布。
3. 承载能力:由于桩身为空心结构,其承载能力相对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与墩的区别
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
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
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
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
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
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
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
《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3 对于一柱一墩的墩基,柱与墩的连接以及墩帽(或称承台)的构造,应视设计等级、荷载大小、连系梁布置情况等综合确定,可设置承台或将墩与柱直接连接。
当墩与柱直接连接时,柱边至墩周边之间最小间距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8.2.5—2杯壁厚度的要求,并进行局部承压验算。
当柱与墩的连接不能满足固接要求时,则应在两个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的截面和配筋应由计算确定。
墙下墩基多用于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设计不考虑水平力,墙下基础梁与墩顶的连接只需考虑构造要求,采取插筋连接即可。
可设置与墩顶截面一致的墩帽,墩帽底可与基础梁底标高一致,并与基础梁一次浇注。
在墩顶设置墩帽可保证墩与基础梁的整体连接,其钢筋构造可参照框架顶层的梁柱连接,并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
4 墩基成孔宜采用人工挖孔、机械钻孔的方法施工。
墩底扩底直径不宜大于墩身直径的倍。
5 相邻墩墩底标高一致时,墩位按上部结构要求及施工条件布置,墩中心距可不受限制。
持力层起伏很大时,应综合考虑相邻墩墩底高差与墩中心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持力层稳定性验算,不满足时可调整墩距或墩底标高。
6 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300mm。
当持力层为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岩石时,在保证墩基稳定性的条件下,墩底可直接置于岩石面上,岩石面不平整时,应整平或凿成台阶状。